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的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26.93 KB
- 文档页数:2
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及早发现和鉴别诊断肝癌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一、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肝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经济的检查方法,对于发现肝肿块有很高的敏感性。
CT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图像,对于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等有更清晰的显示。
MRI则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肿瘤的组织学信息,有助于鉴别肝癌与其他肝脏病变。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肝癌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
常用的肝癌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
AFP是肝癌最常见的标志物,其升高与肝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CEA和CA125在肝癌的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能单独作为肝癌的诊断依据,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肝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分析可以明确诊断肝癌。
肝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等,不同类型的肝癌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点,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肝癌的类型和分级,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四、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常用的鉴别诊断方法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肝癌的诊断。
例如,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功能状态,了解肝癌对肝脏功能的影响程度。
血液学检查可以检测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帮助评估肝癌患者的全身情况。
核医学检查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观察肿瘤的代谢情况,对肝癌的诊断和分期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起来,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组织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才能准确诊断肝癌。
2008年06月第3卷第12期中国医疗前沿C hi na H eal t hcar e I nnovat i onJ une.2008V01.3N o.12103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王春荣雷雪梅(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河南驻马店463000)【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 D FI)及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图(PD I),结合脉冲多普勒频谱(PD)对15例原发性肝癌,10例转移性肝癌及20例肝血管瘤进行研究,比较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及肝血管瘤之间的C D FI影像学差异及特点。
结果C D Fl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及肝血管瘤中血流对病灶内显示率有显著差异性(P<0.01)。
结论我们认为C D F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中图分类号1R735.7【文献标识码】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 D FI)及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图(PD I)近年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探讨其在肝脏常见肿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和肝血管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肝实质占位性病变均为近几年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男30例,女15例,年龄30一70岁,平均年龄50岁,原发性肝癌15例、转移性肝癌10例、肝血管瘤20例。
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或其它检查方法(C T、M R I)等证实。
1.2方法:应用东芝14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 H z。
首先对肝脏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了解肝脏一般情况,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和内部回声,再依次用C D一兀和PD I观察肿块内部及周围的血流形态分布等情况,最后将PD取样点置于所显示血流的位置,测量血流频谱类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其最高血流速度(V m ax)和阻力指数(PI)。
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liver cancer ,MLC ),PLC 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治疗,而MLC 在此基础上还需寻找和治疗原发灶,因此如何有效鉴别PLC 、MLC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超声是有效方法之一。
本研究探讨超声造影、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 )临床鉴别PLC 、MLC 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6年1月—2018年1月,PLC 、MLC 患者各68例,病理学检查为肝癌,年龄>18岁,无精神病病史。
PLC 患者年龄28~78岁,BMI 18.05~29.67,肿瘤直径1.8~9.6cm 。
MLC 患者年龄29~80岁,BMI 18.02~29.74,肿瘤直径1.6~9.8cm ;按原发灶分为肺18例、胃16例、乳腺10例、甲状腺10例、结直肠8例、胰腺6例。
