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难鉴定离子的鉴定反应(补充版)

几种难鉴定离子的鉴定反应(补充版)

几种难鉴定离子的鉴定反应(补充版)
几种难鉴定离子的鉴定反应(补充版)

几种难鉴定离子的鉴定反应

1,Na+、K+、Ca2+、Ba2+、NH4+

Na++Sb(OH)6-==NaSb(OH)6↓(白)

[中性或碱性条件,在酸性条件下形成锑酸HSb(OH)6白色胶状沉淀]

2K++Na++Co(NO3)63-==K2NaCo(NO3)6↓(亮黄) [弱酸或弱碱条件,强酸中配体分解;强碱中,生成氢氧化钴沉淀]

Ca2++C2O42-==CaC2O4↓(白)

Ba2++CrO42-==BaCrO4↓(黄)

鉴定NH4+有两种方法:

(1)与氢氧化钠反应并加热,用湿润的pH试纸鉴定逸出的NH3.

(2)用Nessler试剂(K2HgI4的KOH溶液)检试,生成褐色或红棕色沉淀。

2,NaNO3、NaNO2

2MnO4-+5NO2-+6H+→2Mn2++5NO3-+3H2O

现象:紫色褪去。

3 ,Na3PO4、Na4P2O7、Na3AsO4

PO43-+3Ag+=Ag3PO4(黄)↓

P2O74-+4Ag+=Ag4P2O7(白)↓

AsO43-+3Ag+=Ag3AsO4(暗红)↓

4,Fe3+,Co3+,Fe2+

Fe3++SCN-==FeNCS2+(血红色)

这是Fe3+的一个灵敏反应,用于鉴定或定量测定Fe3+。

Co3++SCN-==[Co(SNC)4]2-(天蓝色)

此反应用于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Co3+。

注意:若试样中含Fe3+,生成血红色的FeNCS2+会干扰显色,应加入适量F-,使Fe3+生成FeF3(络合物),以消除干扰。

Fe2++K++[Fe(Ⅲ)(CN)6]3-==KFe[Fe(CN)6]↓(滕氏蓝)K3[Fe(Ⅲ)(CN)6]为赤血盐,此方程为鉴定铁的灵敏反应。

5,S2-、SO32-、S2O32-的分离和鉴定

先检出S2-:[Fe(CN)5NO]2++=[Fe(CN)5(NOS)]4+(紫色液)

加过量CdCO3将S2-除尽,过滤,取滤液,分成两份。

一份加HCl并加热,如试液中有S2O32-,则有乳白色S生成;S2O32-+2H+==S↓(乳白色)+SO2↑+H2O

另一份加SrCl2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SrSO3),离心分离,弃去溶液,用HCl溶解沉淀后,加BaCl2溶液和H2O2或溴水(氧化剂),则有白色沉淀(BaSO4)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有SO32-存在。

SO32-+Sr2+==SrSO3↓(白)

SrSO3+2H+==H2SO3+Sr2+

H2SO3+H2O2==H2SO4+H2O

或H2SO3+Br2+H2O==H2SO4+HBr

SO42-+Ba2+==BaSO4↓(白)

6,单独检出S2-、SO32-、S2O32-

(1)S2-的检出

往试液中加HCl,用湿Pb(Ac)2(溶于水)试纸在试管口检试。若试纸变黑(PbS),证明原试液中有S2-。

H2S+Pb(Ac)2==PbS↓(黑)+2HAc

(2)S2O32-的检出

往试液中加适量AgNO3溶液。最初生成白色Ag2S2O3沉淀,随即变成棕色,最后变成黑色Ag2S沉淀。

2Ag++S2O32-==Ag2S2O3↓(白)

Ag2S2O3+H2O==Ag2S+SO42-+2H+

进行这个检测室,若所加AgNO3量太少,则生成较稳定的Ag(S2O3)23-。因此,必须加入适量的AgNO3。

(3)SO32-的检出

H2O2+BaCl2

Sr2+HCl

试液→白色沉淀→溶液→白色沉淀

SO32-+Sr2+==SrSO3↓(白)

SrSO3+2H+==H2SO3+Sr2+

H2SO3+H2O2==H2SO4+H2O

SO42-+Ba2+==BaSO4↓(白)

以下是一个叫歧义制造者的朋友帮忙找的,也提供给大家:

Co2+:加入SCN-反应生成蓝绿色的[Co(SCN)4]2-配离子,则证明有钴离子

Mn2+:铋酸钠能将Mn2+氧化为紫色的MnO4-,这是鉴定二价锰离子的特征反应:2Mn2++ 14H++ 5BiO3- = 2MnO4-+ 5Bi3++ 7H2O。

Hg2+:Hg2+在中性或酸性介质中可被氯化亚锡还原成白色氯化亚汞沉淀,过量Sn2+存在时,可被进一步还原成黑色的金属汞。如在滤纸上反应,则得到黑色或棕色的斑点。

