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滑坡
- 格式:doc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28
三峡库区柑子沟滑坡影响因素及成因机制
周鹏宇;于吉增
【期刊名称】《黑龙江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滑坡位于柑子沟西,前后缘高程为135/380m,滑坡体呈缓坡状地貌,主滑方向210°。
滑体两侧界限基岩出露,为粉砂岩。
滑体物质以粉质粘土夹碎石
为主,局部夹碎块石。
滑体中部有复建公路通过,人为改造作用强烈。
该滑坡坡体结构较完整,坡度在29°~31°,近期无明显变形迹象。
【总页数】1页(P69)
【作者】周鹏宇;于吉增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
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三峡库区秭归段土质滑坡成因、影响因素及整治措施 [J], 余祖湛;周延奎;谭宏;
苗长军;
2.三峡库区秭归段土质滑坡成因、影响因素及整治措施 [J], 余祖湛;周延奎;谭宏;
苗长军
3.三峡库区兴山县柑子沟滑坡治理工程 [J], 谢俊;彭桂玲;李敏
4.三峡库区柑子沟滑坡防治对策 [J], 周鹏宇
5.三峡库区巴东县岩湾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J], 左桂四;张劲松;晏绍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崩塌、滑坡与涌浪—认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董好刚; 霍志涛; 田盼【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18(034)004【总页数】6页(P360-365)【作者】董好刚; 霍志涛; 田盼【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质条件之崇险,早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生动记载(图1)。
三峡工程建设后,水库蓄水形成长约5300 千米的库岸,现已查出的滑坡达5000 多处,地质灾害风险更加凸显[1-2] 。
比较典型的如2008年11月23 日发生的巫峡上游的龚家方崩塌,产生高达32 m 的涌浪灾害[1] ;2015 年6 月24 日发生在大宁河口对岸的红岩子崩滑,产生5 ~ 6 m 的涌浪;巫峡段2008 年以来一直持续发生变形破坏的马鞍子斜坡[2] 等等。
认识这些灾害的特征并学会预防非常重要。
图1 三峡库区地貌1 走近崩塌、滑坡与涌浪1.1 崩塌崩塌是指高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后,以滚动、跳动、坠落等为主的运动现象与过程[3-4] (图2)。
未崩坠塌落之前的不稳定岩土体称为危岩体。
图2 崩塌形成示意图一般来说崩塌具有突发性,发生时间极短,运动速度极快,能够达到5~200 米/秒[3] ;崩塌规模的大小相当悬殊,大规模的岩体崩塌体积可达数千万立方米甚至上亿立方米,小规模的岩体崩塌称坠石,一般体积仅数立方米或数十立方米,甚至是小型块石的塌落。
崩塌对斜坡底部的房屋、道路、航道等危害很大,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
(1)崩塌形成条件崩塌形成条件,可以用陡、裂、空、落四个字概括[4] (图3)。
陡:地形坡度大于45 度、高度大于30 米以上的坡体。
裂:坡体内部发育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隙、顺坡裂隙或软弱带;坡体上部已发育拉张裂隙,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将可能贯通,使之与山体形成分离之势。
三峡500kV万龙线古崩塌堆积体滑坡的治理徐海宁1,马 琳2(1.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公司,湖北武汉 430050;2.中南电力设计院,湖北武汉 430071) [摘 要] 文章针对500kV万龙线存在古崩塌堆积体滑坡的情况,在分析原因及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取了适当的工程防护措施,保证了输电线路塔位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 万龙线;滑坡;500kV
