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干涉合成孔径激光三维成像雷达原理_刘立人
- 格式:pdf
- 大小:412.24 KB
- 文档页数:8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原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是一种利用雷达波束合成虚拟孔径以获得高分辨率图像的技术。
它通过利用雷达波反射、干涉和合成等原理,实现对地物的高精度探测和成像。
本文将深入探讨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原理。
合成孔径雷达采用飞行器或卫星等载体,通过发射和接收雷达波来获取地物的散射信号。
雷达发射的微波信号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部分信号被目标散射返回。
合成孔径雷达接收到这些回波信号后,通过运算和合成处理,得到高分辨率、高质量的雷达图像。
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步骤:脉冲压缩、距离向解析和方位向解析。
首先是脉冲压缩,合成孔径雷达发射的脉冲信号具有短脉冲宽度。
在接收端,回波信号经过匹配滤波器的处理,将脉冲信号压缩成更短的宽度。
这样可以提高雷达的分辨率,减小目标之间的距离模糊。
接下来是距离向解析,合成孔径雷达通过测量雷达到目标的时间差来确定目标的距离。
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经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等算法处理,将时间域的信号转换为频域的信号。
通过频域分析,可以得到目标的距离和散射特性等信息。
最后是方位向解析,合成孔径雷达通过飞行器或卫星的运动产生了天线对地面目标的不同角度的观测。
根据多普勒效应,合成孔径雷达可以通过回波信号的频率偏移来计算目标的相对速度。
通过对不同位置的多个回波信号进行相位差计算和融合,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方位向解析。
这样可以得到目标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进一步提高雷达图像的质量。
合成孔径雷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合成孔径雷达在大范围、全天候条件下都能进行成像。
由于它主要利用雷达波对地球进行观测,不受自然光线的限制,可以在白天和夜晚、晴天和阴天等各种气象条件下进行高精度的成像。
其次,合成孔径雷达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精度。
通过波束合成和信号处理等技术手段,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实现亚米级的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地面目标的细节。
这对于地貌、地物和环境的监测、调查和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取地表三维信息
王风;PRINETVeronique;等
【期刊名称】《自动化学报》
【年(卷),期】2002(028)004
【摘要】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已广泛应用于产生高精度的数字高度模型、测量地表形变等领域.介绍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相关领域的历史发展,并就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处理过程总结了如何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取地表三维信息.对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干涉图象的相位展开做了详细讨论,概括、分析、比较了近年来发表的大量的相位展开算法,总结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问题所在.最后就国内、外在未来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做了简要论述.
【总页数】8页(P527-534)
【作者】王风;PRINETVeronique;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80;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80;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8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235
【相关文献】
1.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三维地表形变监测 [J], 任小冲;汤井田;李志伟;佟国功;胡丹
2.基于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米林滑坡形变监测 [J], 黄洁慧; 谢谟文; 王立
伟
3.天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与展望 [J], 陈筠力;刘艳阳;陈重华;赵迪
4.天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与展望 [J], 陈筠力;刘艳阳;陈重华;赵迪
5.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与应用 [J], 周梅;王新鸿;唐伶俐;李传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工作原理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是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结合了传统的SAR 遥感技术与射电天文干涉技术。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雷达向目标区域发射微波。
2. 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得到同一目标区域的两幅具有相干性的单视复数图像。
3. 若这两幅图像之间存在相干条件,将它们共轭相乘,可以得到干涉图。
4. 根据干涉图的相位值,可以计算出两次成像中微波的路程差,从而得出目标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表面的微小变化。
此外,根据安装在平台上天线数目的多少和数据获取方式的不同,InSAR系统可分为双(多)天线系统和单天线系统。
其中,双(多)天线系统是在SAR平台上安置两(多)部天线,同时接收地面的后向散射回波,从而得到相应地区的两(多)幅SLC图像。
而单天线系统则是在SAR平台上安置一部天线,通过对同一地区的重复飞行进行观测,得到测区两幅具有相干性的SLC图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雷达书籍或请教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工作原理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进行地表测量和监测的方法。
它通过利用两个或多个雷达图像之间的相位差异来测量地表的形变、高度变化和地表沉降等信息。
