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

2. 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并能熟练进行乘方运算;

3. 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理数的乘方

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 ). 即有:n a a a a n ???=个

.在n

a 中,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

要点诠释:

(1)乘方与幂不同,乘方是几个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2)底数一定是相同的因数,当底数不是单纯的一个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

(3)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要点二、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3)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4)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即 . 要点诠释:

(1)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一样,首先应确定幂的符号,然后再计算幂的绝对值.

(2)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高清课堂: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 35684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要点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要点诠释:

(1)有理数运算分三级,并且从高级到低级进行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三级运算;

(2)在含有多重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有时根据式子特点也可按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的顺序进行.

(3)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律的运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有理数的乘方

1. 计算:

(1)44333--44

;;(-);(-3)

(2)332(2)33--3322;();(-);33 【答案与解析】由乘方的定义可得: (1)3 4=3×3×3×3=81;

-3 4=-(3×3×3×3)=-81;

4(3)(3)(3)(3)(3)81-=-?-?-?-=;

4(3)[(3)(3)(3)(3)]81--=--?-?-?-=-

(2)322228333??==; 322228()()()()333327

=??=; 322228()()()()333327

-=-?-?-=-; 3(2)(2)(2)(2)883333

--?-?---=-=-= 【总结升华】注意()n a -与n a -的意义的区别.

22()n n a a -=(n 为正整数),

2121()n n a a ++-=-(n 为正整数).

举一反三:

【变式1】比较(-5)3与-53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它们的结果相同,指数相同;

不同点:(-5)3表示-5的3次方,即(-5)×(-5)×(-5)=-125,而-53表示5的3次方的相反数,即-53=-(5×5×5).因此,它们的底数不同,表示的意义不同.

【变式2】(2015?杭州模拟)若n 为正整数,(﹣1)2n =( )

A .1

B . ﹣1

C . 2n

D .不确定

【答案】A .

因为n 为正整数,2n 一定是偶数,所以(﹣1)2n =1. 类型二、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2.不做运算,判断下列各运算结果的符号.

(-2)7,(-3)24,(-1.0009)2009,553?? ???

,-(-2)2010 【答案与解析】根据乘方的符号法则判断可得:

(-2)7运算的结果是负;(-3)24运算的结果为正;(-1.0009)2009运算的结果是负;553?? ???

运算的结果是正;-(-2)2010运算的结果是负.

【总结升华】 “一看底数,二看指数”,当底数是正数时,结果为正;当底数是0,指数不为0时,结果是0;当底数是负数时,再看指数,若指数为偶数,结果为正;若指数是奇数,结果为负.

举一反三:

【变式】当n 为奇数时,()()()1111144

n n n n ++--+--= .

【答案】0 类型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计算:

(1)-(-3)2+(-2)3÷[(-3)-(-5)]

(2)[73-6×(-7)2-(-1)10]÷(-214-24+214)

(3)3112222233????-+?-- ? ?????

; (4)()

2311113121121324424340.2??????÷-++-?- ? ? ???????- 【答案与解析】(1)-(-3)2+(-2)3÷[(-3)-(-5)]

=-9+(-8)÷(-3+5)

=-9+(-8)÷2

=-9+(-4)=-13

(2) [73-6×(-7)2-(-1)10]÷(-214-24+214)

=(7×72-6×72-1)÷(-214+214-24)

=[72×(7-6)-1]÷(-24) =(49-1)÷(-24)

=-2

(3)有绝对值的先去掉绝对值,然后再按混合运算. 原式1

1221111[(2)]82338324

=-+?--=--=- (4)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小数化为分数后再进行运算.

()

233

11113121121324424340.215457551()()241162434()5

1257242412516523

13960561251204040??????÷-++-?- ? ? ???????-=

÷-++-?--=-?-?+?+=--++= 【总结升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确定运算顺序是关键,细心计算是运算正确的前提.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 356849 典型例题1】

【变式】计算:(1)()?????? ?????????211-1-0.5××2--33

(2)()???

