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
- 格式:pdf
- 大小:353.59 KB
- 文档页数:5
人力资源总量的计算公式
1.人口数量:指特定地区(如国家、城市)中居住的人口总数。
人口
数量可以通过统计机构、人口普查等方式进行测算和确定。
2.就业率:指在就业年龄段的人口中,正在从事工作的人数占总人口
数的比例。
就业率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运用程度和就业情况。
就业率
可以通过劳动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就业率=就业人数/人口数量(就业年龄段人口)
3.劳动参与率:指在就业年龄段的人口中,愿意参与劳动并实际参与
劳动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劳动参与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情况。
劳动参与率可以通过劳动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人数/人口数量(就业年龄段人口)
需要注意的是,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的人口数量都是就业年龄段的人
口数量。
就业年龄段的具体范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通常
是指15岁到64岁的人口。
例如,假设国的人口数量为1亿人,就业率为70%,劳动参与率为60%人口数量=1亿人
就业率=70%=0.7
劳动参与率=60%=0.6
以上就是人力资源总量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参数的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人力资源总量时,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失业率、劳动生产率等,这些因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添加或调整。
同时,人力资源总量的
计算也有其局限性,仅能提供一个相对的指标,不能完全反映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进行分析和决策。
关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内容摘要:本文在农村人力资本估算的框架基础上,利用相关数据,对全国和各省的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
结果表明,全国和各省的农村人均人力资本存量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支出占农村总固定资产投入的比例还不高,我国各地区农村的人均人力资本存量表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并且这种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在扩大。
关键词: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框架本文借鉴了张帆(2000)采用的估算方法,并结合农村的具体实际,努力实现估算方法的可行性和可实现性,具体估算步骤如下:首先,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各个途径,本文认为,农村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文化教育投资、健康投资、研究和发展投资。
其次,从投入的角度,用每年累计加总的方法(Aggregation Over Vintages,简称AOV)估算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
其中,运用累计加总的方法进行人力资本估算时,所需的关键数据有:基期的人力资本存量、历年的人力资本投入、投资的价格指数、折旧模式。
其计算公式为:Ht=Ht+(1-δt)-Ht-1 (1)其中,Ht为t年农村人力资本存量;Ht为t年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量,δt 为t年的折旧率。
我国各省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样本的选择及相关的指标处理。
本文分析对象是我国各省(含直辖市)农村人力资本存量。
其中,样本指标主要有六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教育业”、“卫生、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文教娱乐和服务”、“医疗保健支出”。
数据的样本期为1999-2007年。
在此样本期内估算人力资本所需的统计资料齐全的省份有29个(西藏除外),因此本文中分析的省份有29个。
本文中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各省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及结果分析。
运用(1)式,可以对中国各省农村人均人力资本总存量进行估算。
中国不同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比较作者:丁娟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10期[摘要]文章在对中国不同地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人力资本丰裕系数法对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丰裕系数;教育;健康[作者简介]丁娟,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方经济体制比较,四川成都,610068[中图分类号] F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10-0033-0004一、地区的划分这里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划分采用中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最新的地区划分标准,即分为A、B 和C三个大类,其中A类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11个省(市);B类地区包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和陕西10个省(市);C类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0个省(区)。
之所以选择这种地区划分方法,是因为该划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更反映了不同地区人力资本供求状况的不同。
二、人力资本丰裕系数的测算由于反映人力资本的要素是不同质要素,无法用统一的单位直接进行计算,因此考虑将各种数值转换成指数,然后计算求得最终的结果,用以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的丰裕程度,将其称为人力资本丰裕系数。
考虑到本文的研究需要,仅从教育和健康两方面构建人力资本丰裕系数。
在反映教育存量的指标的选取上,主要考虑反映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状况这两个方面的指标。
其中反映正规教育的指标选择了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这个指标,而在职培训方面则选择了职工技术培训系数和农民技术培训系数两个指标。