两组性别、年龄、BMI 、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方法(1)CDFI 检查检查前禁食12h 、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肝部检测区域,平静状态下,采用LOGIQP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 ,线阵探头频率10.0~15.0MHz ,GE 公司)先以探头接触法行二维超声检查,确定肿瘤部位、组织边缘回声等,再切换三维超声模式观察肝动脉最小流速、峰值流速、内径、阻力指数和门静脉流速、肝内部及周围血流等情况,常规记录参数和图像。
(2)超声造影检查:CDFI 检查后即行超声造影检查。
经肘静脉注射2.4mL 造影剂声诺维(瑞士Brac ⁃co International B.V.,H20160349),启动仪器中内置录像装置并对造影过程予以实时观察,采用时间-强度曲线软件观察和记录始增时间、增强速率、50%倾斜率、峰值时间、增强强度等参数,并记录图像。
1.3观察指标(1)两组肝动脉最小流速、峰值流[作者简介]高洪彦(1984-01~),女,山东临沂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超声介入。
肝癌的超声诊断标准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肝癌的超声诊断标准。
1. 肝脏形态变化:肝癌常常引起肝脏形态的改变。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的大小、形状和轮廓是否发生异常。
肝癌常常表现为肝脏局部的增大或肿块的形成。
2. 肝脏内回声:肝癌在超声图像上的回声特征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肝癌可以表现为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
低回声表现为图像中较黑的区域,等回声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回声相似,混合回声则是低回声和等回声的混合。
3. 肿块边界:肝癌的边界特征也是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性肿瘤常常有清晰的边界,而恶性肿瘤则常常有模糊或不规则的边界。
肝癌的边界模糊,可能是由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的。
4. 血流情况: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内肿瘤的血流情况。
肝癌常常具有丰富的血供,血流呈现为高速度、多个分支、异常分布等特点。
通过观察肿瘤的血流情况,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5. 淋巴结转移:肝癌常常伴随着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门静脉周围和腹腔内的淋巴结是否增大或异常。
淋巴结转移的存在可以提示肝癌已经进入晚期。
6. 其他附加检查:超声检查还可以辅助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通过不同影像学方法的综合分析,可以提高对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检查虽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超声波在穿透力和分辨力方面有限,对于较小的肿瘤可能无法清晰显示。
此外,超声检查还受到操作者经验和设备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且可靠的肝癌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肝脏形态变化、回声特征、边界情况、血流情况和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可以对肝癌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
然而,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还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原发性肝癌的影像诊断学进展影像诊断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笔者综述了原发性肝癌在超声、DSA、CT、MRI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研究进展。
标签:肝癌;影像诊断原发性肝癌是肝脏常见的恶性肿瘤,血清蛋白测定一直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诊断方法。
近年来,由于对原发性肝癌病理认识的加深和外科手术迅速发展,对肝癌的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各种影像技术相继应用于临床,为提高小肝癌SHCC(瘤体直径≤3cm)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临床提供及时的手术治疗时机。
笔者就肝癌影像诊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综述。
1 原发性肝癌的各种影像学表现1.1B超B超无创伤性可称之为肝癌筛选的“最佳工具”,肝癌90%由B超检查发现,直径在1.0~2.0cm的肿瘤即可检出。
肝癌的超声表现为:①边缘低回声带(晕环)。
②镶嵌样图像。
③隔壁回声。
④外侧阴影。
⑤后方回声增强。
结节型和肿块型2cm以上的肝癌表现为内部有低回声、回声不均匀和内部有隔壁回声,呈典型的镶嵌样图像;肿瘤超过5cm者边界不清,直径在3~5cm发现率约70.5%;弥漫型肝癌为混杂性回声,与正常肝脏分界不清。
刘华丽等认为肝癌的超声表现多样:①直接征象:高回声型占多数,其次是低或混合性回声。
②间接征象:病灶周围多数伴有声晕,部分有卫星结节,巨块型内部常有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超声的确诊率为87.3%。
戴琳认为小肝癌的典型声像图表现为瘤灶多呈类圆形、单发,以弱回声光团居多,病灶周边清晰,有完整包膜伴有暗晕,暗晕是超声鉴别小肝癌和其它良性肿瘤的典型特征。
经静脉注射“全氟显”超声造影剂后肝癌特征是造影前超声显示病灶呈弱回声光团,注射造影剂后超声显示病灶迅速显影回声增强,动脉像肝癌病灶与周边正常肝组织边界对比清晰,延迟期病灶呈低回声,消退时间明显短于正常肝组织呈现“快进快出”特征。
徐金峰静脉注射气体微泡混悬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表现为动脉期微泡迅速进入肝癌的微血管内使肿瘤快速整体增强,较大肝癌到达峰值时可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同时由于动静脉瘘的形成,门脉期快速消退呈低回声,延迟期进一步消退。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影像学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一、肝癌的影像学表现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超声、CT、MRI和PET等多种检查方法。
其中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直观地显示肝癌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最常用的初筛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低成本等优点。
肝癌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的肿块,边界清晰,有时可见血流信号。