?341-1-×2--36 (3)3201111(1+-2.75)×(-24)+(-1)--238

(4)33211-+|-2-3|(-0.1)(-0.2)

【答案】(1)原式 或原式=(1-1+

1123?)(2-9)()1=×-76

(2)原式()=????1-1-×2--276=1-1-×296=35-6

(3) 原式=4111(+-)×(-24)-1-8384

=-32-3+66-9=22 (4) 原式=11-+|-8-3|-0.0010.04

=-1000-25+11=-1014 4.计算:20112012(2)2-+

【答案与解析】逆用分配律可得:

2011201220112012201120112011(2)2222(12)122-+=-+=-+=?=

【总结升华】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另外有2122221212

22;222n n n n n n +---=-=

举一反三:

【变式1】计算:201918171643222222...2222---------

【答案】原式

=191817164321817164322222...2222222...2222--------=------- 2...222==-=

【变式2】计算:77

34()()43

-?-

【答案】7773434()()[()()]14343

-?-=-?-= 类型四、探索规律 ()7651-???

? ??-=()=1×-767=-67=-6

5. (2015?滕州市校级二模)求1+2+22+23+...+22013的值,可令S=1+2+22+23+ (22013)

则2S=2+22+23+…+22014,因此2S﹣S=22014﹣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

1+5+52+53+…+52014=.

【答案】

解:设S=1+5+52+53+ (52014)

则5S=5+52+53+ (52015)

5S﹣S=(5+52+53+…+52015)﹣(1+5+52+53+…+52014)=52015﹣1,

所以,S=.

【总结升华】根据题目信息,设S=1+5+52+53+…+52014,表示出5S=5+52+53+…+52015,然后相减求出S即可.

举一反三:

【变式】观察下面三行数:

①-3,9,-27,81,-243,729,…

②0,12,-24,84,-240,732,…

③-1,3,-9,27,-81,243,…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答案】 (1)第①行数的规律是:-3,(-3)2,(-3)3,(-3)4,…;

(2)第②行数是第①行数相应的数加3,即:-3+3,(-3)2+3,(-3)3+3,(-3)4+3,…;第③

行数是第①行数相应的数的1

3

,即

1

3

3

-?,2

1

(3)

3

-?,3

1

(3)

3

-?,4

1

(3)

3

-?,…;

(3)每行数中的第10个数的和是:1010101

(3)[(3)3](3)

3

-+-++-?=59049+59052+19683=137784.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知识讲解讲课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 2. 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并能熟练进行乘方运算; 3. 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理数的乘方 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power ). 即有:n a a a a n ???=个 .在n a 中,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 要点诠释: (1)乘方与幂不同,乘方是几个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2)底数一定是相同的因数,当底数不是单纯的一个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 (3)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要点二、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3)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4)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即 . 要点诠释: (1)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一样,首先应确定幂的符 号,然后再计算幂的绝对值. (2)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高清课堂: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 35684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要点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要点诠释: (1)有理数运算分三级,并且从高级到低级进行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三级运算; (2)在含有多重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有时根据式子特点也可按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的顺序进行. (3)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律的运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有理数的乘方 1. 计算: (1)44333--44;;(-);(-3) (2)33 2(2)33 --3322;();(-);33 【答案与解析】由乘方的定义可得: (1)3 4=3×3×3×3=81; -3 4=-(3×3×3×3)=-81; 4(3)(3)(3)(3)(3)81-=-?-?-?-=; 4(3)[(3)(3)(3)(3)]81--=--?-?-?-=- (2)322228333??==; 322228()()()()333327 =??=; 322228()()()()333327 -=-?-?-=-;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总结 1.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即 2.幂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读法在中,a叫做底数,n叫指数,读作a的n次幂,也可以读作a的n次方. 4.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的形式,其中a 的整数位只有一-位,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一、有关定义: 求相同因数的积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22、73也可以看做是乘方运算的结果,这时它们表示数,分别读作“2的2次幂”、“7的3次幂”,其中2与7叫做底数,2与3叫做指数。 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指数。任何数的0次方都是1,例:3o=1(注:0o无意义) 二、运算法则: 1、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除,原来的底数作底数,指数的和或差作指数。

