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拟获奖论文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165.0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法学会关于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
坛”获奖论文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法学会
•【公布日期】2014.12.01
•【文号】
•【施行日期】2014.12.01
•【效力等级】团体规定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中国法学会关于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获
奖论文公告
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以“维权与维稳问题研究—以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为主题,面向论坛区域内的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泛征集论文。
依据《中国法学会征文评奖办法》,论坛组委会组织初评,中国法学会组织终评,确定拟获奖论文共55篇,其中一等奖14篇,二等奖16篇,三等奖25篇。
终评后,中国法学会将拟获奖论文名单于2014年11月20日—11月29日在中国法学会网上进行公示。
公示期间反映一篇论文题目有误,一篇论文作者有误,一篇论文遗漏一名作者,已予纠正,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意见。
现公示期满,正式将获奖论文名单予以公告。
至此,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征文评审工作结束。
附件: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获奖论文名单
中国法学会
2014年12月1日
附件:
第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获奖论文名单。
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第9号公告报告论文遴选结果及论坛单元设置公布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日期:2015年09月30日浏览:945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第十届第9号公告报告论文遴选结果及论坛单元设置公布论坛组委会经综合考虑获奖论文的选题价值和内容,作者的年龄(不超过40周岁)、地域分布和职业等因素,从28篇一等奖论文中确定7篇,从60篇二等奖论文中确定5篇,共计12篇作为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报告论文。
孟高飞审判员等12位获奖论文的作者担任论坛报告人。
论坛组委会将入选论文分为“法治实施的一般理论”、“法治实施的制度完善”、“法治实施的机制创新”三类,并相应设置为论坛的三个单元。
论坛组委会将承担12位报告人往返机票、会议期间食宿等费用,同时授予其中国法学会荣誉证书和演讲纪念牌。
目前,为12位报告人进行一对一评议的著名法学家的邀请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现将论坛单元设置及报告论文、报告人的具体名单公布如下:第一单元:法治实施的一般理论转型中国的司法与大局关系——兼论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路径孟高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判员,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为公民基本义务辩护王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信仰命题在中国的逻辑断裂及其弥合——基于学术史的考察刘涛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刑事政策司法化之反思——从“毒豆芽”事件说起李勇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公诉科科长,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第二单元:法治实施的制度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效力论郑毅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法律“被虚置化”:以行政许可法为分析对象耿玉基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行政责令行为的规范分析与制度完善——基于浙江省行政权力清单的梳理郭林将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干部、法学博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论主审法官办案模式的司法腐败风险及防控刘茂盛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法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第三单元:法治实施的机制创新浅析司法审判与司法行政的界限——以横琴新区法院的实证分析为视角钟小凯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法学博士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税收法定主义实现机制的建构——以税法漏洞的填补为核心汤洁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后公诉案件无罪判决难实证研究李昌盛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诱惑侦查的过度适用及其限制邓超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检察员、法学博士后。
中国法学会关于表彰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
获奖者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法学会
•【公布日期】2011.12.21
•【文号】
•【施行日期】2011.12.21
•【效力等级】行业规定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机关工作
正文
中国法学会关于表彰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者
的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法学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学会,各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
近年来,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立足国情,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坚持不懈地进行法学理论研究,产生了一大批有效推进我国法治进程的优秀成果,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持。
为总结表彰优秀法学研究成果的贡献,激励更多理论法学、应用法学及相关交叉学科优秀法学研究成果脱颖而出,进一步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中国法学会于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
经严格公正评选和中国法学会批准,现对“《软法亦法-公共治理呼唤软法之治》”等五十七部(篇)获得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的优秀成果予以表彰奖励。
希望获奖成果作者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多出成果,再创佳绩,为繁荣发展法
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希望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双百”方针,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理论研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奉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法学会
