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隔震结构基本原理及动力分析论文

隔震结构基本原理及动力分析论文

隔震结构基本原理及动力分析论文
隔震结构基本原理及动力分析论文

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动力分析摘要:本文根据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实用范围和设计与分析方法,并通过一隔震结构的设计实例说明隔着结构的优越性。

关键词:基础隔震;地震响应;时程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u45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传统抗震方法是将建筑物设计为“延性结构”,通过适当控制调整结构物的自身刚度和强度,使结构构件(如梁、柱、墙、节点等)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通过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使整个结构“裂而不倒”,这就是“延性结构体系”[1~3]。它的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减轻地震灾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传统的结构抗震方法有其明显的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建筑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结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很多重要的建筑(电力、通讯中心、核电站、纪念性的建筑、海洋平台等)结构及内部设备的破化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这类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结构不允许进入塑性工作阶段,因此采用传统抗震方法很难满足此类建筑抗震要求。面对新的社会要求,各国地震工程专家一直寻求新的结构抗震设计途径,以隔震为代表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便是这种努力的结果[4~6]。

结构动力学 论文

《结构动力学》 课程论文

结构动力学在道路桥梁方面的应用 摘要:随着大跨径桥梁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施工控制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结构动力学在各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特性也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技术状态评估中。结构动力学在道路桥梁方面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有限元模型、模态挠度法、桥梁结构(强度、稳定性等)、状态评估、结构模态、结构自由衰减响应及其在结构阻尼识别中的应用、结构无阻尼固有频率与有阻尼固有频率的关系及其应用等,尤其是结合桥梁的检测、桥梁荷载试验与状态评价。本文就其部分内容进行介绍。 关键词:结构动力学道路桥梁应用 如今,科学技术越发先进,结构动力特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桥梁结构故障诊断和桥梁结构健康状态监测等工程技术领域,由此应用而涉及到的一些动力学基本概念理解的问题应运而生。对于此类知识,我了解的甚少,上课期间,老师虽有讲过这相关内容,但无奈我学到的只是皮毛。我记忆最深的是老师给我们放的相关视频,有汶川地震的,有桥梁施工过程的,还有很多因强度或是稳定性收到破坏而倒塌的桥梁照片。老师还告诉了我们修建建筑物的原则:需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还有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结点强锚固。桥梁在静止不受外力扰动时是不会破坏的,大多时候在静止的荷载作用下也不会发生破坏,但当桥梁受到动力荷载时就很容易发生破坏了,所以我们在修建桥梁是必须事先计算好最佳强度等等需要考虑的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结构固有频率及其应用和弹性模量动态测试。 1.结构固有频率及其应用 随着对结构动力特性的深入研究,其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健康状态监测等研究领域.一般情况下,由于结构阻尼较小,因此在结构动力特性的计算分析中,往往不计及结构阻尼以得到结构的振型和无阻尼的固有频率fnj(j=1,2,∧∧);而在结构的动态特性的试验中,识别的却是结构有阻尼的固有频率fdj.理论上有[1,2]fdj

结构优化设计论文

结构优化课程设计 学院土木学院 专业工程力学 班级1001

学号100120118 姓名崔亚超

总结结构优化设计的原理、方法及发展趋势 崔亚超 工程力学1001班学号100120118 摘要:阐述了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从最初的截面优化发展到形状优化、拓扑优化的基本历程及其相关特点,对优化设计选用的各种算法进行归类,并简述结构优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尺寸优化;形状优化;拓扑优化;优化算法 Summ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design principles,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bstract: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engineering design theory from the initial cross-section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of shape optimization,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the basic course and its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the optimum design on the range of algorithms are classified, and to outlin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design . Key words:size optimization; shape optimization; topology optimiza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0 引言 结构优化设计的目的在于寻求既安全又经济的结构形式,而结构形式包括了关于尺寸、形状和拓扑等信息I对于试图产生超出设计者经验的有效的新型结构来说,优化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工具,优化的目标通常是求解具有最小重量的结构B同时必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以获得最佳的静力或动力等性态特征。 集计算力学、数学规划、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工程学科于一体的结构优化设计是现代构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它为人们长期所追求最优的工程结构设计尤其是新型结构设计提供了先进的工具,成为近代设计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结构优化设计也使得计算力学的任务由被动的分析校核上升为主动的设计与优化,由此结构优化也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它不仅要以有限元等数值方法作为分析手段,而且还要进一步计算结构力学性态的导数值。它要面向工程设计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建立优化设计模型,根据结构与力学的特点对数学规划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因此,结构优化设计是一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理论和技术。 目前,结构优化设计的应用领域已从航空航天扩展到船舶、桥梁、汽车、机械、水利、建筑等更广泛的工程领域,解决的问题从减轻结构重量扩展到降低应力水平、改进结构性能和提高安全寿命等更多方面。 由于结构优化设计给工程界带来了经济效益及近年来有限元研究和应用的相对成熟,计算机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普及,人们对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和应用的呼声更高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这一现代技术的需求都有增长的趋势。随着设计技术的更新和产品竞争的加剧,结构优化设计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动力分析

