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7
一、背景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并对其进行了分级。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震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
二、分级原则1. 根据地震灾害的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2. 以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为主要指标,结合地震震级、发生地区、震源深度等因素,对地震灾害进行分级。
3. 确保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
三、分级标准1.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1)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2)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 重大地震灾害(1)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2)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 较大地震灾害(1)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2)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 一般地震灾害(1)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轻微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2)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3.0级以上、4.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四、应急响应措施1.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抗震救灾工作,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全力开展救援、救助、恢复重建等工作。
2. 重大地震灾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抗震救灾工作,市、县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全力开展救援、救助、恢复重建等工作。
地震、滑波、泥石流等八种自然灾害,分布、成因、措施、危害一、泥石流定义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三、形成的原因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四、我国泥石流分布的特点1、我国泥石流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尤其在地形条件上表现较为明显。
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和盆地之间的接触带上,此外青藏高原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也是泥石流集中分布地。
在两个地带中,泥石流又多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入阶段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
这也是我国泥石流发生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在每一个大型构造带中,高频率的泥石流的发生多集中在混合花岗石、片麻岩、片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页岩、泥灰岩、泥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2、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有关。
高频率的泥石流往往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局部暴雨强度大、较软湿、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西藏等地,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五、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有许多种,生物措施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效果好。
生态环境恶化,坡面植被覆盖率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经常会造成水土流失。
而许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就是水土流失恶性发展的直接结果。
由此可见,崩塌、滑坡、泥石流与水土流失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生物措施。
重大事件分级标准
重大事件的分级标准通常根据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重大事件分级标准:
1. 一级事件:一级重大事件通常指对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其严重危害的事件,具有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后果。
例如,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台风等)、重大事故(如特大交通事故、重大工业事故等)等。
2. 二级事件:二级重大事件通常指对地区性安全、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具有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后果。
例如,一般自然灾害(如暴雨、暴雪、干旱等)、一般事故(如一般交通事故、一般工业事故等)等。
3. 三级事件:三级重大事件通常指对局部安全、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一定危害的事件,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和后果。
例如,一般突发事件(如一般火灾、一般爆炸等)等。
这些分级标准通常由国家相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事件的特点制定,以便对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和应对。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分级标准,因此在具体情况下需要根据当地的相关规定进行划分。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干旱、滑坡、泥石流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城市内涝、次生灾害等。
三、应急响应分级根据灾害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四级应急响应的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Ⅰ级(特别重大):预计灾害影响范围超过2个省份,或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Ⅱ级(重大):预计灾害影响范围超过1个省份,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Ⅲ级(较大):预计灾害影响范围在1个省份内,或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Ⅳ级(一般):预计灾害影响范围较小,或造成一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应急响应职责(一)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1.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灾害应急工作。
2.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3.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自然灾害应急工作中的相关领域工作。
(二)应急指挥部职责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自然灾害应急工作。
2.制定和实施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及时向上一级应急指挥部报告灾情和应急工作进展。
五、应急响应流程(一)灾情报告1.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核实,确认灾情。
(二)启动应急响应1.根据灾情和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明确责任分工。
(三)应急响应措施1.开展灾情核查,了解受灾情况。
2.组织力量开展救援、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3.组织开展应急物资调拨、救援队伍调配、医疗救护等工作。
突发事件类别及分级突发事件共分四类四级。
一、一般突发事件(蓝色)(一)自然灾害类。
指因暴雨、冰雹、大雪、寒潮、大风和风暴潮、台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3人(不含3人,下同)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5人以下生命、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灾害及一般性生物灾害。
(二)事故灾难类。
指造成3人(道路交通事故5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10人以下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城市公用设施中断工作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三)公共卫生类。
指出现乙类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及其他易扩散、流行的传染病疫情,5人以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住院救治的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事件,其它一般性动物疫情。
(四)社会安全类。
指造成3人以下人员伤亡的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金融、旅游、校园等安全事件,以及30人以下的群体性事件。
二、较大突发事件(黄色)(一)自然灾害类。
指因暴雨、冰雹、大雪、寒潮、大风和风暴潮、台风、山体滑坡等造成3人以上(含3人,下同)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5人以上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灾害,以及发生M≥5.0级地震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
