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法体系概论
- 格式:pdf
- 大小:6.85 MB
- 文档页数:32
第一章税法概论一、学习要点: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1、税法的定义及特征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
税收主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那么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二、税收法律关系〔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必须根据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税收法律事实。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实质上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对权利享有者的保护,就是对义务承当者的制约。
五、税法的作用税法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维护经济秩序、有效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第二节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税法的地位税法是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根本法律标准。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三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那么我国税收立法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从实际出发的原那么2、公平原那么3、民主决策原那么4、原那么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那么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那么第四节我国税法的制定和实施一、税法的制定〔一〕税收立法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二〕税收立法程序我国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和公布阶段。
二、税法的实施它包括税收执法和税收守法两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按以下原那么处理: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中国税法概论中国税法概论税法是研究国家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规范的学科,是指国家税收政策的法律基础和法律规范。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法也是现代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税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维护国家税收秩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税法的发展历程中国税法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新中国的税收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制不断调整和完善;进入 21世纪后,我国税法建设不断深化和完善。
1.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新中国的税收制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一套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税收体系以纳税人为核心,实施计划经济与分配制度相结合的税收政策。
中国税制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形成了基于人口、地区和生产力三个基本因素的征税制度。
此时期的中国税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统计法》为代表。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制不断调整和完善。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提出并实施,我国税法开始了全面的改革与调整。
19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税费分离制度。
税费分离制度使税法更加成熟,确立了税法的基本框架。
此时期,我国税务管理体制发生调整和改革,形成了现行的税务管理体制,相应的税收法规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和完备。
3.进入21世纪后,我国税法建设不断深化和完善。
2001年,中国税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消费税法、增值税法、土地增值税法等一系列税收法规相继出台,中国税法的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
此时期,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的管理体制、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信息公开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二、中国税法的性质税法是国家税收政策的法律基础和法律规范,它的性质复杂而多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税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税法的制定旨在维护国家利益,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体现。
因此,税法具肯定的性质,税法的规定不仅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且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全)税法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范围也极为广泛9 各单行税收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税法体系,共同规范和制约税收分配的全过程,是实现依法治税的前提和保证。
从法律角度来讲,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体制下以法定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和,被称为税法体系。
但从税收工作的角度来讲,所谓税法体系往往被称为税收制度。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设置的税种以及与这些税种的征收、管理有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成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的总和。
换句话说,税法体系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制度(简称税制)。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可按照构成方法和形式分为简单型税制及复合型税制。
简单型税制主要是指税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税收制度;复合型税制主要是指由多个税种构成的税收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一般都采用多种税并存的复税制税收制度。
一个国家为了有效取得财政收入或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税种,并规定每种税的征收和缴纳办法,包括对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以及何时纳税、何地纳税、按什么手续纳税和不纳税如何处理等。
因此,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
构成税种的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等。
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
构成税收制度的具体税种,国与国之间差异较大罗但一般都包括所得税(直接税),如企业(法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也包括商品课税(间接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及其他一些税种 9 如财产税(房地产税、车船税)、关税、社会保障税等。
三是规范税款征收程序的法律法规,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税种的设置及每种税的征税办法,一般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这些法律就是税法。
一个国家的税法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四个层次。
其中,“ 税法通贝。
”规定一个国家的税种设置和每个税种的立法精神,各个税种的“税法(条例)”分别规定每种税的征税办法,“实施细则”是对各税税法(条例)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具体规定”则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补充性法规。
论述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
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为核心,由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组成的。
税法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税种、税法原则、税收制度和税务管理等。
首先,我国的税法体系涵盖了多个税种,包括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每一种税种都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和规定。
其次,税法体系以税法原则为基础。
这些原则包括公平原则、平等原则、法定原则、便利原则等。
税法原则的目的是确保税收征收的公正、公平和合法性。
第三,我国税法体系建立了相应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税收征收与征用制度、税收收入分配制度和税负调整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旨在维护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公平。
最后,税法体系也涉及税务管理的规定,包括纳税人登记、税务登记、税务稽查、税法咨询等内容。
税务管理的规范和监督,有助于实现税法的有效执行和征税的规范化。
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是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它规范了税收征收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保障了税收制度的稳定和公平。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进展,税法体系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
论我国的税法体系摘要:税法体系是指由不同形式的税法规范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税法形式及其相互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是税法体系的基本内容。
税收法定主义回答了税收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成为税收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
面对目前中国税收法律体系存在的制度性缺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法体系应成为税收法治模式构建的必然选择关键词:税法体系、税收基本法、立法权限一、我国税法体系的现状我国现行税法体系基本上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此之前,虽然曾经进行过数次税制改革,且每次税制改革都伴随着税法体系的长足发展,但真正比较规模、比较健全的税法体系却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的结果,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税法体系的现状。
现行税法体系由现行税法构成。
现行税法实行分别立法模式,即以现行税种制度为基础,对每一税种均单独立法形成各个单行税法。
同时,受我国立法体制影响,这些单行税法分别表现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税收规章。
因此,从总体上,现行税法体系的框架是由有关税收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税法共同构建的。
宪法是1982年颁布实施。
有关税收的内容主要是“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规定。
法律主要有三部涉及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
实体法是全国人大1980年制定、全国人大常委会1993年、1999年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和全国人大1991年通过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程序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1992年制定,1995年、2001年两次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数量巨大。
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开征23个税种。
除遗产税和证券交易税尚未立法外,个人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由法律规定其他19个税种,包括关税,都由国务院先后制定了单行条例。
此外,国务院根据法律的授权,对前文所述的三个税收法律也制定了实施细则或实施条例。
规章主要是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关于税收行政法规的实施细则以及税法具体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