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动力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实用范围和设计与分析方法,并通过一隔震结构的设计实例说明隔着结构的优越性。 关键词:基础隔震;地震响应;时程分析法; 引言 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传统抗震方法是将建筑物设计为“延性结构”,通过适当控制调整结构物的自身刚度和强度,使结构构件(如梁、柱、墙、节点等)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通过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使整个结构“裂而不倒”,这就是“延性结构体系”[1~3]。它的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减轻地震灾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传统的结构抗震方法有其明显的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建筑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结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很多重要的建筑(电力、通讯中心、核电站、纪念性的建筑、海洋平台等)结构及内部设备的破化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这类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结构不允许进入塑性工作阶段,因此采用传统抗震方法很难满足此类建筑抗震要求。面对新的社会要求,各国地震工程专家一直寻求新的结构抗震设计途径,以隔震为代表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便是这种努力的结果[4~6]。 1、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 结构隔震体系是指在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底部与基础面之间设置某种隔震装置,使之与固结于地基中的基础地面分离开来的一种结构体系[6]。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可以用图1进一步阐明。图中三条曲线表示不同的阻尼大小,为普通中低层建筑的自振周期,为隔震层建筑的自振周期。 (a)加速度反应谱(b)位移反应谱 图1隔震原理 从图中可以看出,结构自振周期延长,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反应减小,地震位移反应增大;结构阻尼增大,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均减小。隔震系统的水平刚度远远低于上部结构的抗侧刚度,因此,结构的自振周期大大延长,

结构力学专题论文

结构力学专题论文 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分析与计算 一、 概述 弹性设计方法及其许用应力设计法的最大缺陷是以某一截面上的max σ达到[σ]作为衡量整个结构破坏的标准。事实上,由塑性材料组成的结构(特别是超静定结构)当某一局部的max σ达到了屈服应力时,结构还没有破坏,还能承受更大的荷载。因此弹性设计法不能充分的利用结构的承载能力,是 不够经济的。 塑性分析考虑了材料的塑性性质,其强度要求以结构破坏时的荷载作为标准: max []Pu P p u F F F k ≤= 其中,Pu F 是结构破坏时荷载的极限值,即极限荷载。u k 是相应的安全系数。 对结构进行塑性分析时仍然要用到平衡条件、几何条件、平截面假定,这与弹性分析时相同。另外还要采用以下假设: (1) 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其应力与应变关系如图所示。(图1.1) 图1.1 (2) 比例加载:全部荷载可以用一个荷载参数P 表示,不会出现卸载 现象。 (3) 结构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都很小。 从应力与应变图中看出,一旦进入塑性阶段(AB 段),应力与应变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有了解全部受力变形过程才能得到结构的弹塑性解答。但塑性分析法只考虑结构破坏状态时对应的极限荷载,所以比弹塑性分析法要简单的多。 值得注意的是,塑性分析只适用于延性比较好的弹塑性材料组成的结 D s σσ

构,而不适用于脆性材料组成的结构,也不适用于对变形条件要求较严的结构。 二、 相关概念 1、极限弯矩 (1)屈服弯矩 随着M 的增大,截面最外层纤维处的应力达到屈服应力s σ时,截面承受的弯矩称作弹性极限弯矩或者屈服弯矩。 e s M W σ= 式中,W 是弹性弯曲截面系数。 (2)极限弯矩 M 不断增大,整个截面的应力达到屈服应力s σ时,截面承受的弯矩称作极限弯矩。 u s s M W σ= s W 是塑性截面系数,其值为等截面轴上、下部分面积对该轴的静矩。 可见,纯弯曲时,M 只与材料的屈服应力s σ和截面的几何尺寸、形状 有关。剪力和轴力对M 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塑性铰 2.1 概念 当整个截面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保持极限弯矩不变,两个无限靠近的截面可以发生有限的相对转动,这样的截面称为塑性铰。 2.2 塑性较的特点 (1)塑性铰可以承受极限弯矩。 (2)塑性铰是单向铰。 (3)卸载时塑性铰消失。 (4)随着荷载分布的不同,塑性铰可以出现在不同的位置。 3、破坏机构 结构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由于出现足够多的塑性铰而形成的机构叫做破坏机构。 破坏机构可以在整体结构中形成,比如简支梁;也可以在结构上的某一局部形成,比如多跨连续梁。同一结构荷载不同时,破坏机构一般也不同。 静定结构在弯矩峰值截面形成一个塑性铰后,就形成破坏机构而丧失承载能力。对于超静定结构,因为有多余约束,要形成足够多的塑性铰才能丧失承载能力,这也是我们在做结构时,要设计成超静定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判定极限荷载时的一般定理

