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广角和条形统计图复习练案 12月21日
- 格式:docx
- 大小:175.91 KB
- 文档页数:5
期末知识大串讲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知识点01:根据相关数据完成统计表及补画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2.条形统计图中,每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也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知识点02:分段整理数据分段整理数据的步骤: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可用画“正”字的方法);3.制作统计表;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知识点03: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数就是平均数。
2.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法: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在几个(或若干个)不相同的数中,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公式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
考点01:单式条形统计图1.(2022四上·古田期中)下图是四1班参加社团情况统计图。
根据图中信息,下面的说法中,()是错误的。
A.参加画画社团的最多,参加文学社团的最少。
B.这张统计图中每格是代表4人。
C.参加文学社团的人数是语训社团人数的2倍。
D.参加航模社团的人数比语训社团的多6人。
【答案】C【完整解答】解:A:参加画画社团的最多,参加文学社团的最少,原题说法正确;B:这张统计图中每格是代表4人,原题说法正确;C:参加语训社团的人数是文学社团人数的2倍,原题说法错误;D:参加航模社团的人数比语训社团的多14-8=6(人),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思路引导】A:20最大,4最小,据此判断;B:从纵轴可以看出,每格是代表4人;C:参加文学社团的人数是语训社团人数的0.5倍;D: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
2.(2021四上·海口期末)条形统计图纵轴如果用2格表示20人,那么要表示120人需要画()格。
A.6B.7C.12D.13【答案】C【完整解答】解:20÷2=10(人)120÷10=12(格)故答案为:C。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条形统计图》︳西师大版一、课题名称: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条形统计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数据分析。
2.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条形统计图模板、数据表格。
2. 学具:彩笔、剪刀、纸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组关于某班学生身高、体重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直观地展示这些数据。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展示这些数据吗?2. 探究新知(1)展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确定横轴和纵轴、标注单位和刻度、绘制条形、添加等。
(3)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例题绘制条形统计图。
3. 巩固新知(1)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条形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提问:同学们,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请举例说明。
4. 实践应用(1)学生分组合作,收集校园内某项活动的统计数据。
(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3)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七、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实例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使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技巧。
八、互动交流:1. 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例题,提问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2. 提问问答:(1)问题:如何确定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2)问题: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3)问题: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分析数据?九、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教材中的例题,绘制一个条形统计图,并分析数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知识点寒假复习提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出每个项目的数据之间的多少。
要点提示: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多少。
直条越长,所表示的数据越大,直条越短,所表示的数据越小。
统计数据时,有时可以一格表示1个单位,如果数据较大,可以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这样绘图、读图都比较简便。
知识点二:制作条形统计图制作条形统计图,直条的高度要和纵轴上的数字一一对应,直条与直条的间隔要均等。
条形统计图分为纵向和横向,横向条形统计图,适用于项目较多,数据不大的情况;竖向条形统计图,适用于项目较少,数据较大的情况。
注意:横向和纵向,原理一样,只是方向不一样。
三、例题精讲考点一: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聪聪制作了一幅统计图,下面选项()有可能是这幅统计图的标题。
A.5个班考试得满分的人数B.3个学生收集塑料瓶的数量C.杭州6~10月的月平均气温D.某学校周一~周五的学生人数2.下图是幼儿园购买水果情况统计图。
(1)这是一幅条形统计图,图中1格表示( )千克水果。
(2)购买最多的水果是( )。
(3)如果1千克苹果2.5元,幼儿园买这些苹果一共要( )元。
3.根据下面四年级1班男生和女生视力调查统计表和统计图,完成下面的题。
(1)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补充完成“男生视力情况统计图”。
(2)请根据下面“女生视力情况统计图”,补充完整上面的统计表。
(3)全班共有()人,其中近视的有()人;有近视的男同学共()人。
考点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4.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质量是轻度污染的有2个城市B.B城市的空气质量最好C.D城市的空气质量为良D.C城市的污染指数要是再下降17,空气质量就达到优了5.王平、李红、宁玉、宋佳、刘玲、魏虎是一个小组的同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第【1】篇〗一、单元教学内容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二、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3课时第1课时平均数一、教学内容:平均数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
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第【1】篇〗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在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在矛盾中发展思辨能力。
3、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须考虑到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在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合理定制一格表示的数量。
学科素养:创新意识、思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一、复习引入1、通过统计表,复习条形统计图中的要素,发现问题:格子不够用了怎么办?9 8 7 6 5 4 3 2 1 0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项目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数量8 2 6 10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2、学生尝试思考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新知探究1、交流成果:a.统计图改成向右画后能够解决问题。
从这个小小的转变中启发思想。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右的,还可以向左,向右。
可以向上下左右任意一个方向。
评价:谢谢这位同学,不仅完美的解决了问题,还让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别的表示的方法。
2、交流成果:b.对比向上加格子的方法与一格表示2的方法。
感受数学中更简洁的方法。
看了这位同学的改法,你有什么启发吗?小结:在统计图中,1格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