Cr3+:在碱性条件下可将Cr3+氧化为Cr2O72-,Cr2O72-与过氧化氢作用生成蓝色过氧化铬CrO5,在乙醚中显蓝色,可鉴定Cr3+的存在。

Ni2+:能与丁二酮肟(HDMG)作用,生成红色的沉淀,可鉴定Ni2+的存在。

Mg2+:把Mg2+转化成Mg(OH)2,而Mg(OH)2遇镁试剂(0.001g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染料溶于100mL1mol?L—1NaOH溶液中)沉淀由白色

转成天蓝色。则证明有镁离子。

Cu2+:原溶液呈蓝色,加氢氧化钠生成蓝色沉淀。

Ag+:溴化钠或碘化钠,生成淡黄色和黄色沉淀。

Pb2+:原理是PbCrO4能溶于稀碱溶液中,酸化后又析出黄色沉淀。用1∶1HCl、10%NaOH溶液、10%K2CrO4溶液、稀醋酸,用稀醋酸调到中性或弱酸性,滴加10%K2CrO4溶液几滴,产生黄色沉淀,证明有Pb2+存在。(如有Ba2+存在,也能生成BaCrO4黄色沉淀,但BaCrO4不溶于稀碱溶液,可用于鉴别Ba2+和Pb2+。)

Bi3+:用强还原剂(锌)在稀酸(不包括硝酸)的存在下,可将+3价的铋化合物还原成铋化氢,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铋化氢就分解为单质铋与氢气,得到亮棕色的”铋镜”,即可检验出铋的存在。

As2O3(砒霜):

处理:

As2O3+6Zn+6H2SO4=2AsH3(胂,又叫氢化砷,剧毒气体)+6ZnSO4+3H2O

1,古式试砷法(0.005mg2AsO3也能被检出)

2AsH3+12AgNO3+3H2O=As2O3+12HNO3+12Ag↓(“银镜”现象) 2,马氏试砷法(能检出0.007mg As)

2AsH3=加热=2As(“砷镜”现象)+3H2 砷镜可以被次氯酸钠溶解:

5NaClO+2As+3H2O=2H3AsO4+5NaCl Sb2O3:

处理:

Sb2O3+6Zn+6H2SO4=2Sb H3+6ZnSO4+3H2O 2SbH3=加热=2Sb(“锑镜”现象)+3H2锑镜不可以被次氯酸钠溶解。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检验与鉴别都是用来检验物质的常用方法,都是通过化学实验,根据物质的特性反应去查出要检验的物质。因此,物质检验的关键是必须熟练掌握各物质(或离子)的特征反应,正确地选择试剂和实验方法。但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白鉴定与鉴别。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共同的要求是:根据物质的特有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达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的效果。 1.检验原理 (1)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检验。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2)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殊反应现象。即所选的试剂和被检验的物质在发 生化学反应时,必须能够产生下列现象之中的一种:①变色;②放出气体(通常指产生气体的气味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的气泡);③生成沉淀等。 2.常见有特殊颜色的物质 Fe2O3:红棕色Fe3O4:黑色 Fe2+:浅绿色Fe3+:黄色 Fe(OH)3:红褐色Cu:红色 CuO:黑色无水CuSO4:白色 CuSO4·5H2O:蓝色Cu2+:蓝色 Cu(OH)2:蓝色S:黄色(注:离子代表含有这种离子的溶液) 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检验方法现象 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有关容器内木条复燃 氢气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 水珠凝结 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白色的无水硫酸 铜 黑色氧化铜变红,白色 蓝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 杯,再向烧杯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 水珠凝结,石灰水变浑浊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 黑色氧化铜变红,澄清 变浑浊

甲烷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再向烧杯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壁上有水珠凝结,石灰水变浑浊 氮气 将点燃的木条插入有关容器内,再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木条马上熄灭,石灰水不变浑浊 氯化氢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通入水里,滴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水蒸气 通过白色的无水硫酸铜 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 常见物质的检验 二、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 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解题的原则是:以最简单的方法,即能用物理方法尽量不用化学方法。用最少的试剂,能不用其它试剂尽量不用。取得最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加以鉴别和检验。在进行实验时,步骤要严密而清晰;在进行判断时,证据要确凿。 当然在常见物质鉴别题可根据允许使用的试剂的多少分为3种类型: 1、任选试剂的鉴别题:(可用多种试剂) 2、只允许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3、限制用被鉴物本身作试剂的鉴别题。 物质 使用试剂 现象 酸(H + ) (1)紫色石蕊试液 (2)PH 试纸 (3)加入锌粒或镁条 变红 PH <7 产生可燃性气体 碱(OH - ) 紫色石蕊试液 PH 试纸 无色酚酞试液 变蓝 PH >7 变红 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 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碳酸盐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产生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铵盐 氢氧化钠,加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蕊试纸变蓝

