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糖在饲料中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36.27 KB
- 文档页数:4
甘露寡糖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第17期文玲梅赵伟甘露寡糖又称甘露低聚糖,是从富含甘露寡糖的酵母细胞壁中通过酶解法提取出来的葡甘露聚糖蛋白复合体。
目前饲料所用的甘露寡糖成分主要为二糖、三糖和四糖等结构的混合物,这种甘露聚糖具有不被单胃动物消化酶所分解,能承受饲料加工的高温处理,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饲料行业。
1 甘露寡糖的生理作用1.1 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牛志伟通过检索CNKI 数据库,搜集了甘露寡糖促进水产动物生长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 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甘露寡糖可以显著提高幼建鲤、异育银鲫、泥鳅、团头鲂、奥尼罗非鱼、大黄鱼、黄颡鱼、牙鲆、大菱鲆的增重率(P<0.05),显著降低其饵料系数(P<0.05),显著提高异育银鲫、泥鳅和大菱鲆的特定生长率(P<0.05),表明甘露寡糖有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作用。
1.2 优化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分为有益菌、有害菌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兼性菌群。
研究表明,甘露寡糖可以优化水产按动物肠道菌群。
孙盛明等报道,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能够促进团头鲂幼鱼肠道内益生菌的增殖,保证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和正常的消化道内环境,进而对病原菌入侵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苏健研究发现,添加甘露寡糖能降低泥鳅肠道有害菌大肠杆菌菌群数量(P<0.05),同时增加有益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菌群数量(P<0.05)。
在幼建鲤上的研究发现,添加甘露寡糖可以极显著增加中肠双歧杆菌、前肠、中肠和后肠乳酸杆菌数量(P<0.01),显著增加后肠双歧杆菌数量(P<0.05),同时极显著降低前、中和后肠大肠杆菌的数量(P<0.01)。
1.3 促进肠道发育在泥鳅上的研究发现,添加甘露寡糖能极显著提高肠重和肠长指数(P<0.01),显著提高肠长和肠体指数(P<0.05),促进了肠道的发育。
李云兰在幼建鲤上的研究发现,甘露寡糖可以极显著提高肠重、肠长(P<0.01),促进肠道生长。
寡糖的生物功能研究进展谢春锋1,王洁2*(1.南开大学药学院,天津300071;2.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027)摘要:寡糖具有奇特的结构和显著的生物功能,已成为目前糖化学和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寡糖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包括抗微生物、抗氧化、抗肿瘤、新生血管调节和增强免疫力等。
寡糖(oligosaccharides),亦称为寡聚糖或低聚糖,一般由2-10个单糖单元经苷键结合而成(分子量300-2000)。
寡糖常以稳定剂、膨松剂、免疫调节剂或益生素形式用于食品、饲料、药品或化妆品,常见的商品寡糖如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麦芽低聚糖、低聚木糖、大豆寡糖、麦芽糖醇和低聚半乳糖等。
寡糖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有[1]:(1) 溶解于肠中形成粘胶,降低葡萄糖的吸收,因此不会导致血糖的增加或胰岛素的分泌;(2) 仅供应低量的能量,约为0-3 kcal/g;(3) 非致龋性;(4) 改善肠道内环境,增加有益菌群;(5) 抗腹泻;(6) 促进肠道对钙、镁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7) 降低患现代“文明病”的发生概率,如心血管疾病、结肠癌等。
本文拟对近十年寡糖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研究和开发功能寡糖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1. 抗菌活性一些甜味食品中常含有易于被口腔致龋菌代谢的单糖或二糖,因此人们一直期望发现安全、低廉、非致龋性的甜味剂。
Seo等[2]以肠膜状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B-512 FMCM菌株的右旋糖酐蔗糖酶催化蔗糖(2.5~4 M))合成了耐酸耐热的寡糖(TASO),其不饱和度在2至11之间。
TASO可显著抑制致龋菌茸毛链球菌(Streptococcus sobrinus)的生长,因此可作为食品或饮料中强效的龋病抑制剂。
β-半乳糖基-海藻寡糖是由6-β-半乳糖基-海藻糖和4-β-半乳糖基-海藻糖组成的混合物(9:1,w/w)。
其亦具有抗龋作用,与蔗糖相比,该寡糖作用的茸毛链球菌仅有10%的生长[3]。
甘露寡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刘事奇;贺宇佳;沈煜政;李柏珍;伍树松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19()17
【摘要】甘露寡糖(MOS)是从酵母培养细胞壁中提取的一类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细胞壁以及植物的块茎和种子中,因其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调节肠道菌群及维持肠道健康和调节糖脂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而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被广泛使用。
本文就甘露寡糖的来源、制备方法、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总页数】8页(P8-15)
【作者】刘事奇;贺宇佳;沈煜政;李柏珍;伍树松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
【相关文献】