弹塑性时程分析实例

80 第40卷 增刊 建 筑 结 构 2010年6月 北京某超高层商住楼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徐晓龙,高德志,桂满树,姜毅荣,何四祥,王 侃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摘要] 基于梁柱塑性铰和剪力墙纤维模型,利用MIDAS Building 软件实现了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合该结构研究了在大震作用下结构将出现的破坏模式、塑性发展特点等,并与弹性分析进行了对比,说明弹塑性分析更能反映实际情况,能对结构的抗震性能给出较为合理全面的评价,并对工程设计给出指导。 [关键词]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MIDAS Building ;纤维模型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n the super-high business-living building in Beijing Xu Xiaolong, Gao Dezhi, Gui Manshu, Jiang Yirong, He Sixiang, Wang Kan (Beijing MIDAS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o.,Ltd,. Beijing 100044,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stic hinges (beams and columns ) and fiber model (walls ),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e super-high business-living building in Beijing by MIDAS Building software under the scarce earthquake load. Failure Modes and plastic zone development are researched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the structur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elastic analysis, it is considered that evaluation on the structure can be deduced from the elastic-plastic analysis more reasonably and comprehensively, and there will be better instruction to the projects. Keywords: dynamic elastic-plastic analysis; MIDAS Building; fiber model 1 结构特点 某50层的超高层商住两用建筑,地上50层,结构高度达到236.3m ,采用钢骨混凝土柱框筒结构形式,平面尺寸64.8m ×43.8m (轴线尺寸)。结构已经超过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8度(0.2g )抗震设防下的最大适用高度(150m ),该结构为抗震超限结构,故有必要对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以考察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薄弱环节、破坏模式等。结构整体模型及首层平面见图1,2。 2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图1 结构模型图 图2 首层平面图 时程分析法[1]被认为是目前结构弹塑性分析的最可靠和最精确的方法,它不仅能对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又可给出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量化性能指标,并且得到结构在各个时刻的真实地震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将结构作为弹塑性振动体系加以分析,直接按照地震波数据输入地面运动,通过逐步积分运算,求得在地面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期间内,结构的内力和变形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也称为弹塑性直接积分法。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有如下优点:1)输入的是罕遇地震波的整个过程,可以真实反映各个时刻地震作用引起的结构响应,包括变形、内力、损伤状态(开裂和破坏)等;2)有些程序通过定义材料的本构关系来考虑结构的弹塑性性能,故可以准确模拟任何结构,计算模型简化较少;3)该方法基于塑性区的概念,对带剪力墙的结构,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基于MIDAS Building 动力弹塑性分析平台,对北京某超高层商住楼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其各个抗震性能指标以及破坏模式。 2.1 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弹塑性动力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结构

