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长理论之人力资本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8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了经济增长的可能前景,它全力解决经济增长根本原因这个问题。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作用的产物。
它重视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和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专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等问题的研究。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新”是区别于新古典增长理论而言,将经济增长源泉完全内生化,因此,这一理论又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二、新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根据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思想,将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推演出“哈罗德-多马”模型。
这个模型突出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
它假定资本-产出比不变,则经济增长决定于储蓄率,即资本积累率,从而为经济增长找到了一种似乎合理的持久动力和源泉。
该模型的重大作用是指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匮乏从而阻碍经济增长这一要害,也指明了只要资本持续形成,经济便会持续增长。
但这一模型存在不少缺陷,受到后来很多经济学家的批评:资本-产出比不变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资本和劳动的不可替代性。
其次,该模型过分强调“资本积累”作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却忽略了技术进步的作用,且具有“刀锋”性质,即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因此不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正统模型。
由于它的不足,后由索罗、斯旺等经济学家从理论和实证方面,不断修改前人的经济模型,20世纪50年代掀起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大潮。
新古典增长理论指出了经济增长不仅在于劳务和资本,还取决于技术进步等。
然而,新古典增长理论无法解释经济长期增长问题,它以收益递减为前提,而长期增长必然以收益递增为前提,虽然引入了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本身是外生决定的、不确定的资源,难以对经济长期增长作出合理而有说服力的解释。
并且由于新古典增长理论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要素报酬递减和规模收益不变,这意味着市场信息充分,产品同质,不存在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等问题。
保罗·罗默在1986年《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了自己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他认为知识和技术研发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罗默的模型具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人力资本后的内生增长模型。
在模型中,他将社会生产划分为研究部门,中间品生产部门和最终生产部门。
罗默的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知识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突出了研究与开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其实际价值,这与事实相符。
但是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没有研究初始的人力资本状况和对人力资本总量的不变的假定。
罗默模型的主要内容以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是在新古典主义关于外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特点是:从技术内生化开始,始终强调以创意或知识品为基础来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机制.根据罗默的内生增长思想,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重要的是具备一种使新设计或创意能产生和使用的机制,这就要求政府政策的制定必须重视教育发展和科技投入、激励和保护创新。
罗默的模型中,除了列入资本和劳动这两个生产要素以外,还有另外两个要素,它们是:人力资本、技术水平。
模型中所列入的劳动是指非熟练劳动,而人力资本则指熟练劳动,人力资本用正式教育和在职培训等受教育时间长度来表示,这样,就把知识或教育水平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考虑进去了。
关于模型中所列入的技术水平这个要素,罗默认为它体现于物质产品之上,如新的设备、新的原材料等,它们表示技术创新的成果。
换言之,知识的进步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的熟练程度,它在模型中用人力资本来表示;另一方面是体现于新设备、新原材料等物质产品之上的技术先进性,它在模型中用技术水平表示出来。
编辑本段罗默模型的发展罗默于1990年给出了第二个模型,其中假设有四种投入: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经济中有三种类型的部门:研究部门、中间产品部门、最终产品部门:1.最终产品Y是劳动力X、物资资本L和用于最终产品生产的人力资本H的函数;2.中间产品的生产指对资本品的生产;3.研究部门的投入是人力资本H和已有的知识存量,产出是新技术。
卢卡斯模型的产生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智力、技能以及知识的总和。
人力资本增值就是通过对人力资本的积累、投资和扩充,促使人力资本的价值得以提升。
当代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采取两种形式,即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
体现在物质形式方面的资本(即投入生产过程的厂房、机器、设备、资金等各种物质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为物力资本。
2O世纪8O年代,罗默、卢卡斯等人在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提高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学术界称其为“新增长理论”。
卢卡斯模型的内容与旧的理论相比,卢卡斯等人强调人力资本因素的新经济增长模型充分借鉴了贝克尔等人对人力资本研究的成果,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并把人力资本的形成结合到经济增长模型之中。
卢卡斯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把整个经济分成两个部门。
在一个部门中每个劳动者根据其拥有的物质资本(与产品同质)和一部分的人力资本生产消费品。
在第二个部门中,人力资本自我形成。
假定每个劳动者能力和他贡献给人力资本的时问(可视作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问)决定了他进一步获取知识的速度。
模型还进一步假定,所有个人都是同质,因而可以得到加总的生产函数和人力资本形成函数:其中A、B、、都是正的参数,Q是产出,K是物质资本存量,H是人力资本存量,是人力资本中用于生产的部分,是入力资本用于人力资本形成的部分。
进一步的看,当是常数时,人力资本的增长率决定式如下:当经济处于均衡的增长路线时,可推导出如下产出与人力资本增值的关联式:卢卡斯模型的假设条件卢卡斯模型的其核心假定是:1.人力资本的增长率是人们用于积累人力资本的时间比例的线性函数(这与纯粹的“干中学”模型有所不同),从而引入了人力资本生产部门;2.工人的人力资本水平不仅影响自身的生产率,而且能够对整个社会的生产率产生影响(每一经济个体在进行决策时不考虑这部分影响),这是该模型能够产生递增规模收益(整个经济水平)和政府政策增长效应的基础。
