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查房1.术后疼痛控制:术后疼痛是患者最主要的不适之一、护士应定期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疼痛程度给与适当的镇痛药物。
同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镇痛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
2.伤口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术区伤口是患者的切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确保伤口清洁干燥。
护士应注意伤口是否有渗液、红肿、感染等情况。
3.功能训练: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运动,例如早期活动、肌肉力量锻炼和关节活动。
护士要观察患者的运动情况,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并掌握康复训练的要领。
4.卧床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卧床休息,但长时间卧床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士应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并指导患者正确用力、坐立和站立,避免过度活动造成伤口愈合不良。
5.监测生命体征: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
观察患者是否有感染、困难呼吸或其他不适症状。
6.注意饮食和药物: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骼生长。
同时,护士应注意患者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凝剂等。
药物的用药时间、用量和不良反应都需要护士进行监测和指导。
7.心理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次重大的生活变化。
护士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恐惧,增强他们对康复的信心。
8.出院指导:在患者即将出院之前,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伤口护理、功能锻炼、饮食和药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给予他们如何防止并发症和遵循医嘱的建议。
总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查房是保证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控制、伤口护理、功能训练、卧床护理、生命体征监测、饮食和药物管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人工半肩关节肱骨头置换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作者:韩茜等来源:《医学与法学·综合版》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半肩关节(肱骨头)置换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根据围手术期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结果患者通过围手术期的整体护里无并发症的发生,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护理。
不仅使患者知道何配合医护人员,保证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在出院后的功能锻炼的过程中能够觉地按要求、步骤进行,从而使人工半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关键词】人工半肩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方法人工肩关节置换术适用于难以闭合和手术复位的肱骨头粉碎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肱骨头肿瘤等,主要为患者解除肩关节疼痛,恢复其功能,稳定关节。
肱骨上段是上肢骨肿瘤的好发部位,若采用截肢术则牺牲无瘤的肘、前臂及手的功能,致残严重。
通过人工肩关节置换来重建肩关节功能,不仅能够保留患者肢体形态的完整,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恢复患肢的日常功能。
现将人工半肩关节(肱骨头)置换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59-70岁,平均67岁。
摔伤4例,交通事故1例。
其中1例四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1例解剖颈骨折伴肱骨头劈裂。
1.2手术方法本组5例采用美国zimmer人工半肩假体。
手术入路采用三角肌与胸大肌间入路。
于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显露头静脉并向内侧牵引,三角肌向外牵引,术中需要确认大、小结节骨折碎片、肱二头肌长头、冈山肌和肩胛下肌重要结构。
如大小结节分离,则先行钻孔,引入5号肌腱线备用,显露肩关节,去除肱骨头,假体后倾30-35º插入髓腔,并用骨水泥固定。
采用5号肌腱线把大小结节与假体翼缝合,再与肱骨干近端外侧皮质缝合,为确保结节与肱骨干股性接触,缝合前用咬骨钳处理肱骨近端皮质,使之渗血,为骨性愈合创造最佳机会。
必要时取用自体松质骨植骨。
对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离断后能缝合的缝合,不能缝合的将其远端与联合腱缝合。
老年病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方法近些年出现股骨头坏死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患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出现股骨头坏死之后,会产生很强的疼痛感,还会造成行动不便等,对患者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如果出现严重的股骨头塌陷或变形,就要采取置换手术。
就我国现代的医学条件来看,在股骨头置换手术中,使用的材料在不断改进,手术的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从临床治疗来看,治疗效果较高。
但是在术后,需要患者以及家属做好预后工作,护理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做好护理工作,降低负面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护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主要有:1.麻醉恢复期间的护理股骨头置换手术需要进行术前麻醉,患者在术后回到病房中,要做好麻醉恢复期间的护理工作,做好吸氧,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