(二)事故灾难类。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受伤,或危及5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场所重大安全事故,城市公用设施中断工作达6小时以上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三)公共卫生类。
指发现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肺炭疽及其他易扩散、流行的甲类传染病疫情,5人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住院救治的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事件,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或新发生的动物疫情。
(四)社会安全类。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重大金融、旅游、校园等安全事件以及3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群体性事件。
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重特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应急管理部•【公布日期】2023.09.22•【文号】应急〔2023〕87号•【施行日期】2023.09.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重特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应急〔2023〕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管理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局:经商财政部同意,现将《重特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应急管理部2023年9月22日重特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特别重大、重大(以下简称重特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工作,总结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活动经验教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重特大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地震、洪涝、台风、干旱、堰塞湖、低温冷冻、雪灾等自然灾害的调查评估。
其他重特大自然灾害需要开展调查评估的,可以依照本办法组织开展。
第三条重特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遵循自然灾害规律,全面查明灾害发生经过、灾情和灾害应对过程,准确查清问题原因和性质,评估应对能力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第四条重特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分级组织实施。
原则上,国家层面负责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调查评估,省级层面负责重大自然灾害的调查评估。
国家层面认为必要时,可以提级调查评估重大自然灾害。
重特大自然灾害分级参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国家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有关法规规定及省级以上应急预案执行。
第二章调查评估组织第五条国家层面的调查评估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按照职责组织开展。
重大灾难死亡人数标准
重大灾难死亡人数标准定量指标主要用来衡量灾害程度,是国家对灾
害量化分级的依据。
一般来说,重大灾难死亡人数标准有三种,分别如下:
1、死亡人数100人及以上:如果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政府行为造成
的死亡人数都达到100人或以上,就可以认定为重大灾难。
2、受害总人数1000人及以上:这种标准不仅包括死亡人数,还要包
括受伤人数、失踪人数以及房屋、财产受损的人数,如果总人数达到
1000人及以上,就可以认定为重大灾难。
3、单一地区死亡人数500人及以上:当一个地方发生重大灾难,如
果单一地区的死亡人数达到500人及以上,就可以认定为重大灾难。
以上三个标准只是综合考虑重大灾难死亡人数标准,不要以人数为主
要判断,还应根据灾害发生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判断灾害
程度。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灾害的发生程度和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程度来划分的。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自然灾害分类及代码》(GB/T17747-1999)中的规定,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I级洪涝灾害:一般洪水,造成轻微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但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小,不必采取紧急措施。
II级洪涝灾害:中等洪水,造成较大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
III级洪涝灾害:严重洪水,造成重大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如疏散人员,防止次生灾害等。
IV级洪涝灾害:特大洪水,造成巨大的农作物和房屋损失,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采取紧急的救援和救助措施,如调集军队、公安等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以上是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的具体内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1 -。
积水灾害预警信号的分级标准及防御指南一、引言积水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给城市和农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面积的不透水化程度加大,大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
制定科学的积水灾害预警信号分级标准以及防御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二、积水灾害预警信号的分级标准1. 一级预警:积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一般为局部积水,可通过疏通排水沟渠及时解决。
2. 二级预警:积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需采取应急措施,如疏通排水系统、提前清理易积水区域等。
3. 三级预警:积水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需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如疏散周围居民、加强堤坝检查等。
4. 四级预警:积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采取紧急大规模疏散等措施。
以上是对积水灾害预警信号的分级标准的基本介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具体标准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三、防御指南1. 积水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市民应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做好心理准备。
2. 居民应提前清理院内易积水区域,如阳台、下水道、地下室等,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3. 居民应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饮用水、药品、备用衣物等,做好应急预案。
4.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加大对易积水区域的排查和整治力度。
5. 积水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应避免前往易积水区域,尽量待在安全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以上是对积水灾害的防御指南的简要介绍,希望广大市民能够重视预警信号,主动采取措施,做好自我防护。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对积水灾害预警信号分级标准和防御指南的讨论,我们深入了解了积水灾害的预警体系,以及防范措施。
积水灾害不仅是一个自然灾害问题,更是一个大家都应该关注的社会问题。
希望通过相关部门和媒体的宣传,能够提高市民对积水灾害的认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应对积水灾害的能力。
应急应变分级标准
一级应急
一级应急适用于以下情况:
-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
的灾害事件;
- 重大事故:如爆炸、火灾、交通事故等导致大范围损失和严
重威胁的事件;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等对公众
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二级应急
二级应急适用于以下情况:
-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造成一定破坏和人员伤亡
的灾害事件;
- 事故事件:如火灾、交通事故等导致一定损失和威胁的事件;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等对公众
健康构成一定威胁的事件。
三级应急
三级应急适用于以下情况:
-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造成轻微破坏和人员伤亡
的灾害事件;
- 事故事件:如火灾、交通事故等导致轻微损失和威胁的事件;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等对公众
健康构成轻微威胁的事件。
四级应急
四级应急适用于以下情况:
-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造成极小破坏和人员伤亡
的灾害事件;
- 事故事件:如火灾、交通事故等导致极小损失和威胁的事件;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等对公众
健康构成极小威胁的事件。
以上为应急应变分级标准,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和对人员、财产
及公共安全的威胁程度,进行相应的分级处理。