2011年12月21日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4.03.28•【分类】其他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厅字〔2023〕5号),促进应用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应用法学研究成果评价规范及标准,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办、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和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评选活动现已完成。
评审标准注重司法实务对法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检验与科学反馈,坚持促进应用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深度融合。
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审方式,对2017-2023年发表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的法学论文进行严格筛选,每届各推选出2000篇进入评审,邀请来自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法律实务及理论研究部门的资深专家,按照专业领域,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终评等程序,并专门成立由法律实务部门资深专家及科研院所知名学者参加的评审委员会,对拟获奖论文逐一进行评议,最终评选出第一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20篇,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20篇。
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希望各级人民法院和广大应用法学研究人员学习借鉴上述优秀成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高质量应用法学研究服务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附件:1.第一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获奖名单2.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获奖名单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3月28日附件1第一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获奖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作者单位以论文发表时为准)1.民法典编纂与中国民法学体系的发展作者: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原载于《法学家》2019年第3期)2.滥用知情权的逻辑及展开作者:王锡锌北京大学(原载于《法学研究》2017年第6期)3.地方法院庭审实质化改革实证研究作者:左卫民四川大学(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4.我国民法典分则创设居住权制度的立法理由作者:申卫星清华大学(原载于《现代法学》2018年第2期)5.关于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若干问题的思考作者:刘贵祥最高人民法院(原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19年第5期)6.网络侵财犯罪刑法规制与定性的基本问题作者: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原载于《中外法学》2017年第4期)7.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作者:孙长永西南政法大学(原载于《法学研究》2018年第1期)8.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作者:张文显中国法学会(原载于《中国法学》2017年第6期)9.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侵害救济研究——兼评《九民纪要》的相关裁判规则作者:李建伟中国政法大学(原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20年第4期)10.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作者:沈亮最高人民法院(原载于《人民司法》2018年第34期)11.追求裁判的社会效果:1983-2012作者:宋亚辉南京大学(原载于《法学研究》2017年第5期)12.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之维作者:陈小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载于《法学研究》2019年第3期)13.正当防卫如何才能避免沦为僵尸条款——以于欢故意伤害案一审判决为例的刑法教义学分析作者:陈兴良北京大学(原载于《法学家》2017年第5期)14.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之变作者: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原载于《东方法学》2018年第1期)15.聂树斌案再审:由来、问题与意义作者:胡云腾最高人民法院(原载于《中国法学》2017年第4期)16.混合共同担保的法律规则:裁判分歧与制度完善作者:高圣平中国人民大学(原载于《清华法学》2017年第5期)17.民法分则物权编立法研究作者:崔建远暨南大学(原载于《中国法学》2017年第2期)18.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适用探微作者:喻海松最高人民法院(原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17年第4期)19.民法典编纂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作者:程啸清华大学(原载于《中国法学》2019年第4期)20.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原则新探作者:程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原载于《法商研究》2019年第19期)附件2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获奖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作者单位以论文发表时为准)1.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政府理论的核心命题作者: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原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20年第6期)2.司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风险及伦理规制作者:王禄生东南大学(原载于《法商研究》2019年第2期)3.认罪认罚案件如何实现“以审判为中心”作者:龙宗智四川大学(原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22年第4期)4.为什么说我国已经进入轻罪时代作者:卢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原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22年第3期)5.检察机关如何行使好保留的职务犯罪侦查权作者:朱孝清中国法学会(原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1期)6.法秩序统一原理下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刑民衔接适用作者:刘艳红中国政法大学(原载于《现代法学》2021年第4期)7.