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10
一、海洋与陆地的总体分布1. 海洋的总体分布海洋是地球上广阔的水域,由五大洋和一些辅助性的海域组成。
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这些大洋围绕着陆地分布,它们之间的水域像大环绕般连接在一起。
在这些大洋中,太平洋是最大的,其面积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
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位于太平洋的两侧,南极洋和北冰洋则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
此外,在这些大洋之间还有许多辅助性的海域,如地中海、加勒比海、南中国海等。
这些海域虽然规模较小,但也对地球上的气候、生态环境和生产活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陆地的总体分布陆地是地球上的干燥地区,它们主要分布在大洲上。
目前地球上共有六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
这些大洲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陆地区域,它们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
此外,还有一些岛屿和沙漠等陆地特殊区域,它们的分布也对地球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说,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而陆地则主要分布在大陆上和岛屿等特殊地区。
海洋与陆地的总体分布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这种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分布的形成原因1. 海洋的形成原因海洋的形成与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大气环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在大气的作用下逐渐冷却并降落到地表,形成了大量的水域。
随着地壳的运动和板块的相互碰撞,地球表面的水域逐渐扩大并形成了现今的海洋。
此外,大气环流和水文地理等自然现象也对海洋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气环流可影响海洋的温度和盐度等物理特性,而水文地理则可以影响海洋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
2. 陆地的形成原因陆地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成作用有关。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逐渐形成并陆续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大陆和岛屿。
大陆的形成受到地壳的运动、地质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陆地的扩展与演变。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极不平均陆地主要分布在
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陆地集中分布于北半球、东半球,但是北半球和东半球的海洋面积还是大于陆地面积。
南半球和西半球
的海洋面积更大,陆地面积更小。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明显大于南半球陆地面积,南半球南纬40°--60°之间几乎没有陆地,而北半球这个纬度区陆地面积很大。
东半球的陆地面
积明显大于西半球陆地面积。
气候
根据地球的转轴倾角,北半球的冬天是始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结
束於三月分点(约3月20日);夏天是始于立夏,结束於九月分点(约
9月21日)。
北半球最北端的地区即是北极圈,北极则是北极圈的北端。
其季节大略上可以分为严寒的冬天和寒冷的夏天,温度平均上来说都较其
他区域低。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海洋与陆地第一节:海陆分布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为亚欧大陆,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北美洲、南美洲分布在西半球,还有亚洲的一小部分,大洋洲中的新西兰。
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变迁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七大洲从大到小)(1)洲际分界线: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2)七大洲地形特点:亚洲:地形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大洋洲: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大分水岭。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美洲:西部山地,东部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
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从大到小),其中北冰洋纬度最高,大西洋呈S型。
4.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
5.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运动、地震等(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天池、五大连池)。
另一种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风力、海浪等(长江三峡、风蚀地貌)。
6.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7.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欧亚板块、南美洲板块、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
欧亚板块以陆地为主。
8.板块运动:表现为张裂和挤压。
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形成高山、岛弧链或海沟。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处于张裂地带,正在扩大,太平洋处于挤压地带正在缩小。
9.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海洋与大陆的分布地球上的表面由两大部分组成:海洋和大陆。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而大陆则是位于海洋之上的陆地。
海洋和大陆的分布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海洋和大陆的分布进行探讨。
一、海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占全球表面积的71%。
海洋分布广泛,包围着所有的大陆和岛屿。
海洋可以分为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其面积超过了所有其他四个海洋的总和。
太平洋横跨了整个太平洋板块,从亚洲东部一直延伸到美洲的西部。
大西洋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洋,其横跨了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
大西洋还与北冰洋和南极洲洋相连。
印度洋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
印度洋是全球贸易和航运的重要航道之一。
南极洲洋围绕着南极洲,是全球最寒冷和最深的海洋之一。
这里的海洋生物丰富多样,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物种。
北冰洋位于北极圈内,其被冰层覆盖,气温极低。
这里也是许多极地动物的栖息地。
二、大陆的分布与海洋相比,大陆的面积较小,只占全球表面积的29%。
大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的大陆较少。
大陆主要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大陆,其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亚洲地域辽阔,东西宽度达到了1.45万公里。
非洲是第二大大陆,位于赤道以南,面积约为亚洲的四分之一。
非洲地势多山,河流众多,生物资源丰富。
北美洲位于北半球,包括了北美洲和中美洲,其面积约为亚洲的四分之一。
