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海洋与陆地》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6.49 KB
- 文档页数:2
海陆分布一、海洋的分布1. 海洋的分布范围世界上大约71的地表被海洋覆盖。
海洋分布在地球的各个大洋中,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极洋等。
2. 海洋的地理特点海洋由许多海域组成,包括海峡、海湾、海角和海岛等。
海洋的水深度不一,有的地方很浅,有的地方则非常深,甚至超过10,000米。
3.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海洋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另外,海洋中还有大量的水资源可以用于生产淡水。
二、陆地的分布1. 陆地的分布范围陆地是指地球表面的大片固体地面,主要包括七大洲以及岛屿等。
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 陆地的地理特点陆地地理特点多样,有高山、丘陵、平原、河流、湖泊、荒漠和森林等。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最大的湖泊是北美洲的五大湖等。
3. 陆地对人类的影响陆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所。
人类在陆地上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城市和村庄,开垦了许多农田和草场,发展了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
陆地还是重要的资源供给地,提供了丰富的粮食、森林、矿产和水资源。
三、海陆交界处的特点1. 海陆交界处的地理特点海陆交界处有许多特殊的地形地貌,如沿海平原、海岸线、海角、海沟和海底山脉等。
2. 海陆交界处的气候特点海陆交界处的气候条件多样,受海洋和陆地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靠近海洋的地区夏季凉爽,冬季温和,而靠近内陆的地区则气候干燥,温差大。
3. 海陆交界处的生态特点海陆交界处的生态系统非常丰富多样,有各种海洋生物和陆地植被相结合的特殊生态环境。
这些地区也是各种野生生物的栖息地。
四、总结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文档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地理知识是我们了解世界、认识地球的基础,也是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必备知识。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归纳初一地理的重点知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陆地与海洋1.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地球表面积约为510亿公顷,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公顷,占地球表面积的29.2%;海洋面积约为361亿公顷,占地球表面积的70.8%。
2. 陆地的组成:陆地主要由大陆和岛屿组成。
大陆是指地球表面的大片陆地,如亚洲、欧洲等。
岛屿是指海洋中独立的陆地,如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等。
3. 海洋的组成:海洋主要由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海洋等组成。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系,包含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
二、气候与天气1.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因素。
气候对人类的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等都有重要影响。
2. 天气: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期的气候状况,包括温度、湿度、云量以及降雨等现象。
天气的变化通常以天气预报的形式提供给人们。
3. 气候类型:地球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不同的气候类型会影响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
三、自然灾害1. 地震: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灾害,主要由地壳运动引起。
地震会造成地面摇动,破坏建筑物,并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洪水:洪水是指大量降雨或融雪造成河流、湖泊等水体超过其容纳能力,导致水位上涨并泛滥到陆地上的自然灾害。
洪水会造成土地破坏、农作物歉收等问题。
3.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气旋,通常伴随着狂风和巨大的破坏力。
龙卷风产生于大气中的对流云团中,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重大威胁。
四、资源与环境保护1. 能源资源:能源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
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2. 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包括地下水、河流水和湖泊水等。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陆地和海洋知识点》①基本定义:陆地就是咱们脚踩着的大地,那是地球表面坚实的部分,有高山、平原啥的。
海洋呢,则是地球表面大片大片的蓝色水域,覆盖了地球很大面积。
②重要程度:在地理学这门学科里可是超级重要的内容。
就像了解一个人的身体构造一样,想了解地球这个家园,陆地和海洋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影响着气候、生物分布,甚至人类的文明发展。
③前置知识:得先知道地球是个大球体这个基础概念,还有一些基本的方向概念,像东西南北这些。
④应用价值:比如航海需要了解海洋的各种情况,像哪里风大哪里浪小。
在农业和建筑方面得清楚陆地的地形地貌,平原适合大面积种植,山地建筑时得考虑稳固性。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地理学里这属于地球概况这块内容,是基础中的基础。
就好比盖房子的地基,后续很多关于地球气候、生态之类的知识都要基于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②关联知识:跟气候关系密切。
海洋是地球上水汽的主要来源,影响着降雨啥的。
跟生物知识也分不开,不同的陆地和海洋环境孕育不同的生物。
③重难点分析:重点是记住陆地和海洋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分布情况。
难点嘛,说实话理解它们如何相互影响是有点难的。
比如说,为什么有的海岸是沙滩有的是礁石,这背后涉及到陆地和海洋长期的相互作用。
④考点分析:在地理考试里经常拿出来考。
出选择题考查陆地海洋面积比例的可能性很大,也可能出简答题让分析某地区陆地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大陆就是一块非常大的连片陆地,像亚洲大陆。
岛屿是比较小的单独的陆地,像海南岛,四周被海洋包围。
海洋分成洋和海,洋是非常大而深的水域,像太平洋。
海是大洋边缘靠近陆地的部分,例如东海。
②特征分析:陆地有不同的地形,高山高耸入云,像喜马拉雅山;平原就很平坦开阔,一眼望不到边的那种,像东北平原。
海洋的特征是辽阔、深不见底。
而且海水是咸的,含盐量比较高,这就决定了海洋里的生物跟陆地上有很大区别。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一、海陆分布特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例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海陆分布的总体特征:世界上的海陆分布是很不均匀。
