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二十万亩毛竹低产林改造建设项目(1)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8
毛竹低产林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1、垦复坡度在15°以下的采用全垦,15°以上采用带垦。
大年竹林在冬季垦复,小年竹林在夏、秋季进行。
垦复前先扫山、清除杂灌。
垦复深度大年浅、小年深;立竹周围浅、无竹空地深;沙土浅、壤土深。
一般深度为20cm-25cm。
垦复时尽量不伤鞭根、笋芽,清除林地内竹蔸、石头、树根、老竹鞭。
为防全垦引起水土流失,全垦时要做到山顶、山腰、山脚各保留10m-15m原生植物带,以利保持水土。
带垦宽度以25m-50m为宜,缓坡宜宽,陡坡宜窄。
2、护笋养竹做到不控鞭笋、护养冬笋、保护春笋、清除退笋。
为了提高竹林产量,每年都留笋养竹,使竹林每年都有一部分竹株换叶,一部分竹株孕笋,把“大小年”竹林变为“花年”竹林。
3、疏笋在出笋之前每2-3天疏笋一次,疏笋数量控制在竹笋数量的40%-60%重点疏去退笋、病虫笋、路中笋、浅竹笋、小笋、歪笋等。
4、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厩肥、堆肥、垃圾肥、绿肥、嫩草肥等2500kg-5000kg,或饼肥50kg-100kg,或塘(田)泥5000kg-10000kg。
如施用化肥,以氮、磷肥为主,每亩施尿素20kg-25kg,过磷酸钙4kg-5kg。
施肥时,迟效肥垦复前撒于竹林地,垦复时翻入土内。
速效肥及人粪尿等,结合中耕除草,撒施或沟施,每年2-3次。
如施用复合肥效果更好。
5、钩梢在风大、冰冻雪压严重的地方,对楠竹适当钩梢,可减少竹株风倒雪压,保持竹竿端直。
钩梢时间在10-12月,钩梢强度不超过竹冠总长度的1/3。
每株留足15-20盘枝。
6、狠抓竹林结构调整1)调整竹林林相。
改混交林为纯林或调整为优良组合。
因为,纯林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地上地下空间,高单位面积产量,混交优良组合比为85:15,混交主栽树种应以杨梅、枫树、山槐为主,点状分布以利抗风抗雪压,为更好的掌握因地制宜改变不合理混交结构,可采取“四砍四留”的方法:①山麓山谷土壤深肥,可改为纯林,山地上部山脊可保留混交;②近山交通方便可改为纯林,边远高山可保留混交;③经营水平高,有施肥条件的产竹区,可改为纯林,缺肥少劳的一般竹区可保留混交;④林相不齐,混交不合理,应砍去杂树,逐步改为纯林。
镇雄县竹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单位: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二○一九年六月项目实施单位: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项目承建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建单位负责人: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项目编制单位: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编制负责人:王焘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项目办主任参加编制人员:王焘(高级工程师)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项目办王剑(高级工程师)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项目办吴发秀(高级工程师)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项目办赵娟灵(助理工程师)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项目办撰稿:王焘制表:吴发秀审定:鲁斌(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为加快推进镇雄县产业扶贫进程,确保脱贫攻坚战略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夯实产业扶贫根基。
根据《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竹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精神,为彻底转变镇雄县竹产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现状,将竹产业建设成为镇雄县具有独特区域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大资源、大品牌、大市场”支柱型绿色生态产业。
根据《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竹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年度目标计划,决定从2019年开始,全面启动笋用竹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减轻竹农采笋成本和管护劳动力,促进林地增值增效和竹农增收致富。
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根据全县竹林资源面积、采笋道路和管护房建设技术标准,抽调项目办技术人员编制了《镇雄县竹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县竹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年度目标任务及技术方案,为我县竹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技术保障。