工作原理如下:
1. 发射与接收,InSAR系统首先发射一束雷达波束,该波束经过大气层并与地表交互后反射回来。
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雷达信号。
2. 多普勒频移,地表上的目标物体运动会导致雷达波的频率发生变化,这被称为多普勒频移。
InSAR系统通过测量多普勒频移来获取地表目标的速度信息。
3. 干涉,InSAR系统同时接收两个或多个雷达图像,并将它们进行干涉处理。
干涉处理是通过比较不同图像之间的相位差异来获取地表形变和高度变化等信息。
相位差异可以反映目标物体与雷达之间的距离变化。
4. 相位解缠,由于干涉处理中相位差异的存在,相位信息可能
会被包含在一个周期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相位解缠,
将相位信息展开到连续的区间内。
5. 地表测量,通过分析干涉处理和相位解缠后的数据,可以获
得地表的形变、高度变化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地质灾害监测、地
壳运动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复杂的信
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算法,包括相位差分、相位解缠、滤波等。
此外,地表上的大气湿度、地形变化等因素也会对InSAR的结果产生一定
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校正和修正。
总结起来,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通过利用多个雷达图像之间的相
位差异来测量地表的形变、高度变化等信息,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
地表测量和监测技术。
高分辨率遥感新途径——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
刘立人
【期刊名称】《科学(上海)》
【年(卷),期】2014(066)006
【摘要】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是能够达到厘米量级成像分辨率的唯一的空间光学遥感手段,属于以物理光学为主的交叉学科领域前所未有的研究难题,目前已经发展了两种体系:侧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和直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
对比它们原理上的特点,直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具有更大的实际应用可能性。
【总页数】5页(P25-29)
【作者】刘立人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激光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星载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空间碎片观测 [J], 臧博;陈士超;郭睿;唐禹;邢孟道
2.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距离向等延时的信号处理结构和算法 [J], 许楠;刘立人;鲁伟
3.数学方法在改善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信噪比中的应用 [J], 王晨阳;杨进华;刘智超
4.星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发展现状与趋势 [J], 林幼权
5.基于聚束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组的三维目标重构的研究 [J], 刘智超;杨进华;王晨阳;赵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取地表三维信息的报告,800字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一种可以实现三维空间信息采集的高精度遥感技术,它利用双光束相互干涉的原理,可以实现地表三维形变的测量。
近年来,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其在获取地表三维信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InSAR技术可以减少地表三维形变的测量时间,并且对于地表密集三维风格的形变检测也能够给出大量的精确定位信息。
光波观测所提供的定位信息可以准确地指出形变的位置,而InSAR技术可以进一步提供大量的三维空间信息。
InSAR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识别非平面物体的空间结构信息。
InSAR能够准确检测出相对较小的系统性的地表变形,如地震、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建设工程带来的地表变形等。
InSAR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检测特定区域内外部主体结构的变化,通过InSAR技术可以监测山体坡度、建筑物沉降、桥梁拱起
等变形,从而定位和检测变形状况,构建准确的模型,对城市空间变化的监测、预测和评估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总而言之,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获取地表三维信息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准确的定位和采集的大量的精确的三维信息,使得它可以用于地质灾害和变形的监测、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建筑物变形等方面,有效提高了监测效果。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工作原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 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进行地表观测的方法,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地表形变监测数据。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通过组合多幅雷达成像数据来实现对地表物体的三维形变监测的一种技术方法。
本文将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数据处理途径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原理1. 雷达成像原理雷达成像是通过雷达系统向地面发射微波信号,然后接收并记录被地表和地下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利用这些信号来获取地表的形貌、结构和运动等信息。
雷达成像的分辨率取决于发射的微波波长和天线的尺寸,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利用了多个雷达成像数据进行合成,从而能够实现更高分辨率的地表监测。