推导: 设a m×a n中,m=2,n=4,那么 a2×a4 =(a×a)×(a×a×a×a) =a×a×a×a×a×a =a6 所以代入:a m×a n=a(m+n) 用字母表示为: a m·a n=a(m+n)或a m÷a n=a(m-n)(m、n为正整数) 2、正整数指数幂的法则 a k=a×a×... ×a(k个a),(即k为正整数) 3、0指数幂的法则 a0=1 ,其中a≠0, 推导: a0 =a(1-1) =(a1)÷(a1) =a÷a =1 知识点2: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a=0,b=0; (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知识点3:

初一数学上册 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一.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 -a-b;(3)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二.有理数法则及运算规律。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4.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 7.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三.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有理数的乘方例题与讲解

9 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的意义 (1)乘方的定义 求n 个相同因数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如图,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a n 读作:a 的n 次幂(a 的n 次方). 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运算(因数相同),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乘方的底数是相同因数, 指数是相同因数的个数. (2)乘方的意义 a n 表示n 个a 相乘. 即a n =n a a a a a ?????1442443个. 如:(-2)3=(-2)×(-2)×(-2)表示3个(-2)相乘. 释疑点 (-a )n 与-a n 的区别 ①(-a )n 表示n 个-a 相乘,底数是-a ,指数是n ,读作:-a 的n 次方;②-a n 表示n 个a 乘积的相反数,底数是a ,指数是n ,读作:a 的n 次方的相反数. 如:(-3)3底数是-3,指数是3,读作负3的3次方,表示3个(-3)相乘.(-3)3=(- 3)×(-3)×(-3)=-27. -33底数是3,指数是3,读作3的3次方的相反数.-33=-(3×3×3)=-27. (3)乘方的书写 ①一个数可以看成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1,通常指数1省略不写. ②负数或分数做底数时,应用括号把负数或分数括起来,再在其右上角写指数,指数应 写小一点.如(-1)2不能写成-12,????322不能写成32 2. 【例1】 填空:(1)式子(-1.2)10表示__________,其中底数是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 (2)120137111777??- ??? ??????-?-???- ? ? ??????? 14444244443个写成乘方的形式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

有理数的乘方讲义全

有理数的乘方 引入: 棋盘上的数学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猜想第64格的米粒是多少? 第1格: 1 第2格: 2 第3格: 4=2×2=22 第4格: 8=2 ×2 ×2=23 第5格: 16= 2 ×2 ×2 ×2=24 63个2 第64格=2×2×······×2=263 【知识点二】乘方的意义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a·a·…·a=a n

a n 读作a 的n 次幂(或a 的n 次方)。 其中a 是底数,n 是指数。 【例1】 把下列各数写成乘方的形式 (1) (-6)×(-6) ×(-6) (2) 32323232??? (3) -2×2×2×2 变式训练 读出下列个数,并指出其中的底数和指数 1) 在(-9)7中,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或读作 ; 2) 在83中,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或读作 ; 3) 在 中,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 4) 在-24中,底数是 ,指数是 ; 5)在 5 中,底数是 ,指数是 。 【知识点三】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例2】 443?? ? ??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 高)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 2. 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并能熟练进行乘方运算; 3. 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理数的乘方 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幕 要点诠释: (1)乘方与幕不同,乘方是几个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幕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2 )底数一定是相同的因数,当底数不是单纯的一个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 (3)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要点二、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1) 正数的任何次幕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幕是负数, 负数的偶次幕是正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幕都是0; (4)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幕都是非负数,即_. 要点诠释: (1)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一样,首先应确定幕的符号,然后再计算幕的 绝对值. (2) 任何数的偶次幕都是非负数. 【高清课堂: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35684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要点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要点诠释: (1) 有理数运算分三级,并且从高级到低级 进行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 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三级运算; (2) 在含有多 重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有时根据式子特点也可按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的 顺序进行. (3) 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律的运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有理数的乘方 即有:aga多4§a a n .在a n中,a叫做底数, 指数 (power). (3)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一、正数和负数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强调:带正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带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习惯把“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二、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2)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正方向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负方向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2)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和为0,即: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3)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得到了这个数的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 (4)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定义: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

