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8.01 MB
- 文档页数:25
骨巨细胞瘤ICD-10诊断标准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ICD-10编码为M8717/1。
以下是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遗传因素和治疗方式等方面。
1.临床诊断骨巨细胞瘤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疼痛通常为间歇性,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加剧。
肿瘤通常位于长骨干骺端,特别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周围。
临床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病史。
2.影像学检查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
X线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CT能显示骨皮质变薄无膨胀,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溶骨区内有间隔或斑点钙化影;MRI表现病变部位骨端偏心位溶骨性病灶,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其间可见条带状影,部分病例可见线状分隔。
3.病理学诊断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
镜下可见肿瘤由许多相互交错的片状或条状瘤细胞组成,这些瘤细胞由薄而弯曲的纤维分隔开。
肿瘤细胞的核大小不一,染色深,形状不规则,可见核仁。
部分病例可见瘤细胞多核现象。
4.遗传因素骨巨细胞瘤与遗传因素有关。
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增加患骨巨细胞瘤的风险。
这些基因包括P53、COL1A1和RANKL等。
因此,遗传因素也是骨巨细胞瘤诊断的一部分。
5.治疗方式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药物治疗等。
手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方法,切除肿瘤并重建骨骼的稳定性是必要的。
对于不能切除的肿瘤或复发的肿瘤,可以采取放疗或药物治疗等辅助治疗措施。
总之,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遗传因素和治疗方式等方面。
对于每个患者,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腱鞘巨细胞瘤腱鞘巨细胞瘤概述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的皮损呈坚实性无痛性肿块,发生于手指和手部,足趾部少见。
青年人多见,女多于男。
肿瘤可侵蚀邻近骨骼。
约10%病例切除后复发。
此瘤常分叶。
小叶由致密、透明化胶原围绕。
腱鞘巨细胞瘤流行病学青年人多见,女多于男。
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腱鞘巨细胞瘤病因病因尚不明。
腱鞘巨细胞瘤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腱鞘巨细胞瘤临床表现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的皮损呈坚实性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通常小于3cm,发生于手指和手部,足趾部少见。
青年人多见,女多于男。
肿瘤可侵蚀邻近骨骼。
约25%病例切除后复发,极罕见的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亦有过报告。
另一个腱鞘瘤即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he tendon sheath可能为腱鞘巨细胞的亚型也侵犯手指和手的屈侧肌腱,临床形态与巨细胞腱鞘瘤相同,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较巨细胞腱鞘瘤发病年龄轻。
腱鞘巨细胞瘤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腱鞘巨细胞瘤实验室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腱鞘巨细胞瘤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此瘤常分叶。
小叶由致密、透明化胶原围绕。
瘤内细胞由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成骨样多核巨细胞,黄色瘤细胞,慢性炎症性细胞,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和胶原化基质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
此瘤之另一亚型称腱鞘纤维瘤,临床上两者不能区别。
腱鞘纤维瘤无噬脂细胞和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仅偶见少数多核巨细胞。
腱鞘巨细胞瘤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鉴别诊断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腱鞘巨细胞瘤治疗。
什么是腱鞘巨细胞瘤*导读:腱鞘巨细胞瘤我们并不常听到,它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
如果身边出现腱鞘巨细胞瘤患者,那么作为家属和朋友,当然很关心患者的身体状况,想知道什么是腱鞘巨细胞瘤,它会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腱鞘巨细胞瘤这种肿瘤,下面小编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腱鞘巨细胞瘤我们并不常听到,它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