1.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授课学案 学生姓名朱晶晶授课教师赵栋栋班主任上课时间 4 月6 日 20:30 时— 22:00 时主任审批授课标题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反应现象; 2、掌握物质鉴别的方法、和注意点; 3、熟悉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例1、用一种试剂检验盐酸、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 2、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钠、氯化铵、氢氧化钠、氯化银四种固体物质 3、用一种试剂鉴别铁、铜、氧化铁、氧化铜 4、四种固体物质能区别硝酸银、盐酸、氢氧化钾三种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A、MgCl2溶液 B、FeCl3溶液 C、NaNO3溶液 D、K2SO4溶液 【跟踪训练】 1、下列各组中所选鉴别试剂正确的是() 待鉴别物质鉴别试剂待鉴别物质鉴别试剂A Zn Fe MgCl2溶液 B HCl溶液 H2SO4溶液Zn C KOH溶液 Ba(OH)2溶液Na2SO4溶液 C K2SO4溶液 BaCl2溶液Cu(OH)2溶液 2、鉴别BaCl2、AgNO 3、Na2CO3三种无色溶液时,应选用的试剂是() A、盐酸 B、硫酸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3、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稀盐酸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紫色石蕊试液

4、用水作试剂,不可能区分开的一组物质是( ) A 、生石灰、食盐、烧碱 B 、汽油、酒精、浓硫酸 C 、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 D 、氯化钾、硝酸钠、硫酸钾 5、下列各组物质中,中用稀H 2SO 4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 、Ba(NO 3)2、K 2SO 4、Na 2CO 3 B 、KCl 、K 2CO 3、K 2SO 4 C 、NaOH 、NaNO 3、NaCl D 、BaCl 2、KOH 、MgSO 4 6、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 A 、Cu 粉 Fe 粉Fe 2O 3粉 B 、Na 2CO 3 BaCl 2 KNO 3 C 、NaCl 固体 CuSO 4固体 CaCO 3固体 D 、 (NH 4)2SO 4 KNO 3 NaNO 3 7、为了检验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进行下列操作: (1)取样,用_________溶解样品,配成溶液。 (2)往溶液中逐滴滴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往溶液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 、NH 4NO 3、424)(SO NH 、Na 2SO 4四种无色溶液。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例 1、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盐酸四种溶液,先将四种溶液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能将其一一区别出来的是( ) A . 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钠 B.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钾 C. 氯化铁、氢氧化钠、硫酸、硝酸钡 D.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锌、硫酸 3、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氨水、硫酸钾、氯化镁、碳酸钠四种溶液 4、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硝酸铵、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四种溶液。 5、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盐酸四种溶液,先将四种溶液 思路:闻气味... 、看颜色.... 、相互滴加..... 【跟踪训练】

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鉴定(检验)与鉴别 鉴定与鉴别都是用来检验物质的常用方法,都是通过化学实验(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特性反应去查出要检验的物质。因此,物质检验的关键是必须熟练掌握各物质(或离子)的特征反应,正确地选择试剂和实验方法。 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共同的要求是:根据物质的特有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达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的效果。 (物质的鉴定题和鉴别题的要求是不同的。根据实验确定某一物质的习题是鉴定题;根据实验区别几种已知物质的习题是鉴别题) 一、物质的鉴定: 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有某种成分或某一物质的组成。通常必须分别检验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对物质进行确认。 物质检验试剂或装置或步骤反应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O2 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氧气能支持燃烧 CO2 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 =CaCO3↓+H2O H2O 无水CuSO4变蓝 CuSO4+5H2O= CuSO4.5H2O H2 CuO由黑色变红 色,无水CuSO4变为蓝色H2+CuO=Cu+H2O CuSO4+5H2O= CuSO4.5H2O CO 氧化铜由黑色变为 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u+CO=Cu+CO2 CO2+Ca(OH)2 =CaCO3↓+H2O CH4 1、点燃 2、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3、将澄清石灰水注入烧杯中1、产生明亮蓝色火 焰2、烧杯内壁有 水雾生成3、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CH4+2O2=CO2+2H2O CO2+Ca(OH)2 =CaCO3↓+H2O NH3 1、闻气味2、利用红色的石蕊试纸1、有氨臭气味2、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变蓝 ﹨Fe 磁铁吸引