2.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原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通过将两次雷达成像的相位信息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地表的形变信息。
当两次成像的微波信号经过地面某一点时,如果该点发生了形变,其返回的信号相位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对这种相位变化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地表的形变信息。
这里是关于相位信息的描述。
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处理方法1. 干涉图生成需要获取两幅雷达成像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
然后,将这两幅成像数据进行配准,形成一幅干涉图。
干涉图中的每个像素点都对应着地表上某一点的相位信息,通过分析这些相位信息可以得到地表的形变信息。
2. 形变监测在获得干涉图之后,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提取地表的形变信息。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相位解缠,将干涉图中的相位信息转换成地表高程信息,从而实现地表形变的监测。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地表形变的高精度监测。
三、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领域1. 地质灾害监测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地表形变的实时监测,对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地裂缝等进行监测和预警,为减灾和救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2. 地壳形变研究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用来监测地壳形变,包括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地壳运动等,为地震研究、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合成孔径雷达通俗原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是一种利用雷达原理进行成像的技术。
它通过利用合成孔径的方法,实现对地面目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具有天气无阻、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
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合成孔径雷达的原理。
合成孔径雷达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像我们拍照一样。
当我们拍摄一个远处的景物时,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远处的景物看起来会比较模糊,细节不清晰。
但是如果我们移动一段距离,再拍摄同样的景物,然后将这些照片拼接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一张清晰、高分辨率的图片。
合成孔径雷达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飞行器或卫星搭载的雷达设备,向地面发射一束微波信号。
当这束微波信号遇到地面上的目标时,会被反射回来。
雷达设备接收到这些反射回来的信号后,会记录下它们的时间和强度。
然而,合成孔径雷达并不仅仅只有一次测量。
它会重复这个过程,不断地向地面发射微波信号,并记录下每一次接收到的反射信号。
这些信号会被组合起来,形成一组复杂的数据。
接下来,这组数据会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处理和计算。
首先,雷达设备会对数据进行时频处理,将不同时刻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整理,使它们能够对齐。
然后,雷达设备会对数据进行相位校准,消除由于飞行器或卫星的运动而导致的相位差异。
接着,合成孔径雷达会利用这组校准后的数据进行合成孔径成像。
它会将数据分成小块,并对每一块进行处理。
这个过程类似于我们拍照时对多张照片进行拼接的过程。
合成孔径雷达会将每一块数据进行叠加,形成一张高分辨率的雷达图像。
合成孔径雷达会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并进行显示或保存。
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面上的目标,包括建筑、地形、水体等。
而且,由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天气条件下进行成像,不受自然光线的限制。
合成孔径雷达的原理虽然简单,但是它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地质勘探中,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用来探测地下的矿藏和地层结构;在军事领域,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用来进行目标侦测和情报收集;在环境监测中,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用来监测海洋、冰雪等自然环境的变化。
三维合成孔径雷达的原理和实例
张直中
【期刊名称】《雷达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06(004)001
【摘要】简单介绍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用双天线干涉法测高得到三维SAR成像的原理并给出了实例.实例中选用英国Andover飞机在C波段获得的Malvern山的三维立体像和美国NASA/JPL设计的AIRSAR/TOPSAR三波段干涉测高在C波段测得的玻利维亚Andes山的立体像.文中指出,航天飞机只给出了单天线双航过测高的实例.而干涉法有时会出现相位折叠,必须解开.文中给出了相位解开的参考文献.【总页数】4页(P12-14,40)
【作者】张直中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58
【相关文献】
1.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原理及应用发展 [J], 刘曦霞
2.Windows/NT下 OpenGL三维图形编程原理及实例 [J], 刘恒;张葛祥
3.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浅海障碍物技术实例探析 [J], 陈峰;何文涛;刘晓辉
4.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监测地面沉降及其诱发的地质灾害:墨西哥莫雷利亚市研究实例 [J], FrancescaCigna;赵玉军(摘译);;;;;;;;;;;;;;;;
5.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高原理的雷达散射截面测试杂波抑制方法 [J], 宁超;吕鸣;高超;万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