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和滞回特性分析

IndustrialConstructionVol畅44,No畅1,2014 工业建筑 2014年第44卷第1期 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和滞回特性分析 倡 袁 颖1  周爱红1  杨树标2  何国峰 1 (1.石家庄经济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石家庄 050031;2.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 摘 要:在建立并联复合隔震结构运动微分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并研究了不同加速度峰值下,给定摩擦承压比的多自由度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最大基底剪力、最大基底剪力系数、最大层间位移、层间速度、层间加速度等地震响应以及隔震层的滞回特性,并与普通抗震结构、夹层橡胶垫隔震结构、摩擦滑移结构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由于充分利用了复合隔震支座的优点,能够显著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并且具有优良的滞回耗能特性。 关键词:并联复合隔震;摩擦滑移隔震;夹层橡胶垫隔震;地震响应;滞回特性 DOI:10.13204/j.gyjz201401007 SEISMICRESPONSEANDHYSTERETICPERFORMANCEANALYSISOFPARALLEL COMPOSITEISOLATEDSTRUCTURE YuanYing1  ZhouAihong1  YangShubiao2  HeGuofeng 1 (1.SchoolofProspectingTechnologyandEngineering,ShijiazhuangUniversityofEconomics,Shijiazhuang050031,China; 2.SchoolofCivilEngineering,HebeiUniversityofEngineering,Handan056038,China) Abstract:Thedifferentialequationofmotionforparallelcompositeisolationstructurewasformulatedfirstly.Then,takingthemulti-degreeoffreedomsparallelisolatedstructurewithagivenfrictionbearingratioforanillustrativeexample,theseismicresponsesunderdifferentaccelerationpeakvalues,suchasnaturalperiodofvibration,themaximumbaseshear,themaximumbaseshearcoefficient,themaximumdisplacement,velocityandacceleration, andthehystereticperformancewerecalculatedandstudiedbynumericalsimulationmethod.Andthecalculationresultswerecomparedwiththoseofordinaryaseismicstructure,isolatedstructurewithlaminatedrubberbearingsandisolatedstructurewithfrictionslidingbearingscomprehensivelyanddiscussedindetail.Finally,someconclusionsweremadethattheisolationeffectofparallelcompositeisolatedstructurecouldreducetheseismicresponsedramaticallyduetothefulluseofthemeritsofcompositeisolatedbearings,andthehystereticenergydissipationperformancewasalsoexcellent. Keywords:parallelcompositeisolation;isolationwithfrictionslidingbearing;isolationwithlaminatedrubberbearing;seismicresponse;hystereticperformance 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4075);国家大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NDSKFJJ1201)。 第一作者:袁颖,男,1976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子信箱:yuanyingson@163.com收稿日期:2013-05-15 近十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地震频发,比如 2001年印度7畅9级地震,2004年的印尼9畅0级地震,2005年巴基斯坦7畅8级地震,2007年秘鲁7畅5级地震,2008年中国汶川8畅0级地震,2011年日本9畅0级地震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目前水平下,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很困难,因此,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和设防以保证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隔震技术是工程抗震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在结构底部安装隔震支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减震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国外学者开展了相关的研 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1-5]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隔震建筑,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有些 隔震建筑还经受过强震考验,隔震效果明显,并取得 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7] 。我国自2001年将隔震消能技术写进了GB50011—2001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枠以来,隔震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也得到 了迅速发展[8-9] 。 本文在以往工作基础上[10-12] ,对并联复合隔震体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并联复合隔震的力学

结构力学结课论文:结构动力学振动理论在建筑结构抗震中的应用研究

结构动力学振动理论在建筑结构 抗震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抗震功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要求日益提高。通过结构动力学振动理论的研究应用,抗震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本文将运用单自由度无阻尼和有阻尼受迫振动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动力学中的结构动力特性、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功能的分析,简要介绍装有粘弹性阻尼器的单自由度体系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结构动力学振动理论单自由度体系简谐荷载 一、综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建筑结构形式日益多样化,结构设计中对于抗震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各门学科的交叉发展使得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的运用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不仅仅使得结构的造价大大增加,而且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而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通过运用动力学的相关知识来分析隔震减震装置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可以发现,自振振动在结构的地震反应中经常占有主导地位,不能够忽略。那么运用动力学理论分析,找到结构反应的最大控制量,通过改进材料的性能参数,就能够使用最合适的材料来制造隔震减震装置,提高装置的使用效能,这样就有希望把被动控制技术推向一个新高度。

二、单自由度无阻尼受迫振动 当体系上作用的外荷载为简谐荷载,同时忽略体系的阻尼,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为: 式中:p0为简谐荷载的幅值;为简谐荷载的圆频率。 体系的初始条件为: 该方程的解为: 解的第一部分为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动的部分,即伴生自由频率的振幅,记为: 其中,为自振频率的振幅: 解的第二部分为激振频率振动的部分,即稳态动部分,记为: 其中,为自振频率的振幅:

解的第二部分为激振频率振动的部分,即稳态动部分,记为: 其中:为激振频率振幅: 比较两部分振动的振幅得到: 由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结构自振的振幅与稳态振动部分的振幅的比值是成反比例的。当1 θ≥时,按自振频率部分的振幅大于按荷载频率的部分的振幅,尤其是当1 θ>时,自振部分在结构反应中将占相当重要的部分。 三、单自由度有阻尼受迫振动 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和初始条件为: 该方程解为:

地震工程学心得体会

精心整理《地震工程学》课程总结? 1.对所学内容的综述? 1.1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反应谱理论和时程反应分析法? 绍。 也并不是一次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谱,而是不同地震反应的包线。 1.1.2?? 时程分析法? 时程分析法又称作动态分析法。它是将地震波段按时段进行数值化后,输入结构体系的振动微分方程,采用逐步积分法进行结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出结构在整个强震时域中的振动状态过程,给出各个时刻各杆件的内力和变形以及各杆

件出现塑性铰的顺序。? 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反应需要输入地震动参数,该参数具有概率含义的加速度时程曲线、结构和构件的动力模型考虑了结构的非线性恢复力特性,更接近实际情况,因而时程分析方法具有很多优点。它全面地考虑了强震三要素;比较确切地、具体地和细致地给出了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 1.1.3地震信号频域分析? ???? X(f), 1.2? 1.2.1 (1) ??(2 (3 ?(4 性和有效性;? ?? (5)验证抗震理论、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结构振动控制算法等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1.2.2? 结构抗震试验的实施程序? ??

