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观后感2000字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南京南京观后感看完《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中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情节都深深刺痛着我的心,让我对那段惨痛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真实地展现了当时南京城的惨状。
街道上横尸遍野,房屋被烧毁,无辜的百姓四处逃窜,却无处可逃。
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和暴虐令人发指,他们视人命如草芥,进行着疯狂的屠杀、强奸和掠夺。
电影中的许多场景让人难以忘怀。
比如,那一群群被驱赶着的百姓,他们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还有那些被集体屠杀的场面,枪声响起,人们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
这一幕幕血腥的画面,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人们的无助和痛苦。
在影片中,有几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拉贝先生,他尽力保护着难民,展现出了人道主义的光辉。
尽管他的力量有限,但他的努力和坚持给了人们一丝希望。
还有姜淑云,她勇敢地与日军周旋,为了保护更多的人,不惜牺牲自己。
她的坚强和勇敢让我敬佩不已。
然而,最让我痛心的是那些无辜的百姓。
他们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却因为战争而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灾难。
老人、孩子、妇女,无一幸免。
他们的生命被无情地剥夺,家庭被拆散,梦想被粉碎。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它带来的只有破坏和伤痛。
这部电影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是日本侵略者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中吸取教训,防止悲剧再次重演。
我们要铭记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同时,电影也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战争的极端环境下,有人选择了残忍和暴虐,有人选择了坚守善良和正义。
这让我明白,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在不同的环境和考验中展现出不同的一面。
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善良和正义,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道德底线。
此外,《南京!南京!》也让我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力量。
尽管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仍然有无数的人挺身而出,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同胞而英勇斗争。
南京南京观后感心得5篇《南京!南京!》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由陆川执导,刘烨、高圆圆、范伟、秦岚、中泉英雄等主演。
影片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南京南京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南京南京的相关内容推荐↓↓↓南京南京观后感高中生范文南京南京观后感高中生作文南京南京观后感初一作文《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分享南京南京观后感精选-5篇★南京南京观后感1已经看过电影《南京!南京!》,是在酝酿了很久之后才终于走进电影院的,因为预先就知道这一次的观影经历不会是轻松的,可能是压抑的甚至是令人窒息的。
其实我不是太赞成文以载道那一套,觉得文学文艺的东西不必承载太多政治说教之类,甚至什么道德教化的作用也是它所不能承受之重,我们大体上总是犯了小瞧人的毛病,你以为别人是那么好被教化被引导的吗?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没有表达出来,只有在外界与自己契合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
所谓沉默的大多数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看过《南京!南京!》后还是被很深的影响到,感观和心理都受到比较强烈的刺激,感想是一定有的,但需要回回神再说。
经过几天的深沉后好一些了,首先觉得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有诚意,有责任,有思考,这些都是当下比较稀缺的东西,陆川凭这些就很值得尊重,也为我们70后赢得了尊重。
现在舆论炒作最多的是80后如何如何,其实真正开始占据舞台中心并掌握话语权的应该是70后,80后也顶多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已。
看《南京》之前有两点担心:一是陆川对如此沉重历史题材的掌控能力。
毕竟三十刚出头仅拍过两部小成本电影,光凭一腔热情做事往往用力过猛,适得其反。