诉源治理的理论、实践及发展方向作者:李占国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原载于《法律适用》2022年第10期)8.个人信息处理者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民事责任作者: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原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9.夫妻债务的基本类型、责任基础与责任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夫妻债务解释》实体法评析作者:汪洋清华大学(原载于《当代法学》2019年第3期)10.论公安侦查权与行政权的衔接作者:张泽涛广州大学(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11.互联网经济下重读“竞争关系”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意义——以京、沪、粤法院2000-2018年的相关案件为引证作者:陈兵南开大学(原载于《法学》2019年第7期)12.量刑建议的若干问题作者:陈国庆最高人民检察院(原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5期)13.企业合规不起诉改革的八大争议问题作者:陈瑞华北京大学(原载于《中国法律评论》2021年第4期)14.司法审查中的行政行为“明显不当”标准作者:周佑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21年第3期)15.警务数据采集与运用中的法律问题探究作者:高文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载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6.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切实贯彻实施《民法典》绿色条款作者:陶凯元最高人民法院(原载于《法律适用》2020年第23期)17.防卫过当不法判断的立场、标准与逻辑作者:梁根林北京大学(原载于《法学》2019年第2期)18.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的衔接难题与破解之道作者:程雷中国人民大学(原载于《中国法学》2019年第2期)19.个人信息泄露侵权责任构成中的“损害”——兼论风险社会中损害的观念化作者:谢鸿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原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20.非法人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困局及其破解作者:谭启平西南政法大学(原载于《法学研究》2020年第6期)。
第十一届“法律与社会”高端论坛暨第六届青藏高原法治论坛综述多杰昂秀【期刊名称】《青藏高原论坛》【年(卷),期】2021(9)3【摘要】由中国社会学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青海民族大学主办,青海省法学会、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青海省法学研究所、青海延辉律师事务所承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人类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资源法学研究基地协办的第十一届"法律与社会"高端论坛暨第六届青藏高原法治论坛于2021年10月9-10日在青海民族大学举办。
本届论坛以"法律与社会"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2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近400余人参加了论坛,围绕"法律与治理""法律与秩序"论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交流与探讨。
论坛开幕式由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马成俊教授主持。
【总页数】2页(P2-2)【作者】多杰昂秀【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0.0-2【相关文献】1.中国焊接行业发展高端论坛顺利召开——记2012年中国焊接行业发展高端论坛暨中国焊接行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扩大)会议2.智媒·智法·智社:面向未来社会的传媒法治新图景——第五届"何微法治新闻奖"传媒法治建设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何微新闻奖"学术论坛综述3.擘画发展蓝图共筑交通强国——"第十一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暨"第二届首都高端智库北京交通发展论坛"综述4.坚定制度自信提升治理能力——“第十一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19”综述5.2017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国工程管理论坛 (第二轮通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九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主题征文第九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主题征文拟获奖论文名单(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一等奖(15篇)题目作者单位刑讯逼供的国家治理:1979—2013 陈如超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私权化与信托:村委会职权的重新厘定及其展开何跃军陈淋淋宁波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失落的话语权:行政撤诉的司法审视——以行政诉讼撤诉率变迁为视角胡秋玲湖南省临湘市人民法院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的法律制度构建探析黄亮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司法“去行政化”之误辨思——以佛山中院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为样本李军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非行政许可审批的乱象与改革之道——以丽水市2011年目录为研究样本李丽杰廖明浙江省遂昌县人民法院;浙江省丽水市莲城公证处国家治理的创新: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融合——论中国指导性案例制度的民意反馈结构李亚凝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民法中的“层累现象”初论——兼议民法典编纂问题刘颖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被湮没的“少数派报告”——基于250宗诉讼副卷的统计与观察刘海涛刘毅梅湖南省宁乡县人民法院审视与剖析:司改背景下检察官独立执法“去行政化”研究钱云灿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检察院不动产登记与政府职能转变吴光荣国家法官学院法院审判外衍生治理行为:从司法建议、白皮书到备忘录吴良志武汉海事法院司法信息公开:误区、澄清与展望谢澍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大分流——西班牙衰落与英国兴起的法治逻辑张东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量刑事实的证明与认定:以刑事裁判文书为样本张吉喜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二等奖(30篇)题目作者单位论我国海洋生态损害国家索赔制度的构建蔡先凤李晶晶童卫萍宁波大学法学院审判风险与法院调解:论“维权与维稳博弈”中的民事司法曹云吉清华大学法学院论词典在司法裁判中的地位陈林林王云清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论行政审判解释中的政治考量:原理、规则与案例——以《最高人法院公报》案例为分析视角邓志伟伍玉联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事务集约化管理改革的制度与模式杜佳鑫