有理数的乘方例题与讲解

有理数的乘方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乘方的意义 (1)乘方的定义 求n 个相同因数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如图,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a n 读作:a 的n 次幂(a 的n 次方). 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运算(因数相同),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乘方的底数是 相同因数,指数是相同因数的个数. (2)乘方的意义 a n 表示n 个a 相乘. 即a n =n a a a a a ?????1442443个. 如:(-2)3=(-2)×(-2)×(-2)表示3个(-2)相乘. 释疑点 (-a )n 与-a n 的区别 ①(-a )n 表示n 个-a 相乘,底数是-a ,指数是n ,读作:-a 的n 次方;②-a n 表示n 个a 乘积的相反数,底数是a ,指数是n ,读作:a 的n 次方的相反数. 如:(-3)3底数是-3,指数是3,读作负3的3次方,表示3个(-3)相乘.(-3)3=(-3)×(-3)×(-3)=-27. -33底数是3,指数是3,读作3的3次方的相反数.-33=-(3×3×3)=-27. (3)乘方的书写 ①一个数可以看成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1,通常指数1省略不写. ②负数或分数做底数时,应用括号把负数或分数括起来,再在其右上角写指 数,指数应写小一点.如(-1)2不能写成-12,? ?? ??322不能写成322. 【例1】 填空:(1)式子(-1.2)10表示__________,其中底数是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 (2)120137111777??- ??? ??????-?-???- ? ? ??????? 14444244443个写成乘方的形式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 解析:(1)乘方表示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相同的因数是底数,指数即相同因数 的个数;(2)把n 个相同因数的积写成乘方的形式,相同因数写成底数,本题中? ?? ??-17是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2 013写成指数. 答案:(1)10个-1.2相乘 -1.2 10 (2)? ????-17 2 013 负17的2 013次幂? ?? ??或负17的2 013次方 2.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最新有理数知识点、重点、难点、易错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图 知识点详列: 1、正数和负数: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 有理数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0 3、数轴: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它满足以下要求: (1)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2) 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 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4、相反数:绝对值相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仍是0. 5、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点到b点的距离。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6、有理数比较大小 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有理数的减法 可转化为加法进行,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正-正=正+负;正-负=正+正; 负-正=负+负;负-负=负+正。 (4)有理数的乘法 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③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④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 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ac (5)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知识点讲解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 2. 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并能熟练进行乘方运算; 3. 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理数的乘方 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 ). 即有:n a a a a n ???=个 .在n a 中,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 要点诠释: (1)乘方与幂不同,乘方是几个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2)底数一定是相同的因数,当底数不是单纯的一个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 (3)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要点二、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3)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4)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即 . 要点诠释: (1)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一样,首先应确定幂的符号,然后再计算幂的绝对值. (2)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要点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要点诠释: (1)有理数运算分三级,并且从高级到低级进行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三级运算; (2)在含有多重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有时根据式子特点也可按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的顺序进行. (3)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律的运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有理数的乘方 1. 计算: (1)44333--44 ;;(-);(-3) (2)33 2(2)33--3322;();(-);33

初一数学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解读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一、正数与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像+1.8,+420、+30、+10%等带有理数“+”号的数叫做正数。为了强调正数,前面加上“+”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像-3、-4754、-50、-0.6、-15%等。※而负数前面带“-”号,而且不能省略。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注意:对于正数与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例如-a不一定是负数,因为字母a代表任何一个有理数,当a是0时,-a是0,当a是负数时,-a是正数。 二、有理数及其分类: 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三类:正整数、零、负整数。 分数包括两类:正分数和负分数。 注意:小学学过的零表示没有,而引入负数后,就不能把“零”完全当作没有了,如0℃就是一个特定的温度;现在我们学过的数,除 和与有关的数外,其他的数都是有理数;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到整数。 三、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注意:①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②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③原点的位置、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的大小的选定,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的。 2.数轴的画法: 1一条水平的直线; 2直线的适当位置选取一点作为原点,并用0表示这点; 3定向右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 4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为-1,-2,-3。 四、相反数: 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如-2和2. 规定零的相反数是零。

