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黄坚文(广西藤县国有共青林场,广西 梧州 543315)摘 要:八角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
藤县古龙八角以产量高、种植历史悠久、品质较佳等特点而闻名。
然而,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山区群众对八角产业精细化管理并不重视,仍然以粗放经营为主,导致八角林木呈现明显的衰退、老化趋势,甚至连续多年均出现低产、劣质的情况。
文章就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八角;地产林;病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20)08-0044-01——————————————作者简介: 黄坚文(1975—),男,广西藤县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技术生产。
1 八角低产的主要原因1.1 养分不足不同年份八角的收购价格也不同,波动大,如此会导致有些种植户信心不坚定,价格好时稍加管理,不好时放任不理。
当前,大多数八角林均未开展精耕细作管护,存在未施肥料、未修剪、未抚育等现象,导致土壤养分难以及时补充,对八角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最终导致八角林出现大量落叶、结果率低、树势衰退等问题,甚至还有可能枯死。
1.2 密度过大多年不管理的八角林,特别是中龄林,树冠逐年扩大,造成过密,导致整个八角林内出现较差的透光与通风情况,必然会对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对花芽的萌发与形成带来阻碍。
再加上林木群体之间会共同竞争“养分”与“空间”,导致自然整枝、偏冠的情况日趋严重,还会滋生各种病虫害,造成树势逐步变弱,最终使得结果枝的比例大幅度降低,减产情况严重。
1.3 病虫害八角的病虫害与其环境有密切相关性。
蚜虫、螨虫、介壳虫会排泄大量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会让八角林发生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导致出现落花落果、植株衰退的现象;八角尺蠖、八角金龟虫(金龟子)会对八角的嫩梢、嫩芽、叶片等处进行取食,造成整枝梢或整株甚至一大片变成光秃秃的现象;八角在花期受到金龟子、蓟马危害的时候,八角花蕊就会受到破坏,进而导致八角出现落花落果、花而不实的现象;若八角受到木蠢蛾幼虫危害,八角林的枝条、树干就会出现大量虫道粪,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枝条整体性枯死。
农 技 推 广2021年第15期新农民浅谈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叶秀顷(昭平县大脑山林场,广西 贺州 546899)摘要:经济林中,八角属于特殊的一种,不只是调味品,同时也是重要的医药原料,在工业化学中也有着较多的运用。
我国八角形经济林主要是分布在广西,是当地重要的支柱型产业。
最近几年,八角林的种植面积明显扩大,但是低产的问题给林农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如果这一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挫伤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以,农户低落的心理是限制八角林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本文分析了八角地产林改造技术,希望能够为提升八角林的产量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0 引言我国的经济林中,八角属于特殊的经济林,不只是调味还是医药原料,八角林在我国的林业种植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提升其产量和品质,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农户的收入水平,对此,有关部门需要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其产量,更好的推动八角林的健康发展。
1 八角林低产的原因分析1.1 管理存在有不足我国很多地区的八角林个都是开放的经营模式,甚至还有一些地区的八角林是处于半野生的状态。
和果树相比,农户主要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果实的收获上。
管理上不够科学和规范。
在管理时,没有做好种植后的管护是较为普遍的问题,果实产量较低是必然存在的,一些八角林种植密度大,一些施肥不及时,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八角林的产量。
1.2 养分不足八角林的果树在生长过程中,会从枝干汲取大量的营养,伴随着果实的收获,土壤中包括氮、磷和钾元素都明显减少,微量元素大幅流失,八角树生长过程中,养分明显减少。
随着其栽培范围扩大,种植数量增加,在土壤中施肥不合理和过量施肥的情况长期存在,不能在第一时间补充土壤养分,极大的限制了林木的健康生长。
