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良贷款管理流程

不良贷款管理流程

不良贷款管理流程
不良贷款管理流程

不良贷款管理

不良贷款是指已发放的贷款(含本金和利息)发生了逾期六个月后还不能安全回收,需采用非常规的——重组、诉讼保全、以资抵债等特殊手段进行风险化解,达到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贷款本息保全之目的。

我行不良贷款的统计中将97年前(含97年)发生的称为老不良;98年后(含98年)发生的称为新不良。

不良贷款的管理目前其风险化解的工作重心是在97年前的老不良,其风险防范的重心是在98年后贷款的发放和贷后检查。

第一节不良贷款的催收保全

一、流程图(见图)

二、操作要点

不良贷款的形成从借款人(主体)来剖析,其经营活动不善造成还款(付息)能力的不足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量变呈为质变;同理,从贷款人(主体)来剖析,其贷后监管的失控是最终造成不良贷款损失的根源。因此,紧紧抓住信息分析、资金监管、资产摸底、意愿把握、机遇捕捉五大要点是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关键,力求早判断、早部署、早动作。

(一)信息分析

信息来源于借款人(担保人)定期或不定期的资金财务报表、经营活动计划、企业从业人员口诉笔录、新闻媒介的行业报道传播。对这些信息来源做有心人,勤归纳、细统计、明分析,使得对借款人能否安全还款早做到胸中有数。

(二)资金监管

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其正常的运作应均是货币形态。所以,密切监控借款人在银行帐户内(含本行、他行)资金流量、流向的动态应是银行各业务操作环节人员本份的工作职责,并且只有各业务操作环节人员的相互配合协调,才能切实有效地真正做到资金监控。

(三)资产摸底

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获得资金来源始,必将转化成实物形态,从而最终再形成增了值的量化资金。因此在做好资金流量流向监控的同时,摸清借款人(担保人)的有效实物资产(含动产、不动产)则是保全工作的最后“防线”。倘若这最后“防线”不明,那损失必是惨重无疑。

(四)意愿把握

已发放的贷款能否安全回收除了借款人(担保人)的经营活动是否正常、资金流量是否充足外,更重要的是借款人(担保人)是否真有还款的意愿。所以正确把握借款(担保)者的法人代表、财务主管的人品、经历、能力尤为至关重要。

(五)时机捕捉

时机的选择是不良贷款化解保全的最后冲刺。根据上述四要点掌握的程度,妥善选择不同时机应采取的合理步骤,千万不可“行百步而九十九步止”。从实际案例分析,三个月内能回收逾期贷款本息,则银行受到的损失应是最小;六个月内还不能回收,则基本要受到损失;一年内无望回收,则坏帐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第二节不良贷款的重组(变更借款人/担保人)

一、定义

不良贷款的重组(变更借款人)是指为了将已产生风险的不良贷款,通过变更借款(担保)主体来降低或减小原贷款的风险和损失,从而最终安全回收贷款。

重组贷款的借款人(担保人)与原不良贷款的借款人(担保人)是有一定相关连的关系,其借款资质、还款能力均优于前者;并对此借款行为进行了法律意义上的确认。

二、流程图(见图)

三、要点

重组贷款的目的是在原不良贷款已形成一定的风险和损失,依靠原借款人

(担保人)已不能阻止进一步的损失。而将不良贷款重组于新的借款人(担保人)才能减少损失和降低风险。因此,重组贷款决不能为掩人耳目而搞成虚假的移花接木,否则必将引发更大的风险,形成更大的损失,最终也必将自食恶果。

(一)新借款人(担保人)的资质必须优于原者

不良贷款的借款主体在其借款被划入不良行列时,他的资质也必然是属低下。所以对被列为重组贷款的新的借款主体(与原借款人必然有一定关连的关系)的借款资质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从风险的角度分析,愈是优良资质的借款主体,其贷款的安全性愈高。这虽然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风险防范的基本原理,但在实际的操作时却又是一个不易把握的难题。其焦点在:一是银行内部人员的虚荣性;其二是外部人员的虚假性。只有排除虚荣性、辨清虚假性才能把好此关。更要预防今后新借款人以骗贷、新担保人以骗保为由,引发重组贷款在法律界定上的无效。

(二)选准借款方式,提高保障系数

重组贷款本身有别于正常贷款,经受不住再次的“折腾”和“磨难”。而借款方式的不同对贷款安全性的保障系数也有高低之分。信用、担保、抵(质)押和贴现(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究竟选择哪项,则须总结原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对现借款(担保)主体的适用程度,到期收贷时的可操作性,目前办理手续时的法律可靠性——进行综合汇总评定,可单项选择,亦可组合兼容,切忌盲目草率行事。

(三)切合实际确定重组金额,确保重组贷款安全回收

对不良贷款进行合法有效的重组——这只是化解不良资产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要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收回不良贷款的本息。在拟订重组方案时,往往对

重组金额的确定最棘手。被重组的借款主体仗着“你有求于我,我就斩你不商量”,面对此情,就必须将银行需保全的金额、预计的损失和承担的风险,同借款主体的经营绩效、还款能力、保障方式和担保主体的担保系数作对应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万不可以无原则的迁就、无依据的幻想、脱离现实的预测来满足对方的扩量需求,铸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风险加大、损失更惨的被动恶果。

(四)重组后的监管

重组贷款的发放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良好愿望要达到最终的实现,还需实实在在地做到监管严密——贷款资金的流向必须合理,经营活动的成效必须掌握,管理决策者的意图必须了解,市场动态的趋势必须清楚;防范在先——摸清、摸全借款人(担保人)的开户银行、帐户、有效资产(动产、不动产、权益)分布状况,抵(质)押物的使用保管状态,启动司法保全的程序、手续、时机。因此“严密”和“在先”是重组贷款监管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重组成功的最有效保障。

第三节不良贷款的诉讼

一、定义

不良贷款的诉讼是指银行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司法途径来保全受到侵害的贷款回收权。

要使司法诉讼获胜的先决条件是贷款发放手续的合法合规;要使司法执行见效的必备条件是保全住被告最有效的资产。

二、图示

担保(抵质押)合同

三、要点

诉讼方式是不良贷款化解中对借款人(担保人)使用强制性追索的手段,使银行从被动讨债转化成主动要债,可形象地比喻为:对不讲理的人动“武”(以法律为武器)。诉讼方式如何使用可归纳为:

(一)主动诉讼

对不可能再继续作为银行发展的客户,并对其拥有的合法有效的资产情况也

经了解和掌握清楚且银行贷款的手续合法完备,则可速战速决立即诉讼,以求不良贷款的完整保全。

(二)被动诉讼

因不良贷款追索的法律时效即将到期,但借款人(担保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来源又都渺茫无盼,则只能对其提出司法诉讼,以求保住银行的司法追索权;倘若还能保全住其部分有效资产,则望还能有所收获;反之则将出现一无所获的可悲局面。

(三)策略诉讼

对那些有一定社会影响和声望,又是银行积极争夺的重点客户,如因为某种原因造成贷款安全受影响,但双方商谈解决又有较大距离的,可采取先诉讼后保全,或是既诉讼又保全的“围而不打”的诉讼策略,迫使要名声、要声誉的对方与我行进行认真的商谈,从而达到双方都有所退让,使受影响贷款得到化解。