要让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患肢外展30度,两腿之间放置海绵垫子,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做好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察,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1.手术切口的护理股骨头置换手术在患肢会留下伤口,所以在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力度,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观察,如果有出血情况就要及时做好止血方面的工作。
此外患处也有渗液的可能性,所以要做好引流工作,避免出现逆行感染,加重患者的恢复压力,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粗暴动作。
当然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多会选择微创手术,手术切口非常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出血的可能性,加快了恢复的速度,对患者的伤害非常小。
1.做好皮肤护理在术后也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防止住院并发症的产生。
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需要卧床静养,在静养期间,容易出现压疮等住院并发症,压疮对患者的影响也很负面,所以在护理期间就要嘱咐患者每两小时就要翻身,然后对患者的皮肤颜色等进行观察,如果有压红情况,就要进行按摩。
此外要对床单进行平整,避免出现褶皱,定期对床单进行更换,保证床单的清洁,降低细菌自身的速度,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
骨科常见术后功能锻炼新一、肩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1. 功能锻炼目的: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增加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质量。
2. 功能锻炼方法:(1)第一阶段(术后12周):以休息和减轻疼痛为主,进行肩关节的轻柔活动。
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如钟摆运动、肩关节前后摆动等。
术后第3天:增加肩关节的内外旋活动,可使用毛巾或弹力带辅助。
(2)第二阶段(术后36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加强肌肉力量。
术后第3周: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如爬墙运动、哑铃锻炼等。
术后第6周:进行肩关节的内外旋、内外展、前后摆动等全面活动。
3.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关节损伤,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锻炼。
二、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1. 功能锻炼目的:恢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增加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质量。
2. 功能锻炼方法:(1)第一阶段(术后12周):以休息和减轻疼痛为主,进行膝关节的轻柔活动。
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如膝关节屈伸、膝关节内外翻等。
术后第3天:增加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如坐姿屈伸、卧姿屈伸等。
(2)第二阶段(术后36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加强肌肉力量。
术后第3周:进行膝关节的蹲起运动、上下楼梯等锻炼。
术后第6周:进行膝关节的内外翻、屈伸等全面活动。
3.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关节损伤,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锻炼。
三、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1. 功能锻炼目的:恢复髋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增加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质量。
2. 功能锻炼方法:(1)第一阶段(术后12周):以休息和减轻疼痛为主,进行髋关节的轻柔活动。
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髋关节的被动活动,如髋关节屈伸、内外旋等。
术后第3天:增加髋关节的主动活动,如坐姿屈伸、卧姿屈伸等。
(2)第二阶段(术后36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加强肌肉力量。
术后第3周:进行髋关节的蹲起运动、上下楼梯等锻炼。
术后第6周:进行髋关节的内外旋、屈伸等全面活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及中老年股骨颈骨折,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在进行操作过程中难度较大、患者创伤较大且出血量多。
因此需要早术后进行合理的康复护理,才能有效保证治疗效果。
术后护理伤口处需放置引流管,避免术后血肿的发生,24~72小时内拔除。
早期应尽量平卧,手术一侧腿向外打开30°,膝盖和脚保持向上,双腿内置入枕头,避免手术侧翻身,睡觉时最好在两腿之间放置一个枕头。
抬高患肢,主动屈伸踝关节;有条件者使用下肢静脉泵治疗,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
72小时内疼痛将较剧烈,术后早期疼痛多因手术创伤所致,适合服用镇静止痛药或采用病人自控性止痛泵,可以减少疼痛刺激,保证病人休息。
术后常规是用抗生素5~12天,具体仍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全身静脉麻醉病人术后常规雾化吸入,鼓励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多饮水,多食粗纤维和维生素类食物防止便秘。
康复护理术后第1-3天屈伸踝关节做锻炼时,患者平躺在床上,慢慢的将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
每隔1 小时5~10 次。
术后清醒后即可开始做此锻炼。
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每次做5次,在反方向转动踝关节,每天3~4次。
健侧肢体练习屈髋、屈膝收缩健侧下肢肌肉。
每2小时练习1组,每组 30次,每次持续10~15秒。
术后第4-7天本阶段患者已可以正常进食,体力逐渐恢复,术口疼痛已开始减轻,关节内积血已经引出,引流管已经拔出。
患者肿胀逐渐消退,可以开始进行一些卧位髋关节活动,以恢复肌肉力量,可逐渐增加髋关节活动度。