在编制方案的过程中,得到了相关乡镇党委、政府及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诚表感谢。
方案编制组2019年6月1 项目提要 (1)2 镇雄县竹产业建设情况 (1)3 镇雄县竹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 (4)4 竹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方案 (4)5 竹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区域及时间安排 (5)6 施工组织 (6)7 投资测算 (7)8 保障措施 (8)9 项目监测评价及档案管理 (9)10项目效益分析及利益链接机制 (10)1 项目提要1.1 项目名称:镇雄县竹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1.2 项目实施单位: 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1.3 项目实施负责人:王家银(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1.4 项目承建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1.5 承建单位负责人: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街道办主任)1.6 方案编制单位: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1.7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布局建设内容:包括采笋道路、管护房等基础设施内容。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毛竹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竹类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
由于一些原因,毛竹低产林的问题逐渐凸显,给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本文将主要探讨毛竹低产林形成的原因以及一些改造对策。
毛竹低产林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过度开采。
由于毛竹的经济价值,许多地区的竹林被频繁采伐,导致毛竹种群数量减少,竹林的生态功能破坏严重。
过度开采也会导致土壤贫瘠和水源的枯竭,从而降低竹林的生产力。
不合理的经营管理也是毛竹低产林形成的原因之一。
许多竹林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种植密度不合理,竹苗质量差,管理不善等问题,影响了毛竹的生长和发育。
毛竹低产林的经营者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管理竹林资源。
针对毛竹低产林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造对策:1. 实施合理的经营管理。
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是提高竹林产量的关键。
应根据竹林的地理和环境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如合理调整种植密度、改进施肥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以提高毛竹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2. 加强毛竹种苗质量管理。
种苗质量对毛竹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种苗质量的管理。
选择健康、壮实的种苗,加强繁殖技术研究,提高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
3. 推广科学的竹林造林技术。
采用科学的造林技术可以提高毛竹的生长和发育效率。
可以采用定植种、条带状深耕、间伐等技术手段,促进竹林的更新和恢复,提高竹林的产量和质量。
4. 加强毛竹低产林的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包括土壤修复、水土保持、生态调控等多方面的措施。
要加强对竹林土壤进行改良,保护水源,保障竹林的生态功能,为竹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毛竹低产林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造对策。
只有科学合理地管理竹林资源,加强种苗质量管理,推广科学的造林技术,并加强综合治理,才能提高毛竹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竹林的可持续发展。
竹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一、我区竹产业发展现状建阳全区现有竹林面积___万亩,其中。
毛竹林面积___万亩;小径竹面积___万亩。
竹蓄积量___万根,经过多年来开展竹业开发擂台赛等活动,建阳的竹产业发展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升。
一是竹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___年,全区竹业总产值___亿元,其中竹林经济产值___亿元,笋竹加工产值___亿元,竹业总产值比___年的___亿元,增长了三倍。
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截至___年,全区已开设竹山机耕路___多公里,使边远竹山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通过竹林垦复抚育、开设竹山机耕道,竹山引水灌溉,施肥及建设毛竹丰产高效基地等科学经营措施,竹林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竹林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全区竹资源培育基础更加夯实。
