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难民危机与“普世价值”的困境
- 格式:doc
- 大小:242.00 KB
- 文档页数:10
欧洲难民危机人道主义危机的挑战欧洲难民危机:人道主义危机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治冲突的频繁发生,欧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民危机。
大量的难民涌入欧洲,引发了人道主义危机,对欧洲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体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欧洲难民危机所带来的人道主义危机,并分析其对欧洲国家的各方面带来的挑战。
一、涌入的难民战乱、贫穷和政治迫害等因素导致了大量人民逃离自己的国家,试图寻求安全和稳定的生活。
这些难民大多数来自中东、非洲和亚洲等地,通过海上或者陆路途径到达欧洲。
他们背井离乡,仅凭着一腔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二、人道主义危机难民涌入欧洲的规模庞大,引发了人道主义危机。
难民营的容纳能力严重不足,导致粮食、水源和庇护等基本生存需求难以满足。
同时,由于难民的不断到来,寻求庇护的难民和移民人数增长迅猛,加重了社会资源的压力,引发了社会紧张和冲突。
此外,难民们也面临着健康和卫生条件的恶劣情况,缺乏适当的医疗和卫生设施,容易造成传染疾病的扩散,给难民营的管理带来了巨大困难。
三、政治问题欧洲国家面临难民潮带来的一系列政治问题。
首先,难民危机引发了各个国家和政治派别之间的争议和分歧。
某些国家对难民问题采取开放和友善的姿态,而另一些国家则持保守和关闭的立场。
这使得整个欧洲联盟内部出现了困难和分裂,破坏了欧洲的团结和一体化进程。
其次,由于一些恐怖分子乘难民潮混入,对欧洲国家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这对于已经面临经济和政治压力的国家来说,更加加重了负担,并导致更多的政治问题。
四、经济挑战难民危机给欧洲国家的经济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难民潮使得欧洲国家的就业市场面临竞争压力。
大量的难民涌入,增加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使得本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减少。
此外,为了满足难民的基本需求,欧洲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方便难民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对于欧洲本身正面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来说,无疑增加了额外的压力。
欧洲难民危机_结构、成因及影响分析欧洲难民危机:结构、成因及影响分析引言:自2015年起,欧洲面临着空前的难民危机,成千上万的难民和移民涌入欧洲各国。
这一危机引发了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给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问题的结构、成因以及影响方面进行分析。
一、结构分析欧洲难民危机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的结构特征:1.难民数量激增数百万的难民和移民涌入欧洲各国,对欧洲的承载能力造成了巨大挑战。
这些难民来自中东、非洲等地的战乱和贫困地区,他们希望在欧洲寻求安全和更好的生活。
这一大量的人口流动导致了欧洲各国无法有效应对。
2.流动路径波动欧洲难民危机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流动路径。
最初,难民主要通过地中海地区来到欧洲,然后途经巴尔干半岛进入中欧,最终分散到各个欧洲国家。
后来,由于欧洲各国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边境控制政策,大部分难民改变了流动路径,选择从地中海东部、土耳其经地路进入欧洲。
3.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分歧欧洲各国在面对难民危机时存在明显的合作和分歧。
一方面,欧洲各国意识到只有合作共同应对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于是推出了欧盟难民分配方案。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利益和政治考虑,各国在具体实施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这种合作与分歧并存的状况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
二、成因分析欧洲难民危机形成的背后存在多方面的原因:1.中东和非洲的冲突和贫困中东地区的战乱、国家崩溃以及非洲地区的贫困和政治动荡,直接导致了大量的人民离开家园。
战争和贫困使他们不得不寻求安全和生计的地方。
2.移民网络和人口信息的传播移民网络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容易,并使得更多人选择了移民和难民的方式来进入欧洲。
各种社交媒体和通信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对于移民和难民的情况了解更为广泛。
3.欧洲政策的不一致和阻碍欧洲各国在处理难民问题上的政策不一致和存在的阻碍也是难民危机形成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部分国家采取较为严格的边境控制政策,不愿承担更多的难民;另一方面,欧盟难民分配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多方面的阻碍。
欧洲难民危机对当下国际形势的影响与应对随着中东和北非地区局势的动荡和战乱不断加剧,欧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民危机。
