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部编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0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3)1 草原 (6)2 丁香结 (12)3 古诗词三首 (16)4 花之歌 (24)习作变形记 (27)语文园地一 (32)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41)5 七律.长征 (44)6 狼牙山五壮士 (48)7 开国大典 (55)8 灯光 (64)口语交际演讲 (68)习作多彩的活动 (72)语文园地二 (78)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84)9 竹节人 (86)10 宇宙生命之谜 (92)11 故宫博物院 (95)习作 ____让生活更美好 (100)语文园地三 (104)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09)12 桥 (112)13 穷人 (119)14 在柏林 (129)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132)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135)语文园地四 (138)快乐读书吧 (143)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147)15 夏天里的成长 (149)16 盼 (156)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60)习作例文 (163)习作变围绕中心意思写 (166)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168)17 古诗三首 (170)18 只有一个地球 (174)19三黑和土地 (178)20 青山不老 (182)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187)习作书写倡议书 (190)语文园地六 (193)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197)21 文言文二则 (199)22 月光曲 (204)23 京剧趣谈 (210)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212)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216)语文园地七 (220)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223)24 少年闰土 (225)25 好的故事 (232)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36)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41)习作有你,真好 (245)语文园地八 (249)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一9.2—9.6《草原》(3)《丁香结》(3)书法(1)课外阅读(1)二9.9—9.12《古诗词三首》(2)《花之歌》(1)习作(2)《语文园地》(2)三9.16—9.20《七律·长征》(3)《狼牙山五壮士》(3)书法(1)课外阅读(1)中秋节放假四9.23—9.27《开国大典》(3)《灯光》(1)《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五9.29—9.30《语文园地》(2)《竹节人》(3)《宇宙生命之谜》(3)六10.8—10.12《故宫博物院》(1)《习作》(2)书法(1)10.1—10.7国庆节放假七10.1—10.18《语文园地》(2)《桥》(3)《穷人》(3)八10.2—10.25《在柏林》(1)《口语交际》(2)《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九10.28—11.1《夏天里的成长》(3)《盼》(2)《习作》(3)十11.4—11.8《古诗三首》(3)《只有一个地球》(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一11.1—11.15《三黑和土地》(2)《青山不老》(1)《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十二11.1—11.22《文言文二则》(3)《月光曲》(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三12.2—11.29《京剧趣谈》(2)《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四12.2—12.6《少年闰土》(3)《好的故事》(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五12.9—12.1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六12.1—12.20复习(8)十七12.23—2.27复习(8)十八12.30—01.3期末考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3古诗词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中华优秀传统诗词的魅力,激发传承中华文化的理想信念。
语言运用:三首古诗词主题明确,能借此欣赏古人是如何通过精炼的诗歌语言表达观点、营造情境的。
思维能力:学习诗人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法,赏析诗歌淡而有味、耐人咀嚼的意境。
审美创造:三首古诗词都触景生情,托景抒情,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古诗词三首》,一起来欣赏月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山村夜晚的景色吧。
二、学习古诗《宿建德江》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同学们,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齐读古诗)师:(1)这里有一个字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渚”字,它的读音是zhǔ。
请大家跟我再读一遍。
(学生跟读)师:(2)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朗读,这里有一段节奏划分。
请大家按照这个节奏,再次齐读古诗。
(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师:(3)最后,请大家注意诗题中的“德”字,它的写法比较特殊。
请大家跟我一起书空。
(指导“德”字的写法)2.解诗题,明诗意师:接下来,我们来解诗题,明诗意。
(1)首先,诗题中的“宿”是什么意思?对,是留宿的意思。
而“建德江”是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所以,诗题的意思是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
(2)现在,请大家结合注释,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的画面,并尝试说出诗歌的大意。
(学生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说出诗歌大意)师:根据注释,我们知道“渚”是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浪淘沙》教案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一)直接揭题:浪淘沙(二)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三)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三、抓字眼,明诗意(一)初读,理解词义。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二)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
(事物的形状、状态。
)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借用图片理解)(三)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南春》教案设计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20.7.27.2.202021:1521:15:24Jul-2021:15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二〇二〇年七月二日2020年7月2日星期四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21:157.2.202021:157.2.202021:1521:15:247.2.202021:157.2.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7.2.20207.2.202021:1521:1521:15:2421:15:24
5、三军可夺帅也。
Thursday, July 2, 2020July 20Thursday, July 2, 20207/2/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9时15分9时15分2-Jul-207.2.2020
7、人生就是学校。
20.7.220.7.220.7.2。
2020年
7月2日星期四二〇二〇年七月二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
21:1521:15:247.2.2020Thursday, July 2,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
)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
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
(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书湖阴先生壁》。
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过渡到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学《江南春》时,用到了这样的学习方法:①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③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接下来,同学们要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另一首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2.解诗题,明背景。
诗题:“书……壁”意为“在……墙壁上写诗”,与我们学过的苏轼《题西林壁》一诗中的“题……壁”是一个意思。
诗作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的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
