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阳市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

岳阳市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

岳阳市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

语文

本试卷共12页,22道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60余年历史并两度兴衰的人工智能,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又再度兴起,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人工智能的再度兴起,人们的反应比较复杂,有人特别兴奋,认为智能时代人类可能获得全面解放;有些人则悲伤,认为人工智能是潘多拉魔盒,一旦将其打开人类就将成为受害者。总体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者对人工智能是乐观的,而人文学者和人民大众对人工智能持悲观态度的更多。人们为什么对人工智能持悲观态度,甚至对其进行妖魔化呢这主要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还刚刚开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人们对它的未来发展还缺少科学认知。

第一,未来人工智能会很快超越人类的聪明才智吗

这只是简单的外推结论,其实不甚可靠。依靠数据和计算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叫做理性能力,智能机器在理性能力方面的确进步神速。但是,构成人类综合判断能力的除理性能力外,还要非理性的情感能力和意志能力,智能机器芯片目前还缺乏情感能力和意志能力。此外,人类还有灵活的行动能力,而智能机器目前即使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但其行动能力的灵活性依然还不如三岁孩童。因此,仅仅凭强大的计算智能,智能机器还不可能与具有综合判断能力、充满生活智慧的人类相抗衡。

第二,智能机器逐渐代替人类劳动是人类不幸的开始吗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这是人类解放的开始。智能机器逐渐取代人的部分体力劳动和脑力

劳动,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渐退场,在短期内的确会带来一部分人的失业,而且在按劳分配的今天可能失去必要的生活资料。但是,智能机器代替人的劳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的全面解放的过程。智能机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无须休息而全天候为人类创造财富,这海量的财富并不会被智能机器本身所消费,而人类的财富将因智能机器的劳动而大量、快速地增加,这为社会福利的改善和分配制度的变革打下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所以人类部分劳动被智能机器所取代并不是什么坏事,人们没必要对人工智能产生恐惧。

第三,智能机器将成为不受人类控制的“新物种”吗

事实是,智能机器并不那么容易成为自主的物种。人工智能的反对者往往说机器一旦有了智能可能不再听从人类的命令,成为具有自主意识的物种,不会再受人类的控制。其实,人工智能的反对者只看到了机器的强大智能,但没有看到智能机器的终极控制权依然掌握在人类手中;因为无论如何,智能机器的最初设计者和控制者是人类。智能机器并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自身的利益和目的,人类的综合判断能力以及比智能更高级的智慧能力仍然可以握有终极的控制。再说,机器学习所使用的经验数据本身就是包含许多反映人类意志和目标的数据,机器的学习只能让机器更加理解人类的意图和目标,更加能够为人类服务。

·

第四,假设智能机器真比人类聪明,人类就一定会成为智能机器的奴隶吗

其实智能机器根本没有这样做的理由。我们很容易发现,人类所感兴趣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智能机器并不感兴趣;而智能机器感兴趣的电力、网络和数据虽然人类也需要,但这些东西并不完全排他;因此,从生存需求来说,智能机器和人类是错位的,没有需求重叠,人机之间不存在为生存而竞争的基础。再说,智能机器只是智力有可能超越人类,而人类主要是依靠更加复杂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机器的智慧还远不如人类,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害怕。换句话来说,论单项冠军,飞机、火车以及各种机器都比人强;但人类是具有智慧能力的全能冠军,任何技术或机器都无法与人类相媲美,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将使人类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选自黄欣荣《对待人工智能,要抛弃“杞人忧天”式思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待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者是乐观的,人文学者和人民大众是悲观的。

B.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人类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劳动被取代不是坏事。

C.尽管智能机器在智力上超越了人类,但其芯片目前还缺乏情感能力和意志能力。

D.人类感兴趣的,智能机器并不感兴趣,而智能机器感兴趣的,人类并不完全排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时采用并列式的结构,一一批驳了人工智能反对者的四大观点,指出人工智能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B.文章第三段通过阐述人类与人工机器在理性与非理性上的不同优势,论证了未来人工智能快速超越人类的这一结论不可靠。

C.文章第九段通过分析人类与智能机器的生存需求和智慧差异,论证了智能机器会奴役人类的这一观点没有科学依据。

D.文章论证了智能机器由于自身行动能力的灵活性和对待事情的意志力不如人类,因而不会变成不受人类控制的“新物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不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对立面,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提高工作效率,将会创造很多财富。

B.智能机器在计算方面的超强能力可能让人类自叹弗如,但人类的综合判断能力并不输于智能机器。

C.总体来说,作者是积极乐观地看待人工智能的,认为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可以与人类和谐共生。

