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并发症
- 格式:pdf
- 大小:127.57 KB
- 文档页数:3
胰腺癌由于多发生于胰头部,可能会压迫胆管或十二指肠,患者会出现疼痛和不适等情况,特别是在进食后情况加重,许多患者早期对症状了解不多,导致情况严重再就医时已经是晚期,患者多数也会第一时间选择手术切除,那么晚期胰腺癌动手术后一般活几年,有救吗?事实上,晚期胰腺癌手术后几年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
根据手术后是否有复发和转移,以及整体身体状况来决定。
由于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大多数手术根治疗后的寿命可能为1-2年,少数患者可能较短,或持续5年以上。
因为目前,胰腺癌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
胰腺癌患者术后身体虚弱,应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术后应了解患者最喜欢的饮食和习惯,听从医生的建议,做好营养进食,每天记录患者的进食量,观察进食后的消化情况,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消化药物;对于摄入障碍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补液,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
胰腺癌手术后也要做好巩固治疗,临床胰腺癌手术治疗是最直接有效的胰腺癌治疗方法,胰腺癌手术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切除高原癌肿,控制患者病情,防止癌细胞复发或转移,但胰腺癌手术患者经常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术后体内可能残留一些癌细胞,容易引起术后复发转移,因此临床也需要加强胰腺癌手术后巩固治疗措施,尽可能控制患者病情,减少癌细胞复发转移。
放疗和化疗是胰腺癌术后常规辅助治疗方法。
对于早期胰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和化疗可以有效预防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
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上可以建议配合中医治疗,增强免疫力,巩固患者病情,提高和增强自主抗癌免疫能力,减少癌细胞的传播和转移,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长期生存期,改善预后。
中医辩证治疗,通过扶正固元,加强身体免疫力,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袁希福老中医是中原袁中医家族的第八代后裔,从小在家庭的影响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古代医学书籍被袁希福熟记,在中医肿瘤研究后,向余桂清教授学习,经过40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三联平衡理论,是一种肿瘤治疗的新思想,帮助许多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胰腺癌发病危险因素有哪些胰腺癌在医学上被划分为恶性程度非常高的恶性肿瘤。
胰腺癌有着在治疗和诊断两个方面相当困难的特征。
胰腺癌患者在早期非常满意确诊,而在确诊之后手术的成功率又低,较之普通癌症有着相当高的手术死亡率。
经过医学调查数据显示,胰腺癌的治愈概率是出人意料的低。
经过繁琐的过程才能确诊胰腺癌,治疗时需要通过高死亡率的手术,后期治愈成功的希望又是渺茫,胰腺癌当真不愧是“癌症之王”,无愧于它“癌症之王”的称号!而它又是多少人的噩梦。
所以了解导致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能够及早预防,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一、胰腺癌是什么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属于一种恶性程度相当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经过临床调查的报告显示,在所有的胰腺癌患者中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是由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引起发病的。
医学统计数据指出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显而易见的上升趋势。
且发病人群中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发病患者的比例在一点五到二点零之间,但是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跟男性的发病率是相差无几的。
由临床调查结果显示胰腺癌症患者五年内的存活率连0.01都没有达到,属于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二、胰腺癌的危害1.破坏胰腺功能患有胰腺癌的患者,其胰腺功能会受到非常大的伤害。
胰腺癌会大大降低胰腺的分泌功能,导致胰液跟胆汁受到阻碍无法顺利流入肠道里面,从而出现非常严重的消化不良,同时还会引起黄疸等症状,而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胰腺癌细胞还会向身体的其他部位转移,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2.伤害患者消化系统胰腺癌是属于消化系统肿瘤疾病的,所以胰腺癌对消化系统也是有危害的。
随着胰腺癌症的发病,患者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进食量进而减少,患者消化不良,这样又导致了患者自身身体营养不良还有摄入的营养供给不够,进而使得身体消瘦,体重下降,体能也降低,抵抗能力也随之降低等各种问题。
这一系列问题反过来又使得胰腺癌症病情加重,形成了恶性循环。
胰腺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十分大的影响,病人的恶性程度较高,多数患者确诊病情时都是中晚期,并发症多,腹泻、黄疸、消瘦是比较典型的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需求量,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痰多症状,正常生活,那么胰腺癌晚期病人痰多怎么办呢?胰腺癌晚期容易转移。
如果发生肺转移或肺部感染,可能会出现痰多。
