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0.13 KB
- 文档页数:4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我了解肠梗阻病人的护理知识,掌握肠梗阻病人的护理技能,提高临床护理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消化内科四、实训内容1. 肠梗阻病人的基本知识(1)病因:肠梗阻病因多样,包括机械性、动力性和粘连性等。
(2)临床表现:腹痛、呕吐、腹胀、便秘等。
(3)治疗原则: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2.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以及腹部体征变化。
(2)饮食护理: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病情好转后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
(3)胃肠减压: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减轻胃肠压力。
(4)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减轻腹痛。
(5)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6)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
3. 肠梗阻手术病人的护理(1)术后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及时发现并发症。
(2)体位护理:术后6小时给予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3)饮食护理: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
(4)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5)活动指导: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
五、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肠梗阻病人的护理知识,提高了临床护理能力。
2.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以及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3.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4. 本次实训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护士,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六、实训体会1.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2.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肠梗阻护理查房在肠梗阻护理查房中,我们首先得明白肠梗阻的病因。
许多病人因肿瘤、炎症或者手术后粘连而遭受这个困扰。
我们要关注的是,病人的疼痛程度和腹胀情况,特别是那些像气球一样鼓起来的肚子,真让人心疼。
在查房的时候,护士们需要仔细观察每个病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
听,那些微微皱起的眉头,明显就是疼痛在作祟。
医生们常常会询问病人的病史,比如以往是否有过类似的症状。
这些都是我们深入了解病情的关键。
接着,我们要关注病人的饮食和排便情况。
很多病人会因为痛苦而不敢进食,结果又导致营养不良。
我们要鼓励病人少食多餐,慢慢来,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饮食要清淡,温和一些,像燕麦粥或者清汤,这样能让他们的肠道慢慢恢复活力。
再说说护理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温热敷腹、轻柔按摩来缓解病人的不适。
想象一下,轻轻地在病人的肚子上画圈,温暖的感觉真的能带来一些安慰。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像心率、血压,这些都是细节中的细节。
此外,心理支持也很重要。
肠梗阻往往让病人感到焦虑和无助。
我们可以和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烦恼。
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告诉他们,咱们会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毕竟,情感上的安慰有时候比药物更有效。
最后,护士的记录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每次查房结束后,要及时更新病人的护理记录,记录下观察到的症状、处理措施和病人的反应。
这不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依据,也让团队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顺畅。
总结一下,肠梗阻护理查房不仅仅是一个例行公事。
它是一个了解、关心、支持病人的过程。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人性化的护理,我们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痛苦,恢复健康。
护理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需要满满人情味的事业。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2、护理措施3、病情观察要点4、饮食护理要求5、心理护理重点6、并发症预防及处理7、护理人员职责8、病人及家属配合事项11 护理目标111 缓解肠梗阻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等。
112 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和纠正失衡。
11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肠绞窄、肠坏死、腹腔感染等。
114 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2 护理措施121 胃肠减压护理1211 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和堵塞。
1212 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1213 定期更换负压吸引装置,严格无菌操作。
122 体位护理1221 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以减轻腹胀和腹痛。
1222 鼓励病人经常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123 口腔护理1231 每日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 2 3 次,保持口腔清洁。
1232 观察口腔黏膜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24 输液护理1241 根据医嘱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速度。
1242 密切观察输液反应,如发热、过敏等。
125 灌肠护理(适用于不完全性肠梗阻)1251 选择合适的灌肠液和灌肠方法。
1252 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道。
1253 观察灌肠后的效果,如排便、排气情况。
13 病情观察要点131 生命体征1311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1312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32 腹痛和腹胀1321 评估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
1322 观察腹胀的程度和进展情况。
133 呕吐1331 观察呕吐的次数、量和性质。
1332 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气味和有无异味。
134 排气和排便1341 询问病人排气和排便的情况。
1342 观察腹部体征,有无肠型和蠕动波。
135 腹部体征1351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1352 听诊肠鸣音的变化,有无亢进或减弱。
14 饮食护理要求141 禁食期间1411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禁食的目的和重要性。
外科肠梗阻的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评估腹部情况:腹痛的部位和性质。
2.观察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量、色、性质。
肠鸣音及排便排气情况。
3.观察病人神志和精神状态。
4.监测生命体征。
5.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二)护理要点
1.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休克患者取平卧位。
2.遵医嘱禁食、胃肠减压,做好口腔护理。
肠蠕动恢复并有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食。
3.如需手术,做好术前准备。
4.切口出现红肿,流出较多液体有粪臭味,应立即报告医生.
