第一章地理科学基本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509.51 KB
- 文档页数:73
高一地理必修一一到三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与地球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直径约为12756.7公里。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周围的地壳相对于极区有所突出。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厚度较薄;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厚度较大;地核在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由铁和镍等重金属组成。
3. 地质构造与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形成和演变的基础,包括地壳构造和地球内部构造。
地质构造对地理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如地形地势、气候分布、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分布。
4. 岩层与地质时代地壳中形成的岩石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和演化形成不同的岩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的地质变化。
地质时代是地质对地球历史进行划分和研究的分类单位,常用来研究生物进化和地球环境演变。
第二章:地球的水资源1. 水的重要性与分布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各种储存形式,如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和冰川等。
水是维持生命和地球生态平衡的必需资源。
2. 地表水资源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湖海水,它们是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也是人类生活和工业农业生产的重要供水来源。
3. 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储存于地下岩石中,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储量,对于地表水不便获取的地区提供了重要的供水条件。
4. 冰雪资源冰雪资源是地球上的淡水储存之一,包括北极、南极冰盖、山地冰川以及高海拔地区的积雪等,对维持全球水循环和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章:大气与气候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其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不同的层次。
2. 气象要素与观测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通过气象观测站、卫星和雷达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3. 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天气状况,由气温、降水量、气压、湿度以及风向风速等要素共同决定。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学案课前导读:1、大家收集并分析了很多资料,请你借鉴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来分析,月球需要哪些条件才能满足人类生存。
请大家思考:月球上已经有哪些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2、月球上的自然环境如何?如果人类在月球生活,人类还需要创造哪些生存条件?3、“生物圈”2号和月球基地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我们可以从“生物圈”2号实验中获取哪些经验和教训?“生物圈”2号实验能给你带来哪些启示?5、月球上具有哪些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哪些月球资源可用于发展月球基地?6、要想在月球上建成永久性空间站,必须达到哪几个基本要求呢?探究资料:各国的探月活动:就国际上的探月活动来说,从1958年至今,美国进行了9次载人月球探测,其中有6次为载人登月;前苏联、美国、日本和欧洲空间局向月球发射的无人探测器共计87个。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
这一年先后有12名宇航员踏上月球,并向地面带回440千克的月岩样品。
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以后,月球探测一时有所降温,因为探月活动耗资巨大。
1990年日本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正在研制“月神”月球探测器。
1998年美国发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准备在2004年发射“破冰者”探测器。
2003年9月27日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在格林尼治时间顺利升空。
2004年2月我国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
各国今后的探月计划美国:准备重返月球虽然许多科学家担心美国重返月球的计划耗资太大,影响到其他科研项目的执行,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布什政府重返月球的雄心,美国国会已经批准了美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预算。
执行重返月球计划的第一步骤是寻找合作厂商,美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签出总价值约10亿美元的70份合同,获得这些合同的都是美国著名的军事和科技设备制造商,如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波音公司等。
这些合同项目包括建造一个机器人探测者,用于寻找一个适宜做月球基地的好地点,建造采掘月球资源的设备以及着陆器等。
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王荣成参考书目:1、[英]罗伯特.迪金森等,《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三联书社1982。
2、[美]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商务印书馆1996,《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3、[英]R、J、约翰斯顿《地理学与地理学家》,商务印书馆1999。
4、[英]R、J、约翰斯顿《哲学与人文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
5、[美]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展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学苑出版社2002。
6、钱学森等著,《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7、潘玉君编著,《地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1。
8、中国地理学会编,《地理学发展方略和理论建设——世纪之初的回顾与展望》,商务印书馆2004。
9、《人文地理学》相关书目。
10、相关论文。
课程内容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
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由于地理学科学属性的特殊性,正如中国地理学家黄秉维所指出的:“地理学传统上是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展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内容主要包括:(1)地理学思想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分期。
地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近代到现代的发展阶段。
地理学思想萌芽散布于上古时代的史诗、哲学、历史丛书中,当时的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诸国产生了相当规模的地理知识积累,形成了地理学观念的雏形。
从公元5世纪延续到15世纪,是地理学发展的中古时期,宗教势力特别是欧洲的基督教垄断了学术领域,窒息了地理学的思想。
但从公元2~15世纪,中国发达的古代文明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地理研究中心,中国的地理志、地图、专论从数量到质量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地理学的近古时期约始于地理大发现时代,从15~17世纪中叶,地理学的视野扩展到全球,标志着地理学科学见解的启蒙。
区域地理第1章知识点总结1. 区域地理学的定义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以自然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以区域规律性和地方特色为研究目标,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区域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区域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形成阶段、现代阶段和发展阶段。
初期形成阶段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现代阶段是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主要研究区域内相互作用关系和区域内部发展规律;发展阶段是21世纪,主要研究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地理学。