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解释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解释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也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增长理论。
其中,新古典增长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探讨经济增长、产出变动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问题。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其要素包括资本、劳动、技术和产出。
该模型基于一系列假设,包括经济中的资源有限、市场竞争完全、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连续可导等。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以生产函数为核心的生产关系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生产函数描述了如何将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转化为产出。
通常,生产函数是一个关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的函数,表达为 Y =F(K,AL),其中 Y 表示产出,K 表示资本存量,A 表示技术水平,L 表示劳动力。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要点分析1. 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
通过提高资本存量和投资水平,可以促进经济的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的提高。
2.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效率,使得同样的投入能够得到更多的产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提高研发投入、知识积累和创新等途径实现。
3.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投资。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改善劳动力素质,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4. 增长率与稳定状态新古典增长模型将经济增长分为两个阶段:短期增长和长期增长。
短期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推动,而长期增长则依赖于技术进步。
稳定状态是指经济增长达到长期均衡状态,其中投资、储蓄、产出和资本存量等各要素之间处于平衡状态。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局限性和拓展尽管新古典增长模型在解释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它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第四章新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初步:AK模型及其他一、问题的提出1.“难以令人满意的理论解释”: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如果外生的技术进步的增长率为零,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也将为零。
因此,长期中人均增长取决于模型未能解释的“假设增长”的技术进步。
2.“与现实经验不符的理论预测”: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的变量表现为收敛性,即按照时间路径将最终到达某种稳定状态。
这与经济增长的某些现实数据不符合。
3.“沉闷和悲观的经济增长”:报酬递减的规律二、新增长理论的内容与结构1.AK模型:假设不变的外生储蓄率和固定的技术水平,可以解释消除报酬递减后将如何导致内生增长。
2.研究与开发模型:强调是知识积累而不是资本积累导致了增长,通过建立传统部门与研究开发部门的两部门模型解释增长的来源。
3.干中学模型:强调知识积累不是有意的,而是传统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即经验的积累的结果。
它是研究与开发模型的一个变种模型。
4.人力资本模型:强调资本积累是增长的关键,但资本的含义更加宽泛,包括了教育与人力资本。
5.扩展模型:内生储蓄与上述模型的结合。
三、AK模型1. AK生产函数及其性质设新的生产函数为Y=AK,A为反映技术水平的常数,K为资本存量则人均产出为y=Ak ,k 为人均资本存量。
图示: Y(y)K(k)生产函数的性质:(1) 规模收益不变:λY=A(λK) 。
(2) 资本的边际产品A MP K =不变为常数。
2. 投入品的变动(1)劳动力的增长:n t L dt t dL t L t L ==∙)(/]/)([)(/)((2)知识的增长:g t A dt t dA t A t A ==∙)(/]/)([)(/)(,g 为表示技术进步率的外生参数,由于假定技术为固定的常数,因此g=0 (3)资本的增长:)()(]/)([)(t K t sY dK t dK t K δ-==∙,其中s 为储蓄率,δ为资本折旧率,均为外生变量 3.增长路径的动态类似于索洛模型,有)()())(()(t k n t k sf t k δ+-=∙则,)()()()(t k n t sAk t k δ+-=∙令k 的增长率k k k /∙=γ,则)(δγ+-=n sA k 当)(δ+>n sA 时,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示1:yAk sAk(n+δ)kk图示2: δ 图示3: ∙kk由于k 以稳定的速度γk 增长,k 不会收敛于某一个稳态的值,因此k 与其他变量的增长是发散的。
西方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现代经济学中,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他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模型,试图解释和预测经济增长的模式和路径。
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几种经济增长模式。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主要关注的一个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中,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三个要素。
技术进步作为生产力的提升因素,可以带来劳动力效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资本积累则指投资者投资于资本设备和物质资源,以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出质量。
劳动力增长既包括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包括教育和培训对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资本和劳动力是有限的,而技术进步是可以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内生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是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一种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与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外部因素(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内生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于经济体系的。
这意味着技术进步可以通过知识创新、企业投资和市场竞争等内部因素的作用不断发展和完善。
内生增长模型更加注重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强调技术进步的内部驱动力。
三、结构转型增长模型结构转型增长模型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的一种补充和改进。
