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公平问题视角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教育公平问题视角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高铭铄

(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

摘要:教育公平问题一直都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的出现,和我国的体制转型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教育自身的经济收益效应,使受教育状况和经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教育的不公平和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也存在相互关联的作用。公共经济学对改善民生有重要作用,经济的发展又决定了教育供求情况和教育的发展水平。因此,为了解决我国教育公平的问题,还要利用公共经济学的科学理论,构建完善的教育保障机制,改善我国的教育现状,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公共经济学;教育保障机制

引言:教育问题关系到社会群众的个人切身利益,也是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实现教育公平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也象征着不同利益主体的不同价值体现。但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在各个层面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教育的公平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如何解决教育的公平问题,提升教育水平,是当前我国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教育公平的概述及教育问题的公共学分析

教育公平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内的延伸,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提。而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入学机会均等、受教育过程中,接受技能教育的机会均等、获取学业成就的机会均等,以及各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的机会均等。目前,教育机会平等的问题在本质上是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经济利益转移而

形成的不同利益群体对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权利的争夺问题。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在发展迅速的知识经济时代,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经济的发展不仅和教育的需求和供给有关,还会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而教育的公平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贫富差距,同时对国家的公共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如果把教育当作一种知识产品,它的品质不仅关系着人民的生活支出状况,也是国家财政政策启动内需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教育的公平合理发展,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公共经济的发展。

二、受教育状况和经济收入的关联性

(一)人力资本理论下的教育收益效应

人力资本是以物质资本理论为主,体现在人身上就是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的收入资本。人力资本通过投资人力而形成。比如投资到教育、保健或者是用于劳动力流动及移民入境等。而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

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效益除了文化和其他非货币利益外,还包括改

善人的职业和收入状况。费用一般取决于在人力资本投资中花费的时间和被放弃的价值。人力资本投资在教育上,是人们经过评估教育获得的收益率,而做出的决策。教育的收益率则是教育收益的现有价值和个人所获教育成本的现有价值之间的比率。教育的成本不仅包括教育费用,还包括教育的机会成本。教育的收入则是个人未来的教育收入。在个人未来职业机动性方面,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有更多改变职业的机会和获得更多收入的机会,而且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工作适应能力更强。所以,从人力资本理论方面看,在教育上投资,不仅能提升劳动力的素质,还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而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使物质资本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加劳动者的经济收入。

(二)教育与经济收入的正向相关性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收入和教育关系问题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有研究表明,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个人教育收益率一直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国家统计局对我国一些省份城市居民做过年度调查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教育的边际回报率也越高。而教育收益率的具体表现为从高到低。教育回报率随着教育程度的变化而改变,平均每多受一年教育,个人收入会增加4.5%左右。而且,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回报率也不同,高中及其以上教育程度的教育回报率最高,和初中及初中以下教育程度相比,每增加一年高中以上的教育,个人收入要多增加6%以上。

三、当前中国的教育不公平是权利不平等的体现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危机。特权阶层对权利和资源的垄断,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而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也是国内权利分配、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重要体现。

而目前我国的教育不公平现象集中在城乡二元体制和社会等级的表现上。由于出生地域的不同,公民可以享受的政治和经济权利也不同,这些不仅仅体现在城乡居民户籍体制的权利歧视方面,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权利上,还体现在城市内部不同的单位中。比如,北京市作为行政级别最高的城市,可以充分利用经济资源建设基础教育设施,可以建立高水平的大学,省会城市可以集中全省的资源来建设基础教育设施,创建重点教学机构。但行政级别较低的城市,可以利用的资源十分有限,在教育方面的投资能力也比较弱。而且,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居民,可以享受的教育资源也比较多,但行政级别越低的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也越少。另外,城乡公民的权利也不平等,农村的农民作为国家二等公民,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和受教育机会等方面和城市居民有显著差距,这种差距除了表现在农村教育资金长期短缺上外,还表现在农村的教育设施严重不足,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很低等方面,从而导致农村的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农村学校的辍学率不断上升。

在基础教育阶段,农村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低于城市学生。尽管,现在很多高等院校扩大招生数量,给了很多农民子弟接受

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学费过高、就业市场出现垄断等情况,使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放弃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致使城乡公民的教育发展机会仍然不均等。而城市内部的阶层分化,导致权力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一些掌握权势的阶层和部门,可以利用公共资源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强大的私立学校和重点学校,并且垄断这些教育资源,实现资源与权利的代际转移。社会普通公众的孩子只能到教育资源薄弱,教育质量较差的学校接受教育,形成了贫困的代际传承。

等级式权力分配制度使中国城乡和区域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而且,随着利益集团对政治权利、资源和市场垄断的进一步掌握,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所以,我国要实现教育公平,改善目前的教育不公平状况,还要先解决公民的权利平等问题,从而使公众的教育公平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四、基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策略

(一)增加公共教育的资金投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首先,国家的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资力度,为国家实现教育公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单位,还要重视教育问题,应在资金上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且,政府在加大对教育进行资金投入的过程中,还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民众的受教育需求。要优先考虑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实现城乡的教育公平,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能有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

其次,要确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理念。改变公共教育资源的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