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河南》----中原之音
- 格式:docx
- 大小:13.92 KB
- 文档页数:2
河南概况导游词河南概况导游词1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龙门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国家5A级旅游景区8项11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鸡冠洞。
世界地质公园4处:中岳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嵩山、洛阳龙门、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尧山、林虑山、青天河、神农山、桐柏山-淮源、郑州黄河风景区。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河南省辖18个省辖市,其中地级市17个、省直管市1个,5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8个县。
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
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郑州(五朝古都)、安阳(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
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师二里头(今洛阳)、阳城(今郑州)等附近建都。
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来迁到“殷”(今安阳),自夏而金的4000年间,有1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长达3200余年。
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河南概况导游词2大家好!首先欢迎你来我们河南旅游!很高兴能够通过共同的服务和良好的时间来指导你,我会要求他们大力支持和密切合作。
今天,我将带大家去庐山县石人沟山旅游,祝大家玩得开心。
石人沟山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西,景区面积55平方公里,伏牛山就坐落其中。
河南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祥地,前后共有二十多个朝代建都或者迁都于此,这使得中原文化得到巩固和发展。
《中国有个河南》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来的。
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
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
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约六千年至公元前约三千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
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中原在古代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
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
而《中国
有个河南》正是传承了这一思想。
在首映仪式上,连续先生于名嘴沙桐的互动更是把这种文化氛围挥洒的淋漓尽致。
《中国有个河南》以历史文化做铺垫。
使得人们能够透过历史看古今。
在历史与现代文明之间,《中国有个河南》使得这样的文化很好的融和在一起。
介绍河南的句子
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以下是一些介绍河南的句子:
1.“河南,中原之地,承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 -
河南作为中原地区,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2.“河南,九州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 -
河南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区,处于交通枢纽位置,便利的
交通条件使其成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3.“河南,豫剧之乡,艺术瑰宝众多。
“ -
河南是豫剧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戏曲文化和独特的艺术表
演形式。
4.“黄河流经河南,孕育着丰饶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
“ -
河南省位于黄河流域,黄河的滋润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丰饶的
农业资源。
5.“河南,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如开封、洛阳等,散
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 -
河南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遗
迹和文化底蕴,吸引着许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6.“河南,人杰地灵,培育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和文化艺
术家。
“ -
河南孕育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如诗人杜牧、书法家欧阳
询等,他们为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句子简要介绍了河南的地理位置、文化遗产和人文风貌,展示了河南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的独特魅力和特点。
当然,河南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介绍的方面,如美食文化、民俗传统等,希望这些句子能给您提供一些了解河南的初步印象。
东北官话的历史源流刍议作者:欧阳国亮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5期摘要:东北官话是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
从历时角度看,它承继了古幽燕方言,同时又在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等因素的推动下,融合了不同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成分。
