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屯绿化有关问题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农村环境治理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农村环境治理论文一、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当今农村,大家都知道有很多由于农村中青年外出务工造成的“空心村”。
其实除了“空心村”,还有“烂心村”。
在那些很少有人外出务工的东部沿海村子里,村中心有成片无人居住的老房子日益残破,与外围的新房区形成鲜明对照,被称为“烂心村”。
一方面是老旧房子空置却占地面积巨大,另一方面是这些村子的宅基地指标很紧张,即出现了空置与紧缺相矛盾。
[4]5-6为何不把老旧房屋翻新?一是有不少老旧房屋宅基面积偏小,原址建设新房面积太小;二是很多老旧房屋所临的街道太窄,不方便农用车、汽车进出,结果导致“烂心村”环境不佳。
二、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环境问题分析上述农村环境问题都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其出现源于工业化本身的两大特点。
(一)工业化带来的矿物能源对有机能源的替代工业化以前,我国农业长期面临着燃料、肥料紧张的问题,那时,燃料、肥料的来源都是秸秆、人畜粪便等有机物,而工业化过程中煤炭、石油等矿物的开采和提炼加工,解决了我国农业长期燃料、肥料紧张的问题,这是历史性的巨大进步。
但是,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以前作为燃料、肥料来源的秸秆、禽畜粪便成为废弃物而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二)工业化扩大再生产带来的生活改善工业化以前的传统农业社会以简单再生产为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都极其缓慢,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
传统农业社会里,我国农村几乎很少人烧得起煤,烟花爆竹燃放也很有限。
工业化启动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化全面加速以来,社会以扩大再生产为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都极其显著。
一方面由于收入不断增加从而使购买力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又使产品价格相对下降,农民对煤炭和烟花爆竹的消费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
此外,传统农业社会里,农村也不存在烂心村。
那时农村除个别人有条件改善住房条件,多数人几代之内住房条件都少有改善。
当农民能够改善住房条件后,因为统一的规划协调没有跟上,烂心村就出现了。
乡村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乡村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乡村绿化建设是现代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乡村形象,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乡村绿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缺乏资金支持是乡村绿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许多乡村地区的财政收入有限,无法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绿化建设,导致乡村绿化工作进展缓慢。
其次,绿化管理不到位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乡村地区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绿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落后,影响了绿化效果。
此外,缺乏专业人才也是乡村绿化建设面临的困难之一。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乡村绿化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最后,乡村居民缺乏对绿化建设的参与意识,导致乡村绿化工作难以开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乡村绿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乡村绿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引导乡村居民参与绿化建设,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乡村绿化建设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缺乏资金支持乡村绿化建设是我国农村环境改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问题一直是乡村绿化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居民的收入普遍不高,因此很难自行承担绿化建设所需的高昂费用。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欠缺,缺乏专门的绿化建设经费投入,导致乡村绿化建设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相对较为散乱,导致统一规划和管理乡村绿化建设的难度增加,进而影响了资金的有效利用。
缺乏资金支持也使得绿化建设无法持续进行,进一步加剧了乡村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问题。
为解决乡村绿化建设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绿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扶持乡村绿化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绿化建设中来,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确保乡村绿化建设的持续进行和顺利推进。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村屯绿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面貌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村屯绿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
村屯绿化不仅美化了农村的环境,也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品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村屯绿化的意义、现状与问题、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村屯绿化工作。