(四)注意事项

我国的法制和司法建设还处在一个逐步完善、逐渐完整的阶段,况且金融改革也正在继续深化、逐步与国际接轨,人们对金融案件的是非判断、因果分析也必然会有不同认识、相异结论,所以我们的诉前准备要充分、要周密、要稳妥,紧紧抓住时效、合法、证据、资产和律师五大要素,冷静、果断、合理地运用好诉讼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保全不良贷款。

四、运作

(一)诉讼贷款的行内外操作

1、诉讼贷款的行内操作程序

“诉讼贷款”泛指依据司法手段追索的我行贷款,及我行作为被告的贷款。

诉讼贷款行内操作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诉讼预警: 根据资产风险情况、回收可能性、诉讼时效、起诉时机等因素,对单笔业务作出初步判断,经主管领导决策后,进入规定的诉讼贷款处理程序。

上报诉讼预案: 由本机构人员进行诉讼准备,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有关诉讼预案材料。

审批诉讼预案: 资产保全部门依据全局利益、贷款回收可行性等因素对上报诉讼预案进行审定。其中未经同意的由原机构重新考虑其它保全方案。

实施诉讼方案: 经批准的诉讼方案由报批机构实施,争取以最低成本,最大限度回收信贷资产。执行中,资产保全部门对个案进行监管与服务,方案如需重大调整应向主管部门再行报告。

上报诉讼结果: 案件审理结果、法院执行结果(立案通知书、判决书、裁决

书等法律文书副本)报资产保全部门备案。

2、有关司法程序简介

(1)诉讼

提交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包括诉状、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书等。诉状份数为被告数加法院一份。诉状中我行的债权要明确具体,关键是利息数一定要计算准确。

诉讼保全:在资产细致调查的基础上,对被诉方的可变现资产进行迅速果断地查封,以争取依法追索的主动权,可大大提高现金追回率。保全手续要完备,包括登记部门和被保全人要送达。诉讼保全和提供证据材料,一般包括贷款合同、保证合同和放款凭证等。

参加诉讼:当事人(我行经办人员和受聘律师)必须参加庭审、调解等诉讼活动。在庭审中,原、被告除了陈述案件事实外,还须对争议的焦点进行代理陈述,质证和辩论,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由法院主持调解。调解不成的,法院判决。

上诉: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未生效的裁判,在法定期限内,要求上一级法院对上诉请求进行审理的诉讼请求。主体是当事人,对象是未生效的裁判,期限是收到判决后15日,裁定为10日,自裁判送达当事人后的第二天起计算。应提交上诉状。向原审法院或上级法院提交。

二审法院必须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上诉案件,一般仅审理与当事人上诉请求有关的事实和适用法律的情况,对当事人未提出异议的原审裁判所认定的事实和权利、义务问题,一般不予审理。但发现原审确有错误,也应予以纠正。

二审的审理期限为3个月,须延长的应经院长批准。裁定二审的期限为30

天。

二审也可以调解。二审裁判包括:驳回上诉、依法改判、裁定重审、裁定对原裁定的处理。二审裁判为终审判决。

再审: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认为确有错误或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进行重新审理。当事人(申诉)、法院和检察院(抗诉)均可提起。

再审分为原审法院再审和上级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再审。

时效:贷款诉讼时效为贷款到期日起两年,信贷管理应以特别关注。

(2)公证文书申请强制执行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关于执行的期限目前规定尚不明确。

(3)申请支付令向有管辖权的基层法院提出,对主债务人申请支付令对担保人没有效力,如对担保人诉讼,支付令则失效。申请支付令不能申请保全。如债务人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既不履行债务,又不提出异议,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4)仲裁事前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向约定的仲裁机关提出。仲裁庭一般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双方各指定一名,仲裁委员会主席指定一名。仲裁为一局终裁制度,不能上诉,不能再向法院起诉。

(5)申请强制执行法律文书生效后六个月内向原审法院提出。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结果为执行中止和执行终结。

(二)资产调查

资产调查的结果直接影响着诉讼的结果。如有律师参与,律师不仅应当很会诉讼,而且应当会调查。在银行参与的民事经济案子中,就是调查被告或者对方当事人的资产情况。因为银行案件,大部份胜诉是不成问题的(统计显示一般为

80%),当然也有个别案子胜诉也成问题,而诉讼的关键是成功地执行。所以如何调查企业的资产,是诉讼追索当中最主要的环节。

调查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实际上在发放贷款的时候,就应当有风险意识,就要想到这笔贷款不能按时还款该怎么办。因此,所有调查情况都要有事先的纪录。例如借款人、担保人房产情况,车辆情况,投资情况,有没有法人股等等。借款时和他谈他会如实反映情况的。在起诉前,也可以对他们说,银行要进行五级分类的调查,请他们的财务人员与银行配合配合等等。二个人或者三个人到企业里面去,一个人看资料,另外一个人和他进行谈话。知道一些资产线索以后,马上采取措施。包括聘请一些律师进行调查,甚至可以找对方的律师了解情况。实践中,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就是没有资产,这就是等于宣告这个案子死亡。支行上报的方案有的时候是很模糊的,上报的诉讼资料,在个别环节上,尤其是在资产调查方面信息不足。所以,诉讼前搞好资产调查恰恰是支行不良资产管理的重点。资产调查,单靠一个人,是很困难的,要与公金人员联动去摸清资产,包括中央登记公司查股东帐号。

资产调查是保证诉讼取得实质性结果的重要环节,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对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资产调查应采取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进行,原则上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从以下角度进行。

1、在放款以前,力争把每一个借款人和担保人的情况了解清楚,应将他们当成可能的逃债人对待。尽量调查企业及个人的各种信息,内容包括动产、不动产、权益和银行帐号。并做好记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时银行是处在一个主动有利的地位上,一般而言借款人未获的贷款前是愿意配合和提供调查线索的,信贷人员要充分利用借款人有求于银行的心理,这时候的调查最真实,有效。

贷款发放前,由银行人员深入借款人其担保人的企业,根据企业提供的经过审计的真实的财务报表、会计科目,上门核实其真实性。对不动产等可以进行现场勘查核实,查验相关房地产的权属证书,对外投资情况,工商局登记资料,存货库存情况,企业持有的法人股,企业基本帐号、结算帐号等等。尽量做到心中有数,搜集完整调查资料后,贷款发生风险就知道如何应对。

在贷款发放后,应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动态,并不断补充新的财产变动情况。贷款逾期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当事人采取推诿、拖延的方式,妄图逃避银行债务,此时应及时调查工商登记情况,不动产产权情况,股权登记情况等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保全措施。

2、利用五级分类机会调查取阅有关材料,补充修改已摸清的情况。我行员工自行上门调查,走访关联企业和有关人员。注意搜罗企业的正常经营时上下家企业的情况,了解其债权债务关系和资金走向,与企业的主要知情人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攻关,有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与客户的交往,言谈中打听追索对象的资产情况。利用同行或者客户追踪企业资金流向。

