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急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应急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应急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应急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广西天盛港务有限公司事故应急池项目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2013年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广西天盛港务有限公司事故应急池项目、施工管理的各项计划措施进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依据

1、广西天盛港务有限公司提供的工程图纸。。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有效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的各类规程、规范及验评标准。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钦州市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地方法规及规定。

4、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我公司质量、环境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

5、我公司它有关总承包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6、建设部推广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7、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实地踏勘情况。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建筑概况

1、工作范围:广西天盛港务有限公司油气码头内

2:基本情况:

事故应急1#池总长90.5m,宽24m;

事故应急1#池总长73m,宽24m。

3:场地情况及其它条件:

该工程位于油气码头内,场地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水电均通,各种施工条件已具备。

工程概况汇总表

第三章工程的难点及重点

1、施工工期紧

本工程计划工期40天,施工期间受当地天气等影响,实际施工工期非常紧。加强工期节点的控制,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是工程施工一大重点。

2、建筑“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重点。

3、基坑深,基坑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总面积4765.5平方米,基坑平均深度高程为-3.30m,,地下结构施工历时较长,地下施工阶段为2013年7月至2011年8月,确保基坑的安全是保证人身财产安全和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

第四章组织机构

我司对本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对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及服务进行全面管理。

该单位工程在项目部的管理组织机构如下:(见组织结构图)

组织机构图

第五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根据要求,开工日期为2013年7月10日,计划全部竣工日期为2013年8月20日,即

工期为40日历天。

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及工期进度计划,将本工程验收划分如下:计划于2013年7月17日前进行土方开挖及验收;基础控制在2012年8月1日前,剪力墙控制在2012年8月16日前完成;附属工程控制在2012年8月20日前完成,于2012年7月22日前进行竣工验收。我们的任务是根据要求,利用这些时间,以科学的管理、合理的流水作业计划、严格的质量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第六章施工准备及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第一节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做好人员、机具、物质的调配和搬迁及其它开工前准备工作,确保现场施工全面展开。其主要准备工作如下:

1.现场场地交接。

2.施工人员准备。

3.施工机具准备。

4.施工物资准备。

5.质量检查一级控制点的确认。

6.规范、标准和有关施工资料的准备。

7.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

8.向业主提交开工报告。

二、施工阶段保证措施:

1.本工程施工阶段,我们在保证机具,周转材料满足该工程的条件下,将加大人员的投入,实行轮班作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施工工期,2.实行以总体施工计划为核心的计划管理,充分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动态计划管理,我们将以总体施工计划为核心,制定各施工阶段、各主要工种的施工进

度计划或专项施工计划、施工资源计划、施工费用成本计划,对投入的人力、机

具、物资进行平衡,并以工期,进度目标主要控制点和工程量累计完成百分比等指标来进行工程进度考核和予控。

在总体施工计划的指导下,专项进度计划等多层次的动态计划管理体系,并通过现场实际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和不定期的专题协调会来纠正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确保总体施工计划的实现。

3.实行严格的工程进度责任制。项目经理对进度全面负责,主管生产的项目施工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具体负责工程进度的计划、安排、落实、检查工作。土建队长负责该工程的进度计划实施,并对项目部负责。项目部将工程进度作为考核指标。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技术革新,以缩短工期。

5.开展劳动竞赛,在现场营造一个抢工期、抓进度、多劳多得光荣的气氛。对工期提前者予以重奖,对拖延工期者重罚,使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以保目标工期的完成。

6.施工安排:

①.做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后方可开工。如场地交接,施工临时设施的完善,技术物质准备,工程材料的报验,等各种试验。

②.做好测量放线工作。

第二节劳动力配置计划

本工程施工高峰期在主体结构和装饰期间。劳动力投入计划中的人数是该工种最大用量,各工种的最大用量不会同时出现,劳动力计划详见下表。

劳动力投入计划一览表

第三节主要原材料配置计划

主要材料用量一览表

第四节周转材料配置计划

主要周转材料配置一览表

第五节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第六节主要计量、检测、试验设备计划

主要计量、检测、试验设备计划表

第六章主要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测量放线

施工测量是各类建筑结构各施工阶段的先行工序,是确保工程按图施工和工程进度的基本工作之一,是各项工程放线的依据。

本工程建立由三人组成的专门测量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测量工具配备:GPS一台、全站仪一台,水准仪一台,经检查校正的50m钢尺一把。熟悉图纸,通过设计交底,了解工程全貌和主要设计意图,对于测量放射线人员则要着重了解工程现场情况和定位条件,主要轴线尺寸和相互关系,地下地

上标高以及设计对测量的精度要求等。工程进场后测量人员首先应对现场仪器进行检查、校核、并复核水准点,确保测量放线原始依据的准确性。所测量结构应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要求进行校核,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在实施测量前,必须对测量仪器进行校验,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应随时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测量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测量,防止因多人操作产生误差。

测量工作必须进行测量复核控制,每次测量工作经技术负责人或项目经理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每次测量必须有测量记录,使测量工作有可追溯性。

第二节工程施工方案

本节内容主要为工程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放线、垫层、钢筋、模板、砼浇捣、内外墙抺灰、附属工程等

一、施工顺序

定位—放灰线—挖土方—桩基验收—基槽验收—垫层砼垫层验收、弹线—绑扎钢筋—钢筋验收—浇基础底板砼—弹线—扎剪力墙钢筋—剪力墙模—钢筋、模板验收—浇柱、剪力墙砼—内外墙抺灰—验收—回填土—附属工程。

二、施工测量

(一)、平面控制

根据设计总平面建筑定位图以及甲方提供的坐标点。

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坐标尺寸,采用角度交合法,闭合法,在现场拟定主轴线控制网点,网点设在施工不影响的地方,并用砼四周固定和作明显标志,由此轴线控制网点用经纬仪准确的将轴线投入到消防水池四周的±0.000m 龙门板上。(二)层高控制

根据已知的水准点为原始点,采用IV 级水准手段往返测,将正确的标高先引到施工场地上,在施工场地埋设3-4 个水准标志点,以形成水准网,采用S3 水准仪往返测量取平均值,计算为引进的绝对标高±0.000m 值。

(三)测量保证措施

1、测量工具及仪器专人保管使用。

2、所有测量采取换人复测。

三、底板施工

(一)、底板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定位→土方开挖→垫层施工→1#池底板绑扎钢筋→1#池底板模板支设→2# 底板绑扎钢筋→2# 底板模板支设→1#、2#池底板砼浇捣。

