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非关税壁垒
- 格式:pptx
- 大小:803.03 KB
- 文档页数:31
第一章1、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2、对外贸易:该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3、对外贸易依存度:这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存程度的指标。
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4、有形贸易,是指有形商品的出口和进口,在通过一国海关时必须向海关申报,海关依据海关税则对出口或进口的商品征税,并列入海关的每日统计。
5、无形贸易,是指无形商品(即劳务)的输出与输入,在通过一国海关时不必申报,也不列入海关统计。
包括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
有形贸易、无形贸易区别:有形贸易均需办理海关手续,其贸易额都要列入海关统计之中;无形贸易尽管也是一国收支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不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故不列入海关统计上。
6、过境贸易,是指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输往丙国销售时,对乙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这种贸易对乙国来说既不是进口,也不是出口,仅仅是商品过境而已。
7、转口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因某种原因不能直接进行商品买卖,而须通过第三国贸易商进行商品的买卖活动。
从第三国角度即为转口贸易。
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的区别:经过第三国是否有货物所有权的转移。
8、总贸易:是指对外贸易统计时,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与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也称为总贸易体系。
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志的统计方法,也称专门贸易体系。
9、关境(custom frontier)与国境(frontier)的关系:关境与国境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当一些国家在国境以内设有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等免税区域,这时关境范围小于国境;有些国家相互之间结成关税同盟,参加同盟的国家在领土基础上合成统一的关境,这时,对某一国家而言,关境范围就大于国境。
(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区域化发展关境与国境不一致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10、有纸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通过单证等商业文件的交接进行结算支付并履行合同的一种贸易方式。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一、单选题1、比较适合起点高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的外贸政策类型是()。
A. 进口替代型B.出口导向型C. 自由贸易政策D.混合型2、外贸政策一般包括外贸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和()。
A. 国别B. 外交C. 市场D. 经营3、二战期间和战后初期,西欧和日本等国实施的是()。
A. 自由贸易B. 管理贸易政策C. 战略性贸易政策D. 超保护贸易政策二、多项选择题1、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A. 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B. 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C. 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D. 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E. 政府领导人的贸易理论和经济思想2、发展中国家实施进口替代贸易发展模式必然采取的政策是()。
A. 执行贸易保护政策B. 比较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C. 优惠的投资政策D. 放松贸易保护政策E. 放松外汇管制F. 吸引外商投资政策3、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 保护本国的市场B. 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C.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D. 积累资本或资金E. 维护本国的对外政治关系4、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构成包括()。
A. 对外贸易总政策B. 进出口商品政策C. 对外贸易国别政策D. 自由贸易政策E. 保护贸易政策5、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政策类型有()。
A. 进口替代政策B. 出口替代政策C. 自由贸易政策D. 横向联合政策E. 管理贸易政策6、各国执行对外贸易政策的一般方式是()。
A. 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管理B. 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管理进口C. 国家政府出面参加各种机构与组织D. 国家政府进行国际贸易关税方面的协调工作E. 国际设立非关税壁垒7、对外贸易政策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A. 超保护贸易政策B. 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C. 自由贸易政策D. 贸易自由化E. 保护贸易政策8、海关的主要职能包括()。
A. 货运监管B. 稽征关税C. 查禁走私D. 贸易统计9、超保护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区别是()A.保护时间延长B.保护的对象扩大C.保护目的的变化D.由保护转为进攻E.保护措施多样化三、填空题1、国际贸易政策的内容包括三项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第8章关税措施关税措施指的是国家通过对进出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方式来调整国际贸易的行为。
关税是指国家对进口品和出口品强制收取的一种税收。
关税既可以用作调节国内市场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也可以通过保护性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
在国际贸易中,关税是一种主要的非关税壁垒之一,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税措施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出口关税和进口关税两种。
出口关税是指对国内商品出口所征收的税费,其目的一般是调节出口商品价格,限制出口数量或者保护国内产业。
进口关税是指对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征收的税费,其目的一般是保护国内产业,限制进口商品的竞争。
关税措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税措施可以调整国际贸易的平衡。
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可以提高其价格,从而减少进口数量,避免国内产品被外国产品替代。
这对国内产业来说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
同时,通过对出口商品征收关税,可以降低出口价格,提高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
其次,关税措施可以调节国内市场经济运行。
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可以减少商品供应量,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对抑制通货膨胀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对一些战略性产业的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可以促使国内企业加大对该产业的研发和投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再次,关税措施可以支持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可以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迫使其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对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征收较低的关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然而,关税措施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关税措施过多会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导致贸易壁垒加大,对全球贸易造成冲击。
其次,关税措施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加大国际贸易摩擦。
再次,关税措施对国内消费者来说,可能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降低消费者福利。
因此,在制定关税措施时,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坚持公平、开放、透明的原则。
应该避免过度保护国内产业的倾向,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第八章非关税措施内容提要本章介绍了非关税壁垒的含义、特点、作用及分类;分析了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和不合理的汇率、进口押金制、进口最低限价制、国内税、进出口的国家垄断、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海关程序、社会责任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分析了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1.掌握非关税壁垒的含义、特点、作用,了解非关税壁垒的分类;2.掌握非关税壁垒主要种类的含义、特点、作用;3.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和影响;4.掌握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特征、表现形式和影响;5.掌握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非关税壁垒概述一、非关税壁垒的含义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并不是唯一的贸易保护手段。
除关税外,非关税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同样可以起到限制进口、对国内产业或市场进行保护的目的,有时作用甚至更强。
1.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NTBs)又称非关税措施,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商品进口的措施。
由于一些国家往往将非关税措施用于限制他国商品进口,所以,也称之为“非关税壁垒”。
由于世界范围内关税壁垒作用的不断降低,非关税措施逐渐成为各国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今多边贸易体制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历史上看,早在重商主义时期,限制和禁止进口的非关税性措施就开始盛行。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西方发达国家曾一度高筑非关税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尽管如此,“非关税壁垒”这一术语是在关贸总协定建立以后才逐渐产生的。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世界出现经济衰退,同时关税手段受到关贸总协定历届协议的制约,因此,贸易保护主义者开始大量使用各种非关税措施来达到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目的。
到20世纪80年代,非关税壁垒措施在大范围内被空前广泛地采用,其种类繁多、花样翻新,达到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
据统计,目前非关税壁垒措施大概有2 500多种,其中对进口加以限制的主要手段为: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度、进口押金制度、进口最低限价、进出口国家垄断、外汇管制、海关估价、复杂烦琐的海关手续、安全和质量的检疫标准、严格的包装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