定期、不定期地到借款人保证人处追讨贷款,在和对方有关人员的交流中,查明财产的线索。

为其审计多年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详细了解到情况。这时可能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在诉讼准备前,利用各种借口,在企业不注意时,了解企业的帐户开立情况,对外投资及财产情况等等。认真仔细地阅读贷款档案资料,读报表,特别是对外投资、应收帐款款等科目寻找财产线索。

还可通过法院执行部门进行资产调查,公开悬赏提供借款人,担保人的资产

情况。到拍卖行产权交易所了解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产情况。

如被告不配合,可通过该企业在税务局当中交税时填写帐号,了解其开户情况及资金流向等等。

3、对一些依靠自己力量不能完成的调查,可以聘请律师进行整个过程的资产调查,也可以在调查某个过程中聘请律师,总之,要把银行自己不能做的事留给律师做。

利用律师尽量搜集被告的资产情况应以获得确切资料为准。查阅工商注册情况,注册资本的构成及对外投资情况都应有相应文字资料。由于律师的法律地位,其调查的阻力和障碍相对比较小,如到法院,有关政府部门、工商登记、中央登记公司查案卷等等。到房地产登记管理部门了解是否支付房地产费用。通过该借款人及其担保人企业的客户单位了解企业的资产情况。通过其结算帐户等等了解其资金来往去向。到海关等相关部门摸清借款人及担保人的进出口商品情况。对借款人、担保人的税务帐号、股东帐号进行调查。

还可通过对对方律师和有关知情人进行感情投资,来获取信息。也可对其相关企业、上级企业作侧面了解。

在诉讼之前,应及时地掌握企业有效资产,涉及其他案子的情况。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产调查应委托律师进行调查,与支行已经掌握的情况互相映证。

通过律师对税务局、工商局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银行帐号等进行调查。支付相应费用,尽量聘请与被追索对象比较熟悉,有实际经验,素质良好,业务技能高的律师进行调查。聘请律师工作时,应明确工作职责,将调查情况和财产保全的结果与律师的报酬挂钩。同时应要求律师交付有价值的财产权方面的调查资料,如相关调查核实的书面材料及国家有关机构出具的财产证明文件等。

到证券登记中心调查企业的股票帐户,是否有法人股和流通股状况。摘录企业开户所在的证券公司的名称,以便执行时一并查封股票资金帐户。到车辆管理所调查企业的车辆情况,以便保全冻结过户。到工商局查询企业的验资到位情况,是否有资金抽逃,对外投资的股权等等,以及其银行基本帐户开户情况等等。

4、特别困难的,可考虑一些非常手段,如对被调查单位的知情人和有关人员进行渗透疏通,了解其内幕情况。可采取疏通借款人、担保人的财务人员的方法。

利用社会力量调查被追索企业关系人的各种信息及资产权益。还可以通过朋友进行调查。

总之对于资产调查工作,银行员工应有主攻方向,顺藤摸瓜,抱着较强的责任心,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资产的调查工作。

(三)上报诉讼预案材料

各业务机构在诉讼时效、保证期间期满前六个月报送预案。如原贷款合同、保证合同或抵押合同办理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的,最晚应在贷款到期之日起三个月内报送预案。预案经资产保全部门审批同意后,由信贷资产持有部门,即预案上报机构向法院申请立案。

诉讼预案应如实提供下列材料,材料不全的应当按要求及时补齐,因材料失实造成误导将追究提供虚假材料者的责任。

1、完整的信贷档案有关资料复印件:

(1)贷款申请书;(2)审贷报告;(3)借款人最近一期财务报告、法人营业执照等;(4)担保及保证人情况简介、最近一期财务报告、法人营业执照等;(5)贷款合同、公证文书等;(6)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等;(7)贷

款发放与归还的会计凭证;(8)逾期及欠息催收情况与凭证;(9)信贷逾期调查报告、贷后检查及分析报告;(10)资产保全部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等。

2、诉讼可行性分析报告(随填《诉讼贷款意见表》)。内容包括贷款简要经过(非首笔贷款应说明贷款及转期全过程)、起诉原因(附本笔贷款逾期后催收记录)、已掌握的可执行财产状况、银行帐号,如何诉讼、诉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薄弱环节、对审理、执行、诉讼结果的预测分析、初步决策意见等;

3、所知该借款人及担保人在本行辖属其它机构,以及在本区域其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情况。

4、拟聘请的律师,费用金额及支付方式;

5、“起诉状”初稿及其它诉讼法律文书等;

6、其它相关材料。

(四)律师聘用

1、是否聘请律师

原则是资产调查到了,我行可以和律师签合同。没有调查到资产,我行便不签合同。把最难的,即银行无法去做的工作交给律师。不要认为请了律师就可以万事大吉,以为可以不要写诉状,不到法院出庭。实际上,诉讼相当程度上还要靠自己。请了律师,自己还要一步一步地跟上。所以,一个案子要判断一下是自己来做,还是请律师做。

2、聘请怎样的律师

从目前的情况看,银行官司要求律师有多少法律知识,现在好像也还不需要,当然个别案子除外。首先这个律师要有责任心。有的时候名气大未必一定好。有些名气大的律师,做事情架子也大。合同请的是他,来的时候却是个助手。关键

要有律师的职业道德,办事认真勤快。

现在大部分律师都是比较认真的,但是有个别律师不认真。打包票是不可信的,没有任何一个案子是可以搞得定的。如果律师可以指出案子的重大问题,并可拿出解决方案,这个律师是可以相信的。

律师与法院要有一定的关系,案子由律师推进。律师出面在法官眼里也和一般当事人有所不同。激励得当,他会三天两头到法院。另外,一个支行的案子,不要过分集中在一、二个的律师身上。在律师中引进竞争机制,互相竞争,提高效率。搞一个方案,让三家律师来竞争。谁拿出方案,就交给谁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果关键是查资产,可以请一些年纪轻的律师办,刚毕业的律师也不行,要有一定经验。

3、如何督促律师工作

银行工作人员要进行案件跟踪,不能一问三不知。任何人都要督促,才能做好工作。要经常问律师案子进展的情况怎么样?律师的案子也多。盯的紧有用处,要防止别人收买请的律师。要求律师定期汇报案件进展情况。有几个要做到,第一,诉讼前资产调查情况必须要有书面的资料。抵押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查封情况,抵押情况查清楚。第二,必要的律师的代理词要写。如有诉讼困难,经办律师应当有方案,有意见。案子有问题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说你银行操作不规范,问题是你律师有什么解决方案。第三,律师要给一个工作计划,诉讼执行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有目标。

4、律师费的支付

聘用合同要把各方的权利义务明确写清楚,要求律师要保守我们的商业秘

密。律师有的时候会出卖当事人。如果有问题,可以到律师协会进行投诉。

律师费的支付,原则上是追索的资金执行到我行帐户以后再支付大头。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订立合同以后,支付一些启动费。有些律师就是挣一些启动费。第二个阶段在保全住资产以后。按保全资产的价值,支付一定的律师费。第三阶段按执行过程,执行到帐多少,我行可以执行回的金额,按比例支付费用。律师合同应当有一个聘用期限,到期可以自动解约。有的时候和律师有合同也是一个负担,解聘律师他不同意。案子我银行自己做下来了,还要付律师费用。一般案子,一年不解决,又没有进展,可以和律师解约。有时我们自己用其他方式解决的案子,还要付给他费用,要讲清楚像这种情况下律师费用如何处置。

