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果实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29.78 KB
- 文档页数:6
李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史辉;邓伯勋;陈锡雄
【期刊名称】《莆田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15)002
【摘要】采用分先光度法,研究了李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包括不同温度、pH 值、底物浓度和抑制剂对PPO活性的影响,以及PPO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李PPO的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5.5;Km为123mmol/L;Vm为0.522△OD/min;90℃热处理2min可钝化PPO的活性;抗坏血酸和亚硫酸钠为强抑制剂,质量分数为189mg/kg的亚硫酸钠和317mg/kg的抗坏血酸能有效抑制PPO的活性.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史辉;邓伯勋;陈锡雄
【作者单位】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福建,宁德,352100;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0;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福建,宁德,3521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6.5;S662.3
【相关文献】
1.丝瓜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J], 康娟;庄尹宏;林碧英;温庆放;温文旭;朱海生
2.芹菜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及抑制效果的研究 [J], 王凯晨;乔勇进;王梦晗;王晓;钟
敏增;刘国利
3.玫瑰花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J], 姬懿珊;冯作山;刘峰娟;刘伟君;陶永霞
4.西南冷凉高地不同品种马铃薯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及其抑制剂的研究 [J], 王世敏;刘健君;程金朋;李周;胡志芳;程立君
5.莴笋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J], 李利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摘要: 采用分光光度法, 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 PPO) 的催化特性、最适波长、最适反应时间、最适温度、最适pH 值、热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 同时研究了Vc、EDTA、NaCl、柠檬酸4种添加剂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板栗仁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0nm, 最佳反应时间为3min, 最适反应温度为30℃ , 最适pH 值为6. 0, 米氏常数Km = 0.0694mo l/L, Vmax = 3.918OD/min。
95℃水浴处理5min该酶已基本失活, 其中V c和EDTA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板栗; 多酚氧化酶; 褐变; 抑制多酚氧化酶( Polyphenolox idase, PPO ) 是由核基因编码的铜金属酶, 其酶促褐变机制是: 内源性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醌, 醌再相互作用生成高分子聚合物, 从而导致褐色素的生成。
它能催化两类不同的反应, 可以使一元酚羟基化, 生成相应的邻二羟基化合物;也可以氧化邻苯二酚生成醌[ 1]。
而酚类物质是果疏组织褐变的物质基础, 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 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生长环境以及不同的发育期, 其褐变的主要酚类物质均有所不同, 导致酶褐变活性也有所差异。
云南富产板栗, 但对板栗仁PPO 的活性及影响活性因素的研究则未见报道。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板栗市场购外观良好, 无病虫害, 无机械损伤新鲜的云南板栗。
1.2试剂与仪器主要试剂: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P)、邻苯二酚、乙酸钠、冰乙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甲醇、乙醛、盐酸、维生素C ( V c)、EDTA、柠檬酸、氯化钠等, 均为国产分析纯。
主要试验仪器: TGL - 16G 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722W 型分光光度计、HH - 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冰箱等。
1.3试验方法1.3.1粗酶液的制备酶液提取参照文献[ 2] 的方法, 有所改进。
· 62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EC1.11.1.7)收稿日期:2012-03-30 *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1625)。
作者简介:丁薪源(1989—),女,吉林德惠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
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一丁薪源,曹建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综述了过氧化物酶在植物抗性方面的作用及研究意义,并对抗性相关酶POD 的分离纯化、同工酶谱、酶结构及分布等酶学特性进行了综述。
分析得到,果蔬中过氧化物酶的最适pH 范围大部分集中在5.0~7.0之间,最适温度集中在30~60 ℃,对于大部分果蔬的过氧化物酶,Fe 2+、Fe 3+、Ca 2+、Mg 2+等金属离子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表面活性剂PEG 、SDS 和DETA 的激活作用不明显,甲醇、乙醇、丙酮、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大多数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分子量在30~60 ku 范围内,不同品种、不同发育期、不同器官之间的同工酶种类有所差异。
同时,对过氧化物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植物抗性;过氧化物酶;酶学特性;同工酶;果蔬中图分类号:TS 20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2)10-0062-05Characteristics of peroxidase from fruit and vegetable researchprogressDING Xin-yuan, CAO Jian-ka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 Nutritional Engineering, Chines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peroxidase’s role in plant resistanc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peroxidase, such as purification, isozymes,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P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pH of the peroxidase in many fruits and vegetables