(二)、放线定位

水池土方开挖前,先用GPS及钢卷尺定出水池轴线位置,标出基坑开挖界线,离基坑开挖边线4—5 米处打入定位桩,控制底板轴线位置。

(三)、挖土前的准备

1、认真学习,熟悉图纸。

2、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安排组织施工。

3、安排好卸点。为保证顺利出土,预选做好卸土点的临时道路,回车道、倒土点;夜间配备充足的照明。

4、土方开挖前,基坑内进行预降水。

(四)、挖土方案

1、本工程在消防池施工时的土方开挖主要是底板,集水井,采用后退式挖土方,人工开挖的范围主要是机械开挖后基坑边角修整,土方的外运采挖运至运土车上。

2、基坑土方开挖后,及时通知勘察单位、设计单位验槽,合格后继续施工。

3、施工技术措施:

1)为有效地保证施工进度,本工程采用大面积全部开挖,挖土时不得超深、超挖,

机械挖土时为了保护基底不要破坏。

2)基坑四周按1:1 比例放坡,并且留有施工操作面及排水沟。

3)挖土期间专人跟随测量标高。既挖好一块,清理一块。

(五)、施工技术措施

1、严格控制垫层平整度、水平标高,垫层表面用木蟹二次搓平。

2、待垫层干燥硬结后,重新引测轴线,并根据基准线,用墨线弹出水池梁柱子壁板轴线。

四、钢筋工程

(一)钢筋绑扎

1、施工前必须准确按轴线和控制边线,柱、壁板的弹线绑扎,施工必须确

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以满足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钢筋保护层不足之处,安排人员进行预校到位。

2、水泥垫块必须按照不同的厚度预先制作。在垫放时,原则上1 米间距垫一块,双层钢筋需加设钢筋马蹬。钢筋保护层和外侧保护层应先垫好,保护层均匀、扎垫牢固。在浇捣之前,要检查一遍所有扎好的钢筋保护层是否都垫妥,以避免今后发生露筋。

3、壁板插筋应加设定位环并用电焊与基础钢筋连接固定,以保证钢筋位置不受砼浇捣影响。

4、钢筋一定要合理布置,环环用铁丝扎牢,梁筋如二、三排平置时相互间距不得大于75mm,相邻梁的钢筋能拉统的尽量拉统,以减少钢筋的搭接根数,必要时翻样汇同技术员先根据图纸画出大样,然后在加工绑扎,钢筋排列要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要求布置。

5、抗震要求:受拉区域,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做弯钩,Ⅱ级、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接头不得设置在构件最大弯距处。

6、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钢筋绑扎网必须是顺、直,严禁扭曲。

7、钢筋绑扎完成后,由班长填写“自检、互检”表格,报公司质量员验收,整改通过后,再分区分批逐一提请监理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封模工作(在封模前垃圾清除)。每层结构竖向、平面的钢筋、拉结筋、预埋件、预留洞全部通过监理验收由项目质量员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提交监理签证,另外在结构施工中,各种预埋管要紧密配合结构施工,及时预埋,确保结构的浇捣按计划工期进行。

(二)钢筋施工技术措施

1、认真审图,如果在局部结构钢筋过密,难以保证施工质量时,事先提请设计部分作相应的代换修改,确保施工质量。

2、进场的钢筋必须持有质保书(即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和焊接试验合格证明。对各钢厂的材料均进行抽样试验,并有复试报告,不得未经试验盲目使用。

3、弯曲不直的钢筋应校正后方可使用,但不得采用预热法校直。沾染油渍和污泥的钢筋必须清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4、为了满足设计规定的保护层要求,按设计规定的厚度事先采用1:2 砂浆做好铅丝垫块,设置间距一般为1.0m 设一块。

5、为了保证砼浇捣时顺利下料和振捣,在绑扎时必须注意钢筋的排列。若不能按设计要求排列时,会同技术部门与设计协商解决。

三、钢筋工程质量标准

钢筋分项工程质量允许偏差及检测方法:

钢筋施工必须符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五、混凝土工程

1、材料选用

A、严格按照P6 抗渗、C30商品混凝土。

2、、引用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1)、浇筑混凝土时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的1.25 倍,最大不超过500c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度为200mm。

(2)、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 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3)、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的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4)、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检查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4、砼养护

砼浇筑完毕后,用草袋覆盖,派专人定时撒水养护14 天。

5、成品保护

1)、混凝土浇筑期间,及时校对预留伸出钢筋或埋件位置。

2)、水池底板、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后才准在底板、顶板上进行操作。

3)、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且大于7 天后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

4)、不能用重物冲击模板。

5)、使用振动棒时,注意不要振动钢筋或埋件、预埋螺栓、暗管等,如发现变异应及时校正。

6)、雨期施工应备有足够的防御措施,及时对已浇筑的部位进行遮盖,下雨雨期间应避免露天作业。

6、水池底板、壁板、顶板施工缝处理

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设计蓝图,经过认真熟悉图纸,结合岛内无法提供商品混凝土实际情况,该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是混凝土的整体性及密实性,施工缝、伸缩缝的留置定以施工图中的伸缩缝(止水带)为界,池壁、池底分二次浇筑,即半个水池作为一个施工段,施工缝做法按图纸祥图进行施工。

六、模板工程

(一)本工程模板配制

基础、剪力墙均采用多层胶合木模板或钢模。

(二)模板及支撑设计的依据

1、计算模板及支撑时应考虑以下荷载:

(1)模板及支撑自重;

(2)新浇砼重量;

(3)钢筋重量;

(4)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重量;

(5)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6)新浇砼对模板的侧压力。

2、模板及支撑设计、安装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应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构造简单、拆装方便;

(4)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三、顶板支模方法及保证质量技术措施

1、支模排架采用Φ48×3.5 钢管,立管间距根据梁断面大小及施工荷载而定,楼板排架立杆间距原则上为1000mm ×1000mm。

2、支模顺序:搭设简易脚手→安装剪力墙模板→加固模板。

3、保证措施:

(1)所有剪力墙均由翻样给出模板排列图和排架支撑图,经项目工程师审核后交班组施工,特殊部位应增作细部构造大样图。

(2)多层胶合板模板使用前,对变形、翘曲超出规范的应即时退出现场,不予使用,模板拆除下来,应将砼残渣,垃圾清理干净,重新刷隔离剂。

在墙底部均考虑留垃圾清理孔,以便将垃圾冲洗排出,浇灌前再封模板安装完毕后,应由专业人员对轴线、标高、尺寸、支撑系统、扣件螺栓、拉结螺栓进行全面检查,浇砼进程中应有技术好、责任心强的木工和关切“看模”发现问题用时报告施工组,技术组。

(7)所有墙壁板内的孔洞模必须安装正确,并作加固处理,防止砼浇筑时冲动,振跑或砼的浮力而浮动。

(8)、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1)

拆模过程中,如发现砼有影响结构安全质量问题时,应停止拆除,并报技术负责人研究处理后再行拆除。

(2)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当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时,应经研究加设临时支撑。

