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表.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7.81 KB
- 文档页数:1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类别项目名称一般规模(m2/处)服务规模(万人)设置规定设置级别设置要求及服务内容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区域统筹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教育设施高中24班12000 20000(16000)3~4 每班50生。
按生均标准设置,用地面积16~17 m2/生,建筑面积8.5~10 m2/生。
▲△高级中学应在区域统筹安排。
独立高中应为36班以上规模,居住人口不足时允许设30班或24班高中。
初级中学应为24班以上规模,旧城区改造项目用地紧张时允许设18班初中作为下限。
完全中学应达36班以上规模,旧城区改造项目用地紧张时允许设30班完全中学作为下限。
中学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毗邻。
中学运动场地不宜小于3.3 m2/生,一般设田径运动场(环行跑道250-400米)及100m直跑道二组;每六个班应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中学绿化用地不应小于1m2/生。
中学教学楼不应超过五层。
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其日照间距系数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30班14000 25000(20000)4~536班16000 30000(24000)5~6初中18班(9500)(12000) 2.25~3 每班50生。
按生均标准设置,用地面积15m2/生,建筑面积8.5~11m2/生。
▲24班11500 18000(14400)3~3.7530班13500 22500(18000) 3.75~4.5完全中学30班(13750)(20000) 1.5~2.25 每班50生。
按生均标准设置,用地面积15~16 m2/生,建筑面积8~9 m2/生。
△▲36班15750 28500(22800) 2.25~348班19750 38000(30400)3~3.75九年一贯制学校36班13850 22400(17920) 1.3~1.6小学每班45生,初中每班50生。
居住区规划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湖南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以下不属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形成社区有4个必要的条件的是:()。
参考答案:有一定的亲缘关系2.小学服务半径的控制要求不宜超过50米。
()参考答案:错3.中学服务半径的控制要求不宜超过200米()参考答案:错4.具体的规划设计图纸及文件成果应包括现状与规划分析图,(),工程规划方案图,以及形态规划设计意向图等。
()参考答案:规划编制图5.扩大街坊的规划原则与邻里单位十分相似()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空间的尺度是住宅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识别性方面,可以考虑的要素:()。
参考答案:对2.“入景”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的重要前提,“组景”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的目的。
()参考答案:错3.住宅区规划设计可以通过无形机制建立起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参与和肯定。
()参考答案:对4.依据生态低碳的原则,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要求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参考答案:适宜地区特殊性5.住宅区规划设计以社会与空间关系为核心()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各种社会群体适合问卷法。
()。
参考答案:错2.观察法是最复杂、最高级的调查方法。
()参考答案:错3.与其他调查方法比,观察法需要特别注意是:()()参考答案: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参考答案:直线相关5.结构式访谈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
()参考答案:对第四章测试1.公共绿地紧邻建筑时,应算到距离房屋墙角1.5米处。
()。
参考答案:对2.道路用地不属于居住区用地。
()参考答案:错3.住宅侧面间距要以消防要求和()为条件设置。
()参考答案:日照间距4.居住区的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通常可以分为()。
参考答案:其他指标;建设强度指标;功能指标;环境指标5.居住区内的城市级道路不应计入居住区用地中。
()参考答案:对第五章测试1.系统性是指要求系统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20181201)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18年7月10日联合的布,并自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第142号目录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用地与建筑5 配套设施6 道路7 居住环境附录A 技术指标与用地面积计算方法附录B 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附录C 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控制要求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总则1.0.1 为确保居住生活环境宜居适度,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并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营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美丽、和谐以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环境。
1.0.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2术语2.0.1 城市居住区Urbanresidentialarea城市中住房建筑相对集中布局的地区,简称居住区。
2.0.2 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15-Minpedestrian-scaleneigh-borhood以居民步行十五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支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0人~100000人(约17000套~32000套住房),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区。
2.0.3 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10-Minpedestrian-scaleneighbor-hood以居民步行十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支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15000人~25000人(约5000套~8000套住房),配套设施齐全的地区。
威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南(讨论版)威海市规划局2012年11月为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有效控制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年版)为基础,结合2011年修编的《威海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与本地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制定《威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南》(讨论版)。
1、威海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居住区和居住小区两级配置,部分设施达到组团组。
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水平,需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当居住人口规模达到居住区或居住小区规模时,应按照相应的规定配置本级及以下各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当居住人口规模介于居住区与居住小区之间时,除了按照低一级配置所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还应根据需要选配高一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相邻联系紧密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可结合城市级公共设施集中形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中心。
2、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级的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宜相对集中,便于居民使用。