concentrated in 5.0~7.0,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concentrated in 30~60 ℃. For many fruits and vegetables, peroxidase activities were stimulated in different degrees by some metal ions like Fe 2+, Fe 3+, Ca 2+, Mg 2+, and almost weren’t stimulated by surfactant like PEG, SDS, DETA. Methanol, ethanol, acetone, ascorbic acid, citric acid, L-cysteine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inhibition to the peroxidase. Molecular weights of most of the PODs vary from 30 ku to 60 ku, and isoenzyme types a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varieties,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different organs. This paper gave an overview of peroxidase development prospects.Key words : plant resistance; peroxidase; enzymatic characteristics; isozymes; fruits and vegetables果蔬过氧化物酶酶学特性研究进展· 63 ·2012年 第37卷 第10期类氧化酶,可催化由过氧化氢参与的各种氧化反应,如催化酚类和胺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应用综述马烨09营养20090804159(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摘要: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简称PPO)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中的一种铜结合酶。
它是由核基因编码、多基因控制,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一定的方式转运至质体内而成为具酶活性的形式,对农产品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
本文系作者在结合了多篇文章和研究报道后简单的论述了其在生物中的存在和定位、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及应用进展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发展前景。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应用进展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能催化多酚类氧化成醌类的含铜质体金属酶[2]。
由于多酚氧化酶的酶促褐变与果蔬加工、茶叶品质、组培成功等密切相关,人们很早就开始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多酚氧化酶各方面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本文就多酚氧化酶的生理作用、功能、定位分布做简要介绍。
1 多酚氧化酶的分布和定位PPO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中。
PPO相当稳定,甚至在土壤中已腐烂的植物残渣上都可检测到PPO的活性。
研究表明,有活性的PPO定位于正常细胞的质体中。
叶绿体的PPO存在于类囊体上,其它类型质体的PPO存在于各种囊泡上。
定位于类囊体的PPO究竟是结合于类囊体膜上,还是溶解在膜腔中,目前尚无定论。
虽然几乎所有的质体中都包含PPO,但在某些组织中很难检测到PPO活性:例如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保卫细胞的质体。
有些报道认为PPO位于腔中,如马铃薯毛状体的Mr 为59000的PPO,番茄PPOE基因产物,蚕豆PPO。
与此相反,Soderhall和Soderhall认为,萝卜的PPO 最初合成时无活性,是可溶性(不与膜相连)的PPO前体,在进行分级分离时才与膜结合,从而造成与膜结合的假象[1]。
2 多酚氧化酶的分子结构2.1 PPO的基因特性PPO是由核基因编码,多个基因控制,表现出多基因的家族性。
橄榄若干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初析
许家辉;黄宇媚
【期刊名称】《福建果树》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橄榄若干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初析(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350013)许家辉(福建农业大学园艺系350002)黄宇媚,刘星辉橄榄(CanariumalbumRaeusch)又称奇果、果。
属橄榄科橄榄属,为我国特产名果,鲜食与加工均宜,可供出口创汇。
过去对徽...
【总页数】3页(P4-6)
【作者】许家辉;黄宇媚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福建农业大学园艺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7.503.2
【相关文献】
1.福州市主栽橄榄品种与若干鲜食橄榄优株的ISSR分析 [J], 陈明贤;张庆举;陈清西;林玉芳
2.果橄榄新品种‘江津白园橄榄’选育初报 [J], 朱恒星;胡曦;黄小辉;李秀珍;冯大兰;陈玉麟;陈勇
3.3个引进油橄榄品种初榨油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J], 向春蓉;徐洲;王寒冬;刘捷;丁春邦;李天;杨泽身
4.陇南市引种土耳其7个油橄榄品种试验初报 [J], 赵梦炯;姜成英;吴文俊;陈炜青;
金高明;马成艳;戚建莉
5.果用杨梅慈溪若干地方品种亲源关系初析 [J], 孙志栋;柴春燕;陈惠云;黄胜利;徐永江;林长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一般原理及操作技术方法。
2了解酶的活性与植物组织褐变以及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马铃薯不耐储藏,在加工过程中去皮切分后非常容易发生酶促褐变,使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大为降低,制约着马铃薯的开发利用。
酶促褐变是马铃薯加工产业必须解决的难题。
其中多酚氧化酶是导致马铃薯等果蔬发生酶促褐变的重要酶类。
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小直接影响酶促褐变程度。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PPO)又称酪氨酸酶、儿茶酚酶、酚酶等.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含铜氧化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
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后,PPO催化酚与02氧化形成醌,使组织形成褐变.以便损伤恢复,防止或减少感染,提高抗病能力。
研究多酚氧化酶的特性对食品的加工与保藏工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检测食品中多酚氧化酶具有重要意义。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一定的温度、pH条件下,有氧存在时,能使催化邻苯二酚氧化生成有色物质,单位时间内有色物质在410 nm处的吸光度与酶活性强弱成正相关,在分光光度计410nm处使反应体系的0D值产生变化,通过0D值的变化确定PPO的酶活大小。
多酚氧化酶邻苯二酚(儿茶酚)+ 1 / 2O2 -------------------------------- 邻醌+ H2O三、试验材料、试剂及试验用品1. 材料:马铃薯块茎。