(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①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②从海陆分布看,不管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东西半球的海陆分布①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②从海陆分布看,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在任何等分的半球中,都是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大陆、群岛、半岛、大洲、洋、海、海峡2、七大洲:(1)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①亚洲:②欧洲:④北美洲:⑥大洋洲:(2)七大洲的分布特点: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主体部分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非洲、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主体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全部位于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的大洲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主体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全部位于西半球)、北美洲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均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南极圈穿过的大洲南极洲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和北美洲(3)大洲的分界线:3、四大洋: (1)四大洋面积:四大洋的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⒈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形状如同“S”)、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全在东半球)。
(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太大印北)5.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共六块大陆: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洲)。
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被三大洲(亚洲、北美洲、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是大洋洲和亚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7.大洲的分界:亚欧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土耳其海峡、黑海;亚非两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两洲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欧两洲的分界是丹麦海峡;南美、南极两洲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欧、非两洲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海洋与陆地水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1.地球上水的分布●按三态●海洋水额陆地水大气水●陆地水构成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水循环●内循环●意义●全球水动态平衡●纬度热量收支平衡●塑造地貌●降落到地面的三种情况●蒸发蒸腾●下渗地表径流潜水土壤水●河面湖面蒸发●水量平衡●规律●地表径流入海是维持海洋水分平衡的决定性条件●海洋蒸发大于降水陆地降水大于蒸发●水量平衡水平3.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海的分类●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海水组成●海水的物理性质●温度●密度●颜色透明度:●生物丰富泥沙越多越黄●为什么海水是蓝的4.海水运动●潮汐 潮流 波浪●相关概念●潮汐潮流●涨潮落潮●高潮低潮●大潮小潮潮差●顺潮对潮●塑望月内的潮汐变化●初一十五一条线大潮●初八二十三直角小潮●潮汐的周期●半日潮两次高潮低潮时间差不多●混合潮时间不一致潮位不一致●全日潮一次●波浪●含义●余摆线●波浪的折射●洋流●概念●影响其的因素●风●科里奥利力●海陆分布●海底起伏●成因分类●风海流●重力-气压梯度流●倾斜流●密度流●补充流●暖流寒流●洋流图与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对地理环境影响主要是气候另外还有航运渔场●气候●寒暖流渔场●海雾●污染5.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环境保护6.河流●综述●相关概念●河流●水系●按地质分三种●按几何形状分四种等●按流向分两种●内陆河外流河●流域●河流落差-纵横断面●纵断面●落差与河流比降●纵断面的四种类型●横断面●河流分段-●河源河口●上中下游●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水情●水位及影响水位的因素●流速●河低与河岸附近流速最小●从水底向水面从岸边向主线递增●径流●形成和集流过程●停蓄阶段●漫流阶段●产流=降水强度-土壤稳渗率●河槽集流阶段●流量●单位时间●径流量●特定一段时间●变化●年内变化:夏汛春讯枯水期冰冻期平水期●年际变化●特征●洪水●含义●分类●上游演进洪水●当地洪水●枯水●结冰期●补给●补给形式●补给特点●河流分类●东北型河流●华北型河流●华南型河流●西南型河流●西北型河流●内蒙古型河流●青藏高原型河流●河流与地理环境7.湖泊与沼泽●构造湖火山湖冰川湖●堰塞湖风蚀湖喀斯特湖●澙湖牛轭湖热融湖人工湖●海迹湖陆面湖●内陆湖外流湖●淡水湖咸水湖●热带湖温带湖极地湖●间歇湖常年湖●沼泽●含义●形成●水体沼泽●陆地沼泽●水文特征8.地下水●按埋藏条件进行分类●上层滞水●潜水●均质岩石中潜水与河流的相互补给关系●承压水●自流盆地●尖灭或被断层9.冰川●概念以形成条件:极地和高山气候产物●成冰作用:积雪转化为粒雪变质作用形成冰川●冰川类型●山岳冰川:积累区不大受地形严格限制●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大陆冰川:格林兰岛南极●高原冰川:冰帽●山麓冰川●冰川分布●分布高度受雪线限制●雪线: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作雪线●雪线就是降雪和消融的零平衡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扩大:降温●减小:海平面上升●补给径流●推进和退缩:生物多样性●寝室堆积地貌●水资源。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海陆分布1.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海陆分布2.海陆比例:七分海洋(71%),三分陆地(29%)3.海陆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