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侵权视野下的因果关系推定——对《侵权责任法》第66条的解读及其重构冯娇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法院中国地方法院竞争的实践与逻辑高翔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对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的反思——以文化体制创新省Y市法院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的运作为切入点郭娟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治理时代的法治建构困境与出路季卫华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人民检察院在与不在间——论“政府信息不存在”案件的司法审查困境与出路蒋珊珊湖南省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的法律与道德关系重构李克杰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司法改革顶层设计——迈向“赋权增能”的均衡模型廖奕武汉大学法学院新媒体时代法官职业保障体系构建探析廖次艳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何必将“外行”当内行——“陪而不审”的法社会学角色理论解释刘方勇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论财政法定原则——一种权力法治化的现代探索刘剑文北京大学法学院网络公共空间治理的法治原理秦前红李少文武汉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对当前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的反思与完善——以公民私权保护为视角荣明潇胡晓梅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论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和立法对策孙佑海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激发公正司法的“正能量”——基层青年法官情绪因素对司法公正影响的实证研究汤灵新刘静李婕湖南省安化县人民法院由“忙闲不均”到“衡平有度”——探寻基层法院人案资源均衡化配置的现实进路田源李燕山东省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山东省菏泽市人民检察院重建农村集体农用地法律制度新探——以新型城镇化需求为视角王义周雪逵浙江求直律师事务所;浙江省安吉县司法局通过合作的行政法治王留一西南政法大学从界分到融合:环境审判“三审合一”模式中民刑思维的贯通王章祥赵丹湖南省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比较与突破: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应然构造——以台湾地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为参照肖杰肖轶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法院;西南政法大学群体性行政纠纷与行政示范诉讼:理念、规则与案例熊则凯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语境下司法辅助事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叶锋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国际投资法的全球公共利益保护研究银红武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社会中间层理论的法律重构张继恒南昌大学法学院大数据对传统检察业务流程的改善和再造——以广东佛山市南海检察院为视角张文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检察院我国民法“重大误解”之源流考赵毅贵州师范大学优秀奖(60篇)题目作者单位反思与重塑:非诉行政执行和解制度的构建卜晓虹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效率”包装下的“繁忙”——设立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慎思与追问陈婕宁跃武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印象”法官:自我言说与他者建构双重变奏下的法官职业形象塑造陈盎然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消协所涉公益诉讼若干难点问题探讨陈灿平肖秋平天津财经大学行政裁判目的解释的地位及规则——基于30年来行政法律文本第一条“目的化”的分析陈家傲李华武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澳门科技大学“公权”与“民意”之衡:论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以相对集中管辖制度为视角陈剑英楼聪浙江省东阳市人民法院原汁原味与文本剪辑:行政指导性案例制作技术的分析与反思陈梦群胡劲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委托宣判的实然与应然——从“期间耗费”的角度切入程湘湖南省临武县人民法院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法条件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第22号指导案例评析褚丽马卫张传恩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人民检察院;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能”与“不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逻辑和制度归位戴智明李明耀湖南省浏阳市人民法院互联网金融的软法治理:问题与路径邓建鹏黄震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环境伦理法治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以玉林狗肉节之争为切入巩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认真对待开会问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微观切入点何海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构建中国低碳农业法思考——中西比较视角何晶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城市化与“入城”集体土地的归属黄忠西南政法大学论谦抑原则在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中的适用——以民事诉讼中的检法关系为中心黄武将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人民法院穿行于规则与经验之间:论行政惯例的司法审查蒋晓春王彦平湖南省新田县人民法院法与“非法”:社会诚信体系的规则治理类延村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超越表达——论隐性知识在法官培训与遴选中的传递与考量李茜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法院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径路之权衡李蕊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效率与效果的双赢:网络司法拍卖的实践检视与制度构建——以我国现有网络司法拍卖改革模式为考察对象李辉品湖南省临湘市人民法院空白要件与补充规则——以闯黄灯的罚则为视角李连春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审法官角色的圣•奥古斯丁之问——试借人力资源管理学知识作答刘菁湖南省浏阳市人民法院权力行使中的“团体性目的偏移”与矫正刘继峰中国政法大学隐匿身份侦查的道德原则刘黎明邓瑶四川警察学院;成都海关理想与现实:司法调解制度不能承受之重——对“调解优先”司法政策的反思刘明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后司法考试时代法官职业化的假说与悖论——从司法考试“放水