(五)诉讼保全

诉讼中进行资产保全与控制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消除诉讼过程的风险;二是为执行作准备;三是争取与有关接盘人谈判的主动地位。

一般来讲,在诉讼过程当中,如果进行诉讼保全可以大幅度提高在案件追索当中的现金追回率。在诉讼过程当中如果是训练有素的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操作,在诉讼的现金追回率方面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除了本金追回以外,利息也可能全部收回。从诉讼保全案处理的实践中一再证明,只有进行了诉讼保全,银行胜诉才有实质意义。

(六)执行

执行难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整个社会信用。银行普遍反应是:法院执行不力。

从法院的角度来讲,银行也要考虑一下执行难的原因。不仅仅是法院执行不力的问题。还有一个因素是银行没有做好资产调查工作。有时不是法院不执行,

法院没有侦查权,不可能侦查被执行人的资产情况,只有申请执行人找到了资产,法院才执行。也就是说,如果张三欠我钱,他家里东西,我自己是不能到他家里去搬东西的,只有法院去搬东西是合法的,如果他家里没有财产,我就没有办法了。

法院有1000多个案子如何执行?一个执行合议庭只有三、四个法官。他们的任务也很重。由于结案率的关系,法院也不愿执行金融案,因为银行案标的很大。其它案子100多万,200万可以一下子就执行掉。法院也知道,银行放出去的贷款,打官司也是迫不得已,基本上是死马当活马医的。银行一般都是集体决策,个人不能代表,后面还要领导表态。法官看到银行并没有其他当事人盯得那么紧,压担子多了就会把银行案子放在一边了。

银行管理人员应记住,诉讼是最后的保护办法,但并不是最好的保护办法。要认识到诉讼是有风险的。诉讼可能确认你的权利,也可能不确认你的权利。法律能界定你的权利,但并不能包办你的权利。所以执行的关键靠自己,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资产调查和及时进行诉讼保全的问题。

第四节抵债资产

一、定义

不良贷款的风险化解过程中,由于不能及时收回现款,为了有效地锁定风险,保护银行权益,故对属于原借款人(担保人)的权属清晰,具有与贷款余额相匹配的资产(动产、不动产、权益)或原贷款的抵、质押物进行司法保全,以求通过合法的变现途径收回尚未清偿的贷款余额。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信贷业务操作,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全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全省农信社办理各项信贷业务必须遵循的基本制度,是制定各类信贷业务制度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信贷经营和管理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宗旨。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指农信社对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贷款、信贷承诺、承兑、贴现、证券回购、贸易融资、保理、信用证、保函、透支、拆借、担保等表内外业务。 第五条本制度所指客户经理是指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县级联社)及其分支机构中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客户管理人员。 第二章信贷管理基本原则 第六条实行客户信用等级管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是农信社客户授信管理的基础工作。评定内容主要包括信用履约、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客户领导者素质和发展前景等因素。 第七条实行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客户统一授信管理是农信社对客户实施集中统一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制度。县级联社对应授信客户必须遵循“先授信,后用信”的原则,做到授信主体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对象统一。 第八条实行审贷分离、贷放分控制度。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发放支付、贷后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由不同经营层和不同部门(岗位)承担,各负其责,实现其相互制约和支持。 (一)客户部门主要负责信贷业务的受理(营销)、调查评价、项目评估、信用等级初评、授信额度测算、放款和贷后管理等工作;

不良贷款催收管理办法制度.

财务公司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财务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流程,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内部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称不良贷款指按监管部门风险资产五级分类标准认定的不良贷款。为保证清收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将逾期、欠息但尚未认定为不良贷款的贷款一并纳入本办法进行清收管理。 第三条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实行经营体负责制,遵循规范管理、高效运作、人单合一的原则。 第二章不良贷款的清收形式 第四条不良贷款的清收的形式有收回、转化、保全和以资抵债等。 第五条不良贷款收回是指不良贷款本金和利息以货币资金净收回,包括: (一)以现金、银行存款收回不良贷款本息; (二)票据兑付或贴现后、有价证券变现后收回不良贷款本息; (三)抵债资产以租赁、拍卖、变卖等方式获取货币收入,冲减不良贷款本息; (四)自用的抵债资产,按购建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经折价入账冲减不良贷款本息。 第六条不良贷款转化是指通过债务重组、注入资金等方式,增强债务主体归还贷款本息的能力。不良贷款转化需满足以下条件: (一)债务主体合格,与财务公司合作关系正常,还款意愿良好; (二)借款人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正常,有净利润或较以前亏损大幅下降;借款人为个人的,家庭关系、职业收入稳定,偿债能力趋于好转; (三)借款人能按时支付当期利息,已落实贷款本金及原欠利息还款计划并按期偿付。有新增贷款的,亦能按时还本付息; (四)有足值有效的抵押、质押、保证担保,或已对原有担保方式进行了完善。 第七条不良贷款保全是指在债权或第二还款来源已部分或全部丧失的情况下,重新落实债权或第二还款来源的行为,包括:

信贷风险及内控管理.doc

(一) 信用社通过近年来的改革,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得到较大发展,但信用风险大,业务品种少、服务手段落后,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经营理念陈旧、内部控制不完善和员工素质低下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前,农村信用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实现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质量,实现贷款规模、数量、效益均衡发展。 因此,我们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过去信用社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下,按照存贷比发放贷款,通过粗放式、外延式的规模扩张来发展业务,实现利润。通过资产规模扩张来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出现恶性膨胀。当务之急要实现分帐经营。具体分三个时间段:第一时间段,省联社成立以前;第二时间段,2005-2007年,(期间现金发放的贷款,要严格实现责任追究)。对过去形成的不良贷款,联社要成立专门的清收队伍,对贷款进行全面核查,催收,保全资产;第三时间段,从2008年开始,对新增贷款发放,要引进严密的信贷管理机制,实现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 一、成因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未严格按农村信用社信贷操作程序进行贷款管理,在发放和管理贷款方面的操作技术性失误等。贷款操作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有的信贷人员对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信状况、担保能力等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不能准确的反映借保人的经济效益和信用程度。调查报告只是信贷人员坐在屋内根据贷户的一面之词而写来应付检查的。对借保人(单位)在别的信用社或其它金融机构有不良贷款的贷户仍然发放贷款;审查贷款时不严格,重形式轻内容,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仍然发放贷款等;贷后检查不及时,在实际工作许多因为信贷人员贷款催收不到位,造成了贷款超过了诉讼时效,贷户赖帐都无法起诉。由于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导致贷款出现风险难以控制。 二是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借款人无论经营什么业务,事先都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预测其经营的后果及可产生的风险。特别是对固定资产贷款,除企业必须提供可行性分析的书面报告以外,信用社还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贷款项目评估。如果信用社在审查贷款项目时,既无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也无项目评估。单凭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决策贷款,就有可能产生经营风险。 三是缺乏科学管理。贷款规模过大,贷款投向结构、期限结构不合理,贷款经营机制不健全,都是使信用社贷款发生风险,造成损失的原因。 四是信息不灵。信用社任何一项经营决策,必须依靠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作出贷与不贷的决策。至于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则要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资金方面的信息。如果信息不准、不灵敏、反馈不及时,往往导致贷款决策失误,发生风险损失。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部制度汇编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部制度汇编 (一)风险管理部部门职责 为了确保信贷风险控制和措施能够落实到实处,公司设立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职责如下: 一负责公司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 二负责制定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三审查贷款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全面性。四对贷款业务的调查报告做出风险评价,将审查意见和结论写成“项目评审书”。 五负责回答评审人员的质疑。 六负责查实抵押,质押物的真实性与评估值,查实抵(质)押手续办理的合法性与完善度,查实担保人的资质,资格及担保能力。查实信用贷款人的信用记录和道德品质等。 七做好贷后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未预见的风险及新出现的风险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八对已经出现风险的贷款业务提前介入并参与处置。九组织准备贷款会签和会审工作。 十监督落实贷款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检查。十一对风险管理的档案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归档、保存。十二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风险管理部经理岗位职责为了确保信贷风险控制和措施能够落实到实处,公司设立信贷风险管理部.风控部经理职责如下: 一承担信贷风险管理部的全面工作。 二负责制定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三对所有信贷企业业务的合规合法性进行审查及时发现,纠正杜绝违规