(本阶段训练每天 3~4 次,每次重复以下三种练习方式 10 遍)直腿抬高平躺在床上,大腿前方肌肉绷紧,尽量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 秒钟,慢慢放下。
重复练习,您会感觉大腿肌肉有一些疲劳为止。
贴床屈膝平躺在床上,滑动屈膝,把后跟向臀部靠,脚跟和臀部贴在床面上,可反复做,但下肢不可内旋,膝关节不要向两侧摆动。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方法。
膝关节由多个组织构成,包括股骨髁、胫骨平台、髌骨、滑膜、关节囊、韧带、半月板和肌肉等。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解剖最复杂、对运动功能要求最高的关节之一。
膝关节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获得长期稳定。
一、膝关节置换的目的包括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和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二、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范围如下:1.活动范围为过伸10°至屈曲135°。
2.功能范围为0°至90°,下蹲要求117°。
3.旋转运动范围:在伸直位时,膝关节只有极小角度的旋转;在屈膝90°时,外旋可达45°,内旋可达10°至30°。
三、手术适应症包括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结核强直后、骨肿瘤切除术后等。
四、手术禁忌症包括活动性感染病灶或膝关节感染(绝对禁忌症)、肌肉瘫痪或神经性关节病变(相对禁忌症)、周围软组织覆盖不满意、明显的韧带功能不全或伸肌腱装置功能不全。
五、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腓总神经损伤、屈曲挛缩、关节不稳和假体松动等。
六、术前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饮食和睡眠情况以及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2.了解患者有无全身隐匿性感染,如龋齿、中耳炎等;有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原发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了解患侧肢体皮肤,有无疖、痈、脚癣、静脉曲张等。
3.确认术前准备是否完善,了解有无异常的指标;女性患者要注意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是否服用非甾体药物及激素。
5.进行心理疏导,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和注意事项,以及同种疾病的成功病例;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想法。
6.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如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血糖水平、多饮水、戒烟等;指导术前适应性锻炼,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练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等。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指肩袖肌腱的撕裂、磨损或炎症,导致肩关节功能受限、疼痛等症状。
对于一些严重的肩袖损伤,常规的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这时,肩关节镜手术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肩关节镜手术通过微创技术,可以修复肩袖肌腱和清除肩袖周围的疼痛源,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功能。
手术后的护理和功能康复同样至关重要,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
一、手术后的护理1. 术后休息: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肩关节稳定。
在休息期间,需要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疼痛和消炎。
2. 伤口护理:术后的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患者在洗澡时应尽量避免让伤口直接接触水,以免引起感染。
不要用染料的化妆品或香水直接喷洒在伤口上。
3. 动作保护:手术后的肩关节需要受到保护,避免做出过度的抬举、撑拄和旋转等动作。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使用手术侧的肩关节,避免受到外伤。
4. 定期复查: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医生,及时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和肩关节功能康复进展,必要时进行康复治疗。
二、手术后的功能康复1. 康复训练:手术后的功能康复需要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来实现。
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肩关节的活动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
2. 功能锻炼: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特定的功能锻炼,包括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3. 疼痛控制:手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和不适感,需要通过适当的理疗和按摩来缓解疼痛,同时也可以采用冰敷和局部贴药等方法来控制疼痛。
4. 日常生活训练:手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肩关节,避免不良的姿势和动作,减少对肩关节的不良影响。
5. 心理疏导:手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对康复的信心。
肩峰成形(肩关节松解术后)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基本原则: ①肩峰成形或者肩关节松解术后,并不意味着肩关节功能就能恢复。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赖于严格的康复训练。 ②肩峰成形或者肩关节松解术后基本康复训练期为一年。请按照以下方案进行训练,并遵守计划中的训练时间和幅度,不要随意减少,以免造成关节僵硬。 ③请务必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复查和相应检查,以利于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训练方案,保证肩关节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 肩峰成形/肩关节松解术后 第1-6周康复训练计划