现在看起来,陆川还算比较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大体平稳,没出什么大的方向问题,用力过猛的情况确是有一些。
二是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态度问题。
之前已经有人评论陆川的《南京》是“一流的人文观,三流的历史观”,这也是我所担心的。
《南京南京》观后感(锦集3篇)《南京南京》1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略者攻占南京,由于中国国民党军队抵抗,大批的国民党士兵溃逃出城,南京沦陷,30多万军民被惨遭屠杀,大量的女同胞被奸淫。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阻止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观者的内心。
影片中太多的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感觉到了那种沉痛的心情压抑,从开始日军进入教堂,那些神清麻木、内心绝望国人纷纷举手投降,人人如同待杀的羔羊,没有反抗的意识,没有求活的举动,此时让人深刻感觉到失去国家保护的人民是最悲惨的人民。
日军肆意屠杀中国人民的张狂残忍的画面让我有着义愤填膺的感觉,但是看着影片中那些麻木的看客,我无法描述此时此刻的情感和情绪,当影片中出现大量的中国人被强奸、活埋、烧死,我脑袋一片空白。
生命在战争中是如此的弱小和不堪一击。
生命在残酷的战争中没有了活力和,我无法想象那些屠杀者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扭曲,面对着满城的废墟,面对着被蹂躏的成千上万的妇女,面对着遍地的死尸却仍然继续着兽性的发泄,继续着暴行的肆虐。
我想也许有些日军士兵也是出于无奈,因为身为军人的他们是在执行着日本帝国主义头子的野蛮政策,同样的他们也有爹娘和兄弟姐妹,所以当我看到角川的眼神和歇斯底里的呐喊,我猛然间明白了,明白了他也在痛恨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可迫于军命的强制,他又不得不继续着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最终成为历史唾骂的对象。
那种无畏的挣扎、的彷徨、无奈的服从,从他卷入这场战争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他。
影片从开始的镜头对准了这个主角开始,就打下了一个伏笔,被压抑的情感最终要有一个爆发的点,让人物的鲜明的刻画达到一种转折,在影片的结尾,主角角川在放走了即将被执行枪决的两个中国人后,内心底层那种被压抑与反抗压抑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手中那把沾满累累血迹的枪口对准了自己,以一种解脱了的轻松来结束了罪恶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内心那种煎熬。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一、影片简介《南京南京》是中国导演陆川执导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于2009年上映。
该片以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南京保卫战期间的一系列真实事件和故事。
该片通过表达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扭曲和生命的脆弱,向观众展示了当时南京市民在战乱中所经历的痛苦与坚守。
二、电影观影感受1. 战争的残酷性展现《南京南京》通过逼真的画面和真实的故事呈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影片中的战争场面血腥而真实,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的描绘上更是令人震撼。
电影展现了日本士兵对无辜百姓的残杀和奸淫,而这种残忍令人不寒而栗。
观影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悲惨和令人痛心的一面。
2. 人性的扭曲与抵抗电影中展现了在战争中人性的扭曲和变形,有的人为了活命而放弃了原则和道德。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人选择坚守善良和正义,为了保护国家和他人而与侵略者进行斗争。
影片通过不同人物的抵抗和牺牲,传达出对抗侵略者的勇气和精神力量。
3. 生命的脆弱与希望的闪光影片中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人们在极度困境下的挣扎。
无论是士兵、城市百姓,还是慰安妇,他们的生命都受到了战争的摧残。
然而,即使在绝望之中,生命中仍然存在着希望的闪光。
影片中一些温暖的情节,如一个小男孩的笑容、鲜花的盛开,为观众带来了一丝希望和温情。
三、影片的意义和价值1. 历史的警示与记忆《南京南京》既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也是对当时南京市民的纪念。
通过观影,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日本侵华战争的残忍性,提醒我们警惕历史的重演。
同时,电影也是对历史事件的铭记和纪念,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段黑暗的历史。
2. 对战争的深思与反思观看电影《南京南京》能够帮助我们深思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战争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痛苦和死亡,也带来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动荡。