违法贷款。 四监督落实信贷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检查。 五能够对质押,抵押,担保,信用等不同形式的贷款进行风险识别,指出存在风险的关键点并找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六对风险贷款适时提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七对已经出现风险的贷款业务,提前介入并参入处置。八组织准备贷款会签和会审工作。 九严把人情贷款否决关。 十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贷款风险控制员岗位职责 一、负责贷款业务资料的初审,拟定调查提纲,作为项目的第二调查人对项目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审查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 二、对贷款业务的调查资料及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风险评价,将分析情况与贷款业务部提交的《项目调查报告》进行比较,提出初审意见,将初审意见和结论写成“项目评审书” ,交部门负责人进行复审。 三、负责回答评审人员的质疑。 四、负责查实抵押、质押物的真实性与评估值,查实抵(质)押手续办理的合法性与完善度,查实担保人的资质,资格及担保能力,查实信用贷款人的信用记录和道德品质等。 五、做好贷后跟踪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未预见的风险及新出现的风险并提出防范应对措施逐级上报。 六、对已完成的项目,查证手续是否终结,杜绝对公司发展存在的不利影响。 七、对风险控制的档案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归档、保存。

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下同)关于贷款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下同)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公司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适应本公司贷款业务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 第三条贷款风险管理原则。本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贷款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本公司贷款业务实际相结合; (二)实行贷款按风险性质分类管理; (三)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办理的各项人民币贷款。 第二章贷款风险划分 第五条贷款风险。贷款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金融机构可能遭受资金损失。按照银行业对银行风险的划分原则,结合本公司贷款业务实际,本公司的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六条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本公司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施宏观调控、保护“三农”利益、稳定市场等政策和特定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执行政策出现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七条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本公司根据借款人自身经营需要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不能或不愿意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八条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本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贷款风险。主要包括本公司内控制度和治理机制缺陷及内部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信贷决策失误和道德因素等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的风险。 第三章贷款风险预测 第九条贷款风险预测。贷款风险预测是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贷款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和测定。贷款风险预测是贷前调查、审查的重要内容。风险预测结果是贷款是否发放、贷款期限确定、发放额度控制、贷款方式选择的基本依据。 第十条政策风险预测。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实与承诺保证情况、贷款风险补偿金情况为依据,对贷款的政策风险进行预测。 第十一条经营风险预测。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分别按照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性质及程度进行识别和预测。 (一)定性分析预测。主要是通过对借款人内部各有关因素以及与借款人贷款偿还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和现象的不确定性分析,预测贷款风险。定性

信贷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

信贷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 信贷管理制度是商业银行信贷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对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优化客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信贷经营和管理必须坚持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相统一的原则。信贷业务包括本外币贷款、承兑、贴现、信用证、担保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业务。 一、信贷管理组织体系 (一)实行审贷部门分离制度。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将调查、审查、审批、经营管理 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由不同经营层次和不同部门承担,实现其相互制约和支持。(二)按照“横向平行制约”原则,按规定设立客户部门和信贷管理部门,成立贷款审查委员会。客户部门承担信贷业务的开发、受理、调查、评估和审批后信贷业务的经营管理,信贷管理部门承担信贷业务的审查和整体风险的控制,贷款审查委员会承担信贷业务的审议。 (三)实行贷款审查委员会制度。贷审会由本行信贷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具有评审能力的人 员组成,行长为贷审会主任委员,分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为副主任委员。贷审 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四)实行信贷业务授权管理制度。实行逐级有限授权,各级行行长在授权范围 内,对发 生的信贷业务负全部责任。 (五)实行主责任人、经办责任人制度。在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调查、审查、审

批、经 营管理各环节的有权决定人为主责任人,具体承办的信贷人员为经办责任人,相应承担各自责任。 (六)实行信贷业务报备制度。本级行授权范围内的信贷业务,在有权审批后实施前,要 按规定的范围向上一级行进行报备。 二、客户对象和基本条件 (一)、资格 客户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二)基本条件 1、从事的经营活动合规合法。 2、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能按期偿还本息; 原应付利息和到期信用已清偿或落实了经营行认可的还款计划。 3、在商业银行开立存款帐户。 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比例。5 、除自然人外的客户,须持有人民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以及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结构代码;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制度(全套)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制度汇编 **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二OO九年十月

目录 第一信贷管理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贷前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贷业务操作流程(试行) (3) 法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8) 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暂行办法 (17) 个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 (21) (二)贷时审查类 (25) 贷款审批会议规程(试行) (25) 信贷业务报批材料受理审查工作操作规程(试行) (33) 授信额度项下信贷支用审批实施细则(试行) (43) (三)贷后管理类 (47) 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试行) (47)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58) 信贷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66) 信贷合同管理制度 (76) 贷款计结息制度 (84) 待处理抵债资产管理制度 (87) 第二票据贴现管理 (96) 票据贴现管理制度 (96) 第三风险控制类 (97) 稽核监督管理制度 (97) 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 (104) 公司安全保卫管理制度 (123) 第四财务管理制度 (130) 公司会计核算办法 (130) 财务管理办法 (188) 提取信贷资产减值准备的内部控制制度 (200) 第五信息披露制度 (204) 信息披露制度 (204)