”切入卢安林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法院顾此不能失彼:基层法院“原情司法”运作模式探究——兼论法律与情理的博弈与衡平罗新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法院民族宗教问题法治化治理的几点思考马天山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转型社会司法热点案件的实证样本研究莫良元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主义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构论——从2006年典型公共性行政诉讼案谈起倪洪涛湘潭大学法学院需求与回应:法治语境下环保非诉行政处罚案件执行的困境与进路——以对中部H省Y市法院实证调研为分析视角欧阳韶勇王彦平湖南省新田县人民法院论非诉行政先予执行制度之构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立即执行的路径选择潘伟明湖南省武冈市人民法院环境司法正义实现之阻碍因素研究——从50份环境侵权纠纷民事判决书谈起曲凌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浙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刑法调控邵海凤姚秉正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检察院论刑事侦查司法鉴定权配置的中国模式及其改革石东洋刘新秀高健美山东省阳谷县人民法院;山东省阳谷县人民法院;山东省阳谷县定水镇人民政府宪法介入民事私法的解释论——以基本权利对民事私法的价值填补为中心苏峰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司法治理能力指数评估体系及其构建苏家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法治语境下的行政公共警告与救济——以消费领域的公共警告为切入点唐红湖南省嘉禾县人民法院论以“感受公正”为目标的裁判说理改革唐文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从政治理性到技术理性:裁判文书“政策”说理的实证研究——以500份涉政策的民事裁判文书为样本唐正旭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法院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王祺国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温州建设的思考王易进杨柏林金世来中共温州市委政法委员会民事错判纳入国家赔偿的价值重估——以个体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平衡为视角王月波湖南省津市市人民法院表达与实践的背离:职务犯罪初查的理论反思吴常青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蓝图初绘: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规划设计徐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论社会治理中的“人”:群体力量与群体性事件徐文西南科技大学从政策性参与到法治化考量——人民法院推进地方法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薛红喜肖新征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理念之外的理念——修复性司法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运用叶莲浙江省庆元县人民法院气候贸易措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与未来策略曾文革蒋世松重庆大学法学院上海自贸区税务法院的可行性研究及制度构建——以司法组织专门化为视角翟帅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学司法权威的神话——以美国最高法院中的“异议”为切入点张洪新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解魅与构筑:中国式侦查讯问制度的实证考察——兼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反思与选择张锡杲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人民法院论刑事司法审查的中国模式张先综四川省九寨沟县人民法院农村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实证分析赵谦西南大学法学院以健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筑牢新疆长治久安的基石甄敬霞新疆伊犁州委党校法官如何裁判:民事裁判中的法律解释方法研究——对《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中155个指导性案例的考察钟小凯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司资本功能的再认识与公司资本制度改革周珺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论行政性垄断民事诉讼的原告资格之扩大——以154件垄断案例为视角周丽何文魁裴义芳湖南省洪江市人民法院土地承包经营权独立补偿之证成——以《物权法》与《土地管理法》的衔接为中心周江洪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第十一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主题征文拟获奖论文名单(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我国“不当得利”类型说的批判与反思——以对不当得利“给付”概念认定的切入陈吉栋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论习惯在民事司法适用中的现状、困境与出路——基于我国司法实践的视角陈建华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法典编纂中恶意占有有益费用求偿权的证立及界分——《物权法》第243条再检讨单平基东南大学法学院论民法典总则中合伙的内涵与主体地位——以《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征求意见稿)》为基础董宇武汉大学法学院民法总则制定背景下成年意定监护制度之构建杜换涛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论我国民法典中私权自治原则的立法定位杜明强中山大学法学院一般人格权理论分析及我国的立法选择方金华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民法典编纂中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的法理构造冯建生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论转介条款在未来宅基地立法中的适用与配套保障——以对现行《物权法》第153条的分析为展开李昶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为什么民法典应将“婚姻法”正名为“亲属法”李春斌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论意思表示错误的理论构造龙俊清华大学法学院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兼论《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法律规定罗曼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宪法总纲中国家财产所有权的概念论——基于宪法与民法的对比视角莫静东南大学法学院民法典总则视野下意思表示错误制度的构建冉克平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论继承法视野下的共同遗嘱任丹丽姬嫣晴东南大学法学院“支撑”、“互释”与“回应”——民法典编纂中的宪法观与问题意识任荣喜吉林大学法学院民法典中事实行为制度的立法设计——以法定主义与类型化相结合的路径思考谭学文广州海事法院我国当前民法发展战略探索——法学实证主义的当代使命汤文平暨南大学法学院论我国《民法典》中商法核心范畴的立法构想王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律与政府管理学院《民法总则(草案)》若干法律规范去留问题大数据分析——以《民法通则