因此,东北官话与辽宁地区的胶辽官话在源流上不尽相同,它并非移民方言,而是在古代幽燕方言的基础上,受山东、河南、河北等汉语方言及东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而渐次形成的,同时还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吸收了不少外语词汇,是历时与共时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东北官话;移民方言;语言接触;历史源流东北官话是官话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我们今天所说的东北地区,从行政区劃上主要是指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域。
这一区域内的汉语方言主要是东北官话,此外,在东北地区南部沿海及黑龙江东部部分地区还有胶辽官话,西南部分有北京官话。
无论是在使用的人口数量上,还是在分布的区域范围上,东北官话相对于其他两种官话都占绝对优势,使用人口达到一亿以上,分布区域遍及黑、吉、辽、内蒙四省区。
历史上,东北地区多为历代王朝流放贬谪之所,又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政权的“龙兴之地”。
人口迁徙与不同民族政权的更替,再加上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东北汉语的不同历史形态。
从扬雄《方言》中最早记载的北燕方言到宋元以后的幽燕方言,再到现代的东北官话,每一种历史形态都映射出不同的时代风貌。
当我们将东北官话置于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加以考察,便可发现它实际上是一种由多个源流汇集而成的语言融合体,而非仅由移民带来的方言,它与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方言在语音上有明显的差异,却又存在着藕断丝连的联系。
一、从文献记载看东北官话的历史基础(一)早期历史文献中的“东北”历史文献记载、反映着一方地域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其中或多或少会涉及到当时当地的语言状况,古代的东北亦不例外。
“东北”这一名称颇有历史,早在《周礼》中就有记载。
《周礼·夏官·职方氏》云:“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
河南历史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
4000多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
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
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
Henan is the birthland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Chinese nation. Locatd in the center of Chinese Kyushu,which was called “Yuzhou” at that time, Henan was called briefly “Yu” , Nakasu and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before 4000 years,. Henan is a main place for Chinese nation to live in the early days and also is a Ancestral home land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The most of political movements, economic novations and cultural movements occurred in Hennan ,.There are more than 20 dynasties which was settled down in Hennan from the first dynasty-Xia dynasty in Chinese history which was built in henan province,such as Xia, 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ies (into ZhouLuoYi), EasternZhou dynasty (early), and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Cao Wei, Western J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Sui and Tang (including WuZhou), the Five Dynasties , and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Gold dynasty. There are eight famous ancient capitals in China and four of them are in Henan, namely Luoyang—thirteen dynasties ancient capital, Kaifeng—seven dynasties ancient capital, Anyang—Shang dynasty ancient capital and Zhengzhou—Xia and Shang dynasty ancient capital.河南不仅被称为“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和“中土”。
《中国有个河南》,传递正能量
最近哥在论坛里听到一首叫《中国有个河南》的歌,挺有感触的。
感觉真挺磅礴大气的,让哥不仅看到是河南人的气节,而且发现了整个中华民族历经了无数风雨依旧还能屹立不倒就是因为中国人坚韧不屈的气质和对敢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气势!在如今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道德缺失的社会,还有人舍得花费金钱和心思去拍摄这样一部传递正能量、宣传河南的公益音乐电影,实在令人欣慰。
其实这首歌能够感动哥的地方在于它以古老悠长的韵律为基调,又结合了浓郁的现代气息,展开了一幅关于沧桑河南和泱泱中华的历史长卷。
最关键的是如果这首歌是一位流行歌手来演唱或许有现代感,但是缺少一些正儿八经的“味道”,如果以美声来表现,那么又少了一点现代的气息,看上去又“土”了一点。
但是歌手连续虽然唱法偏向现代,但是因为连续本身是河南人,所以更能够表现出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
听腻了现在被几乎唱烂的“情歌”,歌手连续演唱的《中国有个河南》一定会让你有一种震撼的感觉,如果你恰巧也和连续一样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那么会有更深的领悟。
如果你不是河南人,那么也会感觉到河南这片中华文明发源地那份浓重的历史感,让你忍不住想去探索关于它的一切。
《中国有个河南》不仅仅是一首歌曲、一部电影,更多的像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不单单呈现某一方面的生命。