如果身边出现腱鞘巨细胞瘤患者,那么作为家属和朋友,当然很关心患者的身体状况,想知道什么是腱鞘巨细胞瘤,它会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腱鞘巨细胞瘤这种肿瘤,下面小编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腱鞘巨细胞瘤的发病部位常见于青壮年的手部以及手指部位,多为无痛性肿块,椭圆形结节,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患者。
腱鞘巨细胞瘤生长比较缓慢,初期的是偶呈分叶状,小叶由致密、透明化胶原围绕,到了后期会侵犯邻近部位的骨骼。
一般早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可能会复发,但是不会出现转移的情况。
腱鞘巨细胞瘤是比较容易诊断的,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就可以诊断出来。
所以当我们的手部出现任何的不适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以为只是普通的关节酸痛,很多时候患者容易将这个不起眼的疾病忽略,但是这些小毛病恰恰是身体在像我们发出信号,告诉我们身体出现了某些疾病。
诊断之后,医生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方法有比较多,主要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腱鞘巨细胞瘤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手术直接将腱鞘巨细胞瘤切除,一般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
医生需要注意的是,对病变边缘不规则或者突出部分要完整的切除掉,如果切除不彻底的话可能会导致局部复发。
术后患者要多注意休息,不要走动,尽量卧床休息为主。
饮食方面要清淡为主,可以多补充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有助于伤口的恢复。
如果发现身体有其他并发症出现,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总之,希望小编整理的以上关于腱鞘巨细胞瘤的相关信息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腱鞘巨细胞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腱鞘巨细胞瘤概述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 GCTT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起源于腱鞘和关节滑膜层的软组织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无痛质硬、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约0.5cm~5cm 大小,肿块压迫神经时可出现局部疼痛、麻木及关节活动受限。
常见于手部,其次为足、踝、膝、髋等。
好发于30岁~50岁的青壮年,以女性居多。
本病生长缓慢,极少数会发生恶变。
本病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一般将肿瘤彻底切除的病例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其它名称:结节性腱鞘炎、腱鞘纤维组织细胞瘤、良性滑膜瘤、增殖性滑膜炎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软组织肿块、压迫神经出现局部疼痛麻木及关节活动受限主要病因:创伤、慢性劳损、感染、骨破坏增生、脂肪代谢紊乱、血管功能失调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血尿酸、尿常规检查、病变关节 X 线平片、病变部位及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病变部位及关节计算机断层扫描(CT)、病变部位超声、组织病理学检查重要提醒:本病术后复发率高且有一定的恶变可能,但很罕见,需遵医嘱定期复查。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腱鞘巨细胞瘤的发病特点三、腱鞘巨细胞瘤的病因病因总述:腱鞘巨细胞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是炎症反应性病变,可能与创伤、慢性劳损有关,也有感染、骨破坏增生、脂肪代谢紊乱、血管功能失调等相关学说。
基本病因:1、创伤、慢性劳损本病多发于关节或者肌腱组织处,特别是腱鞘较多滑膜组织密集的手足部位。
从解剖学角度入手,手关节肌腱组织长期处于活动状态,并且肌腱较为纤细,活动频繁,活动范围较大,腱鞘极易受到外部损伤或慢性劳损,从而易引起本病。
腱鞘巨细胞瘤症状*导读:腱鞘巨细胞瘤又被称为黄色瘤,是由于患者的部分细胞吞噬类脂质,而吞噬类脂质里面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使患者的肿瘤瘤体呈现灰黄色或者褐色,所以将腱鞘巨细胞瘤又称为黄色素瘤。
那么腱鞘巨细胞瘤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马上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腱鞘巨细胞瘤又被称为黄色瘤,是由于患者的部分细胞吞噬类脂质,而吞噬类脂质里面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使患者的肿瘤瘤体呈现灰黄色或者褐色,所以将腱鞘巨细胞瘤又称为黄色素瘤。
