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演说辞(梁启超)
- 格式:docx
- 大小:18.54 KB
- 文档页数:3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篇1】【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
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
【关于梁启超的学术贡献】新史学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是20世纪前期创建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前期发表的《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史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和猛烈的批判,并且大呼“史学革命”。
继此,他又撰写了一系列论著,构建其资产阶级的新史学理论体系,如《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等,集中反映了梁启超的史学观及其突出贡献,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接连发表震动一时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猛烈抨击封建史学,倡导“史学革命”,较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史学功用、历史哲学、治史态度和方法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史学主张。
目录学梁启超一生于目录学贡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学书目表》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实有“西学”、“政学”两类,这个分类体系,突破了被订为“永制”的四部分类体系,为近代西方图书分类法的'输入和我国新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该目著录西学书籍400种,西政书籍168种,光绪二十二年(18)成书。
其他目录学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子略考释》等10余种。
梁启超演说词第一篇:梁启超演说词第一部分演说辞第1节梁启超三十一日下午,北京大学校开会欢迎先生。
先期在讲堂遍悬国旗,校长教员学生成集。
先生莅会后,由马校长述欢迎辞,略谓戊戌新政所留存于今日者,惟一大学校,先生实与此校有关系,今请赐训词于诸生云云。
先生演词如下:鄙人今日承本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校之欢迎,无任荣幸。
适马校长所言鄙人与大学校之关系一节,当年诚有其事。
今请略述一二,以告诸君。
时在乙未之岁,鄙人与诸先辈,感国事之危殆,非兴学不足以救亡,乃共谋设立学校,以输入欧美之学术于国中。
惟当时社会嫉新学如仇,一言办学,即视同叛逆,****无所不至。
是以诸先辈不能公然设立正式之学校,而组织一强学会,备置图书仪器,邀人来观,冀输入世界之智识于我国民,且于讲学之外,谋政治之改革。
盖强学会之性质,实兼学校与政党而一之焉。
在今日固视为幼稚之团体,然在当时风气未开之际,有闻强学会之名者,莫不惊骇而疑有非常之举。
此幼稚之强学会,遂能战胜数千年旧习惯,而一新当时耳目,具革新中国社会之功,实亦不可轻视之也。
至创设此会之诸先辈,今日存者,已寥若晨星,袁大总统即最尽力于此会之一人焉。
厥后谣诼频兴,强学会之势力愈强,而政府嫉恶强学会之心亦愈甚。
迄乙未之末,为步军统领所封禁,所有书籍仪器,尽括而去。
其中至可感慨者,为一世界地图。
盖当购此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
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
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
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
乃此图当时封禁,亦被步军统领衙门抄去,今不知辗转落在何处矣。
及至戊戌之岁,朝政大有革新之望。
孙寿州先生本强学会会员。
与同人谋,请之枢府,将所查抄强学会之书籍仪器发出,改为官书局。
嗣后此官书局,即改为大学校。
故言及鄙人与大学校之关系,即以大学校之前身为官书局,官书局之前身为强学会,则鄙人固可为有关系之人。
然大学校之有今日,实诸先辈及历任校长与教师之力。
谓鄙人为创设大学校之发动人,则不敢当。
高考备考作文素材之梁启超:启蒙民智,超卓人生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等。
广东新会人。
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
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二岁公车上书,二十四岁参与戊戌变法,三十岁成为报界巨子,辛亥革命时在政坛叱咤风云,“五四”之后又投身教育,著书立说,成为国学大师……他一生置身于风云变幻的政治海洋,却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忧国爱国,与时俱进。
他真正达到了儒家所述的人生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乎堪称完人。
年少得志1873年2月23日,梁启超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茶坑乡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
祖父和父亲都无缘于科举进士,梁家的希望便都寄托于他。
“汝自视乃如常儿乎?"祖父梁维清从梁启超只有两岁的时候,便开始这样训斥他。
梁启超也当真是神童,六岁便读完"四书五经”,九岁能写千字文章,吟诗作对的本领更是令人惊叹。