同时,还应考虑患者是否有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急性发作引起的肺部感染。
如果患者考虑肺部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应对症进行一些抗感染和化痰治疗。
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前提下,可以完善相应的痰培养检查,找出相关的致病细菌。
确定致病细菌后,可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给予患者对症的抗生素治疗,少给患者治疗。
胰腺癌晚期患者痰多也可由中医调理。
因为中医比较平和,没有副作用,患者一般都可以接受,中医可以扶正祛邪。
胰腺癌的中医治疗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西医治疗手段、不同的治疗阶段、患者病后气血盛衰、脏腑功能阴阳虚实等。
,然后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胰腺癌患者本质上还是属于本虚标实,所以在治疗上要扶正培本,攻癌祛邪。
具体方法包括补气、养血、补肾填精、健脾益胃等。
特别是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如果不能进行手术和大剂量放疗和化疗,这些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如正气不足、气滞血瘀、湿积、寒积、痰结等。
他们体质差,中医治疗是比较适合的治疗方案。
通过扶正、补气、养血、温阳、散寒、解毒、软坚、活血、祛瘀、疏肝解郁等中医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用中医要找实力强的老中医,由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袁希福创办的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坚持以中医肿瘤治疗为本,运用中医药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脑瘤等常见恶性肿瘤,并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案例,据临床观察,有些患者即便瘤体不能完全消除,也有机会带瘤生存,甚至正常生活、工作。
胰腺癌文章目录*一、胰腺癌的概述*二、胰腺癌的典型症状*三、胰腺癌的病因病机*四、胰腺癌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胰腺癌的并发症*六、胰腺癌的防治方案胰腺癌的概述1、定义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
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
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2、别称无。
3、发病部位胰腺。
4、传染性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
6、科室肿瘤科、外科。
胰腺癌的典型症状1、胰腺癌的典型症状 1.1、消瘦胰腺癌患者还会有着比较显着的消瘦表现。
胰腺癌发展到了晚期,患者会发生比较明显的消瘦表象,一般来说,90%的患者有消瘦,其特征是发展迅速,胰液胆汁缺少、消化吸收功用差、食欲不佳、睡觉、精力负担重以及癌细胞直接效果等关联。
1.2、发热至少有10%的患者在病程中有发热出现。
胰腺癌晚期临床可表现为低热、高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等。
原因可能与癌细胞本身释放的致热源或继发性胆道感染有关,如若高烧不断,也会加速死亡。
1.3、消化道症状消化道的症状主要是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便秘或消化道出血等症常有发生。
1.4、黄疸黄疸是比较常见的胰腺癌晚期的一种体现。
许多胰腺癌晚期患者会呈现黄疸,也偶然会有一些胰腺癌早期患者也会有此表现。
1.5、上腹部不适或隐痛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晚期最常见的首发体现,但是腹痛以及腹痛部位定位不清,规模较广。
典型部位是中上腹和左季肋部,可向背、前胸、右肩胛部放射。
腹痛可体现为钝痛、重压痛、啃咬痛等,多呈持续性,可在饭后加剧。
2、胰腺癌的分类 2.1、导管腺癌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
胰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总结胰腺癌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和护理,提高手术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在我们医院行Whipple和Child术胰肠吻合或捆绑式吻合手术治疗胰腺癌的15例患者,密切观察,小心护理。
结果:有1例未治愈,签名后自动出院,其余均康复出院。
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很明显。
关键词:胰腺癌;吻合方式;护理;并发症前言随着经验的累积、医疗技术及手术前后护理的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死亡率已<5%,但术后并发症仍然高达30-40%[1],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为腹部手术之最。
在Whipple和Child术式上,我院采用胰肠吻合或捆绑式吻合方法,相比传统的吻合方法,捆绑吻合有助于避免胰漏的发生。
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15例胰腺癌行根治术的患者,经过彻底有效的临床观察和精心护理,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5例。
Whipple术式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3^80岁,平均55岁,住院平均天数39d。
Child术式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1^-78岁,平均52岁,住院平均天数40d。
Whipple术式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1例的输入部分阻塞,1例胰漏,1例腹腔出血。
Child术式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1例胃排空延迟,胆汁漏1例,腹腔感染1例,1例切口感染,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