信贷业务操作流程(试行) 为加强信贷业务管理,防范信贷风险,改善信贷服务,提高办贷效率质量,结合我司信贷管理实际,特制定本操作流程,本操作流程实用于我司开办的各类信贷业务。 一、个人类客户贷款流程 (一)个人抵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证担保贷款单户余额在 10 万元(含)以内的贷款操作流程: 借款人提出申请→业务发展部信贷员初审基本符合贷款条件→查询个人征信→业务发展部信贷人员双人调查→个人信用等级评定→整理贷款资料及撰写调查报告→业务发展部主任初审→风险管理部审查→有权审批人审批(最高额抵押贷款由业务发展部提交支用手续,风险管理部审查后报有权审批人审批发放)→完善借款合同、抵(质)押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书→办理抵(质)担保登记手续→贷款发放→信贷资料打码装订→移交档案管理人员→贷后管理→贷款本息收回。 时限规定:在客户提供完备资料后,调查工作在 2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在 1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在 1 个工作日内完成。如遇审查、审批须重新提供资料的,则时限重新计算。抵押贷款在审批完成后 2 个工作日交抵押登记部门,抵押登记完成、限制性条件落实后 1 个工作日内发放。对个人抵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证贷款单户 10 万元(含)以内的贷款,一、二级业务发展部信贷人员(组长或副经理)为调查责任人;业务发展部主任为调查主责任人;风险管理部负责人为审查主责任人;有权审批人为审批主责任人;一(二)级部门经理、信贷人员(组长或副经理)为贷后管理及贷款收回主责任人。 (二)个人抵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证贷款单户10万元(不含)以上、个人授信信用贷款的操作流程: 借款人申请→业务发展部初审结论→业务发展部OA 系统上报业务发

不良贷款管理办法

不良贷款管理办法 [COLOR=blue]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规范不良贷款管理行为,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确保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市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不良贷款系指按贷款风险程度划分(五级分类)的后三类: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第三条不良贷款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依法合规原则。不良贷款管理与处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省联社的有关规定,规范操作。(二)真实反映原则。要真实、准确、客观地统计和反映不良贷款分类、认定、调查、估值、问责等环节工作情况。(三)处置减损原则。不良贷款形成以后,应通过调查和完善手续等手段,防止不良贷款价值贬损,并及时清收、转化和处置,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 (四)损失补偿原则。基层信用社应根据自身贷款风险的大小,有计划地逐步提高风险拨备水平,并及时处理与消化处

置损失。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农村信用社所有不良贷款的管理。 第二章不良贷款管理的组织 第五条不良贷款管理工作,实行省联社、市联社、县联社、基层社四级管理,各级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本级不良贷款的管理、处置、监测和分析工作。 第六条省联社风险管理部负责全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制度的制订,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检查;负责对各市联社、办事处、部分县级联社不良贷款监测、分析和考评工作;负责对辖内各社进行相关政策指导和培训。第七条各市联社、办事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辖内不良贷款管理、指导和处置工作,负责对县级联社不良贷款监测、分析和考评工作。 第八条县级联社风险管理部门是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和处置的责任主体,负责辖内不良贷款管理、指导和处置工作,负责对基层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监测、分析和考评工作。 第九条基层信用社负责对本社内的不良贷款的管理、监测、清收与转化工作。 第三章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贷款公司)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促进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贷款公司信贷管理基本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流动资金贷款系指贷款公司向中小企业法人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币贷款。 第三条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 第四条流动资金贷款纳入对借款人建立健全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第五条流动资金贷款实行授权管理,在授权范围内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 第六条流动资金贷款实行审贷分离、全流程管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需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 第七条办理流动资金贷款应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并按照合同约定检查、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 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 第八条办理流动资金贷款时应合理测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并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规模及周期特点合理设定贷款业务品种及期限,实现对贷款资金回笼的有效控制。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第九条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的基本流程为:客户申请、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信用发放条件审核、签订合同、提供信用、贷款使用条件审核、资金支付、贷后管理(风险分类)、信用收回。相关制度办法有特别规定的,执行其规定。 第二章业务对象、种类及条件 第十条流动资金贷款对象为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具备贷款资格的企业法人。 第十一条流动资金贷款按期限分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 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含1年)的流动资金贷款; 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3年以下(含3年)的流动资金贷款。 第十二条借款人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依法设立并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人民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特殊行业或按规定应取得环保许可的,还应持有有权部门的相应批准文件; (二)在金融机构开立基本账户或一般账户(低信用风险业务品种可只要求开立临时账户),自愿接受贷款公司信贷监督;实行公司制的客户、合资合作客户或承包经营客户申请信用必须符合公司章程或合作各方的协议约定; (三)管理、财务制度健全,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财务状况良好,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有合法的还款来源,具备到期还本付息的能力; (四)借款人及控股股东、主要股东无不良信用记录,或虽然有过不良信用记录,但不良信用记录的产生并非由于主观恶意且申请本次用信前已全部偿还了不良信用; (五)贷款用途明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

信贷管理制度

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 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全公司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公司对客户提供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贷款、贴现、承兑、信用证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业务。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人员是公司参与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人员。 第五条本制度所指信贷部门是指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部门。 第六条贷款的发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贷款规定。坚持“三农”为本,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审慎经营,择优扶持;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统一的原则。公司依法办理信贷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 人强制干预。 第二章基本制度 第七条实行信贷准入管理制度。信贷准入管理包括准入对象、准入条件、准入过程和准入权限的管理。 (一)严格准入对象。公司信贷准入对象主要包括: 1、“三农”客户。指一般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涉农企业。 2、一般客户。指辖区内的自然人、法人和机构客户。 3、重点客户。指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无不良记录,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佳的中小客户。 4、个人消费客户。包括住房、商用房、汽车、助学等消费需求客户。 5、重点项目。指对公司具有较大贡献度,列入政府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 6、优势区域。指经济发达,信用环境好,地方政府重视,支持农信社发展的区域。

7、优势行业。指具有垄断优势的系统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和具有后发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等。 “三农”客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 (二)严格准入条件。公司办理信贷业务坚持“有条件、保安全、创效益”原则。 1、基本条件: (1)《贷款通则》规定的条件。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看好。 (3)具备评信条件的客户,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 (4)用途合规合法。 (5)第一还款来源充足,担保合法、有效、足值,还款计划切实具体。 (6)公司规定的其他条件。 2、除以上基本条件外,对不同类型客户,还须符合相应的准入条件。 (1)公司类客户: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资产负债比率一般不得超过70%,净资产收益率原则上不得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正值;或有资产业务存入规定比例保证金。 (2)机构类客户: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财务管理规范,经费自给率50%以上,收支有盈余,还款来源落实可靠。以上两类客户申请项目贷款的,项目资本金比率不得低于30%,建设资金来源落实可靠。 (3)自然人客户:有合法身份、固定住所、正当职业、稳定收入和良好信用。 (三)严格准入过程:公司办理信贷业务的准入过程要按照客户申请与受理、调查与分析、审查与评估、评级与授信、贷审与审批五个环节进行,不得逆程序、少程序操作。 (四)严格准入权限。公司办理信贷业务要坚持“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原则,严格按照权限办理。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汇编

XX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增强XXX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风险防和风险控制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XX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二条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防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改进风险管理监控方法,强化风险全程管理,增强识别、计量、预警、防和处置风险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风险在可控目标之,确保安全经营,稳健发展,确保风险收益的优化。 第三条风险管理应遵循全面管理、制度优先、预防为主、职责分明的原则。 (一)全面管理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支出、损益以及人员、薪酬、奖惩等各项事务,都应全面地进行风险管理,涉及风险控制应当人人参与。 (二)制度优先原则。开展各项事务应优先制定相应制度,尽可能使制订的制度科学、合理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word格式版本

