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的B超检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243.43 KB
- 文档页数:2
B型超声诊断仪的使用实验目的:1.了解B型超声诊断仪的成像原理。
2.学习B型超声诊断仪的使用方法。
3.观察实物声像图,学习测量物体大小。
4.观察人体主要脏器切面声像图。
5.观察M型超声声像图仪器用具:教学用B型超声诊断仪一台,塑料水槽一个,偶合剂,卫生纸及被观察物体。
实验原理:1.B超的结构框架图:B型超声诊断仪是目前超声诊断及介入性手术中应用最多的的一类超声成象装置。
它的原理方块框图如下图所示:2.工作原理;主控振荡器(同步电路)产生同步脉冲去触发高频发生电路和时基电路,使二者同步工作。
每当同步脉冲触发一次,高频发生电路就产生一次持续几个μs、频率为1~5MHz的衰减振荡,即发出一个脉冲式调制波。
调制波重复频率为50~2000Hz。
由于在一个重复周期内发射脉冲的时间很短,静止时期相对较长,故可以在静止时期内完成脉冲在被检体内的传播、反射及探头接收回波并予以显示的诸过程。
B超采用灰度调制,回波信号加在电子枪的控制栅极(或阴极)上,利用回波信号来控制阴极发射电子的数量,从而达到控制显示屏上光点亮度(辉度)的目的。
B超用来表示产生回波的深度是在垂直方向上,即同步扫描电压加在示波管的垂直偏转板上,这样在不同深度界面上产生的回波信号,在荧光屏上显示为自上而下的一系列亮度不同的光点,光点间的距离表示界面间的距离。
B超的水平偏转板上加有一线性偏转电压,此线性电压与探头在体表的运动同步。
这样,当探头作匀速直线运动时,自上而下的光点群也开始运动,由于示波器屏上的荧光物质具有余辉的作用,所以荧光屏上就显示了一幅被探查体的探头运动直线于超声发射方向构成的平面上的两维剖面图像,故B型超声仪也称为超声剖面像仪。
B型超声仪的图像是黑白显示。
要获得高质量的超声图像,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提高其空间分辨力,即能分辨出组织的细节,解决办法是增加阵列式探头(多元线阵探头)的阵元数。
但对图像的观察不仅仅是看组织边缘的轮廓,也要观察图像的明暗程度即灰度层次。
膝关节的专科检查模板主要包括以下几项:X线检查:利用X线的物理特性,对膝关节进行检查,可以检查膝关节是否存在骨折、骨质增生、关节畸形等情况。
CT检查: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可以用于检查膝关节是否存在骨折、关节脱位、关节腔积液等情况。
磁共振检查:一种影像学检查,可以对膝关节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成像,发现半月板损伤、关节积液等病变。
浮髌试验:用于检查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的情况。
患者仰卧,膝伸直放平,股四头肌放松。
检查者一手掌置于髌骨上方,从髌上4横指处起(髌上囊上缘)向下施压,将囊内液体挤入关节腔内,使髌骨浮起;再用另一手食指叩按髌骨,如感到髌骨与股骨有撞击感为阳性。
一般积液量为10mL以上浮髌试验即可为阳性。
膝过伸过屈实验:患者仰卧或坐位,伸膝,检查者一手扶按其大腿下1/3前方,适当用力下压。
另一手握小腿踝上适当用力上提,使膝被动过伸,检查有无疼痛,然后再使膝尽量屈曲。
过伸时股胫关节间隙前区痛可能为半月板前角损伤、髌下脂肪垫炎或膝横韧带损伤;若腘部疼痛则可能为腘斜韧带损伤。
膝屈曲痛可见于半月板后角损伤或滑膜炎等。
麦氏征实验:用于检查半月板损伤(内外侧)。
患者仰卧床上,髋膝屈曲呈锐角,尽量使足靠近臀部,检查者一手放在其膝部,手指摸关节间隙,另一手握其踝部。
令患者肌肉放松。
检查方法有原始法和改良法两种,主要是重复半月板受伤动作。
将患者的髋与膝由被动屈曲而逐渐伸直,同时使其小腿外展内旋;再使小腿内收外旋。
如果在某一固定角度触到或听到响声,并伴有疼痛,即为半月板损伤。
挤压或研磨实验:患者俯卧,患膝屈曲,检查者沿小腿用力向下按压,同时作旋转动作,并在不同的屈曲角度做这一动作。
痛在内侧关节间隙为半月板损伤;痛在外侧间隙则考虑是外侧半月板损伤。
屈曲位痛时病在后角,伸直位痛时病在前角。
请注意,在进行专科检查之前应保持平静的状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告知医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症状。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向医生询问或停止检查。
