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科学地使用农药,并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和规范。
下面是相关参考内容:1. 绿色环保原则:农药科学使用应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生态破坏。
选用环境友好型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在农产品中的含量。
农药的使用数量应最小化,并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时间、用量和频次。
2. 防治一体原则:农药的使用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培育抗性品种和合理施肥等手段,实现综合防治的效果。
农药不是唯一的防治手段,应尽量减少对农作物产量、品质和环境的影响。
3. 安全性原则:农药的选择应考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安全性,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低环境影响的农药。
使用农药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个人防护措施,注意保护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
4. 施用技术原则:农药的施用技术应科学合理,包括农药的剂型选择、农药的喷洒方式、施药时间和施药剂量等。
农药的施用应注意与作物生长阶段相适应,避免对作物和环境造成过量或长期的影响。
5. 应急处理原则:农药使用中,当发生农作物病虫害突发、严重或不符合预期时,应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防止病虫害扩散和农作物大面积损失。
应急处理包括快速调整防治方案、准确判断病虫害类型和程度、选用适当的农药等。
6. 产学研结合原则:农药的科学使用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农药知识和技术。
政府、科研机构、农民和企业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技术培训和信息推广工作,提高农民和农技人员的农药使用水平和意识,推动农药科学使用的不断发展。
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农民和农技人员合理、科学地使用农药,提高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用,以实现农药的最佳应用效果。
农药安全使用范文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控制病虫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农药的安全使用一直都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农药滥用和不当使用不仅会对农田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成为了农民和农业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药的选用要科学合理。
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农药品种。
比如,对于同一种病虫害,可以根据发生程度、病虫害类型、农作物品种等因素,选择对该病虫害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农药进行施用。
此外,对于不同阶段的农作物,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符合生育期要求的农药进行使用,以降低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其次,农药的使用量要精确控制。
农药的使用量过多,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容易导致农田环境的污染。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要合理地控制使用量。
一方面,可以通过农药的浓度和施药频率的调整来实现使用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及时调整使用量,避免出现浪费和过量施用的情况。
再次,农药的施用要注意时机选择。
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耐受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在施用农药时要选择合适的生育期进行,避免对农作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还要注意施药的天气条件,避免在雨雪天气或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施药,以免农药被冲刷或被风吹散。
另外,农药的存储和处理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农药是一种剧毒物质,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存放,防止农药泄漏和外泄。
农药包装应密封良好,存储在专用的储存库房中,远离水源和火源。
当农药过期或者无法使用时,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或混入其他废物中。
最后,农药使用后的农田环境要进行合理管理。
施药后的农田要做好清洁工作,及时清理农药包装容器和农药残留,防止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
此外,在农业生产中,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等替代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农田环境的质量。
总之,在农药的安全使用中,农民和农业从业者要树立科学合理、精确控制、时机选择、安全存储和合理管理的使用理念,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农药的负面效应,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农民的健康。
农药的安全使用方法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
在现代农业中,使用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和草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但是,农药的不当使用会对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是关键,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农药的安全使用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农药现在市场上的农药种类繁多,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农药。
首先要注意选择有效的农药,其次要选择比较安全的农药。
一些高毒性的农药不仅对农作物有危害,而且对人体和环境也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效果好、安全性高的农药。
二、正确读懂农药标签购买到农药后,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农药标签上的信息,并根据要求使用。
农药标签上通常会表明农药的成分、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适用作物等信息。
