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酸性多糖中糖醛酸和中性糖含量的改良方法_许会生
- 格式:pdf
- 大小:116.69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章活性多糖本章要点1.膳食纤维的定义与分类2.膳食纤维的化学组成与物化性质3.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4.膳食纤维的副作用5.膳食纤维的加工、应用及推荐摄入量6.真菌多糖的物理性质与功效的关系7.真菌多糖的生理功能多糖是由糖甙键连接起来的醛糖或酮糖组成的天然大分子。
多糖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并与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多种功能有关,大量存在于藻类、真菌、高等陆生植物中。
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多糖又被称为“生物应答效应物”(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或活性多糖(active polysaccharides)。
很多多糖都具有抗肿瘤、免疫、抗补体、降血脂、降血糖、通便等活性。
第一节膳食纤维一、膳食纤维的定义与分类(一)膳食纤维的定义1. 膳食纤维的定义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这一名词是在1972年,Trowell等人在测定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时给出了膳食纤维的定义,即食物中不被消化吸收的植物成分。
1976年TroweII博士又将膳食纤维的定义扩展为“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合物和木质素”。
主要是指那些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以及植物体内含量较少的成分如糖蛋白、角质、蜡等。
1979年第93届美国职业分折化学家学会(AOAC)年会上Prosky和Harland提出,希望能统一膳食纤维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同时为了营养改良及食品标签而定量膳食纤维的目的,他也着手从事于符合膳食纤维定义的分析方法的统一工作。
并听取了世界范围内100多位科学家的意见。
1981年在加拿大渥太华进行的春季工作会议上,按照Trowell等在l976年提出的定义,就膳食纤维定量方法达成共识。
其中Asp、Furda和Schweizer等提出的测定方法被认为是较好的研究方法,在Prosky的倡导下,这些研究者(包括Devries和Harland)建立了一种适合国际间合作研究的简单方法,约有29个国家的43个实验室成功地完成这项研究。
多糖含量测定的几种不同方法比较系别:信息学院专业:生物工程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多糖含量测定的几种不同方法比较摘要:本文综述了多糖含量测定的几种常用方法,主要有苯酚-硫酸法、3, 5-二硝基水杨酸法(简称DNS法)、蒽酮-硫酸法、色谱法、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多糖法等。
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这些方法可为多糖含量测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多糖含量测定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多糖;含量;测定;方法A review of different methodsto the deter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sAbstract: Paper reviewed some different methods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in it phenol-vitriol method, 3, 5-two nitro salicylic acid (DNS) method, anthrone-vitriol method, chromatography, infrared spectrum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tc had been dealed with.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It provided some related information and based theories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content.Key words:polysaccharides; content; determination; methods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1前言 (1)2化学法测定多糖含量 (1)2.1苯酚-硫酸法 (1)2.2 3, 5-二硝基水杨酸法(简称DNS法) (2)2.3蒽酮-硫酸法 (2)3色谱法测定多糖含量的研究 (3)3.1气相色谱法(GC) (3)3.2 液相色谱法(HPLC) (3)3.3薄层色谱法(TLC) (4)4其他方法 (4)4.1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多糖法 (4)4.2生物传感器法 (5)5结论 (5)6展望 (6)参考文献 (6)致谢 (9)1前言多糖(polysaccharides,PS)是由10个以上的单糖聚合而成的生物高分子[1]。
人参多糖中糖醛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一、本文概述人参多糖作为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近年来在医药、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糖醛酸作为人参多糖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其生物活性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人参多糖中糖醛酸含量测定方法,对于人参多糖的质量控制、药效研究以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适用于人参多糖中糖醛酸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其进行系统的验证和应用研究。
通过对多种测定方法的比较和优化,最终确定了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糖醛酸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人参多糖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优化以及药效研究等领域。
本文首先对人参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以提高糖醛酸的提取效率。
然后,通过比较不同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条件,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条件。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糖醛酸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并对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稳定性等进行了系统的验证。