(1)确定研究目标和试验方法,含试验目的、试验设备和试件的采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等;? ?? (2)荷载施加,含与试验设备相关的荷载施加方式和加载规则等;? ?(3)测点布置和数据采集,含各类传感器和数采设备的采用、测点数量的选择;? ??(4)数据分析,含测试数据的常规处理和特殊分析。? (1 ? (2 ????旨在 (3 ?? 入下结构或构件的地震反应,研究和验证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破坏特征、抗震能力和抗震薄弱环节。 ?(4)振动台试验? ?????振动台试验是利用振动台装置进行的结构强迫振动试验,是地震工程研究中最重要的实验手段之一。?

哈利法塔的结构分析与布置

哈利法塔建筑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姓名: 学号: 专业:

目录 第1章哈利法塔简介 (1) 第2章哈利法塔的结构类型 (1) 2.1 建筑的结构类型分类 (1) 2.2 哈利法塔的建筑结构分析 (2) 第3章哈利法塔的结构布置 (3) 3.1三叉形整体平面布置 (3) 3.2核心筒布置 (4) 3.3由下至上的结构布置 (5) 第4章哈利法塔的主要构件 (8) 第5章哈利法塔设计的主要难度和亮点 (9) 5.1 哈利法塔的主要设计难点 (9) 5.2哈利法塔的主要设计亮点 (9)

第1章哈利法塔简介 哈利法塔(Buri Khalifa Tower)(原名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韩国三星公司负责营造,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有162层,总高828米的摩天大楼。哈利法塔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为当前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造价达15亿美元。 哈利法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总高度828 m,凝土结构高度601m,总建筑面积52.67万 m2,塔楼建筑面积34.4万 m2 。基础底面埋深 -30m,桩尖深度-70m;混凝土用量 33万 m3,总用钢量10.4万t (高强钢筋6.5万t,型钢3.9万t)。 第2章哈利法塔的结构类型 2.1 建筑的结构类型分类

2.2 哈利法塔的建筑结构分析 全钢结构优于混凝土结构,适合于超高层建筑,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普遍共识,并建造了大量300m以上的钢结构高层建筑。到八九十年代,纯钢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建筑高度进一步升高的要求,其原因在于钢结构侧向刚度的提升难以跟上高度的迅速增长,此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加外围钢结构就成为超高层建筑的基本形式。而哈利法塔做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采用了下部混凝土结构、上部钢结构的全新结构体系。即第一:-30~601m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系;第二:

结构力学论文

结构力学论文

————————————————————————————————作者: ————————————————————————————————日期:

成绩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结构力学论文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结构力学 论文题目: 浅谈位移法 任课教师: 姓名: 班级: 学号: 2017 年 1 月 1

日 浅谈位移法 摘要位移法是超静定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称变位法或刚度法,通常以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数。位移法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应用基本结构列出典型方程进行计算,另一种是直接应用转角位移方程建立原结构上某结点或截面的静力平衡方程进行计算。 关键词基本原理典型方程超静定结构 一、简介 位移法以广义位移(线位移和角位移)为未知量,求解固体力学问题的一种方法。位移法的思想是法国的C.-L.-M.-H.纳维于1826年提出的。 位移法是解决超静定结构最基本的计算方法,计算时与结构超静定次数关系不大,相较于力法及力矩分配法,其计算过程更加简单,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应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可以应用于有侧移刚架结构的计算。此外,对于结构较为特殊的体系,应用位移法可以很方便地得出弯矩图的形状,位移法不仅适用于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也适用于静定结构内力计算,所以学习和掌握位移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计算种类 1.典型方程法 位移法可按两种思路求解结点位移和杆端弯矩:典型方程法和平衡方程法。下面给出典型方程法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 1.1位移法典型方程的建立: 欲用位移法求解图a所示结构,先选图b为基本体系。然后,使基本体系发生与原结构相同的结点位移,受相同的荷载,又因原结构中无附加约束,故基本体系的附加约束中的约束反力(矩)必须为零,即:R1=0,R2=0。 而Ri是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Z1,Z2和荷载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第i个附加约束中的反力(矩),按叠加原理Ri也等于各个因素分别作用时(如图c,d,e所示)产生的第i个附加约束中的反力(矩)之和。于是得到位移法典型方程:

世界最高建筑“哈利法塔”结构设计和施工..