3. 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区域划分、区域内部结构和功能、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等内容。
其中,区域划分是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依据,将地球表面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单位;区域内部结构和功能是研究区域内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活动的空间配置和相互作用关系;区域发展是研究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发展的动态过程;区域规划是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区域内的资源,实现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
4. 区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区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模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手段。
实地考察是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来获取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特征;统计分析是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来研究区域内部的特征和规律;模型建立是通过建立地理模型来研究区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关系;地理信息系统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遥感技术是通过传感器和卫星技术来获取区域内部的地理信息。
5. 区域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区域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地理学、信息技术的区域地理学和跨学科研究的区域地理学。
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整体性问题和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地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实现区域内部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信息技术的区域地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区域内部的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跨学科研究的区域地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将区域地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提高区域地理学的研究水平和成果。
地理高一下册第一章手写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涉及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综合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和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下面是地理高一下册第一章的手写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知识。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 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上的各种现象、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2. 地理学的分类:(1)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
(2)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人类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 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地球的基本特征1.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扁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稍鼓。
2. 地球的结构:(1) 地壳:地球最外围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2) 地幔: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由岩石组成。
(3) 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3. 地球的运动:(1) 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完成一次自转约为24小时。
(2)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为365.25天。
三、地理坐标与地理区划1. 地理坐标系统:通过经度和纬度表示地球任意点的位置。
2. 经度和纬度:(1) 经度:指定了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线。
(2) 纬度:指定了地球上南北方向的线。
3. 地理区划: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依据,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四、地球的自然环境要素1.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的外围,由气体组成,包括对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
2.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3. 陆地:地球表面上的陆地被分为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4.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组成的生命层,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五、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1. 自然灾害:地球的自然力量所引发的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风暴和洪水等。
2. 环境保护:人类应该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生活。
地理学问答题集和解答1. 什么是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地球的几个主要层次是什么?地球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地壳是最外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幔是位于地壳下面的固态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核心,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它导致了日夜的交替。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一年。
4. 什么是地球的大陆漂移?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的大陆板块在地壳动力学作用下相对移动的现象。
这一理论是由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提出的,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曾经是一个超级大陆,后来分裂成多个板块,并且不断漂移变化。
5.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计算机系统。
它能够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关系和进行空间决策。
6. 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的气候模式发生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方面的变化。
气候变化通常指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例如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温升高。
7. 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如地震、飓风、洪水、干旱等。
8.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流动和集聚的过程。
它通常伴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9. 什么是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的过程。
人口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等因素的影响。