1.3 密度大八角林属于结果树,在其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中都需要有着足够的阳光和充足的营养。
处于丰水期的八角林,密度比较大,通风效果差、光合作用差等问题长期存在,使得其开花和结果的品质大打折扣。
八角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
为了提高八角的产量和质量,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八角的种植管理。
一、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1. 土壤改良八角生长对土壤要求较高,因此土壤的改良是八角低产林改造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通过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信息,然后根据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措施。
通常可以采取施加有机肥、石灰等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2. 优良品种选育选择高产、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是提高八角产量的关键。
通过品种间的对比试验和筛选,选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八角品种,为八角的高产提供了保障。
3. 合理密植对于已有的八角林地,可以通过合理的密植来提高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的八角数量,从而提高总产量。
但密植过度也会导致八角树冠间的竞争加剧,影响八角的生长,因此在密植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平衡。
4. 合理施肥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八角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八角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种类和比例进行施肥,可以有效地提高八角的养分供应,促进其生长发育。
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1. 病害防治八角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根病等。
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关键在于加强病害的监测和防治。
及时发现病害的症状,采取化学防治或选择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2. 虫害防治八角常见的虫害包括八角树蛾、八角刺蛾等。
虫害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八角的生长和产量,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如引入天敌昆虫、使用微生物杀虫剂等,进行虫害防治工作。
3. 生长调控合理的生长调控也是八角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
通过修剪、疏果、摘芽等措施,调整八角树的生长状况,增强八角树的自身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八角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摘要分析了八角林低产的原因,并从选用优良品种、调整及改造低产林、防止秋果落果、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改造技术,以期为八角的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八角林;低产原因;改造技术八角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珍贵经济树种,原产于广西左江和右江流域海拔200~500 m的热带雨林中。
广西享有八角之乡的美称,八角栽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85%以上。
在成均镇,八角是山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八角产量,对提高群众收入、改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八角林低产原因一是品种混杂,良莠不齐。
目前的八角林基本上采用实生苗营造,种子大多没有经过选择,品种混杂,良莠不齐,果实品质差,效益低。
二是管理粗放。
大部分八角林管理粗放,广种薄收现象十分突出。
特别是2001—2007年八角价格低迷,很多地方在八角的生长过程中不除草,不施肥,时间一长,幼林苗木因缺乏养分,被杂草覆盖,致使苗木枯死,成林则因缺养分,树势脆弱,落花落果严重。
三是忽视病虫害防治。
八角的常见病虫害有八角炭疽病、八角尺蠖、八角吊丝虫等。