对制度执行效力和结果应实行全程监控。 (三)预防为主原则。各类风险应防于未然,以预防预警为主,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置化解。 (四)职责分明原则。防和处置风险应明确职能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其相应的权力和义务,对因渎职、失职或营私舞弊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行为,应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素 第四条风险是指对目标产生不利(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类型包括: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由重大事项的决策失误或战略规划的严重偏差所造成的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部管理与服务的问题引起自身外部社会名声、信誉和公众信任度下降所造成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不当的法律文书、制度或行为所造成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所造成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造成的表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word格式版本

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规定

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规定

海商行发〔2011〕187号 关于印发《江苏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支行、营业部: 《江苏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不良贷款责任追究 管理办法(试行)》已经二届十次职工(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附件 江苏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江苏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农商行”)贷款行为,强化贷款责任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增强责任制约,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全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授信尽职指引》、《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等规定以及XX农商行信贷管理规章、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XX农商行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贷人员,是指从事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包括各支行、营业部(包括小额信贷服务中心等区域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支行”)、及XX农商行从事信贷业务拓展、授信、审批、风险防控等部门从事信贷业务操作和管理的所有相关岗位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信贷业务是XX农商行对客户提供的表内、外信用的总称,表内信贷业务包括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贴现、透支、保理、拆借和回购等;表外信贷业务包括贷款承诺、保函、信用证、票据承兑等。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贷款责任包括工作责任、过失责任、违规责任、违法责任。是指信贷人员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XX农商行规章制度或未尽职履职而应承担的贷款责任。 第五条贷款责任追究的范围主要包括风险贷款、不良贷款、违章违规贷款以及XX农商行认为需要追究责任的其他信贷业务。 第六条贷款责任追究的方式包括违规积分、经济处罚、经济赔偿、纪律处分及其他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定稿)

————————————————————————————————作者:————————————————————————————————日期: 1

5 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条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处理客户信用额度评定、批准等具体工作,在维持对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降低应收账款,减少潜在的坏账损失风险,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信用管理制度内容 (一)收集客户信息 1、收集信息的目的:作为公司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和批准信用额度的基础。 2、信息收集负责人:以经销商业务员为主,财务事业部为辅的多渠道方式进行。 3、具体操作: (1)经销商销售业务员应当对所有已经和将要与公司发生长期业务关系的客户情况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调查,其内容主要包括: (a) 客户名称、法人概况、单位性质、经营业务范围; (b) 注册资金、工商登记号、税务登记号; (c) 银行账户、账号、资产状况; (d) 近三年来公司的营运状况和经营业绩; (e) 客户经销本公司产品的基本状况:年销量、类别、上年销售收入实绩、应收账款余额、回款平均天数、对接业务的配合情况; (f) 当地市场的简要情况分析; (g) 客户重大经济纠纷或司法案件; (h) 联络方式、跟进负责人等资料; (i) 其他重要资料。

5 (2)业务员在调查收集上述客户资料时,必须按照当前普遍被业界接受的方式进行,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收集客户资料: 向客户内部有关业务人员咨询了解; 收集客户和媒体提供的公开经营资料; 向当地政府工商税务管理机构了解或查询; 向其他有关资信评估机构查询; 向客户的其他供货商了解其付款情况; 向客户主要产品的主要用户单位调查了解有关该客户内部管理情况; 其他合法的方法和手段; (3)业务员,销售经理应经常与客户保持沟通,定期巡回访问客户,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客户的经营和资信等变化情况。 (二)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流程 1、业务员定期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将填写准确的“客户信息表”及其附件及时反馈给销售经理。 2、由销售经理对收集的客户资料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收集的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行鉴定后,填写《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评定表中的相关指标。 3、主管总经理依据销售经理报来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及其附件,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4、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报送财务经理审核签字。 5、对超过授权批准金额的客户,主管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初步评定后,再由老板对客户信用等级予以批准。 6、对于已经存在的客户,主管副总负责根据销售人员提供的客户资料,结合编制的客户黑名单、财务部提供的该客户的历史欠款情况、该客户与黑名单上的其

信贷业务管理制度

信贷业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全公司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公司对客户提供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贷款、贴现、承兑、信用证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业务。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人员是公司参与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人员。 第五条本制度所指信贷部门是指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部门。 第六条贷款的发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贷款规定。坚持“三农”为本,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审慎经营,择优扶持;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统一的原则。公司依法办理信贷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强制干预。 第二章基本制度 第七条实行信贷准入管理制度。信贷准入管理包括准入对象、准入条件、准入过程和准入权限的管理。 (一)严格准入对象。公司信贷准入对象主要包括: 1、“三农”客户。指一般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涉农企业。 2、一般客户。指辖区内的自然人、法人和机构客户。 3、重点客户。指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无不良记录,发展前景好,综

合效益佳的中小客户。 4、个人消费客户。包括住房、商用房、汽车、助学等消费需求客户。 5、重点项目。指对公司具有较大贡献度,列入政府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 6、优势区域。指经济发达,信用环境好,地方政府重视,支持农信社发展的区域。 7、优势行业。指具有垄断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等。 “三农”客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 (二)严格准入条件。公司办理信贷业务坚持“有条件、保安全、创效益”原则。 1、基本条件: (1)《贷款通则》规定的条件。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看好。 (3)具备评信条件的客户,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 (4)用途合规合法。 (5)第一还款来源充足,担保合法、有效、足值,还款计划切实具体。 (6)公司规定的其他条件。 2、除以上基本条件外,对不同类型客户,还须符合相应的准入条件。 (1)公司类客户: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资产负债比率一般不得超过70%,净资产收益率原则上不得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正值;或有资产业务存入规定比例保证金。 (2)机构类客户: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财务管理规范,经费自给率50%以上,收支有盈余,还款来源落实可靠。以上两类客户申请项目贷款的,项目资本

小额贷款公司信贷管理基本制度汇编(DOC 91页)

小额贷款公司信贷管理基本制度汇 编(DOC 91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小额贷款公司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汇 编

二0一二年七月 **小额贷款公司信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公司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公司对客户提供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贷款、贴现、担保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业务。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人员是公司参与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人员。 第五条本制度所指信贷部门是指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部门。

第六条贷款的发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贷款管理规定。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中小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的宗旨。实行“审慎经营,择优扶持;审贷分离、独立审批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统一”的原则。公司依法办理信贷业务,不受任何经济、行政组织和个人强制干预。 第二章基本制度 第七条实行信贷准入管理制度。信贷准入管理包括准入对象、准入条件、准入过程和准入权限的管理。 (一)严格准入对象。公司信贷准入对象主要包括: 1、一般客户。指辖区内的自然人、法人和机构客户。 2、“三农”客户。指一般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涉农企业。“三农”客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 3、重点客户。指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无不良记录,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佳的中小客户。 4、个人消费客户。包括住房、商用房、汽车等消费需求客户。 5、重点项目。指对公司具有较大贡献度,列入政府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

