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解放战争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0.12 KB
- 文档页数:4
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
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学生通过课堂历史情景的熏陶与引导,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国民党的腐朽统治是其政治.经济军事全面破产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教学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指出中国在抗日中付出巨大民族牺牲作出的巨大贡献,为中国在二战后期赢得了四大国的地位,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面临民族复兴的极好机遇。
然而接踵而来的内战又使中国与这次绝好的机遇失之交臂。
下面我们来学习解放战争这一课。
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请学生看书找出国民党共产党参加谈判的目的,老师归纳。
(1)目的国民党:内战准备尚未完成,拖延时间。
共产党:争取和平。
(2)结果:签订《双十协定》(3)协定内容:提问:在重庆谈判中有哪些问题未能达成协议?学生回答: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定。
所以后来又召开政协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老师提问: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那么国民党首先进攻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战术?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
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一、解放战争的过程1.过渡阶段:(1945、8~1946、6)(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1)重庆谈判:(1945、8~1945、10)①背景: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________完成,采取“_______”策略。
②中共: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_______阴谋。
③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署《_______》④影响:中共:政治上取得主动权,赢得民心;国民党:如果发动内战将陷于被动地位。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
2.防御阶段:(1946、6~1947、6)(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的影响:国民党军队被迫由全面进攻转入________进攻。
(3)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________和________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
3.反攻阶段:(1947、6~1948、9)(1)经济措施:土地改革。
①时间:1947年。
②文件:颁布《________________》。
③内容:没收________的土地,废除________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④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________,激发了农民________和________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________,支援前线。
后方得以巩固。
(2)军事措施:刘邓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________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________,揭开________的序幕。
4.决战阶段:(1948、9~1949、1)三大战役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_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________上被消灭。
第17课解放战争2009年,影片《建国大业》热播,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句句经典的台词,一个个熟知的人物让观众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中出现了下图的镜头。
仔细观察,你认为当时毛泽东和蒋介石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这次谈话?双方谈话围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
和平建国。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抗战胜利后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1. 重庆谈判(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2)概况:①为争取______ ,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
②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 _________ 》,规定:_______ ,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2. 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协会议在_________ 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__________ 的政协协议。
二、解放战争1. 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解放军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个月歼敌70多万,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2. 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对 _________ 和________ 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很快被人民解放军所粉碎。
3. 战略反攻1947年6月, ________ 、邓小平率军渡过黄河,挺进 __________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4. 战略决战(1)概况:①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
解放军首先攻占 ________ ,接着解放____ 。
11月初,解放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②淮海战役以_______ 为中心,先后歼灭了黄百韬、黄维兵团和 ___________ 部,于1949年1月发起总攻,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③______ 和华北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
在攻克_________ 和天津以后,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________ 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2)意义:①从战争的 _______ 和取得的________ 上看,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②通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 ________ 基本上被消灭。
5. 渡江战役(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 ”声明。
国共两党在北平举行谈判,但国民政府拒绝在《______________ 》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谈破裂。
拓展延伸i与重庆谈判相比,我党掌握了北平谈判的主动权。
国民党拒绝接受谈判结果,其实质就是不肯放弃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2)概况:①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________ 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②23日,解放军占领________ ,统治中国 _______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③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_______ 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___________________ 的胜利。
深度点拨i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五四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赢得了胜利。
答案:一、1. (1)假和平、真内战(2)和平双十协定和平建国2 . 重庆人民-二二.、1. (1)中原(2)运动战歼灭战2 . 陕北山东3 . 刘伯承大别山4 . (1)锦州长春徐州杜聿明东北解放军张家口傅作义(2)规模战果主力5 . (1)求和国内和平协定(2) 朱德南京22三、1•新中国2•社会主义3•毛泽东思想【问题1】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成为时代潮流。
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还是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试分析内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提示:本问题从国际环境、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国共双方力量的对比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内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把握本问题,能够培养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从国际环境来看,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
控制中国是它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个稳定的、统一的亲美反共政府,是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是美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因而,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就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内容。
(2)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决定了它为维护自己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必然要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武装力量。
(3)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决心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
(4)从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拥有明显的优势。
国民政府当时是一个全国性的合法的政权,控制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国民党统治区的许多人还对蒋介石抱有幻想,再加上美国的支持,这一切使蒋介石认为他有可能通过发动大规模的内战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问题2】人民解放战争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试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提示:分析这一问题,要从国民党迅速失败、共产党迅速取胜两个角度进行。
(1)就国民党方面来看: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抗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违反民意,发动内战,实行一党专政,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②军队厌战, 士气低落。
尤其国民党的杂牌军队厌战情绪更为严重,临阵起义、投诚的现象不断发生。
国民党军队在各个战场上一败涂地。
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财产时,许多官员利用接收机会,贪污盗窃,敲诈勒索,大发“劫收”财。
他们还利用政治特权横征暴敛,搜刮人民,造成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广大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国民党发动内战,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
但是,国民党政治的腐败、军事的溃败,使美国逐渐对蒋介石失去信心。
美国迫使蒋介石下野,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2)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看,主要是: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例题1】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
A •国民党“一大”召开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 D .达成《国内和平协定》解析: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利于国共双方避免内战的仅有C项。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虽然制定了内战和独裁的方针,但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方针,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为了尽力争取和平,避免内战的发生,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举行谈判,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答案:C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三大战役的掌握。
根据图片信息“东北解放军入关”可先排除A项,根据史实此时的东北解放军入关是为了参加平津战役。
答案:C1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经国共重庆谈判,但民主政治再一次化为泡影,主要原因是()。
A •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B •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表示不满C 美国扶蒋反共,国民党发动了内战D •中国共产党坚持建立联合政府2下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 1945年的作品,画中题词为“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 平”,该题词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蒋介石的下列哪一举动最先违背了人民的这 一愿望( )。
A •制造和谈阴谋,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B •召开政协会议,签署政协协议C .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D •违背人民愿望,非法召开国大3蒋介石曾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 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蒋介石所说的“先生”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 B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C .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D •美国总统杜鲁门4科学家竺可桢写了 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 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
A •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B •国民党军队放弃徐州C .解放军进入北平D .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图1重庆政毎会议 图2辽沈战投结束 图3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图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 C 2.C3.A4.B5・参考答案:图1:重庆政协会议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是人民的胜利。
图2 :辽沈战役使东北全境解放,为平津战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图3: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结束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哥强柞証槪焉也第%于 耳于Mii BIJr lfldr甲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