世界最高建筑“哈利法塔”结构设计和施工 摘要:迪拜哈利法塔高度达828m ,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建筑。这个高度已超越了纯钢结构高层建筑的使用范围,但又不同于内部混凝土外围钢结构的传统模式,在体系上有所突破。由于超高,设计上着重解决抗风设计和竖向压缩、徐变收缩等竖向变形问题。施工上将C80混凝土一次泵送到601m 的高度,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混合结构体系;风洞试验;时间过程分析;超高强度混凝土

①工程概况 迪拜哈利法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由美国SOM公司设计,工程总承包单位为韩国三星,我国江苏南通六建集团公司承包土建施工,幕墙分别由香港远东、上海力进、陕西恒远三家公司承包。自2004年9 月至2010年1月。总工期为1325d,用工2200万工时,总造价为15亿美元。建筑总高度为828m ;混凝土结构高度为601 m;基础底面埋深为30 m ;桩尖深度为70 m ;全部混凝土用量为330000m,总用钢量为104000t(高强钢筋为65000t,型钢为39000 t)。总建筑面积为526700m;塔楼建筑面积为344000m:塔楼建筑重量为50万t;可容纳居住和工作人数为12000人;有效租售楼层为162层。哈利法塔是一座综合性建筑,37层以下是阿玛尼高级酒店;45~108层是高级公寓,共700套,78层是世界最高楼层的游泳池:108~162层为写字楼;124层为世界最高的观光层,透过幕墙的玻璃可看到80km外的伊朗;158层是世界最高的清真寺;62层以上为传播、电信、设备用楼层,一直到206层;顶部570 m 是钢桅杆。 为保持世界最高建筑的地位,钢结构顶部设置了直径为1200mm的可活动的中心钢桅杆,可由底部不断加长,用油压设备不断顶升,其预留高度为200m。为此哈利法塔始终不宣布建筑高度。到2009年底,确认5年内世界各国都不可能建成更高的建筑,才最后确定828m的最终高度。2010年1月4日,哈利法塔举行了开幕式,正式宣布建成。

建筑结构耐火性能分析示范文本

建筑结构耐火性能分析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建筑结构耐火性能分析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本节介绍了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以及各种建筑结构耐 火性能的特点、影响建筑结构耐火性能的主要因素、火灾 下建筑结构及构件极限状态的定义、建筑结构耐火时间计 算模型的选取方法及计算步骤、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耐 火时间计算方法、整体结构耐火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等。 一、影响建筑结构耐火性能的因素 (一)结构类型 1.钢结构 钢结构是由钢材制作结构,包括钢框架结构、钢网架 结构和钢网壳结构、大跨交叉梁系结构。钢结构具有施工 机械化程度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但钢结构的最大缺点

是耐火性能较差,需要采取涂覆钢结构防火涂料等防火措施才能耐受一定规模的火灾。在高大空间等钢结构建筑中,在进行钢结构耐火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如果火灾下钢结构周围的温度较低,并能保持结构安全时,钢结构可不必采取防火措施。 2.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在混凝土配置钢筋形成的结构,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钢筋主要承受拉力,二者共同承担荷载。当建筑结构耐火重要性较高,火灾荷载较大、人员密度较大或建筑结构受力复杂的场合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火能力也可能不满足要求。这时,需要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的耐火性能评估,确定结构的耐火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3.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1)型钢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是将型钢埋入

关于抗拔对于基础隔震结构对地震响应的效果研究

关于抗拔对于基础隔震结构对地震响应的效果研究 Panayiotis C. Roussis, M.ASCE1 摘要:不利的拉力或上拔力会对隔震系统和上部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而隔震 支座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这种不利的的拉力或上拔力。本研究报告是根据XY 摩擦摆(FP)滑移隔震系统做出的关于抗拔对于隔震结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的 研究。作为新一代隔震硬件,抗拔的FP隔震装置——XY- FP能够凭借它具有 承受拉力的特性对上部结构提供抗拔力。为了更好的理解隔震装置的拉拔或拉 力现象以及他们对结构性能和隔震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对隔震的实际建筑受双 向水平地震激励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采用了增强版的3D-BASIS- ME(有 限元)程序,这个程序曾做过改进,新增了能够模拟XY- FP隔震装置拉力特性 的单元。结果表明:通过增加隔震系统摩擦力,XY-FP隔震装置中的拉力,不 管是对整个隔震系统响应还是上部结构响应没有任何显著的影响。 DOI: 10.1061/ASCEST.1943-541X.0000070 CE数据库主题词:基础隔震;抗拔力;拉力;非线性分析 前言 隔震设备硬件显著的发展以及与之平行的分析模型和实验验证技术领域的研究 的发展已经促进了隔震装置被越来越多的认可。最根本的隔震的基本原则包括 通过提供额外的灵活性和耗能能力来防止去耦结构对水平地面的破坏,从而在 地震事故(1999年的naeim和kelly)中减轻结构振动和破坏的严重性。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有较大高宽比的细长的上部结构和在支撑柱和挡墙下 有合并支座的结构),隔离支座能承受不良的拉力或拔力,以防它们的发生可 能会对隔离系统和上部结构产生有害的影响。尤其是,拔力的出现(在滑动支 座和合梢固定橡胶支座中)可能导致上部结构的倾覆或隔离支座的毁坏(由于