未治愈1例,自动出院,治愈者均康复出院。
2、观察与护理2.1、术前准备:①纠正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调整血白蛋白>30g/l;调节肾功能、血压、血糖。
②胰腺癌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极大,所以术前戒烟、训练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早期活动尤为必要;③术前2-3d开始严格的肠道准备,术前1d改流质,术前禁食12h,禁水6h,术前晚予口服药物清洁肠道;④完善各项检查并备血;⑤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2、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常规进行特级或一级护理,持续吸氧、心电监护,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以便判断有无发生内出血、休克。
细节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可能导致许多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和肾损伤等。
在癌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另外,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胰腺癌。
因此,糖尿病患者合并胰腺癌时的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本文旨在探讨细节护理在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方面的影响。
一、胰腺癌手术治疗中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有着较高的风险。
由于糖尿病患者身体代谢紊乱,手术后易出现高血糖、低血糖、水钠不平衡、感染等并发症。
除此之外,糖尿病本身还与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脂和高血压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手术及手术后的恢复。
二、细节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对于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手术后血糖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临床任务。
细节护理是降低患者手术风险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评估患者的风险等级、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和善后照顾等措施。
在手术后,细节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1)检测血糖:定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在预防高血糖的同时注意防止低血糖。
(2)合理饮食:在控制患者饮食的基础上,注意供给合理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3)胰岛素治疗: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保证胰岛素的稳定性和准确度,避免因胰岛素注射不当而引发低血糖。
三、细节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手术后,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极易发生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下肢水肿、休克等。
细节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1)预防感染:对于手术后容易感染的伤口,做好消毒及换药工作,并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密切观察。
(2)预防下肢水肿和深静脉血栓:做好翻身和推行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
(3)协助呼吸康复训练:采取积极的呼吸康复训练措施,促进患者的吐痰排气,以避免肺部感染。
197临床研究2020年12月第28卷第12期作者简介:李治锋(1980—),男,汉族,河南洛阳人,医师,本科。
研究方向:肝胆胰脾外科。
·临床荟萃·新辅助治疗对胰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观察李治锋[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原洛阳解放军150医院) 肝胆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摘要:胰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等特点。
放疗、化疗为该病主要治疗方式。
随近年来医学科技发展,新辅助治疗在临床肿瘤疾病治疗中优势逐渐显现,通过术前给药降低手术难度,改善预后。
但此种化疗办法是否会对胰腺癌术后并发症产生影响仍存在争议。
本次对近年来新辅助治疗对胰腺癌术后并发症影响情况展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辅助治疗;作用机理;胰腺癌;并发症;病死率中图分类号:R735.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278(2020)12―0197―02Effect of Neoadjuvant Therapy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pancreatic CancerLi Zhifeng[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The 989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upport Force (formerly the 150th Hospital of the PLA of Luoyang), Luoyang Henan 471000, China] ABSTRACT: Pancreatic cancer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with rapid progression and poor prognosis.