那么腱鞘巨细胞瘤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马上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腱鞘巨细胞瘤是起源于滑膜细胞或者趋向滑膜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是发生在关节和滑囊内或者沿着腱鞘生长的良性肿瘤。
常见发病部位为手指关节个脚趾关节,女性患者多余男性患者。
腱鞘巨细胞瘤一般为良性肿瘤,生长比较缓慢,皮损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结节、无痛性肿块,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会侵害其他邻近的骨骼。
腱鞘巨细胞瘤的的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是青壮年为主。
所以各位患者更应该及时治疗,目前诊断腱鞘巨细胞瘤的方法比较先进,一般根据患者的皮损情况,病理特征以及临床表现就能够诊断腱鞘巨细胞瘤了。
治疗腱鞘巨细胞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将腱鞘巨细胞瘤直接切除,但是一定要注意将不规则的肿瘤切除干净,否则容易引起复发。
手术切除腱鞘巨细胞瘤是最好的医治的方法,见效快。
但是术后一定要护理好,否则非常容易复发。
手术之后,一方面要静养,患者应该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动作,防止肌肉萎缩即可。
另一方面,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为主,补充丰富的维生素,适量进补,一些肉类含有高蛋白的可以多吃,对伤口的恢复比较有利。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如果身体出现了异常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腱鞘巨细胞瘤虽然可以通过手术治好,但是也要谨慎引起其他并发症。
所以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最好能够去正规的医院咨询专家。
腱鞘巨细胞瘤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
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至2018年45例经病理确诊的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45例均行MRI平扫,其中22例行MRI增强扫描。
结果:44例腱鞘巨细胞瘤发生于手部掌指骨,1例发生于足第1跖趾关节。
MRI表现:35例病灶T1WI与骨骼肌呈等信号,26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9例病灶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显示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腱鞘巨细胞瘤多发生在手部,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可作为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256-01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 or of Tendon Sheath,GCTTS)亦称局限性腱鞘炎,是一种发生在手指及手部的坚实、无痛性肿块,肿块可侵蚀邻近骨骼[1-3]。
常附着在腕关节和指关节的肌腱上,GCTTS性质为良性,肿块固定、质韧,病情进展缓慢,最为常见的是腕部屈肌腱的,GCTTS足趾部、踝、膝、肘关节等部位则很少发病。
此瘤形态呈分叶状,有透明、致密胶原围绕小叶,青年人多见此病,女性高于男性。
治疗多为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不等,约为5%-45%。
此病症状轻,无痛或仅有不适或轻微疼痛。
GCTTS恶变几率极低且无转移。
该瘤的另一症型称为腱鞘纤维瘤。
临床上两瘤不易区别,只能依靠病理检测鉴别。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为声脉冲辐射力与弹性超声技术的结合,是全新型的与常规超声检测有所不同的新型技术,对于评价组织、病变的硬度及弹性程度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高频CDFI主要功能是对机体组织、器官血管内的血流进行彩色显像,高频超声可使显像更加清晰。
作者搜集2014年至2018年经病理证实的的腱鞘巨细胞瘤45例报道如下。
经验交流83超声诊断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1例侯晓慧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31)1引言腱鞘巨细胞瘤属于软组织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生在手部和足部小关节的腱鞘滑膜组织,其中手部更为多见,皮损主要表现为坚实性、无痛性肿块;多见于20~40岁年轻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不遗传;可单发,也可多发,生长速度缓慢,其大小通常不超过30×30 mm [1]。
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术后可复发,但不会发生转移。
腱鞘巨细胞瘤进一步可以细分为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和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
其中,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也被称之为良性滑膜瘤,发生于小关节以及腱鞘的滑膜层,是手指以及足趾关节部位较为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组成主要包括圆形单核细胞、破骨样巨细胞、黄色瘤细胞以及炎症细胞等[2]。