大量的难民涌入欧洲国家,给当下的国际形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以及政治三个方面探讨欧洲难民危机对当下国际形势的影响,并对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出建议。
一、经济影响欧洲难民危机对当地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大量的难民涌入欧洲国家,需要提供住所、食物、教育和医疗等基本服务。
各国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难民的接纳和安置,给当地经济造成了负担。
同时,工作机会的稀缺也导致本地居民和难民之间的就业竞争加剧,不稳定的经济环境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紧张氛围。
二、社会影响欧洲难民危机引发了社会的不安和分歧。
一些人担心大规模的难民涌入会对本地文化和社会秩序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而一些难民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这给社会和谐带来了威胁。
社会的不安定和紧张氛围给恐怖主义等极端势力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进一步加剧了地区安全局势。
三、政治影响欧洲难民危机对欧盟及其成员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成员国对于难民危机的看法存在分歧,无法达成共识。
一些国家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限制难民的入境,这导致了欧盟内部矛盾的激化。
同时,难民危机也被一些极右翼政党利用,加剧了民粹主义的崛起,削弱了欧洲统一的力量,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构成了严重挑战。
针对欧洲难民危机对当下国际形势所带来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难民危机。
各国应就难民的接纳和定居问题进行协商,共同承担难民的分担责任。
同时,国际社会应加大对冲突地区的援助力度,帮助其重建和稳定,减少战乱导致的难民潮。
二、改善经济条件经济是解决难民危机的关键。
国际社会应加大对难民接纳国家的经济援助力度,帮助其满足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通过对难民进行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就业能力,减少对当地资源的压力,实现难民与本地居民的共赢。
三、加强社会融合为了缓解社会紧张局势,接纳国家需要加强对难民的社会融合。
难民危机背景下的欧洲避难体系_政策框架、现实困境与发展前景难民危机背景下的欧洲避难体系:政策框架、现实困境与发展前景引言:自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大陆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难民涌入欧洲不仅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挑战,而且也对欧洲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人文价值观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为了应对这个危机,欧洲各国建立了大规模的避难体系,旨在处理难民问题并为其提供帮助。
本文将探讨这一体系的政策框架、现实困境和发展前景。
一、政策框架:欧洲避难体系的政策框架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体系。
首先,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和指导原则,旨在协调各国的行动并保护难民的权益。
其次,各个成员国基于欧盟框架制定了自己的法律和政策,并且享有主权决定是否接纳难民。
最后,社会组织和非政府机构在辅助政府的同时,提供重要的服务和支持,如庇护所、法律援助等。
二、现实困境:然而,欧洲避难体系当前面临着重重现实困境。
首先,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不够充分,导致难民流动的管理困难重重。
第二,大规模的难民涌入导致了存放和安置的问题。
许多难民被迫在临时避难所生活,住房和基本设施的短缺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欧洲国家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应对难民危机导致了经济的负担。
最后,一些民众对难民的融入和安全问题表示担忧,这增加了社会紧张局势的风险。
三、发展前景:尽管欧洲避难体系面临许多困境,但仍然存在一些发展前景。
首先,欧盟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应对难民危机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加强与源国的合作,解决冲突、推动发展,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难民的涌入。
此外,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和融入机会,欧洲国家可以帮助难民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更多支持。
结论:难民危机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欧洲避难体系的政策框架、现实困境和发展前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欧洲国家应该继续加强协作,平衡好各方利益,为难民提供更好的帮助与支持,并致力于推动全球难民问题的根本解决。
欧洲难民危机解决方案引言欧洲难民危机是指自2015年以来,大量来自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难民涌入欧洲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与政治问题。