1884年,梁启超赴广州应考,中秀才,时年十一岁,“童子秀才”由此得名。
1885年,梁启超进入名噪一时的广州学海堂读书深造。
学海堂和菊坡精舍、粤华书院、粤秀书院、广雅书院一起,号称广东五大书院。
五年苦读,梁启超“四季大考皆第一"。
1889年,十六岁的梁启超在广州参加乡试,中第八名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
正考官李端棻非常欣赏梁启超的才华、见识及胆略,将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他。
一夜之间,梁启超既获功名,又得爱妻,这意味着梁启超将官运亨通,前程似锦,但他后来却选择了一条与传统功名利禄背道而驰的人生道路。
拜入康门在梁启超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康有为是一位关键人物1890年,十七岁的梁启超在同学陈干秋的引荐下拜会了三十三岁的广东南海人康有为。
初次见面两人竟从早上八点聊到晚上七点。
此前梁启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康有为给他打开了一扇西学的大门,立宪、维新、变法,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
[梁启超家书]梁启超的主要事迹介绍【--青年节】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青年时期倡导变法维新,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梁启超主要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1.公车上书梁启超第一次投身政治运动,是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__联合3000举人上书请求变法,作为康最得力的弟子,梁启超积极参与了这桩震动中国的大事。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 __,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
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公车上书第二年,黄遵宪在上海办《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撰写了大量呼吁变法的文章。
两湖总督张之洞很欣赏《时务报》,说这是“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报纸”。
后来,张之洞邀请梁启超到武昌一游,打开中门迎接,甚至问下属“可否鸣炮”。
在当时,这是接待钦差大臣的礼节。
2.戊戌变法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他在学堂中极力宣扬变法救亡的思想,还不时发表斥责专制、赞誉民权的言论,引起了旧势力的攻击。
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协助 __组织保国会。
四月二十三日(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了“百日维新”。
五月十五日(7月3日),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给六品衔,命他办理译书局事务。
梁参与了 __策动袁世凯推翻慈禧太后的密谋,但被袁出卖。
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
八月初六日(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再出“训政”,随即捕杀维新志士,变法失败。
梁启超在当日避入日本公使馆,次日化装到天津,东渡日本。
是年冬,梁启超曾代表 __与兴中会 __ __、陈少白等在东京商谈合作救国,梁十分赞成兴中会的革命主张,终因 __的反对,合作未成。
十一月十一日(12月23日),梁在横滨创办《清议报》(旬刊),却仍鼓吹“斥后保皇”。
重回1930:邂逅一群民国时期图书馆人——试评《中国图书馆名人录》周英【摘要】Chinese Library Who's Who is the first "who's who" of library circles in our country that appeared in 1930 in Shanghai is necessity. From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this book has a strong historical value .%《中国图书馆名人录》是我国图书馆界第一部人名录,成书于1930年。
从这本书的内容及特点看,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期刊名称】《图书馆》【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3页(P141-143)【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名人录;民国;图书馆人【作者】周英【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图书馆彭州部,四川彭州6119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9.29时间重新回到1930年,民国十九年。
我们翻开《中国近六十年来图书馆事业大事记》〔1〕,从中选取当年阳春三月的重要事件:三月宋景祁编《中国图书馆界人名录》出版。
《中国图书馆界人名录》的出版是1930年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宋君景祁收集了当时中国众多图书馆人的相关信息,汇编成册,终于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于上海面世。
这本书,作为中国图书馆界第一部人名录(Who's Who),得到北大校长、中华图书馆协会董事蔡元培的关心和支持,并亲自为之题写了书名《中国图书馆名人录》。