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以及癌变等,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医学影像技术对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进行诊断,包括核磁共振成像、超声、X 线等。
不同医学影像技术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中,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性[3~5]。
本文选取本院诊治的1例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患者,重点分析超声诊断价值。
2病例资料患者男,25岁,因左足包块3个月来本院就诊。
体格检查:左第四足趾跖趾关节腹外侧存在局限性隆起,表明光滑,可扪及大小约20 mm ×20 mm 的包块。
推之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具有轻度压痛,血液循环、感觉、运动均正常。
超声检查:左脚脚趾临床所指处皮下,可见一不均质低回声团,大小约26 mm ×16 mm ;边界尚清,外形尚规则,其内及周边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如图1所示。
超声提示:左脚脚趾临床所指处皮下低回声包块。
病理检查:镜下视野中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样滑膜细胞,可见多核巨细胞。
病理诊断:左第四足趾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
图1 超声示皮下可见一不均质低回声团3讨论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骨和软组织肿瘤分类时,将腱鞘巨细胞瘤划归到起源于纤维组织细胞的良性肿瘤。
腱鞘巨细胞瘤严重吗【导读】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疾病,在出现疾病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患者在出现疾病时要积极的进行治疗。
如果出现腱鞘巨细胞瘤,会比较严重吗?腱鞘巨细胞瘤严重吗腱鞘巨细胞瘤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是在发生后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而且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需要积极地进行治疗。
那么,在出现腱鞘巨细胞瘤时会比较严重吗?1、腱鞘巨细胞瘤通常会发生在手指以及手部。
它是一种坚实性,没有痛性的肿块。
这些肿块会侵袭临近的骨骼,但是足趾部很少见。
2、腱鞘巨细胞瘤呈现出分叶状,而且小叶是致密以及透明化的胶原围绕。
这种疾病多会发生于青年人,而且女性会多于男性。
大约会有10%的患者在手术之后,会有复发的现象。
3、这种疾病的皮损是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结节,生长比较缓慢,并且呈现出坚实没有痛性的肿块,所以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
但是再出现疾病后,还是需要积极地进行治疗,不然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危害。
4、这种疾病主要会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
在手术后,会有复发的可能,但是不会发生转移。
所以在出现疾病时,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这样才不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危害。
腱鞘巨细胞瘤是怎么引起的不管什么样的疾病都存在一定的病因,腱鞘巨细胞瘤同样也存在,所以在对腱鞘巨细胞瘤进行治疗时,是需要得知它的病因。
腱鞘巨细胞瘤的病因有哪些?1、对于疾病的病因尚且不是非常清楚,但是大概也有一些推测。
有人会认为创伤会引发疾病,是因为创伤导致慢性炎症。
2、也有人认为,这种疾病源于滑膜细胞或者是单核巨细胞的肿瘤。
但是也可能这种疾病和新陈代谢不平衡导致胆固醇代谢紊乱,所诱发疾病。
3、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腱鞘巨细胞瘤,现在没有准确的确定,但是这种疾病和推论也是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平时还是需要多注意。
4、患者在出现疾病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并且接受治疗,因为这种疾病会有可能侵袭到临近的骨骼,给健康的骨骼带来一定的危害,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同时也需要多预防,就可以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
诊断耻骨联合分离或异常(亠闾。
但本研究通过对471例晚期妊娠妇女进行耻骨联合超声检查得出99%医学参考值上侧界值为8mm,因此,我们认为mm可以作为诊断耻骨联合间距异常的参考值。