一、村屯绿化的意义1.美化环境村屯绿化能够美化农村的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很多农村都逐渐出现了建筑乱搭乱建、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通过绿化,可以改善这些问题,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整洁。
2.净化空气村屯绿化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在农村的许多地方,由于机动车辆的增多,空气中的尾气排放也在不断增加。
而通过植树造林,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从而保障了农村居民的健康。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村屯绿化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农村绿化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种植业的工作,通过这些工作来创造收入,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村屯绿化还可以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在美丽的村庄里生活,可以让农民有更大的归属感,有助于增进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村屯绿化的现状与问题尽管村屯绿化在意义上有如此多的优点,但在现实中,农村绿化工作却面临着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许多地方的农民对绿化的意识还不够,他们对绿色植物的种植、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欠缺,这直接影响了村屯绿化工作的开展。
2.资源匮乏很多农村的资源相对匮乏,这也制约了村屯绿化工作的进展。
一方面,部分农村缺乏足够的种植物资,很难形成规模,一些农村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工程。
3.管理不善一些地方绿化工作的管理力度不够,缺乏持续有效的长期管理机制,导致了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4.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保意识相对较弱,一些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也制约了绿化工作的推进和发展。
1、村屯绿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融入一体,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社会永续发展。
可见,乡村的绿化、香化、亮化和美化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点,而村屯绿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生态效应、人居文化效应、社会生活效应和经济生活效应都是不可估量的,为此,大力发展村屯绿化建设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同时,村屯绿化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通过村屯绿化能够给老百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林木枝叶茂密,盛夏时能够遮挡太阳辐射,降低气温;冬季时,树体能阻挡冷风袭击;林木还能通过叶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起到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的作用,有的绿化树种是经济树种,还能增加农民收入。
2、村屯绿化存在的问题首先,有些基层干部对村屯绿化工作认识不够,并没有把村屯绿化工作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纳入本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
其次,村屯绿化的管护责任不到位。
栽后管理不到位,绿化成果保存难。
第三,村屯绿化缺少总体规划,随意性强。
第四造林补助资金短缺。
近年来,虽然政府对农村绿化资金方面投入逐年加大,但是绿化建设经费短缺的局面仍存在,制约了村屯绿化建设发展。
第五,老百姓积极性不高,部分老百姓认为栽树就是为了获得木材,老百姓木材需求量不多,因此对改善自身生活环境漠不关心。
3主要对策3.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村屯绿化之前应经过林业部门技术人员的实地勘测后,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要素,进行科学规划,具体设计。
规划要尊重各乡各村屯的客观现实,避免规划设计的盲目性,设计时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不能乱点缀,那样不但不能起到绿化美化的效果,可能把自然景观破坏掉。
3.2加大投资村屯绿化的特点之一就是投入多,见效慢,因此要坚持政府和企业、社会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绿化建设投资纳入财政预算,并优先安排。
乡村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乡村绿化,是指在乡村地区进行植树种草、修筑水面、依山傍水的一种环境美化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绿化建设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乡村绿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乡村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资金投入不足。
乡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财政收入和资金投入都较为有限,导致乡村绿化建设资金紧张。
当前很多乡村地区的绿化项目只停留在植树种草的基础阶段,缺乏长期的资金保障,导致项目难以持续发展。
与此由于乡村地区缺乏资金支持,一些长期存在的绿化难题也无法得到解决,如树木老化、水土流失等。
乡村绿化建设还存在着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
乡村地区人口密度相对城市而言较低,技术人才较为匮乏,导致乡村绿化建设的技术支持不足。
很多乡村地区绿化工作依然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和施工阶段,缺乏现代化的绿化技术和理念。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绿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需要引导和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乡村绿化建设的技术水平。
乡村绿化建设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乡村地区的绿化工作通常由村委会或者乡镇政府负责,但由于管理体制较为落后,导致绿化工作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监督。
由于乡村地区的产权关系复杂,土地流转不畅,也给乡村绿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难度。