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 改造技术2.1 选用优良品种据试验表明,八角良种嫁接苗表现速生、矮化、早实等优良特性,产量明显高于实生苗。
如广西防城县用嫁接苗造林,种后1年开花结果的植株占2.53%,2年开花结果的占12.50%,3年开花结果的达88.33%。
2.2 调整及改造低产林一是密林疏伐。
对于种得过密的八角林,必须合理疏伐,疏伐的原则为去劣留优,去小留大。
株行距尽可能保持在5 m×5 m,保留300~375株/hm2为宜,以利八角林通风透光,增大接受光能的空间,减少病虫害发生。
二是修枝复壮。
对营养不良、过早老化的八角树,可通过人工截干萌芽更新或修枝复壮。
同时对冠内的病虫枝、干枯枝、细弱枝、徒长枝全部清除,重新培养一个良好的树冠。
三是开沟保土。
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八角林要保留草带,进行梯级垦复抚育,开设排洪、分洪沟。
八角从种属科目上看属于香料树种,同时其也具有生态功能,能绿化环境,改善生态。
此外,八角的果实还能做成药物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八角的种植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分布在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
八角树主要生于亚热带湿暖山谷中。
种植在山区的八角,由于缺乏科学化的生产管理低产问题比较明显,不能充分体现八角的经济价值。
1.八角低产林的生长环境八角在不同地区的生长环境存在差异,就熟悉的广西八角生长区域而言,八角种植区主要在丘陵山地,因为广西的地势以丘陵山地为主。
种植的土壤为红壤、黄红壤,山地海拔大于500米,坡度大于三十度,年降水量、气候温度等都十分适合八角的生长。
尽管外界环境因素适合八角的生长,但八角在实际的生长过程由于种植密度、土壤肥力、生长年限等因素出现单株产量不稳定、病虫害严重等。
因此,研究影响八角生长因子,从源头上探索八角林低产的原因,对提升八角的产值,发展山区经济有重要的意义。
2.八角林出现低产的原因2.1培育的八角品种不纯正八角林出现低产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品种不纯正,多品种混杂。
培育的目的品种不是最优良的品种,而是存在多品种混杂,生长参差不齐,单株产量差距大。
具体来看,混杂的树种主要表现在形状、大小不一,八角果实质量差,或不开花挂果、容易落花落果等,影响着八角的产量。
2.2病虫害防治力度不够病虫害防治力度不够也是八角低产的重要原因。
八角林的生长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较大,八角金花虫是八角的主要病虫害,八角金花虫又被称为是八角叶甲。
通过蚕食叶子、树芽以及树梢等破坏八角的生长。
随后进入八角花蕊中,影响八角的果实,让八角结出劣质果实,或直接不结果。
此外,介壳虫与蚜虫也会危害八角的生长,出现爆烟病;木蠢蛾的幼虫能破坏八角的树枝,先破坏八角树皮,然后毁坏树干。
2.3种植密度不合理八角的单产与与种植密度息息相关,八角种植密度超过750株/公顷,进入盛产期后,八角树种对水肥的竞争直接影响林地小气候,下层叶片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光合作用小,花芽的萌发受到阻碍,保不住果实;八角种植密度过稀,低于450株/公顷,进入盛产期后,亩产量低,经济价值同样不高。
八角低产林应如何种植改造低产林种植改造的目的就是采取综合营林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改造林分环境,恢复树势,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八角单株产量,延缓八角树进入衰老期。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八角低产林的种植改造方法。
八角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八角低产林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有遗传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管理因素和病虫害等等,有的是人为无法改变的,如遗传和气候不宜造成的低产,土壤、管理、病虫等因素造成的低产林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改造过来,所以在果用林造林时首先要选好种,其次就是要选八角最适生态区和适宜区。
八角低产林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①管理粗放,林地杂灌草丛生由于在营造八角林时比较粗放,八角种植后任其生长,处于半野生状态,不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和修剪,至使林下土壤板结、缺肥、杂灌草丛生,八角根系得不到良好的生长环境,加上杂灌草与之争夺养分,造成土壤养分更加缺乏,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八角生长和结实。
②林分密度过大,林木生长的营养面积不足,自然整枝严重。
八角产区群众传统种植八角每亩均100-150株左右,株行距为2×3米,造成林分密度过大,会形成林木群体之间对空间和养分的激烈竞争,产生偏冠、自然整枝等不良现象,会大大降低结果枝的比例,大量消耗营养、降低八角产量和质量。