超声能够评估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但对于小肿瘤和深部肿瘤的检出率较低。
2. CT检查CT检查是肝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能够提供肝脏的横断面图像。
肝癌在CT图像上呈现为低密度或不均匀低密度的肿块,边界模糊或分叶状。
动脉期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现低密度。
CT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多种序列的图像,包括T1加权、T2加权和增强扫描等。
肝癌在MRI图像上呈现为低信号或不均匀低信号的肿块,边界清晰或模糊。
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肝内血管和正常肝组织呈现低信号。
MRI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胆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二、肝癌的鉴别诊断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肝脏病变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疾病。
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肝脏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和肝脏炎症等。
1. 肝脏良性肿瘤肝脏良性肿瘤包括肝血管瘤、肝脏脂肪瘤和肝腺瘤等。
肝血管瘤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多发、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肝脂肪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可见脂肪沉积的高信号区。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相关参数鉴别诊断肝细胞癌与转移性肝癌价值研究梅文娟;李新;张昊月【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24(27)3【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参数鉴别诊断肝细胞癌(HCC)与转移性肝癌的价值。
方法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106例肝癌患者,均接受CEUS检查,记录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和上升斜率(RS)等TIC相关参数,均进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TIC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
结果在106例肝癌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HCC者44例(41.5%)和转移性肝癌者62例(58.5%);HCC病灶AT和PI分别为(9.1±2.2)s和(41.7±5.1)dB,均显著低于转移性肝癌病灶【分别为(13.4±2.6)s和(45.8±5.5)dB,P<0.05】,而TTP为(24.8±4.7)s,显著慢于转移性肝癌病灶【(18.9±3.4)s,P<0.05】;HCC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26.7±37.5)ng/mL,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患者【(73.1±14.6)ng/mL,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采用AT、TTP和PI联合诊断HCC的AUC为0.89(95%CI:0.83~0.96),其敏感度(Se)和特异度(Sp)分别为70.5%和95.2%,显著优于血清AFP诊断【其AUC为0.78(95%CI:0.68~0.79),其Se和Sp分别为56.8%和78.8%,P<0.05】。
结论使用CEUS检测的TIC相关参数鉴别诊断HCC与转移性肝癌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4页(P430-433)【作者】梅文娟;李新;张昊月【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联合血清学检测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2.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对甲状腺单发实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3.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4.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应用价值5.超声造影参数结合CEA对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对86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6例患者中巨块型28例、结节型38例、弥漫型16例、小癌型4例。
结论:彩超能显示肝癌的位置、大小及形态及肝癌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有重要意义。
标签: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1]。
据统计,我国肝癌发病率占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死亡率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2]。
原发性肝癌中90%以上为肝细胞癌,易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引起血管内癌栓或肝内外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可引起肝门及腹主动脉或腔静脉旁等处淋巴结增大[3]。
超声影像技术已成为医学影像系统临床应用中一项最为有效的诊断工具。
作为检查诊断肝脏疾病的一种较新技术,三维超声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3]。
我院对2012年12月~2014年10月86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31例,年龄41-79岁;临床表现:早期一般无症状,中晚期表现肝区疼痛,消瘦乏力,腹部包块[4]。
2结果86例患者中巨块型28例、结节型38例、弥漫型16例、小癌型4例。
3讨论全国肝癌病理分类法将肝癌分为4型:弥漫型、块状型、结节型、小癌型。
各型肝癌的超声表现:⑴结节型:呈单发、多发或融合成结节状回声,肿块10~100mm。
肝脏体积正常或增大。
肝脏轮廓线较整齐,与肝实质分界清楚,但边缘不锐利;周边低回声晕,晕环不宽(1~3mm),外线模糊,内线清楚。
肿瘤回声多较肝脏增强,以高回声型多见,亦可见等回声、低回声或高低不均匀回声。
通常,低回声结节无明显坏死和出血,强回声结节有坏死或/和出血;混合回声含不全性坏死或液化,出血,片状纤维瘢痕等。
根据病灶的回声强度,通常可将其划分为低回声型,稍低回声型,等回声型,稍强回声型及强回声型。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可以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类型。