这一危机给欧洲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
然而,解决这一危机并非易事,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制定并落实一套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欧洲难民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旨在为解决这一危机提供一些参考。
背景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政治动荡和冲突不断加剧,导致大量居民逃离自己的国家。
其中,叙利亚内战是导致难民潮不断涌入欧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也有来自阿富汗、伊拉克、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等国家的难民。
这些难民在追求安全和自由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不得不选择离开自己的家园。
欧洲国家对于难民潮的涌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欧洲各国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有限,无法承受大量难民的涌入。
其次,由于难民流动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文化差异,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种族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欧洲的社会和政治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欧洲难民危机解决方案1. 国际合作和共享责任解决欧洲难民危机的首要问题是各国间的合作和责任共担。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各国应主动参与难民救援和安置工作,积极提供援助和资源支持,共同承担大规模难民流入所带来的压力。
2. 建立集中式难民安置机构欧洲国家应建立集中式的难民安置机构,提供临时住所、食品、医疗和教育等基本服务,帮助难民顺利融入社会。
这些集中式机构可以更好地管理难民流动,减少难民在社会中的流浪和滞留问题。
3. 加强边境管理和安全防护为了应对难民潮,欧洲各国应加强边境管理和安全防护。
可以采取增加边境巡逻人员、加强边境检查和控制措施等手段,有效防止非法难民的涌入和安全隐患的产生。
此外,通过加强与中东和北非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人口走私和非法入境活动,从根本上减少难民潮的产生。
4. 促进难民社会融入欧洲国家应加大对难民的社会融入力度,提供基本的法律保护、语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支持。
欧洲移民危机难民与边境欧洲移民危机:难民与边境近年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欧洲移民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大量的难民涌入欧洲各国边境,给当地政府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难民问题的成因、对欧洲边境国家的影响以及可能应对的措施。
一、难民问题的成因首先,需要了解难民问题的成因。
难民大量涌入欧洲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首先是战争和冲突,例如中东地区的叙利亚内战,以及非洲地区的多国冲突,迫使成千上万的人民逃离家园。
其次是经济不发达,贫困和失业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求更好的生活。
最后,政治迫害和人权问题也是一些难民离开家园的原因。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移民潮的形成。
二、难民危机对欧洲边境国家的影响难民危机给欧洲边境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人道主义危机,因为许多难民并没有足够的住所和必需品。
这给边境国家的救援机构和志愿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其次是经济和社会影响,大规模的移民对当地的就业和社会福利体系造成了冲击。
难民的大量抵达也导致了社会的紧张局势,例如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的抬头,社会秩序的问题等。
三、应对移民危机的措施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欧洲边境国家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边境管控,加强海岸警卫队的巡逻以阻止非法移民的入境。
其次是改善难民接待条件,提供基本的住所和生活必需品,为他们提供医疗和教育服务,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
同时,国际社会应当加大援助力度,帮助欧洲国家分担难民负担,支持难民回归家园或者在当地融入。
此外,欧盟成员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移民政策和行动计划,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
综上所述,欧洲移民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影响着欧洲边境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国的合作与努力,加强边境管控,改善难民接待条件,并加大国际援助力度。