1.甘露寡糖的生理功能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2.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rn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3.甘露寡糖的生理功能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4.甘露寡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5.甘露寡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寡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摘要:寡糖作为一种“安全、稳定、无毒、无污染、无残留”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是目前营养研究的热点之,对寡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寡糖;生物学功能;生产性能我国饲料添加剂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我国已批准使用的添加剂有173种,为养殖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20世纪50年代报道在饲料中添加某种抗生素具有促生长效果以来,抗生素便作为添加剂而广泛的应用于养殖业。
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如抗药性、药物残留及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
益生素的出现解决了抗生素的潜在危害,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很不稳定。
因此,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开发出“安全、有效、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型饲料添加剂。
寡糖作为饲料添加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国外已经将寡糖应用于饲料工业。
本文将对寡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
1寡糖的生物学功能寡糖,又称低聚糖(或功能性低聚糖),是指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一类碳水化合物,广泛的存在于香蕉、小麦、大蒜、洋葱、黑麦、马铃薯、洋姜、莴苣和菊芋植物及酵母中。
寡糖作为饲料中的天然成分,具有安全、稳定、无毒等良好的理化性质,能高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的生产性能。
其生物学功能有以下几点:1.1改善畜禽消化道菌群寡糖具有调节畜禽消化道菌群的生物学功能。
寡糖的糖苷键为α-1,6型和β-1,2型,在动物体消化道内,只能消化含α-1,4糖苷键的碳水化合物,没有能够消化寡糖的酶。
因此,寡糖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
但寡糖可促进消化道有益细菌的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饲料寡糖被采食后,大部分被有益菌利用,如乳酸杆菌、嗜酸乳芽孢杆菌、一些其他乳芽孢杆菌和大部分粪杆菌,均能很好地利用低聚果糖,死亡梭杆菌、沙门杆菌、大肠杆菌等有害细菌则对低聚果糖的利用很差,同时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使整个肠道的pH下降,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寡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寡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组成的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GF2-
GF10)、低聚低甘油(G2-G7)、低聚半乳糖(G2-G6)等。
寡糖在生物学中起到了多种功能,并在畜牧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次,寡糖还能调节饲料的营养价值。
在畜牧业中,加入适量的寡糖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和能量价值,增加动物的饲料利用率。
一方面,寡糖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增加微生物在盲肠和结肠中的代谢活性,从而增加饲料的降解和消化;另一方面,寡糖可以与食物中的有机酸结合,形成复合物,增加物质在胃肠道中的滞留时间,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此外,寡糖还具有抗生物膜的作用。
生物膜是一种由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结构,可以在动物器官表面形成,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寡糖能够扰乱生物膜的形成和稳定,减少细菌在动物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的粘附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防止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最后,寡糖还被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的添加剂。
寡糖能够提高饲料的流动性和流动性的稳定性,减少饲料颗粒的堆积和黏附。
这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质量和口感,也有助于动物消化系统的健康发育。
总之,寡糖在生物学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维持肠道健康、调节饲料的营养价值、抗生物膜和改良动物饲料等。
在畜牧业中,寡糖作为一种营养添加剂被广泛应用,可以促进动物的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防止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改善饲料品质和口感,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功能性寡糖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罗佳捷沈名灿来源:《湖南饲料》 2011年第2期摘要:功能性寡糖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低聚糖,在动物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述了功能性寡糖的定义、种类及作用机理,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功能性寡糖;抗生素;家禽生产近些年来,动物养殖业与生态环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促使着养殖业不断向绿色、环保、无公害的方向发展。
同时,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而产生的药物残留、产生耐药性和降低动物产品品质等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抗生素逐渐被许多国家明令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应用,人们开始不断的寻求和开发健康、无公害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来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
