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与中国电子政务的比较24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24
新加坡电子政务第一篇:新加坡电子政务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及现状新加坡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目前,普通公民在家里通过政府的“电子公民中心”网站即可完成各种日常事务,例如查询自己的社会保险账号余额、申请报税、为新买的摩托车上牌照、登记义务兵役等。
2000年新加坡政府借助互联网完成了第四次人口普查,普查的速度和效率都比以前大大提高。
1.新加坡的电子“政务” 1.1政体结构新加坡的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由直接民选产生,新加坡国会实行议院制,国会议员也是选举产生,总理从国会多数党中产生,国家实行总理负责制以及各部长负责下的常任秘书领导制度,总理从议员中选出内阁,其领导下的内阁拥有行政权。
新加坡的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离,并且是一党为主的政治体制国家,允许有反对党存在,具有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但新加坡是一党长期执政,党内无派。
新加坡的执政党是人民行动党,反对党主要有工人党和新加坡民主党。
新加坡民主党主张反对党之间实行联合,打破人民行动党一党统治格局,民主党在新加坡社会的中上层知识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新加坡政府体制似乎更接近专政统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但令人惊奇的是,新加坡拥有一个完全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机关。
新加坡是亚洲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群和睦融洽的生活在一起,共同为新加坡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新加坡民主大选每五年举行一次,有多个政党参加竞选;有几个独具本地特色的政治机制,如非选区议员、官委议员和民意处理组,确保民意有抒发和被讨论的空间。
新加坡经常在各种调查报告中被确认为政治环境最稳定的国家之一。
在2002年的国家政治风险全球调查中,瑞士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和瑞士洛桑管理都把新加坡排在风险最低的国家的榜首。
新加坡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都能灵活应变,如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9月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和2003年的沙斯疫情。
兰台世界2012·4月中旬………………………………………………………………………………………………………………………………………………………1.对新技术的借鉴及应用。
技术方面的问题,除积极运用多种交流工具和数据库以外,还应该多参考知识共享方面的各种协议和标准,对博客的博文进行标准化分类以及博主尝试多种交流工具进行知识共享。
如知识共享中国大陆网站,使用微博促进共享者的沟通。
2.知识共享相关协议的发布和应用。
目前,知识共享已经发布了知识共享协议,包括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by-nc-nd)、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sa)、署名—非商业性使用(by-nc)、署名—禁止演绎(by-nd)、署名—相同方式共享(by-sa)、署名(by)六种核心协议[2],目的是通过此协议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授权形式及条款组合,解决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以及版权问题与信息分享之间的矛盾。
知识共享协议是对档案类博客进行档案信息共享更稳定的保证。
目前我国也发布了知识共享中国大陆版(CC China)2.5协议。
在档案类博客中更应该借鉴、学习并且使用这项协议,利用其解决网络上的知识产权问题。
3.加强管理激励博主。
目前档案类博客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管理上的疏漏,因为缺乏激励措施导致档案类博客更新频率降低甚至变成休眠博客的例子不在少数。
因此应该多借鉴其他行业对博客或网站管理的方式,如新浪爱问、维基百科通过注册会员的方式允许会员共享或下载他人上传的信息,且通过被共享次数的多少,累计积分或享受他人知识的共享等方式,刺激了会员共享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博主进行知识共享的积极性,促使博主关心并管理自己的博客。
4.加强交流。
档案类博客的知识共享过程中除了博主主动共享的知识外,还应该对受众进行分析,研究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档案类信息的知识共享,而且应该加强与国外档案博客、博主的互动,不仅共享国内档案类信息,也及时关注国外档案类信息,如通过M SN 与国外档案类博客博主进行学术上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