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100
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一、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阶段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发展分为以下阶段:头部控制期、躯干控制期、四肢控制期和全面协调期。
1.头部控制期:出生后0-4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学会抬头、扭头,以及控制头部的姿势,为后续的运动发展打下基础。
2.躯干控制期:4个月-12个月。
宝宝逐渐开始学会坐起来、爬行、俯卧撑等动作。
他们的肌肉发展得很快,同时也在逐渐掌握重心平衡。
3.四肢控制期:12个月-18个月。
宝宝的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强,可以向上爬、爬楼梯、走路、奔跑等。
4.全面协调期:18个月以上。
宝宝开始掌握复杂的动作,比如跑步、跳跃、投掷等,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的方法1.每日体育锻炼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体育锻炼是锻炼粗大动作的最好方式之一。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进行室内或室外的体育锻炼活动。
比如跳跃、旋转、悬挂、绕圈等。
2.提供合适的玩具合适的玩具不仅可以提高宝宝的粗大动作能力,还能帮助他们锻炼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比如橡胶球、翻转卡片、积木等。
3.创造挑战性的环境挑战性的环境可以激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推动他们发展各种技能。
比如搭建一个复杂的障碍赛道,让孩子鼓起勇气挑战自己。
4.提供帮助与鼓励对于正在学习新动作的宝宝来说,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是很重要的。
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宝宝,避免太多的压力和抱怨。
三、注意事项1.尽量避免长时间坐着玩耍,特别是在靠近电视和电脑的位置。
2.在宝宝进行锻炼时,家长要时刻监督,确保他们的安全。
3.适当增加活动时间,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总之,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支持和引导。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逐步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健康、快乐的孩子。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顺序的规律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规律是指小儿发育的运动技能和发展步骤,由
大到小,由普通到精细,包括以下内容:
一、体前屈曲的发育
1. 几个月大的宝宝能够在母亲的膝枕中尝试自己的体前屈,两膝上举,屁股直起,脚尖着地,头颈抬起。
2. 五个月大的宝宝能够坚持地在母亲膝枕上放松体前屈,两膝上举,
扶着母亲双手支撑,头可以抬起。
3. 八个月大的宝宝可以自行进行体前屈运动,腹部和胸部离开床底,
头和脖子偏向前方。
二、胯部躯干支撑的发育
1. 九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坐稳,偶尔会拉到胯部躯干,双手手肘不断的
利用躯干支撑。
2. 十一个月大的宝宝可以用两膝和膝盖支撑自己稳定的站立,两肘扶
住床边,双手拉住躯干。
3. 四岁左右的宝宝可以独立站立,双手拿着小玩具,双脚十字平行,
稳定可靠。
三、行走的发育
1. 八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利用椅子,家具和母亲手臂的支撑开始行走。
2. 十个月大的宝宝已经能独立行走,双脚之间保持不懈的支撑,运动仍然僵硬,行走速度缓慢。
3. 两岁左右的宝宝已逐渐掌握走路的技能,双腿可以持续支撑,走起路来稳定可靠,行走速度越来越快。
四、跳跃的发育
1. 十一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利用物体或人们的支撑,慢慢地尝试向上跳跃,贴地跳跃,仍然是半跳半落状态。
2. 两岁左右的宝宝可以拉地板上的椅子,独自跳起,双腿可以协调配合,弹跳的高度和重复的次数比以前有了进步。
3. 三岁以上的宝宝可以拉着另外一个小朋友,双腿落地时可以稳定支撑自己,并且可以比较灵活地跳跃。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口诀婴幼儿粗大运动的发育,那可是相当有趣,就像一部精彩的成长纪录片。
这里有个口诀能帮咱记住这些重要的阶段: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咱先从“二抬”说起。
宝宝两个月大的时候,那小脑袋就开始尝试抬起来啦!我记得有一次去看朋友家的小宝宝,两个月左右,朋友把宝宝放在床上趴着,小家伙努力地挥动着小胳膊,脖子使劲儿往上挺,小脸憋得通红,那股子认真劲儿,真让人忍俊不禁。
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在说:“我一定要把头抬起来看看这个新奇的世界!”经过几次尝试,终于成功地抬起了小脑袋,虽然只是短短的几秒钟,但那瞬间朋友脸上洋溢的惊喜和骄傲,真是藏都藏不住。
