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成像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11.11 MB
- 文档页数:76
颞颌关节x光拍摄方法
颞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也是口腔颌面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对颞颌关节进行X光片拍摄,以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关于颞颌关节X光拍摄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常用的颞颌关节X光片拍摄方法
1.侧位片拍摄法:侧位片最适合观察颞颌关节运动情况,该方法是将X 光片设在患者侧面,使得头部与脊椎成90度,然后打开口腔,让医生拍摄颞颌关节的侧位片。
2.开口位片拍摄法:开口位片拍摄法可用于检查关节内部的病变,是将X光片垂直置于患者的开口部位,拍摄该部位的X光片,利用其图像以观察颞颌关节部位的病变情况。
3.斜位片拍摄法:斜位片拍摄法主要用于观察颞颌关节内侧的各项组织情况,在摆拍时应先将头部向前倾斜约15度左右,然后再侧头45度左右,使得颞颌关节呈现良好的角度,如此便于医生拍摄出图像。
二、X光片拍摄前需要注意的事项
1.在进行颞颌关节X光片拍摄前,必须检查病人是否有对X光或者放射性物质的过敏反应。
2.病人需要拍前仔细咨询医生,了解拍摄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必要时应与家属一起签署免责协议。
3.病人在X光拍摄过程中需要配合医生操作,如果因为拍摄姿态不稳
或者咬合不当而导致拍摄质量不理想,则需要再次拍摄。
4.妊娠期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身体较差的病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接受不必要的颞颌关节X光片检查。
总之,颞颌关节X光片拍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适用于颞颌关节
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
在进行拍摄之前,病人必须了解拍摄过程、风险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整个过程能够安全、准确地完成。
颞颌关节的平片检查方法
颞颌关节的x线拍片方法,患者俯卧于检查床,被检测颞颌关节紧贴着检查床的台面,头部略向前下方倾斜,使得头部的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呈15度角,冠状面与台面形成75度角。
听眶线与胶片的前缘垂直,头颅两侧固定,使得头颅保持不动。
x线中心线,是对准外耳孔,向足侧倾斜15度,通过被检侧的颞颌关节射入检查床中心。
患者先张口,保持不动,曝光一次,再让患者闭口保持不动,曝光一次,一定要做开口位和闭口位两次摄片。
必要时,还可以再摄对侧以对比。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MR详细评估及病例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指累及咀嚼肌和(或)颞下颌关节,并具有下颌运动异常、疼痛、弹响、杂音及咀嚼问题等临床表现。
发生人群:20-40 岁,女性>男性;普通人群中 70% 的人至少患有 TMD 的症状之一,但仅有 5% 的人就医。
目前TMD 诊断通常要参考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TMD 常表现为关节结构紊乱、骨关节病、关节炎症、周围软组织损伤等,MRI 的软组织分辨率高,且具有多参数、多序列及任意角度成像等特点,目前是临床常用的颞下颌关节影像检查方法之一。
No.1颞下颌关节盘评估1. 关节盘形态评估:①正常情况下,关节盘在闭口位为倒置「S」型,张口位「领结」型;②关节盘各带最大厚度,前带 2 mm,中间带 1.1 mm,后带 2.8 mm;③常见关节盘形态学包括双凹型,双平面型,类圆型,折叠型。
不同颞下颌关节盘形态斜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图像(A)双凹型,(B)双平面型,(C)类圆型,(D)折叠型。
2. 关节盘位置评估:①按照移位的方向分为前移位、后移位、内侧移位及外侧移位,以前移最为多见。
②斜矢状位上髁突 12 点钟方向垂线前后夹角与关节盘后带后缘的切线超过10°为关节盘移位。
闭合口位的椎间盘后带必须放置在下颌髁状突轴的水平面(或内侧10°扇形红线)。
③斜冠状位上经过髁突内外极长轴做直线,经髁突、关节盘外缘和内缘分别做垂线,关节盘外缘超过髁突外侧缘则为关节盘外侧移位,关节盘内缘超过髁突内侧缘则为关节盘内侧移位。
关节盘(红实线)位于髁突上缘(蓝虚线)经髁突外缘和内缘(b,d)、关节盘外缘和内缘(c,e)分别做垂线。
关节盘的外侧和内侧位移。
A图:关节盘外缘(红线)膨出超过下髁突外缘(蓝线),为外侧移位。
B图:关节盘内缘(红线)膨出超过下髁突内缘(蓝线),为内侧移位。
分析1.5T核磁共振对早期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效果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采取1.5T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采取1.5T 核磁共振诊断的结果,分析患者诊断关节盘移位情况。
结果:1.5T核磁共振诊断结果显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均有所不同,一侧可复一侧不可复性前移位13例;单/双侧可复性前移位14例;单/双侧不可复性前移位22例等情况。
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患者采取1.5T核磁共振对于早期颞颌关节的关节盘移位等情况有较好的诊断结果。
建议临床广泛应用1.5T核磁共振诊断早期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是临床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主要的临床表现以关节弹响、疼痛、张嘴受限、头疼等症状为主[1]。
核磁共振是临床诊断早期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常用方式,具有无辐射、分辨率高等优势。
不仅如此,核磁共振还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的关节结构,对关节盘的形态和位置有准确的判断。
有研究指出[2],1.5T核磁共振对早期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检查准确率较高。
基于此,本次试验选择本院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5T核磁共振的检查效果进行验证,具体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18例,女性38例,年龄在17~69岁,平均年龄(41.21±7.58)岁。
针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P>0.05)。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关节区疼痛或关节周关节运动受限、张口困难、关节弹响等症状、伴有颞部疼痛、头晕等症状。
1.2检测方法磁共振成像检查:所选用的仪器设备为Signa-HDxT-1.5T MRI扫描仪(美国通用电气GE医疗系统公司)。
太赞了!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内附MR图谱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又称下颌关节,为颅骨的滑膜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
其关节面表面覆盖的是纤维软骨。
颞下颌关节外侧面
关节囊松弛,上方附着于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的周围,下方附着于下颌颈,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