膝关节炎的高频超声和X线检查比较周佛养;周忠良;李飞;程红亮;江功远;孙道东;刘德春;杨骏【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08(003)007【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膝关节疾病的应用价值,探讨超声和X线检查在诊断膝关节炎方面的实际应用.方法将90例膝关节炎患者分别行超声和X线检查,对各自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超声对于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胭窝囊肿、半月板损伤等较敏感;X线对骨赘、关节间隙、骨质疏松显示良好.结论对于膝关节病变,超声与X线检查相结合,诊断更加全面.【总页数】2页(P3-4)【作者】周佛养;周忠良;李飞;程红亮;江功远;孙道东;刘德春;杨骏【作者单位】230061,合肥,安徽中医学庑第二附属医院;230061,合肥,安徽中医学庑第二附属医院;230061,合肥,安徽中医学庑第二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230061,合肥,安徽中医学庑第二附属医院;230061,合肥,安徽中医学庑第二附属医院;230061,合肥,安徽中医学庑第二附属医院;230061,合肥,安徽中医学庑第二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高频超声评价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病变及膝周组织的价值 [J], 万蓉;钟娜;冯宁娜2.单膝与一期双膝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的比较 [J], 陈涛;林宗汉;曾宪辉;陈跃平;丰哲;刘锋3.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损害的诊断价值 [J], 张景锋;张春峰;张红艳;李建刚;李奇4.高频超声与X线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对照分析 [J], 董霞;孙巍;刘鹏;孙静巍;李也5.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MRI表现特点和比较 [J], 许建荣;柴维敏;宋子江;沈加林;李磊;陈睿;姚秋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足踝部超声检查图解贾化平摘译,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超声诊断科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编辑本文节选自意大利Enzo Silvestri主编《Normal Ultrasound Anatomy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一、内踝检查图1 体位:仰卧位,膝关节屈曲约90度,足轻度外旋图2 三角韧带解剖示意图1a,胫舟韧带(前浅束);1b,胫距前韧带(前深束);2,胫跟韧带(中束);3,胫距后韧带(后束);C,跟骨;S,舟状骨;T,距骨;St,载距突;Ti,胫骨图3.评估胫距前韧带时探头位置图4. 胫距前韧带(箭头)探查;mm内踝;T距骨图5. 评估胫跟韧带时探头位置图6. 胫跟韧带(箭头)探查;mm内踝;T距骨;C根骨;TP胫后肌腱图7. 评估胫距后韧带时探头位置图8. 胫距后韧带探查mm内踝;T距骨;TP胫后肌腱;O胫距后韧带浅支;*胫距后韧带深支二、跗管(踝管)检查图9. 跗管解剖示意图1,胫后肌腱;2,指长屈肌腱;3,长屈肌腱;*,胫神经;Ti,胫骨;C,跟骨;T,距骨;S,舟状骨图10. 跗管扫查时探头位置及移动图11. 跗管扫查TP,胫后肌腱;FDL,指长屈肌腱;箭头,胫神经;FHL,长屈肌腱;mm,胫骨内踝图12. 胫后肌腱长轴扫查显示末端插入舟状骨(Sc)三、足跟后部检查图13. 跟腱解剖示意图T,跟腱;K,Kager脂肪垫;*,跟骨前囊;箭头,跟骨后囊;C,跟骨图14(1). a评估跟腱长轴时探头位置;b跟腱(箭头)长轴扫查图14(2).a评估跟腱短轴时探头位置;b跟腱(箭头)短轴扫查图15. a评估胫距后隐窝时探头位置;b *胫距后隐窝;箭头,拇长屈肌腱;Ti,胫骨;T,距骨图16. a踝关节前方解剖示意图:1,胫骨前肌腱;2,长伸肌肌腱;*,腓深神经;3,趾长伸肌肌腱;b 检查踝关节前方时足放置位置图17. a踝关节前方检查时探头放置位置;b EDL,趾长伸肌肌腱;A,胫前动脉;EHL,长伸肌腱;TA,胫前肌腱;箭头,腓深神经图18. a胫距前隐窝探查时探头位置;b胫距前隐窝(*)长轴扫查。