我们应该仔细阅读这些标签,了解农药的成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以免发生意外事件。
三、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农药施用过程中,我们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这可以有效地防止农药对人体造成危害。
同时,在施用农药的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四、正确使用农药在农药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保证施药方法的正确性,防止农药的浪费和误伤。
在施药前,要仔细阅读农药标签上的说明,掌握正确的施药方法。
施药前需要调整好喷雾机的喷嘴和施药量,并进行试喷。
同时,为了保证农药的效用,我们应该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作业,避免太阳较强或夜间进行农药施用。
五、正确存储农药农药的存储也是很重要的,存放农药的地方应该远离食品和饮用水源,并且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同时,存放农药的地方不能与其他有毒害的物品混放,以免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农药、正确阅读农药标签、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农药、正确存储农药,以保证农药的使用安全和效果。
同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采用更加环保和自然的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浅谈无公害农业中的农药使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而无公害农业的核心是农药的使用,对于农药使用问题,既不能忽视其重要性,也要注意合理使用,以保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
一、农药使用的重要性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它能控制各种病虫害,防止因病虫害造成的农作物大面积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益。
在无公害农业中,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对保证作物品质的稳定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农药的使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药虽然能有效控制病虫害,但其合理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无公害农业中,对农药的使用需要严谨规范,农民需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范,防止在施药过程中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农民也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无超标、无残留的农药品种,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无公害农业中,农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合理的农药施用,避免盲目使用,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应选择适用于本地区、本作物和本病虫害的农药,而不是单纯地选用广谱性农药。
2. 在施药前应仔细调查病虫害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以确定施药时机和药量。
3. 确定药量后应准确称药,严格按照规定的药量使用农药。
4.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农药残留期限,严格按照规定的残留期限进行施药,以避免残留超标,影响食品安全。
5. 选择较为安全的施药方式,如烟雾剂不宜在密闭场所使用,水溶性农药应选用微溶液。
除了合理使用农药外,无公害农业还需要加强对替代农药的研究和应用。
替代农药是指与传统农药相比有更小的生态影响,更安全、更环保的农药。
替代农药包括植物提取物、生物制剂、化学制剂等。
在农业生产中,替代农药可以替代部分传统农药使用,减轻传统农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提高农作物品质,同时进一步推动无公害农业发展。
总之,在无公害农业中,农药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但也需要注意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管理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管理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改善作物产量和品质,但不当使用农药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管理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其次,要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农药种类。
不同的害虫、病害和杂草对应不同的农药,选择合适的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农药使用。
应根据具体作物的病虫害情况、发生程度、生长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剂量。
同时,要注意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要严格遵守使用时限。
不同农药有不同的残留期,使用后要遵守相应的等待期和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作物不含有超标残留的农药。
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农作物的生长期和成熟期,避免在成熟期使用农药,以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四,要做好农药的存储和管理工作。
农药要存放在专用的存储室内,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和潮湿,防止农药吸湿、雨淋或变质。
农药存放室要保持干燥通风,防止农药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农药的存储和管理要做到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和清理过期农药,并对废弃的农药进行合理处置,确保农药不会造成污染和危害。
最后,要加强农药使用的安全防护工作。
在使用农药时要穿戴好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设备,避免农药接触皮肤和呼吸道,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同时,在施药过程中要注意风向,避免农药飘散到非目标区域,如水源、居民区等,并避免与家禽、家畜等接触。
综上所述,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管理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农民在使用农药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剂量,并严格遵守使用时限,做好农药的存储和管理工作,同时加强使用时的安全防护措施。