关节囊内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盘呈椭圆形,上面如鞍状,前凹后凸,与关节结节和下颌窝的形状相对应。
关节盘的周缘与关节囊相连,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
关节囊的前份较薄弱,下颌关节易向前脱位。
闭口
颞下颌关节属于联合关节,两侧必须同时运动。
下颌骨可作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和侧方运动:
•上提、下降运动:发生在下关节腔;
•前进、后退运动:发生在上关节腔;
•侧方运动:一侧的下颌头对关节盘作旋转运动;
•前进运动:对侧的下颌头和关节盘一起对关节窝作前进运动。
张口:下颌骨下降并伴有向前的运动。
故大张口时,下颌骨体降向下后方,而下颌头随同关节盘滑至关节结节下方。
如果张口过大且关节囊过分松弛时,下颌头可滑至关节结节前方而不能退回关节窝,造成下颌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时,必须先将下颌骨拉向下,超过关节结节,再将下颌骨向后推,才能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
闭口:下颌骨上提并伴下颌头和关节盘一起滑回关节窝的运动。
微开口
转动为主
大开口
既有转动又有滑动
颞下颌关节内侧面
颞下颌关节的MR解剖。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是面部颞骨的关节,也是咀嚼肌的重要关节之一。
错颌畸形(malocclusion)是指上下颌骨之间的不正常对齐,也就是常说的牙齿不齐。
在错颌畸形中,安氏Ⅲ类错颌畸形(Angle Class III malocclusion)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牙齿上颌颌骨前伸,下颌颌骨后缩,导致牙齿不齐和咬合不正常。
MRI(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查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MRI检查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MRI可以提供关节软骨和关节盘的详细图像。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常常存在软骨变性、关节盘破裂或错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MRI来观察和评估。
MRI可以显示关节盘的形态、位置和运动情况,有助于了解关节盘在关节运动中的作用和变化。
MRI可以评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常常伴随咀嚼肌的异常,如肌肉僵硬、肌肉劳损等。
MRI可以观察和评估咀嚼肌及其他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包括肌肉纤维的走向、厚度和信号强度等。
这有助于了解咀嚼肌的功能和异常情况。
MRI还可以检查关节周围血管和神经的情况。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常常伴随颞下颌关节周围血管和神经的受压或受损。
MRI可以观察和评估血管和神经的通畅性、位置和异常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中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MRI还可以评估周围骨骼的情况。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常常伴随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异常发育,如上颌骨前伸、下颌骨后缩等。
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骨骼图像,显示颞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形态和结构,有助于了解骨骼异常的程度和类型。
MRI检查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MRI检查,可以详细观察和评估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关节软骨、关节盘、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和骨骼等。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常见症状与诊断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其症状多样,包括疼痛、咬合困难、关节咔嗒声等。
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常见症状颞下颌关节紊乱是指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异常,常见症状包括疼痛、口部不适、咬合问题和异响。
疼痛是颞下颌关节紊乱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感到颞下颌关节区域的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可能会有所不同。
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持续的胀痛,而另一些人可能会出现间歇性的剧痛。
疼痛可能会扩散到颞部、耳部和咽喉部,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口部不适也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常见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感到口部不适、紧张或僵硬。
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口唇、舌头或颊部的麻木或刺痛感。
这些不适可能会导致患者咀嚼困难、言语不清或出现吞咽困难等问题。
颞下颌关节紊乱还可能导致咬合问题。
患者可能会出现咬合不正常的情况,如牙齿咬合不齐、牙齿错位或咬合力不均衡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咀嚼困难、咀嚼肌肥大或脱臼等并发症。
颞下颌关节紊乱常伴有异响。
患者可能会感到颞下颌关节区域出现“咯吱”声、“咔嚓”声或其他异常声音。
这些声音可能在张口或闭口时出现,有时可能伴有疼痛或不适感。
异响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一个早期征象,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2颞下颌关节紊乱的诊断标准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诊断是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目前,美国颞下颌关节研究学会(AAOP)和美国齿科学会(ADA)制定了颞下颌关节紊乱的诊断标准。
AAOP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类:(1)疼痛:患者存在颞下颌关节、咀嚼肌或相关结构的疼痛。
(2)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张口、闭口、咀嚼或其他相关功能的障碍,如咀嚼困难、口唇不适、咬合不正常等。
(3)疼痛导致的功能障碍:患者的疼痛导致了相关功能的障碍。
(4)疼痛性肌肉病:患者存在颞下颌关节肌肉的疼痛、压痛和痉挛。
颞颌关节疾病的核磁共振诊断分析发表时间:2018-05-15T15:19:11.93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1期作者:范斌[导读] 核磁共振在颞颌关节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摘要:目的:验证核磁共振在扫描颞颌关节各种疾病中具有较高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间入住我院的58例颞颌关节疾病患病者置于特殊的核磁共振仪中,利用仪器的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患者颞颌关节内氢原子核,并引起这些原子核共振,同时会吸收能量处于激发状态。