只有通过合作和努力,才能找到解决这一危机的可行途径,实现欧洲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欧洲难民危机对欧盟的挑战欧洲近年来发生的难民危机给欧盟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大量涌入的难民和移民给欧盟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压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欧洲难民危机给欧盟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方法。
1. 社会挑战难民危机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动。
大量难民和移民的涌入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改变,不同文化、宗教背景的人们聚居在同一地区,社会融合和文化冲突问题凸显。
首先,欧洲各国面临着社会融合的问题。
难民的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与欧洲国家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存在差异,融入当地社会变得异常困难。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促进难民的融入,加强教育、培训和语言学习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地文化和社会。
其次,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成为了社会稳定的隐患。
在一些地区,难民与居民之间出现了冲突和对立,甚至出现了一些骚乱事件。
欧盟成员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不同社群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构建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2. 经济挑战欧洲难民危机对欧盟的经济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难民进入欧洲,不仅需要提供基本的住所、食物和医疗等救助,还需要提供就业机会和教育培训等支持,这给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首先,难民进入欧洲后,需要提供住房和基本生活保障。
这对欧盟成员国的住房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有可能导致住房紧张和社会保障资源的过度消耗。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加强住房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确保既能满足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又不会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冲击。
其次,难民也需要适应欧洲的就业市场。
为了避免难民成为长期依赖福利的群体,欧盟成员国需要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帮助难民融入欧洲的劳动力市场,实现自给自足。
同时,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3. 政治挑战欧洲难民危机也对欧盟的政治稳定和一体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成员国在处理难民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议加大了欧盟内部的矛盾,甚至对整个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产生了不利影响。
欧洲难民潮带来的思考作者:贾烈英2015年,欧洲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潮,从中东和北非涌向欧洲的难民约有150万人。
阿拉伯世界一向被视为欧洲的“后院”,也是本次难民潮主要的发源地,这次难民潮给欧盟带来了诸多挑战,值得认真思考。
难民潮挑战欧盟价值观面对这次二战以来最大难民潮的冲击,欧盟成员国的态度不尽相同。
大国之间不一致,共同的司法内务政策受到考验,欧盟的道德与制度优越感也受到质疑,欧洲的政治秩序遭遇了一场空前危机。
首先,德国的政治影响力进一步加大。
法德是欧盟一体化的发动机,两国在重大问题上总是尽量相互协调和配合。
但是由于法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况且人口中穆斯林比例已经超过了10%,所以政府对于接纳更多中东难民很谨慎。
其次,欧盟共同的难民政策受到挑战。
欧盟的难民政策经历了一个各国各自为政到相互合作与协调,再逐步统一至欧盟框架之下的过程,并最终逐步形成共同的难民政策。
但是统一的难民政策却难以顺利落实。
大国任性改变态度,小国更以国力不足拒不执行。
面对欧盟战略上的软弱无力,人们不禁会问,欧盟还能存在多久?欧盟引以为傲的“欧洲各大共同体、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刑事领域警务与司法合作”,这三大支柱都不足以处理家门口的问题,欧盟在世界政治中的发言权必将大打折扣。
再次,难民潮也使欧盟宣扬的普世价值观陷入困境。
多年来,欧洲一直是很多政治、经济、社会规范的诞生地与输出地,比如主权、市场经济、国际法、人权、民主等,欧洲也为自己的规范性权力感到自豪甚至到了傲慢的程度。
而对其输出的战争,殖民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多领域的危机,干涉主义灾难等却避而不谈。
这次欧洲家门口的难民潮使欧洲左右为难,挑战直指欧盟深层次的普世价值观。
难民潮呼唤全球治理当前,难民潮主要冲击的是欧盟的大门,却需要世界的通力合作来解决。
随着交通手段、信息技术的助力,跨境问题日益突出。
除了国家间的双边合作外,区域合作、全球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要想彻底解决难民潮,必须重新对世界秩序进行深刻反思。
欧洲难民危机与“普世价值”的困境一场罕见的难民危机正在横扫欧洲。
