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的多样性》知识点详解

《文化的多样性》知识点详解

《文化的多样性》知识点详解

在教师招聘笔试中,《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这个知识点历来是考查的重点,经常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这个知识点主要考查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等,下面我们将就此知识点与大家分享。

【考点精讲】

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都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典型例题】

单项选择题

1.“漫威之父”斯坦?李和“武侠泰斗”金庸作为中西方英雄的造梦大师,创造了几代人心中不朽的英雄传奇,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人们的共同的文化情结,斯坦?李用画笔、金庸用文笔为全球广大爱戴他们的人们打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瑰丽宏伟的世界。由此可见( )。

A.优秀文化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B.艺术创作应该满足所有人的情感需要

C.中西方文化可以消除差异和谐共生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答案】D。解析:A说法错误,“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的说法过于绝对;B说法错误,“满足所有人的情感需要”的说法太绝对;文化具有多样性,“消除差异”的说法错误,故C排除;D符合题意,“漫威之父”斯坦?李和“武侠泰斗”金庸作为中西方英雄的造梦大师,创造了几代人心中不朽的英雄传奇,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人们的共同的文化情结,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选D。

2.“藏医药浴法”是我国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2018年11月28日,“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印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④有利于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答案】C。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②④符合题意,“藏医药浴法”是我国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印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说法错误,“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不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故选C。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上

基础知识单元(上) 基础知识单元复习两节课,这是第一节。蓝色、下划线字为考纲上原文。 《考试说明》及详细知识点 (1)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2.信息在计算机内使用二进制的形式表达。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按时间顺序为:(1)电子管;(2)晶体管;(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所用)。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C,、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6.电子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超强记忆力、逻辑判断力;(4)实现自动控制;(5)可靠性高。 7.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类:(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要求能分类;比如:计算卫星轨迹、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学生成绩管理、预订机票属于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辅助系统;导弹、卫星发射属于过程控制;电脑下棋属于人工智能); (4)理解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8.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硬件按功能分为5大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 9.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电脑的元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摄像头。输出设备:将信息从电脑输出的元件,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10.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一个英文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空间;存储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11.存储单位换算:1Byte=8bit(比特,二进制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12.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最核心的部件,集成了运算、控制两大功能。我们经常说:pentiumⅣ2.0Ghz;其中pentiumⅣ(奔四)是CPU的型号;2.0Ghz 是主频。 13.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内存主要指内存条,存储速度快,但内容在断电后会丢失。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存储速度慢,但可以长期保存数据。(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4.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及习题详解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习题详解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1. .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E. 使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 提示:天然蛋白质常以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形式存在,这是由于蛋白质颗粒表面存在水化膜和表面电荷……。具体参见教材17页三、蛋白质的沉淀。 2. 关于肽键与肽,正确的是( ) A.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 是核酸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 C. 含三个肽键的肽称为三肽 D. 多肽经水解下来的氨基酸称氨基酸残基 E. 蛋白质的肽键也称为寡肽链 提示: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CO-NH-。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

具体参见教材10页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决定于( ) A. 分子中氢键 B. 分子中次级键 C. 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 分子内部疏水键 E. 分子中二硫键的数量 提示:多肽链是蛋白质分子的最基本结构形式。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以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具体参见教材20页小结。 4. 分子病主要是哪种结构异常()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E. 空间结构 提示:分子病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蛋白质分子是由基因编码的,即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的碱基顺序决定的……。具体参见教材15页。 5.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 A. 肽键 B. 共轭双键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含答案)

《初中信息技术与网络》基础知识与练习(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 信息是包含人类感官能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它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七下P2) 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2、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等的技术,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的综合性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支柱(七下P7)。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七下P7): 1、语言的使用,是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信息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先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人性化、大众化、个性化和集成化(七下P8) 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信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重点知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 种方法: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 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 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 层次、多侧面的复 杂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 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