高中化学常见离子的检验和物质的鉴别

(一)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检验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 H+①酸度计 ②pH试纸 ③石蕊试 液 ①将酸度计的探头 浸泡在待测液中②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 待测液滴到干燥的 pH试纸上③取样, 滴加石蕊试液 ①、②pH<7 ③石蕊变红 K+焰色反应①铂丝用盐酸洗涤 后在火焰上灼烧至 原火焰色②蘸取溶 液,放在火焰上灼 烧,观察火焰颜色。 浅紫色(通过蓝色 钴玻璃片观察钾 离子焰色) Na+焰色反应火焰分别呈黄色 NH4+NaOH溶液 (浓)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 试管中,加入NaOH 浓溶液并加热,将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置于试管口 加热,生成有刺激 性气味、使湿润红 色石蕊试纸变蓝 的气体 Ag+稀HNO3、稀 盐酸(或 NaCl)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 试管中,加入稀HNO3 再加入稀盐酸(或 NaCl) 生成白色沉淀,不 溶于稀HNO3 Ag++Cl-=AgCl↓ Ba2+①稀H2SO4 或可溶性 硫酸盐溶 液②稀 HNO3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 试管中,加入稀 H2SO4再加入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且 沉淀不溶于稀 HNO3 Ba2++ SO42-=BaSO4↓ Fe3+KSCN溶液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 试管中,加入KSCN 溶液 变为血红色溶液Fe3++3SCN-=Fe(SCN)3加苯酚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 试管中,加苯酚 溶液显紫色 淀粉KI溶 液 滴加淀粉KI溶液溶液显蓝色2Fe3++2I-=2Fe2++ I2加NaOH溶 液 加NaOH溶产生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 Fe2+ ①KSCN溶 液,新制的 氯水 ①取少量待测溶液 于试管中,加入 KSCN溶液,新制的 氯水 ①加入KSCN溶液 不显红色,加入少 量新制的氯水后, 立即显红色。 2Fe2+ + Cl22Fe3+ + 2Cl- Fe3++3SCN-=Fe(SCN)3

(完整版)高中常见化学物质鉴别

物质鉴别题的类型和解题步骤、方法 一、鉴定、鉴别和推断的区别和联系 鉴定、鉴别和推断都属于物质的检验,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鉴定通常是指对于某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鉴别通常是指对分别存放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推断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求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我们要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和推断。 1.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 气体检验方法 H2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O2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l2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HCl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SO2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H2S 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NH3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NO2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NO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O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CH4 无色气体,可燃,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和CO2;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C2H4 无色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黑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C2H2 无色无臭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浓烟,生成水和 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常见离子的定性鉴定方法

阳离子的鉴定方法

或 NH 4++OH -=NH 3+H 2O NH 4+浓度低时,没有沉淀产生,但溶液呈黄色或棕色 [HgI 4]2-分解析出HgS↓。大量I -存在使反应向左进行,沉淀溶解 Mg 2+ 1.取2滴Mg 2+试液,加2滴2mol·L -1NaOH 溶液,1滴 镁试剂(Ⅰ),沉淀呈天蓝色,示有Mg 2+ 。对硝基苯偶氮苯二酚 俗称镁试剂(Ⅰ),在碱性环境下呈红色或红紫色,被Mg(OH)2吸附后则呈天蓝色。 1. 反应必须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如[NH 4+]过大,由于它降低了[OH -]。因而妨碍Mg 2+的捡出,故在鉴定前需加碱煮沸,以除去大量的NH 4+ 2. Ag +、Hg 22+、Hg 2+、Cu 2+、Co 2+、Ni 2+、Mn 2+、Cr 3+、Fe 3+及大量Ca 2+干扰反应, 应预先除去 0.5μg 10μg·g -1 (10ppm) 2.取4滴Mg 2+试液,加2滴6mol·L -1氨水,2滴2mol·L -1 (NH 4)2HPO 4溶液,摩擦试管内壁,生成白色晶形 MgNH 4PO 4·6H 2O 沉淀,示有Mg 2+ : Mg 2++HPO 42-+NH 3·H 2O+ 5H 2O=MgNH 4PO 4·6H 2O↓ 1. 反应需在氨缓冲溶液中进行, 要有高浓度的PO 43-和足够量的NH 4 + 2. 反应的选择性较差,除本组外,其他组很多离子都可能产生干扰 30μg 10μg·g -1 (10ppm) Ca 2+ 1.取2滴Ca 2+试液,滴加饱和(NH 4)2C 2O 4溶液,有白色的CaC 2O 4沉淀形成,示有Ca 2+ 1. 反应在HAc 酸性、中性、碱性中进行 2. Mg 2+、Sr 2+、Ba 2+有干扰,但MgC 2O 4溶于醋酸,CaC 2O 4不溶,Sr 2+、Ba 2+在鉴定前应除去 1μg 40μg·g -1 (40ppm) 2.取1~2滴Ca 2+试液于一滤纸片上,加1滴6mol·L -1NaOH ,1滴GBHA 。若有Ca 2+存在时,有红色斑点产生,加2滴Na 2CO 3溶液不褪,示有Ca 2+ 乙 二醛双缩[2-羟基苯胺]简称GBHA ,与Ca 2+在PH=12~12.6的溶液中生成红色螯合物沉淀 : 1. Ba 2+、Sr 2+在相同条件下生成 橙色、红色沉淀,但加入Na 2CO 3后,形成碳酸盐沉淀,螯合物颜色变浅,而钙的螯合物颜色基本不变 2. Cu 2+、Cd 2+、Co 2+、Ni 2+、Mn 2+、UO 22+等也与试剂生成有色螯合物而干扰,当用氯仿萃取时,只有Cd 2+的产物和Ca 2+的产物一起被萃取 0.05μg 1μg·g -1 (1ppm)