模板施工必须符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七、抹灰工程

1,该项工作内容为水池内壁用1:2防水砂浆抹面压光。

2.砼按规范要求全部凿毛,清理干净,抹灰前将表面浮浆清除,基层用水润湿,涂刷一层素水泥砂浆,然后抹平、压光。

3.池底抹灰应在池壁完以后,按设计要求找坡打标准灰饼,用2m靠尺刮平找平整度。水池抹灰用的水泥浆内掺入水泥重5%的防水剂。

八、回填土施工

在基坑内每侧布置两台蛙式打夯机,做到每填30~50cm打夯一遍。

九、附属工程

栏杆安装工艺流程

找位划线→焊接固定→焊接→修整挫平→油漆粉刷

1、找位与划线

2、安装扶栏杆的固定件:位置、标高、形状找位校正后,弹出栏杆纵向或横向中心线。

3、按设计构造,根据位置、角度,划出栏杆直线段或折弯段的起点和终点的位

置。

4、固定

1)金属件焊接

2)金属减件及镀铬件与固定铁件焊接时,应采取措施控制焊接焊痕在最小范围,避免影响装饰效果。

3)凡露明焊缝应满焊,并保持焊缝均匀,再经锉平,磨光。

4)油漆粉刷油漆可根据装修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油漆涂刷

第七章管理进度、质量计划

1、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六项基本职能。

2、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表,编制较为详细的实施作业计划,用以向各施工班组下交任务。

3、根据总进度计划和实施作业计划,配备足够的劳动力,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的及时进场。

4、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条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安排施工流程,组织足够的机械、劳动力,保证工程能按计划完成。

5、加强每一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验收,做到一次成优,保护成品与半成品,减少损坏及返工。

6、按照计划安排政府质监部门及时对工程进行分阶段的验收,合格后即进行下阶段施工。

7、制定好进度计划,明确目标,只能提前,不能延误。同时根据施工需要,及时调整施工顺序,确保进度按计划实现。

8、施工中抓主导工序,找关键矛盾,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利用空间组织进行交叉流水作业,做好劳动组织调动和协调工作,通过各控制点工期的实现来保证总工期控制目标的实现。

第八章安全管理计划

第一节安全管理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施工,人人有责。

第二节安全管理目标:

1、杜绝重大事故。

2、负伤率为零。

3、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归口项目安全工程师管理,与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施工班组长参加项目部安全大检查,组织施工班组安全检查;组织班组作业前安全交底和安全检查。负责施工班?文明施工,组织本班开展“五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质)活动。

第三节安全教育

1、项目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遵章守纪和文明施工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施工意识。

2、职工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由项目部安全工程师组织,重点讲解本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

3、施工班组每天作业前进行安全交底。

第四节文明施工及措施

1、搞好文明施工是现场安全施工的重要防范措施

2、目标: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达到全优工程标准。

措施:

1、制定文明施工规章制度(包括奖惩办法);

2、立体交叉作业过程中,应互相照应,应保管好工器具和施工用料,以免下落。

3、施工人员按规定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防护服等),严禁赤膊、穿拖鞋、高跟鞋、裙子、进入施工现场。

4、各班组每天完工后,应清理好各自使用的机具材料和工作区。

第九章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计划

一职责:

1.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逐级建立、健全施工文件管理岗位责任制,配备资料员,负责施工资料、施工文件的收集和整理。

2.建设工程项目由承包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其承包项目的工程文件,并应及时向建设单位移交,各承包单位应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能够全面反映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

3.负责编制的施工文件的套数不得少于两份,但应有完整施工文件移交建设单位及自行保存,保存期可根据工程性质以及地方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有关要求确定。

二编制质量要求:

1、归档的工程文件一般应为原件。

2、工程文件的内容及其深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

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

3、工程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与工程实际相符合。

4、工程文件应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

5、工程文件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6、所有竣工图均应加盖竣工图章。

7、利用施工图改绘竣工图,必须标明变更修改依据;凡施工图结构、工艺、平面布置等有重大改变,或变更部分超过图面1/3的,应当重新绘制竣工图。

8、工程文件应采用打印的形式并使用档案规定用笔,手工签字,在不能够使用原件时,应在复印件或抄件上加盖公章并注明原件保存处。

三档案的分类:

1、施工技术准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图纸会审记录,施工预算的编制和审查,施工日志;

2、施工现场准备:控制网设置资料,工程定位测量资料,基坑开挖线测量资料,施工安全措施,施工环保措施;

3、地基处理记录:地基验槽记录和钎探平面布点图,地基处理记录。

4、工程图纸变更记录:设计会议会审记录,工程设计变更联系单;

5、施工材料预制构件质量证明文件及复试试验报告;

6、施工试验记录;

7、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8、施工记录;

9、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10、工程质量检验记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基础、主体工程验收记录,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第十章环境管理计划

第一节环境管理方针

遵章守法,控制污染,节能降耗,推行环保施工。

第二节环境管理目标指标

1、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废水排放处理率100%

2、对噪声源进行控制:白天85分贝,夜晚55分贝。

3、固体废物分类收集,统一处理;废弃物处置合格率100%。

4、施工扬尘满足国家环保总局《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GB16297-1996。

第三节主要控制内容

施工扬尘、噪音污染、废水排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

第四节主要管理措施

(一)施工扬尘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及现场邻近地段的道路,安排专人实行洒水防尘措施,确保无扬尘。工地出口50米内路面硬化,工地出口设洗车池,防止车辆带泥上路,并设专人负责清理出口。

2、施工弃土运到指定弃土场堆放,运土车必须有封闭设备,以防沿途遗撒,污染路面。所有施工车辆出场前必须清洗干净后方可上路。

3、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开挖、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的污染施工。

4、现场暂存土要采取遮盖措施,并经常洒水防尘。

5、砼、砂浆搅拌站区域要经常洒水保持地面湿润,并设绿网防护罩。

6、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骨料采取密闭存放。

(二)噪音污染管理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项目,噪音高的项目避开夜间施工,尽量减少夜间施工。

2、施工中选用低噪音设备及机具,对人为的施工噪音采取必要的降低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加强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小噪声扰民。

3、砂浆搅拌站、空压机等设备设置在远离居民居住区的区域,并搭建操作棚、隔音棚。

4、钢筋、管材、模板等材料的装卸做到轻装轻卸。

(三)废水排放管理措施:

1、施工污水,通过排水沟,进入污水沉淀池,经处理后排入市环保允许排放管网。

2、排水沟、排水道及沉淀池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清理,保持污水处理循环系统的工作的正常。

(四)建筑垃圾管理措施:

1、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在每日下班前,操作人员将所作业范围内垃圾清运至工地统一的指定现场,做到操作落手清。所有建筑垃圾按每半月清理一次,无用的建筑垃圾全部清出施工现场。

2、加强对原材料、周转材料品质的控制,减少其损耗率,以此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如,加强砖砌块的品质控制,减少其使用或搬过程中的损耗率,减少碎砖垃圾的产生。

