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和呼吸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45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公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植物的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所以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能释放出能量。
呼吸作用的意义
第一,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 TP中。
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第二,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
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
同时,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保持平衡。
呼吸作用名词: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 l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2c3H4O3(丙酮酸)一C2H50H (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楠;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 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动物的呼吸作用与能量转换在自然界的生物世界中,动物的生存和活动离不开呼吸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能量转换。
这一过程看似平凡,却蕴含着精妙的生物学机制,支撑着动物们的生命活动。
呼吸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动物将外界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呼吸作用实际上是动物获取能量的关键步骤。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
对于大多数动物而言,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
当氧气被吸入后,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被输送到各个细胞。
在细胞内,有机物(如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逐步分解并与氧气发生反应。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糖酵解是呼吸作用的起始阶段,发生在细胞质中。
在这个阶段,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能量(以 ATP 的形式)和一些还原型辅酶。
接下来是三羧酸循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经过一系列反应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并产生更多的还原型辅酶和少量的 ATP。
最后的电子传递链是呼吸作用产生大量能量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还原型辅酶上的电子通过一系列的蛋白质复合体进行传递,最终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在电子传递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被用来将 ADP 转化为 ATP,这是动物体内最直接可用的能量形式。
那么,动物为什么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来获取能量呢?这是因为动物的生命活动,无论是奔跑、觅食、思考,还是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修复,都需要能量的支持。
而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 中的能量,就为这些活动提供了动力。
不同类型的动物,其呼吸方式和效率也有所不同。
例如,鱼类通过鳃来获取水中的氧气;鸟类的呼吸系统则非常高效,它们具有气囊,可以在一次呼吸中实现两次气体交换,从而为高强度的飞行活动提供充足的氧气。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通过肺来进行气体交换。
动物的呼吸作用和能量转换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较低,动物的呼吸会加快加深,以获取更多的氧气来满足能量需求。
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
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1. 碳水化合物:呼吸作用中,葡萄糖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葡萄糖在细胞质中通过糖酵解过程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再进一步进入线粒体内进行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最终产生能量。
2. 脂肪:脂肪是机体储能的一种形式,分解脂肪也可以产生能量。
脂肪分解产生的物质是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内被氧化为丙酮酸,接着进入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最终产生能量。
3. 蛋白质:蛋白质不是常规的能量来源,但是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储备不足时,蛋白质可以作为呼吸作用的替代物。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物质是氨基酸,氨基酸经过转氨酶催化产生丙酮酸、酮体和氨基酸的酮体,然后通过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最终产生能量。
总之,呼吸作用通过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产生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细胞所需的三磷酸腺苷(ATP)。
我将呼吸作用的要点整理如下,今天一起来学习下:一、名词解释1、 呼吸作用(不是呼吸): 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 无氧呼吸: 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3、 有氧呼吸: 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4、 发酵: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二、细胞呼吸的过程1、有氧呼吸①场所: 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呼吸作用过程图解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③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中标出氧元素的来源和去路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③实例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 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 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 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呼吸作用公式
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氧(通过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公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呼吸一般指异化。
异化是指生物体降解有机营养物分子(如糖、脂类、蛋白质等)的过程。
)从环境中或被细胞储存成小而简单的最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
)通过分步反应。
简单说,同化作用就是把非己变成自己;异化正好相反把自己变成非己。
同化作用是新陈代谢当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作用是把消化后的营养重新组合,形成有机物和贮存能量的过程。
分解代谢是异化的别称,是生物体将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异化的重要方式。
细胞呼吸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异化作用,通过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源物质——ATP。
细胞呼吸按着是否需要氧气的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但有的生物或组织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还可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酵母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