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为人参多糖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建立了一种准确、可靠的人参多糖中糖醛酸含量测定方法,而且为人参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为其他天然产物中糖醛酸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所需的试剂包括标准糖醛酸、人参多糖样品、硫酸、咔唑等。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购自国内知名试剂供应商。
实验所用仪器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等。
所有仪器均经过校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准确称取适量标准糖醛酸,用去离子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分别取各浓度标准溶液适量,加入咔唑试剂和浓硫酸,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一定时间,冷却后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以糖醛酸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将人参多糖样品研细,精确称取适量样品,加入去离子水,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溶解。
多糖(polysaccharides)=聚糖(glycans)第一节序言多糖具有储存能量、结构支持、防御等功能;80 年代又发现其可控制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和衰老。
近年发现糖及其缀合物是细胞识别的主要标记物,在细胞间物质运输、信号传导、免疫功能调节等方面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多糖及其分类与结构一、定义:十个以上单糖聚合而成的糖属于多糖,DP (degreepolymerization):10-105。
二、分类:分植物多糖和动物多糖,又从来源、功能和化学结构分类。
三、结构1.化学化学结构分类简单多糖结合多糖(蛋白多糖)均多糖(homosaccharides) 杂多糖(heterosaccharides) 直链多糖(liner PS) 支链多糖(branch PS)2.表示方法均多糖:glucan fructan xylan 杂多糖:galactomamnan glucomannan3.糖的组成Gal、glc、xyl、ara、rha、fru、fuc,rib(核糖)mannose(甘露糖)糖醛酸:如Glucuronic acid = glu A 去氧糖、氨基糖、糖醇、酰基糖、磺酰酯糖、磷酸基糖4. 四级结构一级:糖的组成;(种类,glc, xyl......)糖的构型(ɑ、ß、D、L)连接方式(连接位置、支链、直链)连接顺序二级:以氢键结合的聚合体(糖骨架间)三级:一级结构重复顺序(有规则)四级:糖链间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聚集体的立体结构可拉伸的带状结构皱纹型带状结构屈曲状螺旋结构曲屈线圈状结构第三节多糖的提取、纯化和分离方法一、提取方法1.易溶于热水的多糖:90-100℃水提三次,也有用盐水提; 浓缩后加EtOH沉淀。
2.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碱液的多糖:0.5N NaOH提两次,酸中和沉淀。
酸性糖?3.糖复合物:与蛋白质形成的糖复合物,需断裂糖和蛋白质的结合,常用的断裂法有碱解法和酶解法。
第一章糖类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糖的分类、结构、性质和分析方法,以及部分的生物学功能。
主要内容有:单糖的结构和性质,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还原性二糖和非还原性二糖的结构和性质;均一多糖和不均一多糖的结构和性质;结合糖(肽聚糖、糖蛋白、蛋白聚糖)的结构和性质等。
二、本章知识要点(一)糖的概述1、糖类的存在与来源糖类广泛的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植物界。
糖类物质按干重计算占植物的85%~90%,占细菌的10%~30%,动物的小于2%。
动物体内糖的含量虽然不多,但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
2、糖类的生物学作用(1) 提供能量。
植物的淀粉和动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2) 物质代谢的碳骨架,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3) 细胞的骨架。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 细胞间识别和生物分子间的识别。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间的识别。
一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链,构成细胞的天线,参与细胞通信。
3、糖类的元素组成和分类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或聚合物,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 (H2O)n表示。
据此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还可根据碳原子数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等。
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
糖的通俗名称一般是根据来源进行命名。
4、糖的种类根据糖的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1)单糖:不能被水解称更小分子的糖。
(2)寡糖:2-6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
(3)多糖: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
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
(4)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
(5)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等。
(二)旋光异构1、异构现象同分异构或称异构是指存在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数目和种类的原子并因而具有相同相对分子量的化合物的现象。
植物多糖中糖醛酸和中性糖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陈辉;和娴娴;李浩然【摘要】综述植物多糖组分中糖醛酸和中性糖定性及定量的各种分析检测方法,并进行分类比较.【期刊名称】《食品工程》【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糖醛酸;中性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者】陈辉;和娴娴;李浩然【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0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36.2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多糖组分检测方法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多糖是由10个以上的单糖,并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数万甚至数百万。
多糖一般分为均多糖和杂多糖,在天然多糖类中以杂多糖为主。
在多糖组分结构中除单糖外,还含有糖醛酸、去氧糖、氨基糖、糖醇等基团。
按照化学性质,植物多糖可以分为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