由于国内与国外人种体格差异,国内妇女普遍较国外妇女矮小,所以国外数据可能不适合国内,而目前国内其他研究的样本量小于本研究,所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当晚期妊娠妇女耻骨联合mm,有或无临床症状者,尤其是存在耻骨联合功能障碍高发因素的危险人群,如多胎妊娠、骨盆或背部创伤史、盆腔疼痛家族史、前孕期盆腔疼痛、过早的月经初潮、缺乏规律的运动、关节过度活动等问,均可以告知其适量减少运动,尽量卧床休息,减少因耻骨联合间距继续增大而导致疼痛的发生,这样对临床早期预防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1[Owens K,Pearson A,Mason G.Symphysis pubis dysfunction—a cause of significant obstetric morbidity[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2,105⑵:143-146.[2]A slan E,Fynes M.Symphysial pelvic dysfunction[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07,19(2):133—139.[3]U rraca-Gesto MA,Plaza-Manzano G,Ferragut-Garcias A,et al.Diastasis of symphysis pubis and labor:Systematic review[JJ.J Rehabil Res Dev,2015,52(6):629-640.[4]S choellner C,Szoke N,Siegburg K.Pregnancy-associated symphysis damage from the orthopedic viewpoint—studies of changes of the pubic symphysis in pregnancy,labor and post partum[J].ZOrthop Ihre Grenzgeb,2001,139(5):458-462.[5]L eadbetter RE,Mawer D,Lindow SW.Symphysis pubis dysfunc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Matem Fetal Neonatal Med, 2004,16(6):349-354.[6]C hawla JJ,Arora D,Sandhu N,et al.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A Case Ser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J].Oman Med J,2017,32(6):510-514.[7]A ydin S,Bakar RZ,Aydin CA,et al.Assessment of postpartumsymphysis pubis distention with3D ultrasonography:a novel method[J].Clin Imaging,2016,40(2):185-190.[8]R ustamova S,Predanic M,Sumersille M,et al.Changes in symphysis pubis width during labor[JJ.J Perinat Med,2009,37(4): 370-373.[9]Z hao L,Samuel CS,Tregear GW,et al.Collagen studies in latepregnant relaxin null mice[J].Biol Reprod,2000,63(3):697-703.[10]W ang W,Hayami T,Kapila S.Female hormone receptors are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mouse fibrocartilages[J].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0&17(5):646-654.[1lJBecker I,Woodley SJ,Stringer MB.The adult human pubic symphysis:a systematic review[J].J Anat,2010,217(5):475-487.[12]Kurzel RB,Au AH,Rooholamini SA,et al.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of peripartum rupture of the symphysis pubis[J].Obstet Gynecol,1996,87(5):826-829.[14]C owling PD,Rangan A.A case of postpartum pubic symphysisdiastasis]J].Injury,2010,41(6):657-659.[15]黄威,夏礼锋,覃小菊,等.100例晚期妊娠妇女正常耻骨间距超声测量[耳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7):559.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诊断MRI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赵鸿飞,邵晓栋,郁万江(青岛市市立医院影像科,山东青岛266000)ZHA0Hong-fei,SHA0Xiao—dong,YU Wan-jiang(Department,of Radiology,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Qingdao Shandong266000,China)[摘要]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及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膝关节滑膜、滑囊及肌腱⚫股四头肌肌腱02膝关节囊可以是与膝关节本身沟通或不沟通。
⚫腘肌肌腱02膝关节囊可以是与膝关节本身沟通或不沟通。
⚫股二头肌肌腱02膝关节囊可以是与膝关节本身沟通或不沟通。
⚫半膜肌肌腱02膝关节囊可以是与膝关节本身沟通或不沟通。
⚫半腱肌肌腱02膝关节囊可以是与膝关节本身沟通或不沟通。
⚫股薄肌肌腱02膝关节囊可以是与膝关节本身沟通或不沟通。
⚫缝匠肌肌腱02膝关节囊可以是与膝关节本身沟通或不沟通。
膝关节囊可以是与膝关节本身沟通或不沟通。
02⚫膝关节滑膜是膝关节囊的内层,可产生滑膜液,有助于膝关节的润滑。
除关节软骨、半月软骨板之外大都有滑膜覆盖包绕,包括腔内外的肌腱和韧带。
正常膝关节中大约有0.5ml 的滑膜液膝关节囊可以是与膝关节本身沟通或不沟通。
