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住宅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养老建筑方案设计1 养老建筑的基本要求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与他们选择的养老居住建筑形态密切相关。
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要求居住的空间给予老年人更多的体贴与关怀。
主要体现在:在居住环境上要求安静,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在感情上更需要关怀和陪伴;精神上希望老有所乐,有所寄托;在与子女的关系上,一方面存在依存感,另一方面希望保持自主和独立。
老年人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得在居住空间方面产生特殊的需求,这些需求集中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
1.1居住空间功能的适用性首先,为适应两代人不同的生活需要,应该对住宅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使两代人的生活起居分而不离。
除了普通住宅的公私、清污、主辅功能分区外,还要考虑老幼之间的分区。
保持两代人生活的互不干扰和独立,是老年人对居家养老住宅套内空间的最基本要求。
老年人必须有单独使用的卧室和卫生间,且其应临近设置;有条件的可以有老年人专用的客厅,供老年人日常起居或接见其个人的亲友时使用;理解并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为老年人提供独立、安静的居住空间。
其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提供专供老年人生活起居空间的同时应重视细部设计,以便于老年人安全地使用。
1.2居室空间尺度的舒适性应该重视老年人卧室、厨房、卫生间以及其他空间尺度及设施的合理安排和布置。
普通的卧室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居住行为需要。
老年人卧室兼有多种功能,卧室面积需要适当增大,为日后老人可能使用轮椅留有余地;同理,厨房操作台、卫生间各种设备布置的位置和高度应该以老人的身体尺度为依据进行设计,实现老年人的特殊要求。
1.3套内空间使用的安全性使用安全是老年人对住宅套内空间的一项重要的心理要求。
老年住宅的安全性,更多体现在室内细部设计处理和内部设施的布置上。
室内地面应避免设置高差,采用防滑材料,取消门槛,根据各功能空间的使用特点(如卫浴空间)合理设置扶手,安装报警装置,以方便、随时地发出警报,保证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
养⽼住宅、养⽼公寓设计要求及标准(建筑篇)介绍编写说明【编制⽬的】指导集团养⽼住宅、养⽼公寓项⽬的设计。
【编制依据】1、《养⽼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2、《⽼年⼈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3、《城镇⽼年⼈设施规划规范》【GB 50437 2007】4、《⽆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5、《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6、《建筑设计防⽕规范》【GB50016-2014】7、《⽼年⼈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 T50340-2003】8、《绿⾊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9、其他相关设计规范、标准【编制原则】依据⽼年⼈⾝体健康程度不同,护理阶段划分为:(1)健康⾃理⽼⼈:⽣活⾏为完全⾃理,不依赖他⼈帮助的⽼年⼈;(2)介助⽼⼈:⽣活⾏为依赖扶⼿、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年⼈;(3)介护⽼⼈:⽣活⾏为依赖他⼈护理的⽼年⼈。
本标准是在健康⽼⼈的基础上考虑介助⽼⼈的需求适当增加养⽼⼈性化设计内容。
【使⽤说明】1、⽂中粗⿊体部分为强制性要求,须严格执⾏;其他部分为设计指引。
若项⽬当地有特殊要求或习惯性做法,须根据项⽬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单项报批。
2、本标准应与我司住宅设计要求及标准配合使⽤。
【实施原则】本标准⾃2017 年 1 ⽉ 1 ⽇起实施。
【编制部门】集团建筑设计院标准化设计管理部。
联系电话:020-********;传真:020-********;E-mail:hdzhjsb@/doc/38123e6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9.html 。
⽬录1 场地及设施 (1)1.1场地及设施 (1)2 户型及标⾼ (2)2.1户型分类及编号 (2)2.2户型类型及⾯积区间 (3)2.3层⾼ (4)2.4标⾼ (5)2.5各功能空间标⾼设计 (6)3 公共空间 (8)3.1门廊 (8)3.2⼤堂 (8)3.3电梯 (8)3.4疏散楼梯 (9)3.5公共⾛廊 (9)4 户内空间 (10)4.1⼊户花园 (10)4.2⽞关 (10)4.3客厅 (10)4.4餐厅 (10)4.5卧室 (11)4.6厨房 (11)4.7卫⽣间 (13)4.8阳台 (14)4.9各功能空间设计要点 (14)4.10门窗 (16)5 建筑设备 (17)1 场地及设施1.1场地及设施1.1.1 场地内应设置供⽼年⼈休闲、健⾝、娱乐等活动的室外活动场地。
养老用房配建标准
我了解到的养老用房配建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面积:养老用房的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30平方米,以
提供足够的居住和活动空间。
2. 房间数量:一般情况下,养老用房要求至少有一间卧室、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和一个客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3. 设施设备:养老用房必须有供暖、供水、供电等基本设施,并且需要配备相应的电器、家具等设备,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4. 楼梯和电梯:养老用房一般要求有便于老人行动的楼梯或电梯,以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和便捷。
5. 无障碍设施:养老用房要求有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等,方便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使用。
6. 安全措施:养老用房要求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安全门窗等,以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7. 绿化环境:养老用房要求周边有合理的绿化环境,如公园、花园等,以提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
需要注意的是,养老用房配建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项目而有所不同,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的配建标准,具体要求可根据当地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来确定。
