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 格式:doc
- 大小:179.50 KB
- 文档页数:6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必背知识点一、海陆分布1. 海陆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形象地称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 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二、大洲和大洋1. 七大洲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面积排序:亚洲 (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
位置及特点:东半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西半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大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大部分)。
南半球大洲:南极洲、南美洲 (大部分)、非洲 (部分)、大洋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部分)。
2. 四大洋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特点:太平洋:面积最大,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呈 “S”形,位于南北美洲、南极洲、非洲和欧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之间。
北冰洋:面积最小,位于北极圈内。
三、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四、海陆变迁1. 变迁方式地壳运动: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证明地壳在运动。
海平面升降:如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古河道遗迹,说明海平面发生过变化。
人类活动:如荷兰的围海造陆,改变了局部海陆分布。
2. 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五、重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东非高原等。
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西西伯利亚平原、北美大平原等。
一、海洋与陆地的总体分布1. 海洋的总体分布海洋是地球上广阔的水域,由五大洋和一些辅助性的海域组成。
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这些大洋围绕着陆地分布,它们之间的水域像大环绕般连接在一起。
在这些大洋中,太平洋是最大的,其面积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
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位于太平洋的两侧,南极洋和北冰洋则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
此外,在这些大洋之间还有许多辅助性的海域,如地中海、加勒比海、南中国海等。
这些海域虽然规模较小,但也对地球上的气候、生态环境和生产活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陆地的总体分布陆地是地球上的干燥地区,它们主要分布在大洲上。
目前地球上共有六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
这些大洲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陆地区域,它们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
此外,还有一些岛屿和沙漠等陆地特殊区域,它们的分布也对地球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说,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而陆地则主要分布在大陆上和岛屿等特殊地区。
海洋与陆地的总体分布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这种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分布的形成原因1. 海洋的形成原因海洋的形成与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大气环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在大气的作用下逐渐冷却并降落到地表,形成了大量的水域。
随着地壳的运动和板块的相互碰撞,地球表面的水域逐渐扩大并形成了现今的海洋。
此外,大气环流和水文地理等自然现象也对海洋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气环流可影响海洋的温度和盐度等物理特性,而水文地理则可以影响海洋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
2. 陆地的形成原因陆地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成作用有关。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逐渐形成并陆续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大陆和岛屿。
大陆的形成受到地壳的运动、地质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陆地的扩展与演变。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极不平均陆地主要分布在
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陆地集中分布于北半球、东半球,但是北半球和东半球的海洋面积还是大于陆地面积。
南半球和西半球
的海洋面积更大,陆地面积更小。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明显大于南半球陆地面积,南半球南纬40°--60°之间几乎没有陆地,而北半球这个纬度区陆地面积很大。
东半球的陆地面
积明显大于西半球陆地面积。
气候
根据地球的转轴倾角,北半球的冬天是始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结
束於三月分点(约3月20日);夏天是始于立夏,结束於九月分点(约
9月21日)。
北半球最北端的地区即是北极圈,北极则是北极圈的北端。
其季节大略上可以分为严寒的冬天和寒冷的夏天,温度平均上来说都较其
他区域低。
世界的海陆分布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衡,几乎三分之二的地球表面是覆盖着水的海洋,而其余的三分之一则是陆地。
在地球的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有特点。
一、海洋分布
1. 大洋分布
地球上有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其中太平洋是最大的。
这些大洋之间有着深浅不一的海沟和海山,也有一些海峡和海湾。
2. 海岸线
地球上的海岸线非常长,也非常复杂。
海岸线的长短不仅取决于大陆的大小,还取决于海洋流的影响。
在一些地方,海岸线是低洼的,同时也有岩石嶙峋的悬崖和沙滩。
3. 海洋生物
海洋是丰富的生物家园,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生物,如海藻、珊瑚、海星、鱼类、海豚、鲨鱼等。
大多数的海洋生物都在浅海的边缘,也有少数的大型生物如鲸鱼等栖息在较深的海洋中。
二、陆地分布
1. 大陆分布
地球上的大陆共有七块,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大多数的城市和农村都建在陆地上。
2. 山脉和高地
陆地上除了平原外,还分布着大量的山脉和高地。
平原是人口密集的区域,而高山和高地则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地球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之上。
3. 陆地生物
陆地生物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陆地上的生态系统也非常庞大。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许多动植物都成为了人类的食物来源。
总之,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同时,人类要承担起保护和维护这些生态系统的责任,让我们更好地享受这些资源。
海洋与大陆的分布地球上的表面由两大部分组成:海洋和大陆。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而大陆则是位于海洋之上的陆地。
海洋和大陆的分布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海洋和大陆的分布进行探讨。
一、海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占全球表面积的71%。
海洋分布广泛,包围着所有的大陆和岛屿。
海洋可以分为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其面积超过了所有其他四个海洋的总和。
太平洋横跨了整个太平洋板块,从亚洲东部一直延伸到美洲的西部。
大西洋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洋,其横跨了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
大西洋还与北冰洋和南极洲洋相连。
印度洋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
印度洋是全球贸易和航运的重要航道之一。
南极洲洋围绕着南极洲,是全球最寒冷和最深的海洋之一。