2015年以来,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陷入所谓“阿拉伯之春”国家的百万难民如潮水般涌入欧洲。
回想2 011年前后“阿拉伯之春”爆发之际,西方世界几乎是一片欢呼声,认为这是“普世价值”的胜利,“一个民主的新中东即将诞生”。
但仅五年左右时间,这种欢呼几乎变成了惊叫——巨大的难民潮强烈地冲击了欧洲社会。
人们不禁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欧洲今天面临的难民危机与西方在中东地区不遗余力推广的所谓“普世价值”有直接联系。
这场难民危机暴露了“普世价值”本身存在的诸多悖论和困境,对此作出深刻反思,对于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未来都有重要启示。
“普世价值”的傲慢与代价西方把自己界定的“自由”、“民主”、“人权”奉为“普世价值”,在全世界到处推广,甚至不惜使用武力。
这种傲慢源自西方一些人秉持的社会历史观,这一历史观认为,西方制度模式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最高阶段,人类发展到了西方政治经济模式,历史就终结了;这种傲慢很大程度上也是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传统的延续,认为自己的信仰代表了世界上唯一的真理,只有这种宗教得到“普世”,人类才可能得到拯救。
这两者的结合使西方世界一大批笃信“普世价值”的人唯我独尊,不遗余力地向别国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模式。
本世纪头十余年,世界目睹了美欧“普世价值”派在中东推动的两波“民主化”。
第一波是2003年美国在英国等少数国家支持下,发动伊拉克战争,并推出“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
该计划企图按照美国模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东国家进行“民主改造”,以“铲除恐怖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美国和西方的威胁”。
然而,“民主改造”计划进展得很不顺利,美国占领下的伊拉克非但没有成为中东国家民主的样板,反而成了不同教派和族裔厮杀的疆场。
更令美国惊讶的是,2006年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被美国认为是恐怖组织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大获全胜,“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也暂时陷入了低潮。
但美欧的“普世价值”派不甘心。
他们利用中东地区人民的变革诉求,通过推特、脸谱等新媒体,极力向中东民众灌输一种神话:只要接受他们的“普世价值”,特别是西方民主制度,这些国家存在的体制僵化、经济凋敝、贪污腐败、年轻人失业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于是就有了2011年前后开始的中东地区第二波“民主化”:所谓“阿拉伯之春”迅速从突尼斯扩展到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
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大国又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名义,公开进行军事干预,支持反对派颠覆国家政权。
利比亚卡扎菲政权迅速垮台,国家四分五裂,几乎陷入无政府状态;突尼斯经济遭受重创;也门动荡和战乱不止;埃及经济凋敝,社会混乱,最终军人推翻民选政府;叙利亚则陷入全面战争,经济崩溃,社会解体,全国约一半人口流离失所,一个原本初步繁荣稳定的国家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中东大乱之际,极端组织趁势而起,引发了更为严峻的局势。
美欧“普世价值”派的傲慢在于,他们从来不问中东国家老百姓自己的感受和偏好,就武断地认为西方界定的“普世价值”是这些国家的最好归宿,结果把这些国家搞得分崩离析、生灵涂炭,恐怖主义迅速蔓延。
造了这么大的孽,西方“普世价值”派却从不向这些国家和人民道一声歉。
当然,这种傲慢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欧洲难民危机就是这种代价之一。
“普世价值”的悖论与困境在一浪高过一浪的难民潮面前,西方宣扬的所谓“普世价值”本身存在的悖论和面临的困境也暴露无遗,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欧洲难民危机表明,西方界定的所谓“普世价值”与中东国家的国情民情严重脱节,这也是“阿拉伯之春”迅速变成“阿拉伯之冬”的主要原因。
西方认为可以给中东地区带来正义和幸福的“普世价值”,非但没有带来“福”,反而带来了“孽”。
它破坏了不同教派和族裔间曾经存在的脆弱平衡,导致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迅速坐大,而这一切最终又以难民危机等方式把欧洲一并卷入。
国家作为一个有机体,至少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阿拉伯之春”所改变的最多只是这些国家政治层面的某些表象,另外两个层面根本改变不了。
此外,阿拉伯世界诸如教派冲突、族裔矛盾、人口爆炸、经济结构单一等难题,“普世价值”一个也解决不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使原有问题变得更为严峻了。
其次,在欧洲难民危机考验下,西方民主政治站到了“普世价值”的对立面。
欧洲主要国家大多曾积极参与推动中东的“阿拉伯之春”,却只想坐收渔利,不想如何承担难民危机的后果。
根据联合国《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任何缔约国在面对难民或避难寻求者的时候,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其驱逐或送回(即“不推回原则”),而是首先要经过一个甄别程序确定难民身份。
但是自难民危机爆发以来,欧盟成员匈牙利率先在与塞尔维亚边境修建藩篱,对硬闯边界的难民使用催泪瓦斯,后又干脆开放边境,让难民自由涌向德国和奥地利,震动了相关国家的政坛。