》相应条文的司法适用大数据报告为基础王竹四川大学法学院走出裁判误区:论保险合同不利解释原则之司法适用余彬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民法典编纂中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立法设计余秀宝浙江省岱山县人民法院论人格与人格权二元区分张保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被遗忘权”: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问题张里安韩旭至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国语境下土地开发权理论之展开——立足于民法典编纂下的思考张先贵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编篡中双螺旋社会化再生产的揭示与保护钟仁玖安徽里奇律师事务所表见代理构成中的被代理人可归责性朱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论民法典形成机制的时代性与科学性陈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商事习惯之司法功能陈彦晶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编纂与宪法依据程雪阳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商事立法体系与商法通则立法研究范健南京大学法学院尊重生活、承续传统:民法典编纂与民事习惯高其才清华大学法学院农村土地权利抵押的发展源流与现实构造胡建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互联网时代信息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从朱烨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公司隐私权纠纷案说起胡文涛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从公私合一到公私分离——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使用权化李凤章上海大学法学院恶意占有人的费用请求权李梦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公、私法性指导性案例的区分及其法源思考李学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公序良俗原则的司法乱象与本相——兼论公序良俗原则适用的类型化李岩辽宁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编纂中债权让与和债权质押规范的统一李宇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论产品自身损害的法律救济——兼评未来民法典侵权编的相关条款设计李震武汉大学法学院被忽视的差异——民法总则草案“大小监护”立法模式之争的盲区刘征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国民法典法人基本类型模式选择罗昆武汉大学法学院论民法典制定的法律关系模型的置换罗亚苍湖南省地税局论民法对合同行政审批的立法态度——以实证考察为基础的研究马新彦吉林大学法学院论未成年人监护的价值理念——以国家干预及其尺度为视角宁园武汉大学法学院转基因作物基因污染受害者的请求权阙占文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论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死亡申惠文郑州大学法学院服务合同通知义务的一般规则——《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的启示唐仪萱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双边市场中搭售行为的反垄断规制法律问题研究王少南上海市徐汇区人大常委会民法典编纂中的消费者立法:理念、制度和立法模式王天雁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民法典制定背景下意思表示错误类型化研究——以网络标价错误案例分析为视角王云霞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民法典中宗教组织的法人化类型吴才毓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民法典编纂:个人主义私法观的取舍向勇嘉兴学院文法学院亲权社会化与我国民法典亲子监护制度的体系与规范构成肖新喜韩松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全国人大代表如何推动民法典工程——基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1983-2015)的实证分析邢斌文吉林大学法学院《物权法》留置权规则的解释适用与立法反思——对起草担保物权司法解释及编纂民法典之建议徐银波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编纂背景下中国劳动法与民法关系的重构——以劳动合同法与民法的关系为中心杨飞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论预约合同的构成规则与效力判定——以实务中25例典型案件为分析样本叶锋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论我国民法典中代理制度的类型与体系地位尹飞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论物权性耕作经营权之创设袁震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执法吸纳诉讼:私人反垄断诉讼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基于奇虎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的考察臧俊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离婚案件判决离婚的裁判标准研究——基于起诉次数与判决离婚关联探索曾竞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法典总则立法视野下的诉讼时效制度研究——基于利益衡量的选择张继承王廷杰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论人格要素商业利用权及其保护模式张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宏观法学视野里的商事侵权连带责任张平华烟台大学法学院论添附求偿关系的请求权基础张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擅自处分共有物合同的效力设计——基于司法裁判的解释论张永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医生信息告知标准的择定:以英国为例赵西巨山东中医药大学法学系中国民法典如何安顿“家”与“人”朱林方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国演进、社会机理及未来走向朱战威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体外胚胎的法律属性研究——论民法典的编撰左永格武汉大学法学院民事审判违约金调整类型化研究——以全国部分中院165份买卖合同判决书为样本郝廷婷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法教义学在民法典编纂中的应用论纲何国强石一峰广东警官学院法律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新闻侵权案件中的权利类型及其保护何晓斌山东大学法学院我国买卖合同中权利瑕疵担保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兼谈《民法典》相关条文的设计贺馨宇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检视与修正——风险责任架构下侵权补充责任司法之适用纪培福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合同短期化语境下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订立制度之完善蒋正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体系化视野下的埋藏物制度检视——以与无主物的关系为中心赖虹宇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