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社会结构及其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 格式:doc
  • 大小:183.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社会结构及其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一)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

1.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物质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子系统。(1)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解决各种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社会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的基本要素:①劳动者;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③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先进性的主要标志和重要体现。生产力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③产品的分配关系。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经济基础的性质。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2.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同家机构、政党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设施。

3.社会文化结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社会文化结构是指一切观念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包括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艺术等有确定规范的系统化的社会意识及其联结方式。

(二)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1.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亦即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相结合所实现的物质资料生产能力,也称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起来构成生产资料。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信息化的社会中,要高度重视信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必然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的社会关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复杂体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父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半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与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及其采取的具体的形式。(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它能加速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

1。经济基础。(1)经济基础是指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2)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两者基本上指的是同一客观现象。相对于生产力来说,它是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它是经济基础。(3)经济基础特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理由:①只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能规定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性质和整个社会的性质;②只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能明确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

2.上层建筑。(1)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和设施的复杂系统。(2)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分,两大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又不是孤立的、互不相干的。

(3)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政治处于主导的地位,它是经济基础的集中表现。政治不仅直接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而且强烈地影响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

3.社会形态。(1)社会形态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社会形态包括经济基础,社会形态的内在矛盾是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这一理论说明: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客观的、多样的。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一方面,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另一方面,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方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促进和阻碍两种不同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服务方向、服务方式和服务效果。

(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l.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动态结合,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一般规律。

2.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思想是:生产力决定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3.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含义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的方向和形式;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即上层建筑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

(五)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生产活动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从而最终决定上层建筑并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何情况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各项任务中的重中之重,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

(六)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根源于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它既是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直接表现,也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因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社会形态的质的飞跃,从而使生产力能够以其应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社会的量变过程中,先进阶级对反动阶级的这样或那样的打击,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或多或少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向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七)社会形态及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1.社会形态。(1)社会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指的是以一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