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在每一工序施工前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对施工操作进行周到严密的交底,以通过完善科学的施工方法来达到控制施工垃圾产生的目的。如模板接缝采用胶带密封可减少砼浇筑时漏浆现象,避免或减少砼浮浆或漏浆垃圾。

4、工序间合理搭接,专业工程师在施工交底时均能充分考虑到其它工序或工种施工的需要,避免施工工艺的重复现象,从而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水池模板施工设计方案

东港污水厂(一期)工程 水 池 模 板 案 编制: 审批:

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7 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工程概况 (3) 三、模板的定位及准备工作 (4) 四、模板支撑体系材料 (4) 五、施工工艺流程 (5) 六、模板工程验收质量要求 (6) 七、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 (7) 八、附图 (9) 九、止水螺杆采购计划 (10)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11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5)、我公司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6)、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东港污水厂一期水池工程 建设单位:洋水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昊达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圩新区复堆河以西、深港河以南; 1、工程结构概述 本工程为圩新区东港污水厂日处理化工园区工业污水5万吨水池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为池底板、池壁模板两部分。 2、工程结构特点 1)、其结构特点为:池底板厚500~700mm、池壁厚200~700mm。为施工便各水池池壁模板均采用15mm厚竹胶板,模板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立杆纵距1.5m(局部可能有所调整,但均不大于1.5m),横距1.0m,步距1.5m,纵向水平杆及横向水平杆设置参照脚手架构造要求。双排池壁模板采竖向木楞,间距200mm,水平楞钢管间隔450mm一道,每道两根;预埋Ф14止水对拉螺栓两端用山形卡、螺帽加固,竖向间距450mm横向间距450mm。三.模板的定位及准备工作 1、进行控制线和位置线的放线:首先用控法将控点用仪器引测现场,并以控线,引出每条轴线。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现场,然后根据施

高效沉淀池方案设计

20000t/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年**月

第一章概述 1.1总则 ***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通用产品畅销全球。 公司注册资金10800万元,占地面积60000余平米,拥有各类生产检测设备60余套,高、中级工程师20多名,一级建造师7名,二级建造师10名。公司还与国内外相关行业设计院所及大专院校进行项目合作,不断研发制造适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先后获得14项国家技术专利。 公司先后获得“江苏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级资信企业”等荣誉称号;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 公司业务涉及项目合作、运营(BT/BOT/PPP项目),工程总承包及水处理设备制造。公司现拥有三大不同板块产品,分别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工业废水处理设备、自来水处理设备。 公司在“清污净水,保护环境,优质美观,诚信服务”的企业宗旨下,不断拓展自己的环保治理之路,已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投资运营多个污水处理厂,总承包20多个污水处理厂工程,产品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出口韩国、伊拉克、古巴、毛里求斯等国家和地区。 产权驱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通用人承载着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使命,正迈向全球的舞台,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清污净水,智慧环保,************集团! 1.2方案说明 该项目为市政污水,处理水量为830m3/h。

沉淀池设计(1)

沉淀池设计(1)

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有限公司煅烧烟气脱硫系统 新增沉淀池设计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湖南创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布署 第三章施工技术措施 第四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第五章雨季施工措施 第六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新增沉淀池设计施工方案 我单位承建的烟气脱硫项目中,从2013.10.4开始试运行到2014.2.10结束运行,在实际运行中,脱硫塔系统,吸收系统,烟气系统,脱水系统都比较正常,所产生的故障在后段检修中发现问题得以解决,在运行中循环水是系统运行困难的根源,由于大窑运行时灰量太大,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因此在保留原有沉淀池的基础上,新增一组沉淀池及清灰系统,以确保脱硫系统支撑运行。 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的情况分析: 原有沉淀池沉淀的设计尺寸为20m*7.0m*5*m,实际沉淀面积为157m2 ,主体沉淀体积787m3,,有效沉淀体积640 m3,脱硫系统的循环水量为600 m3,,出除脱硫塔底部沉淀和脱硫回水沟所存留的水,实际到达沉淀池的脱硫废水约为530 m3,,按照以上数据原有沉淀池沉淀的设计的流速为7mm/s,长宽比为3-5之间,由于运行时灰量太大,沉淀时间内灰量太多,因此运行时体积逐渐变小,造成了流速过大,沉淀时间不够,原有沉淀池沉淀不能够满足现有运行,经我公司内部研究决定需新建沉淀池与曝气池。 一、新建沉淀池设计方案: 新增的沉淀池和原有沉淀池一样,采用平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池的长宽比不小于3,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5m,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出灰系统三个部分组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建议稿

xxx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概念 1.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指导思想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应该以“一案三制”(完备的应急预案、高效的运作机制、健全的应急体质、成熟的社会法制)为核心,平战结合,依托信息平台,帮助监狱管理者做好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工作。 2.监狱突发事件有哪些? 依据《国家公共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分为4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13分类、近50种类。 监狱突发事件包括:

3.项目建设依据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北京市应急管理软件应用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xxx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网上没找到,客户应该有) 二、应急指挥中心总体架构 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显示终端大屏幕PDA 手机 电话传真互联网应急 网站 指挥大厅:指挥调度相关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处置的场所,指挥大厅主 要包括显示系统、会议音响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综合保障系统。效果图如下: 基础支撑系统:包括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集群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

系统、IP视频会议系统、现场图像视频接入系统。 数据库系统:包括基础信息库、突发事件库、地理信息库、监管信息库、预案库、知识库、案例库、文档库等。 应急应用系统:依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北京市应急管理软件应用系统建设指导意见》。xxx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应该包括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风险隐患管理、预测预警、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指挥调度、应急评估、应急模拟演练等功能。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事故池施工组织设计