到了四个月,“四翻”就登场啦。
宝宝们开始努力地翻身,从仰卧变成侧卧,再到俯卧。
这时候宝宝的身体协调性慢慢在增强,就像一个小探险家,不断尝试着新的动作。
我曾经观察过小区里一个宝宝学翻身,一开始总是翻不过去,急得哼哼唧唧的。
后来在妈妈的鼓励下,小家伙不断调整姿势,终于成功翻了过去,然后开心地笑个不停,那笑声仿佛是在宣告自己的胜利。
六个月时,“六会坐”。
宝宝能自己坐一会儿啦,不过刚开始的时候,身体还会晃晃悠悠的,像个小不倒翁。
有一回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宝宝坐在婴儿车里,妈妈在旁边护着,宝宝努力地挺直腰板,想要坐得更稳当,那模样别提多可爱了。
七个月的“七滚”,宝宝就像个小肉球,在床上滚来滚去。
我邻居家的宝宝七个月大的时候,有次不小心从床上滚了下来,吓得家长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还好没啥事儿。
从那以后,家长可就更加小心照看啦。
八个月的“八爬”,宝宝们开始用四肢探索周围的世界。
我表妹家的宝宝学爬的时候,总是先往后退,怎么都前进不了,把大家都逗乐了。
经过不断练习,终于能够向前爬啦,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成了他的“探险地”。
一周岁左右的“周会走”,这可是个大里程碑。
宝宝迈出的第一步,往往让全家人都兴奋不已。
就像我朋友的孩子,刚学会走路时,摇摇晃晃的,像只小企鹅,走几步就摔倒,但又倔强地爬起来继续走,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真让人佩服。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好嘞,今天咱们就聊聊婴幼儿的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嘿,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高深?其实就是指小宝宝们怎么学会爬、站、走这些酷炫的运动技能。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表演,每一步都让人兴奋不已。
先说说刚出生的小家伙,那真是个小软包,手脚都没劲。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个个小“乖乖”,动动手脚也得费点力气。
小手还没力气抓东西,只能乖乖地躺着。
可别小看这段时期哦,虽然看似无聊,实际上却是他们为后来的大动作做好准备呢!就像是小演员在后台偷偷练习,谁也不知道他们在默默积蓄能量。
然后呢,过了几个月,他们就开始展现出点儿小天赋。
你看,六个月左右,宝宝们就能翻身了,哎呀,那可是个大突破啊!像小鱼一样,咕噜咕噜地翻来翻去,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家长们可得小心了,宝宝们一旦翻身,立马就像个小火车,往哪儿跑就哪儿去,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说实话,翻身这项技能可是他们运动生涯的第一步啊,后头的精彩可就多了。
再往后,八到九个月的时候,宝宝们开始学会坐起来,真是可爱得不得了。
坐着的小家伙一脸自信,仿佛在说:“你们看看我多厉害!”有些宝宝这时候还会努力朝前爬,那简直就是小小冒险家,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
家长们看到这情景,心里乐开了花,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个可爱瞬间,生怕错过他们的每一个成长里程碑。
接下来就要到令人期待的爬行阶段啦,通常在九个月到一岁之间。
哇哦,宝宝们简直就像小小赛车,爬起来那叫一个飞快。
家长们可能要追得喘不过气来,心里琢磨着:“这小家伙怎么这么会动?”你看,他们爬行的时候,四肢并用,眼神专注,宛如小小探险家,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角落。
小心点,别让他们碰到尖锐的东西,得保护好这位小勇士!说到一岁,嘿嘿,恭喜宝宝们!这时候很多宝宝开始站起来,手扶着家具,学着迈出人生中的第一步。
小小的脚丫子在地上踮起,走得摇摇晃晃,简直让人忍不住想拍手叫好。
有时候他们会一不小心摔个屁股墩,哭哭啼啼的,不过没关系,站起来又继续尝试,这可是他们的坚持不懈精神啊!真是让人又心疼又好笑,感觉孩子就是那个小小的战士。
儿童粗大动作发育规律儿童粗大动作发育规律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粗大动作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是对孩子运动的基础,也是对其认知、情感、社交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粗大动作是指肢体骨骼的协调运动,包括跑、跳、爬、拉等。
那么,儿童的粗大动作发育规律具体是怎样的呢?0-2岁(初级阶段)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的运动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只能做些波动、旋转、蹭蹭等无意识的动作。
到了3个月以后,婴儿可以控制颈部肌肉,支撑头部,躺在床上时尝试转头。
此时,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大型的玩具来吸引其注意力,以帮助其发展运动技能,如让他们踢一只移动的足球。
6-12个月(中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慢慢学会爬行。