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蓝:一般 黄:较重 橙:严重 红:特别严重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一、水旱灾害
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多个设区的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 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5、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 3、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6、包括我省在内的数省区市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干旱,或我省发生特大干旱; 7、多个省辖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 1、省内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2、省内主要河流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 3、多个县(市、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4、中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流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5、洪水造成铁路、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12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6、一个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多个县(市、区)发生特大干旱; 7、省内主要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其它城市发生极度干旱。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水旱灾害为一般水旱灾害。
二、气象灾害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我省或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 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较大气象灾害包括: 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较大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等气象灾害; 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6小时以上的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气象灾害为一般气象灾害。
三、地震灾害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1、在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级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以上。 2、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级以上地震,可初步判定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1、在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级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安置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万间以上,1万间以下; 2、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级地震,可初步判定为重大地震灾害;
较大地震灾害包括: 1、在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级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造成5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安置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万间以下; 2、本省内陆地区发生 ≤M<60.级地震,可初步判定为较大地震灾害。
一般地震灾害包括: 1、地震灾害各项指标均明显小于较大地震灾害标准,但部分建筑物有一定损坏造成较大范围人员恐慌; 2、本省内陆地区发生≤M<级地震,可初步判定为一般地震灾害。
四、地质灾害 特别重大地质灾害包括: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 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灾害险情。
重大地质灾害包括: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因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亿元以下的灾害险情。
较大地质灾害包括: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地质灾害; 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灾害险情。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地质灾害为一般地质灾害。
五、海洋灾害 特别重大海洋灾害包括: 1、风暴潮、巨浪、海啸、赤潮、海冰等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海洋灾害; 2、对沿海重要城市或者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海洋灾害;
重大海洋灾害包括: 1、风暴潮、巨浪、海啸、赤潮、海冰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海洋灾害; 2、对沿海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海洋灾害; 3、对大型海上工程设施等造成重大损坏,或严重破坏海岸生态环境的海洋灾害。
较大海洋灾害包括: 1、风暴潮、巨浪、海啸、赤潮、海冰等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海洋灾害; 2、对沿海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较大影响的海洋灾害。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海洋灾害为一般海洋灾害。
六、生物灾害 特别重大生物灾害: 包括我省在内的2个以上省(区、市)病虫鼠草等有害生物暴发流行,或新传入我国的有害生物包括我省在内的2个以上省(区、市)内发生,或在我省2个以上市发生、对农业和林业造成巨大危害的生物灾害。
重大生物灾害包括: 1、山东省重大有害生物发生及境外有害生物侵入,如:因蝗虫、稻飞虱、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草地螟、草原毛虫、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和蛀干类害虫等大面积成灾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生物灾害; 2、新传入我国的有害生物发生、流行,对我省农业和林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威胁的生物灾害。
较大生物灾害: 山东省较大有害生物发生及境外有害生物侵入,如:因蝗虫、稻飞虱、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草地螟、草原毛虫、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和蛀干类害虫等在一个市或多个县(市、区)成灾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生物灾害。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生物灾害为一般生物灾害。
七、森林火灾 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包括: 1、受害森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的森林火灾; 2、造成30人以上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森林火灾; 3、距重要军事目标和大型军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不足1公里的森林火灾; 4、严重威胁城镇、居民和其他重要设施,需要国家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重大森林火灾包括: 1、连续燃烧72小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森林火灾; 2、受害森林面积3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森林火灾; 3、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森林火灾; 4、造成重大影响,或位于我省与邻省交界处,危险性较大的森林火灾。
较大森林火灾包括: 1、连续燃烧超过48小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森林火灾; 2、受害森林面积100公顷以上、300公顷以下的森林火灾; 3、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森林火灾。
一般森林火灾包括: 1、受害森林面积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森林火灾; 2、造成3人以下死亡的森林火灾。
庞贝 (Pompei ): 繁华的哀伤 远古的庞贝富庶而又开放,工商业的繁荣和艺术水准的高超,令人惊叹。商业的发达产生了不少银行家。和谐有序的社会从未有过阶级斗争,也没有种族歧视。妇女的地位为“庞贝女人”。 与男人一样,城内的小酒馆很多,多由女人经营,是休闲的好去处。人们对维纳斯极为崇拜,称他观看角斗是庞贝人一种残酷的爱好,已有专职的角斗士出现,他们是最令人羡慕的人。 庞贝人热爱艺术,戏剧,绘画,雕刻都是他们所钟爱的。浴场也是庞贝城的一大景观,而且都集中在市中心,遍布的浴场满足了人们日益高涨的享乐欲望。庞贝人奔放的个性和整座城市欢愉的风情,至今仍令2000多年后的人们倾倒。 地球上有1500座活火山,维苏威是其中最活跃者之一,他海拔1277米,位于意大利西南海岸,可以俯瞰那不勒斯海湾。他已经平静了几百年,人们都以为它是一座死火山,但公元63年,他开始变得不安静,其后小震不断,至公元79年,它突然变成不眠的活火山,带给庞贝城以灭顶之灾。 8月24日中午,闷热的天气令人窒息。突然一块奇怪的云从维苏威山顶升起,太阳黯淡下来,接着一声巨响,火山口揭盖了!融化的岩石以1000度的高温冲出火山口,火红色的砺石飞上7000米的高空。火山灰,浮石,火山砾构成的“阵雨”在庞贝城下了8天8夜,接着是高热水蒸气形成的瓢泼大雨扫荡了山顶的灰渣,浑浊的泥流浆冲向山麓的平原。 火山爆发了18个小时后,火山碎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曾被誉为美丽花园的庞贝就这样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