《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解读

n 7 ( 为 ( )2 ,而不能写成 ,-1 的平方为 (-1)2 ,而不能写成 -12 . ( 《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解读 知识点 1 乘方的意义(重点) (1)乘方的定义:求 n 个相同因数 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6 4 个a 4 8 (2)乘方的形式: a ? a ? ... ? a = a n . (3) a n 的读法与理解: a n 读作 a 的 n 次幂(或 a 的 n 次方),a 、n 与 a n 的理解 如图. 底数 a n 指数 幂 难点:对乘方意义的理解: 1 )乘方与加减乘除意义,也是一种运算,但它是一 种特殊的运算(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注意: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2)加减运算是一级运算,乘除是二级运算,乘方、开方(今后将学到)是三 级运算; (3)一个数可以看作它本身的一次方; (4)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要先用括号将底数括上,再写指数,如 2 3 的平方 2 2 2 3 3 【例 1】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3 3 3 3 1 (1) ? ? ? ;(2) ? 3 ? 3 ? 3 ? 3; 5 5 5 5 4 (3)(-3) ? (-3) ? (-3);(4) - 2 ? 2 ? 2 ? 2. 解析:本题旨在强化对乘方的意义的理解,要分清底数和指数. 答案: 3 3 3 3 3 (1) ? ? ? = ( ) 4 ; 5 5 5 5 5 1 1 33 (2) ? 3 ? 3 ? 3 ? 3 = ? 33 = ; 4 4 4 (3)(-3) ? (-3) ? (-3) = (-3)3 ; (4) - 2 ? 2 ? 2 ? 2 = -24. 规律总结: 1)底数是分数和负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指数写在括 号的外面.

浙教版7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精要)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从自然数到分数 知识点1.自然数:注意(1)0是最小的自然数,它表示没有,不要遗漏。(2)表示不同作用的数有不同的性质,表示计数和测量的数可以进行数的运算,而表示标号或排序的数有时有指代作用,即对事物起区别作用,一般不能进行计算,这也是区别数的表示作用的重要性。剖析用于计数和测量的数往往与量词相连,而用于标号和排序的数往往与顺序有关,在阅读是应特别注意体会这一点。 知识点2.分数:注意(1)因为分数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互化,上述小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我们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做分数。(2)百分数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是分数的特殊形式。 知识点3.数的运算(1)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2)加法、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注意(1)领悟加、减、乘、除的意义。(2)明确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a)同级运算从左至右依次计算,(b)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优先。(3)灵活掌握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有理数 知识点1正数和负数的定义:1、像4,3,1/2,350等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2、像-5,-3,-1/2,-350等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比0小。(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点2相反意义的量:注意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习惯上把‘‘前进、上升、收入’’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等规定为负。剖析对负数表示的意义的正确理解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引入负数的意义之一,就是为了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或“-”号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3有理数的概念及分数 (1)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a)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例如3,5,6,,等。 (b)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例如1/2,5/3,-3/7等。 (2)有理数的分类(a)按整数和分数分类: (b)a按正数、零、负数分类: 正整数 整数零正整数 正有理数正分数 有理数负整数有理数零负整数 正分数负有理数 分数负分数 负分数 注意(1)分类时,一定药注意零所属的数集。(2)有理数的分类标准不一样,结果也相应地发生变化。(3)因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所以都属于分数,即属于有理数。(4)习惯上将正有理数和零称为非负有理数;将负有理数和零称为非正有理数;将正整数和零有称为非负整数;将负整数和零有称为非正整数。 剖析:在有理数分类中,注意分类的标准,即注意正数是相对负数而言的,整数是相对分数而言的;分数和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分数。 数轴 知识点1数轴的概念及画法 (1)概念: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 (2)画法:省略。 注意:数轴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1)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2)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3)原点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 剖析:画数轴时易出现的错误:(1)三要素不全。(2)单位长度不统一。(3)未画成直线。(4)将正数标在原点的左边,负数标在原点右边。(5)标负数时丢掉负号。

11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基础) 撰稿:孙景艳 审稿:赵炜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 2. 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并能熟练进行乘方运算; 3. 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理数的乘方 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幕 (power). 即有: a |_la 廿…=a, 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n 个 要点诠释: (1) 乘方与幕不同,乘方是几个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幕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2 )底数一定是相同的因数,当底数不是单纯的一个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 (3)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 5就是51 ,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要点二、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1) 正数的任何次幕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幕是负数,负数 的偶次幕是正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幕都是 0; (4)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幕都是非负数,即. 要点诠释: (1)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一样,首先应确定幕的符号,然后再计 算幕的绝对值. (2) 任何数的偶次幕都是非负数. 要点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要点诠释: (1)有理数运算分三级, 并且从高级到低级进行运算, 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 乘除法是第二 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三级运算; (2) 在含有多重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有时根据式子特点也可按大括号、中括号、 小括号的 顺序进行. (3) 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律的运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有理数乘方 (2) (- 3. 7) X (- 3. 7) X (- 3. 7) X (- 3. 7) X 5X 5; (3) xxxxxxyy. 指数 申―幕 底数 (3)