爬行是舒展身体、坚强胳膊和腿部肌肉的好方法,也有助于他们的平衡和协调。
此外,他们可以学习如何坐直,用手指夹取和抓取物品,向前爬行和爬起来等动作。
家长可以为婴儿提供可以摸、探索和攀爬的安全玩具,以帮助儿童锻炼手臂、腿部肌肉和平衡。
1-3岁(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已经可以跑、跳和爬上高地了。
他们还可以用手臂和腿部肌肉掌握如何平衡和协调以及控制移动。
在这个时期,儿童可以积极参与各种户外运动,如跑步、游泳、跳跃和爬山等。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儿童参加各种团队运动,如足球、篮球和棒球等。
总体而言,儿童的粗大动作能力的发展取决于其生物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户外运动,让他们多接触不同的环境、物品和人际关系,以促进他们的运动和认知发展。
在锻炼过程中,家长还应该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提供适合孩子年龄的器材和玩具,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总之,儿童的粗大动作能力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也是为其日后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等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母应该适当引导和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让他们从小就具备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健康有力的体魄。
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一.婴幼儿粗大动作的范围:0--3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基本包括抬头、翻身、爬、坐、走、跑、跳、攀登、平衡、投掷等。
二.婴儿粗大动作练习的意义:1.强婴幼儿的体质和机能:能促进婴幼儿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健康。
2.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助于婴幼儿的骨骼生长。
充分利用阳光和空气的自然因素,能有效的促进婴幼儿的骨骼强壮,身体长高。
3.展婴幼儿的认识潜能、社会行为和良好性格:鼓励婴幼儿坚持参加动作练习,在玩的过程中,小伙伴相互模仿,共同活动,并不断尝试各种活动方式。
三.培养目标:1.学会抬头、翻身。
2.学会四肢协调爬行。
3.学会直立和行走。
4.学会跑。
5.学会跳越。
6.学会攀登。
7.学会玩球类游戏。
四.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的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要按粗大动作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粗大动作技能发展程度有序进行,无法随意选择,更不会跳跃式进行。
2.适宜性原则:婴幼儿处于发育阶段,精力有限,练习时间过长容易疲劳,收效不好。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练习5-10min, 以后逐渐增加时间,最多不超过 30min。
3.趣味性原则:婴幼儿粗大动作技能练习时,要努力创造一种快乐的气氛,使婴幼儿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4.安全性原则:育婴师要始终全身心的参与、观察、照顾婴幼儿,确保环境的安全、运动设施的安全、游戏方法的安全,切实保障婴幼儿在动作练习过程中的安全。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育规律:运动项目月龄粗大动作发育新生儿俯卧位能抬头 1-2 °抬头 3 月抬头较稳4 月抬头很稳,并能自由转动5 月从仰卧翻到俯卧翻身6 月从俯卧翻到仰卧5 月靠背坐时腰能伸直6 月两手向前撑住后能坐坐7 月独坐时身体略向前倾8 月独坐稳,并能左右转身手支撑胸腹,使身体离开床面并能7-9 月原地转动爬8-9 月用上肢向前爬10-12 月爬时手膝并用8 月搀扶时能站立片刻立11 月独立站立片刻10 月扶着两手向前走走15 月独走很稳18 月跑、倒退走、爬楼梯24 月并足跳,单足独立 1--2s 跳30 月单足跳 1--2 次。
简述婴幼儿粗大运动的发展规律
婴幼儿粗大运动的发展是指婴幼儿通过身体的运动和活动,逐渐掌握身体的平衡、姿势、力量、速度、协调性等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婴幼儿粗大运动的发展规律:
1. 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婴幼儿主要通过头部和躯干的运动来探索周围环境,例如抬头、翻身、坐起等。
2. 在6个月左右,婴幼儿开始学会爬行和站立,这是婴幼儿粗大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3. 在9个月左右,婴幼儿开始学会走路,这是婴幼儿粗大运动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
4. 在1岁左右,婴幼儿开始学会跑步、跳跃、攀爬等更复杂的运动技能。
5. 在2岁左右,婴幼儿开始掌握更高级别的运动技能,例如投掷、接球、跳绳等。
6. 在3岁左右,婴幼儿开始掌握更复杂的运动技能,例如打篮球、踢
足球、打乒乓球等。