超声半定量评分标准通常用于评估肌肉骨骼超声检查结果。
这种评分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超声半定量评分标准示例:
1. 正常范围:0 分
超声图像显示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结构清晰,信号均匀,无异常病变。
2. 轻度异常:1 分
超声图像显示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结构尚清晰,但存在局限性异常信号,如少量积液、轻度炎症改变等。
3. 中度异常:2 分
超声图像显示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结构部分清晰,但存在较明显的异常信号,如较多积液、明显炎症改变、组织肿胀等。
4. 重度异常:3 分
超声图像显示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结构模糊,异常信号明显,如大量积液、严重炎症改变、组织肿胀等。
5. 严重异常:4 分
超声图像无法清晰显示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结构,存在严重异常信号,如严重炎症、肌肉萎缩、关节毁损等。
腘窝囊肿的超声诊断
腘窝囊肿,又称Baker`s囊肿,属于滑膜囊肿,为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的滑囊积液形成,多与膝关节相通。
腘窝囊肿患者可自觉腘窝部不适或行走后酸胀感,触及肿物,有时可无自觉症状,检查时在腘窝可触及一囊性肿物,一般无压痛,大小不等。
彩超表现为腘窝软组织内,关节囊后方一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液性暗区,边界清楚,光滑,横扫可见腘窝囊肿大多数在深部有蒂与关节腔相通,囊肿可位于腘动、静脉内外侧及正后方,内部回声多均匀,部分可见散在强回声光点或光斑,少数可见强回声分隔。
体积较大的腘窝囊肿可发生破裂,囊液外渗导致周围组织继发炎症反应,引起小腿肿胀、疼痛,同时,较大腘窝囊肿压迫静脉回流又会引起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清楚显示腘窝囊肿的大小、位置、有无分隔、和腘窝动静脉的比邻关系,以及是否压迫静脉引起深静脉血栓等重要信息,还可帮助临床准确定位,引导穿刺。
超声检查腘窝囊肿准确无创、方便快捷,不失为首选之检查方法。
超声显像诊断仪的调试 第一篇:超声显像诊断仪的调试 超声显像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在外科、心血管科、肿瘤科、消化科、眼科和妇产科等疾病的诊断。近年来,一方面超声显像诊断仪的发展不断开拓着临床各种新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随着对超声显像诊断经验的积累和对超声显像仪器性能的认识,医师对超声显像诊断仪的质量和功能又经常提出各种改进要求和建议,这样,不仅促进超声显像诊断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促使其应用范围日益深入广泛,从而亦促进超声显像诊断技术不断发展。1.监视器调试 欲获得一幅有诊断价值的优质图像,需要各种条件。其中,超声显像诊断仪监视器的调试非常重要。在开启主机和监视器电源后,屏幕上即可显示初始图像。调试前先检查灰标带是否完全,并将后处理置于线性状态。监视器的对比度(contrast)和亮度(Lright)均随意可调,至满意为止。调试监视器使之合适即使其能充分反映主机所提供的各种诊断信息,又能为诊断医师的视觉所接受。调试时以灰标为标准,使最低灰阶呈黑色隐约可见。最高灰阶呈白色字符亮度又不过亮,调节至各级灰阶丰富和均能显示。2.灵敏度调试 灵敏度是指超声显像诊断仪检出和显示界面反射的能力。由总增益(gain)、近场抑制(near suppresion)和远程补偿(far compensation)或深度增益补偿(DGC)组成。总增益是用来调节超声诊断仪对接收信号的电压、电流或功率的放大倍数,总增益的高低直接影响图像的显示,其调试甚为重要。一般选正常成人肝脏作为调试模型,做肋下斜切显示含有中肝静脉和右肝静脉的右肝实时图像,调节总增益,使图像中场(4~7cm区域)肝实质回声强度尽量接近灰标中段所显示的灰度。深度增益补偿(DGC)又称时间增益补偿(TGC)、灵敏度时间调节(STC)。