它是一种精神的聚会,一种文化的感召,是一种长期压抑后的释放,更是一种超越了宗教的
仪式,让我们的心灵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在雷雷战鼓、声声马蹄、纷飞战火之后,在汹涌澎湃的震撼之后,是一种沉淀,一种平静,一种沉思。
传承并发展河南优秀的历史文化是每一个河南人都应该做的,哪怕我们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声音还不够响亮,但只要努力了,就问心无愧。
走进河南文化写下这个题目时,是多么的自豪!看吧,着就是我们的河南,她是绽放在中原大地上如此耀眼的一颗明珠。
河南文化之历史悠久4000多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从中原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商周……20多个朝代都在中国定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
河南不仅被称为“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被称为“中国”和“中土”,今天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历史上最早的“中国”却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一带,这是历史学界的常识。
河南文化之历史名人河南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古至今孕育了残弱繁星的有各种影响力的名人,固有人类“开天鼻祖“——伏羲,治水神工大禹,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现有吉鸿昌、杨靖宇,使他们在河南文化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是他们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他们成为我们河南永恒的骄傲。
河南文化之民风民俗河南的民风民俗可谓是色彩浓郁,丰富独特。
祭龙抬头的“龙抬头”,民间认为这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节”或“清龙节”;三门峡市的“百佛顶灯”以高、难、险著称,主要靠眼力,劲力,动静结合,讲究一个“稳”字;开封盘鼓“击之如雷,动之如涛”,是开封盘鼓的特点,他让更多人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河南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源流长的历史底蕴,五彩斑斓,丰富生动的艺术内涵,古乡古韵,悠久绵长的文学价值,为中华大地塑造了最美丽的风景。
2河南过年的风俗河南人,过年时的风俗非常传统,处处体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悠久文化。
一般,我们腊月二十三便开始准备去了。
二十三,我们便打扫房子,把各个房子里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来,开始洗洗刷刷,然后把屋子里积了一年的灰尘全都打扫干净,再把洗好的件件东西搬回屋里去。
50集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之最在河南》引发热议“《中国之最在河南》的播出,适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之际。
这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无疑会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它是一部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大型文献片,也可说是一个融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爱国主义形象工程,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珍藏价值。
”全新视角内容精彩“该片以全新的视角、新颖的形式展示在观众面前,讴歌了河南人在每个历史时期,在各个行业为社会、为民族、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从法国来到河南做商贸已有两年多,对黄河文化、少林寺印象极深,但没想到在中原大地上还有这么多的中国之最,看后很振奋,给力!”“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中国之最在河南》的播出,从此我每集必看,感觉该片拍摄主题突出,条理明晰,解说简洁,画面考究,灯光充满灵感,拍得很大气,向主创人员敬礼、致敬!”“观河南、读中国、赢未来。
作为河南人,感到自豪的同时,又感到压力沉甸甸。
”“在当前休闲娱乐甚至有些庸俗的节目充斥荧屏之时,让我眼前一亮,有找到了‘正史’的感觉。
”余音绕梁缺憾犹存“建议出书和刻成光盘,作为‘河南文化礼品’面向社会馈赠前来河南的领导、外宾、学者,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青睐河南、投资河南。
”“播出时段不太理想,许多集没有看。
建议择时或逢重大节目时重播。
”“也许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还有不少之最没有拍摄进去,有的内容没有展开。
”相关链接:50集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之最在河南》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河南电视台、河南影视集团联合拍摄,河南新华营销传媒集团承拍与发行,2010年被列入河南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全片共分八部分:一、人祖圣迹篇;二、古都遗址篇;三、古塔名院篇;四、创新发明篇;五、风情名胜篇;六、文化艺术篇;七、圣人名人篇;八、结语。
每集一个之最,遴选河南境内具有代表性的在全国堪称最大、最早、唯一的题材拍摄而成。
河南省地方导游词少林寺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南麓,与古都洛阳隔山相望。
少林寺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
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寺处少室山脚密林之中。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河南省地方导游词少林寺,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河南省地方导游词少林寺1各位来宾,我们现在要去参观游览的地方就是中国禅宗发源地-----少林寺。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
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