这里的海洋生物丰富多样,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物种。
北冰洋位于北极圈内,其被冰层覆盖,气温极低。
这里也是许多极地动物的栖息地。
二、大陆的分布与海洋相比,大陆的面积较小,只占全球表面积的29%。
大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的大陆较少。
大陆主要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大陆,其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亚洲地域辽阔,东西宽度达到了1.45万公里。
非洲是第二大大陆,位于赤道以南,面积约为亚洲的四分之一。
非洲地势多山,河流众多,生物资源丰富。
北美洲位于北半球,包括了北美洲和中美洲,其面积约为亚洲的四分之一。
北美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南美洲位于赤道以南,面积约为亚洲的五分之一。
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部,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之一。
欧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大洋洲位于东南亚和南太平洋之间,由许多岛屿组成。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之一,澳大利亚是唯一一个拥有自己的大陆的国家。
世界海陆的分布知识点总结一、世界的陆地分布1. 陆地的分布情况地球的陆地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亚洲,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其次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欧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但却被雪覆盖,不适宜人类居住。
2. 陆地的地形特点陆地的地形特点千姿百态。
有高山、高原、丘陵、平原、沙漠等各种地貌。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最长的山脉是安地斯山脉,它横跨南美洲大陆。
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流经非洲大陆。
3. 陆地的气候特点陆地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受到地理位置、地形、海洋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炎热多雨,适合热带植被的生长;而地处高纬度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针叶林的生长。
4. 陆地的资源丰富陆地上储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等。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这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美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二、世界的海洋分布1. 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上的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近一半。
其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北冰洋。
其中,南冰洋和北冰洋主要由海冰覆盖,不适宜人类居住。
2. 海洋的地形特点海洋的地形主要由海底地形和海岸线构成。
海底地形包括深海、中海山脊、洋中脊等,海岸线包括沙滩、峭壁、礁石等。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11034米。
3. 海洋的气候特点海洋的气候受到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呈现出多变性。
大洋洋流对于海洋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北大西洋洋流给欧洲带来了温和的气候,南极洲濒临的大洋洋流则给该地区带来了寒冷的气候。
4. 海洋的资源丰富海洋是人类的重要资源来源地,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
另外,海洋还包括着丰富的水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淡水。
此外,海洋还包括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不少种类的鱼类都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探索世界地理教案: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陆地与海洋是地球表面上两个最主要的要素。
陆地由各种各样的岩石和土壤组成,而海洋则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
这两个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以及它们的生态系统。
一、陆地的分布地球上的陆地主要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这些大陆或岛屿主要由岩石、土壤和水组成,它们的构成因特定的地质过程而异。
同时,在地球表面上还有大量的高山地区。
这些山脉形成于各种地质过程的作用下,它们既是自然的美景,也是哺育各种生物的栖息地。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位于亚洲中部。
另外,荒漠是地球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地貌。
荒漠的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例如,著名的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而澳洲北方则有着大片胡枝子草原。
二、海洋的分布海洋是地球上占地最大的一种生态系统,它占地球表面的71%,其中太平洋为最大的一个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30%。
海洋的底部不像陆地那样坚硬,而是由海水中的各种物质所组成,这些物质又被称为沉积物。
大部分的沉积物主要由岩石、珊瑚、贝壳、泥土、叶子和木块等等组成。
这些物质在海底上积攒起来,形成沉积物层,体现出了海洋的历史变迁和演化。
海洋潜藏的丰富资源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例如,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时,海水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运转的重要因素。
三、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
陆地为海洋提供了大量的水、岩石和其他物质,而海洋则支撑着陆地上的许多生物和人类的生活。
例如,陆地上的降雨和降雪能够为海洋提供水源,而海洋中的水汽则会回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同时,陆地上的岩石和泥土也会被雨水带入海洋,成为海洋底部的沉积物。
而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小型动物则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为陆地上的许多动物提供食物。
海陆分布特征海陆分布特征主要涉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格局,这种格局对全球气候、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乃至人类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海陆分布的主要特征:1.不均匀分布: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是极不均匀的。
大部分陆地集中在北半球,而南半球则以海洋为主。
北半球约有67%的陆地面积,而南半球只有33%。
2.大陆和海洋的主要区域:地球上有七大洲和五大洋。
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五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和北冰洋。
3.气候影响:海洋和陆地的热容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气候特征。
陆地加热和冷却速度快,导致气温变化幅度大;相比之下,海洋加热和冷却更缓慢,能调节附近地区的气候,使其更加温和。
4.生物多样性:陆地和海洋拥有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类。
陆地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尤其是在热带雨林等生态环境中;而海洋则是许多独特海洋生物的家园,包括珊瑚礁系统等生物多样性极高的区域。
5.人类活动的分布:大部分人类活动集中在陆地上,尤其是沿海地区。
这种分布对环境、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
6.地理和政治格局:海陆分布对国家的地理和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例如,拥有广阔海岸线的国家通常具有更大的海洋资源和战略优势。
7.大洋流和气候系统:海洋中的大洋流对全球气候系统有重要影响。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的气候有显著影响,使其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更温暖。
8.板块构造活动:海陆分布还受到地球板块构造的影响。
板块的移动导致陆地和海洋分布随时间发生变化,如洋底扩张和大陆漂移。