(完整版)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鉴定与鉴别都是用来检验物质的常用方法,都是通过化学实验,根据物质的特性反应去查出要检验的物质。因此,物质检验的关键是必须熟练掌握各物质(或离子)的特征反应,正确地选择试剂和实验方法。但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白鉴定与鉴别。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共同的要求是:根据物质的特有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达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的效果。(物质的鉴定题和鉴别题的要求是不铜的。根据实验确定某一物质的习题是鉴定题;根据实验区别几种已知物质的习题是鉴别题)下面我们分别来具体谈谈我对它们的理解。 一、物质的鉴定: 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有某种成分或某一物质的组成。通常必须分别检验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对物质进行确认。常见离子的检验:按现象归类: 一、生成沉淀法:

二、生成气体法: 例1: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定一无色溶液是盐酸?写出实验过程及怨偶观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要证明该无色溶液是盐酸,既要证明其中含H+,又要证明其中含Cl-。要证明H+的存在,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粒;要证明Cl-的存在,可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例2:怎样鉴定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钡? 分析:碳酸钡中既有Ba2+又有CO 32-,检验Ba2+可用硫酸溶液及稀硝酸;检验CO 3 2-, 选用盐酸及石灰水。 例3:怎样用实验方法来鉴定一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写出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要证明该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溶液,既要证明其中含Cu2+,又要证明其中含SO 4 2-。要证明Cu2+的存在,可用比铜活泼的金属,浸入溶液,金属表面将会覆盖

2-的存在,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会出现不溶的白色上红色的铜;要证明SO 4 沉淀硫酸钡。但要看清沉淀的颜色,必须先排除溶液中蓝色铜离子的干扰,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使铜离子进入氢氧化铜沉淀中去。 练习:1、怎样用实验证明某物质是硫酸铵? 2、怎样证明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和钾元素? 二、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解题的原则是:以最简单的方法,即能用物理方法尽量不用化学方法。用最少的试剂,能不用其它试剂尽量不用。取得最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加以鉴别和检验。在进行实验时,步骤要严密而清晰;在进行判断时,证据要确凿。 当然在常见物质鉴别题可根据允许使用的试剂的多少分为3种类型: 1、任选试剂的鉴别题:(可用多种试剂) 2、只允许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3、限制用被鉴物本身作试剂的鉴别题。 进行物质的检验时应注意:(先取样,后操作;先现象,后结论) (1)正确地选择试剂,简述操作步骤,正确描述现象,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结论必须是肯定或否定的,不是似是而非。并要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不能向待测物质中直接加入试剂,而只应当取少量试样进行检验。如被检验物质是故态,而检验时又需要用溶液时,应先取少量试样用蒸馏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进行检验。 (3)不能把要检验的物质当作已知物来叙述实验现象。叙述的顺序是先说明加入何种物质后,再根据产生的现象,再确定是何种物质。 (4)对几种待测物质要进行并列实验时,每进行一次实验,都要另取新溶液,避免已加试剂的干扰。 小结:鉴别物质的要领:

几种离子的鉴别方法

知识要点: 1. 除杂题: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 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溶液.(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OH-: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特征离子关系图 (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一种试剂的鉴别: 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Ba(OH)2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不同试剂的鉴别: 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 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