事故池施工方案 根据结构图纸,准备施工方案,提供地下开挖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确保地基施工安全、合规。 施工测量放线 ◆工程定位测量:根据应急处理事故池改造项目平面图,由建设单位对该事 故池工程定位核定,并由项目部专业放线人员对事故事故池轴线、外边线 进行定位并做好隐桩设置,隐桩点应远离基槽,并进行保护。根据控制点 布设施工场地,在施工场地确定下建立测量控制网,这样就可以根据测量 控制网进行施工,施工完后根据控制网将各个轴线控制点标在基坑边,并 打控制桩作为灰土回填控制线,用引桩点进行复核,以后每层灰土施工前 都要由专业放线人员根据基础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将轴线上返至设计底标 高,在碾压灰土后进行各层施工放线。施工轴线在浇筑砼垫层后,用墨线 弹在砼上,钢筋工、木工方可施工。 ◆根据施工图纸设计标高,引测标高点由业主、及施工方共同进行确认。并 将这一点标在永久建筑物上,用于沉降观测和施工。设置固定点2处,标 高测定在围墙上,并用红笔做好标注。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将控制标 高点由士0.000引测至基坑内,并在基坑边打桩保护好,做为灰土垫层浇 筑标高控制点。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钢板桩及土方开挖工程 施工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开挖之前在基坑四周进行钢板桩围护施工及基 坑坑底加密注浆施工、等待桩基施工完毕,检测合格、保养期达到,进行开 挖长度和宽度分别为6m×8m,开挖深度为4m,长宽方向各放坡1.5m;并对 施工机械班组进行技术、安全、文明施工交底。施工时,本工程采用机械开 挖与人工开挖交替进行,基础开挖深度为相对标高。开挖完成后,由设计、 建设、施工方共同验槽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3600m3/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总则 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德安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净化环境、服务全球”为己任。通过近20年的发展,德安已形成完善的研发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可提供:城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水处理及回用、水厂升级改造、污水厂升级改造、城乡垃圾资源化、河道湖泊治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服务。还提供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服务。 德安通过持续科研创新,建有科研中心和中试工厂,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向、多层次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了多家科研机构。拥有300余项专利,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继D型滤池广泛推广应用及编制行业标准,DA-EH污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之后,又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智慧型WTBOX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水协同处理装置、DE型滤池、DF滤池、DA新型滤布滤池、DA 高效沉淀池、活动式螺杆污泥脱水机、DA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等多个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水处理领域工程。近期还将隆重推出DA无污泥污水处理技术、DA 高效全自动油水分离器、水平流鳍片式沉淀池和污泥资源化治地膜技术等,期待与您的合作。 方案说明 该项目为煤矿废水,处理水量为150m3/h,进水SS≤2200mg/L,经处理后,出SS度≤80mg/L。据此,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推荐以下处理方案。 第二章方案基础 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多功能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

多功能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方案 “多功能应急指挥(会议)中心”主要由多功能会议桌、辅助图文显示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智能中央控制系统、会议系统、供电保障系统等组成。它的建设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和房屋结构进行设计并施工。其设计独特、布局合理、功能强大可广泛适用于公安、防汛、防空、军队指挥中心,也可为各行各业提供多功能会议室、学术报告厅等。 一多功能会议桌: 多功能指挥平台是一个特制的多功能会议桌。此会议桌中心处安装了包括供电、电话、网络、会议话筒、视音频输入等接口的多功能模块。多功能模块的上方安装了抽拉式设计的装饰盖板,既轻盈、美观

又无噪音。会议桌多功能模块上安装了两部专用无绳电话,可方便灵活地进行调度指挥。会议桌提供了一个上网专用电话接口和一个可连接本部局域网的网络口,在会议桌上即可通过便携计算机连接广域网和本地局域网,快速实现数据共享。会议桌上还配装有计算机的显示和音频接口,方便的实现便携计算机的多媒体汇报功能。 二辅助图文显示系统: 辅助图文显示屏采用点阵工作模式,并可按实际需求选择具体尺寸。辅助图文显示屏的工作方式选为脱机方式,这样只需用一台计算机兼管便可,而不需单独占用一台计算机。辅助图文显示屏具有正记时、倒记时,用户自行编辑显示、温度显示、湿度显示等功能。方便的为领导提供准确的时间和各种所需信息。 三大屏幕显示系统: 投影机的RGB信号、视频信号和红外控制分别接入中央控制器内。由中控系统的无线触摸屏完成各种功能的转换。同时通过指挥室的其它设备和手段将文档、图形、图像信息(如:火场动态报告、扑火力量的部署情况、扑火方案、火场气象情况,现场影像等)等来自不同信号源和各控制微机的显示内容,实时,灵活、直观地通过投影机及大屏幕为与会领导显示相关的信息。 四智能中央控制系统:

应急水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1、编制说明 2、编制依据 3、工程概况 4、工程管理目标及施工组织部署 5、施工准备 6、施工方法 6.1 测量工程复合土工膜 6.2、土方工程 6.3、土工布、复合土工膜 6.4、钢筋工程 6.5、模板工程 6.6、砼工程 6.7、水平和垂直运输 7、雨季施工措施 8、质量保证措施 9.安全施工措施 10、文明施工措施 11、施工进度计划(见附页)

xxxxxx应急池扩容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本工程为xxxx应急池扩容改造工程,本工程施工方案综合考虑现场施工情况,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使施工方案满足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坚持“科学组织、合理投入、优质安全、快速高效、不留后患”的指导思想;确保优质、安全、高效完成工程建设。 2、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 GB 50026-2007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 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 50204-200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2003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 50209-20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1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 DL/T5129-2013 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 GB/T 17642-2008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DBJ14-032-200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 JGJ46-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建筑施工手册(第六版,建筑工业); 未列出的规见设计文件及施工详图的规定 3、工程概况 3.1、工程环境 本工程施工地点位于xxx技,在原水塘处进行施工,该工程公用配套设施完善,水、电供应能满足工程要求。 3.2、工程概况 施工容为应急水池土建工程,附属排水、工艺设备、管道、电气及仪表安装工程 4、工程管理目标及施工组织部署 4.1、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以质量为中心,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 4.2、工程进度目标 施工工期:建设周期两个月 4.3、安全生产目标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杜绝死亡及重伤事故,轻伤率控制在1‰以,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火灾事故;无重大案件。 4.4、管理组织 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以施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层,全权组织施工,强化施工现场指挥调度的权威性,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进行高效率、有计划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高效沉淀池

高效沉淀池工艺 工艺概述: 高效沉淀池工艺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浓 缩等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开发出的 集泥水分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 该工艺特殊的反应区和澄清区设计,尤其适用于中水回 用和各类废水高标准排放领域。 工艺原理: 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 清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 在混合反应区内,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 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 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整 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应区)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 的矾花,这种高密度的矾花使得污泥在沉淀区的沉降速 度较快,而不影响出水水质。 高效沉淀池工艺结构图 在澄清区,矾花慢速地从预沉区进入到沉淀区使大部分矾花在预沉区沉淀,剩余矾花进入斜管沉 淀区完成剩余矾花沉淀过程。矾花在沉淀区下部累 积成污泥并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位于排泥 斗上部,经泵提升至反应池进水端以循环利用;一 层位于排泥斗下部,由泵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 优点: ● 絮凝体循环使用提高了絮凝剂的使用效果,节约10%至30%的药剂; ● 斜管的布置提升了沉淀效果,具有较高的沉淀速度,可达20 m /h-40m /h ; ● 排放的污泥浓度高:可达30-550克/升。一体化污泥浓缩避免了后续的浓缩工艺,产 生的污泥可以直接进行脱水处理。 ● 耐冲击负荷:对进水波动不敏感。