编者宋景祁是青年才俊,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他,当年才卅岁却已身兼数职,是私立宋氏图书馆创办者,时任上海清心中学图书馆主任、图书馆学科教员、上海图书馆协会常务委员、中华图书馆协会会员、上海图书馆协会附设图书馆学函授学社副社长。
1 成书背景为什么中国第一部图书馆界人名录诞生于1930年的上海?这是偶然,也是必然。
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
广东新会人。
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
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
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
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
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梁启超的后半生与图书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6年,反对袁士凯称帝的蔡锷(字松坡)将军病逝,梁启超上书大总统黎元洪《接受快雪堂设立松坡图书馆呈》,请拨北海快雪堂设立图书馆。
此议得到批准。
1923年松坡图书馆成立,后庑奉祀蔡锷及护国战争死难烈士,前楹设图书馆。
为此,梁启超作《松坡图书馆记》及《松坡图书馆劝捐启》,号召社会各界关心该馆藏书建设及资金筹备,'庶仗群力,共襄阙成'。
短短时间内,松坡图书馆已经办的颇有起色。
1925年5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北京成立,梁启超出席并在会上作《演说辞》,备述'建设中国图书馆学'和'养成管理图书馆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具体任务:(一)、'把分类、编目两专门组切实组织,……制成极绵密极利便的目录,务使这种目录不惟可以适用于全国,并可以适用于外国图书馆内中国书之部分。
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演说辞梁启超诸君。
我们国内因为图书馆事业日渐发达。
大家感觉有联络合作之必要。
於是商量组织全国的图书馆协会。
筹备多时。
幸见成立。
又适值美国图书馆学专家鲍士伟博士来游。
我们得於协会成立之日顺带着欢迎。
尤为本会荣幸。
鄙人对於中国图书馆事业之前途及图书馆协会应负的责任。
颇有一点感想。
今日深喜得这机会和本会同人商榷。
并请教於鲍博士。
鲍博士到中国以来。
在各地方。
在北京。
曾有多次演说。
极力提倡群众图书馆——或称公共图书馆的事业及其管理方法等项。
大指在设法令全国大多数人能彀享受图书馆的利益。
与及设法令国内多数图书馆对於贮书借书等项力求改良便利。
这些都是美国“图书馆学”里头多年的重大问题。
经许多讨论。
许多试验。
得有最良成绩。
鲍博士一一指示我们。
我们不胜感谢。
我们绝对的承认群众图书馆对於现代文化关系之重大。
最显著的成例就是美国。
我们很信中国将来的图书馆事业也要和美国走同一的路径才能发挥图书馆的最大功用。
但以中国现在情形论。
是否应从扩充群众图书馆下手。
我以为很是一个问题。
图书馆有两个要素。
一是“读者。
”二是“读物。
”美国几乎全国人都识字。
而且都有点读书兴味。
所以群众图书馆的读者满街皆是。
因为群众既已有此需求。
那些著作家自然会供给他们。
所以群众图书馆的读物很丰富。
而且日新月异。
能引起读者兴味。
美国的群众图书馆所以成效卓著。
皆由於此。
现时的中国怎么样呢。
头一件。
就读者方面论。
实以中学以上的在校学生为中坚。
而其感觉有图书馆之必要最痛切者。
尤在各校之教授及研究某种专门学术之学者。
这些人在社会上很是少数。
至於其他一般人。
上而官吏及商家。
下而贩夫走卒。
以至妇女儿童等。
他们绝不感有图书馆之必要。
纵有极完美的图书馆。
也没有法儿请他们踏到馆的门限。
这种诚然是极可悲的现象。
我们将来总要努力改变他。
但在这种现象没有改变以前。
群众图书馆无论办理得如何完善。
我敢说总是白设罢了。
第二件。
就读物方面论。
试问馆中储备的是什么书。
少年强那么中国强原文少年强那么中国强!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清末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就已经提及到了,但它却是永恒地有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原文少年智那么国智,少年富那么国富,少年强那么国强,少年独立那么国独立,少年自由那么国自由,少年进步那么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那么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那么国雄于地球.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青年时期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参加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进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主要作品:?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王安石传?、?饮冰室合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学术奉献1918年与张君励至欧洲游历,各处讲学.一生于目录学奉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学书目表?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实有“西学〞、“政学〞两类,这个分类体系,突破了被订为“永制〞的四局部类体系,为近代西方图书分类法的输入和我国新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该目著录西学书籍400种,西政书籍168种,1896年成书.