5.遵医嘱补充液体,准确记录出入量。
6.胃肠减压和腹腔引流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7.按时翻身、叩背。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指导要点
1.指导早期下床活动。
2.术后两周内避免灌肠。
3.注意饮食卫生,不宜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餐后剧烈活动,保持大便通畅。
4.如有腹痛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肠梗阻病人护理
概念: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即顺利通过肠道,称肠梗阻。
诊断困难,发展快、病情重,常需急症处置。
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胆道疾病,占第三位。
病情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仍达10%左右。
1 分类
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1)机械性:最常见。
①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道闭锁、狭窄、肿瘤、套叠、炎症等。
②肠管受压、如粘连带、肠管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
③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块、胆石、异物等。
2)动力性: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麻痹性肠梗阻多见,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
痉挛性如急性肠炎、慢性铅中毒。
3)血运性:肠系膜血管发生血栓或栓塞,引起肠管血运障碍,致肠麻痹,失去蠕动,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随着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等疾病增多,已不少见。
按有无血运障碍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仅有内容物通过受阻,而肠管并无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可因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栓塞或受压而使相应肠段发生急性缺血;或单纯性梗阻时因肠管高度膨胀,肠管小血管受压,而导致肠壁发生血运障碍。
按梗阻部位:高位肠梗阻、低位肠梗阻。
按梗阻程度: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肠梗阻。
按发病缓急:急性与慢性肠梗阻。
2 病理生理:
三方面:肠膨胀、积气积液和肠坏死;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感染和毒素吸收
①肠管局部变化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梗阻以上肠管蠕动频率和强度增加,梗阻以上肠管膨胀、肠腔积气积液
梗阻肠壁充血水肿、血运障碍,梗阻以下肠管瘪陷,膨胀和瘪陷交界处为梗阻所在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肠腔压力↑→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水肿、增厚、呈暗红色→动脉血运受阻→肠管变成紫黑色→坏死、穿孔
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以上肠腔扩张、肠壁代偿性肥厚腹壁视诊常可见扩大的肠型和肠蠕动坡。
②全身改变:
(一)肠腔膨胀、积气积液
(二)体液丧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酸碱失衡。
(三)感染和毒素吸收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痛、吐、胀、闭。
1 腹痛:
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这是由于要克服梗阻,肠管蠕动加剧所引起的,腹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
如果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甚至成为持续性腹痛,可能是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
特点:①波浪式。
②腹痛时可感有“气块”转动,突然停止时腹痛最为剧烈。
③可伴肠型或肠蠕动,自觉有包块移动。
④肠鸣音亢进或金属音。
绞窄性肠梗阻:腹痛间歇期不断缩短或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
麻痹性肠梗阻:为持续性胀痛,肠鸣消失。
2 呕吐
肠梗阻的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一般认为,梗阻部位越高,呕吐出现越早、越频繁;而低位梗阻和结肠梗阻,呕吐出现迟而少;吐出物可呈粪样。
高位小肠梗阻:呕吐频繁,呕吐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
低位小肠梗阻:呕吐带臭味的粪样物。
绞窄性梗阻:呕吐物呈棕褐色或血性。
麻痹性肠梗阻:呕吐呈溢出性。
结肠梗阻时呕吐少见。
3 腹胀
腹胀出现较晚。
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高位梗阻时腹胀不明显,低位梗阻为全腹膨胀而且明显,常伴有肠型。
麻痹性肠梗阻时全腹膨胀显著。
结肠梗阻腹部周围高度膨胀且不对称。
腹胀不对称是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
4 停止排气排便
完全性肠梗阻排便、排气停止。
不完全性肠梗阻有少量排便、排气。
注意:
Ø梗阻早期,尤其高位,梗阻以下部位残留的气体和粪便仍可排出。