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re the main treatments for the disea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neoadjuvant therap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However, it is still controversial whether the chemotherapy has an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pancreatic cance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ffect of neoadjuvant therapy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pancreatic cancer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WORDS: neoadjuvant therapy; mechanism of action; pancreatic cancer; complications; mortality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归属于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致死率比较高。
胰腺癌临床表现:1、胰腺癌早期患者容易出现腹痛现象,发病位置一般在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2、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
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成陶土色。
大多是因为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引起,少数是由于胰体尾癌转移至肝内或肝胆总管淋巴结所致。
3、有超过90%的胰腺癌病人会出现体重减轻的现象,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质。
消瘦原因包括癌的消耗,食欲不振,焦虑,失眠,消化和吸收障碍等。
4、乏力与食欲不振甚为常见,尚可伴有腹泻便秘、腹胀、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部分病例可出现脂肪泻和高血糖、糖尿。
不喜欢脂肪性菜肴,也会出现脂肪性下痢,这是脂肪未被消化,而和粪便混合、排泄出来的下痢症状。
5、因为癌肿溃烂或感染的因素,也可能引发继发胆管感染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的现象。
6、部分胰腺体、尾部癌肿可见肢体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而造成局部肢体浮肿。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最经典的根治手术方式之一,切除范围一般包括远端部分胃、十二指肠、胰头部及胆总管下端,清扫胰头前后、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横结肠系膜根部以及肝总动脉周围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
2、保留胃和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胃和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了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肠胃反流受到部分阻止,改善了营养状况。
该术式不必行胃部分切除,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较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
另外,临床上可发现该手术后有少数病人发生胃潴留。
胰腺癌多呈浸润性生长,易侵犯周围邻近的门静脉和肠系膜上动静脉,以往许多学者将肿瘤是否侵及肠系膜血管、门静脉作为判断胰腺癌能否切除的标志,因此切除率偏低。
3、扩大胰十二直肠切除术扩大胰十二直肠切除术对部分累及肠系膜上血管、门静脉者施行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将肿瘤和被累及的血管一并切除,用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重建血管通路。
胰腺癌能治好吗?胰腺癌被医学上称呼为“癌症之王”,这种疾病一般在中老年人人身上比较常见,通常来说男性发病情况比女性要低。
目前,人们对胰腺癌的发病原因不够清楚,这种疾病的诱发因素与长期饮酒食用高脂肪食物有关。
胰腺癌早期出现的症状并不明显,当患者发现症状前去检查的过程中,多数已经进入中晚期,常常使得多数患者比较恐慌。
一、胰腺癌的临床表现胰腺癌的严重程度主要和癌的部位有关,这种疾病的病程较长,很容易让附近的器官受累。
临床上主要的特点就是病程较短,病情发展的相对来说较快。
常见的症状就是患者腹部会出现饱胀的感觉,并伴随一定疼痛感。
(一)腹痛患有胰腺癌后主要的问题就是疼痛,不管癌存在的部位在哪,患者都会感受到疼痛,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全腹痛的问题,相应的还会伴随睾丸疼痛的情况,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在一起。
当胰腺癌对内脏膜或者腹膜组织造成影响时,相应的部位会出现一定的压痛。
(二)黄疸黄疸在胰腺癌中是常见的一种病症,梗阻性相对较强,小便颜色呈现为深黄色,大便更是与陶土色接近,这主要是因为胆总管受到一定侵犯造成压迫所导致的一种问题。
黄疸具有较强的进行性,轻微会出现一些波动,但是并不会完全消退。
黄疸症状暂时有所减轻主要是因为壶腹周围炎症的消退问题,晚期进入胆总管,其下端就会出现肿瘤溃烂,壶腹肿瘤中的黄疸更容易出现波动,胰体中存在的尾癌就会直接波及到胰头,这样才会出现黄疸。
一些胰腺癌患者在晚期才会出现黄疸,这主要是因为肝引起的,部分患者会出现较为顽固的皮肤瘙痒,主要是因为进行性。
二、胰腺癌能治好吗?对于目前的医疗技术来说,目前的医学界还没有将癌症攻克。
癌症之所以成为医学上久攻不下的病症,主要是因为医学对癌症这种疾病还不够了解。
医学专家分析,癌症这种疾病并不是单一的原因引起的病变,应该是全身病变通过局部显现出来。
目前医学上将癌细胞定义为胰腺癌的主要因素,实际癌细胞并不是引起癌症的因素,只是癌症出现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治疗中以杀死癌细胞为主要目的治疗根本起不到治疗作用,仅仅是治标但不治本,不同彻底治愈癌症。