D.智能机器再强大,它仍然还是受控于人类,相当于被打上了人工的烙印,人类没有必要杞人忧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习近平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也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11月2日版,有删改)

材料二: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莫高窟,深入敦煌研究院,实地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他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

“这是对文化自信中‘自我’与‘他者’辩证关系的深刻阐释——文化自信不仅要有坚守、有特色、有传承,还要能包容、会借鉴、善吸收。”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省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告诉记者,敦煌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宝库,是人类文明的基因库,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作为人类文化的圣殿,它不仅承载了中国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震撼力,也是东西方文化在河西走廊交融汇通的历史见证。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5日版,有删改)

材料三:

从节目模式输入到节目模式输出,我国广播电视走过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道路,实现了从节目模式消费方成为创新节目提供者的华丽转身。

2016年以来,广电总局先后评选表彰了90档创新创优节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评选表彰的节目中,《中国诗词大会》《传承者》《国学小名士》《中华文化探源》等文化类节目占据重要席位,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了节目创作的风向标。

2003年以来,中国连续16年在戛纳电视节设立联合展台,400多名中方代表参与,50余家中国影视机构参展。中国17档节目模式成功输出海外,带来的深刻启发是,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8日版,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中甲骨文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多部门多学科几年来协同开展甲骨文的研究和应用,使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B.甲骨文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它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C.甲骨文跨越时空,凝结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基因,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

D.应加大对甲骨学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不断彰显甲骨文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文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又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明记忆,它的重大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广播电视完成了节目模式输入到输出的转变,近些年的节目模式已领先世界。

C.敦煌莫高窟,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体现了艺术震撼力,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汇通。

D.《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受到了广电总局的表彰,增强文化自信成了节目创作的风向标。

6.我们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醍醐天女许地山①

相传乐斯迷是从醍醐海②升起来的。她是爱神的母亲,是保护世间的大神卫世奴的妻子。准陀罗是和我同舟的人,那晚上,他叫我和他到舵上的轮机旁边。我们的眼睛都望着看着推进机激成的白浪。准陀罗说:“那么大的洋海,只有这几尺地方,像醍醐海的颜色。”这话又触动我对于乐斯迷的兴趣。他本是很喜欢讲故事的,所以我就央求他说一点乐斯迷的故事给我听。

他对着苍茫的洋海,很高兴地发言。“她是我自己的母亲!”我静坐着,听这位自以为乐斯迷儿子的朋友说他父母的故事。

^

我的家在旁遮普和迦湿弥罗交界地方。那里有很畅茂的森林。我母亲自十八岁就嫁了。那时我父亲不过是十九岁。她每天要同我父亲跑入森林里去,因为她喜欢那些参天的树木,不羁的野鸟和昆虫的歌舞。他们实在是那森林的心。他们常进去玩,所以树林里的禽兽都和他们很熟悉。

我父母他们冒的险多,危险真个教他们遇着了。

我父亲拿着木棍,一面拨,一面往前走;母亲也在后头跟着。他们从一颗满了气根的榕树底下穿过去。乱草中流出一条小溪,水浅而清,可是很急。父亲喊着“看看”!他扶着木棍对母亲说:“真想不到这里头有那么清的流水。我们坐一会玩玩。”

于是他们二人摘了两扇棕榈叶,铺在水边,坐下,四只脚插入水中,任那活流洗濯。

父亲是一时也静不得的。他在不言中,涉过小溪,试着去探那边的新地。母亲在叶上坐了许久,只等父亲回来叫她,但天色越来越晚,总不见他来。

催夕阳西下的鸟歌,兽吼,一阵阵地兴起了,母亲慌慌张张涉过水去找父亲。她从藤萝的断处,丛莽的倾倒处,或林樾的婆娑处找寻,在万绿底下,黑暗格外来得快。这时,只剩下几点萤火和叶外的霞光照顾着这位森林的女人。她的身体虽然弱,她的胆却是壮的。结果发现父亲倒在地上,凝血聚在身边。她见父亲的脚还在流血,急忙解下自己的外衣在他腿上紧紧地绞。血果然止住,但父亲已在死的门外候着了。

母亲这时虽然无力也得背着父亲走。好不容易把父亲背过小溪,但找来找去总找不着原路。最后她决定自己一个人找路出来。她摘了好些叶子,折了好些小树枝把父亲遮盖着。用了一刻功夫,居然堆成一丛小林。她手里另抱着许多合欢叶,走几步就放下一技,有时插在别的树叶下,有时结在草上,有时塞在树皮里,为要做回来的路标。她走了约有五六百步,一弯新月正压眉梢,距离不远,已隐约可以看见些村屋。