丰产竹林面积达___万亩。
三是竹林增收效果明显。
经过多年来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的不断推动,广大农户科技育竹,科学管理竹山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竹山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竹山经济的发展,竹山的年均效益不断增加,竹山平均每亩效益从___年的每亩不足___元发展到现在的___元/亩,效益好的可达___元/亩以上。
___年商品竹材产值___亿元,比___年的___亿元,增长了___倍,鲜笋产值___亿元,比___年的___万元,增长了___倍多。
四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建阳竹产业近年来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竹林结构不合理,出现了重砍轻管的现象,部分竹农使用化学除草剂,导致笋竹品质下降,科技育竹的水平仍有待提高。
二是上规模、有品牌、有影响力的笋竹龙头企业仍然较少,笋竹加工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品牌意识、规模意识等。
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竹文化、竹林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发展滞后。
四是上档次、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较少、产品竟争力不强,企业的生存能力较弱,加上成本上升、融资难等原因,部分企业出现减产、半停产甚至停产状态。
二、发展思路按照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目标,加快绿色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竹林的多种需求为出发点,以竹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建设一批丰产高效示范片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竹业),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品牌建设,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XX县二十万亩毛竹低产林改造建设项目
一、其实实施的必要性的可行性
1.必要性
铅山县是XX地区重点产竹大县,现有毛竹林面积48.8万亩,
立竹量4283万根,毛竹资源占全区1/3有余。县委、县政府根
据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立足县情,为加快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
制定了以毛竹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略,充分发挥本地毛竹资源优
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确保“山上再造”工程顺利实施。
“八五”期间以来,我县致力于毛竹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一
定成效(如亩均立竹数由原来88根增加到106根)。为进一步加
强我县毛竹资源发展速度,提高毛竹储量,增加效益已成为富县、
富乡、富民刻不容缓的事。在跨世纪之际,决定在我县主要产竹
区篁碧、天柱山、武夷山镇、黄岗山镇、英将、紫溪、港东、杨
林、稼轩、太源、陈坊、湖坊等12个乡(镇)建立20万亩毛竹丰
产林基地。实施时间从2002年8月开始,先后用三年时间,通
过人工改造达到丰产林基地标准。
2.可行性
气候适宜,基地建设区属中亚热带温湿性气候,年均气温
14.6℃—19.1℃,年降雨量2000mm左右,无霜期233天,日照
时间充足,雨量充沛,适用毛竹生长。
立地条件好,资源面积连片,便于科技推广和集约经营。山
场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肥力等级好,适宜建立毛竹丰产林
某地。
社会条件优越,基地区内劳力充足,人多田少,靠山吃山,
劳力投入有保障。而且该区内群众有很高的积极性并有丰富的经
营毛竹的经验,交通便利都利于毛竹资源的开发。
县竹地板厂、武夷山竹业XX等竹制品加工厂需消耗大量的
毛竹,为我县毛竹增值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基地建设经济指标和实施年限
1.经济指标
基地建设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通过人
工丰产林技术改造,某地内现在亩均106根增加到200根,平均
眉径由现在8.3cm增加到9.0cm,基地建成后,亩年均产值达600
元以上的丰产林标准。
2.实施年限
20万亩毛竹丰产林分三批实施,即2002年7万亩,2003
年7万亩,2004年6万亩。
基地建设单位、面积、实施年度表
单位:亩
单 位 现有毛 年度实施面积
竹面积 2002 2003 2004
合 计 367280 70000 70000 60000
篁 碧 24690 4700 4700 4000
天柱山 46810 9000 9000 8000
武夷山镇 60000 12000 12000 10000
黄岗山镇 32000 6000 6000 5000
英 将 44730 8000 8000 7300
紫 溪 10150 2000 2000 1600
港 东 27210 5000 5000 4400