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欣赏,便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写在了墙壁上。
3.初读诗歌,读通诗句。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涯、莺”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4.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培养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典诗词感受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1.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浪淘沙(其一)【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感受诗歌中描写的黄河的磅礴气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从我们刚上学开始,《春晓》《静夜思》就一直伴我们成长,现在,请同学们来背一首自己积累的古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3.出示课件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4.出示课件2:诗题解析。
浪淘沙:唐代曲名。
设计意图:通过在课上自由展现背诵积累的古诗能有效的调动课堂气氛,令学生顺利走进学古诗的意境。
二、读通古诗。
1.出示课件3:《浪淘沙》(其一)。
学生读古诗,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2.同时学习生字“涯”,注意多音字“曲”是读一声。
三、理解古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篇略读课文组成。
《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写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要求根据文中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与角色,阐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习作《学写倡议书》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学习园地》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
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
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2.单元重点:(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或表达观点时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
这些关键句,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找到关键句,我们就容易提取关键词。
3.《古诗三首》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
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
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
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导入新课。
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教学()分钟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
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大竹县二郎镇中心小学谭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3、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成诗人。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以诗悟情。
【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兴趣)1、情境导入(吟唱诗歌),并出示课题,齐读诗题,解诗题。
(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题写的诗常常借眼前的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悟。
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就叫题壁诗,著名的题壁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
)2、提出质疑。
读完课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书写在湖阴先生墙壁上的诗;并介绍湖阴先生。
)3、介绍作者王安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生字过关:檐(yán)畦(qí)绕(rào)闼(tà)(茅檐)(菜畦)(绕田)(排闼)(屋檐)(畦田)(围绕)(门闼)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这里形容花木整齐丰美。
闼:推开门。
闼,小门。
三、初读,晓诗文多种方式读诗,学生感知诗歌的美。
(自由读、同桌对读、…)1、读通诗句;2、读准字音;3、听范读,齐读4、读出节奏;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七言绝句一般的节奏停顿划分是:二二三式,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出诗的节奏吧。
(找节奏)5、读出诗的韵律;三、细读,知诗意、赏诗景。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接下来,老师就把课堂交给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然后汇报交流,当同学分享发现时,我们要请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可以作出补充或评价!(一)学生开始小组合作自学,教师巡视。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篇略读课文组成。
《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写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要求根据文中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与角色,阐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习作《学写倡议书》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学习园地》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
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
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2.单元重点:
(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或表达观点时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
这些关键句,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找到关键句,我们就容易提取关键词。
文中主要观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阐释自己的主要观点,我们往往利用题目直接点明中心。
《只有一个地球》的题目简洁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通俗易懂。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表现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2)学写倡议书。
学写倡议书时,首先要注意格式。
标题要鲜明,正文写清倡议的内容,最后要署名并写上日期。
其次观点明确,抓住内容:(1)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最后抓住结尾,表明希望。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人类如何做才能长治久安,作为六年级学生虽然对环境以及环境的破坏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因此在学生本单元的文章时,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的做法是:1.利用互联网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世界,2.教师紧扣训练点进行有效指导。
【教法建议】
1.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展开阅读,在课堂情境中习得阅读方法,注重文本解读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问题意识,从揣摩写法与创作意图出发设计阅读教学,精心选择优质信息进行有效补充和拓展,以读促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本次习作难度不是很大,需要注意几点:倡议书的格式要正确,倡议书的内容要具体,不能泛泛而谈。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17.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簸”。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
4.学习一组写景的古诗,感受作者对大地的赞美,体会借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九曲万里
浪淘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气势雄伟
直上银河同到向往美好生活
千里莺绿红晴朗明丽
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生机勃勃春景优美
令人神往寺楼台烟雨朦胧迷离
净无苔
院内花木成畦洁净清新
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追求自然
门外
两山排闼送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