她出了林,往有房屋的地方走,可惜这不是我们的村,也不是邻舍。是树林另一方面的村庄,我母亲不曾到过的。那时已经八九点了。村人怕野兽,早都关了门。她拍手求救,总不见有慷慨出来帮助的人。她跑到村后,挨那篱笆向里瞻望。

那一家的篱笆里,在淡月中可以看见两三个男子坐在树下吸烟、闲谈。母亲合着掌从篱外伸进去,求他们说:“诸位好邻人,赶快帮助我到树林里,扶我丈夫出来罢。”男子们听见篱外发出哀求的声,不由得走近看看。母亲接着央求他们说:“我丈夫在树林里,负伤很重,

你们能帮助我进去把他扶出来么”内中有个多髭的人问母亲说:“天色这么晚,你怎么知道你丈夫在树林里”母亲回答说:“我是从树林出来的。我和他一同进去,他在中途负伤。”

几个男子像审案一般,这个一言,那个一语,只顾盘问。有一个说:“既然你和他一同进去,为什么不会扶他出来”有一个说:“你看她连外衣也没穿,哪里像是出去玩的样子!想是在林中另有别的事罢。”又有一个说:“女人的话信不得。她不晓得是个什么人。哪有一个女人,昏夜从树林跑出的道理”

!

我母亲用尽一个善女人所能说的话对他们解释都无济于事。她目前最好的方法,只有离开那里。左右思量,还是回到树林里去。

在向着树林的归途中,朝霞已从后面照着她了。她在一个道途不熟的黑夜里,移步固然很慢,而废路又走了不少,绕了几个弯,有时还回到原处。这一夜的步行,足够疲乏了。她来到了一个人家的菜圃,那里有一张空凳子,她顾不得什么,只管坐下。

不一会,出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定睛看着她,好像很诧异似的。母亲知道他是这里的小主人,就很恭敬地对他说明。孩子的心比那般男子好多了。他对母亲说:“我同你去罢。我们牢里有一匹母牛,天天我们要从它那榨出些奶子,现在我正要牵它出来。你候一候罢,我教它让你骑着走。”

母亲在牛背上,眼看快到父亲身边了。昨夜所堆的叶子,一叶也没剩下。精神慌张的人,连大象站在旁边也不理会,真奇怪呀!她起先很害怕,以为父亲的身体也同叶子一同消灭了。后来看见那只和他们很要好的像正在咀嚼夜间她所预备的叶子,心才安然一些。

下了牛背,孩子扶她到父亲安卧的地方,但是人已不在了。这一吓,非同小可,简直把她苦得欲死不得。孩子的眼快一点,心地又很安宁,父亲一下子就让他找到了。他指着那边树根上那人说:“那个是不是”母亲一看,速速地扶着他走过去。

父亲呻吟着:“我渴。”

孩子抢着说:“挤些奶子他喝。”他摘一片光面的叶子到母牛腹下挤了些来给父亲喝。

父亲的精神渐次回复了,对母亲说:“我是被大象摇醒的。醒来不见你,只见它在旁边,吃叶子。为何这里有那么些叶子是你预备的罢。……我记得昨天受伤的地方不是在这里。”

母亲把情形告诉他,又问他为何伤得那么厉害。他说是无意中触着毒刺,折入胫里,他一拔出来血就随着流,不忍教母亲知道,打算自己治好再出来。谁知越治血流得越多,至于晕过去,醒来才知道替他止血的还是母亲。

父亲知道白母牛是孩子的,就对他说了些感谢的话,也感激母亲说:“若不是你去带这匹母牛来,恐怕今早我也起不来。刚才给我喝的奶子,实在胜过天上醍醐,多亏你替我找来!”父亲说时,挺着身子想要起来,可是他的气力很弱,动弹得不大灵敏。母亲向孩子借了母牛让父亲骑着。于是孩子先告辞回去了。

父亲赞美她的忠心,说她比醍醐海出来的乐斯迷更好,母亲那时也觉得昨晚上备受苦辱,该得父亲的赞美。她也很得意地说:“权当我为乐斯迷罢!”自那时以后,父亲常叫她乐斯迷。

(选自《许地山选集》,有删改)

【注】①许地山,“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以改造社会为己任。②醍醐[tíhú]海,是印度神话里智慧之海。醍醐,佛教用以比喻佛性,也比喻美酒。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准陀罗的父母摘下两扇棕榈叶,把它们铺在水边,坐下,四