早期少量的排气排便不能排除肠梗阻的诊断。
Ø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可排出血性液体或果酱样便。
体征
视诊:肠型、蠕动液、腹胀。
肠扭转等闭袢型肠梗阻腹胀多不对称,麻痹时呈均匀性全腹胀。
触诊:单纯性肠梗阻轻压痛。
绞窄时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少数可及包块。
蛔虫性肠梗阻可触及条索状团块。
叩诊: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渗液有移动性浊音。
听诊:单纯性肠梗阻,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金属音。
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直肠指检:触及肿块,可能为直肠肿瘤、肠套叠的套头或低位肠腔外的肿瘤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在10×1O9/L以上,绞窄性肠梗阻常在15×109/L以上,中性白细胞增加。
血清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二氧化碳结合力可以降低。
血清电解质测定:可出现低钾、低氯和低钠血症。
X线检查:站立位透视可见多个液气平面及胀气肠袢。
(四)诊断
腹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肠型、肠鸣音亢进是机械性单纯性肠梗阻的依据。
X线可以证实临床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系统体检。
(五)治疗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解除梗阻。
其中: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输血、抗感染、抗休克是治疗肠梗阻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疗效和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基础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以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3.防治感染和毒血症:应用抗生素对于防治细菌感染,从而减少毒素的产生都有一定作用。
一般单纯性肠梗阻可不应用,但对单纯性肠梗阻晚期,特别是绞窄性肠梗阻以及手术治疗的病人,应该使用。
此外,还可应用镇静剂、解痉剂等一般对症治疗,止痛剂的应用则遵循急腹症治疗的原则。
护理要点: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饮食肠梗阻病人应常规禁食,当梗阻缓解,出现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后才可进流质食物,但应忌产气的甜食和牛奶
2.胃肠减压:应及早使用,胃肠减压吸出胃肠内的积液和积气,可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同时减少肠内细菌和毒素,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的情况
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如发现血性液体,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3.体位:半卧位
4.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肠梗阻病人应密切观察并准确记录呕吐量,胃肠减压量和尿量,合理输液纠正体液的失衡,应结合血气分析,脱水程度,血清电解质结果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当尿量>30ml/h时,可补钾,纠正低钾血症
5.防治感染:使用有效抗生素
6.对症处理:
防止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呕吐时,坐起或头偏向一侧
加强口腔护理:清除口腔内呕吐物,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缓解腹痛和腹胀:无肠绞窄可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物,6542解痉止痛,热敷、针灸
7.特殊措施
8.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腹部情况及全身情况,防止出现绞窄性肠梗阻
七种情况提示
(二)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做好常规准备外,其他护理措施同非手术治疗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注意病人腹痛,腹胀的改善程度,呕吐及肛门排气排便的情况
并发症:
1)感染:绞窄性肠梗阻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若出现腹部胀痛,持续发热,白细胞上升,切口红肿,引流出带臭味液体,应警惕切口感染或有肠瘘可能
2)切口裂开:肠梗阻病人存在腹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或者腹壁切口张力大强行缝合,一般1周后可出现切口裂开。
处理:手术时才用减张缝合
手术后腹带加压包扎,及时处理咳嗽,腹胀,便秘等引起腹压升高的情况,脏器脱出,不可回纳
(2)体位:麻醉清醒,血压稳定后,病人应取半卧位
(3)饮食,肠蠕动恢复之前,病人应予禁食,补液,逐步恢复饮食,见书
(4)胃肠减压及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避免受压,折叠,滑脱,注意记录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肛门排气后,可拔管
(5)活动:术后,特别是粘连性肠梗阻,应鼓励病人早期活动,床上多翻身,条件允许,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