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低,尤其适用于改扩建工程; ▲应用领域: ◎饮用水:地表水的澄清和(或)软化; ◎工业自来水:工业自来水的制备; ◎城镇污水:初级沉淀和(或)深度除磷; ◎雨水处理:雨水收集处理后回用; ▲配套设备 1、反应区设备 高效沉淀池反应区设备由导流筒及提升式混合搅拌机组成。 结构说明: 导流筒由圆筒体、锥体及稳流栅组成。稳流栅的作用是消除上升流体的旋涡。 提升式混合搅拌机主要由减速机、立轴、搅拌桨叶(轴流式)及电控箱组成。减速机采用搅拌专用减速机,能同时承受弯矩和扭矩作用;立轴采用管轴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搅拌桨叶采用轴流提升设计,具有低扬程,大流量的特性;电控箱内设变频装置,可通过调节搅拌机的转速,实现最佳的搅拌、混合效果。 主要特点: ①特殊的轴流叶轮设计,提供大循环流量。 ②变频调速,适应性强。 ③搅拌专用减速机结构简单。 ④叶轮与导流筒间隙的合理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原水、絮凝剂和回流污泥的混合。 ⑤稳流栅内外双层的特殊设计,完全达到消除漩涡的目的。 2、澄清区设备 高效沉淀池澄清区设备主要由中心传动浓缩刮泥机、出水槽、斜管及支撑板组成。

消防水池及泵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消防水池及泵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厂区消防水池及泵房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人:王力 编制日期:2014年11月15日 1 / 63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 1.1建设概况-1- 1.2编制依据及原则-1- 1.3工程概况-3- 1.4工程特点-3- 1.5施工部署-4- 1.6施工准备工作-4- 二、施工总平面布置及说明- 7 - 2.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7- 2.2现场用水用电布置-8- 三、现场施工技术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 9 - 3.1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劳动力计划及周转材料-9-3.2基坑土方挖运-11- 3.3土方回填施工要求-12- 3.4模板工程-12- 3.5钢筋工程-19- 3.6混凝土工程-24- 3.7防水工程-26- 3.8池体闭水试验-31- 3.9基坑开挖验收-32- 四、工程质量控制- 33 - 五、工期保证措施- 36 - 六、安全保证措施- 39 - 七、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 41 - 7.1施工安全措施-41- 7.2文明施工措施-46- 7.3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措施-49-

八、基坑应急救援措施- 51 - 8.1危险性分析-51- 8.2重大危险源的确定-51- 8.3应急小组设置-51- 8.4应急响应-52- 8.5发生坍塌事故应急预案-53- 8.6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54- 8.7触电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55- 8.8应急预案演练计划-60- 一、工程概况 1.1 建设概况 1、工程名称:山东华春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项 2、工程地点:潍坊市央子镇滨海经济开发区 3、建设单位:新疆华春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山东省医药工业设计院 5、勘察单位:山东潍坊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6、质量标准:合格或合格以上 1.2 编制依据及原则 1.2.1编制依据 1、本工程合同文件、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及现有图纸 2、国家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和文件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 50497-2009) - 1 - / 63

蓄水池设计范文

2.蓄水池防水设计原则 1.1基本要求 基础要求 1.蓄水池应建在基础稳定的基层上,基层应有足够的承载力,蓄水池盛满水后,基层的下 沉量不得对池体有破坏性影响; 2.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造蓄水池,应遵守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的技术要 求。 池体强度 池体强度应大于最高水压,蓄水池盛满水后,池体不得产生开裂、倒塌等工程事故。 1.2防水等级 \ 对于不同用途的蓄水池,应有防水等级区别,设计蓄水池的防水等级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蓄水池所处的位置(地表上或地表下,室内或室外); 2.水压大小(处于地表下的蓄水池埋置深度和池体内最大蓄水深度); 3.水质和用途(饮用水、消防水、雨水、下水等); 4.池体周围的物资设备(渗漏是否会造成池体周围的物资霉变及影响池体周围设备的正常 运转); 5.对环境的影响(渗漏是否会造成对大气、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等的影响)。 根据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修订版讨论稿的要求,我们认为蓄水池的防水等级标准应符合表的要求。 表防水等级标准 ? 防水等级 防水标准 一级 不允许池体内外的水单向或相互渗透,结构表面无湿渍 二级 允许池体内外的水微量单向或相互渗透,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 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4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漏水量不大于 L/m2 .d 三级 @ 允许池体内外的水少量单向或相互渗透,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任意100 m2防水面积上的漏水点数不超过7处,单个漏水点的最大漏水量不大于 L/d,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 m2 四级 池体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整个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 L/;任意100 m2防水面积的平均漏水量不大于4 L/ 1.3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 为正确界定蓄水池的防水等级,对蓄水池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应有规定,根据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蓄水池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蓄水池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应符合表的要求。 《 表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 防水等级 适用范围 实例

高效沉淀池

高效沉淀池工艺 工艺概述:高效沉淀池工艺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 浓缩等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开发出的集泥水分 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该工艺特殊的反应区 和澄清区设计,尤其适用于中水回用和各类废水高标准排放领域。 工艺原理: 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包括混合 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清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 区。 在混合反应区内,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 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 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整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应 区)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这种高密度的矾花使得污泥在 沉淀区的沉降速度较快,而不影响出水水质。 在澄清区,矾花慢速地从预沉区进入到沉淀区使大部分矾花 在预沉区沉淀,剩余矾花进入斜管沉淀区完成剩余矾花沉淀过程。 矾花在沉淀区下部累积成污泥并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位于 排泥斗上部,经泵提升至反应池进水端以循环利用;一层位 于排泥斗下部,由泵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澄清水通过集 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 优点: 絮凝体循环使用提高了絮凝剂的使用效果,节约 10%至30% 的药剂; 斜管的布置提升了沉淀效果,具有较高的沉淀速度,可达20 m/h-40m/h; 排放的污泥浓度高:可达30-550 克/升。一体化污泥浓缩避免了后续的浓缩工艺,产生的污泥可以直接进行脱水处理。 耐冲击负荷:对进水波动不敏感。 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低,尤其适用于改扩建工程;

▲应用领域: ◎ 饮用水:地表水的澄清和(或)软化; ◎ 工业自来水:工业自来水的制备; ◎ 城镇污水:初级沉淀和(或)深度除磷; ◎ 雨水处理:雨水收集处理后回用; ▲ 配套设备 1、反应区设备 高效沉淀池反应区设备由导流筒及提升式混合搅拌机组成。 结构说明: 导流筒由圆筒体、锥体及稳流栅组成。稳流栅的作用是消除上升流体的旋涡。 提升式混合搅拌机主要由减速机、立轴、搅拌桨叶(轴流式)及电控箱组成。减速机采用搅拌专用减速机,能同时承受弯矩和扭矩作用;立轴采用管轴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搅拌桨叶采用轴流提升设计,具有低扬程,大流量的特性;电控箱内设变频装置,可通过调节搅拌机的转速,实现最佳的搅拌、混合效果。 主要特点: ①特殊的轴流叶轮设计,提供大循环流量。 ②变频调速,适应性强。 ③搅拌专用减速机结构简单。 ④叶轮与导流筒间隙的合理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原水、絮凝剂和回流污泥的混合。 ⑤稳流栅内外双层的特殊设计,完全达到消除漩涡的目的。 2、澄清区设备 高效沉淀池澄清区设备主要由中心传动浓缩刮泥机、出水槽、斜管及支撑板组成。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讲解