北美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南美洲位于赤道以南,面积约为亚洲的五分之一。
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部,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之一。
欧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大洋洲位于东南亚和南太平洋之间,由许多岛屿组成。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之一,澳大利亚是唯一一个拥有自己的大陆的国家。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形态和地理环境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特征等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起全球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为后续学习世界地理和自然地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地球卫星照片直观地展示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概况,让学生对海陆分布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接着,教材详细介绍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特征,并通过地图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些活动和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对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具体情况和相关地理概念还比较模糊。
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和生动的实例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抽象的地理知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能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特征。
(3)学会运用地图和地球仪,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卫星照片、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地理意识。
世界海陆的分布知识点总结一、世界的陆地分布1. 陆地的分布情况地球的陆地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亚洲,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其次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欧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但却被雪覆盖,不适宜人类居住。
2. 陆地的地形特点陆地的地形特点千姿百态。
有高山、高原、丘陵、平原、沙漠等各种地貌。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最长的山脉是安地斯山脉,它横跨南美洲大陆。
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流经非洲大陆。
3. 陆地的气候特点陆地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受到地理位置、地形、海洋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炎热多雨,适合热带植被的生长;而地处高纬度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针叶林的生长。
4. 陆地的资源丰富陆地上储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等。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这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美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二、世界的海洋分布1. 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上的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近一半。
其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北冰洋。
其中,南冰洋和北冰洋主要由海冰覆盖,不适宜人类居住。
2. 海洋的地形特点海洋的地形主要由海底地形和海岸线构成。
海底地形包括深海、中海山脊、洋中脊等,海岸线包括沙滩、峭壁、礁石等。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11034米。
3. 海洋的气候特点海洋的气候受到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呈现出多变性。
大洋洋流对于海洋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北大西洋洋流给欧洲带来了温和的气候,南极洲濒临的大洋洋流则给该地区带来了寒冷的气候。
4. 海洋的资源丰富海洋是人类的重要资源来源地,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
另外,海洋还包括着丰富的水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淡水。
此外,海洋还包括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不少种类的鱼类都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探索世界地理教案: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陆地与海洋是地球表面上两个最主要的要素。
陆地由各种各样的岩石和土壤组成,而海洋则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
这两个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以及它们的生态系统。
一、陆地的分布地球上的陆地主要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这些大陆或岛屿主要由岩石、土壤和水组成,它们的构成因特定的地质过程而异。
同时,在地球表面上还有大量的高山地区。
这些山脉形成于各种地质过程的作用下,它们既是自然的美景,也是哺育各种生物的栖息地。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位于亚洲中部。
另外,荒漠是地球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地貌。
荒漠的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例如,著名的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而澳洲北方则有着大片胡枝子草原。
二、海洋的分布海洋是地球上占地最大的一种生态系统,它占地球表面的71%,其中太平洋为最大的一个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30%。
海洋的底部不像陆地那样坚硬,而是由海水中的各种物质所组成,这些物质又被称为沉积物。
大部分的沉积物主要由岩石、珊瑚、贝壳、泥土、叶子和木块等等组成。
这些物质在海底上积攒起来,形成沉积物层,体现出了海洋的历史变迁和演化。
海洋潜藏的丰富资源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例如,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时,海水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运转的重要因素。
三、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
陆地为海洋提供了大量的水、岩石和其他物质,而海洋则支撑着陆地上的许多生物和人类的生活。
例如,陆地上的降雨和降雪能够为海洋提供水源,而海洋中的水汽则会回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同时,陆地上的岩石和泥土也会被雨水带入海洋,成为海洋底部的沉积物。
而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小型动物则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为陆地上的许多动物提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