常见离子的定性鉴定方法完整版

常见离子的定性鉴定方 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阳离子的鉴定方法 Na+1.取2滴Na+试液,加8滴醋酸铀酰试剂: UO2(Ac)2+Zn(Ac)2+HAc,放置数分钟,用玻璃棒摩擦器壁,淡黄色的晶状沉淀出现,示有Na+:3UO22++Zn2++Na++9Ac- +9H2O=3UO2(Ac)2·Zn(Ac)2·NaAc·9H2O 1.在中性或醋酸酸性溶液中进行,强酸 强碱均能使试剂分解。需加入大量试 剂,用玻璃棒摩擦器壁 2.大量K+存在 时,可能生成KAc·UO2(Ac)2的针状结 晶。如试液中有大量K+时用水冲稀3倍 后试验。 Ag+、Hg2+、Sb3+有干扰, PO43 -、AsO 4 3-能使试剂分解,应预先除去 μg250μg·g-1 (250ppm) +试液与等体积的·L-1KSb(OH) 6试液混合,用玻璃棒摩擦器壁,放置后产生白色晶形沉淀示有Na+: Na++Sb(OH)6-= NaSb(OH)6↓ Na+浓度大时,立即有沉淀生成,浓度小时因生成过饱和溶液,很久以后(几小时,甚至过夜)才有结晶附在器壁1. 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因酸能分解试剂 2. 低温进行,因沉淀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 3. 除碱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也能与试剂形成沉淀,需预先除去 K+ 1.取2滴K+试液,加3滴六硝基合钴酸钠(Na3[Co(NO2)6])溶液,放置片刻,黄色的K2Na[Co(NO2)6]沉淀析出,示有K+: 2K++Na++[Co(NO2)6]3-=K2Na[Co(NO2)6]↓1. 中性微酸性溶液中进行,因酸碱都能 分解试剂中的[Co(NO2)6]3- 2. NH4+与试 剂生成橙色沉淀(NH4)2Na[Co(NO2)6]而干 扰,但在沸水中加热1~2分钟后 (NH4)2Na[Co(NO2)6]完全分解, K2Na[Co(NO2)6]无变化,故可在NH4+浓度 大于K+浓度100倍时,鉴定K+ 4μg80μg·g-1 (80ppm) 2.取2滴K+试液,加2~3滴·L-1四苯硼酸钠Na[B(C6H5)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示有K+:K++[B(C6H5)4]- = K[B(C6H5)4]↓1. 在碱性中性或稀酸溶液中进行 2. NH4+有类似的反应而干扰,Ag+、Hg2+的影 响可加NaCN消除,当PH=5,若有EDTA 存在时,其他阳离子不干扰。 μg 10μg·g-1 (10ppm) NH4+ 1. 气室法: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两块(一大、一小),在大的一块表面皿中心放3滴NH4+试液,再加3滴6mol·L-1 NaOH溶液,混合均匀。在小的一块表面皿中心黏附一小条潮湿的酚酞试纸,盖在大的表面皿上做成气室。将此气室放在水浴上微热2min,酚酞试 纸变红,示有NH4+这是NH4+的特征反应μg1μg·g-1 (1ppm) 2.取1滴NH4+试液,放在白滴板的圆孔中,加2滴奈氏试剂(K2HgI4的NaOH溶液),生成红棕色沉淀,示有NH4+: 或?NH4++OH- =NH3+H2O ??NH4+浓度低时,没有沉淀产生,但溶液呈黄色或棕色1 Fe3+、Co2+、Ni2+、Ag+、Cr3+等存在时, 与试剂中的NaOH生成有色沉淀而干扰, 必须预先除去 2.大量S2-的存在,使 [HgI4]2-分解析出HgS↓。大量I-存在使 反应向左进行,沉淀溶解 μg 1μg·g-1 (1ppm) Mg2+ 1.取2滴Mg2+试液,加2滴2mol·L-1NaOH溶液,1滴镁试剂(Ⅰ),沉淀呈天蓝色,示有Mg2+。对硝基苯偶氮苯二酚1. 反应必须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如 [NH4+]过大,由于它降低了[OH-]。因而 妨碍Mg2+的捡出,故在鉴定前需加碱煮 沸,以除去大量的NH4+ 2. Ag+、Hg22+、 Hg2+、Cu2+、Co2+、Ni2+、Mn2+、Cr3+、Fe3+及 大量Ca2+干扰反应,应预先除去 μg10μg·g-1 (10ppm)

实验二十五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二十五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和进一步掌握一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了解常见阳离子混合液的分离和检出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的鉴定 1、Na+的鉴定 Na++Sb(OH)6-====NaSb(OH)6 2、K+的鉴定 K++HC4H4O6-====KHC4H4O6 3、Mg2+的鉴定 Mg2+与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镁试剂Ⅰ)在碱性介质中反应生成蓝色螯合物沉淀。除碱金属外,其余阳离子都不应存在。 4、Ca2+的鉴定 Ca2++C2O42-=====CaC2O4↓(白色沉淀不溶于6MHAC而溶于2MHCl)5、Ba2+的鉴定 Ba2++CrO42-====BaCrO4↓(黄色)(pH==4) (二)、p区和ds区部分金属离子的鉴定 1、Al3+的鉴定: Al3+与铝试剂(Ⅰ)在pH6---7介质中反应,生成红色絮状螯合物沉淀。 2、Sn2+的鉴定 SnCl2+2HgCl2+2HCl====Hg2Cl2↓(白色)+H2SnCl6 Hg2Cl2+SnCl2+2HCl====2Hg↓(黑色)+H2SnCl6 3、Pb2+的鉴定 2PbCrO4+2H+====2Pb2++Cr2O72-+2H2O PbCrO4+4OH-====[Pb(OH)4]2-+CrO42-