[中图分类号]TM7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986(2010)0520069202
ThePaleo2avalanchineLandslideMitigationofThreeGorgesProjection
500kVWanlongTransmissionLineXUHai2ning1,MALin2(1.HubeiEHVTransmission&SubstationCompany,Wuhan430050,China;
2.CentralSouthernChinaElectricPowerDesignInstitute,Wuhan430071,China)[Abstract]Accordingtotheexistingpaleo2avalanchinelandslideof500kVWanlongtransmissionline,relat2edprojectionprotectivemeasuresareproposedonthebasisofcauseanalysisandstabilityevaluation,thenthesafeoftransmissionlinetowerisensured.[Keywords]wanlongtransmissionline;landslide;mitigation
1 概述 500kV万龙Ⅰ回输电线路处于鄂西褶皱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低山、丘陵区。受地层岩性及构造的影响,区内山脉总体上呈北西向展布,地势总体上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过渡。492号杆塔位于宜昌秭归县沙镇溪镇旁,杆塔处于高山大斜坡上,山体坡度约35°左右,地质资料表明该区域为典型的滑坡区。492号塔的塔型为ZB1236型自立塔,杆塔基础采用TB2型掏挖基础,所在山体表层3m为中风化地质,基础埋深为3.9m,4个基础基面为相差3m的高低腿设计,杆塔前后档距为512m和292m。该古崩滑体位于秭归县沙镇溪,地理坐标是N30°57.478′,E110°35.592′,滑坡位于青干河直流锣鼓洞河左岸(西岸),平面形态总体呈不规则长条形,前缘高程170m,后缘高程550m,宽400m,纵长600m,面积1.5×105m2,体积12×104m3,坡体为古滑坡或崩积物堆积体。 从野外地面地质调查情况判断,该滑坡为后部变形较大的浅表层滑坡,滑面为堆积体与下伏基岩 [收稿日期] 223[作者简介] 徐海宁(6),男,江苏盐城人,工程师。界面。2007年夏季以来,坡体后部开始出现较大变形,局部水平最大位移100cm,垂直最大位移达180cm,从而形成新的滑坡体。滑坡平面形态总体呈不规则长条行,前缘高程170m,后缘高程约550m,宽400m,纵长约600m。紧临高压铁塔的村级公路堡坎目前没有明显的变形,仅略微向外鼓胀,尚未对杆塔造成危害,但坡体滑移趋势已对杆塔安全及塔基稳定造成威胁,同时在塔位正上方25~120m处出现3处较大的山体裂痕,因此必须进行处理。
三峡滑坡 长江商报2009年4月7日报道 记者昨日从长江航道局获悉,因重庆市云阳县故陵镇凉水井滑坡迹象明显加剧,该局已紧急启动了航道维护突发事件橙色(二级)预警,应急处置工作组已于5日抵达现场准备抢险。
据了解,凉水井滑坡位于三峡库区云阳县故陵镇长江南岸的水让村,西距云阳新县城37公里。据云阳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监测,受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影响,滑坡后缘已形成长约150米、宽10~25厘米的贯通式拉张裂缝,滑体后缘已下挫45~60厘米,滑体局部平面位移45厘米。滑坡体长约300米,宽约600米,平均厚度20米,总体积约360万立方米。
滑坡险情发生后,当地政府对滑坡体内11户55人实施了紧急疏散转移。由于滑坡对长江航道构成潜在威胁,长江航道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启动航道维护突发事件橙色预警,并成立了航道维护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紧急调集技术人员和船艇准备抢险。安坪航道管理处已在滑坡体上游700米增设了一座浮标。目前,避险工作正在积极准备。 (本文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雷闯 王取发 吴永锋) 我国三峡库区巫山段一山体崩塌 2009年5月18日,三峡库区重庆巫山县龚家坊河段发生山体崩塌,约两万立方米泥石滑入长江,幸未造成船舶事故和人员伤亡。滑坡位于长江上游航道里程165.7公里处,2008年11月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曾发生过一次滑坡。18日崩塌的山体位于此前滑坡上端三百米处,该山体去年已被有关部门认定为“不稳定”。