其他目录学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子略考释?等10余种.为学无所不窥,对图书馆学有独到见识.他认为应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以现代西方的图书馆学理论施之于中国传统目录学的改造,即是目录学的科学化.积极倡导图书馆事业,1922年,发起建立“松坡图书馆〞,出任馆长.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任董事部部长,并发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演说辞?,提出了他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开展方向的见解.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欲编纂?中国图书大辞典?,相当于中国图书古今总志,“作古今典册总汇之簿录〞,惜未完成而逝.其藏书颇丰,“海棠书屋〞、“饮冰室〞有书44470余册,2830余种,还有未刊稿本、私人信札、笔记等.梁廷灿等人编有?饮冰室藏书目初编?,著录古籍13000余种.1929年全部移交给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特辟“梁启超纪念室〞以志纪念.梁启超轶事典故率真与诚恳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信徒、助手,但他们还是分道扬镰了;梁启超与孙中山合作过,也对立过;他拥护过袁世凯,也反对过袁世凯.对此,梁启超说:“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央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央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中国古代的史官为了给后代留下“信史〞而不惜杀头:梁启超毅然拒绝袁世凯的重金收买,而写出了揭露窃国大盗恢复封建帝制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925年阴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请梁启超出席证婚.梁启超反对他们“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之间的恋情,也奉劝过徐志摩;碍于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梁启超容许出席证婚.但在婚礼上梁启超却对徐志摩、陆小曼用情不专厉声训斥,滔滔不绝,使满堂宾客瞠目结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给学生留点脸面吧.〞梁启超真诚的宽容.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经透视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诊断为瘤.手术后,经解剖右肾虽有一个樱桃大小的肿块,但不是恶性肿瘤,梁启超却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一时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嘲讽西医“拿病人当实验品,或当标本看〞.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案.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梁启超真诚的有趣.黄苗子著?世说新篇?,其中有?梁启超写序?,文曰:“蒋百里先生为著名军事家,但在文化上亦极有奉献.他留德归国后,曾写了洋洋五万言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阅后大为赞赏,蒋便请梁为此书作序.不料梁文思泉涌,序成也是五万字,觉得不好意思,便加写一短序,而把长序改为著作出版,反过来请蒋百里作序.〞〔摘自?应用写作?〕纪念两次被“掌掴〞章太炎曾在杭州的诂经精舍里师从经学大师俞檄专治朴学〔俞檄即后来著名学者俞平伯的祖父〕.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炮声把年轻的章太炎从故纸堆中惊醒.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梁启超和康有为同入京会试,恰逢甲午战争失败,订立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同年三月二十八日〔4月22日〕,康、梁煽动广东、湖南举人百余人上书都察院,请代奏皇帝拒绝批准条约.四月初,康、梁进而约同18省举人1300多人,开会决定联合上书,四月初八日〔5月2日〕,清廷批准了?马关条约?,事遂中止.这次闻名全国的“公车上书〞〔公车是应考举人的代称〕,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光绪二十二年三月,梁启超南下上海,与黄遵宪、汪康年等筹办?时务报?〔旬刊〕.梁启超任主笔,他先后发表了?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政相嬉之理?、?说群?等一系列宣传维新变法和民权思想的论文,一时风行海内,广受欢迎.次年激进的章太炎就从杭州寄去了十六元钱要求参加康有为在上海创办的强学会,在上海期间,他认识了很多维新界的人,如谭嗣同,唐才常,并有幸结识了康门的首席大弟子也就是后来跟他闹得不可开交的梁启超.擅长笔墨的章太炎曾在梁启超主持的维新派报纸?时务报?中担任编辑.但是不久因章太炎发表了多篇反满清的文章,梁启超秉承师意拒不发表,章对此不悦,后因对孔教存有不同看法而发冲突,因康有为自视甚高,将孔子比做素王,而自名长素,也就是长于孔子,他门下的弟子多自名超回、秩赐、胜参等,自称水平超过颜回、曾参,章太炎看不过去,一日饮酒数杯对众人称,“所谓长素奈何以衣冠拜索虏〞,此言一出梁启超率数人至章处问罪,梁启超学生先动手欲打章太炎的朋友,并非梁启超被章太炎掌掴一次梁启超追随康有为逃日本避难,恰孙中山也在日,中山以康梁亦为满清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是乱党,拒绝合作,但随着孙中山的反满主张在日本华人中影响日益壮大,康为拉拢孙中山的部下派梁启超等人前去协商合作,但梁等人竟要求孙中山放弃原来主张参加他们所谓的勤王运动,梁将孙中山、陈少白等人这骗到他们的活动之处,突然摆出香案祭出所谓光绪的衣带诏要孙中山等人叩拜,孙当然拒绝,梁却指使众人不让他们走,陈少白大怒,一把抓住梁启超的衣领轮起左臂就是一记耳光,打得梁踉跄几步几乎摔倒,接着一脚踢翻香案扯碎衣带,日“我乃堂堂炎黄子孙,岂做奴才拜此小丑,尔辈甘为满洲奴者,可鄙!〞吓得康党众人皆退.。