《环保设备设计及应用》课程设计 题目: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12-环保设备班 姓名:陈艳云、洪小云、庄煜倩 学号:1216022103、1216022106、1216022154 二○一五年六月十日

目录 设计任务及要求 (1) 1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简介 (1) 2 沉淀池基本参数计算 (3) 2.1设计参数要求 (3) 2.2基本参数计算 (3) 2.3中心进水管的计算 (5) 2.4出水堰的计算 (5) 2.5扩散筒 (6) 3 驱动机构设计 (6) 3.1传动装置的选择 (6) 3.2驱动机构选择 (7) 3.3传动轴计算 (9) 3.4齿轮的设计 (9) 4 中心传动竖架设计 (12) 4.1中心传动竖架结构 (12) 5 刮臂和刮板设计 (14) 5.1刮板 (14) 6 设计小结 (16) 7 小组分工 (17) 参考文献 (18) 成绩评定 (18) 附件 (19)

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在设计过程中熟悉和掌握辐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及过程。 (2)根据设计任务拟订总体设计方案;按工作状态分析、计算和确定零部件的型 号或主要尺寸;考虑安装、使用维护等问题进行结构设计;绘制整体装配图和零部件工作图;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等。 (3)每小组学生应完成: A.整体装配图1张(A3号); B.零部件工作图不少于3张; C.设计说明书1份,不少于6000字。 1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简介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直径(或边长)一般为6~60m,最大可达100m,中心深度为2.5~5.0m,周边深度1.5~3.0m,污水从辐流式沉淀池的中心进入,由于直径比深度大得多,水流呈辐射状向周边流动,沉淀后的污水由四周的集水槽排出。由于是辐射状流动,水流过水断面逐渐增大,而流速逐渐减小。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大多采用机械排泥(尤其是当池径大于20m时),将全池沉积污泥收集到中心污泥斗,再借静水压力或污泥泵排出。刮泥机一般为桁架结构,绕池中心转动,刮泥刀安装在桁架上,可中心驱动或周边驱动。 下图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机械排泥的普通辐流式沉淀池。池中心处设中心管,污水从池底进入中心管,在中心管周围常有用穿孔板围成的流入区使污水能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为阻挡漂浮物,出水堰前端可加设挡板及浮渣收集与排出装置。

综合指挥中心建设解决方案

综合指挥中心建设解决方案

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是一个集预案、视频、图片、语音、地理位置等信息为一体,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各系统有机互动为特点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集成的视频监控系统、GIS信息系统、网络通讯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将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应急指挥与调度集成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通过共享指挥平台和信息平台,实现集中接警、及时研判、快速响应、统一指挥和联合行动。 基于XX市政府对综合指挥中心的构想,要建设一个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构建统一指挥、联网联动工作机制为核心,以指挥调度、指令下达、信息研判、资源调配、综合管理为基本职能,形成全市统一指挥、集中管控、分级负责、三级联动的综合指挥体系。同时具备信息调控功能。以信息数据收集、信息研判、信息监控等手段,统筹对“十个中心”进行动态监控,对“八个平台”进行集中展示,对城区网格化管理进行演示监管,对“十类人员”服务信息进行程控管理,对全市便民服务中心、为民服务站进行信息共享,实现社会管理的数字化研判、精细化服务,努力打造灵活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应急管理系统的整合打破信息孤岛,为突发事件的研判提供各类信息,制定并启动对应的应急预案,调度应急资源,协助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发挥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作用。 XX市政府对综合指挥中心的要求: (一)指挥中心按照监控显示设备,建成后指挥中心和“十个中心”进行联网。在“十个中心“办公区域按照电子监控设备和信息沟通渠道,“十个中心”的办公情况在监控显示平台上分屏显示,建立进行信息沟通渠道,上情下达,及时掌握中心情况,信息数据收集、信息研判、信息监控。指挥中心通过监控平台对“十个中心”进行管理,十个中心:市110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青少年及大学生服务中心、“两新”组织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

高效沉淀池施工方案.

南京浦口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高效沉淀池施工方案 审核: 编制:

一.工程概况 (3) 二. 编制依据 (7) 三.施工准备及人员安排 (8) 四、主要施工方法 (9) 4.1 施工程序 (9) 4.2 工程测量 (9) 4.3 基础降水 (10) 4.4 基础开挖 (10) 4.5 级配砂石垫层施工 (12) 4.6 钢筋施工 (12) 4.7 模板施工 (14) 4.8 混凝土施工 (16) 五、季节性施工措施 (19) 5.1施工准备工作 (19) 5.2 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9) 六、确保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20) 6.1质量保证措施 (20) 6.2工程质量目标 (20) 6.3质量保证体系 (20) 6.4工程施工依据 (21) 6.5保证工程质量主要措施 (21) 6.6工期保证措施 (21) 七、确保工程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22) 八、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24)

一. 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浦口经济开发区污水厂一期工程位于南京市浦口经济开发区桥林镇高旺河下游入江口附近。污水处理厂厂址处现为一片农田,地形相对较平缓,大部分区域现状地面标高为6.5m(吴淞高程系),高旺河入长江口处,多年平均水位为6.6~6.8m,设计洪水位11.00m。 考虑厂区雨水的排放、周边道路、厂区防洪及土方平衡等因素,污水处理厂设计地面标高确定为8.00m 污水厂一期工程土建5万m3/d,设备2.5万m3/d。 本工程污水处理采用多模式A/A/O工艺。主要工艺流程见下图 1.2 现场条件及同围环境 (1)本工程施工现场已经具备施工条件,道路交通及施工用临时用水用电均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等情况已现场踏勘为准。 (2)将施工所需的水、电线路接至施工场地的时间、地点和供应要求:合同签订后发包人提供水、电接口,土建中标人负责布设工地现场的临时供水、临时供电设施并进行日常维护管理以保证满足整个工程期间(包括最高峰值时)的需要,所发生的布设维护管理费用含

除磷废水处理站设计方案

除磷废水处理站设计方 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含磷废水治理工程工艺技术设计初步方案天津普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3月25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设计依据、规范、范围及原则 (2) 三、设计水量与水质 (5) 四、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7) 五、污水处理系统性能及技术参数 (9) 六、建筑结构设计 (29) 七、电气控制设计 (31) 八、运行费用估算 (34) 九、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 (35) 十、项目实施 (37) 十一、项目管理 (38) 十二、工程投资报价 (40) (1)主要构筑物投资估算 (40) (2)主要处理设备及材料投资报价 (40) (3)工程总投资 (42) 十三、技术服务 (43) 十四、售后服务 (44)