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区还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2000年,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认定为我国目前最高级----4A级旅游区。
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旅游景点。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了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大家看,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们的到来。
介绍河南导游词9篇介绍河南导游词 1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正在安阳殷墟的大门处.我们先来看进苑的这所大门,这座们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专家杨鸿勋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中门字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堪称是华夏门的鼻祖,门框上浮雕着凤,虎,饕餮,蝉等花纹,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块,是根据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形玉块放大而成,是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之一。
朋友们,欣赏完这扇大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感受三千多年前的上古文化吧!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的时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这也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朋友们,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
司母戊鼎是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
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与协作,从炼铜到浇铸,从制模到拆苑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在所铸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用来煮肉用的锅,到了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权利的象征。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在商都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屋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重重屋檐,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国最早的档案馆——甲骨窖穴展厅,1936年这里出土了一批甲骨,编号为YH127,它是殷墟考古至今出土甲骨最多的一个坑,共17096片,大部分是龟甲组成的,上面记载的是商人占卜的结果,以及商朝的天象历法、商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个甲骨坑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中原音韵》书籍简介艺文印书馆版《中原音韵》【作者简介】周德清,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人,元代散曲作家。
周德清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六世孙,父辈入元后无一人出仕,同辈与子侄辈都以布衣终生。
周氏出生于元代北曲杂剧和散曲的创作与演唱极为繁荣的时期,早年致力于北曲的创作和研究,欧阳玄在《中原音韵序》中称他“通声音之学,工乐章之词。
常自制声韵若干部,乐府若干篇,皆审音以达词,成章以协律,所谓‘词律兼优’者。
”周氏有散曲作品传世,朱权《太和正音谱》论其风格“如玉笛横秋”。
【书籍简介】《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曲韵专著。
作者在其创作实践和对北曲的研究过程中,深感一般北曲作者和演唱者在语言、声韵、格律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于是在泰定元年秋,写成《中原音韵》,后又作了多次修订。
该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曲韵韵谱,是北曲创作和演唱者审音定韵的标准。
周氏提出:“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
”所谓“中原之音”,也就是指元代已经开始形成的,在当时北方河北、河南等地,各种场合通用的共同语言。
周氏以“中原之音”为依据,以北曲杂剧作品为对象,总结其发声规律,收集了北曲中用作韵脚的常用单词五千多个,将声韵规范为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平声、上声、去声。
入声在当时北方方言中实际已无,故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之中,平声则又分为阴平和阳平。
第二部分,“正语作词起例”,主要论述曲韵韵谱的编制和审音原则,以及宫调曲牌和作曲方法等。
周氏说明韵谱只收五千多个单字,有些单字则不宜作为曲韵韵脚。
对一些易误混为同音的词,也列表两两对比,加以区别。
周氏列举了北曲中常用的十二个宫调和三百三十五支曲牌。
每个宫调下列有属于此宫调的各种曲牌。
另外,周氏还对元代北曲十七宫调的调性色彩,分别作了描述说明。
第三部分,“作词十法”,主要表述了周氏的曲学理论主张。
“十法”为: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和定格。
2023年描写家乡河南的作文(通用30篇)描写家乡河南的作文篇1我的家乡在河南,她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因古为“豫州”,简称“豫”,又因古时豫州位于九州中心,因此又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省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73%。
2023年末全省总人口9918万人,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
全省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89个乡镇。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