少年强则国强读《少年中国说》有感读《少年中国说》有感11 级工商管理1131050213 孙冬雪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 梁启超先生,这样评价当时的中国,他觉得中国应如少年,充满希望。
我也觉得,中国应该是一个少年,少年人常常喜欢考虑将来,由于考虑将来,由于思考未来,各种事情都是他所未经历的,因此常常敢于破格。
所以产生希望之心,由于希望,所以进取,由于进取,所以日日更新。
老年人如夕阳残照,少年人如朝旭初阳。
老年人如瘦瘠的老牛,少年人如初生的虎犊。
老年人如坐僧,少年人如飞侠。
老年人如释义的字典,少年人如活泼的戏文。
老年人如抽了鸦片洋烟,少年人如喝了白兰地烈酒。
老年人如告别行星向黑暗坠落的陨石,少年人如海洋中不断增生的珊瑚岛。
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中矗立的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不断延伸的大铁路。
老年人如秋后的柳树,少年人如春前的青草。
老年人如死海已聚水成大泽,少年人如长江涓涓初发源。
人固然有这种不同,国家也应当如此。
只有如同少年的中国才充满希望。
梁启超在文中这样阐述:黄帝子孙,聚族而居,自立于这个地球上既有数千年,然而问一问__ 叫什么名称,则竟没有名称。
前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的,都是朝廷的名称罢了。
所谓朝廷,乃是一家的私有财产。
所谓国家,乃是人民公有的财产。
朝代有朝代的老与少,国家也有国家的老与少,一个朝廷老化是可以的,称为一个国家老化就不可以。
那么,我们中国,只不过以前尚未出现在世界上,而今才刚刚开始萌芽罢了。
天地是多么广大啊,前途是多么辽阔啊,多么美啊我的少年中国!梁任公说:造成今天衰老腐朽中国的,是中国衰老腐朽人的罪孽。
创建未来的少年中国的,是中国少年一代的责任。
我们少年人,前程浩浩远大,回顾辽阔深远。
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梁启超)第一祝典之通例及其关系祝典乌乎起?所以纪念旧事业而奖励新事业也。
几天下一事之成,每不易易,恒历许多曲折,经许多忍耐,费许多价值,而后仅乃得之,故虽过其时,不忘其劳,于是乎有以祝之。
其视之也,或以年年,或以十年,或以五十年,或以百年,要之借已往之感情,作方新之元气,其用意至深且美。
若美国之七月四日,法国之七月十四日,为其开国功成之日,年年祝之勿替焉。
一千八百八十七年,美国举行独立百年之祝典。
八十九年,法国举行共和百年之祝典。
九十三年,开万国大博览会于芝加哥,以举行哥仑布寻出西半球四百年之祝典。
去年开十九世纪博览会于巴黎,以举行耶稣降生一千九百年之祝典。
又如亚丹斯密氏“原富”出版后第一百年,世界之理财学者,共举祝典焉。
瓦特氏发明汽机后第五十年,世界之工艺学者,共举祝典焉。
达尔文氏“种源论”成书后第三十年,世界之物理学者,共举祝典焉。
下之如一市,如一乡,如一学校,如一医院,如一船舰,如一商店,亦往往各有其祝典。
大抵凡富强之国其祝典愈多,凡文明之事业其祝典愈盛。
岂好为侈靡烦费以震骇庸耳俗目哉,所以记已往,振现在,厉将来,所谓历史的思想,精神的教育,其关系如此其重大也。
中国向无所谓祝典也。
中国以保守主义闻于天下,虽然,其于前人之事业也,有赞叹而无继述,有率循而无扩充,有考据而无纪念。
以故历史的思想甚薄弱,而爱国、爱团体、爱事业之感情亦因以不生。
夫西人以好事而强,中国以无动而弱。
斯事虽小,亦可以喻大矣。
清议报,事业之至小者也,其责任止在于文字,其目的仅注于一国,其位置僻处于海外,加以其组织未完备,其体例未精详,其言论思想未能有所大辅助于国民;况当今日天子蒙尘,宗国岌岌之顷,有何可视?更何忍祝?虽然,菲葑不弃,敝帚自珍,晓音瘠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且以中国向来无此风气,从而导之,请自隗始,故于今印行第一百册之际,援各国大报馆通例,加增叶数,荟萃精华,从而祝之。
介绍梁启超主持词
梁启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个著名的主持人,梁启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入的见解广为人知。
梁启超的主持词充满了智慧和犀利的观点。
他善于运用修辞和推理来引导讨论,并以独到的视角提供新鲜的思考。
他的措辞精炼,简洁明了,却富含深意,能够激发听众的思考。
在主持国家重要会议时,梁启超以他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口才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
他善于激发与会者的积极性,并引导他们达成共识。
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同时也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以达到最佳的讨论效果。
梁启超的主持词不仅表达了他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关注。
他强调公正、平等和自由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为实现自由与民主的社会而努力。
总的来说,梁启超的主持词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思考和讨论的大门。
他的精彩演讲和主持风格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思维视角,同时也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