(还可以表示3、4、5……)评价:仅仅是改变一下每格表示的数量就解决了问题,谢谢这位同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之处!掌声!2、那么这些统计图中的1格有表示多少呢?图中的直条又表示多少呢?3、看来直条表示的大小与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息息相关,那么这张统计图与刚才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这张图你能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吗?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直条越长,表示的数量就越大。
第4课时统计与数学广角▷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110第4题,P113~115“练习二十五”第14、15、17、20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认识、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进一步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应用意识。
3.经历整理知识、反思学习、自我评价的过程,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平均数,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教学难点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复习1.师:这学期“统计与概率”和“数学广角”部分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的收获。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统计与概率”部分学习了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与它们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与数学广角)【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既唤醒了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又让他们明确了本节课复习的任务。
二、复习平均数1.师:怎样求平均数?【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移多补少”“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2.平均数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学情预设】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区分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3.课件出示教科书P113“练习二十五”第14题。
(1)师:怎样理解“平均水深1.1m”?所有的地方都是1.1m吗?可以结合平均数的知识想一想。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全班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他说得不对,因为平均水深1.1m,有的地方会比1.1m深,有的地方会比1.1m浅,所以身高1.4m的李兵要下河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4)师小结: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不能代表总体中的个例,所以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地对待。
四年级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知识点
统计图的特点:用统计图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直观、更便于比较。
统计图的单位:根据数据来确定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2的倍数,5的倍数,整十数,整百
数
一、例题
北京2012年8月天气情况:
(一)制作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天气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数 9 6 9 5 2
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相同点:都能表示数据的结果。
不同点:统计表表示了项目的数量;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看出各类数据的多或少。
总结:用统计图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直观、更便于比较。
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2、根据统计图填空。
(1)该统计图统计的是( ),根据数据及统计图的实际情况,
你认为统计图中1格代表( )比较合适,请在统计图中把纵轴数据填完整,并完成统计图。
(2)这一月有( )天,这个月的第一天是儿童节,你认为这幅统计图统计的是2013
年( )月的天气。
(3)你还能得到那些信息?
3、根据统计结果填空。
(1)每格表示( )辆汽车。
(2)产量最少是( )月份,是( )辆;产量最多是( )月份,是( )辆。最多与
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 )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 )汽车。
(3)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4、根据统计结果填空。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1)一共调查了( )名同学。
(2)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相差( )人。
(3)参加( )小组的是( )小组人数的2倍。
(4)你还能得到那些信息?
四年级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知识点
一、烙饼类问题策略:
在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的情况下:
①烙3张饼: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反面。
②烙多张饼: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
以先2个2个的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优方法烙,最节省时间。
例题
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2张饼,煎熟一张饼要4分钟(正、反两面各要2分钟),煎6张饼
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变化
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4张饼,煎熟一张饼要4分钟(正、反两面各要2分钟),煎6张饼
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练习一:填一填
1、一张饼有( )面,如果烙一面需要2分钟,烙一张饼需要( )分。
2、烙一张饼需要4分,一只平底锅每次可以同时烙2张饼,那么烙3张饼至少需要( )分。
3、烙一张饼需要4分,一只平底锅每次可以同时烙3张饼,那么烙9张饼至少需要( )分。
练习二:解决问题
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能同时放两张饼,如果煎一张饼(两面)需要2分钟。
(1)煎3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2)煎5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3)煎93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2、沏茶类问题策略: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
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例题
妈妈下班回家做饭,淘米要3分钟,煮饭要30分钟,洗菜要8分钟,切菜要10分钟,炒菜要10分
钟。如果煮饭和炒菜用不同的锅和灶,妈妈将饭菜都做好至少要用多少时间?该怎样安排比较合理
呢?
练习:解决问题
怎样安排才能最节省时间,保证上学不迟到?
3、排队论问题策略: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事情做起,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例题
在课间,李明、王华和张强同时去学校医务室找大夫治病。李明打针要4分,王华换纱布要2分,张
强点眼药水要1分,问大夫如何安排治疗次序,才能使他们耽误上课的时间总和最少?
练习:解决问题
一个理发店,同时来了四位顾客,按他们所理的发型,甲需要15分钟,乙需要25分钟,丙需要18
分钟,丁需要40分钟,如果你是理发师,你会按什么顺序安排,才能使这四个人理发及等候所用的
时间最少?4人共等候多少时间?
4、“田忌赛马”问题策略: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
齐王的下等马。三场两胜,田忌胜出。
例题
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将进行一场乒乓球比赛,每班选出最好的3名同学参赛,选手按实力从强到弱分
3个等级:1级、2级、3级。共打3场球,3局2胜,如果你是四年一班同学,你将怎样安排本班的
3名选手出场比赛,才更有可能打赢比赛?
练习:解决问题
五年级一班和二班举行象棋比赛,每班选出五名选手,每班选手按实力从强到弱分5个等级:1级、
2级、3级、4级和5级。为增大五年一班获胜把握,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对阵策略?
起床
穿衣
整理
被褥
刷牙
洗脸温牛奶烤面包
吃早餐
2分钟6分钟3分钟1分钟3分钟2分钟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