除此之外,健康状况也是反映人力资本存量的必不可少的指标,人的知识和技能只有依附在健康的人体中才能发挥作用。
在衡量健康状况的多种指标中,寿命是健康存量变化的最重要的标志,而婴儿的存活率不仅可以体现妇女健康状况的改善,还可体现医疗水平的提高。
人力资本指数计算公式人力资本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质量和发展水平,进而评估其经济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人力资本指数的计算公式以及其含义。
人力资本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人力资本指数 = 人力资本总量 / 人口总量其中,人力资本总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的总数量,人口总量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数量。
人力资本指数的含义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人力资源的质量包括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健康状况等因素,而人力资源的数量则是指劳动力的总量。
人力资本指数越高,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越高,其经济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也相对较强。
人力资本指数的计算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进行,例如国家统计局或相关机构发布的劳动力调查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等。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本指数,从而进行比较和评估。
人力资本指数的计算公式简单明了,但其中涉及的人力资本总量和人口总量的数据需要准确可靠。
因此,在计算人力资本指数时,需要依靠权威的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处理,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人力资本指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
同时,人力资本指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吸引外商投资、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本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简单明了,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进行计算。
人力资本指数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对于评估其经济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提高人力资本指数,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估算和描述中国人力资本分布及发展动态。
我们运用大量数据和不同方法对中国国家和省级层面的人力资本进行了综合系统的度量并构建了多项人力资本指数。
除了传统基于教育的度量方法外,我们采用并改进国际上广泛应用的Jorgenson-Fraumeni收入计算法(以下简称J-F方法),对中国人力资本的存量进行估算。
与传统度量方法(如教育程度)相比,J-F方法可以更加全面综合地反映人力资本的状况。
由于相关数据缺乏,J-F方法不能直接运用于中国。
我们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将微观调查数据及省级层面数据和Mincer方程相结合,改进了J-F方法,大大增加了该方法运用于中国数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在本报告中,我们计算了1985-2016年中国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基于J-F方法的人力资本存量,包括分性别和分城乡的人力资本总量及相应的人均人力资本等。
同时我们也提供了传统上基于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度量指标。
为了与人力资本进行对比,我们也计算了同时期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物质资本的存量。
并建立了跨省生活成本比较指数(即购买力平价指数),以便于基于货币价值的人力资本跨省比较。
我们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其它相应数据,包括在计算过程中收集的原始数据和处理过的中间数据,构建成中国国家及省级层面的人力资本面板数据库,以利于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
我们将数据库无偿提供给公众使用。
用户可以在以下网站免费下载:/rlzbzsxm.htmI2018中国人力资本报告的主要结果:(如无特殊说明,以下数值均按1985年货币价值计算。
)一)传统的基于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度量指标1.2016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是37.3岁。
平均年龄最高的前五个省份是黑龙江、辽宁、重庆、吉林、内蒙古;平均年龄最低的五个省份是甘肃、新疆、海南、贵州、西藏。
2.2016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是10.0年。
平均教育程度最高的前五个省份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辽宁;平均教育程度最低的五个省份是甘肃、贵州、云南、青海和西藏。
人力资本测量与评估随着时代的变化,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了企业最重要的一种资产,因为这些人才不仅仅是组织内的生产力,更是推动组织创新和发展的力量。
因此,人力资本的测量和评估变得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人员的生产力,减少人力资本管理的成本和风险。
本文将会介绍人力资本测量和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并探讨如何优化人力资本管理。
一、人力资本的测量和定义人力资本的概念在学界和业界都是有争议的,但是普遍认为人力资本是指组织中员工所拥有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所构成的资产。
这个概念可以用来说明员工对于企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为了更好的理解人力资本,学者们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比如美国经济学家麦金西的定义,他将人力资本定义为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和经验,同时还提出了人力资本的分类,包括教育、技能、健康等等。
此外,人力资本也可以从企业绩效的角度来定义,研究人员Agunias等人的定义将人力资本描述为组织的HR管理和背景,以及员工的技能和结构。
通过这些定义,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力资本的内涵和测量方式。