只有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农药,才能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合理安全使用规范农药是农田、林果园、蔬菜大棚等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手段之一,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对于保障农作物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农药的使用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本文就农药合理安全使用规范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在农药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农药的登记标准进行选择。
农药的登记标准是根据农药的有效成分、毒性等经过科学评价后确定的,选择合格的农药是农药使用的基本前提。
在选择农药时,应根据目标作物、田间病虫害情况、农药的毒性和环境影响等综合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避免选择具有剧毒或高残留的农药,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
其次,在农药的施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农药使用说明书中包含了农药的使用方法、使用量、使用时机、使用频次等重要信息,使用者需仔细阅读并严格遵守。
在施用过程中,要注意正确调配农药浓度,遵循正确的稀释比例,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不足。
同时,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药方式,如喷雾、滴灌、土壤处理等,确保农药的有效作用。
另外,农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使用农药时要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特别是具有剧毒农药和易挥发农药的使用更要加倍注意。
在农药使用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接近,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使用后的农药容器要妥善清洗和储存,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用过的农药残留物要进行正确处理,不得随意倾倒到土壤或水体中。
最后,要加强农药使用过程的监管和管理。
为了确保农药的合理安全使用,农药使用者应定期参加农药使用培训,掌握农药的正确使用知识和操作技巧。
相关农业部门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对农药经销商和使用者进行综合监督和检查,确保农药的质量和正常使用。
同时,加大对农药的科学研究力度,推广应用环保型农药,降低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农药的合理安全使用是保障农作物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环节。
农药使用者要严格按照农药的登记标准选择农药,遵守农药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加强监管和管理。
加强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发展绿色植保技术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药使用的日益普遍,农药安全合理使用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健康,发展绿色植保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加强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和发展绿色植保技术进行探讨。
首先,加强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健康的关键。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防治工具,但过度使用或不合理使用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1.加强农药使用培训。
对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进行农药安全使用培训,提高其对农药的认识和正确使用方法,减少农药残留。
2.建立农药登记审批制度。
加强对农药生产和销售的监管,保证农药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
3.推动绿色防治技术。
利用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绿色防治手段替代传统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4.建立农药使用监测系统。
对农药残留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发展绿色植保技术是实现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关键。
绿色植保技术是一种以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原则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关于发展绿色植保技术的建议:1.推广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一种以大量利用天然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利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农药是一种利用生物制剂、微生物或植物提取物等天然物质来防治害虫和病害的技术,对环境和人体无害,是绿色植保技术的主要方向之一3.发展精准农业。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对病虫害的精准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4.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土壤健康和改良土壤质量是发展绿色植保技术的重要内容。
总之,加强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和发展绿色植保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关键。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高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云南省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植物王国”之称,同时也具有“药材之乡”的美誉。
因为云南有地势平坦的地理优势,农业种植面积269万公顷,农业总产值占当地总产值的83.3%。
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病虫害而造成农作物产值无法得到大幅度提升。