PbCrO4沉淀溶于NaOH(与Ag+、Ba2+、Bi3+不同)及浓HNO3,难溶于稀HNO3,不溶于氨水(与Ag+、Cu2+不同),难溶于稀HAC。 4、Sb3+的鉴定 Sb3++4H++6Cl-+2NO2-====[SbCl6]-+2NO+2H2O [SbCl6]-与罗丹明B反应形成难溶于水的离子缔合物。 5、Bi3+的鉴定 硫脲CS(NH2)2与Bi3+在0.4---1.2MHNO3介质中反应形成鲜黄色络合物, 6、Cu2+的鉴定 K4[Fe(CN)6]与Cu2+在中性或酸性介质中反应,生成红棕色Cu2[Fe(CN)6]沉淀。此沉淀难溶于稀HCl、HAC及稀NH3水,但易溶于浓氨水: Cu2++[Fe(CN)6]4-====Cu2[Fe(CN)6] ↓(红棕色) 7、Ag+的鉴定 [Ag(NH3)2]Cl+2H+====AgCl+2NH4+ 8、Zn2+的鉴定 Zn2++[Hg(SCN)4]2-====Zn[Hg(SCN)4]↓ Zn2+的HAC性试液与(NH4)2[Hg(SCN)4]反应,在稀溶液中生成无色尖劈状和X 形晶体,在浓溶液中形成多枝的羊齿植物形Zn[Hg(SCN)4]晶体。 9、Cd2+的鉴定 Cd2++S2-====CdS↓(黄色) 10、Hg2+ (三)、部分混合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常见金属离子的鉴别方法

常见金属离子的鉴别方法 Cu2+加入浓氨水,若生成深蓝色溶液,表示有Cu2+ Bi3+在酸性溶液中与硫脲生成黄色配合物Ca(SH)2 Hg2+加入1滴1mol/lHCl,使成微酸性,滴在新磨光的铜片上,铜可将Hg2+还原成金属汞,并与铜形成汞齐。用流水冲去试液后,在铜片 上留下一个擦拭不掉的斑点,但加热时因Hg被蒸发,银白色的斑 点随之消失。 As III,V砷的化合物(As III,V)在强酸溶液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胂气AsH3,AsH3遇浓硝酸银溶液生成黄色AsAg3·3AgNO3,此黄色沉淀可被水 分解,生成黑色的金属银 Sn II,IV用铁丝将Sn IV还原为Sn II,然后在溶液中加入HgCl2溶液,生成灰色的Hg2Cl2+Hg或黑色的Hg沉淀,表明有锡 Sb III,V五价的Sb在浓盐酸中以SbCl6-形式存在,它能与红色的罗丹明B 溶液生成离子缔合物,析出蓝色或紫色的微细沉淀。此沉淀可被萃 取,使苯层显紫红色。若溶液中存在的是三价的Sb盐,事先必须 用少许的NaNO2晶粒将其氧化为五价 Fe2+Fe2+与K3Fe(CN)6试剂生成深蓝色沉淀,以前曾称此沉淀为滕氏蓝,此沉淀不溶于稀酸,但为碱所分解。因此此反应要在酸性溶液 中进行 Fe3+Fe3+能在酸性溶液中与K4Fe(CN)6试剂生成蓝色沉淀,以前称此沉淀为普鲁士蓝。鉴定时要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进行。 Mn2+Mn2+在强酸溶液中可被强氧化剂如NaBiO3或PbO2等氧化为MnO4-,使溶液显紫红色 Cr3+Cr3+在强碱性溶液中以偏亚铬酸根离子CrO2-的形式存在,此离子可被H2O2氧化为铬酸根离子,黄色的铬酸根俩子的出现可以说明Cr3+ 的存在。 Ni2+Ni2+在中性、HAc或氨性溶液中与丁二酮肟产生鲜红色螯合物沉淀。 此沉淀溶于强酸、强碱和很浓的氨水。 Co2+Co2+在中性和酸性溶液,Co2+与NH4SCN生成蓝色配合物Co(SCN)