结构力学小论文参考题目

结构力学小论文参考题目 1、不同结构型式主要内力及其特点分析 说明:相同跨度和相同荷载(全跨受均布荷载q),可以比较简支梁、伸臂梁、三角形三铰拱、抛物线三铰拱、梁式桁架、组合结构等。 2、各类平面桁架内力分布情况的比较。 说明:桁架的外形对桁架的内力分布影响很大,分析常见的平行弦桁架、三角形桁架、抛物线桁架、折线形桁架的内力分布情况。 3、桁架结构结点按铰接点计算的依据 说明:桁架结构的结点并不是理想铰,但是实际中可以按照铰接点来进行计算,原因、理由? 4、影响组合屋架内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说明:影响组合屋架(如:下撑式五角形组合屋架)内力状态的主要因素有高跨比f/l,已经高度f确定以后,f1与f2的比例不同影响结构内力 5、单位移动荷载是水平方向或者斜向时,做结构某个量值(内力或者支座反力)的影响线。分析其含义和做法与竖向移动单位荷载下影响线的异同。 6、含有均布荷载的移动荷载时确定荷载最不利位置 7、杆件截面对中性轴不对称,则对温度改变引起的位移的影响 说明:课本上再推导温度改变引起的位移计算时,是假设杆件截面对中性轴对称,而实际工程结构中杆件截面不一定是对称的,如果不对称,则对位移的计算有什么影响? 8、如何减小荷载作用引起的结构位移? 说明:比如,增加各杆刚度? 9、位移计算时忽略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时误差分析 说明:选取矩形截面细长杆(h/l=1/8~1/18),分析荷载作用下,忽略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对位移有多大的误差? 10、用力矩分配法求结点转角 说明: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出每根杆件的杆端弯矩,将该端各次所得分配力矩相加,再除以该杆的转动刚度,得结点角位移的渐进值。 11、支座移动和温度变化时,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的条件 12、对称性在结构内力计算中的应用 13、对称性在力法中的应用 14、对称性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 15、结构各杆刚度改变对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内力的影响?

哈利法塔结构简介

哈利法塔结构简介 专业:09工程管理,姓名:周泉,学号:20090110030127 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已经建成的摩天大楼,有160层,总高828米,比台北101足足高出320米。迪拜塔由韩国三星公司负责营造,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同时正式更名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项目,由美国芝加哥公司的美国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设计,韩国三星公司负责实施。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状多塔组成,具有太空时代风格的外形,基座周围采用了富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几何图形——六瓣的沙漠之花。哈利法塔加上周边的配套项目,总投资超70亿美元。哈利法塔37层以下是世界上首家ARMANI酒店,45层至108层则作为公寓。第123层将是一个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俯瞰整个迪拜市。建筑内有1000套豪华公寓,周边配套项目包括:龙城、迪拜MALL及配套的酒店、住宅、公寓、商务中心等项目。 “哈利法塔”自2004年起兴建,其承建商Emaar集团一直都保持神秘,没有透露任何建筑计划。根据高层建筑暨都市集居委员会(CTBUH)的国际准则,无论是建筑物结构高度、顶层地面高度、楼顶高度,还是包括天线或旗杆之类的高度,竣工后的"哈利法塔"都可谓举世无双。 哈利法塔不但高度惊人,连建筑物料和设备也“份量十足”。哈利法塔总共使用33万立方米混凝土、3.9万公吨钢材及14.2万平方米玻璃。大厦那么高,当然需要先进的运输设备。大厦内设有56部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米,另外还有双层的观光升降机,每次最多可载42人。 此外,哈利法塔也为建筑科技掀开新的一页。为巩固建筑物结构,目前大厦已动用了超过31万立方米的强化混凝土及6.2万吨的强化钢筋,而且也是史无前例地把混凝土垂直泵上逾460米的地方,打破台北101大厦建造时的448米纪录。 哈利法塔光是大厦本身的修建就耗资至少10亿美元,还不包括其内部大型购物中心、湖泊和稍矮的塔楼群的修筑费用。为了修建哈利法塔,共调用了大约4000名工人和100台起重机。建成之后,它不仅是世界第一高楼,还是世界第一高建筑。 建成后的哈利法塔超过160层,且拥有56部电梯,速度最高达每秒17.4米,那将是世界速度最快且运行距离最长的电梯。艾尔马地产公司的销售经理纳曼·阿塔拉说:“这一设计将触及技术所能达到的巅峰,在此之前没有一座建筑能修那么高。人们不得不开发能适应这种高度的新型电梯。 哈利法塔在2009年1月17日高度达到了最终的828米(2,717英尺),是人类历史上首个高度超过800米的建筑物。哈利法塔已经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高建筑物。 当地时间2010年1月4日晚,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黙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揭开被称为“世界第一高楼”的“迪拜塔”纪念碑上的帷幕,宣告这座著名建筑正式落成,并将其更名为“哈利法塔”。