因此,只能够通过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科学使用农药是提升农业产值的必要手段,不但能够有效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还能够更好地保证农业经济提升,对人、畜、自然环境也不会造成伤害。
那么怎样进行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1、针对相应的病症用药在进行农药的使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来进行药品的选择,而且不同对象在不同时段的发展时期都需要进行考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进行相关农药的喷洒,农药的浓度也是具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科学用药,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没有科学用药,那么不但不能够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反而会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伤害。
比如在进行果树防治的过程中,为了能够防止红蜘蛛对果树的伤害,一般都是在冬天清理果园之前来进行美度石硫合剂的喷洒,这样能够更好地降低冬季红蜘蛛的数量。
如果在春季或者是秋季再次发现此种病虫,应该使用水胺硫磷来进行喷洒,要求药物浓度为40%。
如果是对蚜虫进行防治工作,那么就需要一定的内吸剂进行喷洒,所以应该根据治理的不同对象来进行相关药物的选择,这样才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病虫害的祛除。
而在农药技术不断提升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种类的农药充斥在市场之中,为了能够更加科学安全地进行农药的使用,应该根据农药所具有的特性和具体的使用方法以及所防治的对象来进行不同农药的选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业病虫害的治理。
2、选择合适的时间用药为了能够起到良好的农药使用效果,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来进行农药的使用。
在使用农药前需要进行一定的病虫害情况调查工作以及相应的预测工作,这样才能够对病虫害的种类进行了解。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药则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之一。
农药的使用虽然能够提高农产品产量及品质,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合理使用及管理农药是至关重要的。
一、农药的优点农药是指对植物或动物有害的而人类有意为之使用或施加的物质。
农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袭,从而满足人民对粮食与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
除此之外,农药还可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例如:可延缓或阻止病虫害的传播与扩散,降低劳动力成本并提高劳动效率;可节省水源等资源,获得更加稳定的产量;另外,农药还可通过种植病虫害集中防治,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好处。
二、农药的缺点农药的缺点也不容小觑。
农药残留过多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严重危害公众安全。
因此,需要对农药进行合理的使用和管理。
1、农药气味难闻部分农药的气味难闻,引起公众不满甚至直接拒绝购买。
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农药对环保造成影响大量使用农药会对绿化、农作物间接影响,改变了生态平衡。
通过环保手段解决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是需要大量的成本和人力的。
3、农药残留量过多部分农药残留量过多,超标可能引起公众诉求和政府管理的相应调节。
过量使用农药也会对土壤造成影响,出现生态问题。
三、合理使用农药的意义合理使用农药应该从控制投药量、正确运用药品、严格操作使用、及时收回废弃药品等多方面入手,为农作物和环境安全带来帮助,同时也可以在保证农业生产的效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合理使用和管理农药能够降低植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生存能力,进而减少农民的药品费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在夏季各地义务防控的期间,如果农民不使用农药,会给这项任务带来很大的困难,因为这不仅会导致病虫害的大量增加,而且也会危害公众的健康。
同时,合理使用农药是环保的具体体现。
减少过量使用农药,避免对空气、土壤、水源等环境资源造成更大的损害。
农药使用指南如何合理使用农药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工具,能有效控制害虫和病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合理使用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合理使用农药的指南,以帮助农民和农作物种植者充分利用农药而不造成任何潜在危害。
1.了解农作物和病虫情况在使用农药之前,首先要了解所种植农作物的病虫情况。
通过仔细观察,农民可以确定是否有需要使用农药的必要。
此外,对于不同农作物和病虫害的性质和特点,也需要进行充分了解。
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农药使用方案。
2.选择适当的农药选择适当的农药是合理使用农药的关键。
农药应该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农药的种类也需要考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优先选择低毒性、高效性并且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较小的农药。
3.按照正确的剂量使用农药的使用剂量直接影响到药效和安全性。
使用不正确的剂量会导致农药无效或造成过度使用,增加环境和健康风险。
因此,农民应该按照农药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使用,遵循正确的农药稀释方法和喷洒或施用方式。
4.选择正确的使用时机农药的使用时机是农药使用效果的关键之一。
不同的病虫害在不同的发生阶段需要不同的防治措施。
正确选择使用农药的时机,可提高农药的有效性,并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
只有在最佳使用时期使用农药,才能更好地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
5.注意农药的储存和处理农药是一种有毒物质,妥善储存和处理农药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农民应该将农药存放在专用的储存柜中,远离儿童和动物。
已过期或不需要的农药应该进行安全的处理,防止造成污染和危害。
6.轮换使用不同的农药长期单一农药的使用可能导致害虫和病害对农药产生抗性,降低农药的效果。
为了减少抗药性,农民应该采用轮换使用的策略,经常更换不同类型的农药,或结合不同的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7.加强农药使用安全意识合理使用农药的前提是加强农药使用安全意识。