建立健全的乡村绿化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是解决乡村绿化建设管理问题的关键。
为了解决乡村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应加大对乡村绿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机制。
可以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发展绿色金融等方式,解决乡村绿化项目资金荒的问题。
应加强乡村绿化建设的技术支持力度,提升绿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引进现代化的绿化技术和设备,推动乡村绿化工作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应完善乡村绿化建设的管理体制,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服务意识,建立健全的乡村绿化管理体制,提升绿化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浅谈村屯绿化的有关问题具有伟大时代意义的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有个很重要的量化指标,那就是乡村的绿化、香化、亮化和美化建设。
其中,绿化工程,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毋庸置疑,它的自然生态效应、人居文化效应、社会生活效应和经济生活效应都是不可估量的。
过去,我们一直比较都注重荒山造林和平原防护林的基本建设,相对而言,忽略了村屯的绿化建设。
省委书记吉炳轩来黑龙江工作不久,就提出了加强村屯绿化的建设的问题,这个问题抓得还是很实、很准、很好的。
村屯绿化不是新课题,我们年年都在搞,但效应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一切实搞好科学规划和设计据了解,一些村屯的绿化设计更多是村屯干部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指点区划,这种做法,盲目而又单一,常常由于其他不确定的原因,而不得不毁树重栽。
有的地方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能形成绿化,主要是因为当时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村屯应在县乡林业局站技术人员的实地勘测后,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要素,科学规划,具体设计。
此外,要注意到由于各乡各村屯的客观现实,某些乡村干部随意规划,扩建绿地,将一些非自然因素引入村屯绿化工程中。
这种所谓的规划和设计,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村屯绿化要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一些可以的点缀非但不能起到绿化和美化的效果,弄得不好,还可以把自然景观给破坏了。
有的地方前些年已栽成的绿化林,组织者又有新思路,挖掉重栽,翻来覆去,不仅破坏了已有的绿化成果,还导致一些绿化树种的成活率不高,病虫害时有发生。
其实,绿地一旦建成,就不要轻易的毁掉。
为了不使当今的绿地成为将来的障碍,坚持科学的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必须实行科学的统筹设计,使得绿地相对稳定持久。
一些地方拆了建,建了拆,领导凭着拍脑门搞规划,怎么样呢?劳民伤财。
群众看他们瞎折腾,也就失去了信心。
所以,栽树也是糊弄,如此恶性循环,才有“年年栽树不见树”的口头禅。
2.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树种的原则根据绿化的工程性质,位置及林种选择树种。
村庄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城市,迁往乡村居住。
这使得乡村建设和环境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其中,村庄绿化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既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又能改善生态环境。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困扰村庄绿化发展的问题,并需要寻找相关对策。
问题一:缺乏整体规划村庄绿化在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规划,导致种植树木数量、位置和种类无序。
这不仅使得一些地区形成了片段式的绿化结构,并且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效应降低。
解决对策一:推行统一规划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制定全方位的乡村绿化计划,并将其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此外,应由专业机构负责统筹安排树木种植位置以及科学选择合适种类与数量。
问题二:管理不到位许多农村地区对于绿化项目的管理存在较大不足,一旦植树完成便定期生长整形的思想还没有被深入人心。
因此,往往会出现树木死亡、生长异常等问题。
解决对策二:加强管理与维护在实施绿化计划后,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来负责日常维护工作。
他们应该具有相应的树木养护技能,并进行定期检查与修剪以保证绿化效果。
问题三:缺乏资金投入由于乡村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许多乡村地区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这就导致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项目无法有效规划与落实。
解决对策三:多元化筹措资金政府可以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到乡村绿化中来,通过建立合作模式、引入外部投资和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同时要注重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够达到最大化利用效果。
问题四:缺乏环保意识一些居民缺乏环保意识,对绿化项目的价值认同不高。
许多人将自己前院的空地用作养鱼、堆放杂物等,并且滥伐树木。
解决对策四:加强宣传和培训政府可以通过媒体等渠道向居民普及相关知识,增强绿化意识。
此外,还可以组织培训和开展示范活动,教育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问题五:景观性不足仅仅种植大量的树木并不能完全提升村庄的美观程度。
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内容摘要】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直接影响当代人民的生活环境,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而且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农村环境的恶化问题正在逐渐加剧,面临着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式,我国的农村环境的整治与保护已经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下面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应对策做出分析。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一、农村生态环境的内涵生态环境是自然界水、土、气、生物、能源、矿物等生态因子及人类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等活动的耦合体,遵循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生态规律,也受技术、体制、文化等社会关系的支配。