悠久的历史给河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其次位,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有国家重点文物爱护单位189处。
河南也是我国农业生产基地,202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589亿斤,今年上半年,河南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7.6%、10.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夏粮总产达613亿斤,连续6年实现增长,占全国夏粮总产的四分之一。
河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
中国两大铁路干线京广和陇海铁路、两大高速马路干线京珠和连霍马路都交汇于此。
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中转站,郑州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
河南省内已建成郑州、洛阳和南阳三个民用机场。
2023年全省高速通车总里程4841公里,位居全国第1位。
描写家乡河南的作文篇2我的家乡是在一个漂亮的地方——河南。
听爸爸说河南是许多朝代的首都,奶奶住的村子就在商代的首都——淇县。
有一年夏天,我还是第一次去河南,一到河南,我的肚子又在告知我的大脑:“快饿死了!饿死了!”我的大脑回答“不行!不行!不行以。
绪论单元测试1.中国戏曲、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戏剧。
()A:对B:错答案:B第一章测试1.中国戏曲、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A:对B:错答案:A2.有熊氏被誉为中国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纺织和养生的人文始祖。
()A:错B:对答案:A3.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权力的衰落,曾经建立起来的礼乐制度也开始崩溃。
被指斥为“郑卫之音”的“新乐”(倡优女乐)也进入了宫廷,使原先的雅乐受到民间俗乐的影响。
()A:错B:对答案:B4.拨头和《东海黄公》在故事情节上基本相同,又都是人虎相斗,只是结局不一样。
()A:对B:错答案:A5.取代夏朝的殷商尊神重巫,举行祭祀时均要伴以歌舞,乐舞成为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
()A:对B:错答案:A6.踏歌是汉代出现的一种中国传统舞蹈,表演形式为拉手而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A:对B:错答案:A7.唐代的参军戏,不仅有弦管鼓乐伴奏,具有一定程度的说唱表演形式;而且出现了不少专演参军戏的著名演员和流动戏班。
()A:对B:错答案:B8.传奇首先是诗,这一点构成中国戏曲民族特征的逻辑起点。
()A:对B:错答案:A9.下列属于明清传奇的剧本体制的是()A:开篇无题,下场有诗B:一生一旦,贯穿始终C:分出标目,篇幅较长D:一步一叹,专曲专用答案:ABC10.唐传奇有哪些主要特征?()A:“文备众体”的综合性B:“假小说以寄笔端”的寓言性C:“尽设幻语”的虚构性D:“作意好奇”的传奇性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
()A:对B:错答案:A2.中国戏曲通过虚与实的互相提示引发观众的心理活动,使之产生想象与联想,补全艺术形象,获得真实。
()A:对B:错答案:B3.宋代,大量商业演出需要专门场所,故城市游艺区“瓦舍”应运而生,于其中设众多“勾栏”进行多种演出。
()A:错B:对答案:B4.程式是将有关形式材料做一定的组织和提炼,归约成为种种固定词汇和套式,供新作品编创时选择和套用。
传唱中原古老文明之《中国有个河南》秦岭东畔,大河之南,嵩岳依偎,伏牛祁连。
广成泽泽,北邙绵绵,伊阙龙门,太室封天。
河图洛书,仓颉甲骨,禅宗少室,太极温县。
庄周梦蝶,老子悟道,伊川二程,崇阳书院。
洛城烟雨,东京梦华,朝野更迭,岁岁年年。
天元圣地,逐鹿中原,物华天宝,爱我河南。
首部完全以通俗歌曲的形式唯美的电影效果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中国腹地-河南的人文地理,璀璨文明。
片中男主角无论是豪情万丈威风凛凛的将军扮相,还是衣袂飘飘放荡不羁的文人骚客装束都入木三分地演绎出了背负着历史悠久渊源深邃古老文明的河南人的形象。
影片里主人公一骑绝尘的驰骋飞奔,身后黄河水汹涌澎湃激流飘荡。
一副积蓄着黄河之水原始伟力的磅礴大气融入古筝起伏跌宕的音韵历史画卷铺展开来,给我们身体和灵魂上的震撼。
又如女主角温婉深情,依仗抚琴的画面更是意境深远美轮美奂。
傍晚,残阳如血应霞满天,黄河水岸金鳞万顷,此时将军身披铠甲风尘仆仆踏马归来,掩饰不住的杀气四周弥漫,但当他见到手捧花环等他归来的思念可人儿时,纵然是战场上杀戮无数的将军已变成含情脉脉的郎君,温暖的眸子里一眼望不到底的柔情万千。
影片里主要宣扬的是河南人身上所具有的一些传统美德,既有奋战沙场的坚毅刚强,也有多情男儿的妩媚铿锵。
河南人敢于担当、正气凛然、坚贞不屈、铁骨铮铮、勇敢豪迈的正面形象。
《中国有个河南》---中原之音
忙碌了大半年,就想抻着周末好好过过舒心的日子。
睡到自然醒不说,找了N多部大片,边吃边看解馋又过瘾。
这期间无意发现优酷音乐牛人里推荐的《中国有个河南》。
着实让我震惊了,脑海里闪现过“精忠报国”几个大字。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
而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黄河流域的河南人文经济历史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长。
老庄哲学、程朱理学在此发源,儒、释、道文化在此繁衍兴盛,仁义礼智信在此像黄河水一样淳厚绵长。
别小看歌手连续出品的《中国有个河南》,各中滋味要细细品味……
不能不说歌词中我喜欢的一句“世界的东边有个中国,中国的中间有条黄河”。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肥沃富足的令天下人“逐鹿中原“的宝地,这一切就因为黄河,稍有一点历史和文化的人都知道。
这位母亲河养育了中华儿女魂!而歌手连续又写出、唱出了中华历史的灵魂,有才人,崇拜。
仔细品味一番《中国有个河南》歌词激励,气势磅礴,从上下五千年到现在的锦绣河山,全都在歌声里为我们描述了一遍,加上歌手连续饱含气魄、又蕴含柔情的演唱,让这首歌曲有了超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词曲中饱含着对河南和祖国的热爱。
再看歌手连续《中国有个河南》整个MV感觉色彩浓重,不乏大导演的风格,场面宏伟壮观,色调我超级喜欢,背后的制作团队也不是吃素的。
就这样跟随歌手连续的铿锵有力之音一路穿越,仿佛站在古都城外,看沙尘滚滚,兵戈相见,这是怎样一副震撼画面。
当初的河南正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几代帝王定都河南,上演了多少历史故事,想起来就觉得振奋人心。
整首歌最惊艳的还是恢弘的气势,连续简直唱出了河南的魂和华夏民族千百年的骄傲。
艺人连续出品的《中国有个河南》真不愧是一首带有历史灵魂的中华之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