由于入射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过程中距离增加而减弱,所以一般近场信号强,远场信号弱。为了获得一幅深浅均匀一致的图像,必须进行近场抑止和远场补偿。各种超声仪一般采用两种补偿形式:分区调节型(斜率控制型)和分段调节型(距离控制型)。其目的都是使近场(浅层组织)和远场(深层组织)的回声都接近中场灰度,即获得一幅从浅至深灰度均匀一致的图像,这样便于医师的判读和诊断。3.动态范围的调节 动态范围(用DB表示)是指超声显像诊断仪的放大器能放大最低至最高回声信号的范围。在图像上表示在最低限度以下的回声信号不显示,超过最高限度的回声信号也不再增辉。声显像诊断现在一般超仪最强与最低回声信号的动态范围在 60dB。ACUSONSEQUOIA电脑超声仪可达110dB。调节动态范围目的是对有重要诊断价值的回声信号给以充分扩展显示,对非重要的诊断信号则予以压缩或删除。动态范围应根据诊断的需要随意可调。合适的动态范围选择既要保证病灶内部低弱回声信号的显示,又要保证病灶边界、强回声的突出。一般腹部超声诊断所需动态范围是50~55dB。但对病变组织进行仔细、全面观察分析时可选用大动态范围并降低图像反差以丰富声像图显示的诊断信息量。4.束聚焦功能的调节 经过聚焦的声束扫查人体组织,可以提高超声对聚焦区域(病灶)细微结构的分辨力,并可减少超声伪像的产生,从而提高图像质量。目前,超声聚焦主要采用实时动态电子聚焦与可变孔径、声透镜和凹面晶体等技术的组合,使得超声波的反射与接收无论在近、中、远场都能实现全程高度聚焦。对有分段聚焦选择功能的超声诊断仪,其聚焦深度可以由医师在操作中随时调控。5.超声能量输出调节 调节发射超声波的输出能量使之有足够的、合适的穿透力,通过人体组织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方法之一。加大能量输出可使脉冲回声总增益提高。输出能量的单位是分贝(dB)、OdB表示输出能量最大。-15dB表示能量输出最小,(亦有用百分比表示的)。操作时,对成年尤其肥胖者输出能量要大,对眼、睾丸等表浅器官,儿童或胎儿能量输出宜小。只要所用超声能量足以显示出良好的图像以获取必要的诊断信息,在此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超声能量输出。 6.图像处理调节 为提高图像质量,可对原始图像进行加工处理,包括数字和模拟处理。超声显像诊断仪中,通常在数字扫描转换器的主存储器的前、后所进行的数字图像处理分别称为图像前处理和图像后处理。前处理(preprocessing):比较简单的前处理有轮廓突出和增强两种。轮廓突出(relief)又称边沿增强,可使图像的轮廓清晰。增强(enhancement)一般分三档,使图像的光点不同程度增强,可供选择。后处理(postprocessing):超声显像诊断成像中,对数字扫描转换器主存储器中读出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各种加工处理。一般有像素亮度后处理、时间后处理、空间后处理等技术,来实现对已建图像回声信号亮度显示的再加强或再抑止的控制,以及对其做噪声抑止、平滑和边缘加强等处理,是改善和提高图像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7.超声多普勒技术调试 对于心脏、血管的全面评价包括形态学(解剖)评价和血流动力学(功能)评价两方面。形态学检查可用二维超声断层来实现,功能评价须用超声多普勒技术进行。后者又包括频谱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做血管超声检查时,一般先做实时二维超声显像,了解血管及相关器官的结构,显示清楚所关心血管的长轴断面,使用CDFI显示血流二维分布和异常血流后,再进行频谱多普勒检查,对病变血流动力学进行定量分析。在进行多普勒检查时,须进行多方位二维超声观察,选择距探头最近,而且血管纵轴与声束尽量平行的位置,以保证频谱分析的可靠性。对血管的多普勒检查除要求超声医师应掌握的解剖、病理和临床知识外,还应通晓多普勒技术原理,另外,还要熟悉仪器的使用和调节,以保证获得有价值而且准确的多普勒信息。参 考 文 献 第二篇:AB超声诊断仪 眼视光特检技术十 2007-06-15 08:47 A.M.第十章A/B超声诊断仪 超声波测量原理、概念和定义,超声诊断仪操作技术与检查方法,超声图象分析,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超声诊断是利用声波传播?生的回声显像进行诊断,超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声学性质(密度、声速)不同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波称?