训练方案 训练频次 日训练组数 上举牵伸 30次 2 后抬牵伸 30次 2 桌面滑伸 30次 2 外旋牵伸 30次 2 注意事项: 上举牵伸:利用专用轮索训练器。将滑轮系带夹于门顶缝中,利用健肢将患肢向上拉起,在能够感受到肩部受到明显牵伸时,维持10秒钟,放下。反复进行。初期面对门做训练,后期背对门做训练。牵伸时会有疼痛,忍痛练习才有效果。 后抬牵伸:利用专用轮索训练器。训练方法参见上举牵伸及附图。 桌面滑伸:正对桌面,手臂沿桌面向前伸出,躯干压向桌面,维持10秒钟。反复进行。 外旋牵伸(被动外旋训练):利用专用训练杖。仰卧位,上臂贴躯干,肘后垫软垫使上臂呈水平位,屈肘90°,患侧手握训练杖横柄,健侧手握训练杖长杆,推动患侧手外摆,在能够感受到肩部受到明显牵伸时,维持10秒钟。反复进行。 康复训练图示: 第7-12周康复训练计划 训练方案 训练频次 日训练组数
牵伸训练 1.上举牵伸 15次 2 2.后抬牵伸 15次 2 3.桌面滑伸 15次 2 4外旋牵伸 15次 2
肌力训练 抗阻内旋 30次 2 抗阻外旋 30次 2 抗阻后伸 30次 2 抗阻屈肘 30次 2 注意事项: 牵伸训练:如果在某个方向活动度不理想,可加大相应训练量。 肌力训练:利用专用弹力带训练。弹力带根据弹力大小不同分为四档。先从最小弹力档开始,能够轻松完成时更换更高一档。根据具体方向肌力恢复程度,使用相应张力弹力带。 康复训练图示: 第4-6个月康复训练计划 训练方案 训练频次 日训练组数
1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要点及常
用方法。方法对16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进行各方面康复护理
指导,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根据Neer评分系统评分,优4例,良
10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术后对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给
予个性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有利于肩关节的功能康复。
【关键词】人工肩关节置换康复护理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能在三维空间进行功能活动。
术后针对性、分阶段性的康复护理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必不可少。2006
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实行有
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
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38~71岁,
平均49岁;左肩4例,右肩1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
个月。
1.2方法
均在全麻或高位臂丛加颈丛麻醉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对此
组患者实施各方面康复护理指导后,通过随访的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
中肩关节ROM的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统计。
2结果
2
按Neer评定系统评分,疼痛35分,功能3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
25分,解剖复位10分。总评分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
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本组患者通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
15个月。术后12周,肩关节被动ROM达正常范围,大部分日常生活
能够正常完成,术后24周,患者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处理。其中优4
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
3康复护理
3.1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工作包含着重要的心理因素,可起到治病或致病的作用。
我们应当把心理康复作为功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功
能康复。一般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都饱受疾病的折磨,经过长久的
考虑,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有的急于求成,锻炼进度盲目
超前,并随意活动;有的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所以我
们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
智能等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效果,手
术后如何防止脱位及加强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作为谈话的内容。指导病
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
复训练。
3.2理疗护理
运用物理的手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主要
方法有光疗法、电疗法、水疗法等。
3.2.1光疗法应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病的方法统称为光疗法,例
3
如微波治疗,其作用主要是热,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痉
挛和镇痛。一般照射在局部,时间20~30分钟,每日1~2次。
3.2.2电疗法电疗法是通过电刺激对关节屈曲挛缩活动度(ROM)
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减轻挛缩,增大ROM,例如复合脉冲治疗,每次
治疗时间30分钟,耐受力根据病人情况决定。 3.2.3水疗法化学冰
袋置于肩关节前侧60~90min,以达到止痛、消肿、减少水肿渗出的
目的。
3.3功能锻炼
根据Neer等的康复原则,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术后0~6周):肩关节被动辅助练习阶段。被动及辅
助活动肩关节,被动活动须在病人能够耐受的范围内,肩关节康复在
术后24小之内即可开始,首先是钟摆练习,仰卧位的辅助下前屈上举
及外旋练习,活动度应严格限制在术中记录的活动范围之内。患肩相
邻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时开始患侧肘、腕、手诸关节主动、全范围活
动,前臂等长肌肉收缩练习。
第二阶段(术后6~12周):此阶段练习主要涉及早期的主动活动
练习、抗阻肌力练习以及牵拉练习。首先进行仰卧位的主动前屈上举,
待肌力逐渐恢复后可改为直立位的前屈上举练习。另外,利用弹性绷
带或拉力器可进行内旋和外旋的同时开展患肩的牵拉练习,主要针对
前屈上举、外旋以及内旋、内收等活动,其目的是恢复患侧肩关节的
活动度。
第三阶段(术后12周以后):此阶段的锻炼内容主要是在保证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