中学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大全)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内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多渠道获取信息→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2)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 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 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 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1.掌握辐射度量和光度量的异同,两种度量体系中各个参数的名称、定义、符号、单位、基本量;余弦辐射体的定义,特点。 2掌握辐射度量与光度量间的转换关系。 3.掌握黑体的定义,会利用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进行计算,理解维恩位移定律的内涵。 4.掌握半导体对光的吸收的种类以及特点,会计算半导体吸收光的长波限、光电发射长波限。 5.其它知识点:热辐射的分类,辐射体的分类。 第二章 1.能够判断具体某种光源所属的种类、光源的光谱类型。 2.理解激光器的产生激光的原理、必备条件,能够对半导体激光器、氦氖激光器的特点进行比较,能够从图样判断激光横模的阶次。 3.理解LED和LD的本质区别。 知识点:光源的分类 第三章 1.认识光敏电阻,掌握光敏电阻符号、典型光敏电阻名称及典型应用。 2.什么是光电导效应,强弱辐射条件下光电导效应的区别。 3.理解噪声等效功率和归一化探测度的含义。 4.掌握光敏电阻恒流和恒压偏置电路并会计算。 第四章 1.掌握光生伏特效应的定义,知道基本的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制成的光电探测器,能够对PD,PIN,APD,光电晶体管,光电池的特点进行比较。 2.能够比较光生伏特器件和光电导器件的优缺点。 第五章 1.掌握光电发射(外光电效应)的过程。 2.掌握光电倍增管的结构以及原理。 3.了解光电倍增管的特点和应用。 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 1.理解热辐射探测器件的原理,掌握热敏电阻、热电偶、热释电器件基于何种原理、符号、特点。 2.了解红外热释电器件的应用,特点。 3.了解CCD的分类、工作过程、应用。 4.了解数据采集卡以及声卡的主要技术指标。 5.了解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典型应用和评价指标。 第十章、第十一章 1.掌握误差的分类,完整表达物理量的方法并会计算。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 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 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 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 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语言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表达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文字的发明:用文字记载信息,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突破了原来时空方面的限制,延长了信息的寿命,使人类可以跨时间和地域传递、交流信息。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纪元,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一次革命,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五次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过程:需求确定→来源确定→方法确定→价值判断 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1、信息需求的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本、图、声音、视频等。 2、常见信息类型的作用和效果:文本提供“事实材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依据;文本中的观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 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 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 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 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 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

初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的发明,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五.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六、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人工辅助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七、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八、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处理与存储→输出 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选考学考重要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必背重要知识点 信息基础重要考点 1、 信息与载体区分:文字、图像、声音都为信息的载体,而不是信息(例如:文字里面 所表达得意思才是信息,而文字本身并不是信息。) 2、 收藏夹用于收藏网址(保存网址),但不能保存网页内容。 3、 理解Word 中查找替换(文章中某个词语替换成另一个)、自动更正(输入时,更正打 字错误)、批注(对词句的注释)、修订(插入和删除两种修订形式)等功能。 4、 Excel 表处理:①公式必须“=”开头,乘号要用“*”代替。②知道绝对引用“$”。 5、 Excel 常用函数:求和(Sum ),求平均值(Average )。最大值max ,最小值min 。例如: =sum(A1:A5),不连续区域逗号分隔,=sum(A1:A5,C1:C5)。 6、 排序注意区分有标题和无标题排序,排序数据区域必须连续,一般选择所有列。掌握 图表数据区域判断,通过X 轴、图例及图形三者确定数据区域。 7、 OCR (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的功能是识别图片中的文字。详见相关专题。 8、 ACCESS 数据库文件格式为:accdb 。一张数据表中各个记录(每行)的字段个数是相 等的,在同一字段(同列)内的数据属性(类型)是相同的。 9、 ①数据表自动编号字段的数据为不一定是连续的,因为删除记录后该字段编号就不连 续了!用过的编号不会再出现,即使已经删除。②数字类型字段只能输入数字。文本类型字段可以输入数字,也可以输入中英文字符。 10、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实现把邮件从发件人那里送到收件人的邮箱服务器中。 11、 电子邮局接受协议(POP3),将电子信箱(邮件服务器)中的电子邮件读到本地计算机上。 12、 网页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进行相互链接访问。一个超链接只能指向一个目标, 一张网页可以有多个超链接,超链接的可以链接到一张网页、一张图片等。 13、 网页文件是由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进行描述的。软件FrontPage 、Dreamweaver ,记 事本也可以对网页代码进行编辑。 14、 网页文件本质是文本文件,网页文件里面只存储图片视频的链接地址,并不存储图片 视频。在网页服务器上,网页文件和图片视频素材分别独立存储。 算法程序部分重要考点 1、 一个算法可以没有输入,但必须要有输出。 2、 Chr ()、Str ()、Mid ()三个函数的计算结果为字符串型,结果 要加双引号。 3、 Int ()和Fix ()函数区别:正数两者一样,负数有区别。 Int(-2.1)=-3,Fix(-2.1)=-2 4、 事件名和事件处理过程名区分:常见事件有Click 、DblClick 、Load 、Change 。事件处 理过程名格式为:对象名_事件名,例如Command1_Click 5、 区分赋值语句和相等判断关系语句。IF 和Do While 后面的等号表示判断,而不是赋 值,例如: IF a = 3 Then …… 4、VB 语句详见相关专题。 多媒体概念重要考点 1、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交互性、集成性、实时性。①多媒体作品上有按钮、超链接等体 现交互性。②多媒体作品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至少两种)体现集成性③实时性主要体现在“快”,能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 2、 多媒体作品设计的一般过程:需求分析、规划设计、脚本编写。(1)需求分析包括应 用需求分析和创作需求分析。应用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用户情况、作品效益等;创作需求分析包括主题思想、结构类型、作品内容、设施要求、发布方式等。(2)规划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 3、 脚本编写的一般过程是:先制定脚本大纲,然后编写文字脚本,再编写制作脚本,最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5.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六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具有真伪性。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高一信息技术会考必背知识点