3、旧区改造地段内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可按低限执行。
建设用地严重受限的,可适当调整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用地规模。
旧区改造地段内居住用地达不到居住小区规模,可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年版)的居住组团要求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4、本指引未尽事宜,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年版)、《威海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1年版)的规定执行。
安排幼儿园注:1、表中●为必须设置的项目,○为可选择设置的项目。
2、家庭户规模调整:人口户均规模由原3.0人/户下调至2.6—2.8人/户,建议统取2.8人/户。
(依据《威海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1))PS:1.新建或改造住宅小区时,建设单位应按建筑面积每5万平方米,室外不低于200平方米、室内不低于100平方米的标准规划建设老年人活动场所。
社区设施配置表本文档旨在提供社区内的设施配置清单,并帮助居民更好地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享受。
1. 公共设施- 社区公园:提供休闲、健身和户外活动的场所。
- 儿童游乐场:为儿童提供安全、可互动的游乐设施。
- 健身房:提供健身器材和运动场所,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 游泳池:为居民提供夏季娱乐和健身的场所。
- 多功能活动厅:可用于举办社区活动、会议和聚会。
- 慢跑道:提供方便、安全的慢跑环境。
2. 教育设施- 幼儿园:为社区内的幼儿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
- 小学:提供基础教育服务,帮助培养儿童的研究能力和品德修养。
- 中学:为青少年提供全面的中等教育服务,助力其未来发展。
- 图书馆:提供各类书籍和研究资源,满足社区居民的知识需求。
3. 医疗设施- 社区卫生中心: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常见疾病的诊治。
- 药店:提供常用药品和药物咨询服务,满足居民的日常健康需求。
4. 商业设施- 超市:提供生活用品、食品和日常必需品的购买渠道。
- 餐厅:提供各类美食和就餐场所,满足居民的饮食需求。
- 商场/购物中心:为居民提供购物、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 银行/ATM:提供银行业务和自动取款设备,方便居民的金融交易。
5. 娱乐设施- 电影院:提供各类电影的放映,供居民观影娱乐。
- 游乐场:为儿童和家庭提供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 KTV:提供唱歌娱乐和聚会的场所。
- 桌游室:提供各类桌面游戏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以上仅为社区设施的部分列举,具体的设施配置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社区将持续改善和完善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附表1: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一览表
附表2:“15分钟生活圈”宜居服务设施建设内容一览表
续表2
续表2
续表2
续表2
续表2
注:1力口*的配套设施,其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规模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划及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2.小学和初中可合并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和高中可合并设置完全中学;
3.承担应急避难功能的配套设施,应满足国家有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定。
附表3:“15分钟生活圈”绿色空间建设内容一览表
注:1.加*的设施,其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规模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划及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4.承担应急避难功能的配套设施,应满足国家有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定。
附表4:“15分钟生活圈”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18年7月10日联合的布,并自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第142号目录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用地与建筑5 配套设施6 道路7 居住环境附录A 技术指标与用地面积计算方法附录B 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附录C 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控制要求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总则1.0.1 为确保居住生活环境宜居适度,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并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营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美丽、和谐以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环境。
1.0.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城市居住区 Urbanresidentialarea城市中住房建筑相对集中布局的地区,简称居住区。
2.0.2 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15-Minpedestrian-scaleneigh-borhood 以居民步行十五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支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0人~100000人(约17000套~32000套住房),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区。
2.0.3 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10-Minpedestrian-scaleneighbor-hood以居民步行十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支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15000人~25000人(约5000套~8000套住房),配套设施齐全的地区。
2.0.4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5-Minpedestrian-scaleneighbor-hood 以居民步行五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支路及以上级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人~12000人(约1500套~4000套住房),配建社区服务设施的地区。
居住区设计标准2018年5分钟生活圈Living area design standards in 2018 focus on creating a living environment that is convenient, sustainable, and accessible to residents within a 5-minute walking distance. The concept of the 5-minute living circle has gained prominence in urban planning as a way to promote walkability, reduce car dependence, and enhance quality of life for residents.2018年的居住区设计标准注重创建一个便利、可持续、和方便居民徒步5分钟即可到达的生活环境。
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在城市规划中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促进步行性、减少对汽车的依赖以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方法。
The 5-minute living circle aims to provide residents with easy access to essential services, facilities, and public spaces within a short walking distance from their homes. This includes amenities such as grocery stores, schools, parks,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hubs, which are all integral to creating a vibrant and livable neighborhood.5分钟生活圈旨在让居民能够更加方便地步行到达他们家附近的基本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