农药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农药,应该遵循安全、经济、有效、简易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对口农药必须根据防治对象选择防治效果好的农药,做到有的放失、对症下药,这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
否则,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还会浪费农药,贻误防治时机,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首先,要了解田间发生的是病害还是虫害,是什么病或是什么虫。
其次,还要了解所购农药的成份、特性、用途。
如杀菌剂中的硫制剂对白粉病菌有效,而对白粉病无效;杀虫剂中的胃毒剂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有效,而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无效;内吸剂一般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触杀剂对各种口器的害虫都有效;有机氯杀螨剂只对植食性螨类(红蜘蛛)有效,而对昆虫无效。
如果用药错误,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防效,甚至还会造成比病虫草害更大的危害。
因此,必须根据防治对象选用适宜的农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剂本身的效能。
2按防治指标施药每种病虫害的发生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和经济损失。
因此,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制定的病虫草害防治指标来施药,不要一见到病、虫就喷药。
如果没有达到防治指标就施药,不仅会造成人力和农药的浪费,还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反之,如果超过了防治指标再施药防治,也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3适时用药应根据不同病虫草的发生危害特点和药剂的性能,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适时用药。
对于病害,要在发病中心区和病菌侵入寄主之前进行防治;对害虫要掌握在低龄幼虫时期用药,对有钻蛀习性的害虫,应在害虫钻蛀前用药。
在草害防治方面,杂草在萌芽和初生阶段,对药剂比较敏感,以后随着生长抗药力逐渐增强。
因此,宜在杂草萌芽期或幼苗期施药防治。
同时,也规避了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期,减少了对天敌的杀伤。
另外,为了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施药时间的选择应考虑天气条件,在大雨、大风天气不施药,中午高温时间不施药等。
4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施药方法很多,各有利弊,要根据病虫草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发生环境等确定施药方法。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一、蔬菜种植中农药化肥亟需克服的使用误区(一)追求速效性。
很多菜农在选择农药、肥料时,总是喜欢选择速效性的,原因是速效性的农药、化肥施用后很快便表现出效果。
尽管有些农药、肥料效果不错,但由于效果表现慢,而不为菜农所认同。
然而,这种快速生长只是一种徒长,对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不利。
菜农追求速效性最严重的后果是,某些地方施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生产出的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
(二)盲目追新求异。
目前市场上的农药、肥料种类较多,其中还有一部分“三证”不全的农药及无证生产的肥料。
有的菜农喜欢用较新的农药、肥料。
农药为例,新农药的使用或许避免某些病虫害出现抗药性,但因为目前很多农药以混配剂为主,使用时会加大使用量,而出现药害。
同时某些农药、肥料产品还未推广,对其效果了解不多,也容易出现问题。
(三)过于相信某些肥料、农药的功效。
很多肥料、农药的说明中都有适用范围。
在购买农药、肥料时,只要是标注作用多的,便会买来施用。
如有的农药标明可治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害,便会被当作是好农药而购买。
(四)过量施用。
不少菜农过量施用肥料、农药,使用农药时用量是常用药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常造成药害。
施用有机肥及化肥的施用量是适用量的几倍,又常常造成肥害,导致作物烧根,影响产量,同时一种或几种化肥的过量施用还会引起土壤发生盐渍化。
(五)使用方法不当。
施用肥料时,要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如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冲施还是喷施肥料,有机肥是否充分腐熟等。
若不按适当的方法施用,将会出现肥害。
如施用没有经过腐熟的鸡粪,会发生有害气体及把粪便中的有害细菌带入棚内。
(六)不能对症下药、合理施肥。
这是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很多菜农由于缺乏必要的植保知识和肥料知识,出现病状后不能正确诊断,而是盲目用药、用肥。
特别是当蔬菜缺乏某种营养时,错误地施用另一种肥料,不仅不能治疗病害,反而有可能加重病害。
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管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对于农药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如果农药的使用不当,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
因此,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管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管理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1. 确定安全的使用剂量使用农药应根据实际需要决定使用量,严格按照标签或说明书中的使用剂量使用,避免超量使用。
对于使用频率,也应该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
而且,在使用后应该立刻清除包装物和残留物,防止它们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危害。
2. 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选择使用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一些有机制农药、微生物农药等都被大家认为是较为环保的农药。
此外,应注意农药的质量,选择合法注册、合法生产的农药,避免使用假冒伪劣的农药。
3. 安全存储和运输存储时,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潮湿,避免与宠物、儿童接触。
对于毒性较大的农药,更应该采取特殊的存储措施,如采用安全柜、用锁储存、标记标注等方式确保安全。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农药撞击、腐蚀容器,防止漏出或泄露并及时处理。
4. 建立农药制度对农药使用的管理,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