杨 林 13230 2500 2500 2100
稼 轩 14640 2800 2800 2400
太 源 20760 4000 4000 3400
陈 坊 47130 9000 9000 7600
湖 坊 25930 5000 5000 4200
三、组织管理和主要技术措施
1.组织管理
(1)本项目主管单位为铅山县林业局,实施单位为篁碧、天
柱山、武夷山镇、黄岗山镇、英将、紫溪、杨林、稼轩、太源、
陈读、湖坊等12个乡(镇)。
(2)毛竹丰产林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林业副县长X新
华和县林业局副局长林道良(主持工作)、副局长聂新民三位同
志;技术负责人为林业局副局长聂新民、营林股股长李正去、副
股长费承松三位同志;施工负责人为各单位乡(镇)长;技术队伍
由县林业局和林业工作站成员组成。
(3)项目郊外筹集单位为铅山县林业局,由林业局统一争取
投资和贷款,然后转资和转贷,给承担实施项目任务的乡(镇)。
林业局与各乡(镇)采取租赁联营或其它的补偿贸易形式实行“共
同改造、共担风险、效益分析”的原则,确保基地建成出效。
2.主要技术措施
(1)劈山:即每年6-7月,全面清理林内的杂灌和杂草,伐
蔸要求不超过10cm,同时砍除细弱竹、畸形竹、病虫竹、为梢
竹等践次毛竹以提高林分质量。
(2)垦复:每隔两年全垦一次,时间在7-8月,要求坡度25
度以下的山场进行;松土深约15-20cm,挖除林地内的树桩、竹
蔸、老鞭,促进土壤改良,提高蓄水蓄肥能力。对坡度超过25
度的山场则采取带状垦复的方法进行。
(3)施肥:竹林施肥,最好以饼肥或猪、牛粪肥为主。每亩
施猪、牛粪肥约500-1000公斤,施有机肥应结合垦复,采用沟
施、穴施均可,施后即盖土。沟施深度25-30cm,每亩需尿素20
公斤为宜,磷肥50公斤。另外每年2-3月发芽期和7-8月妥笋
期,应分别施1-2次速效催芽肥和排芽肥即按氮:磷:钾为5:1:2
效果更好。
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林地上铺盖稻草、谷壳、锯末等覆盖物,
以提高林地内温湿度,促进发笋期提前和发笋量增多,从而达到
提高竹地经济效益。(覆盖时间宜在12月上、中旬,要求林内气
温低于30℃,否则及时拿走覆盖物)。
(4)合理疏笋伐竹,基地建设期间,以旺竹为主,严禁挖笋。
当立竹度达200根/亩左右,则保留发笋高峰期的笋留作母竹,
其它早期笋、后期笋以及过密笋都应挖去,每亩需均匀留母竹
40株,行竹采伐以调整林分年龄结构和疏密度为主,每年采伐
量需同留母竹保持平衡。采伐要求:砍小留大、砍老留新、砍密
留稀、砍病虫竹留健壮竹,形成林分一、二、三度竹均匀比例缘
木求鱼,使竹林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四、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1.资金概算
毛竹丰产林建设需经过劈山,垦复、施肥等过程,按现行物
价计算改造1亩竹林需投资2-00元,改造20万亩,则共需投资
4000万元。
每亩用工及投资概算表
合计 劈 山 垦 复 施 肥 投肥
金额
开设林道防火道 病虫
害防
治费
工日 金额 工
日
金额 工日 金额
200 2 30 4 60 1 15 65 25 5
说明:每个工日工资按15元计算
2.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一是中央财政支持1000万元,地方配套1000万元,
银行贷款1000万元。二是自筹资金1000万元,自筹资金主要靠
投工形式解决。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1)产出效益
根据毛竹林产出效益的特殊性,每年都实现可观经济效益,
现将前十年的产出效益(其中减去开始二年不能实现效益年)预
算如下:
①毛竹每年可新增30根/亩,按市场价8元/根计算;新增
产值=20万亩×30根/亩×8元/根×10年=4800万元
②春笋每年可产笋80斤/亩,按市场平均价0.25元/斤,计
算新增产值=20万亩×80万/亩×0.25元/斤=400万元。
③冬笋每年可新产笋10斤/亩,按市场平均价1元/斤,则
新增产值=20万亩×10斤/亩×1元/斤=200万元。
产出效益=①+②+③=5400万元
(2)成本支出
①劳力投入:每亩投工7个,每工时按15元计算,则折款
为20万亩×7日/亩×15元/日=2100万元。
②投肥支出:每亩施尿素20公斤,按2元×/公斤计算,施
放磷肥50公斤,按0.4元/公斤,而农家肥覆盖物共折5元/亩,
投影折款为:
20万元×(20公斤/2亩×2元/公斤+50公斤/亩×0.4元/
公斤+5元/亩)=1300万元
③新增毛竹采运工资
按10根/亩且每根2元工资计算,则总采运工资为20万亩
×10根/亩×2元/根=400万元。
④新增春笋挖、运工资
按每亩40斤,每斤0.2元计算,工资总计160万元。
⑤新增冬笋挖、运工资
按每亩10斤,每斤1.5元计算,工资总计300万元。
⑥贷款利息
1000万元银行贷款,8.01%年利计算,则年利息
=1000×8.01%=81万元
成本支出=①+②+③+④+⑤+⑥=4341万元
(3)净利润
年净利润=Σ产出-Σ支出
=5400万元-4341万元
=1059万元
(4)投资收益率=净利润/投资总额×100%
=1059万元/4000万元×100%
=26.5%
(5)投资回收期=投资总额/净利润
=4000万元/1059万元=3.8年
即投资回收期为4年。
2.社会效益
按每工日15元计算,每年总共可安置劳力数为20万亩×9
工/亩+(毛竹采运+春笋挖运+冬笋挖运)÷15元/亩=263万个。
则按每人每年工作日为350天计算,则可长期安置劳动人数
7.5万人,且人均年收入5440元。
3.生态效益
建立20万亩速生毛竹丰产林基地,不但经济效益显著,林
农收入稳定;而且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尤其是对当
前日趋恶劣的自然灾害有一定积极作用。
总之,毛竹丰产林基地一旦建成,不仅能为我县带来可观的
经济效益,更能带来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该
项目是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