羌族婚姻习惯法在民事审判中的适用价值研究——以S省B县法院离婚案件为样本考查李昌平梁猛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影响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措施及时性的因素李佳伦北京大学法学院合同解除权的权利维度——基于124份判决书的分析思考廖成芳四川省夹江县人民法院民法典中的信用权建构:体系张力与制度安排——基于信号博弈视角的展开林越坚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检察院民法典编纂中的亲属问题——以服叙与程序正义为视角刘强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新常态下中国民法典编纂格局的审视与考量刘子金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民法典视角下的信托财产所有权柳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准占有客体范围研究潘家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论我国民法典编纂中的第三人侵害债权问题潘晟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家事案件审理“财产化”现象透析与解决路径——以基层法院离婚案件庭审为视角瞿书娟章姝陆银清湖南省沅陵县人民法院湖南省沅陵县人民法院湖南省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劳动编剖析及其启示粟瑜湖南大学法学院析中国近代民法的域外移植眭鸿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商事主体属性研究——以民办医院、学校为主要研究对象汤小夫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论民法典编纂中预约合同的认定及效力规则之构建王莉莉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律原则如何适用?——权衡说之批判与诠释说之辩护王琳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论中国民法典的“知识化”王太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僧侣遗产继承法律规制问题探究吴国平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隐私利益的产生、本质与中国隐私权制度的构建吴伟光清华大学法学院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启示——基于社会变迁及政法精英的考察谢冬慧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俄罗斯民法典》对“知识产权”范畴的重新界定鄢一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论我国物权法定原则之缓和杨茂艳同济大学法学院民事自助行为的认定——以司法裁判实证分析为视角尹伟民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民法规范纳入《民法总则》之资格判定研究袁健洋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功能视角下诚实信用原则司法适用的类型化张建文李红玲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胁迫制度的经济分析——以违法性与制裁为核心张凇纶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民法典中环境权的构造——以宪法、民法以及环境法的协同为视角张震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专利许可垄断案件中相关市场界定问题初探周围武汉大学法学院论预约合同的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周学贞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我国侵权法上完全赔偿原则的证立与实现周友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担保型买卖合同效力认定——以“打架”的最高院公报案例为视角周长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附件1第十一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广东省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二等奖1.论我国民法典中私权自治原则的立法定位作者:杜明强中山大学法学院2.民法典中事实行为制度的立法设计——以法定主义与类型化相结合的路径思考作者:谭学文广州海事法院3.我国当前民法发展战略探索——法学实证主义的当代使命作者:汤文平暨南大学法学院4.走出裁判误区:论保险合同不利解释原则之司法适用作者:余彬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三等奖民法典总则立法视野下的诉讼时效制度研究——基于利益衡量的选择作者:张继承、王廷杰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优秀奖1.法教义学在民法典编纂中的应用论纲作者:何国强广东警官学院法律系石一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论中国民法典的“知识化”作者:王太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3.民法规范纳入《民法总则》之资格判定研究作者:袁健洋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附件2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广东省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一等奖侵权责任法三十六条之重塑——以网络交易平台的专利侵权责任为中心作者:姚志伟广东金融学院法学研究所沈一萍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二等奖互联网时代网上银行客户权益特别保护机制重构——以司法实务为视角作者:姜新林、李世寅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三等奖1.巡查制到抽查制的时代变迁:数据增长时代市场监管模式的反思与重构作者:石珍广东省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伍星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法院2.网络共同犯罪的多元挑战与有组织应对作者:孙道萃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优秀奖1.论消费者网络购物后悔权的现实困境与法律思考作者:陈宏寿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异化及其法律应对——以关涉的主要法律风险及实践疑难展开作者:洪泉寿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人民法院3.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检察法律文书公开的路径与实践——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为视角作者:胡捷、曾国伟、王倩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4.自媒体时代表达自由法律限制的论证方法作者:胡彦涛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5.互联网时代的公民网络参与——以“每日一断”、“民断是非”为样本的实证分析作者:肖燕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6.自媒体世代的隐私权之宪法保护研究作者:张锋学、丘川颖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7.混沌与厘清:互联网+定罪观的实务思考——以互联网外挂为切入点作者:周征远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
第十四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终评办法第一条【办法宗旨】为确保第十四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终评工作公平、公正进行,增强评审结果的公信力,根据《中国法学会征文评奖办法》,特制定本评审办法。