以德国为例,围绕难民问题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总理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受到质疑,支持率下滑。
虽然欧盟通过决定,要求把已在希腊和意大利登记的16万难民安置在28个欧盟成员国中,但多数东欧国家表示坚决反对。
西方民主制度下,政客只对本国的部分选民负责,不对其他国家的人民负责,而民众也大多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怎能期待这样的民主政治来帮助实现世界所有地区人民的人权?更何况欧洲国家今天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大都不好,自己国内少数族裔的权利问题还没处理好,又如何指望他们欢迎来自中东地区的大批难民?第三,“普世价值”已越来越难以包容“多元文化主义”。
西方“普世价值”派长期以来声称他们接受“多元文化主义”,主张不分性别、种族、宗教、语言和信仰,一个国家的所有民众都应该享受同样的人权。
但这次难民危机中,欧洲多数国家民众和政府都对来自中东的穆斯林充满了疑虑和不安,排外情绪高涨,已导致欧洲政坛右翼势力迅速上升和“多元文化主义”进一步走衰,这与西方道貌岸然的“普世价值”主张是矛盾的。
其实,英国首相卡梅伦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早已公开承认,其国内长期奉行的“多元文化主义”已经失败。
随着“多元文化主义”走衰,“普世价值”的“含金量”已不断减小。
欧洲难民危机进一步深化,将会加剧这个趋势。
最后,在欧洲难民危机冲击下,抽象的“普世价值”理念与西方国家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凸显。
西方多年来一直高调推动以“普世价值”为基础的“价值观外交”,展示“民主国家”的“道德优越感”。
但在严峻的难民危机面前,欧盟内部基于各种利益的分歧和矛盾一下子暴露无遗。
抽象地谈“普世价值”,大家似乎都有共识,一旦涉及各自的具体利益,各种矛盾、分歧乃至冲突马上浮现,这种现象早已存在,在危机到来时更加突出。
在这场难民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早已陷入财政危机的南欧国家,紧接着是中东欧国家。
这些国家自身困难重重,谁也不愿意为捍卫抽象的“普世价值”去背负巨大的难民包袱。
欧洲大国间的矛盾也公开化:英、法是“阿拉伯之春”重要推手,理应为难民潮担负更多责任,但英、法出于国内民意的强烈反弹,成了最不愿承担责任的欧洲大国。
成为众矢之的的还有“阿拉伯之春”的始作俑者美国。
美国以担心恐怖分子混入国内为由,不愿过多接收难民,与其此前强势介入所谓“阿拉伯之春”形成巨大反差,可见其自身利益远比“普世价值”重要。
这些情形对西方世界也是一个讽刺:与其对外推行抽象的“普世价值”,还不如先在西方国家内部就如何认同“普世价值”达成共识。
如果西方自己对践行“普世价值”的重要性都模棱两可,一旦自己的利益受损,就把“普世价值”放在一边的话,那还有什么资格对外大肆推广这些理念呢?危机的反思与启示分析欧洲难民危机以及“普世价值”所面临的困境,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都有重要启示。
对自称是普世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抽象的价值观念,我们一定要问一个为什么。
唯有这样,才能防止被西方话语所迷惑。
西方推动的所谓“普世价值”给中东带来了灾难,给欧洲自身带来了难民危机,这不仅凸显了“普世价值”本身存在的悖论和困境,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
如果中国当初没有坚持,未能抵御所谓“普世价值”忽悠的话,可能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中国已经在自己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条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这场危机也表明,西方打着“普世价值”旗号以求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恐将越来越难以为继。
即使西方的这些行为不会戛然而止,但世界上觉醒过来的人将越来越多。
以“普世价值”为基础的话语霸权地位将随着“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而进一步走向衰落,直至寿终正寝。
今天的全球治理呼唤着超越西方逻辑的新政治话语。
西方把自己武断界定的“自由”、“民主”、“人权”作为“普世价值”来推销,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已给世界带来太多的冲突、战乱和人间悲剧。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思想,来供世界选择。
例如,中国一直主张的“和平与发展”理念,不仅是对中国自己所走道路的正确总结,也代表了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
“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的惨痛教训已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没有“和平”,“自由”、“民主”、“人权”将难以维系;没有“发展”,“自由”、“民主”、“人权”将是何等的脆弱!其实,西方同样应该推动中东地区沿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走,这是“治本”的方法,否则它根本无法承受强行推动“普世价值”给自己带来的后果。
柏林墙虽然倒了,但世界上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墙、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墙、不同宗教和文明之间的墙反而越来越高了。
这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唯我独尊、向全世界强行推销自己界定的“普世价值”所造成的。
我们应该更透彻地解构西方“普世价值”话语,揭示其诸多悖论和困境,最终给西方话语霸权划上句号,为中国、为世界赢得更多的公正、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