回声或回波(echo);回声接收后转变成电信号,经过放大、检波、修饰,以视频图象的形式显示出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也称?回声诊断法(echography)回声诊断法(echography)。眼球和眼眶位置表浅,构造规则,声学界面清楚,声衰减较少,是最适合超声检查和诊断的器官。同其它医学影像方法比较,超声检查有简便、迅速、经济和无损伤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重视。其不足之处是特异性不够高。由于不同疾病的病理组织结构不一样,对超声波的反射、吸收就不一样,虽然能够利用回声对病变组织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但病?的声学切面不像病理组织学切面那样直接和精确,只能间接地从组织的声学性质来推断其组织结构,将病?按其声学性质分类,再结合其它临床资料而作出诊断。学习超声诊断要掌握超声的物理性质、原理,以解剖学、物理学等形态学?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第一节概述 诊断超声的物理特性 人耳可闻及的频率在20~20 000 Hz,超声波是一种频率大于20 000 Hz的高频声波,图10-1超声波波形图人耳听不到,故称超声。它是一种机械波,是因介质中的质点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发生周期性振动而?生的。依据质点振动方式与声波传播方式的关系,声波可分?两种基本形式,即纵波和横波(图10-1)。 纵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是介质中的质点受到拉应力和压应力的作用而振动,以质点疏密相间的形式传递能量,声波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此外,纵波还具有?生和接收比较容易的特点。医用超声波的传播介质主要是人体软组织,声能是以纵波的形式在其间传播的,因此医用超声波?纵波。 超声波在周期性振动传播中,其质点位移(a)、质点运动速度(c)及质点运动加速度(b)等均?角频率和时间乘积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图10-1)。 波形图中的正负最大值分别对应纵波的密部和疏部、横波的波峰和波谷。 (一)声源、声束、声场与分辨力 1杄声源能发生超声的物体称?声源(sound source),超声声源亦名超声换能器(transducer),通常采用压电陶瓷、压电有机材料或混合压电材料(压电陶瓷与压电有机材料的混合物)组成,加以电脉冲后即转?声脉冲。用超声换能器制成可供手持检查用的器件则称?超声探头。 2杄声束从声源发出的声波称?声束(sound beam),一般它在一个较小的立体角内传播。声束的中心轴线称?声轴,它代表超声在声源发生后其传播的主方向。声束两侧边缘间的距离称?束宽。 3杄声场换能器发射超声声束时,在一定传播距离内基本上保持平行,然后开始扩散。接近换能器的那部分平行声束被称?近场。当超声声束开始扩散时,被称?远场。被检查的部位在近场区内,声束较?平行,反射界面与换能器又比较垂直,其反射回声的强度较大,超声诊断的作用最好。远场区内场分布均匀,可扫查许多界面,可是越进入远场的远端,扫查就越困难。 实用超声仪上的near及far意即?近段(程)及远段(程)调节,而非近场区及远场区。检查者可通过调整仪器的灵敏度来改变声束的宽窄和能量的大小,并不改变声场,而是利用超声传播的方向性可对病?进行定位。 平面型声源无论在近场区或远场区中声束束宽均嫌过大,使图象质量下降。故需加用声束聚焦的技术。B型探头应用聚焦的声束,而A型探头应用平行的声束,A型超声的方向性更好。在距探头很近部分,声束全部透过,不发生反射,没有回声,就没有分辨力,称?盲区。4杄分辨力(resolution power)?超声诊断中极?重要的技术指标。分?两大类:基本分辨力及图象分辨力。 (1)基本分辨力:指根据单一声束在线所测出的分辨两个细小目标的能力,可分?3类:? 轴向分辨力:指沿声束轴线方向的分辨力。其与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脉冲宽度越窄,轴向分辨力越好。轴向分辨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目标在深浅方向的精细度。分辨力好则在轴向的图象点细小、清晰。通常用3杄5~5 MHz探头时,轴向分辨力在1 mm左右;? 侧向分辨力:指在与声束轴线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长轴方向的分辨力。声束越细,侧向分辨力越好,其分辨力好坏由芯片形状、发射频率、聚焦效果及距离换能器远近等因素决定。在声束聚焦区,3~3杄5 MHz的侧向分辨力应在1杄5~2 mm