过密的林分,由于林内光照不足,郁密潮湿,极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有些造林保存率低,林中空地多,降低土地利用率,林相不整齐,林间日照强烈,风速大,不能发挥群体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林木没有静风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同样达不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③病虫害危害较严重。
各种病虫害对八角生长均有一定的危害和影响,有的能致八角树死亡,八角树发生病虫害后,树势减弱,产量降低直至不结实,甚至死亡。
各种病虫害对八角的危害状况见后面章节。
④八角树营养不良,造成林木生长不良,大小年明显。
八角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是靠土壤自身肥力供给,由于八角寿命较长并且进入盛果期后长年花果不离枝,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而土壤肥力的形成是靠土壤在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养分,这个过程相当缓慢,要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八角林低产的成因及改造措施作者:吴雄光来源:《乡村科技》2019年第19期[摘要] 八角果为著名的调味香料,也可供药用。
果皮、种子、叶都含芳香油,是制造化妆品、甜香酒、啤酒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市场需求旺盛。
但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当下我国存在很多低产八角林。
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八角,分析八角林低产的成因,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造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八角林;低产成因;改造措施[中图分类号] S57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19-83-2八角用途广泛,市场需求旺盛,通过大面积种植八角林,有助于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然而,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当下我国存在很多低产八角林,严重影响八角林经济效益的提升。
因此,有必要对八角林低产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造措施,这对于提高低产八角林产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八角概述八角又称为八角茴香、大茴香、唛角,属乔木木兰科,成熟的八角树高10~15 m,整个树冠呈塔形或圆锥形,树皮呈灰色,枝条较为密集。
正糙果通常6—9月开花,次年9—10月成熟;春糙果也是6—9月开花,但次年3—4月成熟。
八角是一种典型的调味香料,属于南亚热带树种,比较适合在冬暖夏凉的地区种植。
对于种植土壤的要求,其比较适合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湿润的沙质土壤中进行种植。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温和气候,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八角种植。
然而,从当下八角种植现状来看,部分区域依然存在八角林低产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八角林低产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造措施。
2 八角林低产的原因2.1 八角品种鱼龙混杂,选种不够科学合理当下在培育八角林时,很多农户都采用实生苗造林方式。
与此同时,还存在八角品种良莠不齐问题,加之实际育苗往往采用个体育苗方式,致使八角种苗市场鱼龙混杂,对八角林产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八角是我国重要的香料树种和生态树种,八角果实是香料、饮料和医药的重要原料[1]。
广西为全国八角第一产区[2],八角资源分布广泛,但受市场波动影响,山区群众不重视对八角产业的种植管理,多以粗放经营为主,缺乏科技和资金投入,管理跟不上,致使八角林木逐年老化、衰退,八角产量不稳定,有时连年低产、低质。
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自1955年建场以来就开始种植八角,2000年建成全国最大八角基因库,有多年的八角种植技术经验,特别是在八角低产林改造、提高八角产量上做了大量工作,2016年派阳山林场八角种植示范基地获“广西农业八角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现将近年来林场八角低产林改造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经验总结如下,以期为八角低产林分改造促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1嫁接嫁接为八角高产栽培和低产改造关键技术之一。