通过对战争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珍爱和平,努力避免战争的发生,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
3. 传递爱与勇气的力量影片中通过描写人们的抵抗和努力,传递了爱与勇气的力量。
观看南京南京观后感4篇观看南京南京观后感1今天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刹那间非常恨日本人,甚至对今年发生的日本地震不太感到伤感,我也许是一时心血来潮,毕竟上次如此的满腔愤怒还是好久的事情了,感到国内对国耻的宣传并不是很多,因为毕竟抗日战争结束已经很久了,很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了,作为80后的我也只是在以往娱乐节目不多的情况下,看了一些抗日题材的电影,但是这些不够,不能真正反映出日本人在那个年代所犯下的滔天罪恶。
现在电视娱乐节目和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根本很少涉及到这些题材,即使涉及也感到拍出的有些搞笑,只有南京南京这部片子才能稍微把那段历史呈现给大家看,我们的民族拥有那么长的历史,创造出那么灿烂的文明,为什么那么容易遗忘呢,虽说团结是主体,但是国耻不能忘呀,也许90后们还能略懂那段历史,但是00后们,以后的人们难道就永远的对那段历史陌生了么?他们仅仅感兴趣的就是现在的娱乐节目吗?民族性何在?这是历史的教训,希望所有人勿忘国耻,即使千百年后也应记得日本人对我们的民族国家所犯下的罪恶。
我是在南京读的书,只知道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个时候无非是拉响警笛,在南京的那几年我并没发现当地政府有什么纪念活动,反正作为学生的我并没有机会参加,但是仅仅是那几声警笛声,似乎也能勾起人们无尽的回忆,回忆那段历史,如果有其他活动是否会让我们更加难忘那段历史呢?毕业后回到生活的城市合肥,在这里那么多年了,每年的12月13日并不能听见警笛声,别说什么纪念活动了。
我想很多城市也是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是否就会开始忘记历史呢?现在的中日团结并不能让我们有理由忘记惨痛的教训。
顺便百度了一下,现在这段历史似乎快被遗忘了,我不是剧作家,也不是名人,更不是电视电影导演,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80后,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不忘掉那段历史,更希望有能力的国人拍出一些回忆那段历史的经典电影或电视剧,而不是把那段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拍成了搞笑题材的,我觉得我们有理由提醒我们的后代和我们的同胞,友谊归友谊,但是历史已经发生,不能忘掉。
南京南京大学生观后感影片一开场,那灰暗的色调就像一块沉甸甸的乌云直接压在心上。
南京城的老百姓原本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虽然可能也有各种酸甜苦辣,但总体来说是安宁的。
可日本鬼子一来,全乱套了。
那进城的画面,就像一群恶狼冲进了羊圈,到处都是混乱、恐慌。
那些日本兵啊,看着就让人恨得牙痒痒。
他们把中国人不当人看,想杀就杀,想折磨就折磨。
像那些无辜的百姓被赶到一起,那场景就像待宰的羔羊,眼神里满是惊恐和绝望。
其中有个画面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有个小女孩在一片废墟中哭,周围全是死亡和破败,她的哭声在那种死寂里显得特别揪心,就像一根刺,直接扎进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不过呢,在这黑暗里也有星星点点的希望之光。
那些顽强抵抗的中国军人,真的很了不起。
他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敌人,但还是死战到底。
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就像在告诉日本鬼子:“你们别想轻易占领我们的土地,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还有拉贝先生,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盏小油灯,虽然光芒微弱,但在那一片绝望的黑暗里,给了很多中国人活下去的希望。
他努力地保护着难民区里的人,面对日本兵的刁难和威胁也不退缩,这就是人性中的善良在闪耀啊。
看完这部电影,我就想啊,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可真是来之不易。
我们现在走在大街上,不用担心突然被人拉去枪毙,不用担心自己的家人被无端残害。
这些安宁都是以前那些勇敢的人们用生命换来的。
所以啊,我们可不能忘了那段历史。
那些南京大屠杀里的遇难者,他们在地下也盼着我们能把祖国建设得强大,让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我觉得这部电影就像一本生动又沉重的历史书,用画面而不是文字,把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刻在了观众的心里。
它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珍惜和平,也要记住历史的伤痛,更要努力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强大,这样才对得起那些逝去的同胞。
这可不是喊喊口号,而是看完电影后打心底里的想法,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心里,慢慢生根发芽,时刻提醒着自己。
南京南京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南京!南京!》影片上映时,久违的利害画面依然清楚地发掘出人们影象深处的沉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京南京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南京观后感心得体会1看完<<南京!南京!>> 我落泪了。