只脚插入水中,任那流水洗濯。活画出了极其温馨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B.在淡月中坐在树下吸烟闲谈的几个男子,特别喜欢怀疑,甚至见死不救。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把他们保守落后的本性刻画得惟妙惟肖,正是作者欲拯救人类的心志表现。

C.作者以印度为背景叙述故事。醍醐海、合欢叶、棕榈叶、大象、白母牛这些词语把读者带入到了异国风情中,但实际给读者的感觉也像是在描写国人的生活,给我们爱的熏陶。

D.作者擅长用自然意象来推动故事情节,从不见父亲、寻找父亲到父亲获救的过程中,用“夕阳”“霞光”“新月”“淡月”“朝霞”“朝阳”等来作暗示,人物的心理也随之起伏波动。

8.这篇小说结构严谨,试找出两组运用了照应的文句,并分别加以简析。(6分)

`

9.为什么说母亲就是“醍醐天女”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

..,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

..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使作《为

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

..,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显德三年,世宗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其时以街巷隘狭,例从展拆②,朴怒乡校弛慢,于通衢中鞭背数十,其人忿然叹云:“宣补乡虞候,岂得便从决。”朴微闻之,命左右擒至,立毙于马前。世宗闻之,笑谓近臣曰:“此大愚人,去王朴面前夸宣补乡虞候,宜其死矣。”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规模),多其所规为。世宗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其笔述之外,多所该综③,至如星纬声律,莫不毕殚其妙,所撰《大周钦天历》及《律准》,并行于世,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④归而

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

..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旧五代史·周书》与《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改)秦观:臣读五代史,见王朴为周世宗决平边之策,然后知朴者,天下之真材也。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皇朝受命,四方僭伪次第削平,皆如其策。非所谓天下之真材,其孰能与于此!朴虽出于五代扰攘倾侧之中,然其器识学术,虽治世士大夫,与之比者寡。方世宗之时,外事征伐,内修法度,而朴至于阴阳律历之学,无所不通,所定《钦天历》,当世莫能异。而其所作乐,至今用之,而不可改其五策之意。以此推之,朴之所知者,盖未可量也。使遭休明之时,遇不世出之主,则其所就者,将不止于此哉。

(选自《历代名贤确论》,有删改)【注】①交恶,指的是双方感情破裂,互相憎恨仇视,关系不和睦。②例从展拆,按照定例施展拆毁。③该综,总结性的文字。④舁[yú],通舆,轿子,这里指抬、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

B.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

C.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

D.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人,一指人格卑鄙之人,二指平民百姓,三指旧时男子自称,但不能作谦词,四指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五指小孩,六指小一辈的人。

B.比部,古代官署名,三国魏始设,为尚书办事机关;隋、唐、宋属刑部,元以后废。其职原掌稽核簿籍,后变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

C.僭乱,僭,超越本分,古时指地位在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僭乱,叛乱。

D.玉钺,古兵器,青铜制,似斧而比斧大,圆刃可砍劈,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所制,供礼仪、殡葬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朴有政治眼光。其见后汉刚建不久,而隐帝年少,又懦弱无能、任用小人,且杨邠身为大臣,与将相关系恶劣,预感内乱即将发生,遂离开后汉朝廷,东归故乡。

B.王朴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历法,善于城市建设,其规划京师规制,拆毁险窄的街巷,使得开封大路通畅、壮伟宏阔。其奉诏在汴口设斗门,控制汴河水量,改善了

漕运。

C.王朴有政治、军事才能。他提出的进攻先近后远、先易后难,扩展后周版图的策略,得到了世宗赏识。世宗与王朴君臣相知,其被派征伐江淮,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D.王朴性格刚直,处事果断。其才华虽在五代混乱败亡的时代显露,但其器量与见识以及系统专门的学问,能与之比肩者少。其笔述之外,多用总结性的文字。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5分)(2)使遭休明之时,遇不世出之主,则其所就者,将不止于此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出塞作①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③。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诗写于此时。②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③霍嫖姚,运用典故,汉代霍去病曾作嫖姚校尉,这里借谓崔希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表面上描写吐蕃打猎的盛大场面,实则通过环境描写暗示了边关战前的紧张气氛。“猎天骄”是“天骄猎”的倒装。