嫁接包括幼树嫁接和换冠嫁接。
幼树嫁接适用于新建八角园,换冠嫁接适用于八角老树或品种不良的八角林分改造。
1.1穗条选择在八角基因库或者八角优良林分中选取果大、果形完整、丰产稳产的成年八角树,采摘树冠中部以上枝条粗壮、萌眼饱满、无病虫害的外围1年老熟枝条作为接穗。
接穗采摘下来后放在阴凉的地方用湿毛巾包扎保存,保存时间不得超过5d 。
1.2砧木选择与处理砧木选择无病虫害、长势良好的双株1兜或者在1.0m 以下有较大侧枝的八角老树,用油锯在八角老树主干1.0m 处锯断,要保持锯面平整光滑,树皮不得破裂。
锯断后要及时嫁接,时间不得超过12h ,防止主干脱水。
1.3嫁接最适嫁接时间为每年的1—3月,采用拉皮切接法进行嫁接,截取4~7cm 穗条,从穗条最下一个预留芽的0.5cm 处的背面,削1个长2~5cm 的平滑切面,深及木质部,再把切口背面的末端削成约30°的小斜面。
将砧木在通直无节疤处锯断,再用刀削平伤口。
然后在砧木上划割处与接穗伤口大小相等的树皮,长度约5cm ,露出木质部和形成层。
砧木上的切口数量可视砧木粗细而定,中等砧木可切2个,较大的砧木可切3~4个或4个以上。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1期八角林低产的原因及改造措施蒙书典(乐业县新化镇林业站,广西乐业533204)摘要科学改造和有效管理八角低产林能够提高八角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广西地区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本文在调研新化镇八角生产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八角低产的原因,提出了八角低产林改造措施,以期为提高八角林的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八角;低产林;原因;改造措施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21)11-0134-02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1.11.058新化镇坐落在广西西北部,是“世界天坑之都”乐业县的东大门。
新化镇共有14个村315个自然屯,总人口2.5万人,人少地多,土壤肥沃、疏松、湿润,气候适宜,海拔为600~800m,适宜发展八角种植。
从20世纪90年代初始,新化镇党委、政府以发展经济为抓手,将八角种植作为促农增收的主要项目,大力发动群众在山上种植大红八角,种植面积覆盖全镇14个村。
尤其是那社村、那伟村、林立村、中合村等4个村,八角发展规模较大。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八角已挂果面积为3466.67hm2,但由于前几年八角价格低、效益差,群众管理水平低,任其自然生长,病虫害危害严重,树势早衰、产量低。
盛产的八角产量为挂果10kg/株左右,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八角挂果2~3kg/株,甚至有的果树绝收,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经济收入,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01八角低产的原因1.1种植密度过大部分群众认为株数越多,产量就越高。
八角种植株行距为3mx3m,种植密度1200~1300株/hm20种植过密八角群体之间对空间和养分竞争大出现自然整枝、树梢生长不良等现象。
此外,八角种植过密也会使林内光照不足,通风透光条件差,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进而降低八角的产量和质量01.2栽培技术不科学以前种植八角都是采用实生苗造林,种植时部分群众只是简单挖一深20cm左右的坑后立即栽苗,造成幼苗栽植过浅,根系扩展不足,影响树冠的生长0作者简介蒙书典(1978—),男,广西乐业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我国每年八角的产量占全世界75%以上,其中主要原产地来自广西,广西藤县一直是八角的重要生产基地,该县八角因为色泽亮、香味浓郁,连续多年被誉为“中国八角之乡”,但是藤县在十几年前因为管理不规范,出现严重减产的现象,同时八角的收购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受到相当大的影响,科研人员紧抓八角低产林的改造技术,并一直致力于八角的病虫防害工作,有效提高了藤县八角的产量,并促进了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八角林处于低产的主要原因1、管理不规范因为我国大部分种植八角林地区采取的管理方式是粗放型管理,所以基本上都是半野生的状态。
大部分农民过于重视采收而疏于管理,并没有采取科学管理,例如,很多农户在种植完八角以后,一直采取的是放任不管的状态,任由八角肆意生长,种植完以后没有及时地投产,极个别农户种植完将近10年以后才会投产,在这期间八角林因为生长密度太过密集、没有及时地施肥,必然会影响八角的产量。