胰腺肿瘤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胰腺肿瘤症状,尤其是胰腺肿瘤的早期症状,胰腺肿瘤有什么表现?得了胰腺肿瘤会怎样?以及胰腺肿瘤有哪些并发病症,胰腺肿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胰腺肿瘤常见症状:
*以上是对于胰腺肿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胰腺肿瘤并发症,胰腺肿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胰腺肿瘤常见并发症:
老年人胰腺癌、胰腺肉瘤、胰腺癌、胰腺囊腺癌、胰腺多肽瘤
*一、并发病症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胰瘘:常是胰腺切除术后致命和最常见的并发症。
多发生于术后5~7天。
病人出现腹胀、腹痛、高热,腹腔引流液增加,如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可确定为胰瘘。
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因手术难以修复。
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对预防胰瘘的发生有重
要意义。
腹腔内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多由胰瘘、胆瘘或腹腔渗血合并感染所致。
可有腹痛高热,身体消耗,发生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胰腺肿瘤症状,胰腺肿瘤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胰腺肿瘤”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危害,多数胰腺癌发病于腺导管上皮的导管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会引起患者的一系列并发症,有睦会出现肝内胆管积气,那么胰腺癌晚期肝内胆管积气怎么治疗呢?胰腺癌肝胆管积气对健康危害很大,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
正常情况下,如果在胆管中发现气体,就意味着气体的来源是从肠腔返回胆管。
会导致肠道内大量细菌进入胆道并定居,以及生长繁殖的症状,有时还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通常需要紧急手术、胆道引流或抗生素治疗。
胰腺癌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治疗,如果手术积极配合治疗,手术只能切除肉眼可见肿块,血液和淋巴癌细胞,术后容易复发转移,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可作用于全身癌细胞,有效抑制血液和淋巴残留癌细胞,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临床上有许多患者通过化疗受益,但化疗也有缺点,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应根据患者体质、病理分类、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浸润程度、手术切除效果决定是否需要化疗,一般分期较晚,术后高危因素患者需要化疗,化疗在治疗过程中也会伴随一系列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选择化疗患者也应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和耐受性。
中医治疗注重患者的整体治疗和调理,以补气益血、健脾胃、滋肝补肾为原则,有助于减少化疗对身体的损害,缓解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治疗顺利完成,长期坚持用药,也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巩固化疗的疗效,防止反复发作,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命。
用中医找专业的中医专家看,袁希福老中医在四十余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与总结中,提出针对癌症“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机治疗的“三联平衡”抗癌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实践,运用中医药来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脑瘤等常见恶性肿瘤,以及放化疗后、术后康复调理,以调节患者正气亏虚的状态,改善饮食、睡眠、体力和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争取更多的生存周期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多休息,补充营养。
护理外科疑难病例讨论疑难病例名称:胰腺癌患者背景: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65岁入院诊断:胰腺癌主要症状:持续腹痛、黄疸、消瘦合并症:肝转移病历回顾: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具有易侵袭、早期不易察觉、进展快的特点。
本例患者主要主诉为持续腹痛、黄疸和消瘦。
早期胰腺癌没有特异性症状,常常被忽略,直到出现症状时已经发展到晚期。
患者入院后,经过详细的查体和检查,确诊为晚期胰腺癌,并发肝转移。
由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难度大,预后差,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讨论:1.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和身体情况,是否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晚期胰腺癌唯一可以治愈的方法,但是手术切除对患者的肝功能、心肺功能和全身状态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评估患者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2.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常常会选择化疗来控制肿瘤扩散和减轻症状。
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和临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如卡培他滨、贝伐单抗等。