7. 在整个婴幼儿期,婴幼儿的粗大运动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和鼓励,以确保婴幼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运动刺激和机会,促进其粗大运动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婴幼儿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有所不同,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婴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鼓励,而不是过分强调某个年龄段的标准。
同时,也需要注意婴幼儿的安全,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意外伤害。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一、仰卧位姿势发育规律:1.头向一侧或正中、屈曲(1个月)2.头向一侧或回旋、伸展(2个月)3.非对称伸展、翻身(3~4个月)4.屈曲、手口眼协(5~6个月)5.四肢自由伸展(8~9个月)二、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俯卧位姿势发育规律1.TLR姿势,瞬间抬头(1个月)2.臀头同高,TLR姿势,瞬间抬头(2个月)3.抬头45度,两肘支撑(3个月)4.抬头45度~90度,胸离床(4个月)5.抬头90度两手支撑(5~6个月)6.腹爬(8个月)7.四爬(10个月)8.高爬(11个月)14月:手膝关爬楼梯2台阶15-16:倒爬楼梯3台阶三、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①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坐位姿势发育规律1.全前倾(1个月)2.半前倾(2~3个月)3.扶腰坐(4~5个月)4.拱背坐(6个月)5.直腰坐(7个月)6.扭身坐(8个月)7.坐位自由玩(9个月)9月:坐位自由玩,臀移(向前移动),坐位转圈90度(两侧)11月:坐位转圈180度四、立位姿势运动发育10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1.阳性支持反射(1个月)2.不支持(2个月)3.短暂支持(3个月)4.尖足支持(4个月)5.立位跳跃(5~6个月)6.扶站(7~8个月)7.独站(10个月)8.牵手走(11个月)9.独走(12个月)具体每月表现:2月:扶站,足底放平,膝关节屈曲,支持体重3s.9月:扶物站起。
10月:小儿握住大人的食指屈膝跳三次;扶物侧向迈步,扶物下蹲到坐位且不跌倒;扶小儿腋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3秒11月:握住小儿一只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5秒12月:坐位站起;握住小儿一只手,交替迈步走2米;独走5步13月:捡起玩具,站起来继续走三步,保持平衡;14月:窄基底面支持,跟-趾步态走3米,至少一半路程有手交叉15-16月:扶物上4个台阶17-18月:快走;倒退走(拉或者不拉玩具车);拉手指下楼梯(四个台阶)19-20月:向前跑3米;双脚一前一后站在线上,两脚之间距离小于8cm;21-22月:侧向走3米;走直线(1.8米);23-24月:向前跳(10厘米,保持平衡)双脚起跳向上跳5厘米;向下跳;独上楼梯(四个台阶);25-26月:下楼梯(无辅助);倒走三米(足跟不碰足尖);27-28月:双手叉腰向前走直线(3步);扶墙或者栏杆,一步一台阶,上四个台阶;向下跳(40厘米台阶);29-30月;双手叉腰踮脚走5步;快跑;31-32月:向前跳(0.6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向下跳(0.6米,双脚同时起跳与落地)33-34月:跳跃障碍;双手叉腰踮脚走3米35-36月:独上楼梯39-40月:向前跳70厘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41-42月;正确跑步姿势(前后横跨躯干的摆动,躯干前倾)43-44月:单脚跳15厘米;45-46月:跑步两步之内停下,不跌倒;倒退走直线1.2米,脚跟不碰脚趾47-48月:向前跳75厘米;单脚跳五步,换另一只脚跳3-5步51-52月:倒退走直线5步;前翻滚;马步跳走;53-54月:向前跳87厘米;转身跳;单脚跳回;57-58月:踮脚跳59-60月:侧向跳(三个回合)61-62月:交替单脚跳五、步行姿势运动发育婴幼儿特点8项(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表格)年龄头与躯干控制翻身坐爬,站,行走新生儿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8个月9个月10个月11个月臀高头低,瞬间抬头短暂抬头,臀、头同高肘支撑抬头45度抬头45~90度,头高于臀部、玩两手双手或前臀支撑,抬头90度,手、口、眼协调随意运动增多,抬头>90度双手或单手支撑,支撑向后成坐位胸部离床手或肘支撑,腰部离床仰卧位翻身至侧位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俯卧位至仰卧位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独坐手支撑直腰坐扭身坐坐位自由交换体位阳性支持反射不支持短暂支持足尖支持跳跃肘爬,扶站腹爬后退移动、抓站四爬、独站高爬.牵手走跪立位前移、独走独走稳、蹲着玩拉玩具车走、爬台阶跑步、跳踮着足尖走或以足跟走,双足交替下桂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