编写说明【编制目的】指导集团养老住宅、养老公寓项目的设计。
【编制依据】1、《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2、《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3、《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 50437 2007】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5、《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7、《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 T50340-2003】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9、其他相关设计规范、标准【编制原则】依据老年人身体健康程度不同,护理阶段划分为:(1)健康自理老人: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2)介助老人: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3)介护老人: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本标准是在健康老人的基础上考虑介助老人的需求适当增加养老人性化设计内容。
【使用说明】1、文中粗黑体部分为强制性要求,须严格执行;其他部分为设计指引。
若项目当地有特殊要求或习惯性做法,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单项报批。
2、本标准应与我司住宅设计要求及标准配合使用。
【实施原则】本标准自2017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编制部门】集团建筑设计院标准化设计管理部。
联系电话:020-********;传真:020-********;E-mail:hdzhjsb@。
目录1 场地及设施 (1)1.1场地及设施 (1)2 户型及标高 (2)2.1户型分类及编号 (2)2.2户型类型及面积区间 (3)2.3层高 (4)2.4标高 (5)2.5各功能空间标高设计 (6)3 公共空间 (8)3.1门廊 (8)3.2大堂 (8)3.3电梯 (8)3.4疏散楼梯 (9)3.5公共走廊 (9)4 户内空间 (10)4.1入户花园 (10)4.2玄关 (10)4.3客厅 (10)4.4餐厅 (10)4.5卧室 (11)4.6厨房 (11)4.7卫生间 (13)4.8阳台 (14)4.9各功能空间设计要点 (14)4.10门窗 (16)5 建筑设备 (17)1 场地及设施1.1场地及设施1.1.1 场地内应设置供老年人休闲、健身、娱乐等活动的室外活动场地。
我国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实操与案例近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尊敬老人、孝顺父母是人们的传统美德,提供适老化的养老住宅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本文将从实操层面出发,介绍我国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的具体做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这一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1. 了解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的背景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改变,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居家养老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的背景意义在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缓老龄化进程,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2. 实操层面: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的具体做法(1)建筑设计:合理规划使用空间,增加安全设施,减少台阶和门槛等,方便老年人的出行。
(2)家居设施:选用安全、舒适的家具,增加老年人使用的辅助设施,如扶手、坐便器等。
(3)卫生间改造:安装防滑地板,加装扶手,设置安全出口等,确保老年人在使用卫生间时更加安全。
(4)厨房设计:考虑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和身体机能,设计易操作的厨房设施,如厨房台面高度、操作空间等。
(5)智能化改造:利用智能科技,安装智能安全监控、紧急呼叫系统等,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
3. 案例分析:典型的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实例以广东省某小区为例,该小区在充分调研老年居民的实际需求后,针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特点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他们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难题,进行了以下改造设计:(1)对小区入口和电梯口增设坡道和扶手,便于老年人出行。
(2)在小区内增设了集中式的健身器材,方便老年人进行日常锻炼。
(3)为老年人的家庭卫生间和厨房增添了一些防滑设施和安全设备,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该案例通过实际行动,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适合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4. 总结与展望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不仅是对老年人的尊重,更是社会的责任。
“适老化住宅”设计要点适老化住宅是指为老年人设计和改建的住宅,旨在提供安全、舒适和方便的生活环境,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养老需求。
以下是适老化住宅设计的要点。
1.环境友好:适老化住宅应位于安静、绿化良好的区域,远离噪音和污染。
周边应有休闲娱乐设施,便利老年人的日常活动。
2.建筑结构:住宅的建筑结构必须安全可靠,具备抗震、防火等基本性能。
建筑主体宜为平面式或错层式,避免使用楼梯,方便老年人行动。
3.设施设备:需要配备老年人专用的生活设施,如扶手、应急呼叫系统、防滑地板、智能化的家庭控制系统、事故报警系统等。
卫生间应设计成无障碍,可以方便地为洗浴和使用卫生设施。
4.宽敞明亮:住宅内部应尽可能宽敞明亮,确保充足的自然光线。
窗户的设计应考虑老年人的视觉需求,减少反射和眩光。
5.安全性:住宅内部设施和装饰应考虑老年人的安全性。
避免使用尖锐的边角,增加防撞柔性材料等,减少摔倒和碰撞的风险。
6.便利设施:住宅内应配备便于老年人使用的设施,如无障碍电梯、床上扶手、轻便电椅等。
厨房的操作空间应宽敞,设有易于操作的家电设备。
7.社交空间:住宅周围应设置公共休闲和娱乐设施,如公园、康复中心、图书馆等。
室内还应设有多功能的活动室,方便老年人进行社交、休闲和娱乐活动。
8.医疗保健:住宅附近应有医院、药店等医疗设施,方便老年人就医和购买药品。