(1)农村生态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大气、动植物、交通、道路、构筑物等。
(2)农村生态环境包括资源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资源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反过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也会影响自然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为生活消费提供了经济收入,但没有生活消费需求,生活活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二、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
农村水体污染主要表现是工业污水、禽畜养殖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造成饮用水不达标;同时近几年农村旱涝灾害频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鱼虾绝迹,天然绿洲消失,水库蓄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严重.2、化肥不合理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
由于农民群众对化肥的使用不够科学,从而使得大部分化肥并没有施放在正确的地方,而是依靠雨水、空气流通、牲畜等间接方式将化肥带入河流、草地、林地等,造成了河流的污染,植物的增长迅速,使水体富养化,使植物营养不均发生病虫灾害,这对人、动物都是存在威胁的。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村屯绿化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农村面貌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不再是单一的农业生产区,而是成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的主题之一。
而村屯绿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也在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村屯绿化,探讨其意义、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村屯绿化的意义1. 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村屯绿化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村庄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优化农村的生态环境。
在传统的农村建设中,往往会因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而村屯绿化的开展,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营造湿地、保护自然草场等方式,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增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村屯绿化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绿树成荫的村庄、清澈的小溪、整洁的田园,都可以让农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过去一些村庄因为环境恶劣,往往会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但村屯绿化的开展可以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城市的舒适感,从而减少了他们外出打工的欲望,增强了对家乡的归属感。
3.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居民对乡村休闲度假的需求逐渐增加。
而村屯绿化可以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一个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乡村,不仅可以吸引城市游客前来旅游,还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农家乐、采摘、农庄等创收途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村屯绿化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农村绿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绿化水平仍然存在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绿化投入不足农村绿化的投入主要来自于政府资金和村民自发行为,但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绿化投入仍然较少。
政府对农村绿化的资金支持有限,而部分农民也因为经济条件有限,无法自发行为进行绿化。
绿化投入不足成为了制约农村绿化进程的一个主要因素。
浅谈村屯绿化的有关问题
具有伟大时代意义的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有个很重要的量化指标,那就是乡村的绿化、香化、亮化和美化建设。
其中,绿化工程,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毋庸置疑,它的自然生态效应、人居文化效应、社会生活效应和经济生活效应都是不可估量的。
过去,我们一直比较都注重荒山造林和平原防护林的基本建设,相对而言,忽略了村屯的绿化建设。
省委书记吉炳轩来黑龙江工作不久,就提出了加强村屯绿化的建设的问题,这个问题抓得还是很实、很准、很好的。
村屯绿化不是新课题,我们年年都在搞,但效应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一切实搞好科学规划和设计
据了解,一些村屯的绿化设计更多是村屯干部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指点区划,这种做法,盲目而又单一,常常由于其他不确定的原因,而不得不毁树重栽。
有的地方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能形成绿化,主要是因为当时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村屯应在县乡林业局站技术人员的实地勘测后,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要素,科学规划,具体设计。