记者十九日从重庆海事局获悉,三峡库区重庆巫山县龚家坊河段十八日发生山体崩塌,约两万立方米泥石滑入长江,幸未造成船舶事故和人员伤亡。
据了解,滑坡位于长江上游航道里程一百六十五点七公里处,二00八年十一月三峡工程一百七十五米试验性蓄水期间曾发生过一次滑坡。此次于十八日凌晨崩塌的山体位于此前滑坡上端三百米处,该山体去年已被有关部门认定为“不稳定”。
滑坡发生后,当地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重庆海事局在出事水域实施禁航,并出动了海巡艇前往现场进行警戒维护并组织实施交通管制。当地国土部门专家到现场勘察会商后认为,滑坡山体目前已基本稳定,但仍可能出现零星崩滑。至十九日晨,海事部门解除禁航。
据重庆官方上月发布的消息称,三峡工程自二00八年九月开始一百七十五米试验性蓄水以后,受长期高水位浸泡和水位升降影响,库区沿岸出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灾情险情增多的趋势。根据国内外水库建设的经验,水库库岸再造必将经历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过程。 三峡库区加紧库岸防护治理 美讯在线网 www.m6699.com 2008年 09月 17日 08:53 人气指数: 来源:中央政府网
9月12日,施工人员在三峡库区秭归县茅坪港码头进行高切坡治理。三峡工程将于9月中旬开始向更高水位目标试验性蓄水,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三峡库区正加紧库岸防护治理。截至目前,共防治500多处滑坡,搬迁600多处,监测、预警3113处,库岸防护250多公里,涉及13个县级以上城市和100多个乡镇集镇,对所发现的不稳定滑坡地段全部进行了防护。
9月12日,施工人员在三峡库区秭归县茅坪港码头进行高切坡治理
这是经过库岸治理后的重庆奉节县码头(8月22日摄)
这是经过治理后的三峡大坝上游库岸(9月12日摄) 美丽的三峡我的家——大江截流十周年重走三峡 位于黄土坡的巴东县人民医院即将搬往西壤坡上的新县城—— F “格子裙”的奇观 如果说,库区两岸的移民新城和移民新村,宛如一个个清新出浴的少女,那么,库岸用石头和混凝土垒起来的护坡、护岸,就是给她们穿上了一件件格子花纹的裙子。在绵延在数百公里长的库区两岸,这种“格子裙”触目可见,其规模算得上是人类建设的奇观。 据地质学家考证,三峡裂谷自形成以来,山高谷深、空间狭小,上游多以碎屑岩、碳酸岩为主,两岸的悬崖和斜坡从来就是不稳定的。因此,历史上,因山崩、崖塌、滑坡造成壅江的故事,时有发生。 最近一次滑坡就发生在1985年6月12日凌晨,3000多万立方米土石的滑坡,将大半个新滩古镇推入长江,涌浪达80米,青滩上下40多公里汹涌波涛,上下江面8公里内,八九十条木船和机动船,转瞬之间被巨浪掀翻沉没,长江为之断航12天。 正是如此,湖北巴东、重庆奉节新县城,均三易其址。 在巴东,人们已习惯上将建在黄土坡的新城,称之为“老城”。因为,地质专家勘查时发现:新建房屋500多处、居住移民达1.8万的黄土坡,竟是危机四伏的特大崩滑变形体,总体积近7000万立方米,超过1985年秭归新滩滑坡体积的两倍。 巴东县城又不得不在离黄土坡十来公里的上游南岸——西壤坡,开始重建。 如今,西壤坡上的巴东新县城,已是“邻家有女初长成”。人们从黄土坡又陆陆续续搬到西壤坡,还没有搬来的,也将在两三年内搬迁完毕。多次迁徙练就了他们极强的适应能力,他们的生活又变得平静而从容。 但黄土坡的滑坡体如不治理,库区蓄水后必滑无疑。 我看到,黄土坡库岸的护坡有一两公里长,高百余米,有的陡坡近60度。抬头仰望护坡上梦幻般的城市,令人不得不惊叹生命的倔强,和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 在重庆奉节新县城,我也逗留了一天。最大的感受是,库岸的“格子裙”,又穿到了城区几乎每一幢楼房的身上,远看就像一个个武士披上了坚硬的铠甲。据称,目前国内所有治理高边坡的手段,都在这里能够看到。奉节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护坡博物馆”。 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目前库区已查明各类崩塌、滑坡体有2490处,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总长约440公里,需实施工程防护的库岸达139公里。 令人欣慰的是,据新华网报道,今年9月25日,中国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在武汉召开研讨会,共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大计。他们表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诸多新老隐患,如不及时预防治理,恐酿大祸 我了解到,三峡库区诸如蓄水对于滑坡和地震的影响、泥沙淤积对于库容的影响、清水下泄对于长江中下游河段堤坊的影响、三峡上游的金沙江岷江梯级水库对于河流和生态连续性的影响,等等隐患,目前均无法定论。但科研人员已将各类先进成熟的高精尖技术,引进到监测预报领域,他们在密切监测着库区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变化这一超级谜团,并终将通过蓄水实践揭开谜底。