第二条【参评范围】第十四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终评评审范围是从509篇全部有效征文中经过初评评审确定的106篇论文。
第十四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终评评审范围是从1762篇全部有效征文中经过初评评审确定的346篇论文。
第三条【评审标准】着重从:(1)选题是否具有较大价值;(2)与征文主题是否契合;(3)主要观点是否具有较大的创新性;(4)论证是否有理有据;(5)结论是否成立或者对策建议是否可行;(6)研究方法是否妥当;(7)文字表述是否准确流畅;(8)从文章内容包括脚注看是否属于新近成果等方面进行评审。
第四条【奖项设置】第十四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设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5篇,优秀奖20篇以内。
获奖总数不超过有效稿件总数(509篇)的10%。
第十四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设一等奖20篇,二等奖40篇,三等奖60篇,优秀奖55篇以内。
获奖总数不超过有效稿件总数(1762篇)的10%。
第五条【评审方式】采取集中书面匿名评审的方式进行。
第六条【评审专家】由中央有关部门和法学院所的著名专家学者共15人组成。
第七条【评审分组】分为5组,每组3位专家。
每组专家根据参评论文设定。
第八条【评审承诺】评审专家签署评审承诺书,保证公平地对待每一篇参评论文。
第九条【评审程序】1.专家经过认真审阅、充分讨论,各组分别推荐第十四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一等奖论文1篇、二等奖论文2篇、三等奖论文3篇、优秀奖论文4篇;第十四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一等奖论文4篇、二等奖论文8篇、三等奖论文12篇、优秀奖论文11篇。
2.汇总各组推荐的获奖论文,集体讨论。
3.评委会全体专家在最终拟获奖名单上签字。
第十条【诚信检测】论坛组委会秘书处对拟获奖论文逐一进行针对学术不端的检测。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评选奖励赤峰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赤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28•【字号】赤政字〔2023〕49号•【施行日期】2023.1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评选奖励赤峰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评选和奖励办法》(自治区政府令第236号)有关规定和《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赤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和奖励工作的通知》(赤政字〔2011〕14号)精神,经过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精心组织,认真评选,共评选出赤峰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0项。
市政府决定,授予市委政研室《翁牛特旗强力推动困难民营企业盘活重整的做法值得借鉴》等4项成果为一等奖,授予雪艳的《内蒙古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现实意义》等8项成果为二等奖,授予陈玉华的《昭乌达民歌》等18项成果为三等奖。
希望获奖作者能够不骄不躁,继续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
同时,号召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向获奖作者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件大事”,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围绕我市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推动乡村振兴、社会和谐稳定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以针对性、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为推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赤峰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获奖名单赤峰市人民政府2023年11月28日。
宣城市学宪法征文获奖名单为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宣城市每年举办宪法征文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并撰写关于宪法的文章,以此提高人们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今年的宣城市宪法征文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与,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终于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的征文作品,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获奖名单:一等奖:1.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宣城》:作者张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解读了宪法的重要性,呼吁市民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宣城市的繁荣发展。
2. 《宪法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作者李四,通过对宪法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表达了对宪法的敬畏和珍视之情,强调了宪法在引领时代潮流和指引民风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等奖:1. 《宪法与公民权利保障》:作者王五,从宪法的角度探讨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主张要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 《宪法与法治建设》:作者赵六,通过对宪法、法治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强调了宪法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等奖:1. 《宪法精神与公民素质提升》:作者孙七,以生动的事例和实践经验论述了宪法精神对公民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倡导市民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
2. 《宪法与国家治理体系》:作者周八,从国家治理体系的视角分析了宪法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宪法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
优秀奖:1. 《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吴九,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宪法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2. 《宪法与改革开放》:作者朱十,通过对宪法与改革开放的互动关系进行剖析,阐述了宪法在改革开放中的推动作用和引领意义,为宪法的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议。
以上就是本次宣城市宪法征文活动的获奖名单,这些优秀的征文作品充分展现了市民对宪法的尊重和热爱,也激励了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宪法学习和宣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