不良贷款催收管理办法制度

不良贷款催收管理 办法制度

财务公司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财务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流程,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内部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称不良贷款指按监管部门风险资产五级分类标准认定的不良贷款。为保证清收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将逾期、欠息但尚未认定为不良贷款的贷款一并纳入本办法进行清收管理。 第三条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实行经营体负责制,遵循规范管理、高效运作、人单合一的原则。 第二章不良贷款的清收形式 第四条不良贷款的清收的形式有收回、转化、保全和以资抵债等。 第五条不良贷款收回是指不良贷款本金和利息以货币资金净收回,包括: (一)以现金、银行存款收回不良贷款本息; (二)票据兑付或贴现后、有价证券变现后收回不良贷款本息;

(三)抵债资产以租赁、拍卖、变卖等方式获取货币收入,冲减不良贷款本息; (四)自用的抵债资产,按购建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经折价入账冲减不良贷款本息。 第六条不良贷款转化是指经过债务重组、注入资金等方式,增强债务主体归还贷款本息的能力。不良贷款转化需满足以下条件: (一)债务主体合格,与财务公司合作关系正常,还款意愿良好; (二)借款人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正常,有净利润或较以前亏损大幅下降;借款人为个人的,家庭关系、职业收入稳定,偿债能力趋于好转; (三)借款人能按时支付当期利息,已落实贷款本金及原欠利息还款计划并按期偿付。有新增贷款的,亦能按时还本付息; (四)有足值有效的抵押、质押、保证担保,或已对原有担保方式进行了完善。 第七条不良贷款保全是指在债权或第二还款来源已部分或全部丧失的情况下,重新落实债权或第二还款来源的行为,包括: (一)悬空或有法律纠纷的贷款重新落实了合格的承贷主体; (二)担保手续不合法不合规的贷款或不合格的信用贷款,重

1整理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为强化贷款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合同法》等金融法律、法规和有关信贷管理办法,特制定如下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一、信贷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金融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信贷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增强贷款风险防范的能力。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小额贷款公司信贷管理制度,熟悉和掌握其内容,要求从思想上增强法律意识,使信贷人员充分意识到只有遵守法律、法规及小额贷款公司信贷管理制度,才能提高贷款的放款质量,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贷款的产生,只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办事才能保障贷款的安全,更好地清收不良贷款,才能有效预防和降低信贷风险。 二、找准市场定位,分散信贷风险。小额贷款公司立足"三农",业务领域主要在农村,根本宗旨就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求得小额贷款公司的全面发展。因此,基层小额贷款公司一定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持农村种养殖户生产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优化贷款结构,分散贷款风险,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 务, 三、严格办贷程序,健全制约机制,控制信贷风险的产生。根据信贷管理制度规定,认真审查贷款的发放对象,对照贷款的基本条件,确保贷款投放效果。根据《贷款通则》第四章借款人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和有关信贷管理制度要求操作发放贷款。严格办贷程序,要做到:一是执行贷款"三查"制度,提高放款质量;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实行"三岗"分离,制度健全,相互制约,控制人情贷款和低质量贷款的发生。贷款调查岗负责贷款调查评估,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的责任,也是第一清收责任人。贷款审查人员负责贷款风险的审查,承担审查失误的责任。贷款审批人员负责最终决策的责任,也是贷款清收的第二责任人。 四、建立贷款会办审批制度,层层把关,严格控制信贷风险。正常小额贷款发放的程序是经信贷员调查、核实,经理审批的过程。贷款审批分为两个

1.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办法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 不良贷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统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提高不良贷款管理和清收处臵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不良贷款是指按照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有关规定划分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及表外不良贷款。 第三条不良贷款管理是指根据不良贷款的内在特点,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流程,对不良贷款移交、日常管理、清收处臵和监测、检查与奖惩等各个环节进行的全过程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贷款管理单位是指承担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职责的农村信用社经营机构,包括县级联社公司业务部、个贷中心、营业部及基层信用社等。 本办法所称不良贷款管理单位是指承担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处臵等职责的农村信用社经营机构,包括县级联社资产管理部及承担不良贷款管理处臵职责的贷款管理单位。 本办法所称还款义务人是指借款人、保证人以及依法承

继其还款义务的个人或单位,如财产继承人、虚假出资或抽逃资金的企业股东、改制后具有债务承继关系的企业、企业开办单位等。 第五条不良贷款管理遵循的原则: (一)真实反映。真实、准确、客观地反映不良贷款的形态状况及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处臵各环节的工作情况。 (二)依法合规。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处臵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规定。 (三)尽职履责。不良贷款管理人员根据尽职管理要求,忠实履行工作职责,维护信用社权益。 (四)科学管理。科学合理设臵不良贷款的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处臵技术水平。 (五)优化处臵。合理把握处臵效率和效益的关系,通过处臵时机的选择、处臵方式的比较和定价机制的运用等,实现不良贷款处臵效益的最大化。 (六)信息保密。严格保密不良贷款管理、处臵相关信息,避免造成不良影响和贷款损失。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资产管理部门。省联社、办事处(市联社)和县级联社要设立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工作人员。辖内经营单位或不良贷款较少的办事处也可设臵不良资产管理岗。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规定 一、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 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 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结合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贷款业务 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 (三)贷款风险管理原则。贷款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贷款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贷款业务实际相结合; 2.实行贷款按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分类管理; 3.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 4.坚持把封闭管理措施纳入风险管理。 (四)本制度适用于办理的各项贷款,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贷款风险划分 贷款风险是指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 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公司可能遭受资金损失。按照风 险的划分原则,结合贷款业务实际,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 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三、贷款风险预测 (一)贷款风险预测。贷款风险预测是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方法,对贷款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和测定。

贷款风险预测是贷前调査、审査的重要内容。风险预测结果是贷款是 否发放、贷款期限确定、发放额度控制、贷款方式选择的基本依据。 (二)政策风险预测。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政策性 资金来源的落实与承诺保证情况、贷款利息补贴和挂账贷款本金消化 资金的到位情况为依据,对贷款的政策风险进行预测。 (三)经营风险预测。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分别按照定性和 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性质及程度进行识别和预测。 (四)操作风险预测。主要依据贷款单位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决 策能力;员工是否具备所承担职责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执行信贷 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能力;风险管理是否覆盖贷款操作的各个环节: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等。 四、贷款风险预警 (一)贷款风险预警是指在贷款操作和监管过程中,根据事前设 置的风险控制指标变化所发出的警示性信号,分析预报贷款风险发生 和变化情况,提示贷款单位要及时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贷款风险预警包括微观预警和宏观预警。微观预警是根据各种风 险预警信号,及时判断单个借款人或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性质。宏观预警是在微观预警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风险分类监测,依据贷 款组合风险分析,综合评价贷款质量状况,判断公司或地区或行业的 贷款风险程度。 (二)政策风险预警。主要通过政策风险信号反映。政策风险信 号一般包括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农业政策、其 他特定行业政策、信贷政策、汇率和利率政策等的调整、变动。其中,国家和地方政府与公司贷款密切相关政策调整、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