近年来,五分钟生活圈理念逐渐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五分钟生活圈的提出,旨在让城市居民在五分钟内能够方便地获得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和设施。
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则成为了实现五分钟生活圈的重要一环。
我们来看看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标准对于五分钟生活圈的意义。
五分钟生活圈的核心理念在于便利和高效,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理念而设计的。
在五分钟生活圈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从而增强城市的整体生活品质。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也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规划质量。
一个良好的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需求,并在五分钟生活圈内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医疗机构、教育资源、文化设施、交通枢纽等。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还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针对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标准的要求,我们需要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全面评估。
要从基础设施出发,例如道路、人行道、自行车道等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要关注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包括购物、就医、上学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
还需要考虑到文化、体育、休闲等方面的设施配备,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在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中,更需要注重质量和普惠性。
不仅要求设施的数量足够,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设施的质量和服务的全面性。
只有达到了高质量和全覆盖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五分钟生活圈对于便利和高效的追求。
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便利和高效的生活需求也日益增长,五分钟生活圈的提出无疑是对城市发展新要求的一种回应。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标准也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具体体现,是城市智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结回顾,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标准的全面评估和合理制定是实现城市高质量生活的关键之一。
通过充分考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布局,逐步实现五分钟生活圈的目标,从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绪论单元测试1【单选题】(20分)以下不属于居住区规划漫谈的教学目标的是A.新B.通C.变D.懂2【判断题】(20分)居住区规划漫谈比一般居住区规划内容上更关注生活感、规范性和实践法A.对B.错3【多选题】(20分)以下属于居住区规划漫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是A.案例分析B.提出问题解决问题C.讲故事D.工作提纲4【多选题】(20分)居住区规划的教学目标分为三方面A.能力目标B.情感目标C.素养目标D.知识目标5【多选题】(20分)居住区规划漫谈的知识教学目标包括A.设计原则B.研究内容C.设计规范D.设计步骤第一章测试1【多选题】(10分)街区分级模式的优势有哪些A.街坊面积小,邻里交往机会多B.与城市联系度高,综合性强C.路网结构密,与外部联系性强D.居住单位小,便于管理2【判断题】(10分)邻里中心是西方居住区发展中的重要模式阶段A.对B.错3【多选题】(10分)街区制的城市界面系统特征有哪些?A.小街区B.窄断面C.密路网D.打开居住区围墙4【判断题】(10分)2016年2月6号,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提升街区路网结构。
A.对B.错5【单选题】(10分)以下选项不属于居住区发展未来趋向的是A.生态化B.集约化C.封闭化D.智能化6【单选题】(10分)以下对佩里的邻里单位规划规划原则描述不正确的是A.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B.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公里)C.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8000人,3500—4000人。
)D.邻里单位四周为城市道路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7【判断题】(10分)邻里单位内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1500—2000人组成的社区,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替代。
A.错B.对8【判断题】(10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指引:对于建筑设计,应以地区及城市的全局视角来审视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有效控制高度、体量、材质、色彩的使用,并与其所在区域环境相协调A.错B.对9【多选题】(10分)居住区建筑布局,应结合用地特点A.符合当地的地域特征、文化特色B.延续城市肌理C.加强群体空间设计D.呼应城市界面10【单选题】(10分)西方居住区发展的核心A.文教建筑B.公共空间C.以人为本D.邻里空间第二章测试1【多选题】(10分)以下关于“三圈一坊”涵盖内容表述正确的是A.居住组团B.居住街坊C.15、10分钟生活圈居住区D.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2【判断题】(10分)街区尺度的约束:以居住组团为基本生活单元,同时限定了居住街坊的规模和尺度A.对B.错3【单选题】(10分)以下哪项是对10分钟生活圈描述不正确的?A.步行距离500米B.居住人口15000-20000人C.住宅数量5000-8000套D.2个10分钟生活圈=1个15分钟生活圈4【判断题】(10分)新标准适用范围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修改为“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A.对B.错5【多选题】(10分)居住区规划成果中分析图包括:A.基地现状及区位关系图B.规划设计分析图C.基地地形分析图D.销售定位分析图6【多选题】(10分)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A.绿化景观B.居住区用地规模C.居住区地形地貌D.道路交通系统7【多选题】(10分)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A.归属感和认同感B.物质舒适性C.安全需求D.美学需求8【单选题】(10分)我国当代居住区划分最小的单位是A.15分钟生活圈B.居住街坊C.5分钟生活圈D.10分钟生活圈9【判断题】(10分)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人口规模为50000——100000人A.对B.错10【判断题】(10分)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住宅套数规模为5000——8000套A.错B.对第三章测试1【判断题】(10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要求可以把城市居住用地分成四类。
表B.0.2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
序五分钟
类别项目生活圈备注号
居住区
1社区服务站(含居委会、治安联防站、残
▲可联合建设疾人康复室)
2社区食堂△可联合建设
3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活动站、老年活动
▲可联合建设站)
4小型多功能运动(球类)场地▲宜独立占地5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含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宜独立占地社6幼儿园▲宜独立占地区7托儿所△可联合建设服8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可联合建设务9社区卫生服务站△可联合建设
设
10社区商业网点(超市、药店、洗衣店、美发
▲可联合建设
施店等)
11再生资源回收点▲可联合建设12生活垃圾收集站▲宜独立设置13公共厕所▲可联合建设14公交车站△宜独立设置15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可联合建设16机动车停车场(库)△可联合建设17其他△可联合建设注: 1 ▲为应配建的项目;△为根据实际情况按需配建的项目;
2在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应按人防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