住宅内部还应设有急救包和医疗设备,以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9.智能化设计:住宅应采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和安全的环境。
例如,可使用智能监测系统,即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潜在风险。
以上是适老化住宅设计的要点。
适老化住宅的设计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让老年人能够独立、健康地生活,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设计师在设计适老化住宅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生理特点,以实现住宅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养老建筑的特点与设计
养老建筑作为一种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建筑,其特点和设计也不同于普通建筑。
在养老建筑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建筑设计。
一、舒适性
养老建筑的舒适性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老年人需要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增强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这种舒适性包括了室内温度、氛围、光线、空气等各种方面。
设计师应当在建筑设计之初便考虑这些问题,并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设备保障老人舒适的居住体验。
二、便利性
老年人的行动能力普遍下降,因此养老建筑还需要具备便利性的特点。
这可以体现在建筑的通道设计、楼梯设置、卫生设施等方面。
合理的设计能使老年人更加方便地进行日常生活,同时也可以为工作人员和家属减轻工作量。
三、可达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步行能力、视力和听力等都有所下降。
因此,养老建筑的可达性也成了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
建筑
应根据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位置和设施。
例如,在养老院内应设置医疗中心、商店和娱乐设施等,以满足老人的
各种需求。
四、安全性
健康和安全也是老年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此,养老建筑
的安全性也需要得到重视。
在建筑的设计中,需要保障老人居住
的安全,如为老人提供可靠的安全设备、合适的配套服务等。
养老建筑的设计虽然有许多特点,但也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具
体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和感受,通过
灵活和创新的设计手段,在养老建筑中实现人性化的设计,以提
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养老用房规范标准最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用房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确保老年人能够享有安全、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制定一套养老用房规范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最新养老用房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一、设计原则1. 以人为本:设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满足其日常生活需求。
2. 安全优先:确保养老用房的结构安全、消防安全和使用安全。
3. 环境友好:采用环保材料,创造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
4. 功能齐全: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医疗保健设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二、建筑标准1. 结构设计:采用抗震、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无障碍设计:提供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使用。
3. 室内空间:确保室内空间宽敞,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4. 隔音隔热:采用隔音隔热材料,保证室内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三、设施配备1. 医疗设施:配备基础医疗设施,如急救设备、康复器材等。
2. 生活服务设施:提供餐饮、洗浴、洗衣等日常生活服务。
3. 娱乐休闲设施:设置阅览室、活动室、健身区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4. 安全设施:安装紧急呼叫系统、监控系统等,确保老年人的安全。
四、服务管理1. 专业团队:配备专业的医疗、护理、管理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 定期培训:对服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3. 个性化服务:根据老年人的个人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4. 家属参与:鼓励家属参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增进家庭关系。
五、环境优化1. 绿化覆盖:增加绿化面积,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2. 噪音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对老年人的影响。
3. 空气质量:确保室内空气质量,避免空气污染。
4. 光照充足:合理布局窗户,保证室内光照充足。
六、政策支持1. 政府补贴:为养老用房建设和运营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
2. 税收优惠:对养老用房的建设和运营给予税收减免。
3. 土地政策:优先保障养老用房的土地供应。
居家养老模式下养老住宅建筑设计分析摘要: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养老成为了每个人都在面对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居住质量,是当前住宅建筑设计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居家养老住宅的设计原则,并针对性分析了在当前社会居家养老模式下,如何优化养老住宅建筑设计质量。
关键词:居家养老;养老住宅;建筑设计;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老年人口占据比例和增长速度也比其他国家要大,因此养老问题成为了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
我国的养老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都有恋家的观念,不愿意进入到机构进行养老,因此居家养老成为了更多老年人和家庭接受的一种养老方式。