库岸滑坡处—— 巫山新县城壮观的库岸护坡——
护坡上的楼房看起来真的有点悬—— 巴东县建在黄土坡滑坡体上的县城,即将又成为废墟1——
巴东县建在黄土坡滑坡体上的县城,即将又成为废墟2—— 通往白帝城的桥还没有建起来,人们靠摆渡来往—— 湖北新滩滑坡遗址治理显成效(组图) 2008年11月27日,透过橘园拍摄的三峡库区湖北秭归新滩滑坡遗址。有关部门从2006年开始在三峡库区实行移土培肥工程,湖北省秭归县新滩滑坡遗址变为高标准梯田,并定植优质桃叶橙,发展生态农业。自三峡库区175米试蓄水以来,秭归县加强对该滑坡体的监测,未见异常。1985年6月12日,湖北秭归县新滩江家坡至广家岩1300万立方米滑坡体高速向下滑动,千年古镇新滩镇顷刻间被推入长江。新华社发(文振效摄) 11月27日,一艘轮船经过三峡库区湖北秭归新滩滑坡遗址。 这是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的库岸护坡(9月11日摄)。 三峡库区湖北高阳镇滑坡险情仍在加剧 三峡库区最后一个移民迁建集镇--湖北省兴山县高阳镇的特大滑坡险情仍在加剧,抢险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19日17时30分,高阳镇小河村甘家坡因持续暴雨发生特大滑坡,滑坡体体积已达6万立方米,并有2万立方米迅速形成泥石流灾害。截至20日22时,又有2万立方米滑坡体已经变形,存在继续下滑的可能。
据正在抢险现场的兴山县国土局局长杜宏会介绍,该滑坡体纳入了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预警范畴,位于高阳镇中心小学背后,这所小学有师生910名,是移民搬迁学校,滑坡体下另有37户179名居民,绝大部分是已搬迁的三峡移民。
至20日22时,这所小学操场已堆满30公分至50公分厚的泥石流,学校后沟泥石流已堆积2米深,小学教学楼大多数窗户已被冲垮,一楼教室已有1米深的泥浆,一楼的课桌凳椅全部被损坏。
兴山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多项应急处理措施,小学自21日起暂时停课三天,师生一律在家避险以确保安全。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指挥长黄学斌、总工程师徐学祥等于20日上午10时赶到抢险救灾现场。并提出了处理意见。
据当地天气预报,未来2天,兴山县还将有持续强降雨。 杜宏会说,已在变形的和余下的4万立方米滑坡体,在强降雨中很可能形成更大规模的泥石流,目前现场随时可能突发滑坡和泥石流,抢险仍十分危险。 8月6日~10日,三峡库区巫山县玉皇阁大型崩滑堆积体治理工程顺利通过了重庆市组织的竣工验收。该工程的竣工标志着三峡库区巫山县地灾治理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工程也是长江设计院承担勘测设计的巫山地灾治理三大滑坡项目(玉皇阁崩滑堆积体、北门坡变形体、四道沟至邓家屋场滑坡)中第一个完工的项目。该工程治理措施以抗滑桩、削坡减载和坡面防护为主,静态总投资6629万元。工程于2003年2月底开工,2004年5月完工。
巫山县是三峡库区地质问题最复杂的三个县城(奉节、巴东、巫山)之一。玉皇阁崩滑堆积体位于长江左岸巫山新县城主城的斜坡地带,是巫山新县城条件最复杂的地质灾害体之一,其成因和边界范围至今在学术界仍存在较大争议,有观点认为该滑坡的体积可能超过3000万m3。三峡水库蓄水后,堆积体前缘被淹没,其稳定性关系到巫山新县城主城区的大片建筑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一旦失稳,社会影响及破坏后果极其严重。
工程开工后,长江设计院派出主要勘测设计人员进驻现场,进行施工期现场服务。两年多以来,设计院现场设代人员所表现出的历史责任感、原则性和灵活性、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质量赢得了业主及建设各方的普遍赞誉,为长江设计院在三峡库区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
来源:长江水利网 200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