海陆分布的特征不仅对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还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课题: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课时: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世界海洋和陆地各占百分比;海陆分布大势。
2.洋、海、海峡的概念;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海底地形的组成部分及特点。
3.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特征;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五种基本地形的典型代表和特点。
自主学习:
一.仔细阅读课本第39---40面完成下面练习:
1、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其中海洋面积占_____%,陆地占___%。
2、仔细阅读课本第40面的黄色字体完成下面练习。
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_____,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_____,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_____,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___________,最小的大陆是_____,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
3.看课本第41面图3.5《大洲和大洋分布图》
(1)在图上圈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其中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_____(东或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_____(东或西)半球,南极洲跨_____半球。
4.阅读图3.6《七大洲的陆地轮廓及面积比较》填写七个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课本第42面图3.7和图3.8
亚、欧分界线是:_____山脉、_____河、_____山脉、____海峡,
南、北美分界线:_____运河
二、看课本第43面表3-1 《四大洋面积比较》回答
广大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_____洋、_____洋、_____洋、_____洋。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合作探究:
1.看图3.1《地球卫星图片》为什么把地球比喻成水球?
2.读图
3.3《南北半球海陆比例图》可知: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半球,海洋集中在_____半球,无论哪个半球海洋面积都_____(大于\小于)陆地面积。
3.在《地图册》第1-2面找出洲与洲的分界线
(1)亚、非分界线:___________运河、
(2)亚、北美分界线:__________海峡
(3)南美、南极分界线:___________海峡
(4)欧、非分界线:__________海峡、______________海
4.请为大家设计一条从我国上海出发的环球旅游路线,并写出途中经过的大洲和大洋及运河或海峡.
5.四大洋中:①太平洋________最大、跨__________(经度、纬度)最广。
②大西洋:呈“_____”形。
③印度洋:全部位于_____半球。
④北冰洋:__________最小、_________(经度、纬度)最高、跨__________(经度、纬度)最广。
七大洲中:亚洲__________最大、跨__________(经度、纬度)最广。
大洋洲面积_____。
南极洲: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跨________(经度、纬度)最广、_________(经度、纬度)最高。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完全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B南美洲、非洲 C欧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
2、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A各占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是陆地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四分之—是海洋
3、世界最小的洲和最小的洋的组合是:()
A、大洋洲、北冰洋
B、大洋洲、印度洋
C、欧洲、印度洋
D、南美洲、印度详
4、位于三个大洲之间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
洋D、印度洋
5、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6、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二、综合题:
1、读亚、欧、非洲分界图1完成下题:
A 洲、
B 洲、①山
②河、③山、④海、⑤海峡。
2、读世界海陆分布图2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C D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②③
(3)图中甲处为运河,它是与洲的
分界限。
乙处为运河,它是洲与洲
的分界线。
(4)七大洲中气候类型属于气候最寒冷的是_______洲。
课题:海洋与陆地的变迁课时: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是变迁的;并归纳造成海陆变迁的三个原因。
2、学生能通过读图说出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4、学生能通过读图说出喜马拉雅山、太平洋、大西洋等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趋势。
自主学习:
(一)用实例说明海陆是变迁的,那么海陆变迁的原因:
1、读教材44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2)下列词语中不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是:()
A、沧海桑田
B、海枯石烂
C、瀚海成沙
D、钻井采油
2、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1)读44页“知识之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是。
3、归纳提高:海陆变迁的方式有、和人类活动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以及证据:
1、阅读45页《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
2、读45页图3.9
思考非洲和南美洲的
轮廓可以拼合的这一事实,是不是巧合?依据是:
3、读45页图3.10“大陆漂移示意图”,说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它的周围是。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
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4、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大陆为什么漂移呢?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2、看书P46图3.1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分别是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
各个板块处于不断地之中。
3、从P47图3.12上我们可以发现:在板块边界上,板块的运动方向有两种,一种是,一种是。
4、从P47图 3.12上我们可以发现: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说明板块运动特点是: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四)、学以致用:
1、读地图册和P46图3.10,从板块运动方向上考虑,完成下表:
2、分组讨论、交流:当地震发生时,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该怎样做?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
A.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
B.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
C.海洋生物原来生活在山上
D.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
2.冰雪覆盖的南极洲蕴藏着丰富的煤,这说明:()
A.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随着大陆漂移到今天的位置
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板块运动
D.海水运动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板块挤压而成的: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5.四川汶川地震的成因是:()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
二、读下列板快构造图:
1.写出板快名称: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