信息技术会考必背知识点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概念的几种说法 (1)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3)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信息。(学会区分信息(内容)和载体(物体)) (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源)(信息传递)(信宿) 3、信息的载体形式: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符号、视频、动画等 4、信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实例分析信息的特征) 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 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时效性: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人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 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 ⑥可处理性(可增值性):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⑦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 5、什么是信息技术(英文缩写:IT) 信息技术包括四个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与支柱)、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 6、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先后顺序 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③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⑤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7、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新I)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新I)参考答案 1. 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施用等内容相关的行为和活动。以下属于信息加工内容的行为和活动的是______。 A.信息的检索 B.信息的测量 C.信息的控制 D.信息的识别 2. 将计算机用于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翻译,这属于计算机在____方面的应用. A. 人工智能 B. 管理和决策 C. 自动控制 D. 办公自动化 3. 当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其主要电子元器件是由____构成. A.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B. 集成电路 C. 晶体管 D. 电子管 4. 在表示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时,1MB的准确含义是____. A. 1024字节 B. 10242字节 C. 10243字节 D. 10244字节 5. 根据ISO的定义,在信息技术领域中"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____. A. 信息包含数据 B. 信息仅指加工后的数值数据 C.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数据 D.数据是指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6. 在信息处理领域,下面关于数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 A.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画、声音、活动图象 B. 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 C.数据就是数值 D. 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7.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是: 数据是对____、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A. 物质 B. 信息 C.事实 D. 意识 8. 根据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可认为____。 A. 数值、图片、声音、活动图像都是数据 B. 仅数值和文字是数据 C. 仅声音和图像是数据 D. 仅数值、图片和文字是数据 9. 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以二进制数表示的主要理由是____. A. 信息处理方便 B. 运算速度快 C. 降低能耗 D.物理器件性能所致 10.微型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对CPU、存储器和外部设备进行连接.总线通常由三部分 组成,它们是____. A.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B. 数据总线、信息总线和传输总线 C. 地址总线、运算总线和逻辑总线 D. 逻辑总线、传输总线和通信总线 11.微型计算机内存储器是按____进行编址. A.二进制位 B. 字节 C. 字长 D. CPU型号 12.微机的硬件系统是由____组成的. A. 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 B. CPU和输入输出设备 C.主机和外设 D. 主机、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13.微型计算机中的内存储器的功能是____. A.存储数据 B. 输入数据 C. 进行运算和控制 D. 输出数据 14.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主要由____组成. A. 运算器和主存 B. 控制器和主存 C.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 D. 运算器、控制器和主存

各章知识点梳理并举例解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 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 7、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 8、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 9、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10、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11、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13、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14、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 展。 2)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一、填空: 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2 5、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6、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7、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P2 2.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P3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P3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P3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P3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P3 5.信息具有时效性。P3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经典性建议: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e;1MB=1024KB;1GB=1024MB。 6..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7.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8.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101)2 1.2.2字符编码: 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2.具体请见书本P6页。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 答:“C”的ASCII值为65+2=67。 1.2.3汉字编码 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3.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形音码。 4.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会观察内码:如用16进制显示了“PC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内码:50 43 B8 F6 C8 CB B5 E7 C4 D4,问“个”字内码是什么? 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2字节,所以“PC个人电脑”占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80位,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内码是:B8F6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1.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2.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3.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4.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5.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