聚丙烯的结构、性能和应用分析

聚丙烯的结构、性能和应用 一、聚丙烯(聚丙烯)的结构 聚丙烯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通用合成树脂(或通用合成塑料),由于它是烯烃的聚合产物,因而又是一种聚烯烃树脂。 聚丙烯的结构是指高聚物内部组织,它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聚丙烯分子内部的组织和形态,称为分子结构,二是指这些大分子聚集在一起的形态,称为聚集态结构。 1.聚丙烯的分子结构 对一般的单烯烃聚合物可用通式(2-CH2)n表示。 R 当-R为CH3-时即为聚丙烯,按CH3-在分子中的排布(位置、配向、次序等)不同,可分为三种立构异构体,即等规聚丙烯、间规聚丙烯和无规聚丙烯,等规聚丙烯所有的甲基都排在平面的同一侧。 间规聚丙烯的甲基有规则的交互分布在平面的两侧。 无规聚丙烯的甲基无秩序地分布在平面的两侧。 在三种立体异构体中,等规和间规聚丙烯都属于有规聚丙烯,有规聚丙烯的结晶度高,根据X射线对结晶性聚丙烯的研究,测得其分子链的等同周期为6.5

×10-10m,C-C键角为109°28′,C-C原子间键距为1.54×10-10m,据此设想出等规聚丙烯的三重螺旋结构。 以上所述均指聚丙烯的均聚物,聚丙烯聚合物中还有共聚物,如以丙烯为主要单体,以少量乙烯为第二单体(或称共聚单体)进行共聚而成的聚合物,共聚物按其立体结构的规整性又可分为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制取共聚物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均聚物的某些性能(如耐寒、耐温、抗冲性能等)以满足特殊用途的需要。 2.聚丙烯的聚集态结构 高分子的链结构是决定高聚物基本性质的主要因素,而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是决定高聚物本体性质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其使用性能直接取决于加工成型过程中高分子所形成的聚集态结构。 聚丙烯和其它高分子一样,是由很多大分子聚集在一起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通常之间的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使聚丙烯的大分子聚集在一起,并赋予它特定的性能,大分子聚集态通常有下述两种情况: (1)无定形态 当很多分子在一起时,如果分子间杂乱无章,没有一定次序地相互堆在一起,这种结构称为无定型形态,这种结构比较疏松,密度低,分子容易运动,强度也低。 (2)结晶态 很多分子有相互排列得很多整齐或一部分排列的很整齐,形成三维有序的结构,称为结晶态。 丙烯聚合过程中,由于采用立体定向聚合催化剂,能使丙烯进行配位定向聚合,得到立体构型很规整的等规立构聚丙烯(等规聚丙烯含量达到95%以上),因此能够很好地结晶,其结晶形态有α、β、γ、δ和拟六方晶形五种。最普通的α晶态,属单斜晶系,晶格参数为: α=6.50×10-10m b=20.96×10-10m c=6.50×10-10m β=99°20′

结构动力学论文

浅议“动力有限元法” 摘要:有限元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离散化数值方法,其基本思想就是人为地将连续体结构分为有限个单元,规定每个单元所共有的一组变形形式,称之为单元位移模式或插值函数。该方法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桥梁,建筑上部和建筑基础等。 关键词:有限元;动力;位移 Abstract: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used as a discrete numerical method. Its basic idea is going to artificially continuum structure which is divided into a finite number of units. Each unit provids common to a group of deformed form, which is known as an unit displacement mode or interpolation function. This method works with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Example: bridges,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 base and so on. Key words: Finite element; Force;Displacement 1 动力有限元法基本过程 有限元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离散化数值方法,其基本思想就是人为地将连续体结构分为有限个单元,规定每个单元所共有的一组变形形式,称之为单元位移模式或插值函数[1]。动力学的有限元法同静力学问题, 是把物体离散为有限个单元体, 考虑单元的惯性力和阻尼力等动力因素的特性。在运动物体单位体积上作用的体力可以用下式表达: {}{}δδδνδρt t a -=22a - } Ps { P} { (1-1) 式中 {Ps}——静力; {δ}——位移; {}δρ22 a t a ——惯性力; {}δδδνt ——阻尼力。 用有限单元法求解动力问题的位移模式: {}e δ ] [N f} {= (1-2) 式中 [N]——形函数矩阵; {}e δ——单元节点位移矩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