一、工程概况 某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过程中,采用双膜技术所排放的RO泥水中磷酸盐含量出现超标,废水中含有不同浓度的磷酸盐,该类废水具有连续性排放、水质成份复杂,其危害性比较大,这些RO浓水如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地表水、土壤、作物造成严重污染),并将影响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和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废水污染解决与否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无论从企业发展还是从改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做好该厂这类废水的治理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 该公司领导十分重视环保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重点研究、探索循环发展经济,企业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水排放量,计划实行污水综合治理,以期采用合理可靠地解决方式去除排放浓水中的磷酸盐,以供该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决策和实施。 项目名称:污水回用处理RO浓水 工程规模:14000t/d

指挥中心建设解决实施方案{项目}

市综合指挥中心建设解决方案 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是一个集预案、视频、图片、语音、地理位置等信息为一体,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各系统有机互动为特点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集成的视频监控系统、信息系统、网络通讯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将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应急指挥与调度集成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通过共享指挥平台和信息平台,实现集中接警、及时研判、快速响应、统一指挥和联合行动。 基于市政府对综合指挥中心的构想,要建设一个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构建统一指挥、联网联动工作机制为核心,以指挥调度、指令下达、信息研判、资源调配、综合管理为基本职能,形成全市统一指挥、集中管控、分级负责、三级联动的综合指挥体系。同时具备信息调控功能。以信息数据收集、信息研判、信息监控等手段,统筹对“十个中心”进行动态监控,对“八个平台”进行集中展示,对城区网格化管理进行演示监管,对“十类人员”服务信息进行程控管理,对全市便民服务中心、为民服务站进行信息共享,实现社会管理的数字化研判、精细化服务,努力打造灵活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应急管理系统的整合打破信息孤岛,为突发事件的研判提供各类信息,制定并启动对应的应急预案,调度应急资源,协助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发挥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作用。 市政府对综合指挥中心的要求: (一)指挥中心按照监控显示设备,建成后指挥中心和“十个中心”进行联网。在“十个中心“办公区域按照电子监控设备和信息沟通渠道,“十个中心”的办公情况在监控显示平台上分屏显示,建立进行信息沟通渠道,上情下达,及时掌握中心情况,信息数据收集、信息

研判、信息监控。指挥中心通过监控平台对“十个中心”进行管理,十个中心:市110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青少年及大学生服务中心、“两新”组织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信访接待服务中心、虚拟网络管理中心和特殊群体帮教服务中心。 (二)对“十类人员”进行程控管理。对“十类人员”管理的职能单位建立自己的管理平台,并在“十个人员”管理平台建立视频监控,同时“十类人员”管理平台有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要和指挥中心联网,未能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职能单位建立和指挥中心的沟通渠道,建立进行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对信息数据收集、信息研判、信息监控,使指挥中心全面掌握“十类人员”的活动信息,达到程控管理。 十类人员: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复转退军人、老年人、学前儿童、残疾人、青少年及在校学生、农村社区居民、“两新”组织人员、虚拟网络人群。 (三)指挥中心连接显示“八个平台”的系统终端,通过指挥中心大厅显示平台可操作演示“八个平台”的系统功能和办公程序。 八个平台: (1)就业再就业综合信息查询服务平台; (2)终端信息服务平台; (3)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4)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控平台; (5)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 (6)12349老年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 (7)居民电子地图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8)公共安全重点单位监控平台。 (四)对全市便民服务中心、为民服务站进行信息共享,建立市、乡镇(街道、管委会)村三级监控指挥网络。在全市村级为民服务站

水池设计方案

循环水处理工艺设计方案

一、概述 : 泳池循环水处理容积 900M3 池面积1300M2,平均池深0.7M。 游泳池是多人次反复使用的水娱乐场所。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 : 比赛游泳池、跳水游泳池、训练游泳池和戏水游泳池等。它的设计需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应设有完善的游泳池水净化、消毒设施 , 使其水质达到《游泳场所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遵守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ECS14:2002规定。注:冷水游泳池不做恒温。 二、方案设计依据 : 1 、《建筑给排水手册》 2 、《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CECS14:89) 3 、《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 (GB9667-96) 4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B5749—86) 三、工艺流程说明 : (一)工艺流程 :

1)多向阀2)砂缸 3)压力表 4)循环泵 5)管道冲洗泵6)单向阀 7)泳池加热器(本项目不用) 8)投药器 9)电控柜10)布水器11)排水格栅12)“涌泉”给水格栅(本项目不用) 13)“涌泉”给水泵(本项目不用)14)吸污口 15)溢水器16)岸面排水器 17)溢水格栅18)岸面19)池沿20)泻水格栅21)水箱 22)电磁阀 23)水位探头24) 闸阀 (二)泳池工艺说明 1 、工艺流程 : 自来水补水絮凝剂 PH 值控制 CL投加 除藻剂 平衡水箱循环水泵高速过滤沙缸 900M3游泳池 冷水游泳池不做恒温 2 、工艺说明 : 拟定工艺为典型的游泳池循环水处理工艺 , 其目的主要是去除水中悬浮杂质 , 消毒灭菌 , 满足卫生要求。正常循环时 , 游泳池水通过回水管流入平衡水箱 , 在平衡水箱后循环泵吸水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3600m3/d 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 总则................................................................... 1.2 方案说明............................................................... 第二章方案基础. ............................................................ 2.1 设计依据............................................................... 2.2 设计原则...............................................................

2.4 设计进水水量........................................................... 2.5 设计进、出水水质....................................................... 2.5.1 设计进水水质. ....................................................... 2.5.2 设计出水水质. ....................................................... 第三章工艺设计. ............................................................ 3.1 处理方案选择........................................................... 3.2 工艺选择............................................................... 3.2.1 混合............................................................... 3.2.2 反应............................................................... 3.2.3 沉淀............................................................... 3.2.4 工艺比选. ........................................................... 3.3 原则流程............................................................... 3.4 工艺说明............................................................... 第四章工艺单元设计. ........................................................ 4.1 主要工艺构(建)筑物、处理设备. ......................................... 4.1.1 加药系统. ........................................................... 4.1.2 高效沉淀池. ......................................................... 4.2 管材及防腐、防渗措施................................................... 4.2.1 管材............................................................... 4.2.2 防腐措施........................................................... 第五章电气设计. ............................................................ 5.1 设计依据............................................................... 5.2 设计范围............................................................... 5.3 电动装置控制要求....................................................... 第六章自动化系统及仪表. .................................................... 6.1 设计依据............................................................... 6.2 防雷、接地............................................................. 6.3 自控要求............................................................... 第七章建筑结构设计.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