3.支持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常常会出现营养不良、消瘦、黄疸、血糖控制困难等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包括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合理的胰岛素调控和黄疸的处理,以维持患者的全身状态。
4.病例管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多学科团队的配合,包括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营养师、康复师等。
通过协同合作,制定出完善的治疗方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
预后评估和随访:胰腺癌的预后较差,患者的生存期往往较短。
预后评估主要基于肿瘤的分期、转移情况和生活质量评估等。
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和支持,及时处理并发症和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晚期诊断患者的预后较差。
在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多学科团队的协同合作和全方位的管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和随访,及时处理并发症和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胰腺癌:早期出现的21种信号和症状,及其原因胰腺是一种神奇的腹部器官,位于胃的后方,有助于消化食物,以及调节血液中的糖分水平。
该器官大小约为 15厘米,包含外分泌腺(负责产生酶,如淀粉酶,将肠道中的食物分解成易于吸收的化合物);内分泌腺产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这些激素控制身体如何吸收、动员和储存血液中的糖分。
就像身体的大多数器官一样,胰腺也会患上癌症。
胰腺癌是可以治愈的。
然而,由于这种疾病在转移或扩散到其他器官之前不会引起症状,因此很少在其发展的早期发现它最容易治愈,因此它的另一个名称是:沉默的杀手。
与其他癌症不同,患者在早期阶段很少感到不适,也不会看到或感觉到会促使去看病和检查的肿块。
以下介绍21种胰腺癌相关的信号和症状1.腹痛辐射到背部疼痛是胃酸过多、胃炎、食物中毒、胆囊结石和阑尾炎等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但医生可以根据症状出现的方式和部位来缩小诊断范围。
在胰腺癌患者中。
它通常在上腹部感觉到,通常被描述为一种隐隐约约的隐隐作痛。
它反反复复,饭后感觉更糟。
通常始于上腹部不适,有些人在向背部扩散之前会在该区域感到压痛。
随着肿瘤的增大,压力会施加在附近的结构以及器官周围的神经上,从而引起疼痛。
如果遇到与上述描述相似的疼痛,以及其他迹象,请务必尽快去看医生。
如果它最终不是胰腺癌,那么至少会弄清导致疼痛的原因。
2. 食欲不振营养在将身体维持在最佳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患者对食物缺乏兴趣时,身体无法正常运作,导致其应对能力差且愈合速度较慢。
食欲不振或医学上的厌食症可能是由多种情况和疾病引起的。
某些形式的食欲不振可能是可逆的和暂时的,通常是由于药物所致;而其他癌症,如胰腺癌和其他癌症,则严重且危及生命。
任何长时间的食欲不振都应引起警惕,并应由医生进行检查,以便进行相应的评估和治疗。
这是因为厌食症会导致新陈代谢问题,从而进一步损害身体及其过程。
3.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许多人努力减肥以保持健康,然而,并非所有形式的减肥都是好的。
胰腺癌相关疼痛的诊疗现状疼痛是胰腺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2019年发布的一项历时2.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93%的胰腺癌患者发生了胰腺癌相关疼痛,其中83%出现中至重度疼痛[1]。
有研究表明,肿瘤位于胰体尾、确诊前即出现腹痛的胰腺癌患者受疼痛的困扰更多[2]。
除疼痛外,胰腺癌的其他伴发症状,如疲劳、消瘦等,发病率高[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限制患者积极治疗的意愿,却未得到充分重视。
超过50%的患者镇痛治疗不足,尤其是高龄及确诊30 d以内的新发患者[4]。
有效的疼痛管理可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胰腺癌相关疼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胰腺癌相关疼痛管理多凭借医师经验。
本文就胰腺癌相关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胰腺癌临床镇痛实践提供参考。
1胰腺癌相关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胰腺癌相关疼痛复杂多样,可能来源于不同机制。
临床医师尤其是疼痛专科医师在诊治时需仔细进行问诊、查体、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可将胰腺癌相关疼痛分为内脏源性疼痛、躯体源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内脏源性疼痛多表现为腹部胀痛或钝痛,并可能向腰背部放射,其病因可能来源于肿瘤导致的胰胆管阻塞,从而使导管内和间质压力升高以及胰腺分泌酶缺乏,进而引发疼痛,还可能与血管受累、腹水、肠梗阻及内脏(如肝、肺等)转移相关。
躯体源性疼痛多表现为浅表组织、肌肉骨骼的伤害性疼痛及炎性疼痛,其来源包括手术治疗及放化疗相关组织损伤、躯体转移(如腹膜、周围骨骼、肌肉软组织等)、牵涉痛、肌筋膜疼痛等。
其中,肌筋膜疼痛以骨骼肌中存在活跃的触发点为特征,在癌症患者中发病率可达20%,可能由患者长期强迫性体位导致的肌肉劳损、手术等机械损伤、代谢紊乱、情绪压力等引起。
牵涉痛的定义与临床诊断尚存争议,有学者认为其是由“潜在”而非“活跃”的触发点引起。
需要强调的是,胰腺癌细胞具有神经侵袭性,肿瘤细胞的神经周围浸润、炎性刺激、神经转移均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累及胰腺内外神经丛,尤以腹腔神经丛最为常见。
胰腺癌的并发症
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措施,但是患者在手术后,胰腺的调节功能就会降低,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一定要注意做好观察与护理。
一、胰腺癌术后并发症1、胰瘘:常是胰腺切除术后致命和最常见的并发症。
