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
- 格式:pptx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7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抗战胜利后的形势: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中共代表的人民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导致战争爆发②美蒋勾结准备内战扶蒋反共,帮蒋介石建亲美反共政府,对抗苏联1.重庆谈判(1945.8-10)(1)原因: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蒋介石的阴谋(2)结果:签署《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一致2、政协会议(1946初、重庆)(1)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2)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3、全面内战爆发-------战略防御:(1946.6—1947.5)(1)爆发:1946年6月1946年6月底,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
解放军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计划(2)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陕北1947年人民解放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一)战略反攻:1947.5—1948.81、经济: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2. 军事---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二)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9—1949.1)1、条件(背景):(1)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我军数量迅速增加。
(2)国民党收缩战线,实行重点防御。
(3)我军士气高昂,决战条件成熟。
2、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1948.9-11 (2)淮海战役--1948.11-1949.1(3)平津战役--1948.11-1949.1(1)、辽沈战役①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