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非关税壁垒
- 格式:pptx
- 大小:140.06 KB
- 文档页数:30
目 录第1章 导 论第2章 国际贸易的作用第3章 国际分工第4章 世界市场第5章 世界市场价格第6章 国际贸易政策第7章 国际贸易促进、救济与管制第8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第9章 世界贸易组织第10章 关 税第11章 非关税壁垒第12章 国际服务贸易第13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第14章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第15章 世界贸易中的中国第1章 导 论1什么是国际贸易?答: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变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各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答: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出现了政治实体。
对外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际贸易如何分类?答: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国际贸易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交易内容划分,对外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
(2)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划分,对外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与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
(3)按交易对象划分,对外贸易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4)按运输方式划分,对外货物贸易可分为海运贸易、陆运贸易、空运贸易、多式联运贸易和邮购贸易等。
其中,海运贸易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4如何区分狭义与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答:(1)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本身的结构比较,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其中,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货物的构成;对外服务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服务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项目的构成。
(2)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或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063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金融学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一、教学目标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国际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包括开放微观经济学和开放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该课程的教学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有重要意义。
国际经济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掌握开放条件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能够应用理论观察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
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2009年《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项目被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评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全英文教学目前面向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国际班开设。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s one of major course for the economics-major students require by China’s Ministry of Education, which consists open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The i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lays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up the way of thinking as an economist for the learners,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aptitudes and abilities. The expected outcomes of this subject is to develop the learners to apply the economic methodology, grasp the basic open economics, and enable the learners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ssues, and then make a solid preparation for the fellow-up subjects in the teachingprogram. In 2009, this course was selected as the national bilingu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course by China’s Ministry of Educ ation.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国际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名词解释3、完全专业化:每个国家只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假设只有苹果和电脑两种产品,且A在生产苹果上有相对优势,意味着B在电脑上有相对优势。
则贸易结果是,A 只生产苹果,B只生产电脑,不会出现A或者B同时生产苹果和电脑。
这就是完全专业分工5、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
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
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
价值以这个比率,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因此,价值和劳动的关系从而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
事实的真相是:如果不从历史存在者出发,那么,李嘉图所得到的"社会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识和概念。
马克思论证和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但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讥笑了资产阶级工作者:"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
只有癞蛤蟆才能搞出这种谐和的烂泥汤。
"五、计算题1、假设本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6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8 单位劳动;外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2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4 单位劳动。
两国各有8 单位的可用劳动。
(1)哪国在食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哪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2)列举一个能够使两国进行互惠贸易的交换率并计算本国与外国的贸易获利分别是多少?2、假设A 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4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3 小时; B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1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2 小时,则:(1)以劳动衡量,A、B 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各是多少?(2)如果工资率为6 美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3)如果工资率为1 欧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六、论述题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国际贸易理论里有一个资源禀赋学说,即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与不同的生产优势。
第8章关税措施关税措施指的是国家通过对进出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方式来调整国际贸易的行为。
关税是指国家对进口品和出口品强制收取的一种税收。
关税既可以用作调节国内市场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也可以通过保护性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
在国际贸易中,关税是一种主要的非关税壁垒之一,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税措施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出口关税和进口关税两种。
出口关税是指对国内商品出口所征收的税费,其目的一般是调节出口商品价格,限制出口数量或者保护国内产业。
进口关税是指对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征收的税费,其目的一般是保护国内产业,限制进口商品的竞争。
关税措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税措施可以调整国际贸易的平衡。
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可以提高其价格,从而减少进口数量,避免国内产品被外国产品替代。
这对国内产业来说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
同时,通过对出口商品征收关税,可以降低出口价格,提高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
其次,关税措施可以调节国内市场经济运行。
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可以减少商品供应量,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对抑制通货膨胀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对一些战略性产业的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可以促使国内企业加大对该产业的研发和投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再次,关税措施可以支持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可以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迫使其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对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征收较低的关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然而,关税措施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关税措施过多会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导致贸易壁垒加大,对全球贸易造成冲击。
其次,关税措施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加大国际贸易摩擦。
再次,关税措施对国内消费者来说,可能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降低消费者福利。
因此,在制定关税措施时,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坚持公平、开放、透明的原则。
应该避免过度保护国内产业的倾向,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