我为那些死去的国人而落泪,为危难中的祖国而落泪。
<<南京!南京!>>将我内心中对祖国的爱从心灵的大海深处搅动开来,变得清晰而明确,让我对爱祖国这种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记得小时候,我的心中只有父母亲,他们是我的一切。
他们是我的启蒙老师,他们是我的榜样,他们无微不至地爱护和照顾我,一刻也不离开我。
他们让我认识了我的家族中的亲人们,让我成为其中活跃的一分子。
他们让我熟悉着家乡的一草一木, 让我与邻居们友好地相处。
正是有了他们, 我才不孤单不害怕, 内心中对他们既是爱又是崇拜。
由于我是如此地爱我的双亲,我也深深地爱上了他们生活的那片土地—我的家乡。
家乡,当我离开她去异地上学的时侯,这名词变得多么温馨。
在家乡,有我的亲人、邻居、伙伴和老师以及那一草一木,我是多么想他们呀!思乡、思人,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温庭筠说:“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糖”;白居易说:“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古人心中的故乡是沉甸甸的,对我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当我在异地上学,接触到了更多的新事物,获得了更多的新知识,我发现祖国与我的故乡是那么紧密的连在了一起。
过去的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在近代,在二战的时候,中国遭受着列强残暴的侵略,整个神舟大地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那时的我的故乡何尝不是处在这样不幸之中并且更加深重呢!我还清楚地记得<<南京!南京!>>中的中国军人陆剑雄,他誓死守卫南京城,即便临死也喊出了“中国万岁!”的口号。
他不正是想着祖国沦陷了,哪有他的故乡呢?现在呢,中国富强了,而我的家乡也悄然在发生着变化,我的亲人们也逐渐地过上了好日子。
南京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南京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精选篇1看了《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触。
虽然只有1个小时40分钟,但是我深感压抑。
刚开场的时候,枪声、炮声。
惨不忍睹的杀戮,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
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
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
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
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
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质疑:姜淑云居然没有举手?尽管她声音颤抖,泪落双颊,但是如果她也能举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携手走进那片神圣的光辉里去?是不是能给角色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苟活?电影继续在进行。
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
在教堂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已经做出了选择。
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
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
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
《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片。
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些没有直观画面的死亡讯息。
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裸体。
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见血的银幕上,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最底层的绝望。
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看完《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影片中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那些无辜百姓遭受的苦难,以及侵略者的残暴行径,都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电影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真实地展现了那段黑暗的历史。
影片没有刻意去渲染血腥和恐怖,却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南京,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变得满目疮痍。