二、人力资本的测量方法人力资本的测量和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和组织形态。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1.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ROI)ROI是企业测量投资回报率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用于测量人力资本的回报率。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计算员工对企业的投入和产生的价值之间的比率来测量人力资本的效果。
也就是说,ROI可以通过员工的工作产出量和员工投资产出的产生的质量来计算。
2.人力资本流失率人力资本流失率指员工从公司离职的比例,也可以用于测量人力资本的管理效果。
下面就是公式:Employee turnover ratio = Number of employees who leave the job in one year / Average number of employees throughout the year如果一个组织或公司的离职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那么这可能意味着有一些人力资本管理的问题需要解决,可以对内部流失率和外部流失率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留高价值的人力资本。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渐转变,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和居民增收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与此同时,人力资本存量估算也日益显得意义重大。
正确估量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对于把握人力资本的总量范围,挖掘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特点、探索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等起着基础性作用。
目前学术界已经有部分学者进行过相关的估算,然而在程序的严谨性、估算时间序列的长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尽完善之处。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1978—2007年中国人力资本存量重新进行估算。
一、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的基本范畴和方法(一)估算范围人力资本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名词。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
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舒尔茨将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和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即(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概括地说包括影响人的预期寿命、体力和耐力、精力和活动的全部开支;(2)在职培训,包括由商社组织的旧式学徒制;(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不是由商社组织的成人教育计划,特别是农业方面的校外学习计划;(5)个人和家庭进行迁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1]。
这种分析得到了很广泛的认同,也为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提供了基础。
但由于数据收集困难等原因,目前对人力资本的估算很少能按照舒尔茨设想的五部分来进行。
前期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前人力资本的作用与我国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关系扩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6CJY010)(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西太原030006)□焦斌龙焦志明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的学者们采取的人力资本估算范围各有差异。
侯凤云(2007)[2]35-36的测算中,人力资本的范围包括教育、文化、科研、健康、干中学和就业迁移六种类别;谭永生(2007)[3]71则把他测算人力资本的范围定义为教育、在职培训、卫生保健、迁移流动四个部分;钱雪亚(2008)[4]3则认为人力资本涵盖了教育培训投资、卫生保健类投资。
科技指标研究上海市资本存量的估算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评价朱平芳朱军浩乔居强(上海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市科技信息中心:上海)一、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存量估算的文献回顾引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来分析资本、劳动对经济增长影响,涉及到对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对中国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估算研究的文献较多。
张军扩(1991)援引美国经济学家帕金斯对1953年中国的资本产出比为3的假设,利用1952年中国的国民收入推导出1952年的物质资本存量为2000亿元(1952年价格);贺菊煌(1992)对生产性固定资本存量和非生产性固定资本存量进行积累法估算,假设资本在1964年至1971年间的平均增长率等于其在1971年至1978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估算出1952年的物质资本存量为946亿元(1990年价格);邹至庄(1993)利用1952年至1985年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乡村集体企业、个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五个部门积累的年度数据,先估算出五部门的固定资本存量,并由此测算得到1952年中国的物质资本存量为1030亿元(1952年价格);张军和章元(2003)用上海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代替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估算出1952年中国的物质资本存量约为800亿元(1952年价格,不包括土地);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重新构造,建立起固定资本存量调整模型,计算了中国的物质资本存量;何枫、陈荣、何林(2003)通过拟合资本平减指数和商品零售指数的关系,推导出1996年至2001年的物质资本形成总额。
总之,现有的算法大都建立在永续盘存法的基础上,由于各种方法的假设及所处的背景各不相同,因此结果之间有较大差异。
本文准备在上述计算方法中寻求合理的折衷。
对中国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测算是正确估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