在此过程中,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及植物提取物等绿色健康的饲料添加剂不断涌现出来,并逐渐成为抗生素的潜在替代品。
其中,功能性寡糖是一类天然的低聚糖类物质,有一些功能性寡糖能选择性刺激肠道有益菌群的增殖,而不被有害菌利用,对维持动物健康生长十分有利。
随着饲料生物技术和微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功能性寡糖因为其优良的特性及生理功能,正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亲睐。
文章从功能性寡糖的定义和种类、作用机理及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1 功能性寡糖的定义及种类功能性寡糖又名功能性低聚糖,是指2-10个单糖分子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一类小聚合物。
单糖分子种类很多,部分功能性寡糖由于单糖分子结合位置及结合类型的特殊性,不能被单胃动物分泌的酶水解消化,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功能性寡糖共有十多种,其中有一些已经被广泛的用作饲料添加剂,比如大豆寡糖、果寡糖、木寡糖、壳寡糖、甘露寡糖、半乳甘露寡糖、磷酸寡糖、海洋壳寡糖、乳寡糖和异麦芽寡糖等。
它们具有调节动物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提高动物免疫机能、降低动物患病几率和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等优点,并且基本无残留、耐热、稳定、无污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甘露寡糖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甘露寡糖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摘要:甘露寡糖是从酵母细胞壁中提取的磷酸化的葡糖甘露聚糖蛋白复合体,广泛存在多种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壁内。
作为一种新型微生态效应添加剂,甘露寡糖就能够优化动物胃肠道的微生态环境,提高动物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机体抗病能力,在动物饲料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甘露寡糖的来源、生理功能,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以及影响其作用效果的因素,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甘露寡糖;生理功能;应用;影响因素;发展前景1.甘露寡糖的来源甘露寡糖又称甘露低聚糖或葡甘露寡聚糖,是由几个甘露糖分子或甘露糖与葡萄糖通过α-1,2、α-1,3、α-1,6糖苷键连接组成的寡糖,广泛存在于魔芋粉、瓜儿豆胶、田菁胶及多种微生物细胞壁内。
目前商品用甘露寡糖主要通过酶解法进行生产。
饲料用甘露寡糖主要来源于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其中含有磷酸化的甘露糖,少量葡萄糖和一些蛋白质。
2.甘露寡糖的生理功能2.1优化动物胃肠道微生态环境,降低胃肠道疾病动物胃肠道中存在许多微生物,包括有益菌和致病菌,它们共同构成动物胃肠道微生态环境。
甘露寡糖可以作为生长代谢的营养物质,被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选择性发酵利用,促进其生长繁殖,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却无法利用。
许多病原微生物细胞表面有凝集素,能通过与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相应的糖受体相互作用而黏附。
甘露寡糖可结合肠黏膜上皮细胞受体,竞争性地排除病原微生物。
因此,在动物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能够调控动物胃肠道微生态环境,维持正常的消化道环境。
2.2调节免疫防御,增强动物免疫力甘露寡糖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能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而且能与某些毒素、病毒和真菌细胞的表面结合,作为这些外源抗原的佐剂,减缓抗原的吸收,增加抗原的效价,从而增强动物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2.3吸附霉菌毒素甘露寡糖可通过物理吸附或直接结合霉菌毒素,消除和减弱霉菌毒素的毒害作用,且不影响饲料中的其他成分。
天然寡糖的研究进展作者:管宁等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3年第07期摘要:寡糖及其衍生物因具有诱导植物抗病性、促进双歧杆菌生长、高保湿、抗氧化、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生物活性,已在生物农药、饲料工业、食品工业、营养保健等行业中广泛应用,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随着食用菌食药用价值不断被发掘,其寡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更好地指导食药用菌天然寡糖开发应用,本文综述了寡糖的分布、分类、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工艺及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寡糖;提取;纯化;应用中图分类号:S646.09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7-0141-05寡糖又称低聚糖,由不同的五碳糖和六碳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
科学界对“寡”的数目并没有严格的规定。
1959年,Jhone建议将9个以下的单糖残基低聚物称为寡糖[1]。
寡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激活植物的自我防卫系统,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
寡糖类物质可通过天然提取、降解和人工合成等方法获得,其中天然提取的方法具有方法简单、能耗小、污染低等优点。
玄参科、菊科植物和食药用菌因其含有较多的功能性寡糖和未知寡糖,已成为天然寡糖的主要研究对象。
食药用菌含有的聚糖类物质尤为丰富,继活性多糖后食药用菌寡糖的研究将成为糖工程研究的又一热点。
1寡糖的分布寡糖类物质的分布广泛,多数植物的根茎、果实和种子中均含量丰富。
王照波等[2]、王江浪等[3]从雪莲果、苹果中提取出大量寡糖类物质,陈劼[4]采用水提醇沉去多糖法从洋根中提取的低聚果糖含量高达53.72%。
生地黄中已知的寡糖种类有水苏糖、棉子糖、甘露三糖、毛蕊四糖等[5,6]。
据报道,营养丰富的食药用菌也富含寡糖类物质。
姜瑞芝等[7,8]从猴头菌浸膏中分离得到猴头菌二糖、三糖和四糖。
马红霞等[9]从树舌灵芝中分离得到了非还原性二糖。
此外,也有从藻类、菊芋、大豆等[10~12]植物中获得寡糖类物质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