街头巷尾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到处是残垣断壁和堆积如山的尸体。
影片中的许多场景让人难以忘怀。
比如,大批无辜的平民被驱赶至江边,面临着被屠杀的命运。
他们眼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而侵略者却毫无怜悯之心,肆意地杀戮。
还有那些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妇女,遭受着非人的折磨和凌辱,她们的痛苦和屈辱让人悲愤不已。
在这样的灾难面前,人性的善恶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像拉贝先生那样的国际友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着无辜的百姓。
也有一些为了生存而选择妥协、甚至出卖同胞的人。
但更多的,是那些奋起反抗的英勇之士。
他们虽然力量微薄,但依然坚定地与侵略者抗争,展现出了不屈的民族精神。
电影中的角川,作为一名日本士兵,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在战争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的愧疚。
他的角色让我们看到,即使在侵略者的队伍中,也并非所有人都完全丧失了人性。
然而,这并不能减轻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是残酷的,它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灾难和痛苦。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道深深的伤痕,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们。
他们的生命被无情地剥夺,他们的尊严被肆意践踏。
我们有责任铭记这段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反思战争,避免历史的重演。
同时,我们也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像那些英勇抵抗的先烈们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南京南京观后感优秀6篇优秀的观后感是对电影画面构图和镜头运用的细致品味和感受,撰写观后感是将自己对电影的深刻感受和体验化为文字的方式,下面是网作者为您分享的南京南京观后感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南京南京观后感篇1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浴血奋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这段历史我们是不能忘记的。
星期六,我和爸爸一起在电脑上看了《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看完让我气愤填膺。
但为什么南京30多万人,怎么就一点反抗也没有,就任意的让日本鬼子去折磨?要是你们有一点反抗,让日本鬼子打30多万的人,早就把他们的子弹打光了就算打也要打上个几天几夜都打不完呀!我只要轻轻闭上眼睛,就会浮现那南京大屠杀的情景,大火连天、惨不忍睹,把南京的三分之一的房子都给烧光了。
更让人气愤的是有的日本鬼子活埋、强夺、杀人、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在日军长达6个星期的野蛮大屠杀中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同时中国文物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
我们要好好学习,再也不让南京大屠杀的再现,等我们长大了我一定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
南京南京观后感篇2南京是六朝古都,位于玄武区长江路的六朝博物馆是中国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
星期五的下午,我们带着好奇心跟着老师的步伐来到了南京六朝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我一眼就看到大厅上面悬挂着六幅条幅,上面写着“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是什么意思呢?听过老师介绍后,我终于知道这就是在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了。
六朝博物馆的文物真丰富啊!有纹饰多样的瓦当,有刻满图案的建宫砖,有六朝人穿的木屐,还有神态各异的人物陶俑……我们来到一排展柜前,看到里面陈列着许多瓷罐,它们壶面圆润,颜色各异;大小不一,有高有矮,但有一个地方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个壶的壶身会有一个或者两个鸡头,鸡头的造型栩栩如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鸡首壶啦。
南京南京观后感2000字
1937年12月的南京,应该是绝大部分国人心口永远的痛。而记录这段痛的电影虽然不少却乏善
可陈。38岁的陆川,用他的方式诠释了这段注定历百年也难忘的痛。
出于对《可可西里》的欣赏,也出于对《新周刊》相关介绍篇幅的好奇,我没有选择购买DVD
版的《南京!南京!》而是走进了久违的电影院。
一开始出现的那座城墙轻轻的雷了我一下。做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的城墙,即便在太平天
国时代,也没那么潦倒吧。
紧接下来的镜头则很有些主旋律的味道,大批身着国军标准制服的残兵欲从城门出逃,部分决意
死守的身着类似八路军灰布军服的士兵执意不愿放行,想离开者一脸无奈,要阻拦者满腹心酸。