有理数与混合运算基础知识点

有理数 定义: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3.1415926。。。。。。。。。。) 有理数的分类: ①② 相关概念与术语: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非正数. 数轴: 定义: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 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例:|6|>|1|所以6>1.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例:-1<0<1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例:|-9|>|-1|但是-1>—9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例:-1<0<1 (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例:—1-(-9)=8>0,等等 互为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1\a;1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1倒数是—1) 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负倒数不作要求) .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4)加法的交换律:a+b=b+a ;(5)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2016)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一、概念 1、正数:大于零的数,有时根据需要在正数前面加“+”(正号)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说明:一个数前面的“+”“—”叫做它的号,其中“+”有时可以省略,但仍然表示正数,有时“+”是为了强调它是正数,但“—”号是绝对不能省略的。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说明:关于0的总结——实数,自然数,有理数,整数,非正数,非负数,偶数,相反数是本身,没有倒数,绝对值是本身,正负数分界 二、实际应用 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可以认为规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正负。例如:收入为正,支出为负,收支平衡为0 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分界为0 向北(东)走为正,向南(西)走为负,原地不动为0 加分为正,扣分为负,不加不扣为0 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超标为正,低标为负,标准为0 地上为正,地下为负,地面基准为0 盈余为正,亏空为负,收支平衡为0 水位上升为正,水位下降为负,水平面为0 高于平均分为正,低于平均分为负增加为正,减少为负,不增不减为0 海平面以上为正,以下为负,海平面记为0 三、易错易误点 1、-a一定是负数么?答案:不一定,需要分类分析解析:当a大于0时,-a就是负数;当a等于0时,-a为0;当a小于0时,-a是正数因此,a不一定是正数也不一定是负数,判断字母的正负时,需要分类讨论,也不能忽略0的存在。 2、海拔0米并不表示没有海拔,而是说海拔中海平面的平均高度为0米。 3、非正数:0和负数非负数:0和正数 1.2 有理数 一、概念 1、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含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分数,就一定不是有理数。如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 它不能化成分数形式。 二、分类 1、按定义分类;有理数分为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2、按性质符号分类;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0、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 三、数轴 1、定义:数轴是一条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规定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注意“规定”二字,是说三要素是根据实际需要认为规定的。 2、画法:(必须用直尺!) (1)先画一条直线 (2)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记为0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 3、与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通常“正右负左,原点中间”;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来表示有理数。 四、相反数(重点) 1、概念 (1)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如,2和-2 ;0的相反数是0。 2、表示方法以及多重符号的简化(1)a的相反数是-a,这里a是任意有理数(即正数、负数、0) 当a大于0时,-a小于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当a小于0时,-a大于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当a等于0时,-a等于0(0的相反数是0)(2)多重符号化简方法:正数前有偶数个“—”,可以把“—”一起去掉 ~ 2 / 5 ~ 正数前有奇数个“—”,最后只留一个“—” 0前无论有多少个“—”,化简后仍是0 五、绝对值 1、概念 (1)几何定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记作|a|,读作a的绝对值,绝对值不能是负数。(2)代数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2、做题时需要慎重考虑0的情况。 六、有理数大小比较 1、具体方法:将各数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那么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为——负数<0<正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为大家整理了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知识点 (1)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一般地,记作,读作:a的n次方,表示n个a相乘;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称为幂。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 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3)一个数的平方为它本身,这个数是0和1; 一个数的立方为它本身,这个数是0、1和-1。 课后练习 1.下列语句中的各数不是近似数的是( ). A.印度洋海啸死亡和失踪总人数已超28万人 B.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万种 C.光明学校有1148人 D.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的公顷 分析:根据精确数和近似数对各选项中的数进行判断. 解答: A、印度洋海啸死亡和失踪总人数已超28万,28为近似数,