当停止射频脉冲以后。
由于氢原子能量较高时不稳定,需要通过释放能量达到基态。
所以氢原子核会在释放能量过程中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电信号。
同时仪器内的接受器会接收信号,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程序处理后得到模拟图像。
结果:通过对58例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同时进行X光等多设备检查。
核磁共振加权图像可清楚显示颞颌关节的解剖结构,而且准确率较高,效果显著。
结论:核磁共振在颞颌关节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
关键词:颞颌关节; 核磁共振; 诊断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agnos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easesAbstract: Objective:To verify the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various diseases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has high value.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58 case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2017 were placed in a special NMR instrument. The radio frequency pulse of the instrument was used to excite hydrogen nuclei in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f patients and cause resonance of these nuclei, Energy is excited. After stopping the RF pulse. Due to the instability of hydrogen atoms at higher energies, it is necessary to reach the ground state by releasing energy. So the hydrogen nucleus will emit a certain frequency of electrical signals during the release of energy. At the same time the receiver within the instrument will receive the signal, and then after the computer program to get the simulation image. Results:By multiple 58 cases MRI examinations of multiple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more than X-ray equipment inspection. MRI-weighted images can clearly show the anatomy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d the accuracy is high,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Conclusion: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ease has great value.Key words:Temporomandibular join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Diagnostic analysis近年来,颞颌关节为成像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表现为关节结构紊乱、骨关节病、关节炎症、周围软组织及韧带损伤等[1-2]。
由于颞下颌关节是全身解剖结构和功能最为复杂的关节之一,因此长期处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状态,可能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精神疾病,因此实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早期诊断是临床的重点努力方向。
目前,临床一般结合既往病史,采用听诊、触诊及影像学辅助诊断,但由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因复杂,单纯颞下颌关节盘结构变化可能不一定是关节紊乱。
为避免出现误诊或漏诊的可能性,影像学辅助诊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关节超声造影、X 线平片、关节镜、CT 及MRI 检查,但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诊断都存在各自的局限。
而MRI 的软组织分辨率高,且具有多参数、多序列及任意角度成像等特点,能清晰显示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各组成结构,已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颞下颌关节影像检查方法[3-4]。
但目前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表现与MRI 图像的一致性尚存在较大争议,且较多研究多集中于不同成像技术的比较,对不同关节盘形态特征及MRI 影像表现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以18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364只颞颌关节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特征及MRI 影像表现分析探讨,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2021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8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364只颞颌关节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紊乱[5];无中耳炎及相关肿瘤疾病者;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有检查禁忌者;存在风湿、类风湿及其他关节炎性疾病者;病例资料不完整者。
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检查的78例颞下颌关节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其中,研究Clinical features and MRI images of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GUAN Xiaohui 1,WEI Huiping 2,LI Chuan 1,HUANG Tao 11Department of Radiology,2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530022,China摘要:目的探讨18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RI 影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