02膝关节滑囊⚫膝关节周围的囊,内含滑液,起促进运动,减少摩擦和缓冲的作用⚫膝关节滑囊与膝关节之间±相通⚫膝关节前(4):髌上囊、髌前滑囊、髌下浅囊、髌下深囊⚫膝关节外侧(5):外侧腓肠肌滑囊、腓骨滑囊、腓腘滑囊、腘肌滑囊、髂胫束滑囊⚫膝关节内侧(5):内侧腓肠肌滑囊、Baker ‘s滑囊、鹅足囊、半膜肌滑囊、内侧副韧带滑囊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CONTENTS概论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小结,概述0102⚫色素绒毛结节滑膜炎(PVN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增生疾病⚫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累及关节滑膜,也可能发生在关节外的滑囊(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囊炎PVNB)或腱鞘(以前称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腱鞘炎PVNTS ,或腱鞘巨细胞肿瘤(GCTTS))⚫单关节受累常见(约70%膝关节),多关节或多灶性受累少见(见于儿童)⚫PVNS 或PVNB:膝关节,其次是髋关节⚫局限性:通常位于关节外;弥漫性:通常位于关节内02⚫病因尚不确定,可能是肿瘤性的滑膜增生伴绒毛和结节状突起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恶性PVNS 罕见⚫每年平均发病率为9.2 /100万和1.8 /100万(关节外和关节内)⚫平均年龄:20-50y⚫弥漫性关节内PVNS 在男、女性的发病率相等,而局限性关节外PVNS 女性多见(1.5-2.1:1)⚫临床症状:✓关节外局限性PVNB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软组织肿块(83%-99%)和疼痛(22%-71%),而关节功能障碍或肿胀是不常见的(0%-4%)02✓关节内PVNS的常见临床症状是疼痛(79%-90%)和肿胀(72%-79%),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26%-28%),软组织肿块不常见(6%-19%)02⚫大体病理外观因位置(关节内或关节外)和类型(局部或弥漫性)而异⚫局限性关节外:形态通常表现为一个局限、分叶、菜花状、结节状的软组织肿块,附着在肌腱腱鞘上或滑囊内⚫最初病灶可能表现为绒毛凸向腱鞘或滑囊间隙,并与滑膜混合;然而,肿瘤的持续小叶生长掩盖了这种形态,在病理上很难观察到⚫切片为粉红色-灰色,内含有斑驳的棕色或黄色,取决于黄瘤细胞(泡沫组织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含量02⚫弥漫性关节内:滑膜弥漫性增厚,有多个绒毛和结节状突起,软骨化或骨化生罕见⚫组织学:镜下以单核细胞为主与不同数量的多核巨细胞混合;在组织学上,PVNS 可以像侵袭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或上皮样肉瘤,因此影像在指导病理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CD68、CD163阳性02影像表现02典型的低级别浸润性星形细胞瘤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区的正质量效应,通常没有任何强化(事实上,增强的存在意味着更高级别的肿瘤),尽管双生细胞星形细胞瘤特别能显示出少量强化。
膝关节良恶性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福建省创伤骨科急救与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2021)【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良恶性腱鞘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并提高其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膝关节良恶性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28例主要表现为关节内或关节旁软组织肿块伴不同程度肿胀、疼痛,其中18例为局限型,9例为弥漫型,1例为恶性腱鞘巨细胞瘤,X线及CT、MR上均表现为关节内或关节旁软组织结节肿块影,4例伴有关节缘骨质压迫、侵蚀性改变;CT检查优于X线,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较大病灶可伴坏死、囊变及出血,MR上信号多样,可显示本病含铁血黄素特征性双低信号征;增强扫描呈中度到明显强化。
结论:膝关节良恶性腱鞘巨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MR对于本病确诊具有明显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影像学分析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 of the tendon sheath,GCTTS)较少见,是一种起自于关节、滑囊和腱鞘滑膜的良性软组织肿瘤[1],该病病因不明,具有一定侵袭性,按照肿瘤的生长方式(局限性和弥漫性)分为局限型(localized,L-GCTTS)和弥漫型(diffuse,D-GCTTS)。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malignant,M-GCTTS)极其罕见。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研究较多,而单独针对膝关节的良恶性腱鞘巨细胞瘤影像分析则未曾报道,现搜集我院28例膝关节良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作如下报道,以加深对其认识和提高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16~63岁,平均37.5岁,30~50岁21例;左膝15例,右膝13例,病史2周~10年不等,大多起病缓慢,主要以反复发作的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就诊,其中5例出现关节绞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