【超声微课堂】下肢静脉超声的简单检查方法一、体位下肢静脉的清晰显示应以它的足够膨胀为前提,一般来说站立位较卧位更适合下肢静脉的检查,尤其对静脉反流、管壁结构和细小血栓的观察也可取卧位(头高脚低)或坐位检查.二、探头一般使用5-7MHZ线阵探头.有时对肢体粗大者位置深在的静脉(如股浅静脉远心段)需使用3.5MHZ的凸阵探头。
相反浅表静脉可使用10MHZ以上的探头。
三、探测范围一般情况下下肢静脉的超声探测应包括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近心段、腘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如果临床申请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则不包括浅静脉(大、小隐静脉).如果患者怀疑小腿肌间隙静脉血栓或髂静脉血栓时。
则应检查骼静脉、腓肠肌静脉和比目鱼肌静脉.四、总体探测步骤股静脉患者取仰卧位,身体微侧向检查侧.膝关节弯曲,被检查的下肢大腿外展外旋.在腹股沟处先横切.显示股总动脉和股总静脉(静脉在内,动脉在外)确认股总静脉后再转为纵切面显示股总静脉,并可在前侧与大隐静脉相连接(如图1)大隐静脉汇入股总静脉的声像图(GSV-大隐峥脉,CFV-股总静脉SFV-股浅静脉)然后.向下对股浅静脉及股深静脉进行检查(如图2)图2股静脉的探测体位.可以观察到股浅静脉与股深静脉的连接处较股动脉分叉处低数厘米(如图3)(如图3)股静脉的彩色血流图(图中由浅至深四条血管分别为股浅动脉,股浅静脉、股深动脉、股深动脉。
而股浅静脉与股深静脉连接处较股动脉分叉处低)股浅静脉远心断位置较深,相对较难检查。
可采用前侧或后侧径路来充分显示此段静脉.后侧径路的探测参看下面腘静脉的探测方法。
(二)腘静脉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均可获得满意的腘静脉探测效果若患若取仰卧位,正好检查完股静脉即可检查腘静脉.患者不用改变体位(如图4).(如图4)腘静脉的探测pV-腘静脉pA-腘动脉A.探头位置B.横切腘动脉和腘静脉声像图C.横切加压后腘动脉和腘静脉声像图。
腘静脉管腔完全消失。
膝关节的B超检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特征
发表时间:2014-08-05T16:54:45.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马琳琳刘秀玲
[导读] 为了获得位置表浅的组织结构的满意图像,如髌韧带、内外侧副韧带、髌前滑囊等,常常需要使用水囊衬垫。
马琳琳刘秀玲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
【关键词】膝关节 B超检查声像图特征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65-01
膝关节部位表浅,结构复杂,负重多,活动度大,容易受损伤,特别是半月板及韧带损伤较多见。
临床上常见患者诉膝关节疼痛、跛行,伴或不伴肿胀来就诊,疼痛部位不易准确定位。
体格检查对膝关节疾病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但体检常常无明显异常。
X线摄片对软组织损伤、腘窝的病变无多大帮助。
B超在诊断软组织损伤、腘窝病变及关节积液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
膝关节B超检查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检查,避免遗漏,必要时进行两侧对比检查[2]。
在儿童,由于髌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骨骺尚未完全闭合,骨骺软骨成分大,表现为无回声结构,因此了解不同年龄的发育情况非常重要。
1 B超扫查方法
B超扫查方法采用直接扫查法和加水囊间接扫查法。
为了获得位置表浅的组织结构的满意图像,如髌韧带、内外侧副韧带、髌前滑囊等,常常需要使用水囊衬垫。
衬垫能够使线阵探头表面与所检查的各种解剖结构之间更好地接触,从而能够显示皮肤和紧靠它的皮下组织。
使用衬垫也可使肌腱处于探头的最佳聚焦区。
2 膝关节各种结构的正常声像图特征
2.1髌上囊
2.1.1检查方法
患者仰卧或坐立位,膝关节置于伸直位,探头置于髌骨上方髌上囊部位,纵、横扫查观察股四头肌腱、髌骨、髌上囊及股骨下端情况。