所以A选项错误; B、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万种,30万为近似数,所以A选项错误; C、光明学校有1148人,1148为精确数,所以C选项正确; D、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的0.25公顷,0.25为近似数,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 2.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0.05019取近似值,其中错误的是( ) A.0.1(精确到0.1) B.0.05(精确到百分位) C.0.05(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D.0.0502(精确到0.0001) 【分析】根据近似数的精确度把0.05019精确到0.1得到0.1,精确度千分位得0.050,精确到百分位得0.05,精确到0.0001得0.0502,然后依次进行判断. 【解答】 A、0.05019≈0.1(精确到0.1),所以A选项正确; B、0.05019≈0.050(精确到千分位),所以B选项错误; C、0.05019≈0.05(精确到百分位),所以C选项正确; D、0.05019≈0.0502(精确到0.0001),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数叫近似数;从一个近似数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数起到这个数完为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初一年级奥数知识点:有理数的乘方

初一年级奥数知识点:有理数的乘方 (1)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一般地,记作,读作:a的n次方,表示n个a相乘;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称为幂。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 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3)一个数的平方为它本身,这个数是0和1; 一个数的立方为它本身,这个数是0、1和-1。 练习 1.下列语句中的各数不是近似数的是( ). A.印度洋海啸死亡和失踪总人数已超28万人 B.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万种 C.光明学校有1148人 D.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的公顷 分析:根据精确数和近似数对各选项中的数实行判断. 解答: A、印度洋海啸死亡和失踪总人数已超28万,28为近似数,所以A选项错误; B、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万种,30万为近似数,所以A选项错误;

C、光明学校有1148人,1148为精确数,所以C选项准确; D、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的0.25公顷,0.25为近似数,所以D 选项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数叫近似数;从一个近似数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数起到这个数完为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0.05019取近似值,其中错误的是( ) A.0.1(精确到0.1) B.0.05(精确到百分位) C.0.05(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D.0.0502(精确到0.0001) 【分析】根据近似数的精确度把0.05019精确到0.1得到0.1,精确度千分位得0.050,精确到百分位得0.05,精确到0.0001得0.0502,然后依次实行判断. 【解答】 A、0.05019≈0.1(精确到0.1),所以A选项准确; B、0.05019≈0.050(精确到千分位),所以B选项错误; C、0.05019≈0.05(精确到百分位),所以C选项准确; D、0.05019≈0.0502(精确到0.0001),所以D选项准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数叫近似数;从一个近似数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数起到这个数完为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知识点解读:有理数的乘方(青岛版)

知识点解读:有理数的乘方 同学们,一张普通白纸的厚度只有0.01厘米,但是当你把这一张普通的白纸连续对折30次后,你知道有多厚吗?它的厚度竟然超过珠穆朗玛峰!你相信吗?通过对有理数乘方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妙了。 知识点一: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n a a a ???L 14 243个 ,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方.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当a n 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 知识点二:如何进行乘方运算 1.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是乘法运算的特殊情况。a n 就是表示n 个a 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幂的符号法则:负数的奇次幂是负的,负数的偶次幂是正的,即(-a )2n =a 2n ,(-a )2n +1=-a 2n +1(n 是正整数),a 2n ≥0,即任何有理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的; 0的任何次幂都是0; 3.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1,通常指数为1时可以省略不写。 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的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例1 计算:(1)(-3)4;(2)(-8)3;(3)(-13 )4 分析:根据乘方的意义可直接用乘法来求出各乘方的值。 解:(1)(-3)4=(-3) (-3) (-3) (-3)=81. (2)(-8)3=(-8) (-8) (-8)=-512. (3)(-13)4=(-13)(-13)(-13)(-13)=181 . 说明:这里应特别注意“-”号问题,计算时也可以先根据符号法则确定其结果的符号,然后直接计算正数的乘方。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推荐文档

2019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知识点2019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知识点 1. 有理数: (1) 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 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 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 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⑷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2. 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 相反数: (1)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⑵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⑶相反数的和为0a+b=0a b互为相反数. 4. 绝对值: (1)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 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⑶;; ⑷|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注意:|a||b|=|ab|,. 5. 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 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 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倒数是本身的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 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 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 式的个数决定.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