10.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要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以上是地理学问答题集和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生地理知识问答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为小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于扩展视野、培养综合思维和培养对世界的好奇心都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地理知识的问答,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和我们的环境。
问题1:什么是地理?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现象、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动植物、人口分布等信息。
问题2:地球有多大?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表面积约为510100000平方公里。
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问题3:地球由哪些部分组成?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部分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固态的石质物质组成。
外核和内核呈现液态和固态状态,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问题4:什么是经度和纬度?经度是一个垂直于地球中心轴的线,用来度量东西方向的位置。
经度被分为360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参考,向东是正值,向西是负值。
纬度是一个水平于地球赤道的线,用来度量南北方向的位置。
纬度被分为180度,以赤道为0度,向北是正值,向南是负值。
问题5:地球有几个大洲?地球上共有七个大洲,它们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每个大洲都有独特的地理特点、动植物种类和文化传统。
问题6: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统计。
它受到温度、湿度、风向、降水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热带地区通常炎热湿润,而极地地区则极端寒冷。
问题7:地球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地球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
它的海拔高度达到8848.86米,成为登山爱好者的挑战目标。
问题8: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居住环境的活动。
我们应该保护水源、大气、土壤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推动可持续发展。
七年级地理前两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和身边的事物。
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主要涉及地理基本概念、地球的结构和地球上的陆地与水域。
下面是对七年级地理前两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章: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研究的对象:地理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的空间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地理分类:地理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天气、气候、地貌、植被、动物等。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的活动与文化,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商业等。
地理位置与地理坐标:地理位置是指某个地点在地球上的具体位置。
地理坐标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一种方式。
地图及地图阅读:地图是用来描述和表示地球表面的平面图。
地图上的要素包括图例、比例尺、方位角、等高线等。
阅读地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信息、分析地理现象、规划旅行路线等。
第二章: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等层构成。
地幔和地壳组成了地球的岩石圈,地幔的动力学作用是地球上诸多现象的重要控制因素。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近乎球形。
其大小以赤道半径和极半径来表示。
辐射与热量分布:地球通过接收太阳辐射和自身辐射来获得热量。
由于地球的形状,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是地球表面的变动,包括地壳抬升、下沉、隆起等。
地震活动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指地壳由若干个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具有相对运动。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地震、火山和地壳上的构造山脉等地质现象。
以上是对七年级地理前两章的知识点进行的简要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基础。
同时,这些知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生活、保护环境和解决问题。
《地理科学导论》习题第一章地球系统1、宇宙在空间和时间是无限的吗?2、分析地球优越环境的天文学原因。
3、“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何重要意义?4、有人说:按现在科学水平,即使没有太阳辐射,人类靠水利发电,燃煤火力发电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5、书中提到,科学家认为太阳辐射呈增大趋势,这是不是当前全球变暖的一个原因?6、自南向北流动的河流和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侵蚀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7、从中国到美国和从美国到中国的航空旅客如何调整时间?为什么?8、地球自转在赤道与两极线速度有很大差异,但为什么低纬地带的人不感到时间过得慢,高纬地带的人也不感到时间过得快?9、举例说明行星、恒星、卫星、彗星有何区别。
10、简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流星和陨石有何区别11、什么叫类地行星,远日行星?12、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13、举例说明太阳黑子对地球表面地理过程的影响。
14、潮汐是这样形成的?15、固体地球几个层圈,人们是怎么了解到的?16、大气圈分几个层圈,各有什么特点?17、有位商人从赤道空运1000公斤黄金到极地,到极地后变成1005公斤,这是为什么?18、地热温泉是怎么形成的?19、什么是克拉克值?20、什么是赤道,黄道,地轴,黄轴,黄赤交角?21、为什么长江口北侧多沙嘴、沙坝、岛屿,而南侧却较少?22、为什么地球在远日点,北半球反而热?23、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区别。
24、加拿大温哥华的一位教授8月5日晚上参加完学术会议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洛克(海参崴)乘飞机返回温哥华,却于当地时间当天(8月5日)上午到达,这是为什么?25、地球演化经过几个时代?各时代特点是什么?26、为什么我们所处的宇宙在膨胀?27、为什么说恒星也不是恒亘不动的?28、为什么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好象是飘了起来?29、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脚印可以长久留存?30、乌鲁木齐为什么上午10点上班,中午14点开始午休?31世界第二最小岛国图瓦卢位于太平洋南部,近年因为海平面上升,全国 1.1万人口全数迁至新西兰,放弃了自己的国土。
高一地理各大章节知识点地理学科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高一地理主要包括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章节。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各大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和总结。
第一章:地理科学基本概念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包括地理的研究对象、地理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等。
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地理的研究内容则包括地球的构造、地表和地球外空间等。
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遥感技术和数理模型等。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图是地理学中用来展示地理信息的工具。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由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组成。
地图是对地球表面进行缩小和形象化处理后的图像,它可以是平面地图、球面地图或者其他形式。
地理学中的地图投影和比例尺是重要的概念,它们决定着地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
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资源和植被等方面的内容。
地形地貌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等。
气候气象研究地球各地的气候变化和天气现象,水资源研究地球的水循环和水文特征,植被研究地球表面上的植物分布和生态系统。