但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七大洲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三、四大洋1.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海洋对人类的意义: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3.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第二节世界的地形一、陆地地形1.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平原、丘陵、高原、山地、盆地2.陆地地形之最地形类型地形区最大高原巴西高原最高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盆地刚果盆地二、海底地形1.五种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第三节海陆变迁一、沧海桑田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
二、大陆漂移学说1.提出者:魏格纳2.大陆漂移说主要依据:(1)大陆轮廓吻合(2)古老地层相似性(3)古生物一致性3.基本内容:几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三、板块运动1.板块构造学说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六大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3.板块运动:分为碰撞挤压和张裂;发生张裂运动时,形成裂谷和海洋;碰撞挤压运动时,形成山脉。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必背知识点一、海陆分布1. 海陆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形象地称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 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二、大洲和大洋1. 七大洲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面积排序:亚洲 (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
位置及特点:东半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西半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大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大部分)。
南半球大洲:南极洲、南美洲 (大部分)、非洲 (部分)、大洋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部分)。
2. 四大洋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特点:太平洋:面积最大,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呈 “S”形,位于南北美洲、南极洲、非洲和欧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之间。
北冰洋:面积最小,位于北极圈内。
三、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四、海陆变迁1. 变迁方式地壳运动: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证明地壳在运动。
海平面升降:如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古河道遗迹,说明海平面发生过变化。
人类活动:如荷兰的围海造陆,改变了局部海陆分布。
2. 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五、重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东非高原等。
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西西伯利亚平原、北美大平原等。
一、海洋与陆地的总体分布1. 海洋的总体分布海洋是地球上广阔的水域,由五大洋和一些辅助性的海域组成。
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这些大洋围绕着陆地分布,它们之间的水域像大环绕般连接在一起。
在这些大洋中,太平洋是最大的,其面积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
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位于太平洋的两侧,南极洋和北冰洋则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
此外,在这些大洋之间还有许多辅助性的海域,如地中海、加勒比海、南中国海等。
这些海域虽然规模较小,但也对地球上的气候、生态环境和生产活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陆地的总体分布陆地是地球上的干燥地区,它们主要分布在大洲上。
目前地球上共有六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
这些大洲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陆地区域,它们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
此外,还有一些岛屿和沙漠等陆地特殊区域,它们的分布也对地球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说,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而陆地则主要分布在大陆上和岛屿等特殊地区。
海洋与陆地的总体分布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这种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分布的形成原因1. 海洋的形成原因海洋的形成与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大气环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在大气的作用下逐渐冷却并降落到地表,形成了大量的水域。
随着地壳的运动和板块的相互碰撞,地球表面的水域逐渐扩大并形成了现今的海洋。
此外,大气环流和水文地理等自然现象也对海洋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气环流可影响海洋的温度和盐度等物理特性,而水文地理则可以影响海洋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
2. 陆地的形成原因陆地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成作用有关。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逐渐形成并陆续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大陆和岛屿。
大陆的形成受到地壳的运动、地质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陆地的扩展与演变。
七年级地理《海洋与陆地》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海洋与陆地》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识记P29图2.6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画图:地理书第33页图2.6 大洲的分布、图2.7 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
2、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识记P37图2.19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即欧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画图:地理书第42页图2.23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的分布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