因为一直采用上述的管理方式,所以八角的收购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
而且农户并没有重视八角林的精细耕种,导致八角林处于种地面积广,八角树常年花果挂枝,其养分被大量消耗,土壤中的氮、钾等微量元素被落叶以及果实所带走,土壤养分流失严重。
部分八角林因为疏于管理出现杂草丛生、日照不足,所以林木有枯黄甚至枯死的情况。
2、品种混种八角的品种较多,农户在种植期间没有对品种进行有效区分,出现品种混种的情况。
多种八角树混种,容易出现产量不稳、植株变异、种植时间长、产量低等多种异常现象。
科研人员建议种植的良种嫁接苗和无性系繁殖苗优良树苗,农户没有及时有效区分,导致几种品种混种,出现得不偿失的情况。
3、采摘不规范大部分八角林的成熟时间应该是在每年的霜降时分,但由于大部分农户抵不住收购价格的诱惑,在每年的7-8月份就摘取并未成熟的八角。
未完全成熟的八角在晾晒以后容易出现产量低的情况,同时其质量也受到影响,因此就会出现八角产量低、收购价格低等恶性循环的现象。
更新改造更新改造是及时采伐现有低产低效乔木林,重新营造速生丰产商品林和高产高效生态林,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
1、改造对象:原则上仅对立地条件较好的商品林进行更新改造,重点是郁闭度0.3以下,龄组为中龄林以上的低产低效林;或龄组达到近、成、过熟林,但亩均蓄积量3立方米以下的低产低效林。
2、更新方法:根据小班林分情况,可对小班进行全面改造,也可采用带状改造、块状改造等方法,通过2年以上的时间,逐步更替。
块状改造法:块状自行规定,随地形布局,及时更新,待幼树生长稳定后,再改造剩余林分。
坡度小于等于5度,皆伐面积限度为小于等于450亩;坡度为6至15度,皆伐面积限度为小于等于300亩;坡度为16至25度,皆伐面积限度为小于等于150亩;坡度为26至35度,皆伐面积限度为小于等于45亩;坡度大于35度,不采伐。
带状改造法: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林分,应斜等高线设置采伐带,带宽度不得超过林分平均高的2倍,间隔距离不得小于采伐带宽度。
及时更新,待幼树生长稳定后,再改造剩余林分。
3、整地与栽植:低产低效林采伐后,及时清理林地内杂灌。
根据栽植树种合理确定造林密度,原则上不得低于110株(株行距:2米×2米),穴规格60厘米×60厘米×40厘米。
对立地条件较差小班,应大穴造林,施足基肥造林,避免形成新的低产低效林。
结合防火林带建设,在山顶或山脚营造10米以上宽度的防火林带,栽植树种以木荷为主。
4、造林树种选择:根据经营方向,本着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确定,主要选用乡土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造林树种主要有杉木、湿地松、木荷、桤木、香樟、楠木类、槠类、栲类等,要求生态林小班阔叶树比例30%以上;商品林小班阔叶树比例20%以上。
5、抚育管护:加强造林后3年的抚育管理,对缺死苗及时补植,确保造林保存率达到85%以上。
成林后,根据林分培育目标和生长需求,科学开展间伐抚育,严禁砍大留小、伐优留劣或开天窗。
广西凤山县八角产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林业产业,为林农增收致富、有效利用林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截至2022年底,凤山县八角种植面积达到1.47万hm 2[1]。
但随着经营时间延长、林农粗放经营,凤山县部分八角林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已经成为阻碍凤山县八角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促进凤山县八角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八角低产林成因1.1除草松土不当八角幼林期和盛果期都需要林农进行精耕细作,以科学的抚育管理保持树木健壮生长,尽量延长盛果期,从而提高八角的产量和品质。
但凤山县部分八角林长期缺乏抚育,处于半野生状态。
1)部分八角林地由于除草不及时、不全面,杂草、灌木丛生,影响八角对水分、养分、光照的利用,攀援性的藤萝等植物还会缠绕八角树,甚至覆盖八角树冠,严重影响八角的光合作用,导致树势衰弱、产量下降。
2)部分八角林由于松土垦复次数过少,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降低,既不利于八角根系的生长,又会影响八角对养分的吸收,进而导致八角产量下降,形成低产林。
1.2修枝间伐不当1)林分密度过大。
凤山县发展八角产业初期,未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设置造林密度,导致八角初植密度过大,加之后期间伐抚育不及时,八角进入盛果期后得不到充足的生长空间,株间竞争、挤压十分严重,对生长空间和养分的竞争长期处于不良状态,且易造成病虫害快速扩散,使林分在进入盛果期后短时间内成为低产林。
2)林分修枝整形工作不规范,造成八角树枝条自然延伸、交叉、遮蔽,极大地降低了林分的通风透光性,使八角树难以获得充足的光照。
八角枝条过多过密,树冠挤压严重,还会造成偏冠现象、结果枝发育不良,不利于八角产量的提升。
1.3病虫害防治不当1)受抚育管理粗放的影响,八角林杂草丛生、枯枝落叶数量多,给病原菌和害虫创造了有利的生活环境。
病害多发、危害严重,降低了八角林的生产能力。