第四章: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和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它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的内容。
人口地理研究人类的数量、分布和迁移等问题,城市地理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和规模等问题,农业地理研究农业的类型、方式和分布等问题,工业地理研究工业的类型、布局和区域特征等问题。
第五章: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上各地区之间差异和联系的学科。
它以区域为单位,研究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包括自然区划和人文区划等。
自然区划研究地球表面上自然环境的不同特征和区域分布规律,人文区划研究地球表面上人类活动的不同特征和区域分布规律。
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利用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第一章绪论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2、地球科学的特点:(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性3、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1)应用各种高科技向纵深、交叉、系统型发展。
(2)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3)由“资源型”转向“社会服务型”、“环境型”(4)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4、世界地球日: 4月22 日。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5、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太阳系共吸引八大行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
太阳系共有50颗卫星。
太阳系的特征:太阳系(携带地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旋转一周需2.8亿年。
地球以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
6、太阳系中行星的总体特征:体积密度卫星表面主要元素类地行星:小、大、少、固,Fe,Mg,Si,K,Ca,Al,Ti,Ni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H,He,CH4,氨冰,水冰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岩石组成类木行星:木/土/天/海,气体组成第三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8、陆地表面地形的类型及特征:山地:是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的低山、1000m 以上的中山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
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称山系。
丘陵:是指海拔小于 500m 、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平原:海拔低于 200m 、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1、对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个问题,国内外众多的地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
——国外部分学者的观点(1)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洪堡和李特尔,在他们的地理学研究中,逐渐认识并阐明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自然地理学见长的洪堡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球的描述,研究位于地球上某一区域或片段上的各种联系的现象的多样性。
以人文地理学见长的李特尔认为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的家园即布满人的空间的地表空间的科学,不以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而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重点是研究和理解在地区上结合在一起的各个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
——国内部分学者的主要观点(1)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认为地理科学是研究地面环境的科学,应着重研究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人类的相互作用,其任务是研究地球外壳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发生、发展和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
(2)钱学深院士认为地理科学是进行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理想科学,地理科学就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表层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的认识我认为地理科学研究的是人和地域的关系,地理环境的产生、发展和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理科学的发展应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人地关系”(1)不加区域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泛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不加区际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
——这个区域内的人的群体的活动与这个区域内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3)不加过程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
——这个区域内的人的群体的活动与这个区域内得到资源及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和与这个区域有关的区域之间关系的总和。
(4)不加时空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
——这个区域内的人的群体活动与这个区域内的资源及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和与这个区域有关的区域之间关系以及历史继承(乃至未来规划)关系的总和。
一、地理科学研究的对象定义:1. 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2. 地球表层系统:指地球系统的诸多子系统之间——大气圈子系统、岩石圈子系统、水圈子系统、土壤圈子系统、生物圈子系统和智能圈子系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可以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子系统的、以智能圈子系统的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大的地球系统的子系统。
习题:1. 确定地理科学研究对象有什么重要意义答:a 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功能等都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
b 学科研究对象是否明确,直接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决定着学科科学性的含量。
2. 外国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答:a:洪堡的观点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与其关系、地域等级关系、地理事物发展历史即时间顺序和人地关系等方面的观念和思想。
b:李特尔的观点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科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强调地理科学研究的不是整个地球,而是地表空间部分,研究地球表层上的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及其联系、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c:德国部分学者的观点李希霍芬: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探索人类与物质的地球以及自然现象的相关关系。
拉采尔:人地关系赫特纳:地理科学是研究区域差异的科学d:法国部分学者的观点白兰士:或然论e:部分苏俄学者的观点卡列斯尼科:伊萨钦科:索恰瓦:f:部分美国学者的观点托马斯:哈特向:苏尔:景观3. 国内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竺可桢、钱学森、黄秉维、吴传钧、陆大道、郑度、林超和杨吾扬、李春芬、李旭旦、陈传康、李振泉4.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地理系统的哪些子系统有密切的关系?答:a:整体性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又称智能圈)六部分,组成地球表层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