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用两酸三碱系统分析法对常见阳离子进行分组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分离、鉴定的基本操作与实验技能。 二. 实验原理 阳离子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二十多种,个别检出时,容易发生相互干扰,所以一般阳离子分析都是利用阳离子某些共同特性,先分成几组,然后再根据阳离子的个别特性加以检出。凡能使一组阳离子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生成沉淀而与其它组阳离子分离的试剂称为组试剂,利用不同的组试剂把阳离子逐组分离再进行检出的方法叫做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在阳离子系统分离中利用不同的组试剂,有很多不同的分组方案。如硫化氢分组法,两酸、两碱系统分组法。下面介绍一种以氢氧化物酸碱性与形成配合物性质不同为基础,以HCl、H2SO4、NH3 H2O、NaOH、(NH4)2S为组试剂的两酸三碱分组方法。本方法将常见的二十多种阳离子分为六组。 第一组:盐酸组Ag+,Hg22+,Pb2+ 第二组:硫酸组Ba2+,Ca2+,Pb2+ 第三组:氨合物组Cu2+,Cd2+,Zn2+,Co2+,Ni2+ 第四组:易溶组Na+,NH4+,Mg2+,K+ 第五组:两性组Al3+,Cr3+,Sb III、V,Sn II、IV 第六组:氢氧化物组Fe2+,Fe3+, Bi3+,Mn2+,Hg2+ 用系统分析法分析阳离子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加入组试剂,将离子一组一组沉淀下来,具体分离方法如下表。 表阳离子分组步骤 试液(用个别检出法鉴定NH4+、Fe2+、Fe3+) ( Hg ) (两性组) (氢氧化物组) (第三组硫化物) (第四组易溶组)AlO2?、Cr O42?Fe(OH)3、 K+、Na+、Mg2+、NH4+SbO43?、SnO32?MnO(OH)2、 NaBiO3、HgNH2Cl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与鉴定专题复习资料

物质的鉴别、鉴定 一、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 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物质的鉴别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 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2)(OH Ba 溶液或NaOH 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 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二、 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 4+),还要检验 它是否是硫酸盐(含 24SO )。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424)(SO NH 。

三、实例分析 (一)开放性的鉴别题: 例1.有两瓶无色透明的液体,一瓶是食盐水,另一瓶是蒸馏水。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不能尝味道)加以鉴别。 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练习:1、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和石灰水。请你对这两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 (1)鉴别它们所用的不同类别的试剂是(任选两种)_______、 _______。 (2)简述其中一种鉴别方法(包括步骤、现象及结论)。 2、用两种不同方法鉴别CO2与H2气体。 (二)加入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例、1、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NaOH、Ca(OH)2、H2SO4三种溶液。 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KCl、K2CO 3、Ba(NO3)2三种无色溶液,该试剂是() A. 稀盐酸 B.稀硫酸 C.硝酸银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3、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4瓶无色溶液:MgCl2、 NaCl、 HCl和NaOH,现实验桌上只有 (三)不用其它试剂的鉴别题 1、“特殊物质”法 例:有4瓶常用溶液:①BaCl2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鉴定与鉴别都是用来检验物质的常用方法,都是通过化学实验,根据物质的特性反应去查出要检验的物质。因此,物质检验的关键是必须熟练掌握各物质(或离子)的特征反应,正确地选择试剂和实验方法。 常见离子的检验: 按现象归类: 一、生成沉淀法: 离子加入试剂主要实验现象 H+ 紫色石蕊试液或加锌有氢气变红色 OH-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Cl- 硝酸银溶液及稀硝酸白↓ SO42-氯化钡溶液及稀硝酸白↓ CO32-盐酸及氢氧化钙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u2+氢氧化钠溶液蓝↓ Fe3+氢氧化钠溶液红褐色↓ Fe2+氢氧化钠溶液白↓ Mg2+、Al3+氢氧化钠溶液白→灰绿色→红褐色↓ Ca2+浓碳酸钠溶液白↓ 二、生成气体法: 离子加入试剂主要实验现象 NH4+氢氧化钠溶液有刺味,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CO32-盐酸无刺味,产生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共同的要求是:根据物质的特有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达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的效果。(物质的鉴定题和鉴别题的要求是不铜的。根据实验确定某一物质的习题是鉴定题;根据实验区别几种已知物质的习题是鉴别题) 一、物质的鉴定: 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有某种成分或某一物质的组成。通常必须分别检验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对物质进行确认。 例1: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定一无色溶液是盐酸?写出实验过程及怨偶观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要证明该无色溶液是盐酸,既要证明其中含H+,又要证明其中含Cl-。要证明H+的存在,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粒;要证明Cl-的存在,可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解:紫色石蕊 盐酸无色气体生成,点燃有爆鸣声,是氢气 加稀硝酸 白↓沉淀不溶 例2:怎样鉴定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钡? 分析:碳酸钡中既有Ba2+又有CO32-,检验Ba2+可用硫酸溶液及稀硝酸;检验CO32-,选用盐酸及石灰水。 例3:怎样用实验方法来鉴定一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写出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要证明该蓝色溶液是硫酸铜同业,既要证明其中含Cu2+,又要证明其中含SO42-。要证明Cu2+的存在,可

几种离子的鉴别方法

几种离子的鉴别方法 知识要点: 1. 除杂题: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将混合

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 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溶液.(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OH-: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特征离子关系图 (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一种试剂的鉴别: 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Ba(OH)2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不同试剂的鉴别: 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