B.颔联选用“空碛”“平原”两处场景,大处落笔,气象宏阔。“时驱马”“好射雕”写出了吐蕃人的勇猛强悍。

>

C.颈联运用夸张的修辞和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紧扣“朝”“夜”两字,凸显唐军昂扬士气,表现了唐军将士对敌时的从容镇定。

D.全诗采用衬托手法,前两联写吐蕃强悍,为下文作铺垫,后两联写唐军应付自如、不畏强敌、敢于胜利。

15.尾联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具体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为了保持自己的清白,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且这一点也正为前贤圣人所推崇的一句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忆刘裕北伐胜利的两句是:,。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两句,表现了辛弃疾希望一战获胜,收复中原,既了却君王统一国家,又使自己名垂青史的愿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段时间,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推出的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围绕以垃圾分类为中心衍生出的新服务、新产品也成为热点,催生了“垃圾分类师”这一新兴职业。线上接单、上门代收、代为分类……一名勤奋的垃圾分类师,收入颇为可观,也激发起人们对新兴职业群体的好奇。除了垃圾分类师之外,近年来社会上涌现出不少新兴职业,如食品造型师、创客指导师、健康管理师等等。新职业彰显了人们日益丰富多样的生活,更出社会发展的新活力。新职业的出现与发展,新经济的培育和壮大,也是我国职业变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一大批新职业,立基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年轻一代来说,更多的职业类型,让他们在发展空间上有了多元选择,得以在个人兴趣与成长发展之间找到结合点。可以说,新职业中了发展新机遇,体现了新的就业观,为更多人搭建了人生出

彩的舞台。也应看到,()。总体看,不少新职业的成长基础仍比较薄弱,迫切需要以健全的法律来保障其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加强立法,尊重规律、做好研究,用完善的法律引领、推动新职业的发展;新职业代表新方向,只有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创新发展,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6日版,有删改)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映射得益应运而生蕴含

B.映射得益于水到渠成包涵

C.折射得益水到渠成包涵

D.折射得益于应运而生蕴含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新职业的“新”不只是因为它是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也在于其发展尚不成熟

B.新职业的“新”不只是因为它发展尚不成熟,也在于其是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

C.新职业的“新”不是因为它是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而是在于其发展尚不成熟

D.新职业的“新”不是因为它发展尚不成熟,而是在于其是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推出生活垃圾管理规定,使围绕垃圾分类衍生出的新服务、新产品也成为热点。

B.随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推出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围绕垃圾分类衍生出的新服务、新产品也成为热点。

C.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推出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围绕以垃圾分类为中心衍生出的新服务、新产品也成为热点。

D.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推出的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围绕垃圾分类衍生出的新服务、新产品也成为热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

熬夜刷手机,除了给眼睛、手和颈腰椎带来伤害以外,①。长久刷手机,皮肤成纤维细胞(皮肤真皮层的主要结构成分)增殖受到抑制,②,活性越来越低,相应的胶原蛋白、弹性纤维、透明质酸等也会减少,不足以支撑皮肤结构,导致真皮层变薄,皮肤开始松弛,③,出现皱纹。

(节选自《长沙晚报》2019年12月13日版,有删改)21.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报道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5分)

岳阳广电全媒体11月28日讯(记者严清海)随着北方强冷空气的南下,一批批候鸟队伍密集飞抵洞庭湖越冬。据2019年环洞庭湖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显示,目前飞抵洞庭湖的水鸟达到21万多只,较去年同期多了一倍。

本次调查分为10个组,分别在东洞庭湖、横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湖同步进行。其中,东洞庭湖分为采桑湖、谭家围子、丁字堤、春风湖、红旗湖、白湖和外围湖泊七个组。调查采用一个人通过单筒望远镜观察搜索,另一个人对监测到的候鸟种类和数量做好记录的方式进行。因为候鸟有迁飞的习性,同步调查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避免重复记录和遗漏。

结果显示,此次环洞庭湖越冬水鸟调查,记录的鸟种共7目12科50种达到了万多只,较上年度同期增长了103%。其中,东洞庭湖越冬水鸟达到了48种万多只,占总数量的62%。

(节选自岳阳新闻网2019年11月28日版,有删改)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某中学举行了一场以“拥有了实力,行事是该高调还是该低调”为主题的辩论赛。

正方的观点是:拥有了实力,行事就应高调。因为拥有了实力,你也掩盖不了,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

反方的观点是:拥有了实力,行事也应低调。因为做事必先做人,低调是一种姿态,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智慧,一种谋略。

时代发展到今天,无论个人、集体还是国家,你觉得拥有了实力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呢请你在正反双方中选择一方观点作为自己的立场,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注意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