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使用要求等方面的规定,建立农药使用台账或登记记录,分享真实的农药使用流程。
5. 培训农户应对农民进行农药使用培训,提高农民对农药安全使用的认知和技能,普及农药的毒性机理、防治措施、农药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对农药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管理是建立在保证农产品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加强农药方面安全管理、建立体制机制是防治农药危害、保障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措施摘要介绍了合理使用农药的基本要求、使用农药应注意的问题、使用高质量器械和喷药操作技术。
关键词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是一种技术含量高,在使用上针对性极强的农业生产资料。
科学使用农药,能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保证农业丰收。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破坏农田生态平衡、增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有时还会对作物造成药害及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
1合理使用农药的基本要求合理使用农药就是要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农药,即在掌握农药性能的基础上,科学使用,充分发挥其药效作用,既可有效地防治病虫草害,又能保证对人、畜、作物及其他有益生物的安全。
1.1 对症用药、明确防治对象不同的病虫生理机制各异,不同的作物对农药的反应有差别。
因此,在选择农药时,要弄清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以及农作物品种、生育时期等。
田间发生的病、虫、草害等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类对不同药剂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类的不同种群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只有在弄清了防治对象后,再经综合评价选择出适宜的农药品种。
1.2 搞好病虫发生动态调查,抓住关键时期施药施药前一定要认真搞好病虫调查,在最佳防治时期施药,以最少用量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
施药过早或过晚,药效与病虫防治期不吻合,起不到控制为害的作用,而且造成农药浪费。
例如:防治麦田粘虫,用药应掌握在幼虫低龄阶段(幼虫2—3龄期);防治棉铃虫应掌握在卵孵化盛期,此期虫体小,抗药力差,防治效果好。
1.3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国家规定生产的农药应符合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
即应选用用量少,防治效果好、毒性低、在食品和环境中无残留或残留时间短的农药。
1.4 正确的喷洒方法使用正确的喷洒方法,是确立防治效果的关键。
应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以及农药本身特点确定喷洒方法。
如使用没有内吸作用的甲氰菊酯农药,防治果园红蜘蛛(由于红蜘蛛主要在叶片背面为害)时,喷药一定要均匀喷洒叶背面,让药液充分接触虫体才能取得好的防效;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液一定要喷到小麦根部,才能达到防病的目的。
农药及其安全使用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果树、蔬菜等农田作物上的病虫害草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的使用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损害,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农药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首先,农药的选择要科学合理。
不同的病虫害对农药有不同的抗药性,因此不能盲目使用同一种农药长期防治同一种病虫害。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应性强的农药,并遵循轮作原则,合理调整使用的农药种类,避免对病虫害产生抗性。
其次,农药的使用要注意剂量控制。
过量或不足的使用都会导致农药的效果不佳。
过量使用农药不仅会造成农作物中残留农药超标,还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危害生态环境。
而剂量不足则会导致病虫害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施药。
第三,农药的使用应注意施药时机。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应根据其生命周期和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施药时机。
在病虫害发生早期阶段施药,可以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而在病虫害发生高峰期施药,则可以迅速控制病虫害的蔓延。
此外,农药的使用要注意防护措施。
农药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接触过多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应穿戴好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避免接触农药。
施药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身体,更换干净衣服,避免残留的农药对人体造成危害。
同时,在使用农药的田间,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他人进入,防止他人误服或误入受农药残留污染的土地。
综上所述,农药的安全使用是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注意剂量控制、施药时机,做好防护措施,并妥善存储和处理农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药的作用,同时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作物病虫害防治1.了解病虫害:使用农药前,应充分了解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以便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
2.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种类和程度,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尽量选择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3.适时用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确定最佳的用药时间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4.适量用药:根据病虫害的程度和作物生长情况,合理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避免过量使用。
