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QC七大手法培训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97
QC七大手法培训资料(完整版) 哇塞,这可是QC七大手法培训资料(完整版)啊!听说这个资料可是质量控制界的“葵花宝典”,掌握了它,你就能成为质量控制的“武林高手”!那我们赶紧来一起学习吧!我们来了解一下QC七大手法的概念。
QC七大手法,又称为质量管理七步法,是指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通过七个步骤来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一种方法。
这七个步骤分别是:明确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结果、采取措施、总结经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这七个步骤。
1. 明确问题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问题出在哪里。
这就像是找到了问题的“源头”,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面对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质量。
2. 分析原因明确问题之后,我们就要分析问题的原因。
这就像是找到了问题的“病根”,只有找到了问题的真正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分析问题,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质量。
3. 制定计划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这就像是为解决问题制定了一张“路线图”,只有有了明确的计划,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制定计划,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质量。
4. 实施计划制定计划之后,我们就要付诸实践,按照计划去解决问题。
这就像是按照“路线图”一步一步地前进,只有付诸实践,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勇于实践,敢于担当,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质量。
5. 检查结果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检查结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就像是在“路上”不断地回头看看自己的“脚步”,只有不断检查结果,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检查结果,时刻关注质量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质量。
6. 采取措施在检查结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解决问题。
QC七大手法培训资料前言:优良的品质是靠科学的方法管理出来的,QC七大手法正是现场品质管理最常用的科学的工具之一。
第一种手法:排列图排列图是指:将问题的原因或是状况进行分类,然后把所有的数据由大到小排列后,所绘出的累计柱状图。
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Vifredo Pareto在分析社会财富分配状况时发现的,大部分的财富集中在少部分手中,为此他设计出能够反映这种规律的图,所以也有后来有美国人裘兰(Joseph Juran博士加以推广使用。
人称为“巴雷特图”或“柏拉图”,1.作用:在现场众多的不良品问题中,找出关键的前几名,以便决定今后管理工作的重点。
2.作成方法:①列出所有不良项目,并收集相应时期的数据。
②按数据大小,排列不良项目。
③设定坐标系,填上坐标值,坐标值要能反映蛭大、最小数据左纵坐标为不良数据,右纵坐标为不良率累计百分比,横坐标为不良项目。
④按数据多少,绘出术状图,并在其X轴下方记入项目。
⑤计算各项目所占比例,累计后将其值记入坐标系中。
⑥将各比例点连接起来,一直到100%。
⑦记和图名、作成者、长、作成时间等相关内容。
例如,某厂T550录音机1998年3月份,工序内不良的发生情况如下:通过排列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头4位不良,占了总不良的80以上,根据抓大放小、针对关键的原则,1998年4月起的主要管理重点,应为头4项,而其他3项则暂不予理会。
3.该方法实战时注意事项:①重点管理占80%的前几项不良,其他剩余的项目并非全然不予理会,当前几项不良消失后,后几位又升上来,成为必须重点对策的不良。
②“其他”一栏的数据一般不能超过20%,否则便要再往下细分。
在现场管理中,此图通常在不良品的等级、种类、数量、损失金额、原因的分析上用的较多。
二、第二种手法——因果图因果图是指:用树状结构画出因果关系的图。
又由于它的形状像它是由日本人石川馨首先提出的,所以有人称之为“石川图”,鱼的骨头,也有人称之为“鱼骨图”、“鱼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