一、居家养老住宅的设计原则分析1.坚持以老人为本居家养老住宅设计需要坚定的人为本的基础设计理念,重点考虑当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身体需求,尊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习惯,结合老年人的各项居住需求进行精细化住宅设计,并针对可能会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在建筑住宅设计当中,只有真正符合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和生活需求,才能够提升居家养老住宅设计质量。
2.安全与便捷性老年人年龄不断增长,自身的免疫能力下降,不乏各种疾病的出现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1]。
导致老年人的身体器官逐渐衰弱和老话,身体的反应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摔伤和烫伤等意外事故。
因此在住宅设计当中,要强调安全性原则,尤其是在卧室、卫生间和厨房等区域很容易出现意外事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同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在室内要进行无障碍设计,方便老人快速的到达室内外的各个空间。
3.舒适健康老年人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对于自然环境的抵抗能力逐渐下降,因此需要强调生活环境的舒适不和健康程度。
居家住宅建筑设计当中,需要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环境,避免噪音的干扰,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舒适的养老环境。
二、居家养老模式下住宅建筑设计有效措施1.整个大空间环境设计运动能力正在不断地下降,在设置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明确居家养老住宅设计原则,并重点优化建筑空间环境变化边界处的设计,例如房间门口不能设置门槛,如果是内存在高度差距时,还需要为老年人设计出相应的缓坡,便于老年人能够安全通行[2]。
中国养老住宅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养老住宅作为一种能够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居住形式,其发展在中国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养老住宅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养老住宅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养老住宅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相对滞后。
养老住宅的供给量较小,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养老住宅方面的投资和建设也比较有限,造成了养老住宅资源的短缺。
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养老观念的落后以及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很多老年人对养老住宅存在顾虑和疑虑。
然而,随着社会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养老住宅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积极态势。
首先,政府逐渐意识到了养老问题的紧迫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养老住宅的建设和发展。
其次,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开始重视养老住宅市场,纷纷加大投资力度。
此外,一些创新性的养老住宅模式也开始涌现,例如“以租代售”和“小区养老”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
未来,中国养老住宅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首先,养老住宅市场将逐渐扩大,供给量将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深,养老住宅需求将日益增大,将有更多的养老住宅项目得到开发和建设。
第二,养老住宅的质量和服务将得到提升。
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养老住宅将注重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并且加强养老服务的提供。
第三,互联网和智能科技将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养老住宅将引入智能化设备和系统,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和医疗保健。
此外,养老住宅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养老住宅建设的资金投入巨大,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其次,养老住宅的地理分布和地区差异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的地域差异较大,需要因地制宜地提供养老住宅服务。
此外,养老住宅的管理运营、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中国养老住宅市场当前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随着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住宅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龙源期刊网
养老住宅
作者:
来源:《中国住宅设施》2014年第04期
编者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
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的发展,分别于2006年颁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13年提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发布
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加快推进老年人宜居社区建设开发,达到安全、舒适、便捷、环保等优秀的老年人居住区。
本期,《中国住宅设施》杂志联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老年住区委员会,继续以“养老住宅”为主题,剖析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观点,从国内养年住宅的政策、设计、标准规范等方面共同探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住宅的建设,总结交流我国养老建筑规划开发与实践,推动中国式养老住宅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