5.合理混用:当需要同时防治多种病虫害时,应合理混用不同种类的农药,以提高防治效果,避免产生药害。
二、农药安全使用1.遵守农药使用规定:使用农药时应遵守国家相关的农药使用规定,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2.防护措施:使用农药时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确保个人安全。
3.施药安全:施药时应避免直接接触农药,施药后应及时清洗施药器具和身体。
4.贮存安全:农药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远离食品和饲料,并标识清晰、避免误食或误用。
三、环境保护1.减少用药量:应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防止污染:使用农药时应防止对水源、土壤等环境造成污染,严禁将废弃物直接丢弃在环境中。
3.保护天敌:在使用农药时,应尽量避免对天敌的伤害,保护生物多样性。
4.轮换使用:应尽量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以降低对环境的适应性,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1.选用低毒农药:应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遵守安全间隔期:在农产品采收前应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避免农产品中残留有农药。
3.定期检测:应对农产品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其质量安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浅谈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作物复种指数提高,各种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也呈逐年加重的态势。
也随之造成化学农药使用频繁、施用量与施用面积成倍增加,从而产生各种农药污染导致农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农产品中农药等残留与污染因素也增多,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因此掌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与农药相关知识,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对农业增产增收与优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体农药科学使用中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因病因虫,正确选择农药
首先要了解田间发生的是病害还是虫害,是什么病什么虫,以及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然后要了解农药的特性,是杀虫剂、杀菌剂还是除草剂,同时是杀什么虫、防哪种病,除什么草。
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见虫就杀、见病就防、见药就用,导致用药错误,以至于影响防效,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与损失。
二、掌握防治指标,适期防治
农作物生长期间,随时都可见到少数病害和虫害。
一见到田间有病虫为害就用药防治,往往不经济,也是不必要的。
因为每一种病虫草害,都要达到一定的防治指标时才有必要
用药剂防治,病虫害不达标,说明不必用药剂防治,即使用药,也只能挑治,这样才能经济有效。
三、注意保护天敌,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天敌可有效控制害虫数量,收到减少用药次数、降低防治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防治麦蚜,当田间瓢虫、食蚜蝇等天敌益害比在1:80—100或蚜茧蜂寄生率达30%以上时可不施药防治;即使使用农药防治,也应选对瓢虫、食蚜蝇等天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的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或高效大功臣乳油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对其他害虫也可选用Bt、浏阳霉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可对瓢虫、草蛉、田间蜘蛛等天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四、交替轮换用药,防止抗性产生
长期使用一种农药,病虫就会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效下降。
因此不要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防效已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采用加大剂量的方法,结果药量越大,病虫抗性越强,继而再加大药量,造成恶性循环。
要注意因地、因时、因病虫制宜,农户可根据防治对象把三到四种不同剂型和杀虫机理的农药交替轮换使用。
五、执行国家规定,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在农药使用中,有的农民缺乏安全观念,错误的认为毒性高,效果就好,把国家严禁在果蔬及食用植物上使用的农药用于这些作物,从而造成人畜中毒的恶果。
因此使用农药
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颁发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规定执行,严禁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蔬菜、瓜果上使用,更不可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改变使用方法。
六、科学合理混用农药
农药合理地混合使用,具有防治多种病虫害,提高防效、节省劳力等优点,但农药不能随意混用,否则不但达不到混用效果,还会引起作物药害和毒害加重。
农药混用要遵循下面原则:一是混合后不发生不良的物理化学变化,对遇碱性物质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可湿性粉剂不能与乳剂农药混用;二是混合后对作物无不良影响;三是混合后不能降低药效;四是混合后使用成本不会增加。
七、严格农药配比剂量,防止作物产生药害
在农药配制上,有的不相信推荐剂量,任意加大用药浓度;有的简单从事,配药不用量具,数量不准,结果不仅浪费严重,且会使作物发生药农具厂,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
因此要严格按照农药配制标准进行配比,大力推广应用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八、注意安全间隔期采收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农作物最后一次施药时间距收获的天数,这是减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防止残毒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严格
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收获,尤其是瓜果菜类,以防止人畜食后中毒。
一般白菜、油菜等叶果菜类使用杀虫剂如菊酯类农药,安全间隔期应不少于7—10天,杀菌剂安全间隔期不少于5—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