当高举民族大义旗帜,力主死守声称要与首都共存亡的最高军事长官弃城而去。我无法责怪那些
不知所措的呐喊着“当官的都跑了,放我们出去!”的军官和士兵。那一刹,国家和民族对他们
而言或许已经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当由想离开的军人组成的方阵和由执意不愿放行的军人组成
的方阵开始互相用血肉之躯进行碰撞的时候,我想起了康洪雷作品《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
的那句台词:“仗打到这份上,中国军人再无无辜之人!”
耳边传来阵阵密集的枪声,已经绝望的战俘知道那是日军正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屠杀自己的同袍同
胞,不愿再迈步走向死亡的刑场,枪声响起,一个个麻木的被捆住双手的躯体倒下。愤怒、失望
和羞耻让陆剑雄这个战士无话可说,他不愿坐着死去,为了保留作为一名军人面对死亡时的最后
一点尊严,他选择了沉默着迈步走向刑场。身后,小豆子跟上去了,还活着的人们也跟上去了,
当绝望的军人们高喊着“中国不会亡”的口号纷纷倒下,陆剑雄一语不发,死不瞑目。
刘烨用很少的台词和极精练的肢体语言把这个纯爷们的角色演得很到位。个人觉得基本没什么可
挑剔的。
日军一个小队推开教堂的大门,恐惧情绪在人数上百倍于日军的人群中蔓延开来,不分男女不论
老少都对着仅只一个小队的日军士兵高高举起了屈辱的双手。这一刻,什么国家,什么民族,什
么尊严,在人群的心中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日军士兵内心的恐惧也不亚于他们
所面对的人群,高度紧张下的角川正雄满怀恐惧的对着忏悔室的门连开数枪后破门而出的却是几
具女性尸体。透过屏幕,可以感受到那一刻作为一个人的角川内心的震撼、忏悔、挣扎。
作为一个日籍演员的中泉英雄能顶着日本右翼势力的压力和唾骂以一种正视历史、揭露日军罪行
的心态来演绎角川正雄这样一个角色,个人觉得真的很不容易。至少我本人很佩服。
当难民营中要求所有女性都要把头发剪掉,换上男人的衣服时。妓女小江却不愿意剪掉自己的头
发,还说“仗打完后还要靠它吃饭”呢。此时妓女小江给人的感觉完全就是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
的样子。而当日军向难民营要100名女性去充当慰安妇,姜老师泣不成声的解释说如果这样做了
可以为难民营换回需要的粮食、菜蔬和过冬的煤,不这样做日军将摧毁难民营时,还是这个风尘
女子小江在长时间的沉寂后第一个举起了手。在被带走的时候,小江转过头来看姜老师,眼中满
含着泪水但同时也充满了骄傲。她用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尊严,尽其所
能的保护了那些曾经用充满鄙夷的眼光打量她的同胞。
江一燕,这个年轻的八零后,把妓女小江这个中国版的“羊脂球”演绎得可谓淋漓尽致。赞一个
先。
唐先生,那个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唐先生,他一心想保全他的家人,甚至不惜为此去充当告密
者。但当他失去了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努力去保护的家人后,面对那座已经沦为地狱的城市,在
有机会可以走出南京的时候,他选择了留下面对死亡,让一个假扮成拉贝助手的军官把自己怀孕
的老婆带出了城。他选择了坦然的面对死亡来为自己之前做错的事赎罪,临刑前夕,他不无骄傲
的告诉那个日军大佐:“我的妻子怀孕了,我的妻子怀孕了”。枪声响起的瞬间,他以死亡为代
价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在走进影院之前我一直在怀疑范伟是否适合这样一个角色。而当我走出影院的时候我已经完全相
信范伟不仅仅只是个喜剧明星。
姜淑云,这个难民营的一直的守护天使,当拉贝不得不奉召回国后,她用柔弱的肩膀担起拉贝留
下的担子。当她冒着巨大的危险一次次的去以妻子的名义认领那些不是自己丈夫的丈夫而被日军
识破并抓住她准备带走的那一刻。她向只有数面之缘的懂英语的角川说了一句:“Killme!”(杀
了我)。那一刻,我原谅了她曾经的懦弱,原谅了她在日军向难民营索要100名女性去做慰安妇
时她不曾举手的退缩。
姜淑云知道她被抓去所面临的命运:被强奸。为了能够死得稍微有点尊严,所以她向只见过数面
的懂英语日本军人角川求助。最后,角川帮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她终于可以有尊严的死去。这
是个很好但也很有破绽的桥段,当时押解他的两个日本士兵分别是一左一右的扭住她的胳膊在同
一水平线上向前走的,而角川在听到姜老师的那句话后经过短暂的思索,掏出手枪就是一枪爆头。
须知角川并非神枪手或者狙击手啊,他就不怕打到他的战友吗?并且他的上级在他开枪后并未做
出任何异议。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有人说高圆圆的表演痕迹过于明显了,但我没这种感觉。我只觉得陆川的确很会挑演员,仔细想
来,气质比高圆圆更纯净的角儿在当今的演艺圈也实在是为数不多。
小豆子在这部黑白影片中几乎经历了所有事件。影片结束,屏幕上打出“小豆子,还活着”。影
片中的小豆子和现实中的小豆子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必将永远的将日本军国主义钉在耻辱柱上。
与被网络热炒的奥运童星林妙可相比较,我更喜欢这部电影中的那个见证和承载了那段历史的小
豆子!
这部电影还有个英文名字:《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的意思。相比之下,我
更喜欢这个名字。毕竟,这是一部商业电影,而不是一部记录片。我也希望看完这个帖子后有可
能对我破口大骂的同学们先抱着一种看电影的心态再看一遍这部影片再来骂。
陆川38岁了,不算年轻了,但毕竟比斯皮尔伯格还是年轻了点。所以不指望《南京!南京!》
能达到《辛德勒的名单》的高度。
一千多万美元的投资对于国产电影来说不算少了,但相比《辛德勒的名单》的投资,还是少了点。
也正因为如此,我理解了《南京!南京!》中雷人的城墙和那反复重复出现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