浅谈高峰林场八角成林低产林移植改造措施摘要:八角是广西大宗图特产,是广西山区重要经济林树种。
但由于八角品种资源丰富、造林地选择不妥、管理粗放、隐蔽度过密等原因造成了八角林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
因此,对八角林低产林改造成了林场当务之急,如何改造八角低产林,是林场决策层需要认真研究得重要课题之一。
实践已证明,八角树移植成本低,成林快,见效快,特别是八角树四季常绿,叶片茂盛,寿命很长,须根发达,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效果好,是一种很好的生态树种,因此,随着城镇建设的加快,八角树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园林绿化中,为引导改造八角低产提供一条新的路子,为林场创造财富看到了希望。
关键词:高峰林场八角成林低产林移植改造措施1、低产林的基本情况1.1用于此次移植改造的八角低产成林分布于桃源分场,林相主要表现为栽种的八角密度大,使其树林内通风透气性能较低;栽种的树苗表现出长势不良,有的树苗枝叶枯黄,甚至具有严重的落花落果现象;很多八角树有煤烟病、角炭疽病、拟木蠹蛾等,都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防御,造成植株的枯死;单一的植株相差很大,抗病能力不一致,造成每植株的产量缺乏稳产性。
2、移植改造措施2.1移植前管理方式2.1.1为了保证移植大树提早发挥绿化效果,以达到预期成活的效果。
对移植的苗木统一管理,但一次掘苗伤根很多,消耗水分、养分,为保持根部与地上部分水分代谢平衡,统一提前一年断根缩坨,缩坨大小定为苗木胸径的7-10倍,以苗木树干为中心,按规定之直径尺寸在地上划出圆圈,在圈外50cm左右的操作沟至规定深度,遇到细根则切断,粗根用收据环状锯断,断根后加强管理,促使新根发生,然后埋严根部发生并立支架,以防风吹倾倒。
2.1.2移植前修剪在上山造林前一个星期左右,需对选好的苗木做一个最重要的步骤要除去一部份枝叶,减少水分蒸腾作用,延长植物在移植过程中的寿命。
提高其成活率,去除枝叶多少程度要根据植株的根部损伤程度来决定,损伤得越严重,枝叶就相应去得越多,反之则保留枝叶就多。
八角林低产的成因及改造对策作者:陈宁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 S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15-01前言:八角属八角茴香科常绿乔木,又称八角茴香、大茴香、大料、喷八角,是我区特有的一种主要珍贵经济来源树种之一,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需求将不断增加。
但是随着大面积连片的种植及不适当、不科学的管护措施,很多成林面积产量仍然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同时存在适龄树结果少、大小年差异大,果实品质欠佳,病虫害发生越来越频繁等问题,大大影响八角经济效益的发挥和八角生产的发展。
根据多年的调查观察和实践,笔者认为,造成八角低产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品种混杂,良莠不齐我区现有八角林基本是采用实生苗造林,且种子品质混杂,良莠不齐,兼之多为个体育苗,使种苗更加鱼目混珠,导致八角成林后亩产量不高不稳,大小年明显,果品差。
2 盲目种植有的农户不考虑八角生长的地理、气候等条件,随意种植,种出的树打果的产量、质量差,甚至不打果;再有,由于种植的山场已大部分承包,分片经营,彼此争地,造成植株不规范,林内植株密度过大,林区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差,光合作用少,花芽的形成和发育受阻,病虫害也容易滋生。
3 管理粗放,养分不足八角树是一种终年花果不离枝的特殊樹种,树体的养分消耗比较多;每年采收果实和落叶会带土壤中大量的N、P、K和微量元素,从而使土壤养分越来越少,兼之不施肥或施下的肥料品种和施肥时期、肥料搭配、施肥方法不当,土壤肥力得不到及时补充,养分供应不足,导致八角树势衰弱,开花结果受影响。
4 病虫害危害严重由于大部分的八角现在都是分片经营的多,包括林场在内的都在搞承包,缺乏对病虫害的调查与监测,以致对病虫害的防治不及时或者不统一,甚至未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再加上分片经营后,缺少统一规划,大面积连片种植,易生大灾,也破坏了其它昆虫天敌的生活环境,从而使虫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而成灾。
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
摘要分析了八角低产的原因,并采取清除杂灌、密林疏伐、修枝整形、垦复、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相结合的技术进行改造,提高了八角低产林的产量,增加了林农经济收入,以为八角的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八角;低产原因;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184-01