2. 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研钵;试管;移液管;容量瓶3 .试剂:0.1mmol/L 磷酸缓冲液(pH=7.0);0.01mol/L 邻苯二酚;0.1mol/L 磷酸氢二钠;0.1mol/L 磷酸二氢钠;10mmol/L柠檬酸;10mmol/L抗坏血酸;10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10mmol/L 亚硫酸钠四、实验方法:1•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取0.5g马铃薯块茎样品,加入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7.0)3ml,研磨匀浆,转移到离心管中,再用7mL磷酸缓冲液冲洗研钵,合并提取液,在4C下离心(8000r/min)5min,取上清液为多酚氧化酶提取液,并量取粗酶液体积。
肥城桃果实中过氧化物酶的特性研究
王娟
【期刊名称】《北方园艺》
【年(卷),期】2012(000)015
【摘要】以肥城桃果实为试材,分离纯化了引起酶促褐变的过氧化物酶(POD),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OD仅存在于可溶性组织中,以绿原酸和过氧化氢(H2O2)为底物POD的Km值分别为0.36和0.48 mmol/L,以4-甲氧基-α-萘酚(4MN)和H2O2为底物POD的Km值分别为0.39和0.17 mmol/L.以绿原酸为底物时POD对H2O2的催化效率(Vm/Km)显著高于以4MN为底物时的催化效率.用等电聚焦和阳离子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POD,均检测到2条碱性POD同工酶条带,用Western分析不能区分POD的2种同工酶.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王娟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园林工程系,山东菏泽27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5.3
【相关文献】
1.几种柑橘果实白皮层中过氧化物酶特性的比较研究 [J], 蒲彪;李庆
2.阿魏菇中过氧化物酶特性研究 [J], 张桂芝;谢朝良;陈钢;唐林新
3.板栗果实过氧化物酶与多酚氧化酶特性的研究 [J], 陶月良;邱君正;林华;章苏凤;
叶茂宗;黄品湖;郭秀珠
4.杨桃果实过氧化物酶特性及其抑制条件研究 [J], 詹嘉红
5.橄榄果实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 [J], 谢倩;陈清西;王威;叶玲;黄丽娜;袁亚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献综述生物工程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摘要: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各类果蔬植物中,其活性调控对于果蔬加工、保藏及茶叶初加工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着重归纳了多酚氧化酶的催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结合果蔬抑褐保鲜及茶叶加工的应用实例进行了分类综述,并指出了多酚氧化酶在未来生物技术中的价值空间。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酶活;抑制剂;褐变;保鲜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能催化多酚类氧化成醌类的含铜质体金属酶。
由于多酚氧化酶的酶促褐变与果蔬加工、茶叶品质、组培成功等密切相关,人们很早就开始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本文就多酚氧化酶类型、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环境因子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因此,通过多酚氧化酶学性质研究,为果蔬加工过程控制褐变提供了相对广阔的工业化技术和理想方法。
1 多酚氧化酶简介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氧化还原酶;EC 1.10.3.1),是一类氧化还原酶,其由铜离子辅基和主酶两部分组成,铜离子辅基不可透析。
多酚氧化酶首先由Yoghid在1883年在日本漆树研究过程中发现,1938年KeilinD和MannG在对蘑菇的研究中实现了蘑菇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和纯化,并将其命名为Polyphenol Oxidase[1]。
由于其与食品加工和蔬菜保鲜与贮藏运输有着密切的关系,之后多酚氧化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其生化、生理学性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多酚氧化酶在有氧条件下能选择性催化酚类羟基化,把其氧化成醌,这一特性使得多酚氧化酶在工业、食品和环境保护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利用多酚氧化酶来催化氧化儿茶素形成茶黄素及茶饮料中独特的风味物质,烟草中利用其来形成独特的品质,利用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去除工业污水中的多酚类有毒物质等等。
此外,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来源广泛,可以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得到。
2 多酚氧化酶的分类多酚氧化酶在植物界乃至动物界分布广泛,由于其检测方便,是被最早研究的几类酶之一[2]。
丝瓜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初步研究黄树苹;谈太明;徐长城;谈杰【期刊名称】《中国蔬菜》【年(卷),期】2009(000)010【摘要】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应用分光光度法对丝瓜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丝瓜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20 ℃,最适pH值是6.8.反应体系在15~25 ℃、pH值6.4~7.2之间有较高的活性.丝瓜多酚氧化酶的热稳定性试验表明,在沸水中处理3 min,残留的酶活性仅为处理前的4.81 %,而在60 ℃处理3 min,残留的酶活性还有38.08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米氏方程Km=0.067 56 mol·L-1,Vmax=0.238 5 A410·min-1.单一的抑制剂VC 和硫代硫酸钠对丝瓜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有效抑制浓度不同,VC的有效抑制浓度最低,为50.0 mg·L-1,其次是硫代硫酸钠,为100 mg·L-1,柠檬酸的抑制效果最弱.【总页数】6页(P17-22)【作者】黄树苹;谈太明;徐长城;谈杰【作者单位】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50030;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50030;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50030;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2.4【相关文献】1.丝瓜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J], 康娟;庄尹宏;林碧英;温庆放;温文旭;朱海生2.国产大麦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J], 韩龙;王贵庆3.大麦发芽过程中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初步研究 [J], 孙丽华;李秀琳;徐凯;孙俊;张天雪;赵长新4.蘑菇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初步研究 [J], 邵伟;乐超银;黄艺;熊泽;唐明5.南烛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J], 徐广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