其中后者引入了糖醛酸等基团而有酸性和一些相应的药效,通常有葡萄糖醛酸或半乳糖醛酸。
定量测定时,其中的糖醛酸与中性糖两种组分会相互干扰而影响到实验准确性。
由于植物多糖中组分性质的不同,使组分的分析条件不同,增加了其分析测定的难度。
分光光度测量是关于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和特定波长处的辐射吸收程度的测量。
按照显色剂的不同,检测糖醛酸的方法可以分为间羟基联苯法和硫酸-咔唑法两种。
两种具体方法的检测步骤类似,均是加入四硼酸钠硫酸溶液后,置于冰水浴中预冷。
然后分别取空白溶液(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标准品各l mL加入到试管里,之后轻轻的震荡,直至充分混匀,期间不断用冰水浴冷却,并将试管置沸水中加热数分钟,冷却至室温。
最终加入显色试剂,摇匀,并沸水中再加热若干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在指定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对浓度作图即可得出标准曲线。
以上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显色试剂的种类和用量,分别加入的间羟基联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咔唑的乙醇溶液,具体的显色剂用量和衍生处理时间则是依照实验过程而定。
多糖中糖醛酸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李亚平; 周鸿立【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9(040)017【总页数】5页(P207-211)【关键词】多糖; 糖醛酸; 中性糖; 含量测定; 光谱法; 色谱法【作者】李亚平; 周鸿立【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 吉林省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吉林132022【正文语种】中文糖醛酸[1]又名透明质酸,它作为多糖分子中6位的羟甲基氧化成羧基的产物,是一种酸性的黏多糖。
其中,某些多糖本身或具有糖醛酸结构的多糖常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生物活性,例如,免疫调节活性、抗病毒活性[2-3],而这类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多糖中糖醛酸含量一般较高。
由于含有糖醛酸结构的多糖一般存在于植物中,因此,对于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多糖,确定其分子结构中是否含有糖醛酸残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有必要对糖醛酸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
因为糖类物质大都没有紫外吸收,须将其衍生化后方可进行测定。
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测定天然多糖产物中糖醛酸含量时,发现测得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偏差,这是由于糖醛酸和中性单糖并不是独立存在,它们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糖链中,无法将它们分离。
例如,很多多糖以酸性杂多糖的形式存在,这在测定糖醛酸含量时可能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4]。
因此探索准确测定天然多糖化合物中糖醛酸含量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多糖中糖醛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光谱法和色谱法。
本文对目前的国内外糖醛酸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糖醛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 糖醛酸含量的检测方法1.1 光谱法1.1.1 咔唑-硫酸法咔唑-硫酸法[5]是测定糖醛酸含量的方法之一,糖醛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成带有-COOH的糠醛或糠醛衍生物,与咔唑试剂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呈色强度与糖醛酸含量成正比,可比色定量。
采用咔唑-硫酸法测定糖醛酸含量见如表1所示。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767034.1(22)申请日 2018.07.13(71)申请人 李绍平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绩溪路210号36幢307室(72)发明人 李绍平 赵静 邓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代理人 张艳美 郝传鑫(51)Int.Cl.G01N 30/88(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多糖测定分析方法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糖测定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多糖酶解,使用内切酶对多糖样品进行酶解,获得酶解产物;(2)衍生化,使用衍生化试剂对所述酶解产物进行衍生化处理;(3)测定分析,采用UPLC -MS或/和UPLC -FLR对衍生化处理后的酶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色谱图,随后对色谱峰特征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多糖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多糖的测定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对水解得到的特征寡糖片段分离度差、易受共流出组分影响等不足。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CN 110715997 A 2020.01.21C N 110715997A1.一种多糖测定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多糖酶解,使用内切酶对多糖样品进行酶解,获得酶解产物;(2)衍生化,使用衍生化试剂对所述酶解产物进行衍生化处理;(3)测定分析,采用UPLC-MS或/和UPLC-FLR对衍生化处理后的酶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色谱图,随后对色谱峰特征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多糖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糖测定分析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内切酶选自β-1,3(4)-葡聚糖内切酶、β-1,3-葡聚糖内切酶、β-1,4-半乳聚糖内切酶、右旋糖酐酶、阿拉伯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α-淀粉酶和异淀粉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糖测定分析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衍生化试剂选自2-AB (2-氨基苯甲酰胺)、2-AA(2-氨基苯甲酸)、ABBE(对氨基苯甲酸酯)、AMAC(2-氨基吖啶酮)、ANTS(8-氨基萘-1,2,6-三磺酸)、APTS(8-氨基芘-1,3,6-三磺酸盐)、3-AQ(3-氨基喹啉)或2-AP(2-氨基吡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