广西八角栽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85%以上,占世界70%以上,对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乐业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1 100~1 500 mm,相对湿度83%,年平均气温在16.3 ℃左右。
乐业县八角种植历史悠久,是广西八角的主产区之一,现有八角种植面积8 266.67 hm2。
由于栽培和管理技术低下,八角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
为了提高了八角低产林的产量,增加林农经济收入,必须对八角低产林进行科学改造。
1 八角低产的原因
1.1 养分不足
八角终年果不离枝,要消耗大量的养分;而土壤中的大量元素(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随着果实采收及落叶大量流失,可供八角生长需要的养分越来越少。
乐业县八角栽植管理粗放,广种薄收,造成林地不施肥或施肥技术不当,无法及时补充土壤养分,影响了
八角生长、开花、结实[1]。
1.2 密度过大
植株密度过大,会使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差,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阻碍花芽的形成和萌发。
加上林木群体之间对空间和养分的竞争,生产偏冠和自然整枝现象严重,分枝高,枝层距大,树势弱,结果枝比例减少[1]。
1.3 病虫危害
八角金花虫(即八角叶甲)、八角尺蠖取食叶片、嫩芽、嫩梢,虫花蓟马专门侵入八角花蕊引起落花落果;介壳虫及蚜虫为害八角时,排出大量蜜露,使八角发生爆烟病引起落花落果;木蠢蛾幼虫开始取食树皮,后钻入树干或枝条成虫道,受害植株或枝条枯死[2]。
2 改造技术
2.1 清除杂灌
八角林内杂草、灌木要及时清理,避免与八角争肥、争光,要将灌木用刀砍掉,杂草可用除草剂喷杀或挖除。
2.2 密林疏伐
对过密的林分(郁闭度0.7以上)进行适当疏伐,根据去劣留优、去弱留强、去密留稀的原则,最终保留450~600株/hm2,成林植株树冠间隔以1.0~1.5 m为宜,以改善林分营养环境,增强树势,抑制病虫滋生[3]。
2.3 修枝整形
剪除老、弱、病、残枝和徒长枝、交叉枝、枯枝及秃枝,以壮大树势,促发新枝,使枝条均匀分布成圆柱形或圆锥形,增加树冠面积和受光度,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开花坐果率[1]。
2.4 适当垦复
坡度小于25°的林地可采用全垦,以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保肥保水能力,促使新根萌发。
坡度大于25°的林地可带垦,创造条件挖成反梯田,或在八角树上方沿水平线挖竹节沟,以截住地表径流,增加林地土壤湿度,有利于肥料的溶化吸收及枯草落叶的腐化分解[4]。
2.5 合理施肥
建议施用广西林科院研究的八角专用肥,施肥量为750~900 kg/hm2。
也可自己配制,配方是:以100 kg产量计算,配比化肥84.75 kg(其中尿素26.8 kg、过磷酸钙49.6 kg、氮化钾或硝酸钾8.1 kg,硼砂0.25 kg)、有机肥15 kg,即粉碎的桐麸或茶麸肥15 kg,将化肥和有机肥充分拌匀即可。
2.5.1 施肥量。
每株施用4 kg左右,视树势大小适当增减。
2.5.2 施肥时间。
一年2次,第1次在10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施入,此次施肥有两大作用:一是攻春梢。
春梢老熟后成为秋季的结果枝,所以抽生一定数量的健壮新梢,是次年丰收、连年稳产的保证,并且健壮的枝梢亦有一定的防虫防病作用。
二是保果、壮
果。
防止春季大量生理落果,促进幼果生长壮大。
第2次在5—7
月施入,催花、保花、保果。
2.5.3 施肥原则。
果多、花多、树大多施,树小少施。
要保证八角连年丰产稳产,必须根据八角树体的生长规律,施用合适当地使用的营养诊断配方肥料,供应充足的养分,以促使其枝梢、花、果的生长。
2.5.4 施肥方法。
在树冠投影上方开长1.0~1.5 m、深20 cm 的弧状沟,将肥料均匀撒入,回碎土踩实,拾净草根。
2.6 病虫害防治
一旦发现病虫害立即防治。
八角金花虫、八角尺蠖用2.5%溴氰菊酯乳油400倍液喷杀;木蠢蛾用铁丝刺入虫道杀死幼虫或蛹,或用棉球蘸40%磷化乐果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倍液,塞入虫孔内,或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虫孔内,再用黄泥封口,毒杀幼虫[1];煤烟病:以防治蚜虫及介壳虫为主,于4—5月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杀,或用内吸性杀虫剂在树干茎部打孔防治;中华蓟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于八角开花和幼果期喷洒花、叶,将起到保花保果作用,每15 d喷1次,连续2~3次,能提高成果率。
3 参考文献
[1] 韦林.八角低产林的成因及解决措施[j].广西林业,2001(5):17.
[2] 黄卓民.八角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 刘永华.八角种植与加工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4] 林海志.八角高产稳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