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主要关注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结构转型增长模型则强调经济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同行业和经济部门的相对重要性会发生变化。
例如,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型是一个典型的结构转型过程。
结构转型增长模型认为结构调整和优化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四、人力资本增长模型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强调教育和培训对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在这种模型中,人力资本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模型的三次大发展:(1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资本在增长中的作用;(2)新古典增长模型:发现资本和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因素对增长的作用,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将技术进步视为外生变量;(3)内生增长模型: 将技术进步视为内生变量。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基本公式:g =s/v (1)其中:g - :Y/Y;s=S/Y;v —:K/.:Yg代表经济增长率;s代表储蓄率;v代表资本一产出比推导过程:根据匸S,即l/S=1,得到:Y Y S Y S S Y S : K s————— / —Y Y I Y K Y K Y Y v H-D模型强调资本形成的作用,而忽视了劳动投入、技术进步乃至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现资本和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因素对增长具有十分重柯布一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丫二AK L(2):、■-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即资本和劳动对产出的贡献率。
取对数:In Y =1 n A : In K「In L (3)上式对t进行求导:卫—'——(4)Y K L A转化为人均生产函数,(2)式两边同除以L,假定规模报酬不变,〉+1=1得: Y/L =AK : L =AK : / L1亠A(K / L) :(5)人均生产函数:y二f(k)二A・k> ( 6)又根据索洛模型,资本积累的条件:=k = sy -(n d )k ( 7)k代表人均资本存量,(n d)k代表人口和资本折旧所需要的人均资本量, 即保持现有人均资本量不变所需的投资量,称为持平投资。
图1索洛增长模型如图1所示,只有当人均资本k低于k o时,资本积累才会使人均产出y增加,一旦达到k°, sy二n,d k, :^0,人均产出就停止增长,A点极为均衡点或平衡增长点,稳态。
Solow growth model end changes图2不同储蓄率索洛增长模型如图2所示,储蓄率由s-s i,即资本积累加快,则k o-k i,这表明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的绝对水平将提高,这被称为资本形成(储蓄率提高)对经济有水平效应。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一)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论述在贝克尔《人力资本》一书出版之前,人力资本概念已存在很长时问。
1766年,亚当·斯密给人力资本下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当作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学得的有用才能。
这种优越的技能.可以和职业上缩减劳动的机器工具,作同洋的看法.就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他在抨击古典学派将体力劳动看做是惟一生产力的观点时.提出“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概念。
他认为由物质财富的积累形成的资本是物质资,本由人类智力成果积累而成的资本是“精神资本”。
李斯特特别强调,青少年和成年的教师、作曲家、音乐家、医师和行政官都应当被列入生产者之列,而且他们的生产性要比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性要大得多。
但人力资本概念产生以后,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力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传统的资源禀赋学说不能解释象日本、德国这样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何以能从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所谓“里昂惕夫之谜”,部分学者终于冲破传统伦理道德及人性自由束缚,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
贝克尔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关于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认为用于教育、在职训练、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实际活动的支出都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它们不仅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长期起作用。
关于人力资本的内涵,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
关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
卢卡斯-人力资本内生化增长模型技术经济及管理彭伟 S2*******各位同学、李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跟大家讨论的是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在此之前,我想请问大家几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人力资本(难道就仅仅是我们说的劳动力)?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是怎样促进经济增长的,会产生哪些效应?我相信大家对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并不全面,带着这几个问题,我希望通过的讲解和大家的讨论,我们能解决这些有趣的问题。
我的演讲内容大致可以分为4个部份,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卢卡斯模型介绍,主要包括“两时期”模型和“两商品”模型,第三部分是卢卡斯模型的评价,第四部分是卢卡斯的拓展研究。
1引言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是研究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当时该理论应当严格地认为,全面的资本概念应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体现在机器、厂房、设备等物质形式上的资本是物质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体力等形式上的资本是人力资本(回答之前提出的什么是人力资本这个问题)。
而在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舒尔茨、贝克尔和卢卡斯。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下这三个人的研究成果。
197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
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认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
舒尔茨认为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不同,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特性。