了解这两种不同的肝癌类型对于诊断和治疗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细胞的恶性肿瘤。
在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肝细胞癌占据了肝癌的绝大多数,大约占肝癌患者的85-90%。
1. 病因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复杂多样,但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癌。
其他引起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因素还包括肝硬化、饮酒、肥胖、吸烟、遗传因素以及某些化学物质的长期暴露。
2. 症状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在早期常常不明显,直到肿瘤达到一定大小或者已经扩散到周围组织时才会出现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以及肝区的包块等。
3. 治疗方法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只适用于早期病例。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其他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缓解症状。
二、转移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是指起源于其他部位肿瘤并转移到肝脏的恶性肿瘤。
肝脏是全身最常见的肿瘤转移部位之一,因此转移性肝癌比原发性肝癌更为常见。
1. 病因转移性肝癌的病因与原发癌症的类型有关。
常见的原发癌症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肺癌等。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入肝脏,形成转移性肝癌。
2. 症状转移性肝癌的症状与原发肿瘤的类型、肿瘤数量和肝脏受累程度有关。
常见的症状包括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腹水、恶心、食欲减退等。
3. 治疗方法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超声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分析53例住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超声图像。
结果:原发性
肝癌23例,转移性肝癌肝26例,误诊2例,漏诊1例,除1例胆汁性肝硬化后
期弥漫性浸润肝癌未见明显特征性超声图像外,其余病例均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
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提示一些类型肝占位的特征。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87-02
随着彩色超声诊断仪的普及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中日
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超声检查下的外形、大小、血流等一系列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其旨在对其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鉴别诊断
上提供重要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53例均为20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其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50~78岁之间。
方法:应用百盛MyLab70彩色超声多普勒,凸阵探头,频率3.5~5MHz,患
者晨起空腹,尽失12小时以上,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肝脏及肿块大小、形态、位
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应用CDFI检测瘤周及瘤内的血供情况,
结果
原发性肝癌23例,转移性肝癌26,误诊2例,漏诊1例,除1例原发性胆
汁性肝硬化后弥漫浸润性肝癌未见明显特征性肝脏肿块超声图像外,其余病例均
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指非转移因素产生的,原本就是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
的癌肿瘤,而不是由其他器官组织的癌症转移来的,叫做原发性肝癌。
[1] 转移性肝癌又称继发性肝癌,人体全身各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都可以通过
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至肝脏,邻近器官的肿瘤更可以直接浸润肝脏,形成继发性
肝癌。
在这种情况下,肝脏往往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本身没有什么毛病,只是
被其它肿瘤连累了而已。
中国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发病率比较接近。
继发
性肝癌有时与原发性肝癌不易区别。
当原发癌灶比较隐匿时,亚临床期继发性肝
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大多在原发癌术前检查、术后随访或剖腹探查时发现。
原发性肝癌早期在二维声像图上可显示一圈细薄的低回声膜包围整个癌肿节。
一般为单个结节,包膜的厚度估测<0.5mm。
声像图上包膜比较光滑均匀,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
体现小肝癌膨胀性生长的特点。
(下图1)但是肝癌体积
很大时,其包膜一般模糊不清,内部不均匀。
但也有癌结节直径大于5cm以上时
包膜仍然非常完整,但非常少见,此时,其内侧回声多伴声晕表现[1]。
图表 1
典型转移性肝癌在超声上多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包膜比较完整,似”牛眼征”.癌结节内部回声高低不一,且具多变倾向。
<1cm的肝癌结节,超声
检测的检出率为33%—37%。
癌结节可表现为低回声结节、高回声结节、混合性
结节、等回声结节、结节回声高低与血供的关系[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血流信号位于周边多个病灶内,且多为少量动脉血流信号,肝转移癌的血流信号与原发性肝癌相比不丰富,多为癌周有绕行的血流,癌内检出率较低,[2],所以在检查过程中要认真的分析图像,尽量寻找原发病灶尤为重要的,肝癌患者容易发生癌栓,癌栓可出现在门静脉系统、肝静脉系统或胆道系统,(下图2)尤其对于那些不典型弥漫想肝癌,癌栓有时会先于肿块发现。
图表 2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肝占位性病变在超声上的表现各有不同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肝占位的原发性及转移性可提供一定可靠的诊断依据,特别是在找到原发病灶时再加上声像图特点,对于确诊患者的病情为临床大夫提供重要线索。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
[2] 赵博山、田蓉、段云友等的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 1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