多发生于术后5~7天。
病人出现腹胀、腹痛、高热,腹腔引流液增加,如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可确定为胰瘘。
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因手术难以修复。
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对预防胰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中国大学总结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18例,采用Whipple法的42例中10例发生胰瘘,其中6例死亡;而采用Child法75例中2例发生胰瘘,1例死亡。
Child法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Whipple法。
目前国内较少采用Whipple法重建消化道。
手术中注意胰肠吻合的严密,特别是主胰管内导管的放置及引流,腹腔引流要充分,最好采用潘式引流管,必要时加双腔引流管引流。
早期持续应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
2、腹腔内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多由胰瘘、胆瘘或腹腔渗血合并感染所致。
可有腹痛高热,身体消耗,发生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
3、胃肠道出血:术后早期出血可考虑胃黏膜下止血不彻底或凝血功能障碍。
术后1周左右出血多认为是应激性溃疡出血,可按应激性溃疡出血处理,手术后早期常规应用抗酸药。
4、腹腔出血: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出血常在手术早期,多为鲜血自引流管流出,多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应严密观察,立即输液和输血,应用止血药物,若病情不见好转,应立即开腹探查。
继发性出血多发生于术后1~2周,多由于胰瘘胰液流入腹腔,消化腐蚀周围组织所致,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如有活跃出血时,可考虑血管造影检查,但有时仍难以发现出血部位,手术止血常难以成功,应持慎重态度。
原发性出血还可发生在胰腺或空肠的切缘,主要是手术中止血不彻底,造成手术后局部出血和形成血肿,血肿压迫更进一步使吻合口血运不好,造成吻合口瘘或胰瘘,所以局部出血常常和各种瘘相关联,需密切观察引流管情况,如有持续性出血,应立即再次手术。
预防主要是手术中止血彻底,另外还可将生物蛋白胶涂于胰腺断端和吻合口周围,一方面止血,另一方面还可有适当的黏合作用。
5、胆瘘:较少发生,一旦发生主要靠通畅引流,一般可以治愈,引流不畅及有腹膜刺激征者应手术探查。
二、胰腺癌晚期并发症可并发胆管梗阻、十二指肠梗阻等症状。
肿瘤导致脾静脉梗阻可引起脾肿大和局限性门静脉高压症,引起胃出血或食管静脉曲张。
1、体重减轻胰腺癌造成的体重减轻最为突出,发病后短期内即出现明显消瘦,体重减轻可
达30斤以上,伴有衰弱乏力等。
2、症状性糖尿病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
因此,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或老年人突然出现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而近期突然病情加重时,应警惕发生胰腺癌的可能。
3、血栓性静脉炎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
4、精神症状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
三、胰腺癌术后护理1、术后部位发麻,应平卧,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半卧位,将床头抬高不得低于40°角,以利于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避免踊下积液,并可减轻腹肌张力,有利于深呼吸,减轻疼痛,要经常调节病人卧位,防止坠床和褥疮的发生。
2、术后营养。
术后一般禁食2-3天,静脉补充营养。
待胃肠排气畅通后,才能拔除胃管,可以少量饮水,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可进行雾化吸入2-3次/日,鼓励病人深呼吸,协助排痰,保持口腔卫生每日口腔护理2次。
4、预防褥疮。
由于膜腺癌手术大,放置多种引流管,而且病人因术前有黄瘟,机体组织松脆,极易发生褥疮。
因此必须认真做好皮肤护理,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更换体位,并有效地按摩皮肤受压部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无皱裙。
5、预防泌尿系感染。
术后留置尿管5-7天,每日更换无菌尿袋,注意勿使尿液倒流。
每日清洗会阴1次。
拔除尿管前应夹闭尿管,每2-4小时开放1次。
6、伤口敷料。
观察胰腺癌术后引流管处敷料,如常有血性渗出液,及时更换敷料及腹带。
7、术后疼痛。
手术范围大,病人术后疼痛剧烈,出现内脏钝痛、放射痛、顽固性骨痛,可服用延香镇痛胶囊,或使用自控止痛泵。
四、对胰腺癌患者和家属的建议一般认为胰腺癌是癌症之中使体重减轻最为明显的疾病,此外癌肿很容易侵犯神经而出现持续而顽固的疼痛。
显著的消瘦、持续的腹痛及腰背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使患者遭受精神上及肉体上的消耗,有时还会造成性格上的扭曲。
医师、护士以及有关的医疗人员应用各种化学疗法等,本着挽救病人生命的宗旨,并为改善病人的症状、缓解疼痛,全力以赴地与疾病进行斗争。
可是在进行了各种治疗后,病情不但未得到改善反而一天天恶化的情况下,患者本身会产生非常之大的绝望感、恐怖感。
诸位患者,当您有痛苦、有苦恼时应当毫不客气的向主治医及护士诉说,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医务人员的努力是没有止境的。
患者离开了温馨的家庭不得已而入院治疗,所以应尽可能使病人多与亲人接触,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允许病人外出和回家住宿。
与止痛药物相比,充满着爱心的抚摸更为重要。
为不使患者寂寞,家属应当尽可能去医院探望病人,努力保持与患者更多的接触。
对于疼痛,较止痛药物更为有效的是家属用包含着亲人无限温馨的手来抚摸病人的身体,这种充满爱的奇迹般的疗效在临床上已经广为人知。
经过了各种治疗后病情仍然继续恶化,这时无论主治医师、护士都不免产生厌烦情绪,患者本人则产生更大的厌烦情绪。
重要的是,在这时候只有所有的人齐心合力、加倍努力,才能够真正面对胰腺癌这种难治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