此外,要注意到由于各乡各村屯的客观现实,某些乡村干部随意规划,扩建绿地,将一些非自然因素引入村屯绿化工程中。
这种所谓的规划和设计,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村屯绿化要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一些可以的点缀非但不能起到绿化和美化的效果,弄得不好,还可以把自然景观给破坏了。
有的地方前些年已栽成的绿化林,组织者
又有新思路,挖掉重栽,翻来覆去,不仅破坏了已有的绿化成果,还导致一些绿化树种的成活率不高,病虫害时有发生。
其实,绿地一旦建成,就不要轻易的毁掉。
为了不使当今的绿地成为将来的障碍,坚持科学的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必须实行科学的统筹设计,使得绿地相对稳定持久。
一些地方拆了建,建了拆,领导凭着拍脑门搞规划,怎么样呢?劳民伤财。
群众看他们瞎折腾,也就失去了信心。
所以,栽树也是糊弄,如此恶性循环,才有“年年栽树不见树”的口头禅。
2.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树种的原则
根据绿化的工程性质,位置及林种选择树种。
林种就是反映栽种目的和要求的。
因此要同林种对造林树种提高要求,进行比较,加以选定。
防护林的树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郁闭早、寿命长、防护作用持久、根系发达等特性。
由于各种防护对象不同,对选择树种的要求也不一样。
农田防护林应选择抗风力强、树形高大,枝叶繁茂的树种。
水土保持林应选择适应性强、树冠浓密、根系发达的树种等。
庭院绿化应先用赏叶、观花、赏果等树种,与环境相协调,达到绿化、美化、香化的效果。
3.适地适树的原则
选择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使树种的生态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
适应。
在选择树种时必须考虑那些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土壤立地条件的树种,因此先要对树种的生物特性有所了解,是否耐寒、耐湿、喜阳、喜阴等习性是必须掌握的。
适地适树即选用的造林树种
的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即根据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和土地利用情况,对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和生产潜力做出综合判断,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和树种的特性,选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能适应造林地自然条件的树种。
这一原则对造林的成败具有决定意义。
良种壮苗选用具有优良遗传性状和优良目的性状的树种或品种的
苗木种植,苗木茎干粗壮通直,高粗匀称,枝稍木质化,根系发达,立根短而粗,侧根和须根多,具坚实饱满的顶芽,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并且在起苗,栽植过程中要避免苗木的损伤和失水。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活率。
而且可以减少幼林抚育的工作量。
4.苗木的移植
春季是适合各种树种移植的最好时期,也是主要的移植季节。
因为在这期间树木处于萌动前的休眠期,尚示生根发芽,对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反应迟钝,生理活性较低。
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实际情况确定移植的时间,萌动早的树种应先移植,栽植苗木运到后应及时栽植,树坑直径应看苗木的根幅而定,直径应比苗木的根幅大1/3,裸根栽植深度应比树木的地径高2-3厘米,带土坨苗栽植时,深度应比土坨的高度高5厘米左右,以利树木扎根生长。
比较大的绿化树木,应按原方向栽植,才能植株更好地适应环境条件,提高成活率。
为防止水分蒸腾过大,可用草绳将树干全部包扎起来。
绿化大苗应在栽植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
树木种植后,因土壤松软沉降,树体极易发生倾斜倒伏现象,应及时扶正、踏实。
5.苗木包装及运输
苗木移植后可用草包、麻袋、尼龙袋等软质材料包装。
在包装过程中,注意要把苗木根部对齐放在包装材料上,并在根间加湿润物。
也可先将草帘或稻草浸湿后再对根部进行包装。
苗木在运输中应进行覆盖,避免风吹日晒,苗木的运输要迅速及时,避免风天运输。
运输过程中要适当给苗木喷水。
6.加强管理
要提高造林质量,除了遵循上述的提高造林质量的技术原则外,还必须搞好科学规划要在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充分调查的基
础上,综合作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确保规划科学规划的落实。
在按科学规划组织实施的同时,还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abt生根粉和保水剂以及植物蒸腾抑制剂等新产品的应用,以提高苗木成活率,从而达到提高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
我们的村屯造林绿化必须选好树种,这一环节很重要;过去一些乡镇忽视树种的选择,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已苗营私”的问题。
严把种子关,只有抓住树种这个关键环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的村屯公路大多是永久性“水泥路”一般来说。
可以栽植矮化的绿篱树种。
如水腊、垂柳、京桃等等。
有的地方看好高大乔木,以壮路威,这样可以选择杨树。
但新的问题由来了,高大的杨树,枝繁叶茂,遮蔽农民的庄稼,使他们的收益有所影响,一些农民甚至把已栽好的树苗拔掉。
进而演化成为“苗地矛盾”。
得罪了农民,对于树木的保护绝无好处。
从长远的角度说,也不利于乡镇
的村屯绿化建设。
农民是“三农”的主题,村屯绿化要依靠他们。
我们必须考虑农民的承受程度,切不可触犯他们的核心利益。
乡镇村屯公路两侧的绿化,要讲科学,要因地制宜。
一般河渠两侧可以选择常见的杨树、柳树。
大可不必搞什么美化的树种,弄不好还会破坏水土环境,不能最大限度发挥林木的生态效益。
乡村有中小学校,校园周边可选择高大乔木。
夏季高大挺拔的乔木,枝繁叶茂,形成叠嶂似的树冠,护守着美丽优雅的校园,恰如绿色围城,即趋避噪声搅扰,又可为师生避暑纳凉。
冬天还可以遮蔽风雪,春季拦阻风沙,一年四季皆有益处。
所以,要鼓励学校在校园周边栽植高大的乔木树。
这样,也好给师生创造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绿化搞好了,又给乡镇村屯的绿化增添新的亮点。
农村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这其中可见管理的重要性了。
乡镇村屯核心地带和周边的绿化。
最紧迫、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是善后的管理。
有些地方,重栽轻管,致使幼小树苗被牛羊啃咬,树皮脱落,枝杈折断。
有的被风沙吹歪,透风而死。
有的不能及时浇水,干旱而死。
有的没有防寒措施,树苗被冻死;有的发生病虫害,也未加处理。
凡此种种,真是不该。
所以要管,而且还要管好。
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要有责任制。
让护林员感到那树苗,就是他的孩子,他的宝物才行。
用利益驱动机制,调动他去管树护树,这样,乡镇村屯化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