他认为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且教育投资应当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新经济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罗默(Paul Romer)和卢卡斯(Robert Lucas)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的出现。
经济增长理论在经过20余年的沉寂之后再次焕发生机。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罗默(Paul Romer)和卢卡斯(Robert Lucas)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的出现。
经济增长理论在经过20余年的沉寂之后再次焕发生机。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他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
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是:(1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2)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3 )知识商品可反复使用,无需追加成本,成本只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
函数式新增长理论模型中的生产函数是一个产出量和资本、劳动、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相关的函数形式,即Y=F(K,L,H,t)其中,Y是总产出,K、L和H分别是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量和人力资本(无形资本)存量,t表示技术水平。
主要应用对此有影响的模型有阿罗提出的边干边学模型以及罗默提出的收益递增增长模型。
在阿罗的模型中,只是将技术进步的一部分内生化了。
在这一模型中,产出不仅仅是有形要素的投入,而且也是学习和经验积累的结果。
体现为:资本的贡献要大于传统的贡献,因为增加的资本不仅通过其对生产的直接贡献来提高产量,而且通过其间接推动新思想的发展来提高产量。
但在这一模型中技术仍然是外生的,它随着内生的资本存量的变化而变化。
在罗默等人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充分的重视了知识的作用,将技术进步完全的内生化。
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模型的三次大发展:(1)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资本在增长中的作用;(2)新古典增长模型:发现资本和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因素对增长的作用,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将技术进步视为外生变量;(3)内生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视为内生变量。
一、 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模型的假定(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2)储蓄S 是国民收入Y 的函数,即S=sY, 这里s 表示社会不变的储蓄比例;(3)生产过程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4)资本折旧为0,即I=△K ;(5)劳动力按照固定不变的速率 n 增长;(6)不存在技术进步;(7)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其中:V 为资本—产量比; G 为经济增长率。
经济均衡增长的可能性与稳定性(1)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认为,在长期中经济均衡增长的Vs G V s Y Y Y V Y s Y V I Y V K Y K V I S ==∆⇒∆⋅=⋅⇒∆⋅=⇒∆⋅=∆⇒==即条件是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等,即:GA=Gw=Gn 。
(2)经济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极小的原因:因为三种增长率取决于各不相同的因素,很难相等。
A 、实际增长率取决于实际投资或实际的资本—产量比,从而取决于实际的产品供求状况;B 、合意增长率取决于意愿的投资或合意的资本—产量比,从而取决于一定的技术水平;C 、自然增长率在技术水平既定条件下取决于人口增长率与储蓄率 。
(1)实际增长率(GA ):是指实际发生的经济增长率。
公式为:, VA 为实际的资本—产量比。
(2)合意增长率(GW ):是指资本—产量比合乎厂商意愿时的收入增长率,即指使厂商感到满意并愿意继续维持下去的增长率。
合意增长率也常常被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
公式为 , Vr 为合意的资本—产量比。
(3)自然增长率(GN ):是指技术进步与劳动力按一定比率增长条件下,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率。
卢卡斯式的人力资本内生化增长模型卢卡斯式的人力资本内生化增长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引入了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这使得研究人力资本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分析技术上成为可能。
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劳动投入是指一般的劳动投入,看不出不同质量或不同技术熟练程度的劳动的投入对于产量的作用的差异。
因此需要对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以说明人力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卢卡斯引入了Schultz 和Becker 提出的人力资本的概念,在借鉴罗默(1986)的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宇泽的技术方程做了修改,建立里一个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型。
宇泽1965年在《经济增长总量模型中的最优技术变化》一文中,运用了两部门模型结构,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本积累框架中研究了如何通过必要劳动投入实现最优技术进步的问题。
宇泽模型的重要贡献是为解释内生技术变化提供了一个尝试,这种尝试后来成为卢卡斯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型以及罗默内生技术变化模型的重要理论基础。
为了寻求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机制,卢卡斯(1988)沿着Schultz 和Becker 的思路在模型中引入了人力资本,将宇泽的技术进步方程做了修改,提出了一个一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为核心的内生增长模型。
卢卡斯模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使生产具有递增效应,而正是这种源于人力资本外部效应的递增收益使人力资本成为“增长的发动机”。
人力资本是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这种技能水平会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生产率。
更为重要的是,卢卡斯区别了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即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
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会从一个人扩散到另一个人身上,从旧产品传递到新产品,从家庭的旧成员传递给新成员,因而会对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都有贡献,进而使产出生产具有递增收益。
而正是这种源于人力资本外部效应的地赠送收益,使人力资本成为增长的发动机。
卢卡斯模型由两个模型组成。
第一个使“两时期模型”(twoperiods model );第二个是“两商品模型”(two goods model )。