扫查髌上囊时,探头不能在身体上加压,探头涂耦合剂后在皮肤上滑动,扫查膝关节间隙至髌骨上方约8cm范围,两侧至膝内、外侧面中部。
2.1.2声像图特征
(1)髌上囊:在正常人,髌上囊前、后两层滑膜贴在一起,其间仅有少量滑液,起润滑作用,B超不能显示。
(2)股四头肌腱:为纵行的强回声结构,下端附着于髌骨上缘,其内可见多个互相平行的纤维光带。
(3)髌骨:成人髌骨超声束难以穿透,声束在髌骨表面被反射,表现为呈弧形的强光带回声,后方伴声影;在3~5岁以下儿童,髌骨的骨化中心尚未出现,髌骨全部为透明软骨结构,超声束可以穿透,声像图上表现为椭圆形的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其上、下径及前后径随年龄大小而不同,在5~6岁以上的儿童,髌骨的骨化中心出现,声像图上表现为在髌骨的无回声区内出现强回声光斑或光团;在早期,骨化中心较小,声束可以穿透,后方无声影;随骨化中心增大,髌骨的软骨成分逐渐缩小,表现为髌骨的无回声区逐渐缩小,代之为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
(4)股骨下段:在成人,股骨下段声像图上表现为平直、光滑的强光带回声,后方伴声影,在股骨与股四头肌之间可见脂肪垫回声。
在出生时,股骨下端的二次骨化中心已经出现,因此,在新生儿股骨下端骨骺软骨,其内可见强光斑或光团的骨化中心,骺板清晰可见。
在儿童,股骨下端骨化中心增大,透明软骨逐渐被骨组织代替,声像图表现为股骨远端强回声骨化中心,边缘可毛糙不光滑,后方伴声影,其表面可见厚度不等的无回声透明软骨,骨骺内骨化中心表面与干骺端骨皮质边缘之间有一阶梯,骺板清晰可见。
2.2半月板
2.2.1检查方法
内、外侧半月板位于股骨、胫骨髁之间,因半月板边缘厚,内缘薄,在膝关节伸直时,膝关节间隙较小,声像图上半月板显示不理想。
检查半月板前角多采用膝关节屈曲至70°~90°位,探头纵向置于膝关节间隙前内、外侧,髌韧带两侧分别扫查内、外侧半月板前角。
扫查半月板后角时,患者取俯卧位,膝关节伸直,探头纵向置于腘窝上进行扫查。
扫查半月板侧角可在膝关节伸直位或屈曲位进行。
扫查半月板也可采用横向扫查,即将探头横向置于膝关节间隙水平,声像图显示半月板横切面图像。
2.2.2声像图表现
半月板由纤维软骨构成,声像图上正常半月板呈三角形强回声结构,内部回声均匀,三角尖端指向关节中央,基底朝向皮肤,其尖端即为半月板内缘,基底为外缘。
股骨内、外髁呈圆弧形强回声光带,后方伴声影,表面可见一无回声带,为关节面软骨的影像,其厚度随年龄变化逐渐变薄。
内侧半月板后角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清晰显示,声像图上表现为股骨内髁与胫骨平台间呈三角形的强回声结构,内部回声均匀,尖端指向关节中央,基底朝向皮肤,半月板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外侧半月板后角在多数患者可以显示,少部分患者不能显示,原因不清,可能与其部位有关。
正常外侧半月板后角亦呈三角形强回声结构,其边缘与关节囊不相连,中间隔以腘肌腱,腘肌腱在声像图上呈现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半月板侧角无论在伸直位还是在屈曲位都不易显像。
半月板的B超横切面扫查已有文献报告,根据作者的研究及实践经验,半月板横切面扫查,很难显示半月板的完整图像,原因是多方面,如探头频率、体位、扫查方法不当等;还有半月板本身较薄,横切面扫查时,探头的角度稍加变化,声像图完全不一样。
而且,横向扫查时,半月板的图像很难重复显示。
也就是说,横切面扫查图像的重复性很差。
因此,在诊断半月板损伤时很难说明问题。
纵向扫查重复性好,当有膝关节积液时,声像图上半月板的影像显示更清晰。
应当指出,检查半月板时,探头上可加用水囊,使探头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消除因体瘦、接触不良造成的影响。
2.3髌韧带及髌下脂肪垫
2.3.1检查方法
检查髌韧带时,可采用直接扫查或加水囊间接扫查,膝关节置于伸直位,探头纵向置于髌韧带上进行扫查。
2.3.2声像图特征
正常髌韧带为连接髌骨下缘至胫骨结节的强回声光带,其内可见平行排列的纤维,髌下脂肪垫表现为髌韧带下部后方的低回声区或强
回声区,其内可见纤维分隔。
参考文献
[1]杨旭燕,樊静;膝骨关节炎超声检查临床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年02期
[2]沈健;智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B超检查(附47例分析)[J];广西医学;2002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